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后秦-鸠摩罗什
迪唷T坪尾幻磺兄侨恕F┤缛詹蛔鞲呦乱嗖蛔髌降氐纫欢铡7鹨嗳缡恰7橇钣凶魑蕖7橇钗拮饔小3K凳抵腔酃庹罩罘ㄈ缫坏馈H宋史鹧浴4蟮率蛟捣鹱饕K饕7鹧浴N也蛔魇蛟怠S嗳艘嗖蛔鳌S蟹鹞薹鹕蛟道纤馈J欠ǔ6ㄗ 7鹉芩凳巧蛟道纤滥酥廖廾饕蛟抵钚小8创问哪阎腥舸鹩泄铩H羧宋省J泼哦ざ毯贸蠛卫唷4瞬挥Υ稹R晕薅省8创未耸哪咽切凹钦媸怠7鸪R哉媸怠R允枪手貌淮稹8创沃貌淮稹J俏稹S兴闹执稹R痪隽舜稹H绶鸬谝荒鶚劙惨6庖宕稹H次蚀稹K闹么稹4酥蟹鹨灾么稹H暄晕抟磺兄侨恕S惺茄远抟濉J谴笸铩J涤幸磺兄侨恕:我怨省5檬省VΨ谴省V蛟狄当ü省V铎ń馔压省V谏贫窆省V种钟夤省V种质兰湮蘖啃怨省V磺兄链Φ拦省O仁佬写σ淠钪省L煅鄯置鞯霉省V磺新┚」省>徊痪环置髦省K狄磺惺澜缰猩戏ü省5酶事段豆省5弥械拦省V磺蟹ㄈ粲形粑尬迪喙省S览肴缬省H缡侵种忠蛟倒省7鹞磺兄侨恕N试弧S幸磺兄侨恕:蔚热耸恰4鹪弧J堑谝淮笕巳缱鹈环稹H缭薹鹳仕怠?br />
顶生转轮王 如日月灯明
释迦贵种族 净饭王太子
生时动三千 须弥山海水
为破老病死 哀愍故生世
生时行七步 光明满十方
四观发大音 我生胎分尽
成佛说妙法 大音振法鼓
以此觉众生 世间无明睡
如是等种种 希有事已现
诸天及世人 见之皆欢喜
佛相庄严身 大光满月面
一切诸男女 视之无厌足
生身乳餔力 胜万亿香象
神足力无上 智慧力无量
佛身大光明 照曜佛身表
佛在光明中 如月在光里
种种恶毁佛 佛亦无恶想
种种称誉佛 佛亦无喜想
大慈视一切 怨亲等无异
一切有识类 咸皆知此事
忍辱慈悲力 故能胜一切
为度众生故 世世受勤苦
其心常一定 为众作利益
智慧力有十 无畏力有四
不共有十八 无量功德藏
如是等无数 希有功德力
如师子无畏 破诸外道法
转无上梵轮 度脱诸三界
是名为婆伽婆。婆伽婆义无量。若广说则废余事。以是故略说。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初品中住王舍城释论第五(卷第三)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经】住王舍城。
【论】今当说。问曰。何以不直说般若波罗蜜法。而说佛住王舍城。答曰。说方时人。令人心生信故。云何名住。四种身仪坐卧。行住是名住。又以怖魔军众。自令弟子欢喜入种种诸禅定故。在是中住。复次三种住。天住梵住圣住。六种欲天住法。是为天住。梵天等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住法。是名梵住。诸佛辟支佛阿罗汉住法。是名圣住。于是三住法中住圣住法。怜愍众生故。住王舍城。复次布施持戒善心三事故名天住。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故名梵住。空无相无作。是三三昧名圣住。圣住法佛于中住。复次四种住。天住.梵住.圣住.佛住。三住如前说。佛住者。首楞严等。诸佛无量三昧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智等种种诸慧。及八万四千法藏度人门。如是等种种诸佛功德。是佛所住处。佛于中住。略说住竟。王舍城者。问曰。如舍婆提迦毗罗婆波罗奈大城。皆有诸王舍。何以故独名此城为王舍。答曰。有人言。是摩伽陀国王有子。一头两面四臂。时人以为不祥。王即裂其身首弃之旷野。罗刹女鬼。名梨罗。还合其身而乳养之。后大成人力能并兼诸国王。有天下取诸国王万八千人。置此五山中。以大力势治阎浮提。阎浮提人因名此山。为王舍城。复次有人言。摩伽陀王先所住城。城中失火一烧一作。如是至七。国人疲役王大忧怖。集诸智人问其意故。有言宜应易处。王即更求住处。见此五山周匝如城。即作宫殿于中止住。以是故名王舍城。复次往古世时。此国有王。名婆薮。心厌世法出家作仙人。是时居家婆罗门。与诸出家仙人共论议。居家婆罗门言。经书云。天祀中应杀生啖肉。诸出家仙人言。不应天祀中杀生啖肉。共诤云云。诸出家婆罗门言。此有大王出家作仙人。汝等信不。诸居家婆罗门言信。诸出家仙人言。我以此人为证。后日当问。诸居家婆罗门。即以其夜。先到婆薮仙人所。种种问已。语婆薮仙人。明日论议汝当助我。如是明旦论时。诸出家仙人问婆薮仙人。天祀中应杀生啖肉不。婆薮仙人言。婆罗门法天祀中应杀生啖肉。诸出家仙人言。于汝实心云何。应杀生啖肉不。婆薮仙人言。为天祀故应杀生啖肉。此生在天祀中死故得生天上。诸出家仙人言。汝大不是。汝大妄语。即唾之言。罪人灭去。是时婆薮仙人寻陷入地没踝。是初开大罪门故。诸出家仙人言。汝应实语。若故妄语者。汝身当陷入地中。婆薮仙人言。我知为天故杀羊啖肉无罪。即复陷入地至膝。如是渐渐稍没至腰至颈。诸出家仙人言。汝今妄语得现世报。更以实语者。虽入地下。我能出汝令得免罪。尔时婆薮仙人自思惟言。我贵重人不应两种语。又婆罗门四围陀法中。种种因缘赞祀天法。我一人死当何足计。一心言。应天祀中杀生啖肉无罪。诸出家仙人言。汝重罪人。催去不用见汝。于是举身没地中。从是以来乃至今日。常用婆薮仙人王法。于天祀中杀羊。当下刀时言婆薮杀汝。婆薮之子。名曰广车。嗣位为王。后亦厌世法而复不能出家。如是思惟。我父先王出家生入地中。若治天下复作大罪。我今当何以自处。如是思惟时闻空中声言。汝若行见难值希有处。汝应是中作舍住。作是语已便不复闻声。未经几时王出田猎。见有一鹿走疾如风。王便逐之而不可及。遂逐不止。百官侍从无能及者。转前见有五山周匝峻固。其地平正生草细软好华遍地。种种林木华果茂盛。温泉凉池皆悉清净其地庄严。处处有散天华天香闻天伎乐。尔时乾闼婆伎。适见王来各自还去。是处希有未曾所见。今我正当在是中作舍住。如是思惟已。群臣百官寻迹而到。王告诸臣。我前所闻空中声言。汝行若见希有难值之处。汝应是中作舍住。我今见此希有之处。我应是中作舍住即舍本城于此山中住。是王初始在是中住。从是已后次第止住。是王元起造立宫舍故。名王舍城。略说王舍城本起竟。
【经】耆阇崛山中。
【论】耆阇名鹫。崛名头。问曰。何以名鹫头山。答曰。是山顶似鹫。王舍城人见其似鹫。故共传言鹫头山。因名之为鹫头山。复次王舍城南尸陀林中多诸死人。诸鹫常来啖之。还在山头。时人遂名鹫头山。是山于五山中最高大。多好林水圣人住处。问曰。已知耆阇崛山义。佛何以故住王舍城。诸佛法普慈一切。如日照万物无不蒙明。如沤只尼大城富楼那跋檀大城阿蓝车多罗大城弗迦罗婆多大城。如是等大城多人丰乐而不住。何故多住王舍城舍婆提大城。波罗柰迦毗罗婆瞻婆婆翅多拘睒鞞鸠楼城等。虽有住时而多住王舍城舍婆提。云何知多住二处。见佛诸经多在二城说。少在余城。答曰。佛虽大慈等及。以沤只尼等诸大城是边国故不住。又弥离车弊恶人多。善根未熟故。如偈说。
如日光等照 华熟则时开
若华未应敷 则亦不强开
佛亦复如是 等心而说法
善根熟则敷 未熟则不开
以是故世尊 住三种人中
利智善根熟 结使烦恼薄
复次知恩故。多住王舍城舍婆提城。问曰。云何知恩故。多住二城。答曰。憍萨罗国是佛所生地。如佛答频婆娑罗王偈说。
有好妙国土 在于雪山边
丰乐多异宝 名曰憍萨罗
日种诸释子 我在是中生
心厌老病死 出家求佛道
