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初校)

正统道藏 > 藏外 > 老子指归 汉 严遵 > 卷之五(初校)
  卷之五(初校)
  万物之奥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不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故为天下贵。
  【指归】:木之生也,末因于条,条因于枝,枝因于茎,茎因于本,本因于根,根因于天地,天地受之于无形。华实生于有气,有气生于四时,四时生于阴阳,阴阳生于天地,天地受之于无形。吾是以知:道以无有之形、无状之容,开虚无,导神通,天地和,阴阳宁。调四时,决万方,殊形异类,皆得以成。变化终始,以无为为常。无所爱恶,与物大同。群类应之,各得所行。善人得之,以翕以张。清静柔弱,默默沌沌,仁宛和淖,润泽虚平。大小周密,纤微无形。玄达万事,以归无名。终始反复,万福自生。动得所欲,静失所患。在人之上,威德自明。攻坚胜大,莫与为双。凶人得之,以发以张,坚刚以疏,实动以先。骄溢以壮大⑴,盛满以强极。广修大以无疆,照察察以荧荧,显的的以彰彰。强大终小,不祸自生。动失所欲,静得所伤。心忧志削,乃反正常。神气烦促,趋翕去张,郁约而辞卑,拘制而体降。迫险而宾服,惨怛而忠信,改容而易节,与君子同。罪定而言善,临死而爱生,一奉天数,变性易情。安贫乐困,卑贱为常。尊天敬鬼,视人如王。上比牛马,下列犬羊。天网以发,自然不听。吁嗟痛哉!为戒甚明。
  二者殊涂,皆由道行,在前在后,或存或亡。故言行者,治身之狱也;时和先后,大命之所属也。是以,君子之立身也,如暗如聋,若朴若质。藏言于心,常处玄默。当言深思,发声若哭。和顺时适,成人之福。应对辞让,直而不饰。故言满天下而不多,振动四海而不速,连接万物而不有,辞动天下各得所欲。其经世也,气志窅冥,而形容隐匿,居如惊恐,貌似不足。偆偆漻漻,消如冰⑵释,遇时而伸,遭世而伏。与天同忧,中心恻恻,计划不行,随时反侧。谦虚止足,卑损自牧,乐下如水,久而不忒。下之又下之,至于(元)[无]⑶极,天下应之,故能有国。
  夫何故哉?人之情性,乐尊宠,恶卑耻。损之而怨,益之而喜。下之而悦,止之而鄙。古今之通道而人心之正理也。贤者既然,小人尤甚。是故,尊美言行,事无患矣。古之将民,何弃之有?桀纣之吏,可令顺信;秦楚之卒,可令顺善。故能得其心,天下可有;不得其意,妻妾不使。
  何以效其然也?夫爵尊天下,富有四海,威势无量,专权檀柄,人之所畏也。去徒步,离卒伍,鸿举龙兴,起佐天子,发道扬德,施行所有,恩流万姓,光显祖考,人之所利也。以人之所畏,求人之所利,言不美,行不敬,虽执大璧、操珍物而进之,安车驷马而载之,则是贤者之心疑惑下否,玄圣深隐,君子不来。言行修于内,则神气踰于外,无有驷马之劳、宝璧之费,海内之士,响应风起。俊雄英豪,辐至蜂止。圣人之下,朝多君子。古之所以贵此道者,夫何故哉?言顺天地而不已⑷,行合人心而不恃。名成而不显,功遂而不有。情性自然,不以为取。将以顺道,不以为己。万物归之,为天下宰。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夭”。
  ⑵学津本作“水”,疑误。
  ⑶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⑷津逮本、学津本作“以”。
  为无为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易,为大于细。难事作于易,大事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轻诺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难。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指归】:神明之数,自然之道,无不生无,有不生有,不无不有,乃生无有。由此观之,忧不生忧,喜不生喜,不忧不喜,乃生忧喜。故居祸者得福,居福者得祸,祸福之主,在于元⑴首。为之无形,听之无声,无形声则深远。故无功之功大,而有功之功小,有德之德薄,而无德之德厚。是以圣人,不为有,不为亡⑵,不为死,不为生,游于无、有之际,处于死、生之间,变化因应,自然为常。故不视而明,不听而聪,扶安天地,饰道养神,提挈万物,帝国治民,鲜情释意,俱反始真。不为生业,不为起事,不加以仁,不施以利,教以不能,导以无识,绝民所乐,以顺民情,纵民所恶,以得民意也。出(天)[夭]⑶伤之户,入长生之路,翱翔玄冥,优游太素,昧昧茫茫,莫知其故,敦若昏晦,天下无事。味之于无味,察之于无形,故能分同异之类,明是非之情。为之未有,定之未倾,勇功不见,知名不称,福不得起,祸不得生。无福之福,兴于无声,无祸之祸,息于无名,主安民乐,天下太平。
