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苏轼的画
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别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豪,其诗、词、赋、散文成就都非常的高,而且擅长书画,苏东坡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虽然苏轼的画作流传至今的不多,但是也足以奠定苏轼在绘画上的地位,可以说苏轼的画作堪称豪放派的经典作品。
苏轼的画作流传至今的只有《枯木怪石图》和《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在抗日战争期间流失到了日本,现在被日本的私人收藏,《潇湘竹石图》一开始并不知道是苏轼所做,后来经过鉴定一般都认为这幅画也是苏轼的作品,经过几番波折现在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苏轼的画作大胆创新,强调神韵相似,而不拘泥于形似,可以说能够很好的抒发心中的感情与想法,苏轼倡导“文人画”,批评院体之匠气,所以受到了现代美术界的推崇。可以说苏轼的画作成为了一个新画派形成的标志。
苏轼的《枯木怪石图》中一棵枯木从一个怪石之下挣扎伸展而出,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说是苏轼内心的写照,虽然整幅画作之中构图简单,但是却呈现出一种孤傲险怪的气息,让人觉得生活中纵使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但是终究抵挡不住生命的伸展坚毅。
苏轼的《潇湘竹石图》构图也非常的简洁,但是意蕴却非常的雄厚,让人觉得意味无穷,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丛竹子和几块怪石,但是让人有一种如阅千里江山的感觉,展现了苏轼广阔的胸襟。
水龙吟 苏轼
苏轼,作为一个伟大词人。宋朝中那么多杰出的词人,为何苏轼的地位便于众人有所不同呢?他有何特别之处吗?苏轼的独特之处,便是他开创了豪放词作之先河,豪迈之作品的词风给人很不一样的感觉,除却题材的扩大化以外,豪迈之词的中的语言更富于创新和大胆,全然非婉约之词可以比较的。苏轼,既为豪放,那么他是不是就没有婉约之作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苏轼的词中还是有不少的婉约之风的,比如说他的《水龙吟》。
水龙吟,也是一个词牌。在上图中的这首词只是苏轼众多作品中的一个,当然也是婉约的代表之作了。这首词与其他的不同,并非是苏轼的单人独作,而是关于对章质夫的回复之作了。
这首词的大致意思基本上可以做如下解析,杨花看上去像是花,但按照分类来说却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花,无人怜惜他,任它随意飞去。当它离开了家之后,随意被洒在路旁,看上去无情,但仔细思量却是有意之物。在梦里我追寻着此花,却始终不得音讯,正如那妇人寻不见丈夫那般,我不恨杨花,只恨那西园里的落花。风来花落,再也寻不到那杨花的踪迹了,在大雨之后,一池的浮萍,细细观察着那哪里是杨花呢,而是离别之人的眼泪啊。
这首词幽怨哀婉,真是愁到深处反而不知道如何来抒写这愁思了,真乃神作。
苏轼和尚
俗话说“心中有佛即是佛,心中有俗即是俗”苏轼性格清高、孤傲,在年轻时期,并未真正的心悦诚服的信服佛法,但他在朝为官和流放的过程喜欢与禅师、法师交流,探讨,增长自己悟性,释怀对现实的不满。
苏轼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因为喜欢钻研佛学,与金山寺的著名高僧佛印私交甚好,两人经常一起禅悟佛道。
一天,两个人禅悟佛道间,苏轼问佛印,在佛印眼里,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佛印来说,眼前的才子气度非凡,虽然眼睛里桀骜不逊,但一点也不妨碍他的豪气壮志,佛印对苏轼很是慈爱,说“你是一个风度翩翩的人”,苏轼得到答案后很开心,又反问佛印,你知道在我眼里,你是什么样的人吗?佛印笑而不答,苏轼说像一坨屎,说完哈哈大笑了起来,佛印知道这是苏轼和他开的一个玩笑,便笑笑作罢。
苏轼沾沾自喜的回到家中,与妹妹苏小妹说起此事,苏小妹只对哥哥苏轼说了一句话,苏轼便安静了下来,苏小妹说“心即是佛”,一个人的心里有什么,眼睛里看到的便是什么,苏轼意识到佛印的宽厚、仁德。
佛学对苏轼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在苏轼的中晚年,政治道路坎坷,仕途大起大落,苏轼是凭借自己早年的佛学造诣,豁达、宽容的看待生活中的潮起潮落,因此在他被贬期间也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后人广为传诵。
上一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