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后秦-鸠摩罗什

佛经大全 > 大藏经 > 论藏 > 经论部 > 大智度论-后秦-鸠摩罗什 > 大智度论-后秦-鸠摩罗什
不住不能分别。云何能种大人相。此大人相不应不了心得种。以是故多思和合能种一相。如重物一人不能担。必须多人力。如是种相。要得大心多思和合尔乃得种。以是故名百福相。百大心思种福德是名百福相。不应一思种一相。余事尚不得一思种一事。何况百福相。何以故言释迦文尼菩萨心未纯淑。弟子心纯淑。弥勒菩萨心纯淑。弟子心未纯淑。是语何处说。三藏中摩诃衍中无是事。此言自出汝心。汝但见释迦文尼菩萨。于宝窟中见弗沙佛七日七夜以一偈赞。弥勒菩萨。亦种种赞弗沙佛。但阿波陀那经中不说。汝所不知无因缘故。汝便谓弥勒弟子心未纯淑。如是皆为违失。汝言菩萨一切物能施无所爱惜。如尸毗王为鸽故。割肉与鹰心不悔恨如以财宝布施。是名下布施。以身布施是名中布施。种种施中心不著。是为上布施。汝何以赞中布施。为檀波罗蜜满。此施心虽大多慈悲。有知智慧。有不知智慧。如人为父母亲属不惜身。或为主不惜身。以是故知为鸽不惜身是中布施。问曰菩萨为一切众生为父母为主者。为一切人故。以是故。非直不惜身为檀波罗蜜满。答曰。虽为一切众生。是心不清净。不知己身无吾我。不知取者无人无主。不知所施物实性不可说一不可说异。于是三事心著是为不清净。于世界中得福德报。不能直至佛道。如说般若波罗蜜中。三事不可得亦不著。是为具足檀波罗蜜满。如是乃至般若波罗蜜能分别大地城郭聚落作七分。是为般若波罗蜜满。是般若波罗蜜无量无边如大海水。诸天圣人阿罗汉辟支佛乃至初行菩萨。尚不能知其边涯。十地住菩萨乃能知。云何汝言能分大地城郭聚落作七分。是名般若波罗蜜满。是事是算数法能分地。是世俗般若波罗蜜中少许分。譬如大海水中一渧两渧。实般若波罗蜜名三世诸佛母。能示一切法实相。是般若波罗蜜无来处无去处。一切处求不可得。如幻如响如水中月见便失。诸圣人怜愍故。虽一相以种种名字说是般若波罗蜜诸佛智慧宝藏。汝言大失。汝言四种观。观时观土地观种族观生处。人寿八万岁佛出世。七六五四三二万岁中佛出世。人寿百岁是佛出世时。若诸佛常怜愍众生。何以正八种时中出世。余时不出。佛法不待时。如好药服时便差病。佛法亦如是不待时。问曰。虽菩萨怜愍众生诸佛不待时。过八万岁人长寿多乐。染爱等结使厚。根钝非可化时。若百岁后时人短寿苦多嗔恚等诸结使更厚。此乐时苦。时非得道时以是故佛不出世。答曰。诸天寿出千万岁。有先世因缘。虽多乐染爱厚能得道。何况人中不大乐。三十六种不净易可教化。以是故人寿过八万岁佛应出世。是中人无病心乐故。人皆利根福德。福德利根故应易得道。复次师子鼓音王佛时。人寿十万岁。明王佛时。人寿七百阿僧祇劫。阿弥陀佛时人寿无量阿僧祇劫。汝云何言过八万岁佛不出世。问曰。摩诃衍经有此事。我法中无十方佛。唯过去释迦文尼拘陈若等一百佛。未来弥勒等五百佛。答曰。摩诃衍论中种种因缘。说三世十方佛。何以故。十方世界有老病死淫怒痴等诸苦恼。以是故佛应出其国。如经中说。无老病死烦恼者诸佛则不出世。复次多病人应有多药师。汝等声闻法。长阿含中。毗沙门王以偈白佛。
  稽首去来现在诸佛。亦复归命释迦文佛。
  汝经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言稽首。释迦文尼佛言归命。以此故知。现在有余佛。若无余国佛。何以故。前稽首三世佛。后别归命释迦文尼佛。此王未离欲在释迦文尼所得道敬爱心重故归命。于余佛所直稽首。问曰。佛口说。一世间无一时二佛出。亦不得一时二转轮王出。以是故。不应现在有余佛。答曰。虽有此言汝不解其义。佛说一三千大千世界中。无一时二佛出。非谓十方世界无现在佛也。如四天下世界中。无一时二转轮圣王出。此大福德人无怨敌共世故。以是故。四天下一转轮圣王。佛亦如是。于三千大千世界中亦无二佛出。佛及转轮圣王经说一种。汝何以信余四天下。更有转轮圣王。而不信余三千大千世界中更有佛。复次一佛不能得度一切众生。若一佛能度一切众生者。可不须余佛。但一佛出。如诸佛法度可度众生已而灭。如烛尽火灭。有为法无常性空故。以是故。现在应更有余佛。复次众生无量苦亦无量。是故应有大心菩萨出。亦应有无量佛。出世度诸众生。问曰。如经中说无量岁中佛时时出。譬如沤昙婆罗树华时时一出。若十方佛充满。佛便易出易得不名为难值。答曰不尔。为一大千世界中佛无量岁时时出。不言一切十方世界中难。亦为罪人不知恭敬不勤精进求道。以是故语言佛无量岁时时一出。又此众生众罪报故。堕恶道中无量劫尚不闻佛名。何况见佛。以是人故言佛出世难。问曰。若现在十方多有诸佛菩萨。今一切众生罪恶苦恼。何以不来度之。答曰。众生无量阿僧祇劫罪垢深厚。虽有种种余福。无见佛功德故不见佛。如偈说。
  好福报未近  衰罪未除却
  现在不能见  大德有力人
  大德诸圣人  心亦无分别
  慈悲一切人  一时令欲度
  众生福德熟  智慧根亦利
  若为现度缘  即时得解脱
  譬如大龙王  随愿雨众雨
  罪福随本行  各各如所受
  问曰。若自有福德自有智慧。如是人佛能度。若无福德智慧佛不度。若尔者自有福德智慧不待佛度。答曰。此福德智慧从佛因缘出。若佛不出世。诸菩萨以十善因缘四无量意。后世罪福报种种因缘教道。若无菩萨。有种种经中说。人得此法行福德因缘。复次人虽有福德智慧。若佛不出世。是世界中受报不能得道。若佛出世乃能得道。是为大益。譬如人虽有目日不出时不能有所见。要须日明得有所见。不得言我有眼何用日为。如佛说二因二缘能生正见。一从他闻法。二内自如法思惟福德事故。能生善心利根智慧故。能如法思惟。以是故知从佛得度。如是等种种多有违错。欲作般若波罗蜜论议故。不能复广论余事。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初品中摩诃萨埵释论第九(卷第五)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经】摩诃萨埵。
  【论】问曰。云何名摩诃萨埵。答曰。摩诃者大萨埵名众生。或名勇心。此人心能为大事不退不还大勇心故名为摩诃萨埵。复次摩诃萨埵者。于多众生中最为上首故。名为摩诃萨埵。复次多众生中起大慈大悲成立大乘。能行大道得最大处故。名摩诃萨埵。复次大人相成就故。名摩诃萨埵。摩诃萨埵相者。如赞佛偈中说。
  唯佛一人独第一  三界父母一切智
  于一切等无与等  稽首世尊希有比
  凡人行惠为己利  求报以财而给施
  佛大慈仁无此事  怨亲憎爱以等利
  复次必能说法。破一切众生及己身大邪见大爱慢大我心等诸烦恼故。名为摩诃萨埵。复次众生如大海无初无中无后。有明智算师。于无量岁计算不能尽竟。如佛语无尽意菩萨。譬如十方一切世界乃至虚空边际。合为一水。令无数无量众生。共持一发取一渧而去。更有无央数众生。如前共持一发取一渧而去。如是令彼大水悉尽无余。众生故不尽。以是众生等。无边无量不可数不可思议。尽能救济令离苦恼著于无为安隐乐中。有此大心欲度多众生故。名摩诃萨埵。如不可思议经中沤舍那优婆夷语须达那菩萨言。诸菩萨摩诃萨辈不为度一人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非为二三乃至十人故。非百非千非万非十万非百万。非一亿十百千万乃至亿亿。非为阿由他亿众生故发心。非那由他亿非阿耶陀众生故。非频婆罗。非歌歌罗。非阿歌罗。非簸婆罗。非摩波罗非波陀。非多婆。非鞞婆呵。非怖摩非念摩。非阿婆迦。非摩伽婆。非毗罗伽。非僧伽摩。非毗萨罗。非谓阎婆。非鞞阇迦。非鞞卢呵。非鞞跋帝。非鞞伽多非兜罗。非阿婆罗那。非他婆罗。非鞞婆耶婆。非藐写非钝那耶写。非[酉*益]婆罗。非鞞婆罗。非菩遮多。非阿跋伽陀。非鞞施他。非泥婆罗。非[酉*益]犁浮陀。非波摩陀夜。非比初婆。非阿犁浮陀。非阿犁萨写。非[酉*益]云迦。非度于多。非呵楼那。非摩楼陀非叉夜。非乌罗多。非末殊夜摩。非三摩陀。非毗摩陀。非波摩陀。非阿满陀罗。非婆满多罗。非摩多罗。非[酉*益]兜末多罗。非鞞摩多罗。非波罗多罗。非尸婆多罗。非[酉*益]罗。非为罗。非提罗。非枝罗。非翅罗。非尼罗。非斯罗。非波罗。非弥罗。非婆罗罗。非迷楼。非企卢。非摩屠罗。非三牟罗。非阿婆夜。非剑摩罗。非摩摩罗。非阿达多。非[酉*益]楼。非鞞楼婆。非迦罗跋。