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晏子的资料介绍 晏子赎越石父

晏子的资料

晏子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他是山东夷维人,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思想、外交晏婴还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在齐灵公二十六年,他的父亲宴弱去世,就由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于诸侯界。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孔丘曾赞过他说:“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其中关于他的代表作品是著名的《晏子春秋》。

在朝政上面的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1、治国之道。主要推崇“仁政爱民”作为施政的中心,还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2、劝谏艺术。晏婴在劝谏君王时往往不是直接的强谏而是委婉的曲谏或诱谏,从中显示了他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高度智慧。并且他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场合采取不同的劝谏方式,取得最佳的效果。3、就是个人修养。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晏子赎越石父

“晏子赎越石父”为出自《新序·节士·晏子赎越石甫》的一篇历史故事,这篇文章主要体现了晏子尊贤礼士,闻过则改的品格和越石父自尊自重,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宴婴图

春秋时期,齐国相大夫晏婴出使晋国路途中,看见一个人头戴一顶破帽子,反穿一件皮袄,坐在路中间休息。晏子很会看人,一眼就看出这个人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于是就派人问他关于他的信息。这个人就回答说:“我来自齐国,名叫越石父,由于饥寒交迫,便卖身为奴,当了三年奴才,看见使者路过,原本打算跟您回国的。”晏子问道可以赎身吗?越石父回答说:“可以。”于是晏子便把马车的一只马解下来用来赎他,并与他一起坐车回国。回到相府后,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回到自己的房间。越石父看到很是生气,要跟晏子绝交,晏子知道后就派人告诉他,从来没和你结交哪里的绝交,你当了奴仆,我把你赎回来,怎么能恩将仇报?越石父说道:“士人不在知己面前,可以受屈辱;在知己面前,可以获得舒展。君子不应该对人有恩而轻视了他,也不应该人对自己有恩而屈服。我做了三年的奴仆,没有一人能够理解我。之前与您坐车,没跟我打招呼,我以为是您一时忘记了。现在有没想我打招呼就进自己的房间,就好像还是把我当做奴仆一样。即然这样您还是把我卖到社会上吧。”

晏子听了,走出来与他见面。并诚恳的道歉:“我只看到了客人的外表,却没看到客人的内心,我可以向您道歉,您能不抛弃我吗?我将诚心改正我的错误。”随后就命人把厅堂打扫了,用酒宴款待了他,越石父原谅了他。晏子对人有恩,救人于困境,却要委屈的处在别人之下,这样的行为远远超过了世俗人的品德了。

晏子用什么方法回击楚王

机智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聪明,有智慧的代言词吗?我认为“机智的含义”不只是这样,有些人或许很聪明,但不会把聪明用在正确的地方,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罢了。众多古人中,一个关于“晏子”的故事,让我对他的机智实在感到佩服。

晏子画像

我认为真正能够配得上机智的人,在面临困境或难关的时候,能够反败为胜,把危机变为转机,这才是真正的智者。在《晏子使楚》这则故事中,楚王为了侮辱来自齐国的使臣晏子,便让他从旁边的狗洞入城。机智的晏子知道这是楚王在捉弄他,便以严词拒绝了他。将计就计的说道;“到了狗国才从狗洞进城,到了楚国不应该走狗洞吧。”士兵听了立刻打开大门请晏子进去。见到晏子的楚王似乎并不打算放弃刁难晏子,于是乎又问道;“齐国难道没人了吗?怎么会派你来?”晏子又机智的运用比喻的手法说齐国上下的人都快挤不下了,何愁没人。最后以一句机智的话:“我们楚国派出的使臣,精明能干的人就被派往道德高尚的国;无能的使臣,则去那些不成气候的国访问,而我是这些人里最愚笨的人,”便让楚王哑口无言。

看完这个故事,就会觉得晏子相当聪明和智慧。能够机智的将楚王的刁难顺水推舟,将了他一军。晏子这样的有本事光靠机智的头脑是不行的,还要能随机应变。

晏子的故事

宴婴不死君难、弃个人小义而逐国百姓之大“利”。齐景公三年,在宴婴的劝谏和辅助下,景公逐渐知道了治国之道,逐渐掌握了大权,并且任命宴婴为相大夫。关于晏子的故事很多,下面就例举几个代表事例。

