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宋徽宗秾芳诗
宋徽宗赵佶,一个充满艺术才华的男子,抛开那个尊贵的一国之君身份,他可能是那些女子心目中所追求的夫君,只是生在帝王家,只能如此。话说,宋徽宗秾芳诗帖可以堪称经典,该字帖是宋徽宗赵佶40多岁时书写的,不管是力道、气势还是字体本身的一些结构都是上上之作,可以说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一诗帖。
宋徽宗秾芳诗帖中,整首诗所描绘的场景意境十分恬淡幽美,语言轻松自在。“颜色艳丽的花朵在绿叶中显得愈发灿烂,静静地开在庭院中。清晨,花瓣上零星洒着几颗露珠,晶莹剔透,花儿竟然呈现娇羞的姿态。夕阳下,晚霞的红光将花儿照得格外柔弱,像要融化一般。”这首诗的意境如此令人沉醉,可以看出宋徽宗赵佶在诗的创作方面却有天赋。而针对宋徽宗秾芳诗帖的样式,一共有20行,每行两个大字。可以让人清清楚楚地了解宋徽宗每一笔每一画的走笔,字体本身的潇洒飘逸,挺立俊俏的“瘦金体”让人眼前一亮。陈邦彦后来也曾跋宋徽宗赵佶秾芳诗帖,“这幅字帖既像画又是书法,在每一笔的笔墨中间游走,就像是散步在幽兰从竹中,静听风雨声”。陈邦彦不仅是对宋徽宗赵佶秾芳诗帖进行了称赞,也对徽宗独创“瘦金体”特点进行了描述。
虽然看上去只有简单的40个字,但是熟悉“瘦金体”的书法家都知道,瘦金体看上去简单,但倘若是大写的瘦金体,确实是有很大的难度。就这样,宋徽宗赵佶秾芳诗帖成为中国历史上瘦金第一诗帖。
宋徽宗包拯
宋徽宗和包拯并没什么关系,他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包拯是宋仁宗时期的名臣,宋仁宗是宋徽宗的太爷爷,在宋仁宗出生的时候包拯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但是包拯作为北宋时期的一朝名相还是很有故事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北宋名相包拯吧。
包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百姓称他为“包青天”。从我们有印象起,包拯都是以黑脸肃然的形象出现的,他的额头上天生带有月牙,处理事情公正果断。北宋朝廷重文轻武,因此朝堂上的文官极多,而朝堂上的职务就只有固定的那些,以致于当时的朝廷冗官现象很严重。官员们一手遮天,地方的官员大都于朝堂的大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官官相护的事屡建不鲜。
包拯入朝为官,铁面无私,严肃朝堂纪律。并且还担任巡府一职,去地方上巡检,他不惧于朝堂上错综复杂的势力,敢于替百姓申抱不平,解决了很多的冤假错案,被百姓们称为“青天老爷”。民间对他的评价很多,随着时间的流转,他的形象越来越被神化,人们把他当做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又因为他处事刚正不阿,处理了许多的犯事官员,于是官员又称他为“阎罗”。
后世的许多民间传说中,都将包拯视为地府的阎王。其实历史上的包拯并不是全身碳黑的,反之他是一个白面书生,我们认识的包拯来自于元明时期的戏剧。但是不管包拯的形象如何,宋徽宗和包拯之间是没有直接的联系的,他们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唯一有关联的就是,宋徽宗和包拯都是北宋人。
宋徽宗真书千字文
书法的起源舆漠字的产生发展紧密相联,最早可以从奴隶社会时期的殷周开始追溯,而从书法的发展遇程来看,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从秦到东汉算一个阶段;三国到东晋为一个阶段,隋唐和五代为一个阶段;宋元明为一个阶段;清代;现代。悠久的历史中涌现出无数的书法家,创造了各种风格独特的字体,碑帖无数。
而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宋徽宗的真书千字文了。宋徽宗(1803-1135)即赵佶,北宋皇帝、书法家。他的书法造诣是历史上所有皇帝都望尘莫及的。徽宗在历史上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因为就论他作为皇帝是明显的失败者,在位之时宠溺奸臣,使得朝纲混乱,但他在书画艺术上却才华横溢,颇有建树,称他为书画巨匠也不为过。
徽宗的书法艺术造诣精深,无论是什么字体瘦金体小楷也好,中楷、大楷还是行书、草书,他都能够都能得心应手,体现出精湛的艺术功力,他将他的艺术成就通通留在了丹青纸纸墨之上。劲瘦和锋芒毕露是他字体的医术特点,不仅体现出强烈的艺术个性,也仿佛昭示着他张扬风流的性格。他的一部真书千字文也是一直流传于后世,大家可以在博物馆里一睹宋徽宗字体的风采。作为一个帝王被大家记住的是书法是瘦金体是类似真书千字文之类的一卷卷书法大作,还有他极富天分的绘画,而不是作为一个君主在政治、经济领域的伟大建树,不知是遗憾还是难得。
上一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