非呵婆跋。非鞞婆跋。非婆婆。非阿罗婆。非娑罗婆罗。非迷罗浮罗。非摩遮罗。非陀摩罗。非波摩陀。非尼伽摩。非阿跋多。非泥提舍。非阿叉夜。非三浮陀。非婆摩摩。非阿婆陀。非沤波罗。非波头摩。非僧佉非伽提。非沤波伽摩。非阿僧祇非阿僧祇阿僧祇。非无量非无量无量。非无边非无边无边。非无等非无等无等。非无数非无数无数。非不可计非不可计不可计。非不可思议非不可思议不可思议。非不可说非不可说不可说。非为一国土微尘等众生故发心。非为二三至十百千万亿千万亿阿由陀那由他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国土微尘等众生故发心。非为一阎浮提微尘等众生故发心。非为拘陀尼郁怛罗曰弗婆提微尘等众生故发心。非为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微尘等众生故发心。非为二三至十百千万亿阿由他那由陀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众生故发心。非为供养供给一佛故发心。乃至非为供养供给不可说不可说诸佛故发心。非为供养供给一国土微尘等诸佛故发心。乃至非为供养供给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诸佛故发心。非为净一佛土故发心。乃至非为净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佛土故发心。非为受持一佛法故发心。乃至非为受持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佛法故发心。非为令一三千大千世界中佛种不断故发心。乃至非为令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三千大千世界中佛种不断故发心。非为分别知一佛愿故发心。乃至非为分别知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佛愿故发心。非为庄严一佛土故发心。乃至非为庄严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佛土故发心。非为分别知一佛会弟子众故发心。乃至非为分别知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佛会弟子众故发心。非为持一佛法轮故发心。乃至非为持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佛法轮故发心。非为知一人诸心故。非为知一人诸根故。非为知一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劫次第相续故。非为分别断一人诸烦恼故发心。乃至非为分别断不可说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人诸烦恼故发心。是诸菩萨摩诃萨愿言。尽教化一切十方众生。尽供养供给一切十方诸佛。愿令一切十方诸佛土清净。心坚受持一切十方诸佛法。分别知一切诸佛土故。尽知一切诸佛弟子众故。分别知一切众生诸心故。知断一切众生诸烦恼故。尽知一切众生诸根故。诸菩萨发心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十门为首。乃至百千万亿阿僧祇门是为道法门。菩萨应知应入略说如是。诸菩萨实道。一切诸法皆入皆知。智慧知故一切佛土菩萨道中庄严故。沤舍那言。善男子我愿如是自有世界已来。一切众生尽清净。一切烦恼悉断。须达那言。是何解脱。沤舍那答言。是名无忧安隐幢。我知此一解脱门。不知诸菩萨大心如大海水。一切诸佛法能持能受。诸菩萨心不动如须弥山。诸菩萨如药王能除一切诸烦恼。诸菩萨如日能照除一切闇。诸菩萨如地能含受一切众生。诸菩萨如风能益一切众生。诸菩萨如火能烧一切外道诸烦恼。诸菩萨如云能雨法水。诸菩萨如月福德光明能照一切。诸菩萨如释提桓因守护一切众生。是菩萨道法甚深。我云何能尽知。以是诸菩萨生大愿欲得大事欲至大处故。名摩诃萨埵。复次是般若波罗蜜经中。摩诃萨埵相。佛自说如是。如是相是摩诃萨埵相。舍利弗须菩提富楼那等诸大弟子。各各说彼品。此中应广说。
  大智度初品中菩萨功德释论第十
  【经】皆得陀罗尼及诸三昧行空无相无作已得等忍。
  【论】问曰。何以故。以此三事次第赞菩萨摩诃萨。答曰。欲出诸菩萨实功德故。应赞则赞应信则信。以一切众生所不能信甚深清净法。赞菩萨。复次先说菩萨摩诃萨名字。未说所以为菩萨摩诃萨。以得诸陀罗尼三昧及忍等诸功德故。名为菩萨摩诃萨。问曰。已知次第义。何以故名陀罗尼。云何陀罗尼。答曰。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恶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是陀罗尼或心相应。或心不相应。或有漏或无漏。无色不可见无对一持一入一阴摄。法持法入行阴九智知(丹注云除尽智)一识识(丹注云一意识)阿毗昙法。陀罗尼义如是。复次得陀罗尼菩萨。一切所闻法以念力故。能持不失。复次是陀罗尼法常逐菩萨。譬如间日疟病。是陀罗尼不离菩萨。譬如鬼著。是陀罗尼常随菩萨。如善不善律仪。复次是陀罗尼。持菩萨不令堕二地坑。譬如慈父爱子。子欲堕坑。持令不堕。复次菩萨得陀罗尼力故。一切魔王魔民魔人。无能动无能破无能胜。譬如须弥山凡人口吹不能令动。问曰。是陀罗尼有几种。答曰。是陀罗尼多种。一名闻持陀罗尼。得是陀罗尼者。一切语言诸法耳所闻者皆不忘失。是名闻持陀邻尼。复有分别知陀罗尼。得是陀罗尼者。诸众生诸法大小好丑分别悉知。如偈说。
  诸象马金  木石诸衣  男女及水
  种种不同  诸物名一  贵贱理殊
  得此总持  悉能分别
  复有入音声陀罗尼。菩萨得此陀罗尼者。闻一切语言音。不喜不嗔。一切众生如恒河沙等劫。恶言骂詈心不憎恨。问曰。菩萨诸漏未尽。云何能如恒河沙等劫。忍此诸恶。答曰。我先言得此陀罗尼力故能尔。复次是菩萨虽未尽漏。大智利根能思惟。除遣嗔心作是念。若耳根不到声边。恶声著谁。又如骂声闻便直过。若不分别谁当嗔者。凡人心著吾我。分别是非而生恚恨。复次若人能知诸言随生随灭前后不俱则无嗔恚。亦知诸法内无有主。谁骂谁嗔。若有人闻殊方异语。此言为好彼以为恶。好恶无定虽骂不嗔。若有人知语声无定则无嗔喜。如亲爱骂之。虽骂不恨。非亲恶言闻则生恚。如遭风雨则入舍持盖。如地有刺则著靴鞋。大寒燃火热时求水。如是诸患但求遮法而不嗔之。骂詈诸恶亦复如是。但以慈悲息此诸恶不生嗔心。复次菩萨知诸法不生不灭其性皆空。若人嗔恚骂詈。若打若杀如梦如化。谁嗔谁骂。复次若有人如恒河沙等劫。众生赞叹。供养衣食卧具医药华香璎珞。得忍菩萨其心不动不喜不著。问曰。已知菩萨种种不嗔因缘。未知实赞功德而亦不喜。答曰。知种种供养恭敬是皆无常。今有因缘故来赞叹供养。后更有异因缘则嗔恚。若打若杀。是故不喜。复次菩萨作是念以我有功德智慧故来赞叹供养。是为赞叹功德非赞我也。我何以喜。复次是人自求果报故。于我所作因缘。供养我作功德。譬如人种谷。溉灌修理地亦不喜。
  复次若人供养我。我若喜受者。我福德则薄他人得福亦少。以是故不喜。复次菩萨观一切法如梦如响。谁赞谁喜。我于三界中未得脱。诸漏未尽未得佛道。云何得赞而喜。若应喜者唯佛一人。何以故。一切功德都已满故。是故菩萨得种种赞叹供养供给心不生喜。如是等相名为入音声陀罗尼。复有名寂灭陀罗尼无边旋陀罗尼随地观陀罗尼威德陀罗尼华严陀罗尼音净陀罗尼虚空藏陀罗尼海藏陀罗尼分别诸法地陀罗尼明诸法义陀罗尼。如是等略说五百陀罗尼门。若广说则无量。以是故言诸菩萨皆得陀罗尼。诸三昧者。三三昧空无作无相。有人言。观五阴无我无我所。是名为空。住是空三昧。不为后世故起三毒。是名无作。缘离十相故。五尘男女生住灭故。是名无相。有人言。住是三昧中知一切诸法实相。所谓毕竟空。是名空三昧。知是空已无作。云何无作。不观诸法若空若不空若有若无等。如佛说法句中偈。
  见有则恐怖  见无亦恐怖
  是故不著有  亦复不著无
  是名无作三昧。云何无相三昧。一切法无有相。一切法不受不著。是名无相三昧。如偈说。
  言语已息  心行亦灭  不生不灭