又是憍萨罗国主波斯匿王。住舍婆提大城中。佛为法王亦住此城。二主应住一处故。复次是憍萨罗国佛生身地。知恩故多住舍婆提。问曰。若知恩故多住舍婆提者。迦毗罗婆城近佛生处。何不多住。答曰。佛诸结尽无复余习。近诸亲属亦无异想。然释种弟子多未离欲。若近亲属则染著心生。问曰。何以不护舍婆提弟子。而多住舍婆提。答曰。迦毗罗婆弟子多。佛初还国。迦叶兄弟千比丘。本修婆罗门法。苦行山间形容憔悴。父王见之。以此诸比丘不足光饰。世尊即选诸释贵人子弟兼人少壮。户遣一人强令出家。其中有善心乐道。有不乐者。此诸释比丘不应令还本生处。舍婆提弟子辈不尔。以是故佛多住舍婆提。不多住迦毗罗婆。复次出家法应不近亲属。亲属心著如火如蛇。居家婆罗门子为学问故。尚不应在生处。何况出家沙门。复次如舍婆提城大。迦毗罗婆不尔。舍婆提城九亿家。是中若少时住者。不得度多人。以是故多住。复次迦毗罗婆城中佛生处。是中人已久习行善根熟利智慧。是中佛少时住说法。不须久住度已而去。舍婆提人。或初习行。或久习行。或善根熟。或善根未熟。或利根。或不利根。多学种种经书故研心令利。入种种邪见网中。事种种师。属种种天。杂行人多。以是故佛住此久。如治痈师知痈已熟。破出脓与药而去。若痈未熟是则久住涂慰。佛亦如是。若弟子善根熟教化已更至余处。若可度弟子善根未熟则须久住。佛出世间。正为欲度众生著涅槃境界安隐乐处故。是故多住舍婆提。不多住迦毗罗婆。佛于摩伽陀国尼连禅河侧沤楼频螺聚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法身故多住王舍城。问曰。已知多住王舍城舍婆提因缘。于此二城。何以多住王舍城。答曰。以报生地恩故。多住舍婆提。一切众生皆念生地。如偈说。
一切论议师 自爱所知法
如人念生地 虽出家犹诤
以报法身地恩故。多住王舍城。诸佛皆爱法身故。如偈说。
过去未来 现在诸佛 供养法身
师敬尊重
法身于生身胜故。二城中多住王舍城。复次以坐禅精舍多故。余处无有。如竹园鞞婆罗跋恕萨多般那求呵因陀世罗求阿萨簸恕魂直迦钵婆罗王舍城。有五精舍。竹园在平地。余国无此多精舍。舍婆提一处。祇洹精舍更有一处。摩伽罗母堂更无第三处。婆罗奈斯国一处。鹿林中精舍名梨师槃陀那。毗耶离二处。一名摩呵槃。二名弥猴池岸精舍。鸠睒弥一处。名劬师罗园。如是诸国。或一处有精舍。或空树林。以王舍城多精舍坐禅人所宜其处安隐故多住此。复次是中有富那罗等六师。自言。我是一切智人。与佛为对。及长爪梵志婆蹉姓拘迦那大等。皆外道大论议师。及长者尸利崛多提婆达多阿阇贳等。是谋欲害佛不信佛法各怀嫉妒。有是人辈故佛多住此。譬如毒草生处近边必有良药。如偈说。
譬如师子 百兽之王 为小虫吼
为众所笑 若在虎狼 猛兽之中
奋迅大吼 智人所可
诸论议师如猛虎 在此众中无所畏
大智慧人多见闻 在此众中最第一
以是大智多闻人皆在王舍城故。佛多住王舍城。复次频婆娑罗王。到伽耶祀舍中。迎佛及余结发千阿罗汉。是时佛为王说法。得须陀洹道。即请佛言。愿佛及僧就我王舍城。尽形寿受我衣被饮食卧具医药。给所当得。佛即受请。是故多住王舍城。复次阎浮提四方中。东方为始。日初出故。次第南方西方北方。东方中摩伽陀国最胜。摩伽陀国中王舍城最胜。是中有十二亿家。佛涅槃后。阿阇贳王以人民转少故。舍王舍大城。其边更作一小城。广长一由旬。名波罗利弗多罗。犹尚于诸城中最大。何况本王舍城。复次是中人多聪明皆广学多识。余国无此。复次有人应得道者。待时待处待人。佛豫知释提桓因及八万诸天。应在摩伽陀国石室中得道。是故佛多住王舍城。复次其国丰乐乞食易得。余国不如。又以三因缘故。一者频婆娑罗王约敕。宫中常作千比丘食。二者树提伽。虽人中生常受天富乐。又多富贵诸优婆塞。三者阿波罗逻龙王。善心受化作佛弟子。除世饥馑故常降好雨。是故国丰。如佛涅槃后。长老摩呵迦叶欲集法思惟。何国丰乐乞食易得疾得集法。如是思已。忆王舍城中频婆娑罗王约敕常设千比丘食。频婆娑罗王虽死此法不断。是中食易得易可集法。余处无如是常供。若行乞食时诸外道来共论议。若共论议集法事废。若不共论便言诸沙门不如我。如是思惟。择取最上千阿罗汉。将就耆阇崛山集结经藏。以是三因缘。故知摩伽陀国乞食易得。如阿含及毗尼中说言。毗耶离国时时有饥饿。如降难陀婆难陀龙王兄弟经中说。舍婆提国饥饿。余诸国亦时时有饥饿。摩伽陀国中无是事。以是故知。摩伽陀国丰乐乞食易得。
复次王舍城在山中闲静。余国精舍平地故。多杂人入出来往易故不闲静。又此山中多精舍。诸坐禅人诸圣人皆乐闲静多得住中。佛是圣人坐禅人主。是故多住王舍城。如是等种种因缘故多住王舍城。问曰。若住王舍城可尔。何以不多住竹园而多住耆阇崛山。答曰。我已答。圣人坐禅人乐闲静处。问曰。余更有四山。鞞婆罗跋恕等。何以不多住。而多住耆阇崛山。答曰。耆阇崛山于五山中最胜故。云何胜。耆阇崛山精舍近城而山难上。以是故杂人不来。近城故乞食不疲。以是故佛多在耆阇崛山中。不在余处。复次长老摩诃迦叶。于耆阇崛山。集三法藏。可度众生。度竟欲随佛入涅槃。清朝著衣持钵入王舍城乞食已。上耆阇崛山语诸弟子。我今日入无余涅槃。如是语已入房结加趺坐。诸无漏禅定自熏身。摩诃迦叶诸弟子。入王舍城语诸贵人。知不。尊者摩诃迦叶今日入无余涅槃。诸贵人闻是语皆大愁忧言。佛已灭度。摩诃迦叶持护佛法。今日复欲入无余涅槃。诸贵人诸比丘。晡时皆共集耆阇崛山。长老摩诃迦叶。晡时从禅定起入众中坐。赞说无常。诸一切有为法因缘生故无常。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故无常。因缘生故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有智者不应著我我所。若著我我所。得无量忧愁苦恼一切世间中。心应厌求离欲。如是种种说世界中苦。开导其心令入涅槃。说此语竟著从佛所得僧伽梨。持衣钵捉杖。如金翅鸟现上升虚空。四种身仪坐卧行住。一身现无量身。满东方世界。于无量身还为一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南西北方亦如是。众心厌世皆欢喜已。于耆阇崛山头。与衣钵俱作是愿言。令我身不坏。弥勒成佛。我是骨身还出。以此因缘度众生。如是思惟已。直入山头石内。如入软泥。入已山还合。后人寿八万四千岁。身长八十尺。时弥勒佛出。佛身长百六十尺。佛面二十四尺。圆光十里。是时众生闻弥勒佛出世。无量人随佛出家。佛在大众中。初说法时九十九亿人得阿罗汉道。六通具足。第二大会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道。第三大会九十三亿人得阿罗汉道。自是已后度无数人。尔时人民久后懈厌。弥勒佛见众人如是。以足指扣开耆阇崛山。是时长老摩诃迦叶骨身。著僧伽梨而出礼弥勒足。上升虚空现变如前。即于空中灭身而般涅槃。尔时弥勒佛诸弟子怪而问言。此是何人。似人而小。身著法衣能作变化。弥勒佛言。此人是过去释迦文尼佛弟子。名摩诃迦叶。行阿兰若少欲知足。行头陀比丘中第一。得六神通共解脱大阿罗汉。彼时人寿百年少出多减。以是小身。能办如是大事。汝等大身利根。云何不作如是功德。是时诸弟子皆惭愧发大厌心。弥勒佛随众心。为说种种法。有人得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有种辟支佛善根。有得无生法忍不退菩萨。有得生天人中受种种福乐。以是故知。是耆阇崛山福德吉处。诸圣人喜住处。佛为诸圣人主。是故佛多住耆阇崛山。复次耆阇崛山。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住处。如富楼那弥帝隶耶尼子经中说。佛语富楼那。若使三千大千世界劫烧若更生。我常在此山中住。一切众生以结使缠缚。不作见佛功德。以是故不见我。复次耆阇崛山清净鲜洁。受三世佛及诸菩萨。更无如是处。是故多住耆阇崛山。复次诸摩诃衍经。多在耆阇崛山中说。余处说少。何以故。是中净洁有福德闲静故。一切三世诸佛住处。十方诸菩萨。亦赞叹恭敬此处。诸天龙夜叉阿修罗伽留罗乾闼婆甄陀罗摩睺罗伽等大力众神。守护供养恭敬是处。如偈说。
是耆阇崛山 诸佛所住处
圣人所止息 覆荫一切故
众苦得解脱 唯有真法存
复次是中十方无量智慧福德大力菩萨。常来见释迦牟尼佛。礼拜恭敬听法。故佛说诸摩诃衍经。多在耆阇崛山。诸摩诃衍经般若为最大。今欲说故云何不住耆阇崛山。略说住耆阇崛山因缘竟。
大智度共摩诃比丘僧释论第六
【经】共摩诃比丘僧。