  故生患而忧之,长福而求之,戮君而死之,辱父而雠之,造难而折之,作乱而灭之,召寇而杀之,招逆而伐之。勇功见而与天违,知名兴而与道反。动而民悦者劳而德小,为而民喜者为而恩少。是以忠信沮坏,正事消亡,自然优窜,知故翱翔。窃功者显,偷权者彰,暴乱者利,邪伪者昌。是非覆逆,天下大倾,物失其命,家国以丧。故善除患者,不若无患之大也;起事致治者,不若默然者之贵也。
  是以君子,动未始之始,静无无之无,布道施德,变化于玄。怒于不怒,言于不言,攻于不敢,守于无端。威于不武,报怨未萌,图难于易,治其本根,绝之未兆,使不得然。事如⑷秋毫,功如太山,为大于细,治之绵绵。敬而慎之,若始若新,不为所欲,不求所便,常与事反,独守其元。与时俱益,日进无疆,虽欲不大,事物自然。是故,大难之将生也,犹风邪之中人。未然之时,慎之不来;在于皮毛,汤熨去之;入于分理,微箴取之;在于藏府,百药除之;入于骨髓,天地不能忧而造化不能治。夫大事之将兴也,犹水之出于山也。始于润湿,见于涟涟,绵绵涓涓,流为溪谷,汨汨汤汤,济舟漂石,以成江海,深大不测。
  是以圣人之建功名也;微,故能显;幽,故能明;小,故能大;隐,故能彰;志在万民之下,故为君王。威振宇内,四海尽臣。悬命受制,莫有能当。德与天地相参,明与日月同光。
  故言多诺者,事众而信不可然也;心多所易者,难积而变不可推也。是以圣人,心默而不动,囗默而不言,目默而不视,耳默而不听。动如天地,静如鬼神,不为而成,不言而信。进则无敌,退则不穷,身无纤介之忧,国无毛发之患。夫何故哉?危于不危,亡于不亡,昭然独见,运于无形。
  注释
  ⑴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作“无”。
  ⑵津逮本、学津本作“无”。
  ⑶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⑷津逮本、学津本作“不”,疑误。
  其安易持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未有,治之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重之台,起于垒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圣人无为则无败,无执则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指归】:未疾之人,易为医也;未危之国,易为谋也;萌牙之患,易事也;小弱之祸,易忧也。何以效之?庄子曰:任车未亏,僮子行之,及其倾覆也,颠高堕⑴谷,千人不能安。卵之未剖也,一指摩之,及其为飞⑵鸿也,奋翼凌云,罾缴不能连也。胎之新乳也,一绳制之,及其为牡也,罗网不能禁也。虎也,执群兽,食牛马,剑戟不能难也。故涟滴之流,久久而成江海。小蛇不死,代为神龙。积微之善,以至吉祥;小恶不止,乃至灭亡。是故,继体之君,无怨无恶,将相和一,百姓宾服,邻国交市,无有谗贼,平易不动,上下和集。当此之时,守之不用威,持之不用力,无为无事,莫之能克。及至国家将危,万民将殆,患害将兴,萌而未兆:当此之时,安危在己,不在于彼,谋之不必圣人,忧之不必力士,正之于枕席,而患祸以⑶亡矣。及至人君失道,大臣怨憝⑷,邻国不市,百官衰废,祸患已生,小弱柔毳:当此之时,贤人深谋,生事起势,未动而患危,不加而祸碎。及至人君失正,大臣谋误,邻国怨恨,百姓犹豫,患祸己起,根本未据,奸雄将兴,未得人助,或合而不结,或结而不固:当此之时,尊贤下众,折肝胆,听微谏,求过于己,患心不怨,谋士底兵,未发而散。故祸福作于无名,存亡生于微妙,二者云错,变动风号,屈伸波浑,进退殽乱,听之不可闻,视之不可见,机巧不能事,智慧不能判。