  如涅槃相
  复次十八空是名空三昧。种种(丹注云五道生有本有死有中有业)有中心不求。是名无作三昧。一切诸相破坏不忆念。是名无相三昧。问曰。有种种禅定法。何以故。独称此三三昧。答曰。是三三昧中思惟近涅槃故。令人心不高不下平等不动。余处不尔。以是故独称是三三昧。余定中或爱多或慢多或见多。是三三昧中。第一实义实利能得涅槃门。以是故。诸禅定法中。以是三空法为三解脱门。亦名为三三昧。是三三昧实三昧故。余定亦得名定。复次除四根本禅。从未到地乃至有顶地。名为定。亦名三昧。非禅四禅亦名定亦名禅亦名三昧。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如四无量四空定四辩六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等诸定法。复有人言。一切三昧法有二十三种。有言六十五种。有言五百种。摩诃衍最大故无量三昧。所谓遍法性庄严三昧。能照一切三世法三昧。不分别知观法性底三昧。入无底佛法三昧。如虚空无底无边照三昧。如来力行观三昧。佛无畏庄严力颦呻三昧。法性门旋藏三昧。一切世界无碍庄严遍月三昧。遍庄严法云光三昧。菩萨得如是等无量诸三昧。复次般若波罗蜜摩诃衍义品中。略说则有一百八三昧。初名首楞严三昧乃至虚空不著不染三昧。广说则无量三昧。以是故说。诸菩萨得诸三昧行空无相无作者。问曰前言菩萨得诸三昧。何以故。复言行空无相无作。答曰。前说三昧名未说相。今欲说相。是故言行空无作无相。若有人行空无相无作。是名得实相三昧。如偈说。
  若持戒清净  是名实比丘
  若有能观空  是名得三昧
  若有能精进  是名行道人
  若有得涅槃  是名为实乐
  已得等忍者。问曰。云何等云何忍。答曰。有二种等。众生等法等。忍亦二种众生忍法忍。云何众生等。一切众生中等心等念等爱等利。是名众生等。问曰。慈悲力故于一切众生中。应等念。不应等观。何以故。菩萨行实道不颠倒如法相。云何于善人不善人大人小人人及畜生。一等观。不善人中实有不善相。善人中实有善相。大人小人人及畜生亦尔。如牛相牛中住。马相马中住。牛相非马中。马相非牛中。马不作牛故。众生各各相。云何一等观而不堕颠倒。答曰。若善相不善相是实。菩萨应堕颠倒。何以故破诸法相故以诸法非实。善相非实不善相非多相非少相。非人非畜生非一非异。以是故汝难非也。如说诸法相偈。
  不生不灭  不断不常  不一不异
  不去不来  因缘生法  灭诸戏论
  佛能说是  我今当礼
  复次一切众生中。不著种种相。众生相空相一等无异。如是观。是名众生等。若人是中心等无碍。直入不退。是名得等忍。得等忍菩萨。于一切众生不嗔不恼如慈母爱子。如偈说。
  观声如呼响  身行如镜像
  如此得观人  云何而不忍
  是名众生等忍。云何名法等忍。善法不善法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法。如是诸法入不二入法门。入实法相门。如是入竟。是中深入诸法实相时。心忍直入无诤无碍。是名法等忍。如偈说。
  诸法不生不灭  非不生非不灭
  亦不生灭非不生灭  亦非不生灭
  非非不生灭
  已得解脱(丹注云于邪见得离故言解脱也)空非空(丹注云于空不取故言非也)是等悉舍灭诸戏论言语道断。深入佛法心通无碍不动不退。名无生忍。是助佛道初门以是故说已得等忍。
  【经】得无碍陀罗尼。
  【论】问曰。前已说诸菩萨得陀罗尼。今何以复说得无碍陀罗尼。答曰。无碍陀罗尼最大故。如一切三昧中三昧王三昧最大。如人中之王。如诸解脱中无碍解脱。大(丹注云得佛得道时所得也)如是一切诸陀罗尼中。无碍陀罗尼大。以是故重说。复次先说诸菩萨得陀罗尼。不知是何等陀罗尼。有小陀罗尼如转轮圣王仙人等所得闻持陀罗尼分别众生陀罗尼归命救护不舍陀罗尼。如是等小陀罗尼余人亦有。是无碍陀罗尼。外道声闻辟支佛新学菩萨皆悉不得。唯无量福德智慧大力诸菩萨。独有是陀罗尼。以是故别说。复次是菩萨辈。自利已具足。但欲益彼说法教化无尽。以无碍陀罗尼为根本。以是故诸菩萨。常行无碍陀罗尼。
  【经】悉是五通。
  【论】如意天眼天耳他心智自识宿命。云何如意。如意有三种。能到转变圣如意。能到有四种。一者身能飞行如鸟无碍。二者移远令近不往而到。三者此没彼出。四者一念能至。转变者。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种种诸物皆能转变。外道辈转变极久不过七日。诸佛及弟子转变自在无有久近。圣如意者。外六尘中不可爱不净物。能观令净。可爱净物。能观令不净。是圣如意法唯佛独有。是如意通从修四如意足生。是如意足通等。色缘故。次第生。不可一时得。天眼通者。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覆若细诸色无不能照。见天眼有二种。一者从报得。二者从修得。是五通中天眼从修得非报得。何以故。常忆念种种光明得故。复次有人言。是诸菩萨辈得无生法忍力故。六道中不摄。但为教化众生故。以法身现于十方。三界中未得法身菩萨。或修得或报得。问曰。是诸菩萨功德。胜阿罗汉辟支佛。何以故。赞凡夫所共小功德天眼。不赞诸菩萨慧眼法眼佛眼。答曰有三种天。一假号天二生天三清净天。转轮圣王诸余大王等。是名假号天。从四天王天乃至有顶生处。是名生天。诸佛法身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是名清净天。是清净天修得天眼。是谓天眼通。佛法身菩萨清净天眼。一切离欲五通凡夫所不能得。声闻辟支佛亦所不得。所以者何。小阿罗汉小用心。见一千世界。大用心见二千世界。大阿罗汉小用心。见二千世界。大用心见三千大千世界。辟支佛亦尔。是名天眼通。云何名天耳通。于耳。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能闻一切声天声人声三恶道声。云何得天耳通。修得常忆念种种声。是名天耳通。云何识宿命通。本事常忆念日月年岁至胎中。乃至过去世中。一世十世百世千万亿世。乃至大阿罗汉辟支佛。知八万大劫。诸大菩萨及佛知无量劫。是名识宿命通。云何名知他心通。知他心若有垢若无垢。自观心生住灭时。常忆念故得。复次观他人喜相嗔相怖相畏相。见此相已然后知心。是为他心智初门。是五通略说竟。
  【经】言必信受。
  【论】天人龙阿修罗等。及一切大人。皆信受其语。是不绮语报故。诸绮语报者。虽有实语一切人皆不信受如偈说。
  有堕饿鬼中  火炎从口出
  四向发大声  是为口过报
  虽复多闻见  在大众说法
  以不诚信业  人皆不信受
  若欲广多闻  为人所信受
  是故当至诚  不应作绮语
  【经】无复懈怠。
  【论】懈怠法破在家人财利福利。破出家人生天乐涅槃乐。在家出家名声俱灭。大失大贼无过懈怠。如偈说。
  懈怠没善心  痴闇破智明
  妙愿皆为灭  大业亦已失
  以是故说无复懈怠。
  【经】已舍利养名闻。
  【论】是利养法如贼坏功德本。譬如天雹伤害五谷。利养名闻亦复如是。坏功德苗令不增长。如佛说譬喻。如毛绳缚人断肤截骨。贪利养人断功德本亦复如是。如偈说。
  得入栴檀林  而但取其叶
  既入七宝山  而更取水精
  有人入佛法  不求涅槃乐
  反求利供养  是辈为自欺
  是故佛弟子  欲得甘露味
  当弃舍杂毒  勤求涅槃乐
  譬如恶雹雨  伤害于五谷
  若著利供养  破惭愧头陀
  今世烧善根  后世堕地狱
  如提婆达多  为利养自没
  以是故言已舍利养名闻。
  【经】说法无所悕望。
  【论】大慈怜愍为众说法。不为衣食名声势力故说大慈悲故。心清净故。得无生法忍故。如偈说。
  多闻辩慧巧言语  美说诸法转人心
  自不如法行不正  譬如云雷而不雨
  博学多闻有智慧  讷口拙言无巧便
  不能显发法宝藏  譬如无雷而小雨
  不广学问无智慧  不能说法无好行
  是弊法师无惭愧  譬如小云无雷雨
  多闻广智美言语  巧说诸法转人心
  行法心正无所畏  如大云雷澍洪雨
  法之大将持法镜  照明佛法智慧藏
  持诵广宣振法铃  如海中船渡一切
  亦如蜂王集诸味  说如佛言随佛意
  助佛明法度众生  如是法师甚难值
  【经】度甚深法忍。