【论】共名一处一时一心一戒一见一道一解脱。是名为共。摩诃秦言大。或多或胜。云何大。一切众中最上故。一切障碍断故。天王等大人恭敬故。是名为大。云何多。数至五千故名多。云何胜。一切九十六种道论议能破。故名胜。云何名比丘。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名为乞士。如经中说。舍利弗入城乞食。得已。向壁坐食。是时有梵志女名净目。来见舍利弗。问舍利弗言。沙门汝食耶。答言食。净目言。汝沙门下口食耶。答言不姊。仰口食耶。不。方口食耶。不。四维口食耶。不。净目言。食法有四种。我问汝。汝言不。我不解。汝当说。舍利弗言。有出家人合药种谷殖树等不净活命者。是名下口食。有出家人观视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不净活命者。是名仰口食。有出家人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不净活命者。是名方口食。有出家人学种种咒术卜筮吉凶如是等种种不净活命者。是名四维口食。姊。我不堕是四不净食中。我用清净乞食活命。是时净目闻说清净法食。欢喜信解。舍利弗因为说法得须陀洹道。如是清净乞食活命故名乞士。复次比名破。丘名烦恼。能破烦恼故名比丘。复次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复次受戒时自言。我某甲比丘尽形寿持戒。故名比丘。复次比名怖。丘名能。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当出家剃头著染衣受戒。是时魔怖。何以故怖。魔王言是人必得入涅槃。如佛说。有人能剃头著染衣一心受戒。是人渐渐断结离苦入涅槃云何名僧伽。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一一树不名为林。除一一树亦无林。如是一一比丘不名为僧。除一一比丘亦无僧。诸比丘和合故僧名生。是僧四种。有羞僧。无羞僧。哑羊僧。实僧。云何名有羞僧。持戒不破。身口清净。能别好丑。未得道。是名有羞僧。云何名无羞僧。破戒。身口不净。无恶不作。是名无羞僧。云何名哑羊僧。虽不破戒。钝根无慧。不别好丑。不知轻重。不知有罪无罪。若有僧事。二人共诤。不能断决。默然无言。譬如白羊乃至人杀不能作声。是名哑羊僧。云何名实僧。若学人若无学人。住四果中。行四向道。是名实僧。是中二种僧可共。百一羯磨说戒受岁种种得作。是中实声闻僧六千五百。菩萨僧二种。有羞僧实僧。以是实僧故余皆得名僧。以是故名比丘僧。
【经】大数五千分。
【论】云何名大数。少过少减。是名为大数。云何名分。多众边取一分。是名分。是诸比丘千万众中。取一分。五千人以是故名五千分。
【经】皆是阿罗汉。
【论】问曰。云何名阿罗汉。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贼破是名阿罗汉。复次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复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罗汉。
【经】诸漏已尽。
【论】三界中三种漏已尽无余。故言漏尽也。
【经】无复烦恼。
【论】一切结使流受扼缚盖见缠等断除故。名无烦恼也。
【经】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
【论】问曰。何以说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答曰。外道离欲人。一处一道心得解脱。非于一切障法得解脱。以是故。阿罗汉名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复次诸阿罗汉。二道心得解脱。见谛道思惟道。以是故名心得好解脱。学人心虽得解脱。非好解脱。何以故。有残结使故。复次诸外道等。助道法不满。若行一功德若行二功德求道不能得。如人但布施求清净。如人祀天。言能脱忧衰。能得常乐国中生。亦更有言八清净道。一自觉二闻三读经四畏内苦五畏大众生苦六畏天苦七得好师八大布施。但说第八名清净道。复次有外道。但布施持戒说清净。有但布施禅定说清净。有但布施求智慧说清净。如是等种种道不具足。若无功德若少功德。说清净。是人虽一处心得解脱。不名好解脱。涅槃道不满足故。如偈说。
无功德人不能渡 生老病死之大海
少功德人亦不渡 善行道法佛所说
是中应说须跋陀梵志经。须跋陀梵志年百二十岁。得五神通。阿那跋达多池边住。夜梦见一切人失眼裸形冥中立。日堕地破大海水竭。大风起吹须弥山破散。觉已恐怖。思惟言。何以故尔。我命欲尽。若天地主欲堕。犹豫不能自了。以有此恶梦故。先世有善知识天。从上来下语须跋陀言。汝莫恐怖。有一切智人名佛。后夜半当入无余涅槃。是故汝梦。不为汝身。是时须跋陀。明日到拘夷那竭国树林中。见阿难经行。语阿难言。我闻汝师说新涅槃道。今日夜半当取灭度。我心有疑。请欲见佛决我所疑。阿难答言。世尊身极。汝若难问劳扰世尊。须跋陀如是重请至三。阿难答如初。佛遥闻之敕语阿难。听须跋陀梵志来前自在难问。是吾末后共谈。最后得道弟子。是时须跋陀得前见佛。问讯世尊已。于一面坐。如是念。诸外道辈舍恩爱财宝出家皆不得道。独瞿昙沙门得道如是念竟。即问佛言。是阎浮提地。六师辈各自称言。我是一切智人。是语实不。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我年一十九 出家学佛道
我出家已来 已过五十岁
净戒禅智慧 外道无一分
少分尚无有 何况一切智
若无八正道。是中无第一果第二第三第四果。若有八正道。是中有第一果第二第三第四果。须跋陀是我法中有八正道。是中有第一道果第二第三第四道果。余外道法皆空。无道无果无沙门无婆罗门。如是我大众中。实作师子吼。须跋陀梵志闻是法得阿罗汉道。思惟言。我不应佛后般涅槃。如是思惟竟。在佛前结加趺坐。自以神力身中出火烧身而取灭度。以是故。佛言无功德少功德。是助道法不满。皆不得度。佛说一切功德具足故。能度弟子。譬如小药师以一种药二种药不具足故不能差重病。大药师辈具足众药。能差诸病。问曰。若一切三界烦恼离故。心得解脱。何以故。佛言染爱离心得解脱。答曰。爱能系闭心有大力以是故说。不说余烦恼。爱断余则断。复次若人言王来知必有将从。染爱亦如是。又如捉巾一头余则尽随。爱染亦如是。爱断则知余烦恼皆已断。复次诸结使皆属爱见。属爱烦恼覆心。属见烦恼覆慧。如是爱离故。属爱结使亦离得心解脱。如是无明离故。属见结使亦离得慧解脱。复次是五千阿罗汉。应不退法得无生智。以是故。言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不退故。退法阿罗汉。得时解脱如劬提迦等。虽得解脱非好解脱。以退法故。
【经】心调柔软。
【论】若有恭敬供养嗔恚骂詈挝打者。心等无异。若得珍宝瓦石视之一等。若有持刀斫截手足。有持栴檀涂身者。亦等无异。复次淫欲嗔恚憍慢疑见。根本已断故。是谓心调柔软。复次是诸阿罗汉。欲染处不染。应嗔处不嗔。应痴处不痴。守护六情。以是故名心调柔软。如偈说。
人守护六情 如好马善调
如是实智人 诸天所敬视
诸余凡人辈不能守护六情。欲嗔慢痴疑见不断故。不调柔如恶弊马。以是故。诸阿罗汉名心调柔软。
【经】摩诃那伽。
【论】摩诃言大。那名不。伽名罪。诸阿罗汉诸烦恼断。以是故名不罪。复次那伽或名龙或名象。是五千阿罗汉。诸无数阿罗汉中最大力。是以故言如龙如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复次如善调象王。能破大军直入不回。不畏刀杖不难水火。不走不退死至不避。诸阿罗汉亦复如是。修禅定智慧。故能破魔军及诸结使贼。骂詈挝打不悔不恚。老死水火不畏不难。复次如大龙王。从大海出起于大云遍覆虚空。放大电光明照天地。澍大洪雨润泽万物。诸阿罗汉亦复如是。从禅定智慧大海水中出。起慈悲云润及可度。现大光明种种变化。说实法相雨弟子心令生善牙。
【经】所作已办。
