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子路见孔子发生了什么 孔子临终遗言

子路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这个故事出自于《孔子家语》,故事主要关于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第一次见面时的对话场景,在初见时面对子路的疑惑,孔子简洁明了地回答了子路的问题并纠正了他的观点。

子路与孔子第一次见面时,孔子问子路他的爱好是什么,子路回答他喜爱长剑。孔子说:“我问的不是那方面的喜好。凭借你的天赋,外加学习,还有谁能够比得上你呢?”子路问:“学习有什么好处么?”对此孔子回答说:“君王身边没有敢向他劝告建议的人就会容易犯错和迷失自己的方向,而有才识和能力的人身边没有能够教导他的人就会得不到对的意见和建议。就比如驱赶疯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使用弓弩的人不能丢掉用于正弓的工具;木材通过打直线的墨线加工就能够笔直的木材,人接受到别人的劝告就会明白道理;跟随老师学习,重视向老师问问题,又怎么会有不成功的?”子路听后说:“南山有产一种竹子,不用经过任何加工,就很直,把它砍下来做成的箭能够射穿犀牛的皮,那为什么要学习呢?”对此孔子说道:“在箭的尾部装上羽毛,再把箭的头部磨得更为锋利,这样的箭不是能够刺得更深吗?”子路听后向孔子施了一礼,表示感谢孔子的教导。

孔子和子路初次见面时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非常善于引导别人学习,也可以看到孔子身为教育的风范。

孔子临终遗言

曾在一次考古发现中得到一个好消息。关于春秋时代的竹简被出土,据相关考证,共有168片。这批竹简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教育,哲学---孔子先生的临终遗言。这无疑是我国考古史,古代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关于这一竹简,刚发现时它是被包裹在一做工很有考究的一猪皮囊内,并且它的囊外涂了大概有一寸厚的保护层,与空气隔绝。在其中竹简又被分成21捆(大概每8个一捆),分别装在丝绸质的袋子内。关于它的包装风格很像是现在中秋节的高档月饼盒。这一个消息一流传出去,就受到了广大群众以及考古学的关注。关于后续的调研工作就用了将近500多名的硕士以及百名的博士生。

对其竹简所记载的相关内容,这份孔子临终遗言是有一位自称是孔子的后代---孔健所杜撰的。作为一名在中国国内宣扬儒精神的孔子后人。用这份遗言来增加大众群体对伟大孔子的崇拜和敬重感,包括自己是“孔子正宗嫡系”的身份更加受重视。关于遗言的真伪,实质上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他确实反映了孔子和儒学的真正本质,并且还体现了孔子教学的特点和服务对象。历程2000多年以来,孔子教学的人物一直都是延续这份遗言来做的。关于统治者也都是按照这份要领来统治国,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

孔子最喜欢的弟子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私立教育的创始人,从孔子开始,平民百姓才有了享受教育的机会。孔子什么也没有改变,但最终还是留名百世。作为一个教师,他的身份与其他教师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也有喜欢的学生,有不喜欢的学生。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说,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可是,这个答案也未必是全对的。当时的颜回身性格沉稳好学,从来不与他人相争。并且每次在上课的时候,他都是不会主动举手提问。但相反的,下课之后的他确实是另一副样子,他与同学们积极谈论,善于发挥,还把上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得非常好。孔子一开始以为他比较愚钝,后来发现他非常聪明。

有的时候孔子认为颜回是比自己还要贤的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向骄傲的孔子这样高看颜回呢?原因就是,孔子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而颜回则比他更有理想主义。孔子是用自己的思想想把自己的理想主义加于这个世界,颜回则恰恰相反,他更愿意先用自己来实践这个理想主义。甚至有的时候孔子对自己的话都持怀疑的态度,可是颜回确是坚决的信从他。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颜回就是孔子完美的一面。

在《论语》一书中,也能看的出来孔子对颜回的赞赏也是最多的。但事实上,颜回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太过于死板,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在孔子学术上的一些问题,颜回是帮不上任何作用的。

上一页 12下一页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