  【论】云何甚深法。十二因缘是名甚深法。如佛告阿难。是十二因缘法甚深难解难知。复次依过去未来世生六十二邪见网永离。是名甚深法。如佛语比丘。凡夫无闻若欲赞佛所赞甚小。所谓若赞戒清净。若赞离诸欲。若能赞是甚深难解难知法。是为实赞佛。是中梵网经应广说。复次三解脱门。是名甚深法。如佛说般若波罗蜜中诸天赞言。世尊是法甚深。佛言甚深法者空则是义。无作无相则是义。复次解一切诸法相。实不可破不可动。是名甚深法。复次除内心想智力。但定心诸法清净实相中住。譬如热气盛非黄见黄。心想智力故。于诸法转观。是名浅法。譬如人眼清净无热气。如实见黄是黄。如是除内心想智力。慧眼清净见诸法实相。譬如真水精黄物著中则随作黄色。青赤白色皆随色变。心亦如是凡夫人内心想智力故。见诸法异相。观诸法实相非空非不空不有非不有。是法中深入不转无所挂碍。是名度深法忍。度名得甚深法。具足满无所碍。得度彼岸。是名为度。
  【经】得无畏力。
  【论】诸菩萨四无所畏力成就。问曰。如菩萨所作未办。未得一切智。何以故。说得四无所畏。答曰。无所畏有二种。菩萨无所畏佛无所畏。是诸菩萨虽未得佛无所畏。得菩萨无所畏。是故名为得无畏力。问曰。何等为菩萨四无所畏。答曰。一者一切闻能持故。得诸陀罗尼故。常忆念不忘故。众中说法无所畏故。二者知一切众生欲解脱因缘诸根利钝。随其所应而为说法故。菩萨在大众中说法无所畏。三者不见若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有来难问令我不能如法答者。不见如是少许相故。于众中说法无所畏。四者一切众生听受问难。随意如法答。能巧断一切众生疑故。菩萨在大众中说法无所畏。
  【经】过诸魔事。
  【论】魔有四种。一者烦恼魔。二者阴魔。三者死魔。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是诸菩萨得菩萨道故。破烦恼魔得法身故。破阴魔得道得法性身故。破死魔常一心故。一切处心不著故。入不动三昧故。破他化自在天子魔。以是故说过诸魔事。复次是般若波罗蜜觉魔品中。佛自说魔业魔事。是魔业魔事尽已过故。是名已过魔事。复次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尽名为魔。如诸烦恼结使欲缚取缠阴界入魔王魔民魔人。如是等尽名为魔。问曰。何处说欲缚等诸结使名为魔。答曰。杂法藏经中。佛说偈语魔王。
  欲是汝初军  忧愁军第二
  饥渴军第三  爱军为第四
  第五眠睡军  怖畏军第六
  疑为第七军  含毒军第八
  第九军利养  著虚妄名闻
  第十军自高  轻慢于他人
  汝军等如是  一切世间人
  及诸一切天  无能破之者
  我以智慧箭  修定智慧力
  摧破汝魔军  如坏瓶没水
  一心修智慧  以度于一切
  我弟子精进  常念修智慧
  随顺如法行  必得至涅槃
  汝虽不欲放  到汝不到处
  是时魔王闻  愁忧即灭去
  是魔恶部党  亦复没不现
  是名诸结使魔。问曰。五众十八界十二入何处说是魔。答曰。莫拘罗山中。佛教弟子罗陀。色众是魔。受想行识亦如是。复次若欲作未来世色身。是为动处。若欲作无色身。是亦为动处。若欲作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身。是为一切动处。动是魔缚不动则不缚从恶得脱。此中说众界入是魔。自在天子魔。魔民魔人即是魔。不须说。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诸外道人辈言是名欲主。亦名华箭亦名五箭。(丹本注云五欲箭也)破种种善事故。佛法中名为魔罗。是业是事名为魔事。是何等魔事。如觉魔品中说。复次人展转世间受苦乐结使因缘。亦魔王力因缘。是魔名诸佛怨仇一切圣人贼。破一切逆流人事不喜涅槃。是名魔。是魔有三事。戏笑语言歌舞邪视。如是等从爱生。缚打鞭拷刺割斫截。如是等从嗔生。炙身自冻拔发自饿入火赴渊投岩。如是等从愚痴生。有大过失不净染著世间皆是魔事。憎恶利益不用涅槃及涅槃道亦是魔事。没大苦海不自觉知。如是等无量皆是魔事。已弃已舍是为过诸魔事。
  【经】一切业障悉得解脱。
  【论】一切恶业得解脱。是名业障得解脱。问曰。若三种障。烦恼障业障报障。何以舍二障但说业障。答曰。三障中业力最大故。积集诸业乃至百千万劫中。不失不烧不坏。与果报时不亡。是诸业能久住和合时。与果报。如谷草子在地中得时节而生不失不坏。是诸佛一切智第一尊重。如须弥山王尚不能转是诸业。何况凡人。如偈说。
  生死轮载人  诸烦恼结使
  大力自在转  无人能禁止
  先世业自作  转为种种形
  业力最为大  世间中无比
  先世业自在  将人受果报
  业力故轮转  生死海中回
  大海水干竭  须弥山地尽
  先世因缘业  不烧亦不尽
  诸业久和集  造者自逐去
  譬如责物主  追逐人不置
  是诸业果报  无有能转者
  亦无逃避处  非求哀可免
  三界中众生  追之不暂离
  如珂梨罗刹  是业佛所说
  如风不入实  水流不仰行
  虚空不受害  无业亦如是
  诸业无量力  不逐非造者
  果报时节来  不亡亦不失
  从地飞上天  从天入雪山
  从雪山入海  一切处不离
  常恒随逐我  无一时相舍
  直至无失时  如星流趣月
  以是故说一切诸业障悉得解脱。
  【经】巧说因缘法。
  【论】十二因缘生法。种种法门能巧说。烦恼业事法次第展转相续生。是名十二因缘。是中无明爱取三事名烦恼。行有二事名为业。余七分名为体事。是十二因缘。初二过去世摄。后二未来世摄。中八现前世摄。是略说三事。烦恼业苦。是三事展转更互为因缘。是烦恼业因缘。业苦因缘。苦苦因缘。苦烦恼因缘。烦恼业因缘。业苦因缘。苦苦因缘。是名展转更互为因缘。过去世一切烦恼是名无明。从无明生业。能作世界果故。名为行。从行生垢心。初身因如犊子识母。自相识故名为识。是识共生无色四阴及是所住色。是名名色。是名色中生眼等六情。是名六入。情尘识合是名为触。从触生受。受中心著。是名渴爱。渴爱因缘求是名取。从取后世因缘业。是名有。从有还受后世五众。是名生。从生五众熟坏。是名老死。老死生忧悲哭泣种种愁恼。众苦和合集。若一心观诸法实相清净则无明尽。无明尽故行尽。乃至众苦和合集皆尽。是十二因缘相。如是能方便不著邪见为人演说。是名为巧。复次是十二因缘观中。断法爱心不著。知实相是名为巧。如彼般若波罗蜜不可尽品中。佛告须菩提。痴如虚空不可尽。行如虚空不可尽。乃至众苦和合集。如虚空不可尽。菩萨当作是知。作是知者。为舍痴际应无所入。作是观十二因缘起者。则为坐道场得萨婆若。
  【经】从阿僧祇劫已来发大誓愿。
  【论】阿僧祇义。菩萨义品中已说。劫义佛譬喻说。四千里石山有长寿人。百岁过持细软衣一来拂拭。令是大石山尽。劫故未尽。四千里大城。满中芥子。不概令平。有长寿人百岁过一来取一芥子去。芥子尽。劫故不尽。菩萨如是无数劫。发大正愿度脱众生愿名大心要誓。必度一切众生断诸结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为愿。
  【经】颜色和悦常先问讯所语不粗。
  【论】嗔恚本拔故。嫉妒除故。常修大慈大悲大喜故。四种邪语断故。得颜色和悦。如偈说。
  若见乞道人  能以四种待
  初见好眼视  迎逆敬问讯
  床座好供养  充满施所欲
  布施心如是  佛道如在掌
  若能除四种  口过妄语毒
  两舌恶绮语  得大美果报
  善软人求道  欲度诸众生
  除四邪口业  譬如马有辔
  【经】于大众中得无所畏。
  【论】大德故。坚实功德智慧故。得最上辩陀罗尼故。于大众中得无所畏。如偈说。
  内心智德薄  外善以美言
  譬如竹无内  但示有其外
  内心智德厚  外善以法言
  譬如妙金刚  中外力具足
  复次无畏法成就故。端正贵族大力。持戒禅定智慧语议等皆成就。是故无所畏。以是故于大众中无所畏。如偈说。
  少德无智慧  不应处高座
  如豺见师子  窜伏不敢出
  大智无所畏  应处师子座
  譬如师子吼  众兽皆怖畏
  无量无边智慧福德力集故。无所畏如偈说。
  若人灭众恶  乃至无小罪
  如是大德人  无愿而不满
  是人大智慧  世界中无恼
  是故如此人  生死涅槃一
  复次独得菩萨无所畏故。如毗那婆那王经中说。菩萨独得四无所畏。如先说。