【论】问曰。云何名所作。云何名已办。答曰。信戒舍定等诸善法得故。名为所作。智慧精进解脱等。诸善法得故。是名已办。二法具足满故。名所作已办。复次诸烦恼有二种。一种属爱。一种属见。属爱烦恼断故名所作。属见烦恼断故名已办。复次色法善见故名所作。无色法善见故名已办。可见不可见有对无对等二法亦如是。复次不善无记法断故名所作。善法思惟故名已办。闻思慧成就故名所作。修慧成就故名已办。种种三法亦如是。复次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得故名所作。苦法忍等诸无漏善根得故名已办。见谛道得故名所作。思惟道得故名已办。成学道故名所作。无学道得故名已办。心解脱得故名所作。慧解脱得故名已办。漏尽故名所作。得共解脱故名已办。一切结使除故名所作。得非时解脱故名已办。自利益竟故名所作。利益他人故名已办。如是等所作已办义自在说。
【经】弃担能担。
【论】五众粗重常恼故名为担。如佛所说。何谓担。五众是担。诸阿罗汉此担已除。以是故言弃担。能担者。是佛法中二种功德担应担。一者自益利。二者他益利。一切诸漏尽。不悔解脱等诸功德。是名自利益。信戒舍定慧等诸功德能与他人。是名利益他。是诸阿罗汉。自担他担能担故名能担。复次譬如大牛壮力能服重载。此诸阿罗汉亦如是。得无漏根力觉道。能担佛法大事担。以是故诸阿罗汉名能担。
【经】逮得己利。
【论】云何名己利。云何非己利。行诸善法是名己利。诸余非法是名非己利。复次信戒舍定慧等诸功德。一切财宝胜故。今世后世常得乐故。能到甘露城故。以是三因缘故。名己利。如信品中偈说。
若人得信慧 是宝最第一
诸余世财利 不及是法宝
复次若人今世得乐。后世得乐及涅槃常乐。是名己利余非己利。如偈说。
世知种种无道法 与诸禽兽等无异
当求正智要道法 得脱老死入涅槃
复次八正道及沙门果。是名诸阿罗汉己利。是五千阿罗汉得道及果。二事俱得故名己利。以是故言逮得己利。
【经】尽诸有结。
【论】三种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云何欲有。欲界系业取因缘。后世能生亦是业报。是名欲有。色有无色有亦如是。是名为有。结尽者结有九结。爱结恚结慢结痴结疑结见结取结悭结嫉结。是结使尽及有。是有尽及结使。以是故名有结尽。问曰。诸阿罗汉结使应永尽。得一切烦恼离故。有不应尽。何以故。阿罗汉未灭度时。眼根等五众十二入十八持。诸有成就故。答曰。无所妨。是果中说因。如佛语檀越。施食时与五事。命色力乐[目*善]。食不能必与五事。有人大得饮食而死。有人得少许食而活。食为五事因。是故佛言施食得五事。如偈说。
断食死无疑 食者死未定
以是故佛说 施食得五事
亦如人食百斤金。金不可食。金是食因故言食金。佛言女人为戒垢。女人非戒垢。是戒垢因故。言女人为戒垢。如人从高处堕未至地言此人死。虽未死知必死故。言此人死。如是诸阿罗汉结使已尽。知有必当尽故。言有结尽。
【经】正智已得解脱。
【论】如摩犍提梵志弟子举其尸著床上。舆行城市中多人处唱言。若有眼见摩犍提尸者。是人皆得清净道。何况礼拜供养者。多有人信其言。诸比丘闻是语。白佛言。世尊。是事云何。佛说偈言。
小人眼见求清净 如是无智无实道
诸结烦恼满心中 云何眼见得净道
若有眼见得清净 何用智慧功德宝
智慧功德乃为净 眼见求净无是事
以是故言正智得解脱。问曰。诸阿罗汉所作已办。更不求进。何以故常在佛边。不余处度众生。答曰。一切十方众生虽尽应供养佛。阿罗汉受恩重故。应倍供养。所以者何。是阿罗汉从佛得成受无量功德。知结使断信心转多。是故诸大德阿罗汉。佛边受功德乐味供养恭敬报佛恩故。在佛边住。诸阿罗汉围绕佛故。佛德益尊。如梵天人绕梵天王。如三十三天绕释提桓因。如诸鬼神绕毗沙门王。如诸小王绕转轮圣王。如病人病愈住大医边。如是诸阿罗汉住在佛边。诸阿罗汉围绕供养故。佛德益尊。问曰。若诸阿罗汉。所作已办逮得己利不须听法。何以故说般若波罗蜜时。共五千阿罗汉。答曰。诸阿罗汉虽所作已办。佛欲以甚深智慧法试。如佛问舍利弗。如波罗延经阿耆陀难中偈说。
种种诸学人 及诸数法人
是人所行法 愿为如实说
是中云何学人。云何数法人。尔时舍利弗默然。如是三问三默。佛示义端告舍利弗。有生不。舍利弗答。世尊有生。有生者欲为灭。有为生法故名学人。以智慧得无生法故。名数法人。是经此中应广说。复次若有漏若无漏诸禅定未得故欲得。已得欲令坚深。故诸阿罗汉佛边听法。复次现前乐故。如难陀迦经中说。以今世乐故听法。复次诸阿罗汉在佛边听法心无厌足。如蜫卢提迦经中说。舍利弗语蜫卢提迦。我法中听法无厌。复次如佛大师。自一心从弟子边听法。不应难言阿罗汉所作已办何以听法。譬如饱满人得好食犹尚更食。云何饥渴人而言不应食。以是故。诸阿罗汉虽所作已办。常在佛边听法。复次佛住解脱法中。诸阿罗汉亦住解脱法中。住法相应眷属庄严。如栴檀譬喻经中言。有栴檀林伊兰围之。有伊兰林栴檀围之。有栴檀栴檀以为丛林。有伊兰伊兰自相围绕。佛诸阿罗汉亦复如是。佛住善法解脱中。诸阿罗汉亦住善法解脱中。住法相应眷属庄严。佛以大众围绕。如须弥山王十宝山围绕。如白香象王白香象围绕。如师子王师子众围绕。佛亦如是。佛为世间无上福田。与诸弟子围绕共住。
【经】唯除阿难在学地得须陀洹。
【论】问曰。何以言唯除阿难。答曰。上所赞诸阿罗汉。阿难不在其数。何以故。以在学地未离欲故。问曰。大德阿难。第三师大众法将。种涅槃种已无量劫。常近佛持法藏。大德利根何以至今未离欲作学人。答曰。大德阿难本愿如是。我于多闻众中最第一。亦以诸佛法阿罗汉所作已办。不应作供给供养人。以其于佛法中能办大事烦恼贼破。共佛在解脱床上坐故。复次长老阿难。种种诸经听持诵利观故。智慧多摄心少。二功德等者。可得漏尽道。以是故。长老阿难是学人须陀洹。复次贪供给世尊故。是阿难为佛作供给人。如是念。若我早取漏尽道。便远世尊不得作供给人。以是故。阿难虽能得阿罗汉道。自制不取。复次处时人未合故。何等处能集法。千阿罗汉未在耆阇崛山。是为处。世尊过去时未到。长老婆耆子不在。以是故。长老阿难漏不尽。要在世尊过去。集法众合婆耆子说法劝谏。三事合故得漏尽道。复次大德阿难。厌世法少不如余人。是阿难世世王者种。端正无比福德无量。世尊近亲常侍从佛。必有此念。我佛近侍知法宝藏。漏尽道法我不畏失。以是事故不大殷勤。问曰。大德阿难名。以何因缘。是先世因缘。是父母作字。是依因缘立名。答曰。是先世因缘亦父母作名亦依因缘立字。问曰。云何先世因缘。答曰。释迦文佛先世作瓦师。名大光明。尔时有佛名释迦文。弟子名舍利弗目乾连阿难。佛与弟子俱到瓦师舍一宿。尔时瓦师。布施草坐灯明石蜜浆三事。供养佛及比丘僧。便发愿言。我于当来老病死恼五恶之世作佛。如今佛名释迦文。我佛弟子名亦如今佛弟子名。以佛愿故得字阿难。复次阿难世世立愿。我在释迦文佛弟子多闻众中。愿最第一字阿难。复次阿难世世忍辱除嗔。以是因缘故。生便端正。父母以其端正见者皆欢喜故字阿难。(阿难者秦言欢喜)是为先世因缘字。云何父母作字。昔有日种王。名师子颊。其王有四子。第一名净饭。二名白饭。三名斛饭。四名甘露饭。有一女名甘露味。净饭王有二子佛难陀。白饭王有二子跋提提沙。斛饭王有二子提婆达多阿难。甘露饭王有二子摩诃男阿泥卢豆。甘露味女有一子名施婆罗。是中悉达陀菩萨。渐渐长大弃转轮圣王位。夜半出家。至沤楼鞞罗国中尼连禅河边。六年苦行。是时净饭王爱念子故。常遣使问讯欲知消息。我子得道不。若病若死。使来白王。菩萨唯有皮骨筋相连持耳。命甚微弱。若今日若明日不复久也。王闻其言甚大愁念没忧恼海。我子既不作转轮王。又不得作佛。一何衰苦无所得而死。如是忧恼荒迷愦塞。是时菩萨弃苦行处。食百味乳糜身体充满。于尼连禅水中洗浴已。至菩提树下坐金刚座。而自誓言。要不破此结加趺坐成一切智。不得一切智终不起也。是时魔王将十八亿众到菩萨所。敢与菩萨决其得失。菩萨智慧力故大破魔军。魔不如而退自念。菩萨叵胜当恼其父。至净饭王所诡言。汝子今日后夜已了。王闻此语惊怖堕床。如热沙中鱼。王时悲哭而说偈言。
阿夷陀虚言 瑞应亦无验
得利之吉名 一切无所获
是时菩提树神大欢喜。持天曼陀罗华。至净饭王所说偈言。
汝子已得道 魔众已破散
光明如日出 普照十方土