  是故圣人,化之以道,教之以身,为之未有,治之未然。不置而物自安,不养而物自全。动与福同室,静与祸异天。窅窅冥冥,莫观其元。治之未乱,正之未倾。禁奸之本,制伪之端,闭邪之户,塞枉之门。萌牙未动,形兆未生,绝之未见,灭之未存。教以无教,导以无名,知以无知,状以无形;治不得起,乱不得生,天下无为,性命自然。
  夫太山之木,本据于阴,末托于阳,(双)[垂]⑸枝布叶,华实青青,大而合抱,高连百寻者,生于无大,成于无为。九重之台,广大拟于丘陵,百仞之高,昭昭冥冥,干于青霄者,以为卑小,不为高大也。故为大者不大,为小者不小,为高者不高,为卑者不卑。不大不小乃生大小,不高不卑乃生高卑。故为之者不为之迹也,不为者为之涂也。
  是以,为成者败,为利者害,为生者死,为兴者废。执所欲者所欲亡,执所思者所思逝,执其身者其身殁,执其神者其神退。故圣人无为为之以生万物,无执执之以制所欲,犹工匠之造高台,而天地之生巨木,自然而已。
  夫道德不嫉,神明不贼,和无不通,大(元)[无]⑹不克,存亡自从,吉凶自得。人穷事败者,释自然而任知力,去其反而处其覆。夫何故哉?以求所求而欲所欲。夫诚能慎终如始,为所不欲,守所不处,动于未元,反于未始,为若不为,有若不有,虽若不成,物自然也。
  夫使神扰精浊,聪明不达,动失所求,静丧所欲者,货与学也。唯能炼情易性,变化心意,安无欲之欲,栾无事之事者,道与德也。是故想道如念亲,恶货如失身。思无思之思,求无求之求。明白四达,以学不知,巧雕万物,以学不能。反众人之所务,而归乎虚无。欲不欲而造虚玄,学不学而造虚玄,学不学而穷妙极。达人之所不能通,穷人之所不能测,成人之所不能为,有人之所不能得。心志玄玄,形容睦睦,卧如死尸,立如槁木。不思不虑,若无所识,使物自然,令事自事。空虚寂泊,身无所与,万物纷纷,各如其处。魁如阜揭⑺,澹如巨表,举错⑻废置,常与物反,万物应之,故能深远。天下大覆,与神运转,辅天助地,不敢生善。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随”,误。
  ⑵津逮本、学津本作“蜚”。
  ⑶津逮本、学津本作“已”。
  ⑷津逮本、学津本作“怼”。
  ⑸据津逮本、学津本改。
  ⑹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⑺津逮本、学津本作“褐”。
  ⑻津逮本、学津本作“措”。
  善为道者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知之。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至于大顺。
  【指归】:道德神明,清浊太和,天地人物,若末若根。数者相随,气化连通,逆顺昌衰,同于吉凶。道德之意,天地之心,安生乐息,憎恶杀伤,故命圣人,为万物王。利物,受其福;不利,则获其恐。圣人大惧,死后有患,深原所由,莫善自然。自然之路⑴,要在无形。
  何以明之?庄子曰:夫天地不知道德之所为,故可为然也;万物不睹天地之所以,故(不)⑵可存也;万民不识主之所务,故可安也;四肢九窍不谕心之所导,故可全也。夫万物之有君,犹形体之有心也。心之于身,何后何先?流行血脉,无所不存;上下表里,无所不然。动与异事,虚以含神,中和外否,故能俱全。
  是以,昔之帝王,经道德、纪神明、总清浊、领太和者,非以生知起事,开世导俗,务以明民也。将以涂民耳目,塞民之心,使民不得知,归之自然也。是以,立民于昭昭,而身处乎混冥。教以不知,导以无形。孝悌不显,仁义不彰。君王无荣,知者无名。无教之教,洽流四海,无为之为,通达八方。动与天地同节,静与道德同容。万物并兴,各知其所,名实俱起,各知其当。和气流通,宇内⑶童蒙,无知无欲,无事无功。心如木土,志如死灰,不睹同异,不见吉凶。故民易治而世可平也。
  是故,安者,民之所利也;生者,民之所归也。民之所以离安去生而难治者,以其知也。民知则欲生,欲生则事始,事始则(坊)[功]⑷名作,功名作则忿争起,忿争起则大奸生,大奸生则难治矣。故以知为国,则天下智巧,诈伪滋生,奇物并起,嗜欲无穷。奢淫不止,邪枉纤纤,豪特争起,溪谷异名,大祸兴矣。臣惑其主,子乱其父,以白为黑,以亡为有,名变实异,劫杀生矣。恍恍不可安,易易不可全。卷甲轻举,海内相政,死者无数,血流成川。悲痛怨恨,气感皇天,星辰离散,日月不光,阴阳失序,万物尽伤,山枯谷竭,赤地数千,天下穷困,至于食人。非天之辜,上好智能而教万民也。