  【经】无数亿劫说法巧出。
  【论】不放逸等诸善根自身好修。是诸菩萨非一世二三四世乃至无量阿僧祇劫集功德智慧。如偈说。
  为众生故发大心  若有不敬生慢者
  其罪甚大不可说  何况而复加恶心
  复次是菩萨。无数无量劫中。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生灭缚解逆顺中自了了。知诸法实相有三种解。闻解义解得解。种种说法门中无所挂碍。皆得说法方便智慧波罗蜜。是诸菩萨所说如圣人说皆应信受。如偈说。
  有慧无多闻  是不知实相
  譬如大闇中  有目无所见
  多闻无智慧  亦不知实义
  譬如大明中  有灯而无目
  多闻利智慧  是所说应受
  无慧亦无明  是名人身牛
  问曰。应言无数亿劫巧说法。复何以言出。答曰。于无智人中及弟子中说法易。若多闻利智善论议人中说法难。若小智法师是中退缩。若大学多闻。问难中大胆欣豫。一切众中有大威德。如天会经中偈说。
  面目齿光明  普照于大会
  映夺诸天光  种种皆不现
  以是故名为无数亿劫巧说法中能得出。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初品中十喻释论第十一(第六卷)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经】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
  【论】是十喻为解空法故。问曰。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闻可嗅可尝可触可识者。若实无所有不应有可见乃至可识。复次若无而妄见者。何以不见声闻色。若皆一等空无所有。何以有可见不可见者。以诸法空故如一指第一甲无第二甲亦无。何以不见第二甲。独见第一甲。以是故知。第一甲实有故可见。第二甲实无故不可见。答曰。诸法相虽空。亦有分别可见不可见。譬如幻化象马及种种诸物。虽知无实。然色可见声可闻。与六情相对不相错乱。诸法亦如是。虽空而可见可闻不相错乱。如德女经说。德女白佛言。世尊。如无明内有不。佛言不。外有不。佛言不。内外有不。佛言不。世尊。是无明从先世来不。佛言不。从此世至后世不。佛言不。是无明有生者灭者不。佛言不。有一法定实性是名无明不。佛言不。尔时德女复白佛言。若无明无内无外亦无内外。不从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亦无真实性者。云何从无明缘行。乃至众苦集。世尊。譬如有树若无根者。云何得生茎节枝叶华果。佛言诸法相虽空。凡夫无闻无智故。而于中生种种烦恼。烦恼因缘作身口意业。业因缘作后身。身因缘受苦受乐。是中无有实作烦恼。亦无身口意业。亦无有受苦乐者。譬如幻师幻作种种事。于汝意云何。是幻所作内有不。答言不。外有不。答言不。内外有不。答言不。从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不。答言不。幻所作有生者灭者不。答言不。实有一法是幻所作不。答言不。佛言汝颇见颇闻幻所作妓乐不。答言。我亦闻亦见。佛问德女。若幻空欺诳无实。云何从幻能作伎乐。德女白佛。世尊。是幻相尔虽无根本而可闻见。佛言。无明亦如是。虽不内有不外有。不内外有。不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亦无实性。无有生者灭者。而无明因缘诸行生。乃至众苦阴集。如幻息幻所作亦息无明亦尔。无明尽行亦尽。乃至众苦集皆尽。复次是幻譬喻。示众生一切有为法空不坚固。如说一切诸行如幻欺诳小儿。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幻。如炎者。炎以日光风动尘故。旷野中见如野马。无智人初见谓之为水。男相女相亦如是。结使烦恼日光。热诸行尘邪忆念风。生死旷野中转。无智慧者谓为一相为男为女。是名如炎。复次若远见炎想为水。近则无水想。无智人亦如是。若远圣法不知无我。不知诸法空。于阴界入性空法中。生人相男相女相。近圣法则知诸法实相。是时虚诳种种妄想尽除。以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炎。如水中月者。月实在虚空中影现于水。实法相月。在如法性实际虚空中。而凡天人心水中。有我我所相现。以是故名如水中月。复次如小儿见水中月欢喜欲取。大人见之则笑。无智人亦如是。身见故见有吾我。无实智故见种种法。见已欢喜欲取诸相男相女相等。诸得道圣人笑之。如偈说。
  如水中月炎中水  梦中得财死求生
  有人于此实欲得  是人痴惑圣所笑
  复次譬如静水中见月影。搅水则不见。无明心静水中。见吾我憍慢诸结使影。实智慧杖搅心水。则不见吾我等诸结使影。以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水中月。如虚空者。但有名而无实法。虚空非可见法。远视故眼光转见缥色。诸法亦如是空无所有。人远无漏实智慧故。弃实相见彼我男女屋舍城郭等种种杂物。心著如小儿仰视青天谓有实色。有人飞上极远而无所见。以远视故谓为青色。诸法亦如是。以是故说如虚空。复次如虚空性常清净。人谓阴曀为不净。诸法亦如是。性常清净淫欲嗔恚等曀故。人谓为不净。如偈说。
  如夏月天雷电雨  阴云覆曀不清净
  凡夫无智亦如是  种种烦恼常覆心
  如冬天日时一出  常为昏气云荫曀
  虽得初果第二道  犹为欲染之所蔽
  若如春天日欲出  时为阴云所覆曀
  虽离欲染第三果  余残痴慢犹覆心
  若如秋日无云曀  亦如大海水清净
  所作已办无漏心  罗汉如是得清净
  复次虚空无初无中无后。诸法亦如是。复次如摩诃衍中佛语须菩提。虚空无前世亦无中世亦无后世。诸法亦如是。彼经此中应广说。是故说诸法如虚空。问曰。虚空实有法。何以故。若虚空无实法者。若举若下若来若往若屈若申若出若入等有所作。应无有以无动处故。答曰。若虚空法实有。虚空应有住处。何以故。无住处则无法。若虚空在孔穴中住。是为虚空在虚空中住。以是故不应孔中住。若在实中住是实非空则不得住无所受故。复次汝言住处是虚空。如石壁实中无有住处。若无住处则无虚空。以虚空无住处故无虚空。复次无相故无虚空。诸法各各有相。相有故知有法。如地坚相水湿相火热相风动相识识相慧解相世间生灭相涅槃永灭相。是虚空无相故无。问曰。虚空有相汝不知故言无。无色处是虚空相。答曰。不尔。无色是名破色。更无异法如灯灭更无法。以是故无有虚空相。复次是虚空法无。何以故。汝因色故。以无色处是虚空相。若尔者色未生时。则无虚空相。复次汝谓色是无常法虚空是有常法。色未有时应先有虚空法。以有常故。若色未有则无无色处。若无无色处则无虚空相。若无相则无法。以是故虚空但有名而无实。如虚空诸法亦如是。但有假名而无实。以是故诸菩萨知诸法如虚空。如响者。若深山狭谷中。若深绝涧中。若空大舍中。若语声。若打声从声有声名为响。无智人。谓为有人语声。智者心念。是声无人作。但以声触故更有声名为响。响事空能诳耳根。如人欲语时。口中风名忧陀那。还入至脐触脐响出。响出时触七处退。是名语言。如偈说。
  风名忧檀那  触脐而上去
  是风七处触  项及龂齿唇
  舌咽及以胸  是中语言生
  愚人不解此  惑著起嗔痴
  中人有智慧  不嗔亦不著
  亦复不愚痴  但随诸法相
  曲直及屈申  去来现语言
  都无有作者  是事是幻耶
  为机关木人  为是梦中事
  我为热气闷  有是为无是
  是事谁能知  是骨人筋缠
  能作是语声  如融金投水