王言。前有天来言。汝子已了。汝今来言坏魔得道。二语相违谁可信者。树神又言。实不妄语。前来天者诡言已了。是魔怀嫉故来相恼。今日诸天龙神华香供养空中悬缯。汝子身出光明遍照天地。王闻其言于一切苦恼心得解脱。王言我子虽舍转轮圣王。今得法转轮王定得大利无所失也。王心大欢喜。是时斛饭王家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心欢喜言。今日大吉是欢喜日。语来使言。是儿当字为阿难。是为父母作字。云何依因缘立名。阿难端正清净如好明镜。老少好丑容貌颜状。皆于身中现。其身明净。女人见之欲心即动。是故佛听阿难著覆肩衣。是阿难能令他人见者心眼欢喜故名阿难。于是造论者赞言。
面如净满月 眼若青莲华
佛法大海水 流入阿难心
能令人心眼 见者大欢喜
诸来求见佛 通现不失宜
如是阿难虽能得阿罗汉道。以供给供养佛故自不尽漏。以此大功德故。虽非无学在无学数中。虽未离欲在离欲数中。以是故共数五千中。以实未是阿罗汉故。言唯除阿难。
大智度初品中四众义释论第七
【经】复有五百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见圣谛。
【论】问曰。何以诸比丘五千。余三众各五百。答曰。女人多短智慧烦恼垢重。但求喜乐爱行多故。少能断结使得解脱证。如佛说。是因缘起法第一甚深难得。一切烦恼尽离欲得涅槃倍复难见。以是故女人不能多得不如比丘。优婆塞优婆夷有居家故。心不净不能尽漏止可得四圣谛作学人。如偈说。
孔雀虽有色严身 不如鸿雁能远飞
白衣虽有富贵力 不如出家功德胜
以是故诸比丘尼。虽出家弃世业智慧短。是故有五百阿罗汉比丘尼。白衣二众居家事懅故。得道亦各五百。问曰。如五千阿罗汉皆赞三众何以不赞。答曰。大众已赞则知余亦赞。复次若别赞。外道辈当呵言。何以赞比丘尼。生诽谤故。若赞白衣当言为供养故。以是故不赞。问曰。诸余摩诃衍经。佛与大比丘众俱。或八千人或六万十万人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诸经中第一。大如嘱累品中说。余经悉忘失其罪少少。失般若波罗蜜一句其罪大多。以是故知般若波罗蜜经第一大。是第一经中当第一大会。何以故声闻众数少。止有比丘五千。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五百。答曰。以是大经甚深难解故。声闻众少。譬如王有真宝不示凡人。示大人信爱者。如王谋议时。与诸大臣信爱智人共论。诸余小臣则不得入。复次是六千五百人尽得道。虽不尽解甚深般若波罗蜜。皆能信得无漏四信故。余经声闻众。虽大多杂不尽得道。复次是中先赞千万阿罗汉中。择取最胜五千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尔。胜者难得故不多。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初品中菩萨释论第八(卷第四)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经】复有菩萨摩诃萨。
【论】问曰。若从上数。应先菩萨次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次佛故。若从下数。应先优婆夷次第优婆塞比丘尼比丘菩萨。今何以先说比丘。次三众。后说菩萨。答曰。菩萨虽应次佛。以诸烦恼未尽故。先说阿罗汉。诸阿罗汉智慧虽少而已成熟。诸菩萨智慧虽多而烦恼未尽。是故先说阿罗汉。佛法有二种。一秘密二现示。现示中佛辟支佛阿罗汉皆是福田。以其烦恼尽无余故。秘密中说诸菩萨得无生法忍。烦恼已断具六神通利益众生。以现示法故。前说阿罗汉。后说菩萨。复次菩萨以方便力。现入五道受五欲引导众生。若在阿罗汉上。诸天世人当生疑怪。是故后说。问曰。在阿罗汉后可尔。何以乃在优婆塞优婆夷后。答曰。四众虽漏未尽。尽在不久故。通名声闻众。若于四众中间。说菩萨者则不便。如比丘尼得无量律仪故。应次比丘后在沙弥前。佛以仪法不便故。在沙弥后。此诸菩萨亦如是。虽应在学人三众上。以不便故在后说。复次有人言。菩萨功德智慧。超殊阿罗汉辟支佛。是故别说。问曰。声闻经中但说四众。此中何以别说菩萨众。答曰。有二种道。一声闻道。二菩提萨埵道。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是声闻道。菩萨摩诃萨是菩提萨埵道。以是故。声闻法中经初。无佛在某处某处住尔所菩萨俱。但言佛某处某处住与尔所比丘俱。如说佛在波罗柰与五比丘俱。佛在伽耶国中与千比丘俱。佛在舍婆提与五百比丘俱。如是种种经初。不说与菩萨若干人俱。问曰。诸菩萨二种。若出家若在家。在家菩萨总说在优婆塞优婆夷中。出家菩萨总在比丘比丘尼中。今何以故别说。答曰。虽总在四众中。应当别说何以故。是菩萨必堕四众中。有四众不堕菩萨中。何者是。有声闻人辟支佛人。有求生天人。有求乐自活人。此四种人不堕菩萨中。何以故。是人不发心言我当作佛故。复次菩萨得无生法忍故。一切名字生死相断出三界。不堕众生数中。何以故。声闻人得阿罗汉道灭度已。尚不堕众生数中。何况菩萨。如波罗延优波尸难中偈说。
已灭无处更出不 若已永灭不出不
既入涅槃常住不 惟愿大智说其实
佛答曰。
灭者即是不可量 破坏因缘及名相
一切言语道已过 一时都尽如火灭
如阿罗汉。一切名字尚断。何况菩萨能破一切诸法。知实相得法身而不断耶。以是故。摩诃衍四众中。别说菩萨。问曰。何以故。大乘经初。菩萨众声闻众两说。声闻经初独说比丘众。不说菩萨众。答曰。欲辩二乘义故。佛乘及声闻乘。声闻乘狭小。佛乘广大。声闻乘自利自为。佛乘益一切。复次声闻乘多说众生空。佛乘说众生空法空。如是等种种分别说是二道故。摩诃衍经声闻众菩萨众两说。如赞摩诃衍偈中说。
得此大乘人 能与一切乐
利益以实法 令得无上道
得此大乘人 慈悲一切故
头目以布施 舍之如草木
得此大乘人 护持清净戒
如牦牛爱尾 不惜身寿命
得此大乘人 能得无上忍
若有割截身 视之如断草
得此大乘人 精进无厌惓
力行不休息 如抒大海者
得此大乘人 广修无量定
神通圣道力 清净得自在
得此大乘人 分别诸法相
无坏实智慧 是中已具得
不可思议智 无量悲心力
不入二法中 等观一切法
驴马驼象乘 虽同不相比
菩萨及声闻 大小亦如是
大慈悲为轴 智慧为两轮
精进为驶马 戒定以为衔
忍辱心为铠 总持为辔勒
摩诃衍人乘 能度于一切
问曰。如声闻经初但说比丘众。摩诃衍经初。何以不但说菩萨众。答曰。摩诃衍广大。诸乘诸道皆入摩诃衍。声闻乘狭小不受摩诃衍。譬如恒河不受大海。以其狭小故。大海能受众流。以其广大故。摩诃衍法亦如是如偈说。
摩诃衍如海 小乘牛迹水
小故不受大 其喻亦如是
问曰。何等名菩提。何等名萨埵。答曰。菩提名诸佛道。萨埵名或众生或大心。是人诸佛道功德。尽欲得其心。不可断不可破。如金刚山。是名大心。如偈说。
一切诸佛法 智慧及戒定
能利益一切 是名为菩提
其心不可动 能忍成道事
不断亦不破 是心名萨埵
复次称赞好法名为萨。好法体相名为埵。菩萨心自利利他故。度一切众生故。知一切法实性故。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故。为一切贤圣之所称赞故。是名菩提萨埵。所以者何。一切诸法中佛法第一。是人欲取是法故。为贤圣所赞叹。复次如是人为一切众生。脱生老死故索佛道。是名菩提萨埵。复次三种道皆是菩提。一者佛道二者声闻道三者辟支佛道。辟支佛道声闻道。虽得菩提。而不称为菩提。佛功德中菩提称为菩提。是名菩提萨埵。问曰。齐何来名菩提萨埵。答曰。有大誓愿心不可动。精进不退。以是三事名为菩提萨埵。复次有人言。初发心作愿。我当作佛度一切众生。从是已来名菩提萨埵。如偈说。
若初发心时 誓愿当作佛
已过诸世间 应受世供养