晏子使出画像

其一、景公派遣晏子治理阿县。三年后,晏子听到很多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很是不高兴。晏子说:“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请再给我三年的时间,我定会让你听到有关我的好话。”果不其然,三年的时间到了,每个人都夸赞晏子。景公准备给予赏赐,但都被晏子拒绝了。景公就问他原因,晏子就对他说:“以前我铁面无私,认真执法,别人都说我的坏话,现在我改变了做法,对待事物听之任之,无为而治。所以都来夸赞我。原本的奖赏现在因该是惩罚,于是通过这件事后景公开始信任晏子了。

其二、晏子带着齐景公进行微服私访。当走进一店,发现没有多少人愿意买鞋,而买假脚的却是不少。于是就问原因,老板解释说,现在的君主滥施刑法,动不动就要处人刑法,脚就被砍了去。不买假脚的话,如何进行生产,养活自己呢。晏子还带着景公进到了百姓的居住区。发现房子很是破烂,孩子们面黄肌瘦的在路边乞讨,景公看来很是有所触动。

其三、景公喜欢出游喝酒,晏子则想方设法让他少喝。可是事与愿违,景公又喜欢上了建造楼阁。晏子知道拦不住,就主动把工程揽到自己身上,然后增加预算,拖延工期,一拨又一拨的雇佣劳动工人,三年之后,工程完成了,受灾百姓也顺利度过了灾难。

晏婴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的儿子。在周敬王二十年,晏婴病逝。晏婴不死君难,弃个人小义而逐国、百姓之大利,以国富为己任,造福大众百姓,并义于名而利于实,成就了司马迁心中“义”于“利”融合的理想境界。

晏婴墓照片

作为后世纪念,据说晏婴的墓地在齐国故城的宫城北门外。也是在今天的齐都镇永顺村东南方向350米。整个墓高约为11米,南北长度为50米,东西长度为43米。在他的墓前立着一幢明万历二十六年五朋石碑,上面篆刻着“齐相晏平仲之墓”和两方清康熙五十二年、五十三年重修碑。在1981年时,在墓的周围重新建造围墙,围墙的门面向南面打开。

据说在河南省的滑县焦虎乡晏口村东北半公里的地方也有一座晏子墓。它的长、宽、高长度分别约13.5米、12.5米、1.1米。根据流传,在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宴婴被奸臣实施军裂的残酷暴行,百姓们为他受到的苦,感到极为悲痛,于是暗地里将他的尸体埋葬在这里。后来不知奸臣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得知宴婴被埋葬于此,于是便命人将他的尸体挫骨扬灰。为了保住他的墓,人们便建造许多假墓来迷惑奸臣。但假墓也相继被挖掉,也只有这座墓地保存到现在。

后世的人对晏子都是非常的尊敬,对他的机智勇敢和高风亮节的品质,都表示了深深好的怀念。许多诗人都为他作诗,表达了对他无限的怀念之情。

晏子赠言

“晏子赠言”这一选文主要内容写了晏子给曾子的临别赠言。在这篇选文中,晏子在赠言中巧用比喻,告诫曾子,若想要做一名君子,就必须对矫正弯曲要慎重,其中也包括了对自身修养的慎重。

晏子漫画像

事情是这样有一天,曾子准备离开齐国去别的地方,晏子知道后就去送他:“君子与其送一辆车子,还不如送你几句言语来的直接,二者选其一,不知曾子让我赠与你什么呢?”曾子则说请赠予我言语吧。晏子于是说道:“车的轮子,是根据山上那些很直的树木制成的。其中呢,技术好的木工匠要用火来烤它,使它的轮子圆的程度要符合标准,即使经过太阳的暴晒,也不会变到原来那样的圆了。所以,不论是车轮还是做一名君子,对矫正弯曲还是要慎重些。一块玉石从刚开始的一块石头变成一块完美无暇的玉石,在经过雕琢,成为一块传国之宝。因此,君子对修养自己也是慎重。”曾子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将他的话谨记在心,终生躬行。

通过晏子这一席话,巧设比喻,告诫了曾子要想做君子,就必须慎重自己的矫正弯曲以及对自己修养的慎重。晏子的话可以算是深入浅出了,字字都暗含了一定的道理。表现出了晏子的远见卓识,深谋远虑的思想特点。他能够不顾及曾子是否会生气,坦言说道,也体现了他与曾子之间肝胆相照的朋友关系。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