  以是故言诸菩萨知诸法如响。如犍闼婆城者。日初出时见城门楼橹宫殿行人出入。日转高转灭。此城但可眼见而无有实。是名揵闼婆城。有人初不见揵闼婆城。晨朝东向见之。意谓实乐疾行趣之。转近转失日高转灭。饥渴闷极见热气如野马。谓之为水疾走趣之转近转灭。疲极困厄至穷山狭谷中。大唤啼哭闻有响应。谓有居民求之疲极而无所见。思惟自悟渴愿心息。无智人亦如是。空阴界入中见吾我及诸法。淫嗔心著。四方狂走求乐自满。颠倒欺诳穷极懊恼。若以智慧知无我无实法者。是时颠倒愿息。复次揵闼婆城非城。人心想为城。凡夫亦如是非身想为身非心想为心。问曰。一事可知何以多喻。答曰。我先已答。是摩诃衍如大海水。一切法尽摄。摩诃衍多因缘故。多譬喻无咎。复次是菩萨甚深利智故。种种法门种种因缘种种喻坏诸法。为人解故应多引喻。复次一切声闻法中无揵闼婆城喻。有种种余无常喻。色如聚沫受如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如幻及幻网。经中空譬喻。以是揵闼婆城喻异故。此中说。问曰。声闻法中以城喻身。此中何以说揵闼婆城喻。答曰。声闻法中城喻众缘实有。但城是假名。揵闼婆城众缘亦无。如旋火轮但惑人目。声闻法中为破吾我故以城为喻。此中菩萨利根深入诸法空中故。以揵闼婆城为喻。以是故。说如揵闼婆城。如梦者。如梦中无实事谓之有实。觉已知无而还自笑。人亦如是。诸结使眠中实无而著。得道觉时乃知无实亦复自笑。以是故言如梦。复次梦者眠力故无法而见。人亦如是。无明眠力故。种种无而见有。所谓我我所男女等。复次如梦中无喜事而喜。无嗔事而嗔。无怖事而怖。三界众生亦如是。无明眠故不应嗔而嗔。不应喜而喜。不应怖而怖。复次梦有五种。若身中不调。若热气多则多梦见火见黄见赤。若冷气多则多见水见白。若风气多则多见飞见黑。又复所闻见事。多思惟念故则梦见。或天与梦欲令知未来事故。是五种梦皆无实事而妄见。人亦如是。五道中众生。身见力因缘故。见四种我。色阴是我。色是我所。我中色色中我。如色受想行识亦如是。四五二十。得道实智慧觉已知无实。问曰。不应言梦无实。何以故识心得因缘。便生梦中识。有种种缘。若无此缘云何生识。答曰。无也不应见而见。梦中见人头有角。或梦见身飞虚空。人实无角身亦不飞。是故无实。问曰。实有人头余处亦实有角。以心惑故见人头有角。实有虚空亦实有飞者。以心惑故自见身飞非无实也。答曰。虽实有人头虽实有角。但人头生角者是妄见。问曰。世界广大先世因缘种种不同。或有余国人头生角。或一手一足有一尺人有九头人人有角何所怪。答曰。若余国人有角可尔。但梦见此国所识人有角则不可得。复次若人梦见虚空边方边时边。是事云何有实。何处无虚空无方无时。以是故梦中无而见有。汝先言无缘云何生识。虽无五尘缘。自思惟念力转故。法缘生。若人言有二头因语生想。梦中无而见有亦复如是。诸法亦尔。诸法虽无而可见可闻可知。如偈说。
  如梦如幻  如揵闼婆  一切诸法
  亦复如是
  以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梦。如影者。影但可见而不可捉。诸法亦如是。眼情等见闻觉知实不可得。如偈说。
  是实知慧  四边叵捉  如大火聚
  亦不可触  法不可受  亦不应受
  复次如影映光则现不映则无。诸结烦恼遮正见光。则有我相法相影。复次如影人去则去人动则动人住则住。善恶业影亦如是。后世去时亦去。今世住时亦住。报不断故罪福熟时则出。如偈说。
  空中亦逐去  山石中亦逐
  地底亦随去  海水中亦入
  处处常随逐  业影不相离
  以是故说诸法如影。复次如影空无。求实不可得。一切法亦如是空无有实。问曰。影空无有实是事不然。何以故。阿毗昙说。云何名色入。青黄赤白黑缥紫光明影等。及身业三种作色。是名可见色入。汝云何言无。复次实有影有因缘故。因为树缘为明。是二事合有影生。云何言无。若无影。余法因缘有者亦皆应无。复次是影色可见。长短大小粗细曲直形动影亦动。是事皆可见。以是故应有。答曰影实空无。汝言阿毗昙中说者。是释阿毗昙义人所作说。一种法门人不体其意。执以为实。如鞞婆沙中说。微尘至细不可破不可烧。是则常有。复有三世中法。未来中出至现在。从现在入过去。无所失。是则为常。又言诸有为法新新生灭不住。若尔者是则为断灭相。何以故。先有今无故。如是等种种异说违背佛语。不可以此为证影今异于色法。色法生必有香味触等。影则不尔是为非有。如瓶二根知眼根身根。影若有亦应二根知。而无是事以是故影非有实物。但是诳眼法。如捉火[火*曹]疾转成轮非实。影非有物若影是有物。应可破可灭。若形不灭影终不坏。以是故空。复次影属形不自在故空。虽空而心生眼见。以是故说诸法如影。如镜中像者。如镜中像非镜作非面作。非执镜者作。亦非自然作。亦非无因缘。何以非镜作。若面未到镜则无像。以是故非镜作。何以非面作。无镜则无像。何以非执镜者作。无镜无面则无像。何以非自然作。若未有镜未有面则无像。像待镜待面然后有。以是故非自然作。何以非无因缘。若无因缘应常有。若常有。若除镜除面亦应自出。以是故非无因缘。诸法亦如是非自作非彼作非共作非无因缘。云何非自作我不可得故。一切因生法不自在故。诸法属因缘故。是以非自作。亦非他作者。自无故他亦无。若他作则失罪福力。他作有二种。若善若不善。若善应与一切乐。若不善应与一切苦。若苦乐杂以何因缘故与乐。以何因缘故与苦。若共有二过故。自过他过。若无因缘生苦乐。人应常乐离一切苦。若无因缘。人不应作乐因除苦因。一切诸法必有因缘。愚痴故不知。譬如人从木求火从地求水从扇求风。如是等种种各有因缘。是苦乐和合因缘是苦乐和合因缘。生先世业因今世若好行若邪行缘。从是得苦乐。是苦乐种种因缘。以实求之无人作无人受。空五众作空五众受。无智人得乐淫心爱著。得苦生嗔恚。是乐灭时更求欲得。如小儿见镜中像心乐爱著爱著失已破镜求索。智人笑之。失乐更求亦复如是。亦为得道圣人所笑。以是故说诸法如镜中像。复次如镜中像。实空不生不灭诳惑凡人眼。一切诸法亦复如是。空无实不生不灭。诳惑凡夫人眼。问曰。镜中像从因缘生。有面有镜有持镜人有明。是事和合故像生。因是像生忧喜亦作因亦作果。云何言实空不生不灭。答曰。从因缘生不自在故空。若法实有。是亦不应从因缘生。何以故若因缘中。先有因缘则无所用。若因缘中。先无因缘亦无所用。譬如乳中若先有酪是乳非酪因。酪先有故。若先无酪如水中无酪。是乳亦非因。若无因而有酪者。水中何以不生酪。若乳是酪因缘。乳亦不自在。乳亦从因缘生乳从牛有。牛从水草生。如是无边皆有因缘。以是故因缘中。果不得言有。不得言无。不得言有无。不得言非有非无。诸法从因缘生无自性如镜中像。如偈说。
  若法因缘生  是法性实空
  若此法不空  不从因缘有
  譬如镜中像  非镜亦非面
  亦非持镜人  非自非无因
  非有亦非无  亦复非有无
  此语亦不受  如是名中道
  以是故说诸法如镜中像。如化者。十四变化心。初禅二欲界初禅。二禅三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五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是十四变化心。作八种变化。一者能作小乃至微尘。二者能作大乃至满虚空。三者能作轻乃至如鸿毛。四者能作自在能以大为小以长为短如是种种。五者能有主力。(有大力人无所下故言有主力)六者能远到。七者能动地。八者随意所欲尽能得。一身能作多身多身能作一。石壁皆过履水蹈虚手扪日月能转四大。地作水水作地火作风风作火石作金金作石是变化。复有四种。欲界药物宝物幻术能变化诸物。诸神通人神力故能变化诸物。天龙鬼神辈得生报力故。能变化诸物。色界生报修定力故。能变化诸物。如化人无生老病死。无苦无乐异于人生。以是故空无实。一切诸法亦如是皆无生住灭。以是故说诸法如化。复次化生无定物。但以心生便有所作皆无有实。人身亦如是本无所因。但从先世心生今世身。皆无有实。以是故说诸法如化。如变化心灭则化灭。诸法亦如是因缘灭果亦灭。不自在如化事。虽实空能令众生生忧苦嗔恚喜乐痴惑。诸法亦如是。虽空无实能令众生起欢喜嗔恚忧怖等。以是故。说诸法如化。复次如变化生法。无初无中无后。诸法亦如是。如变化生时无所从来。灭亦无所去。诸法亦如是。复次如变化相清净如虚空无所染著。不为罪福所污。诸法亦如是。如法性如如。如真际自然常净。譬如阎浮提四大河。一河有五百小河属。是水种种不净。入大海水中皆清净。问曰。不应言变化事空。何以故。变化心亦从修定得。从此心作种种变化。若人若法是化有因有果云何空。答曰。如影中已答。今当更答。此因缘虽有变化果空。如口言无所有。虽心生口言。不可以心口有故。所言无所有。便是有。若言有第二头第三手。虽从心口生。不可言有头有手。如佛说。观无生从有生得脱。依无为从有为得脱。虽观无生法无。而可作因缘。无为亦尔。变化虽空亦能生心因缘。譬如幻焰等九譬喻。虽无能生种种心。复次是化事于六因四缘中求不可得。是中六因四缘不相应故空。复次空不以不见为空。以其无实用故言空。以是故言诸法如化。问曰。若诸法十譬喻皆空无异者。何以但以十事为喻。不以山河石壁等为喻。答曰。诸法虽空而有分别。有难解空。有易解空。今以易解空喻难解空。复次诸法有二种。有心著处有心不著处。以心不著处解心著处。问曰。此十譬喻。何以是心不著处。答曰。是十事不久住易生易灭故。以是故是心不著处。复次有人知十喻诳惑耳目法。不知诸法空故。以此喻诸法。若有人于十譬喻中。心著不解种种难论以此为有。是十譬喻不为其用。应更为说余法门。问曰。若诸法都空不生不灭。是十譬喻等种种譬喻种种因缘论议。我已悉知为空。若诸法都空不应说是喻。若说是喻是为不空。答曰。我说空破诸法有。今所说者若说有先已破。若说无不应难。譬如执事比丘。高声举手唱言众皆寂静。是为以声遮声非求声也。以是故虽说诸法空不生不灭。愍念众生故。虽说非有也。以是故说诸法如化。