从初发心到第九无碍。入金刚三昧中。是中间名为菩提萨埵。是菩提萨埵有两种。有鞞跋致有阿鞞跋致。如退法不退法阿罗汉。阿鞞跋致菩提萨埵。是名实菩萨。以是实菩萨故。诸余退转菩萨皆名菩萨。譬如得四道人。是名实僧。以实僧故。诸未得道者。皆得名僧。问曰。云何知是菩萨鞞跋致阿鞞跋致。答曰。般若波罗蜜阿鞞跋致品中。佛自说阿鞞跋致相。如是相是退转。如是相是不退转。复次若菩萨一法。得好修好念。是名阿鞞跋致菩萨。何等一法。常一心集诸善法如说。诸佛一心集诸善法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有菩萨得一法。是阿鞞跋致相。何等一法。正直精进。如佛问阿难。阿难汝说精进如是世尊。阿难汝赞精进如是善逝。阿难常行常修常念。精进乃至令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经广说。复次若得二法。是时是阿鞞跋致相。何等二法。一切法实知空。亦念不舍一切众生。如是人名为阿鞞跋致菩萨。复次得三法。一者若一心作愿欲成佛道。如金刚不可动不可破。二者于一切众生悲心彻骨入髓。三者得般舟三昧。能见现在诸佛。是时名阿鞞跋致。复次阿毗昙中。迦旃延尼子弟子辈言。何名菩萨。自觉复能觉他。是名菩萨。必当作佛。是名菩萨。菩提名漏尽人智慧。是人从智慧生。智慧人所护智慧人所养故。是名菩萨。又言发阿鞞跋致心。从是已后名菩萨。又言若离五法得五法。是名菩萨。何谓五法。离三恶道常生天上人间。离贫穷下贱常得尊贵。离非男法常得男子身。离诸形残缺陋诸根具足。离舍喜忘常忆宿命。得是宿命智慧。常离一切恶法。远离恶人。常求道法摄取弟子。如是名为菩萨。又言从种三十二相业已来。是名菩萨。问曰。何时种三十二相业因缘。答曰。过三阿僧祇劫。然后种三十二相业因缘。问曰。几时名阿僧祇。答曰。天人中能知算数者。极数不复能知。是名一阿僧祇。如一一名二。二二名四。三三名九。十十名百。十百名千。十千名万。千万名亿。千万亿名那由他。千万那由他名频婆。千万频婆名迦他。过迦他名阿僧祇。如是数三阿僧祇。若行一阿僧祇满行第二阿僧祇。第二阿僧祇满行第三阿僧祇。譬如算数法。算一乃至算百百算竟还至一。如是菩萨一阿僧祇过还从一起。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当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中。心虽能知我必作佛。而口不称我当作佛。三阿僧祇中。心了了自知得作佛。口自发言无所畏难。我于来世当作佛。释迦文佛。从过去释迦文佛到剌那尸弃佛为初阿僧祇。是中菩萨永离女人身。从剌那尸弃佛至燃灯佛为二阿僧祇。是中菩萨七枚青莲华。供养燃灯佛。敷鹿皮衣布发掩泥。是时燃灯佛。便授其记。汝当来世作佛名释迦牟尼。从燃灯佛至毗婆尸佛为第三阿僧祇。若过三阿僧祇劫。是时菩萨种三十二相业因缘。问曰。三十二相业何处可种。答曰。欲界中。非色无色界。于欲界五道在人道中种。于四天下阎浮提中种。于男子身种非女人。佛出世时种。佛不出世不得种。缘佛身种。缘余不得种。问曰。是三十二相业因缘。于身业口业意业何业种。答曰。意业种非身口业。何以故是意业利故。问曰。意业有六识。是三十二相业。为是意识种。是五识种。
答曰。是意识非五识。何以故。五识不能分别。以是故意识种。问曰。何相初种。答曰。有人言。足安立相先种。何以故先安立然后能种余相。有人言。绀青眼相初种。得此眼相大慈观众生。此两语虽有是语不必尔也。若相因缘和合时便是初种。何必安立足为初。问曰。一思种。为多思种。答曰。三十二思种三十二相。一一思种一一相。一一相百福德庄严。问曰。几许名一福德。答曰。有人言。有业报转轮圣王。于四天下受福乐得自在。是名一福德。如是百福成一相。复有人言。作释提桓因。于二天中得自在。是名一福德。复有人言。作他化自在天王。于欲界中得自在。是名一福。复有人言。除补处菩萨余一切众生所得福报。是名一福。复有人言。天地劫尽一切众生共福德故。三千大千世界报立。是名一福。复有人言。是福不可量不可以譬喻知。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盲无目。有一人能治令差。是为一福。一切人皆被毒药。一人能治令差。一切人应死。一人能救之令脱。一切人破戒破正见。一人能教令得净戒正见。如是等为一福。复有人言。是福不可量不可譬喻。是菩萨入第三阿僧祇中。心思大行。种是三十二相因缘。以是故。是福无能量。唯佛能知。问曰。菩萨几时能种三十二相。答曰。极迟百劫。极疾九十一劫。释迦牟尼菩萨。九十一大劫行办三十二相。如经中言。过去久远有佛名弗沙。时有二菩萨。一名释迦牟尼。一名弥勒。弗沙佛。欲观释迦牟尼菩萨心纯淑未。即观见之。知其心未纯淑。而诸弟子心皆纯淑。又弥勒菩萨心已纯淑。而弟子未纯淑。是时弗沙佛。如是思惟。一人之心易可速化。众人之心难可疾治。如是思惟竟。弗沙佛。欲使释迦牟尼菩萨疾得成佛。上雪山上。于宝窟中入火定。是时释迦牟尼菩萨。作外道仙人。上山采药。见弗沙佛坐宝窟中入火定放光明。见已心欢喜。信敬翘一脚立。叉手向佛一心而观。目未曾眴七日七夜。以一偈赞佛。
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
世界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七日七夜谛观世尊目未曾眴。超越九劫于九十一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问曰。若释迦牟尼菩萨。聪明多识能作种种好偈。何以故。七日七夜一偈赞佛。答曰。释迦牟尼菩萨。贵其心思不贵多言。若更以余偈赞佛心或散乱。是故七日七夜以一偈赞佛。问曰。释迦牟尼菩萨。何以心未纯淑。而弟子纯淑。弥勒菩萨自心纯淑。而弟子未纯淑。答曰。释迦牟尼菩萨。饶益众生心多。自为身少故。弥勒菩萨。多为己身少为众生故。从鞞婆尸佛。至迦叶佛。于其中间九十一大劫。种三十二相业因缘集竟。六波罗蜜满。何等六。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问曰。檀波罗蜜云何满。答曰。一切能施无所遮碍。乃至以身施时。心无所惜。譬如尸毗王以身施鸽。释迦牟尼佛本身作王。名尸毗。是王得归命救护陀罗尼。大精进有慈悲心。视一切众生如母爱子。时世无佛。释提桓因命尽欲堕。自念言。何处有佛一切智人。处处问难不能断疑。知尽非佛。即还天上愁忧而坐。巧变化师毗首羯磨天。问曰。天主何以愁忧。答曰。我求一切智人不可得。以是故愁忧。毗首羯磨言。有大菩萨。布施持戒禅定智慧具足。不久当作佛。帝释以偈答曰。
菩萨发大心 鱼子庵树华
三事因时多 成果时甚少
毗首羯磨。答曰。是优尸那种尸毗王。持戒精进大慈大悲禅定智慧不久作佛。释提桓因。语毗首羯磨。当往试之。知有菩萨相不。汝作鸽我作鹰。汝便佯怖入王腋下。我当逐汝。毗首羯磨言。此大菩萨云何以此事恼。释提桓因说偈言。
我亦非恶心 如真金应试
以此试菩萨 知其心定不
说此偈竟。毗首羯磨。即自变身作一赤眼赤足鸽。释提桓因。自变身作一鹰。急飞逐鸽。鸽直来入王掖底。举身战怖动眼促声。
是时众多人 相与而语曰
是王大慈仁 一切宜保信
如是鸽小鸟 归之如入舍
菩萨相如是 作佛必不久
是时鹰在近树上。语尸毗王。还与我鸽此我所受。王时语鹰。我前受此非是汝受。我初发意时。受此一切众生皆欲度之。鹰言。王欲度一切众生。我非一切耶。何以独不见愍。而夺我今日食。王答言。汝须何食。我作誓愿其有众生。来归我者必救护之。汝须何食亦当相给。鹰言。我须新杀热肉。王念言。如此难得。自非杀生无由得也。我当云何杀一与一。思惟心定即自说偈。
是我此身肉 恒属老病死
不久当臭烂 彼须我当与
如是思惟已。呼人持刀自割股肉与鹰。鹰语王言。王虽以热肉与我。当用道理令肉轻重得与鸽等勿见欺也。王言持称来。以肉对鸽。鸽身转重王肉转轻。王令人割二股亦轻不足。次割两[跳-兆+專]两臗两乳项脊。举身肉尽。鸽身犹重。王肉故轻。是时近臣内戚。安施帐幔。却诸看人。王今如此无可观也。尸毗王言。勿遮诸人听令入看。而说偈言。
天人阿修罗 一切来观我
大心无上志 以求成佛道
若有求佛道 当忍此大苦
不能坚固心 则当息其意