  废弃智巧,玄德淳朴,独知独虑,不见所欲,因民之心,塞民耳目。不食五味,不服五色,主如天地,民如草木。岩居(安)[穴]⑸处,安乐山谷,饮水食草,不求五谷。知母识父,不睹宗族。沌沌偆偆,不晓东西。男女不相好,父子不相恋。不贱木石,不贵金玉。丛生杂处,天下一心,八极共旨,九洲同风。蠹虫不作,毒兽不生,神龙与人处,麟凤游于庭。翔风{左□右气}{左□右气},醴泉涓涓,甘露漠漠,朱草荣荣,嘉禾丰茂,万物长生。非天之福,主知不知,而名无名也。
  是以,睹智识愚,与道同符;知愚知智,与道同旨。政教由之,或病或利。明于病利,(大)[太]⑹平自至,明于利病,万物自正。
  是故,愚智之识,无所不克⑺,清(浄)[天]⑻宁地,为类阴福,众世⑼莫见,故曰玄德。玄德深矣,不可量测;远矣,不可穷极;与物反矣,莫有能克。玄德之沦,罔荡挽遁,恍惚无形,反物之务。和道德,导神明,含万国,总无方;六合之外;毫厘之内,靡不被德蒙仁,以存性命,命终天年,保自然哉!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福”。
  ⑵津逮本、学津本删。
  ⑶津逮本、学津本作“宙”。
  ⑷据下文“功名作”改。
  ⑸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⑹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⑺津逮本、学津本作“免”。
  ⑻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⑼津逮本、学津本作“庶”。
  江海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其欲上民,以言下之;其欲先民,以身后之。故在上,而民不重;居民之前,而民不害。天下乐推而上之,而不知厌。非以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指归】:道德不生万物,而万物自生焉;天地不含群类,而群自托焉;自然之物不求为王,而物自王焉。故天地亿万,而道王之;众阳赫赫,王天王之;阴气漻漻,而地王之;裸者穴处,而圣人王之;羽者翔虚,而神凤王之;毛者跖实,而麒麟王之;鳞者水居,而神龙王之;介者泽处,而灵龟王之;百川并流,而江海王之。凡此九王⑴,不为物主,而物自归焉;无有法⑵式,而物自治焉;不为仁义,而物自附焉;不任知⑶力,而物自畏焉。何故哉?体道合和,无以物为,而物自为之化。
  是故,江海之王也,非积德政、累仁爱、流神明、加恩惠⑷以怀之,又非崇礼义、广辞让、饰知故、设巧能以悦之也,又非出奇行变、起权立势、奋武扬威、重生累、息百事以制之也,清静处下⑸,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百川非闻海之美、被其德化归慕之也,又非拘禁束教、有界道、画东西而趋之也,然而水之所以贯金触石、钻崖溃山、驰骋丘阜以赴随江海无有还者,形偶性合,事物自然也。
  由此观之,卑损之为道也⑹大矣!百害不能伤,知力不能取。不战而强,不威而武,默然无为,与万物市。夫溪谷为卑不为东西,故能达而不穷;江海处下不为广大,故能王而不休。是以明王圣主之欲尚民也,以自然之性,盛德之恩,容卑辞敬⑺,比于庶人。视身如地,奉民若天,昭然独知而不可测,卓尔独能而不可原,深察博达而不可塞,聪明并流而不可壅。不以役物,反以后民,故民履之如地,托之若神。常在民上,王土配天。其欲先人,处穷宠,秉至尊,长生久视,乐以无患。则去志无身,以安万民,身劳而民佚,身后而民先,在上而民以生,在前而民以安。民以生,故戴之而不以为重;民以安,故后之而不以为患。是以,天下推而上之,引而先之,喜而不倦,乐而不厌。故圣人之王也,非求民也,民求之也;非利民也,民利之也;非尚民也,民尚之也;非先民也,民先之也。故能极弊通变,救⑻[衰]⑼匡乱,以至太平。上配道德,下及神明。沦唐唐,含冥冥,驰天地,骋阴阳。夫何故哉?以去心意而后其身也。
  是故,不争之德,因人之力,与道变化,与神穷极。唯弃知者,能顺其则。故王事自然,不得妄起,得之全命,持之有理。圣知有性,治之有道。失其理则王事不成,失其道则性情不则。是以圣人,信道不信身,顺道不顺心。动不为己,先以为人;无以天下为,故⑽天下争为之臣。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着”。
  ⑵津逮本、学津本作“海”,疑误。
  ⑶津逮本、学津本作“智”。