  【经】得无碍无所畏。
  【论】种种众界入因缘中。心无碍无尽无灭。是为无碍无所畏。问曰。如先说诸菩萨于无量众中无所畏。今何以更说无碍无所畏。答曰。先说无所畏因。今说无所畏果。于诸大众乃至菩萨众中。说法无尽论议无减心无疑难。已得无碍无所畏故。复次如先说于无量众中无所畏。不知以何等力故无畏。以是故更说无所畏以得无碍力故。问曰。若诸菩萨。亦有无碍无所畏。佛与菩萨有何等异。答曰。如我先说。诸菩萨自有无所畏力故。于诸法中无所畏。非佛无所畏。复次无碍法有二种。一者一切处二者非一切处。非一切处名如入一经书乃至百千经书中无碍。若入一众若入百千众中无所畏。诸菩萨亦如是。自智慧中无碍非佛智慧。如佛放钵时五百阿罗汉及弥勒等诸菩萨皆不能取。诸菩萨亦如是。自力中无碍。佛智慧力中有碍。以是故说诸菩萨得无碍无所畏。
  【经】悉知众生心行所趣。以微妙慧而度脱之。【论】问曰。云何悉知众生心行。答曰。知众生心种种法中处处行。如日光遍照。菩萨悉知众生心行有所趣向。而教之言。一切众生趣有二种。一者心常求乐。二者智慧分别能知好恶。汝莫随著心。当随智慧当自责心。汝无数劫来集诸杂业而无厌足。而但驰逐世乐不觉为苦。汝不见世间贪乐致患五道受生。皆心所为谁使尔者。汝如狂象蹈藉残害无所拘制。谁调汝者。若得善调则离世患。当知处胎不净。苦厄犹如地狱。既生在世老病死苦忧悲万端。若生天上。当复堕落三界无安。汝何以乐著。如是种种呵责其心誓不随。汝是为菩萨知众生心行。问曰。云何名以微妙慧而度脱之。是中云何名微妙慧。云何名粗智慧。答曰。世界巧慧是名粗智慧行。施戒定是名微妙慧。复次布施智是为粗慧。戒定智是名微妙慧。复次戒定智是为粗慧。禅定智是名微妙慧。复次禅定智是为粗慧。无猗禅定是名微妙慧。复次取诸法相是为粗慧。于诸法相不取不舍。是名微妙慧。复次破无明等诸烦恼。得诸法相。是名粗慧。入如法相者。譬如真金不损不失。亦如金刚不破不坏。又如虚空无染无著。是名微妙慧。如是等无量微妙慧。菩萨自得复教众生。以是故说诸菩萨悉知众生心行所趣。以微妙慧而度脱之。
  大智度初品中意无碍释论第十二
  【经】意无挂碍。
  【论】云何名意无挂碍。菩萨于一切怨亲非怨非亲人中等心无有碍。复次一切世界众生中。若来侵害心不恚恨。若种种恭敬亦不喜悦。如偈说。
  诸佛菩萨  心不爱著  外道恶人
  心不憎恚
  如是清净名为意无挂碍。复次于诸法中心无碍。问曰。是菩萨未得佛道。未得一切智。云何于诸法中心无碍。答曰。是菩萨得无量清净智慧故。于诸法中心无碍。问曰。诸菩萨未得佛道故。不应有无量智。有残结故。不应有清净智。答曰。是诸菩萨非三界中结业肉身。皆得法身自在过老病死。怜愍众生故。在世界中行为庄严佛土教化众生。已得自在欲成佛能成。问曰。如法身菩萨则与佛无异。何以名为菩萨。何以礼佛听法。若与佛异。云何有无量清净智。答曰。是菩萨虽为法身无老病死。与佛小异。譬如月十四日。众人生疑若满若不满。菩萨如是虽能作佛能说法。然未实成佛。佛如月十五日满足无疑。复次无量清净有二种。一者实有量。于不能量者。谓之无量。譬如海水如恒河沙等。人不能量名为无量。于诸佛菩萨非为无量。菩萨无量清净智亦复如是。于诸天人及声闻辟支佛所不能量。名为无量智。菩萨得无生道时诸结使断故。得清净智。问曰。若尔时已断诸结。成佛时复何所断。答曰。是清净有二种。一者得佛时除结都尽得实清净。二者菩萨舍肉身得法身时。断诸结清净。譬如一灯能除闇得有所作更有大灯倍复明了。佛及菩萨断诸结使亦复如是。菩萨所断虽曰已断。于佛所断犹为未尽。是名得无量清净智。故于诸法中意无挂碍。
  【经】大忍成就。
  【论】问曰。先已说等忍法忍。今何以故复说大忍成就。答曰。此二忍增长名为大忍。复次等忍在众生中一切能忍。柔顺法忍于深法中忍。此二忍增长。作证得无生忍。最后肉身悉见十方诸佛化现在前于空中坐。是名大忍成就。譬如声闻法中暖法增长名为顶法顶法增长名为忍法。更无异法增长为异。等忍大忍亦复如是。复次有二种忍。生忍法忍。生忍名众生中忍。如恒河沙劫等。众生种种加恶心不嗔恚。种种恭敬供养心不欢喜。复次观众生无初。若有初则无因缘。若有因缘则无初若无初亦应无后。何以故初后相待故。若无初后中亦应无。如是观时不堕常断二边。用安隐道观众生不生邪见。是名生忍。甚深法中心无挂碍是名法忍。问曰。何等甚深法。答曰。如先甚深法忍中说。复次甚深法者。于十二因缘中展转生果。因中非有果亦非无果。从是中出。是名甚深法。复次入三解脱门空无相无作。则得涅槃常乐故。是名甚深法。复次观一切法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无相非有作非无作。如是观中心亦不著。是名甚深法。如偈说。
  因缘生法  是名空相  亦名假名
  亦名中道  若法实有  不应还无
  今无先有  是名为断  不常不断
  亦不有无  心识处灭  言说亦尽
  于此深法信心无碍不悔不没。是名大忍成就。
  【经】如实巧度。
  【论】有外道法。虽度众生不如实度。何以故。种种邪见结使残故二乘虽有所度。不如所应度。何以故。无一切智方便心薄故。唯有菩萨能如实巧度。譬如渡师一人以浮囊草筏渡之。一人以方舟而渡。二渡之中相降悬殊。菩萨巧渡众生亦如是。复次譬如治病苦药针炙痛而得差。如有妙药名苏陀扇陀。病人眼见众病皆愈。除病虽同优劣法异。声闻菩萨教化度人亦复如是。苦行头陀初中后夜勤心坐禅。观苦而得道声闻教也。观诸法相无缚无解心得清净菩萨教也。如文殊师利本缘。文殊师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过无量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师子音王。佛及众生寿十万亿那由他岁。佛以三乘而度众生。国名千光明。其国中诸树皆七宝成。树出无量清净法音空无相无作不生不灭无所有之音。众生闻之心解得道。时师子音王佛。初会说法九十九亿人得阿罗汉道。菩萨众亦复如是。是诸菩萨一切皆得无生法忍。入种种法门。见无量诸佛。恭敬供养能度无量无数众生。得无量陀罗尼门。能得无量种种三昧。初发心新入道门菩萨不可称数。是佛土无量庄严说不可尽。时佛教化已讫。入无余涅槃。法住六万岁。诸树法音亦不复出。尔时有二菩萨比丘。一名喜根二名胜意。是喜根法师。容仪质直不舍世法。亦不分别善恶。喜根弟子聪明乐法好闻深义。其师不赞少欲知足。不赞戒行头陀。但说诸法实相清净。语诸弟子一切诸法淫欲相嗔恚相愚痴相。此诸法相即是诸法实相无所挂碍。以是方便教诸弟子入一相智。时诸弟子于诸人中无嗔无悔心不悔故得生忍。得生忍故则得法忍。于实法中不动如山。胜意法师持戒清净。行十二头陀。得四禅四无色定。胜意诸弟子钝根。多求分别是净是不净。心即动转。胜意异时入聚落中。至喜根弟子家于坐处坐。赞说持戒少欲知足行头陀行闲处禅寂。訾毁喜根言。是人说法教人入邪见中。是说淫欲嗔恚愚痴无所挂碍相。是杂行人非纯清净。是弟子利根得法忍。问胜意言。大德。是淫欲法名何等相。答言。淫欲是烦恼相。问言。是淫欲烦恼在内耶在外耶。答言。是淫欲烦恼不在内不在外。若在内不应待外因缘生。若在外于我无事不应恼我。居士言。若淫欲非内非外非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来。遍求实相不可得。是法即不生不灭。若无生灭相。空无所有。云何能作恼。胜意闻是语已。其心不悦不能加答。从座而起说如是言。喜根多诳众人著邪道中。是胜意菩萨未学音声陀罗尼。闻佛所说便欢喜。闻外道语便嗔恚。闻三不善则不欢悦。闻三善则大欢喜。闻说生死则忧闻涅槃则喜。从居士家至林树间入精舍中。语诸比丘。当知。喜根菩萨是人虚诳多令人入恶邪中。何以故。其言淫恚痴相。及一切诸法皆无碍相。是时喜根作是念。此人大嗔为恶业所覆当堕大罪。我今当为说甚深法。虽今无所得。为作后世佛道因缘。是时喜根集僧。一心说偈。