是时菩萨。以血涂手攀称欲上。定心以身尽以对鸽。鹰言。大王此事难办。何用如此以鸽还我。王言鸽来归我终不与汝。我丧身无量于物无益。今欲以身求易佛道。以手攀称。尔时菩萨。肉尽筋断不能自制。欲上而堕自责心言。汝当自坚勿得迷闷。一切众生堕忧苦大海。汝一人立誓欲度一切。何以怠闷。此苦甚少地狱苦多。以此相比于十六分犹不及一。我今有智慧精进持戒禅定。犹患此苦。何况地狱中人无智慧者。是时菩萨。一心欲上复更攀称。语人扶我。是时菩萨。心定无悔。诸天龙王阿修罗鬼神人民皆大赞言。为一小鸟乃尔。是事希有。即时大地为六种振动。大海波扬枯树生华。天降香雨及散名华。天女歌赞必得成佛。是时念我四方神仙皆来赞言。是真菩萨必早成佛。鹰语鸽言。终试如此不惜身命。是真菩萨。即说偈言。
慈悲地中生 一切智树牙
我曹当供养 不应施忧恼
毗首羯磨。语释提桓因言。天主汝有神力。可令此王身得平复。释提桓因言。不须我也。此王自作誓愿大心欢喜。不惜身命感发一切令求佛道。帝释语人王言。汝割肉辛苦心不恼没耶。王言。我心欢喜不恼不没。帝释言。谁当信汝心不没者。是时菩萨作实誓愿。我割肉血流不嗔不恼。一心不闷以求佛道者。我身当即平复如故。即出语时身复如本。人天见之皆大悲喜叹未曾有。此大菩萨必当作佛。我曹应当尽心供养。愿令早成佛道。当念我等。是时释提桓因毗首羯磨各还天上。如是等种种相。是檀波罗蜜满。问曰。尸罗波罗蜜云何满。答曰。不惜身命护持净戒。如须陀须摩王。以劫磨沙波陀大王故。乃至舍命不犯禁戒。昔有须陀须摩王。是王精进持戒常依实语。晨朝乘车将诸婇女入园游戏。出城门时有一婆罗门来乞语王言。王是大福德人我身贫穷。当见愍念赐丐少多。王言诺。敬如来告当相布施须我出还。作此语已入园澡浴嬉戏。时有两翅王名曰鹿足空中飞来。于婇女中捉王将去。譬如金翅鸟海中取龙。诸女啼哭号恸。一园惊城内外搔扰悲惶。鹿足负王腾跃虚空至所住止。置九十九诸王中。须陀须摩王涕零如雨。鹿足王语言。大刹利王汝何以啼如小儿。人生有死合会有离。须陀须摩王答言。我不畏死甚畏失信。我从生已来初不妄语。今日晨朝出门时有一婆罗门来从我乞。我时许言还当布施。不虑无常辜负彼心自招欺罪。是故啼耳。鹿足王言。汝意欲尔畏此妄语。听汝还去七日布施婆罗门讫便来还。若过七日不还我有两翅力取汝不难。须陀须摩王得还本国恣意布施。立太子为王。大会人民忏谢之言。我智不周物治不如法当见忠恕。如我今日身非己有正尔还去。举国人民及诸亲戚叩头留之。愿王留意慈荫此国。勿以鹿足鬼王为虑也。当设铁舍奇兵。鹿足虽神不畏之也。王言不得尔也。而说偈言。
实语第一戒 实语升天梯
实语小而大 妄语入地狱
我今守实语 宁弃身寿命
心无有悔恨
如是思惟已。王即发去到鹿足王所。鹿足遥见欢喜而言。汝是实语人不失信要。一切人皆惜身命。汝从死得脱还来赴信汝是大人。尔时须陀须摩王赞实语。实语是为人非实语非人。如是种种赞实语呵妄语。粗足闻之信心清净。语须陀须摩王言。汝好说此今相放舍汝既得脱。九十九王亦布施汝。随意各还本国。如是语已百王各得还去。如是等种种本生中相是为尸罗波罗蜜满。问曰。羼提波罗蜜云何满。答曰。若人来骂挝捶割剥支解夺命心不起嗔。如羼提比丘。为迦梨王截其手足耳鼻心坚不动。问曰。毗梨耶波罗蜜云何满。答曰。若有大心勤力。如大施菩萨。为一切故以此一身。誓抒大海令其干尽定心不懈。亦如赞弗沙佛七日七夜翘一脚目不眴。问曰。禅波罗蜜云何满。答曰。如一切外道禅定中得自在。又如尚阇梨仙人坐禅时无出入息。鸟于螺髻中生子不动不摇。乃至鸟子飞去。问曰。般若波罗蜜云何满。答曰。菩萨大心思惟分别。如劬嫔陀婆罗门大臣。分阎浮提大地作七分。若干大城小城聚落村民尽作七分。般若波罗蜜如是。是菩萨六波罗蜜满。在迦叶佛所。作弟子。持净戒行功德生兜率天上。问曰。菩萨何以生兜率天上。而不在上生不在下生。是大有福德应自在生。答曰。有人言。因缘业熟应在是中生。复次下地中结使厚浊。上地中结使利。兜率天上结使不厚不利。智慧安隐故。复次不欲过佛出世时故。若于下地生命短寿终。时佛未出世。若于上地生命长寿未尽。复过佛出时。兜率天寿与佛出时会故。复次佛常居中道故。兜率天于六天及梵之中。上三下三。于彼天下必生中国。中夜降神。中夜出迦毗罗婆国行中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道为人说法。中夜入无余涅槃。好中法故中天上生。如是菩萨兜率天上生竟。以四种观人间。一者观时二者观土地三者观种姓四者观生处。云何观时。时有八种佛出其中。第一人长寿八万四千岁时。第二人寿七万岁。第三人寿六万岁。第四人寿五万岁。第五人寿四万岁。第六人寿三万岁。第七人寿二万岁。第八人寿一百余岁。菩萨如是念。人寿百岁佛出时到。是名观时。云何观土地。诸佛常在中国生。多金银宝物饮食丰美其土清净。云何观种姓。佛生二种姓中。若刹利。若婆罗门。刹利种势力大故。婆罗门种姓智慧大故。随时所贵者。佛于中生。云何观生处。何等母人能怀那罗延力菩萨。亦能自护净戒。如是观竟。唯中国迦毗罗婆净饭王后。能怀菩萨。如是思惟已。于兜率天下。不失正慧入于母胎。问曰。何以故。一切菩萨末后身从天上来。不从人中来。答曰。乘上道故。六道之中天道最上复次天上下时种种瑞应未曾所有。若从人道。人道不能有此。复次人敬重天故。问曰。一切人以垢心有相续入母胎。一切邪慧相应。云何名菩萨正慧入母胎。答曰。有人言。有相续时一切众生邪慧心入母胎。菩萨忆念不失故。名正慧入母胎。中阴中住则知中阴住。入胎时知入胎。歌罗罗时知住歌罗罗。(受胎七日赤白精和合时也)頞浮陀(二七日时如玺胞状也)时知住頞浮陀。伽那时知住伽那。(三七日时如凝酪也)五疱时知住五疱。出生时知出生。是中忆念不失。是名正慧入母胎。复次余人在中阴住时。若男于母生欲染心。此女人与我从事。于父生嗔恚。若女于父生染欲心。此男子与我从事。于母生嗔恚。如是嗔恚心染欲心菩萨无此。菩萨先已了知是父是母。是父是母能长养我身。我依父母生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净心念父母。相续入胎。是名正慧入母胎。是菩萨满十月正慧不失念。出胎行七步。发口言。是我末后身。乃至将示相师。汝观我子实有三十二大人相不。若有三十二相具足者。是应有二法。若在家当为转轮圣王。若出家当成佛。诸相师言。地天太子实有三十二大人相。若在家者当作转轮王。若出家者当成佛。王言。何等三十二相。相师答言。一者足下安平立相。足下一切著地间无所受。不容一针。二者足下二轮相千辐辋毂三事具足。自然成就不待人工。诸天工师毗首羯磨不能化作如是妙相。问曰。何以故不能。答曰。是毗首羯磨。诸天工师不隐没智慧。是轮相善业报。是天工师生报得智慧。是轮相行善根智慧得。是毗首羯磨一世得。是智慧。是轮相从无量劫智慧生。以是故毗首羯磨不能化作。何况余工师。三者长指相。指纤长端直。次第佣好指节参差。四者足跟广平相。五者手足指缦网相。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六者手足柔软相。如细劫波毳胜余身分。七者足趺高满相。以足蹈地不广不狭。足下色如赤莲华。足指间网及足边色如真珊瑚。指爪如净赤铜。足趺上真金色。足趺上毛青毗琉璃色。其足严好。譬如杂宝屐种种庄饰。八者伊泥延膊相。如伊泥延鹿膊随次佣纤。九者正立手摩膝相。不俯不仰以掌摩膝。十者阴藏相。譬如调善象宝马宝。问曰。若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诸弟子何因缘见阴藏相。答曰。为度众人决众疑故示阴藏相。复有人言。佛化作马宝象宝示诸弟子言。我阴藏相亦如是。十一者身广长等相。如尼拘卢陀树。菩萨身齐为中四边量等。十二者毛上向相。身有诸毛生。皆上向而稚。十三者一一孔一毛生相。毛不乱青琉璃色。毛右靡上向。十四者金色相。问曰何等金色。答曰。若铁在金边则不现。今现在金比佛在时金则不现。佛在时金比阎浮那金则不现。阎浮那金比大海中转轮圣王道中金沙则不现。金沙比金山则不现。金山比须弥山则不现。须弥山金比三十三诸天璎珞金则不现。三十三诸天璎珞金比焰摩天金则不现。焰摩天金比兜率陀天金则不现。兜率陀天金比化自在天金则不现。化自在天金比他化自在天金则不现。他化自在天金比菩萨身色则不现。如是色是名金色相。十五者丈光相。四边皆有一丈光。佛在是光中端严第一。如诸天诸王宝光明净。十六者细薄皮相。尘土不著身。如莲华叶不受尘水。