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古代人物

吴佩孚:首个登上《时代》的中国人物

1924年9月8日,新鲜出炉的《时代》周刊让美国人大吃一惊,这期的封面人物居然是个黄种人!照片下的说明是“General Wu(吴将军)”和“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国最强者)”。“吴将军”就是吴佩孚。那时,他被北洋政府授予将军府孚威上将军称号,手握重兵,出任直、鲁、豫三省巡阅使,驻军于京汉路,是当时实力最强,控制地域最广,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军阀。

这大约是吴佩孚一生最为煊赫的时候。顶峰过后,便是江河日下。登上《时代》封面一周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把奉系打回关外,大获全胜。而这一次,由于直系大将冯玉祥10月22日发动北平政变,吴佩孚一败涂地,只得浮海南逃。虽然中间曾短暂再握重兵,然而,北伐一起,直系溃败,这位昔日“中国最强者”身边只剩下自愿追随的卫队,四处流寓。

吴佩孚本是一介书生,22岁考上秀才,会写诗、绘画,字也写得好,熟读《易经》、《春秋》,有“儒将”之誉。

上海《民生》杂志曾在1939年创刊号上专门描述过吴佩孚的日常生活:他虽身居要职,无奈赋性刚毅,廉洁自守,与其部属同甘共苦,所以说到他的衣服方面,当在职时除了数袭必备的军服外,西装和华服一件也没有的。……他的衣料全系国产所制,绝无一袭非国货之物,即中眷属亦然如是,至于西服则吴将军终生并未穿过。关于他的食物嗜好,倒可把“节食淡饭”来形容他。他权势虽然煊赫,为了杜绝任人唯亲,曾下过一道手谕,蓬莱吴姓五世之内不得依傍他为官。

由于从小受到相对良好的传统教育,秀才从军,在国大义上,吴佩孚比许多纯粹的只为保存和扩大自己的实力,只为升官发财的军人要旗帜鲜明得多。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不降日本人。

“九·一八”事变后,吴佩孚结束流亡生涯,迁居北平。然而,他手无兵权,纵然满腹抗日之志,亦有心无力,只得寓居什锦花园,靠研究阴阳学说,与旧部对联唱和度日。

1935年10月,日本人掀起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上门来拉吴佩孚下水的日本特务、汉奸一拨接着一拨。吴佩孚一直不为所动,他告诫自己的旧部:“若另组政府,实国不幸中之尤不幸矣。自治者,实自乱也,自治者,人治也。治其所治,非吾人所谓治也。”

“七七”事变后,北平危急。吴佩孚拒绝南逃,在客厅的墙壁上挂上了关羽和岳飞的画像,设置香案祭拜,以示自己以忠义的关羽、岳飞为榜样,誓死不与日本人合作的决心。

然而,日本人怎么会放过他呢?1938年7月12日,日本五相会议正式通过《伴随时局的对话谋略》要纲,第一条就是:“启用中国一流人物,削弱中国现中央政府及中国民众的抗战意识,并酿成建立巩固的新兴政权之气势。”毫无疑问,吴佩孚就是“中国一流人物”。

据吴佩孚的随员、英文翻译陈文会回忆,北平陷落后,投降日本的江朝宗上门劝降吴佩孚,吴佩孚骂道:“你年纪比我大,还当日本人走狗,卖国求荣,真是白发苍苍,老而不死。”遂与江朝宗绝交。

1937年10月,日本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亲自出马,前来拜会吴佩孚。吴氏坦率表示:“尔等就商于我,首须急速撤兵;次则将所有占据地方之军政、财政,及一切行政交还,顾问、指导官必须取消,经济统制亦应立即解除。我为主,日为客;我发命令,日本人亦当极端服从。能如是,自可建议政府,恢复和平。”

在沦陷的北平,无论日本人和汉奸们怎样利诱威逼,吴佩孚都不改其志。为明志,他买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厅里。

1939年12月,吴佩孚因牙病病逝于北平。

1940年1月24日,吴佩孚发丧。送葬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吴佩孚的同窗挚友李际春的挽联:

不爱钱,不蓄妾,不入租界,执简以书,是为真不朽;

同投军,同就学,同拯国难,扶棺痛哭,岂独念私情。

在他逝后,中共发言人董必武向记者发表谈话,评价道:吴佩孚虽也是一个军阀,他有两点却和其他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矢。表现了他不愿意依靠外国人讨生活的性情,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当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是难能可贵。

董老之评语,实为吴佩孚一生盖棺论定。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