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1940年初夏,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当时处于大后方的成都平原看似风平浪静,但是却躁动着人们不甘做亡国奴的心,当时的政治气候也仿佛进入了初夏,青年学子宣传抗战、鼓励抗战、参加抗战的运动如火如荼。
一天中午,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和逃亡的同胞一道一路往西,好不容易来到了成都,看见桐荫如盖的古街,回想一路离开故土、一路流浪的情景,叶圣陶蹙紧了额头。
受聘语文教学兼文科部主任
叶圣陶此次到川,主要是任成都开明书局编务,然而当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的邀请涵递到他手上时,这个钟爱教育,对教育一往情深,满怀教育兴邦的教育家,毫不犹豫接受邀请,并受时任列五中学校长的留美博士汤茂如盛情邀请,任四川省立华阳中学(列五中学前身)语文教学兼文科部主任。
当时的省华中是全省唯一所“六年一贯制”实验学校,在校长汤茂如主持下可谓风生水起,一大批名师聚于斯,可谓名流咸集,精英荟萃。
1940年11月21日,叶圣陶清晨六点半起床,携带随身行李雇车到崇宁上任。初冬的成都,小雾弥漫,薄霜如雨,行进在冰冷的空气里,使人不寒而栗,不一会冷霜浸湿了他的青衣布鞋,连眉毛都沾湿了。历经一路艰辛,午后两点才到达学校。
汤茂如校长早已在门口迎候,笑容可掬,欣然握手。稍事休息,汤校长陪侍他巡视校园。学校是一所古庙,虽然破旧,但四周樟楠森森,面积颇大。叶圣陶见状,由衷感叹:疏散而得此校,亦可慰矣!
叶圣陶一袭青布衣衫,出现在狭小的校园,一时间成为学校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简陋的教学设施,满怀求学报国热情的莘莘学子,公勇诚朴的校训和爱国移民的传统,给叶圣陶留下了深刻印象。
晚餐后,学校召开教师会研究各科学时问题,叶圣陶欣然参加。会上大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十分热烈。叶圣陶感叹:此校开会不似其他地方开会枯燥,可知校长所聘教师得力。
发表《学习国文之方法》演讲
叶圣陶作为召集人,与全体文科教师就课程展开座谈。第三天午餐后,他信步到北极桥茶铺品茗,上有屋顶遮荫,下有流水潺潺,一边品茗,一边翻阅吕思勉《中国通史》,好不惬意!三点后,返校与省科教管同事讨论三十年校庆事宜,欣然提笔题下“自强不息,其命唯新”八个篆字。晚上,由毕业班学生宴请教师,菜肴由学生烹饪。晚上七点,叶圣陶在学生座谈会上就学问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做了半小时精彩发言。
校庆之日,叶圣陶漫步在校园,全校学生打扫卫生,悬挂条幅,安放桌椅,一片忙碌。十时,胡子昂、卢子鹤等知名人士出席校庆,发表演讲。
校庆第二天,应汤茂如校长邀请,叶圣陶在全校发表了题为《学习国文之方法》的精彩演讲,大家聚精会神听着,深受教益。晚上他搬来竹椅,坐在学生丛中,饶有兴趣地和学生一道共赏《淞沪前线》等三部影片。
在与汤校长等讨论训导问题时,叶圣陶认为,训导学生不宜过于琐碎,表格太多,班导师疲于填表应付,实际帮助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不够,问题的根本在于教师缺乏热诚和认识。
菜油灯下,逐字批阅学生作文
叶圣陶是江苏人,尽管他的苏州普通话成都人听起来很吃力,但他讲课时就精神矍铄,神采飞扬,加上深厚的学问根基,精湛的教学技艺和超强的敬业精神,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叶圣陶在他后来出版的《我与四川》一书中记载他在列五中学的生活;“上午与汤(汤茂如,时任校长-笔者注)、唐、刘、陈诸君讨论学校训导问题。……饭后校中开游艺会,我们之讨论弗克继续。……往操场观游艺会,节目为话剧《林中口哨》,理化幻术及黑人舞。有一三年级学生将昨日余之讲词记下,嘱余修改。其稿二千言以上,就油灯下改之。余之口音学生未能完全听懂,文字技能亦差,故错误处不通处颇多。改其三分之二,倦甚,停笔就寝,已十时矣。”第二天叶圣陶到彭州去时,随身带着拿三分之二没改完的学生笔记,早早起床将笔记改完。
从以上只字片语中,可以想象叶圣陶当年在昏黄的菜油灯下,逐字逐句批阅学生作文的情境,进而了解叶圣陶在列五中学任教时的紧张工作和忙碌的生活,管窥其敬业精神于一斑。
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他在列五任教师时间尽管不长,但他的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