若菩萨在干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蓝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十七者七处隆满相。两手两足两肩项中七处。皆隆满端正色净胜余身体。十八者两腋下隆满相。不高不深。十九者上身如师子相。二十者大直身相。于一切人中身最大而直。二十一者肩圆好相。一切治肩无如是者。二十二者四十齿相。不多不少余人三十二齿。身三百余骨。头骨有九。菩萨四十齿。头有一骨。菩萨齿骨多头骨少。余人齿骨少头骨多。以是故异于余人身。二十三者齿齐相。诸齿等无粗无细不出不入。齿密相人不知者谓为一齿。齿间不容一毫。二十四者牙白相。乃至胜雪山王光。二十五者师子颊相。如师子兽中王平广颊。二十六者味中得上味相。有人言。佛以食著口中。是一切食皆作最上味。何以故。是一切食中有最上味因故。无是相人不能发其因故。不得最上味。复有人言。若菩萨举食著口中。是时咽喉边两处。流注甘露和合诸味。是味清净故。名味中得上味。二十七者大舌相。是菩萨大舌从口中出覆一切面分。乃至发际。若还入口口亦不满。二十八者梵声相。如梵天王五种声从口出。其一深如雷。二清彻远闻闻者悦乐。三入心敬爱。四谛了易解。五听者无厌。菩萨音声亦如是。五种声从口中出。迦陵毗伽声相。如迦陵毗伽鸟声可爱。鼓声相。如大鼓音深远。二十九者真青眼相。如好青莲华。三十者牛眼睫相。如牛王眼睫长好不乱。三十一者顶髻相。菩萨有骨髻如拳等在顶上。三十二者白毛相。白毛眉间生不高不下。白净右旋舒长五尺。相师言。地天太子三十二大人相如是。菩萨具有此相。问曰。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菩萨亦有三十二相。有何差别。答曰。菩萨相者有七事胜转轮圣王相。菩萨相者。一净好。二分明。三不失处。四具足。五深入。六随智慧行不随世间。七随远离。转轮圣王相不尔。问曰。云何名相。答曰。易知故名相。如水异火以相故知。问曰。菩萨何以故三十二相不多不少。答曰。有人言。佛以三十二相庄严身者。端正不乱故。若少者身不端正。若多者佛身相乱。是三十二相端正不乱不可益不可减。犹如佛法不可增不可减。身相亦如是。问曰。菩萨何以故以相严身。答曰。有人见佛身相心得信净。以是故以相严身。复次诸佛以一切事胜故。身色威力种姓家属智慧禅定解脱众事皆胜。若佛不庄严身相是事便少。复次有人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是身中若身相不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住此身中。譬如人欲娶豪贵家女。其女遣使语彼人言。若欲娶我者。当先庄严房室除却污秽涂治香熏安施床榻被褥綩綖帏帐幄幔幡盖华香必令严饰。然后我当到汝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复如是。遣智慧使未来世中到菩萨所言。若欲得我先修相好以自庄严。然后我当住汝身中。若不庄严身者我不住也。以是故菩萨修三十二相。自庄严身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时菩萨渐渐长大。见老病死苦厌患心生。夜半出家。六年苦行。食难陀婆罗门女益身十六功德石蜜乳糜。食竟。菩提树下破万八千亿鬼兵魔众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问曰。得何功德故名为佛。答曰。得尽智无生智故。名为佛。复次有人言。得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三达无碍三意止。一者受教敬重佛无喜。二者不受教不敬重佛无忧。三者敬重不敬重心无异。大慈大悲三十七道品一切诸法总相别相悉知故故名为佛。问曰。何以故。未得佛道名为菩萨。得佛道不名为菩萨。答曰。未得佛道心爱著。求欲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名为菩萨。已成佛道更得佛种种异大功德故。更有异名名为佛。譬如王子未作王名为王子。已作王不复名王子。既为王虽是王子不名王子。菩萨亦如是。未得佛道名为菩萨。已得佛道名为佛。声闻法中摩诃迦旃延尼子弟子辈。说菩萨相义如是。摩诃衍人言。是迦旃延尼子弟子辈。是生死人。不诵不读摩诃衍经。非大菩萨。不知诸法实相。自以利根智慧。于佛法中作论议。诸结使智定根等于中作义。尚处处有失。何况欲作菩萨论议。譬如少力人跳小渠尚不能过。何况大河。于大河中则知没失。问曰。云何失。答曰。如上言三阿僧祇劫过名为菩萨。三阿僧祇中头目髓脑布施心无有悔。是阿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如昔菩萨为大萨陀婆。渡大海水恶风坏船。语众贾人捉我头发手足。当渡汝等。众人捉已以刀自杀。大海水法不停死尸。即时疾风吹至岸边。大慈如是。而言非者谁。是菩萨第二阿僧祇劫行满。未入第三阿僧祇。时于燃灯佛所受记为佛。即时上升虚空见十方佛。于虚空中立赞然灯佛。然灯佛言。汝过一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名释迦牟尼。得记如是。而言尔时未是菩萨岂非大失。迦旃延尼子弟子辈言。三阿僧祇劫中未有佛相。亦无种佛相因缘。云何当知。是菩萨一切法先有相。然后可知其实。若无相则不知。摩诃衍人言。受记为佛。上升虚空见十方佛。此非大相耶。为佛所记当得作佛。得作佛者此是大相。舍此大相而取三十二相。三十二相转轮圣王亦有。诸天魔王亦能化作此相。难陀提婆达等皆有三十相。婆跋隶婆罗门有三相。摩诃迦叶妇有金色相。乃至今世人亦各各有一相二相。若青眼长臂上身如师子。如是等种种或多或少。汝何以重此相。何经中言三阿僧祇劫中菩萨不种相因缘。如难陀澡浴鞞婆尸佛愿得清净端正。于一辟支佛塔青黛涂壁。作辟支佛像因而作愿。愿我恒得金色身相。又作迦叶佛塔中级。以此三福因缘。世世受乐处处所生恒得端严。是福之余。生迦毗罗婆释种中。为佛弟子得三十大人相。清净端正。出家得阿罗汉道。佛说于五百弟子中。难陀比丘端正第一。此相易得。云何言于九十一大劫中种余一生中得。是为大失。汝言初阿僧祇劫中。不知当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劫中知当作佛。不自称说。三阿僧祇劫中知得作佛能为人说。佛何处说是语。何经中有是语。若声闻法三藏中说。若摩诃衍中说。迦旃延尼子弟子辈言。虽佛口三藏中不说。义理应尔。阿毗昙鞞婆沙菩萨品中。如是说。答曰摩诃衍中说初发心。是时知我当作佛。如阿遮罗菩萨。于长手佛边。初发心时乃至金刚座处成佛道。于其中间颠倒不净心不生。如首楞严三昧中四种菩萨。四种受记。有未发心而授记。有适发心而授记。有于前授记他人尽知己身不知。有于前授记他人己身尽知。汝云何言于二阿僧祇劫知受记而不自称说。复次佛言无量阿僧祇劫作功德欲度众生何以故言三阿僧祇劫。三阿僧祇劫有量有限。问曰。摩诃衍中虽有此语我亦不能都信。答曰。是为大失。是佛真法佛口所说。汝无反。复汝从摩诃衍中出生。云何言我不能都信。复次摩诃衍论议此中应广说。复次说是三十二相业因缘。欲界中种非色无色界中种。无色界中以无身无色。是三十二相是身庄严故。于中不得种可尔。色界中何以不得种。色界中大有诸梵王。常请佛初转法轮。是智慧清净能求佛道。何以言不得种三十二相因缘。又言人中得种非余道。如娑伽度龙王十住菩萨。阿那婆达多龙王七住菩萨。罗睺阿修罗王亦是大菩萨。复何以言余道不得种三十二相因缘。汝言人中阎浮提种。郁怛罗曰不可种。有义彼中人无吾我。著乐不利根故。劬陀尼弗婆提二处。福德智慧寿命胜阎浮提。何以不得种。复次汝言一思种一相。是心弹指顷六十生灭。一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大智度论-后秦-鸠摩罗什
下一页 大智度论-后秦-鸠摩罗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