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酸奶比纯牛奶浓稠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有网友称“酸奶之所以浓稠,是因为其中添加了增稠剂,长时间会阻塞我们的血管,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事实真的如此吗?粘稠的酸奶真的对人体有害吗?
牛奶是我们获取钙质以及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一些白领MM的早餐往往离不开它。酸奶不但具备牛奶的营养,更因其独特的酸甜口味备受大家喜爱。那么,酸奶的粘稠真的是来自于增稠剂的结果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上,酸奶是奶被乳酸菌发酵的产物。而乳酸菌发酵会使牛奶自然变粘,根本不需要增稠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把乳糖转化成乳酸,于是牛奶中的酸度就会升高(也就是pH值下降)。当大量的乳糖转化成了乳酸,牛奶中的pH值也降到了很低,蛋白质分子之间就会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把乳糖、水、脂肪颗粒都网在其中的巨大网络。通俗的讲,就是牛奶变得 很“粘”,而且“酸”了。
那么,为什么酸奶与酸奶的粘稠程度不一致呢?这是因为,酸奶能够粘到什么程度,主要跟牛奶中的固体含量有关。通常的牛奶中乳糖、脂肪、蛋白质的总含量在百分之十的样子,得到的酸奶往往不够粘。有时候看起来是凝成了固体,但是很容易破碎。要获得更粘的半固体状的酸奶,就需要增加固体含量。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奶粉,这样相当于用高浓度的牛奶发酵,得到的就是“纯正”的“固体酸奶”。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
其实,网友所言酸奶中有增稠剂的问题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大家都在追求低脂低糖的健康生活,酸奶在加工的时候也刻意减少了奶制品中的脂肪,甚至生产出了 “无脂奶制品”,但脱去了脂肪的酸奶口感也变的很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在其中加入一些食物胶,最常使用的有改性淀粉、明胶、果胶等。
这些成分的加入,一方面使得酸奶足够“粘”而成为通常的半固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脂肪的口感。
这样的增稠剂吃到体内,有的会象米饭馒头一样被消化成一个个的单糖分子,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最后提供给人体活动的能量,比如改性淀粉;有的会变成氨基酸,比如明胶;有的会作为“膳食纤维”,但是可能提供其他的健康功能。因为它们看起来“粘”就觉得会“阻塞血管”,不过是“以形补形”的信口开河而已。如果增稠剂能够阻塞血管的话,那么吃下去的固体食物就更要把血管变成固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