  淫欲即是道  恚痴亦如是
  如此三事中  无量诸佛道
  若有人分别  淫怒痴及道
  是人去佛远  譬如天与地
  道及淫怒痴  是一法平等
  若人闻怖畏  去佛道甚远
  淫法不生灭  不能令心恼
  若人计吾我  淫将入恶道
  见有无法异  是不离有无
  若知有无等  超胜成佛道
  说如是等七十余偈。时三万诸天子得无生法忍。万八千声闻人。不著一切法故。皆得解脱。是时胜意菩萨。身即陷入地狱受无量千万亿岁苦。出生人中七十四万世常被诽谤。无量劫中不闻佛名。是罪渐薄得闻佛法。出家为道而复舍戒。如是六万三千世常舍戒。无量世中作沙门。虽不舍戒诸根闇钝。是喜根菩萨于今东方。过十万亿佛土作佛。其土号宝严。佛号光逾日明王。文殊师利言。尔时胜意比丘我身是也。我观尔时受是无量苦。文殊师利复白佛。若有人求三乘道。不欲受诸苦者。不应破诸法相而怀嗔恚。佛问文殊师利。汝闻诸偈得何等利。答曰。我闻此偈得毕众苦。世世得利根智慧。能解深法巧说深义。于诸菩萨中最为第一。如是等名巧说诸法相。是名如实巧度。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初品中佛土愿释论第十三(卷第七)
    龙树菩萨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
  【经】愿受无量诸佛世界。
  【论】诸菩萨见诸佛世界无量严净发种种愿。有佛世界都无众苦。乃至无三恶之名者。菩萨见已自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无众苦。乃至无三恶之名亦当如是。有佛世界七宝庄严。昼夜常有清净光明无有日月。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常有严净光明亦当如是。有佛世界一切众生皆行十善有大智慧。衣被饮食应念而至。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中众生衣被饮食亦当如是。有佛世界纯诸菩萨如佛色身三十二相光明彻照。乃至无有声闻辟支佛名亦无女人。一切皆行深妙佛道。游至十方教化一切。便发愿言。我作佛时世界中众生亦当如是。如是等无量佛世界种种严净愿皆得之。以是故名愿受无量诸佛世界。问曰。诸菩萨行业清净自得净报。何以要须立愿然后得之。譬如田家得谷岂复待愿。答曰。作福无愿无所摽。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譬如销金随师所作金无定也。如佛所说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禅法。闻人中有富乐人心常念著。愿乐不舍。命终之后生富乐人中。复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禅法。闻有四天王天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专念色欲化来从己)他化自在天。(此天他化色欲与之行欲展转如是故名他化自在)心常愿乐命终之后各生其中。此皆愿力所得。菩萨亦如是。修净世界愿然后得之。以是故知因愿受胜果。复次庄严佛世界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须愿力。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净世界愿亦复如是。福德如牛愿如御者。问曰。若不作愿不得福耶。答曰。虽得不如有愿。愿能助福常念所行福德增长。问曰。若作愿得报。如人作十恶不愿地狱。亦不应得地狱报。答曰。罪福虽有定报。但作愿者修少福有愿力故得大果报。如先说罪中报苦。一切众生皆愿得乐无愿苦者。是故不愿地狱。以是故福有无量报。罪报有量。有人言。最大罪在阿鼻地狱。一劫受报。最大福在非有想非无想处。受八万大劫报。诸菩萨净世界愿。亦无量劫入道得涅槃。是为常乐。问曰。如泥黎品中谤般若波罗蜜罪。此间劫尽复至他方泥黎中。何以言最大罪受地狱中一劫报。答曰。佛法为众生故有二道教化。一者佛道二者声闻道。声闻道中作五逆罪人。佛说受地狱一劫。菩萨道中破佛法人。说此间劫尽复至他方受无量罪。声闻法最第一福。受八万劫。菩萨道中大福。受无量阿僧祇劫。以是故福德要须愿。是名愿受无量诸佛世界。
  【经】念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
  【论】无量佛土名十方诸佛土。念佛三昧名十方三世诸佛。常以心眼见如现在前。问曰。云何为念佛三昧。答曰。念佛三昧有二种。一者声闻法中。于一佛身心眼见满十方。二者菩萨道于无量佛土中。念三世十方诸佛。以是故言念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问曰。如菩萨三昧种种无量。何以故。但赞是菩萨念佛三昧常现在前。答曰。是菩萨念佛故。得入佛道中。以是故念佛三昧常现在前。复次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余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嗔有能除嗔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复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萨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者。如说。昔有五百估客入海采宝。值摩伽罗鱼王开口。海水入中船去駃疾。船师问楼上人。汝见何等。答言。见三日出白山罗列。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言。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一是实日两日是鱼眼。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我曹了矣。各各求诸天神以自救济。是时诸人各各求其所事都无所益。中有五戒优婆塞语众人言。吾等当共称南无佛。佛为无上能救苦厄。众人一心同声称南无佛。是鱼先世是佛破戒弟子。得宿命智。闻称佛声心自悔悟。即便合口。船人得脱。以念佛故。能除重罪济诸苦厄。何况念佛三昧。
  复次佛为法王菩萨为法将。所尊所重唯佛世尊。是故应常念佛。复次常念佛得种种功德利。譬如大臣特蒙恩宠常念其主。菩萨亦如是。知种种功德无量智慧皆从佛得。知恩重故常念佛。汝言云何常念佛不行余三昧者。今言常念亦不言不行余三昧。行念佛三昧多故言常念。复次先虽说空无相无作三昧。未说念佛三昧。是故今说。
  【经】能请无量诸佛。
  【论】请有二种。一者佛初成道。菩萨夜三昼三六时礼请。偏袒右肩合掌言。十方佛土无量诸佛初成道时未转法轮。我某甲请一切诸佛。为众生转法轮度脱一切。二者诸佛欲舍无量寿命入涅槃时。菩萨亦夜三时昼三时。偏袒右肩合掌言。十方佛土无量诸佛。我某甲请令久住世间无央数劫。度脱一切利益众生。是名能请无量诸佛。问曰。诸佛之法法应说法广度众生。请与不请法自应尔。何以须请。若于自前面请诸佛则可。今十方无量佛土诸佛亦不自见。云何可请。答曰。诸佛虽必应说法不待人请。请者亦应得福。如大国王虽多美膳有人请者必得恩福。录其心故。又如慈心念诸众生令得快乐。众生虽无所得。?/div>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大智度论-后秦-鸠摩罗什 下一页 大智度论-后秦-鸠摩罗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