  ⑷津逮本、学津本作“爱”。
  ⑸津逮本、学津本作“不”。
  ⑹津逮本、学津本无“也”。
  ⑺津逮本、学津本作“盛德之容,恩卑辞敬”。怡兰本作“盛德之恩”。
  ⑻津逮本、学津本作“求”。
  ⑼津逮本、学津本补。
  ⑽津逮本、学津本无“故”。
  天下谓我篇
  天下谓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其小矣。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释慈且勇,释俭且广,释后且先,则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指归】:物有同而异,有异而同,有非而是,有是而非。此君子之所以无患,而众世⑴之所以忧悲也。何以效之?庄子曰:日月之出入也同明,人之死生也同形,春秋之分也同利,玄圣之与野人也同容,通者之与闭塞也同事,道士之与赤子也同功。凡(比)[此]⑵数者,中异而外同,非有圣人,莫之能明。是以,天下嫌疑,眩耀结构,纷缪是非。是以,圣人似不肖。夫何故哉?得道之士,外亡中存,学以变情,为以治己。实而若虚,浑浑冥冥,若无所以。容疏言讷,貌朴而鄙。情达虚无,性通无有,寂泊无为,若无所止。遁名逃势⑶,与神卧起,执道履和,物无不理。不合时俗,与天地反。众人{潜,以亻代氵}伪,以直为丑;殊涂异指,谓之病矣。
  夫小人则不然,博学多识,以钓智名;异行显功,以疑仁贤;诈世治俗,饰辞盛容;卑体阿顺,以揄爱恩;先指承意,以获众心;明党相结,多挟贼人;劳鲜而禄重,功寡而爵尊;国⑷贫而家富,主微而身贵。动⑸权生变,窃乘盛势,名号隆盛,震动境外。憍奢暴逆,纵恣不制,顺心而卑,情仵而夺。动丧民命,静生物秽,张目而物伤,开囗而民害。此时,俗之所荣而世之所谓肖者也。若然者,道德所离,神明所去,天地所憎,阴阳所恶,物类不比,民人不附。动无所(不)⑹终静无所(不)⑹得,生为患害,死为福喜,众俗迷妄,浸⑺以相导,所获⑻者微,其日甚久。
  故得道之士则不然,体虚积慈,视物如己;检形促容,归于微纤;玄默托后,不为物先;合和顺理,以应自然;动静与众反,出入异门户;不以勇勇,故不怒而天下恐;不以广广,故不施而天下往;不以先先,故不言而天下长。是故,出慈入勇,出俭入广,释后且先,反和逆神,动违自然:福与之远,祸与之邻,大命以绝,神气散分,天地不能安,道德不能存。临死不觉,怨命尤天。非命薄也,非人贼也,安憍乐势,废道而上⑼力也。
  夫慈之为行也,甚和以真。动得人力,静合天心。卑损弱小,为万物君。匡世救俗,和顺天人。战不可败,守不可政。夫何故哉?天地并生,变化无穷,方战之日,地为之动,天为之震。天降变怪,地出风盲,鬼神并见,为敌起殃。佑我将相,助我万民,怒我士卒,以至群生。牛绝其纼,马绝其粮,飞禽拊翼,兽下而行。虎兕可战,攫鸟可将,敌人惊恐,伏甲受兵。
  故贤佐胜将之立身也,不强不大,不坚不柔,刚弱畏武⑽,敌即消亡。战则损心外意,崇体和平,辞小托后,动静应天。不以愠起怒,不以武兴兵,其欲胜敌,常以反行。计运无形,以收敌神,动因彼之所有,变因彼之所为,反之覆之,以处其奇⑾。故使彼邪我正,彼言我听,彼怒我喜,彼动我静。开其所利,以利其命。用人则下之以言,示之以利,陈之以诚,使之自至。是以,不争不求,以得民意,以顺民心,秉其要忌,彼人离散,而我顺比。敌欲不亡而不能,我欲不存而不得。
  当此之时,道为之元,德为之始,神明为经,太和为纪。清浊为家,万物为子,三光为佐,四时为辅。静为物根,动为化首。物类托之,无有患咎。德与天齐,久而不殆⑿。自今及古,圣智之道,变化终始,自天而王,皆由此矣。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作“庶”。
  ⑵据怡兰本、津逮本、学津本改。
  ⑶津逮本、学津本作“世”。
  ⑷怡兰本作“固”,疑误。
  ⑸津逮本、学津本作“勤”。
  ⑹疑衍“不”。
  ⑺津逮本、学津本作“漫”。
  ⑻津逮本、学津本作“患”。
  ⑼津逮本、学津本作“尚”。
  ⑽津逮本、学津本作“不坚不刚,柔弱畏武”。
  ⑾津逮本作“音”,误。
  ⑿津逮本作“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5 卷之四(初校) 下一页 卷之六(初校)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