- 典籍屋
朱元璋墓
朱元璋作为明太祖,逝世后被葬于何地也备受人关注。现在大家听说的朱元璋的墓,即“明孝陵”,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朱元璋墓地处梅花山的北面,东边就是中山陵。朱元璋墓始建于1383年,是目前存于世上的皇帝陵墓中最大的之一,在南京是绝对的处于第一大的地位,其历经朝代久远,距今也有六百余年历史了。
朱元璋墓明孝陵中葬着的是草根皇帝朱元璋,与其一起合葬的海域历史上著名的大脚马皇后,也是朱元璋的原配。由于朱元璋皇后马氏的谥为“孝慈”,所以该墓地取名“孝陵”。2003年经联合国教科文决议,将明孝陵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其实关于朱元璋是否葬在明孝陵中,是存在争议的,有史学家认为,朱元璋属于“狡兔三窟”型,其死后其实并没有安葬于明孝陵,所以近年来,关于其墓的消息也不断曝出。考古界考古的原则是尽量的去保留古代文物的一切原有的特征,如果非必要,是不建议对明孝陵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以免破坏明孝陵。正是因为这样,明孝陵一直没有被大面积发掘。
在明十三陵中,除了定陵以外,其他的陵墓都没有被发掘。由于国家对于皇陵的探索挖掘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明孝陵并未经过过度开发,甚至很多都是未曾被动过的,但由于没有找到陪葬坑,加之现有的考古技术不足以在没有进行深度挖掘考察就判定墓中情况的条件下,朱元璋墓的内里情况就更加不明朗,也就更加引起了有对其有兴趣的考古爱好者的臆想。对于之前明孝陵是否被盗过一说,当前的考古专家们一致认为,朱元璋墓是否被挖过不可得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墓保存相对完整,应该是没有被盗过的。
朱元璋遗诏
朱元璋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从朱元璋遗诏中就能看到一些端倪,下面是遗诏中的一段话: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从朱元璋遗诏中我们看到几个重要信息,首先是朱元璋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认为朱允炆是个仁明兼具的人,同时又天下归心,所以可以继承自己的皇位,嘱咐大臣要尽力辅佐。
其次是简单举行葬礼,朱元璋遗诏中表示希望自己的葬礼要简单举行,不要太多的陪葬物品,也不用用金玉等物品进行陪葬。在山中建设的陵寝就很好,不要在该别处了。同时全国百姓只要悼念三天就可以了,不要时间太长,不要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
朱元璋以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以贫民身份成为皇帝的人,所以对于民间的疾苦是非常了解的。因此在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一直勤政爱民,是一位非常爱惜民力的好皇帝,可以说正式朱元璋颁布的很多惠民措施,才让大明从最早的战乱中逐渐强盛起来。
朱元璋祖训
朱元璋是大明时期的开国帝王,原名朱重八,汉族人,出生于1328年,同时也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开创了“洪武之治”的盛世局面。
朱元璋祖训其实就是《皇明祖训》是在洪武二年,朱元璋编订的,主要包括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首章主要讲述了大明王朝的版图和周围国家的情况,除此之外还有朝内王侯将相的封赏情况。后面的章程主要讲述了政治经济文化还有关于祭祀方面的问题,主要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朱元璋要求必须加强官员的管理,实现政治的清明,另外他加强了权利的集中,将皇权都集中在了皇帝的手中。在供用方面,确立了不同阶层的百姓和官员的俸禄和吃穿用方面的问题,要求不能越级。在法律上,确立了重罪重判轻罪轻判的制度。经济上,主张积极发展国家经济,实现百姓生活安康。文化上主张严格关于祭祀问题,同时利益方面也有相关的规定。在后宫的管理上面,确立了各级嫔妃的相关礼仪和妆容,对于宫内的人员安排问题,也有详细的描述。
总之,朱元璋祖训就是全面的规定明朝各方面的发展问题,为后世的帝王提供了一个范本,要求他们来遵守相关的制度。
朱元璋祖训最主要的内容是,上到皇上下到黎民百姓,必须都要尊重。不能和亲,不能割地,不能赔款,更加不能纳贡。很显然明朝最后灭亡了,这些祖训他的儿孙并没有完全遵守。
上一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