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李鸿章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鸦片战争清军水师

李鸿章鸦片战争

李鸿章在近代史上是一个受到颇多争议的任务,他倡导洋务运动,力图在军事上振作清王朝。可他北洋战败,又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更有人批评李鸿章鸦片战争两年中没有任何作为,这也是造成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之一。其实这样的评价对他来说是有失偏颇的。评价一个人物,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鸦片战争

从现有的史料可以看出,李鸿章鸦片战争这两之间并无多大的关联。那时的李鸿章还很年轻,仅仅是地方上的一个中层官员,且远离战场。他怎么会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战争造成那么大影响呢?他对于鸦片战争的个人观点仅有一句话被史书记载了下来,“此诚为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如果有人仅凭这一句话就把李鸿章鸦片战争这两者联系起来甚至要李鸿章为这场战败负责的话,这对他来说的确有些不公平。

历史的真相是,当李鸿章目睹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后,深深感到清王朝在武器上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差距,于是他积极投身洋务运动,实行他“师夷长技以制夷”夙愿。他的想法有一定的正确性,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使清朝在武器配备有了很大的提高。只不过在随后的中日甲午海战中李鸿章组建的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酿成了他个人的悲剧。李鸿章虽然未能达成夙愿,并不能代表他的主张就是错的,只是在清王朝腐朽的大环境下,他个人的努力很难扭转乾坤罢了。

鸦片战争清军水师

鸦片战争清军水师前后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清军水师主要分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曾国藩建立的湘军,李鸿章于1862年3月建立的淮军,洋务运动期间建立的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鸦片战争之前清朝也有水师,称为绿营水师,在海上毫无战斗力可言。鸦片战争清军水师一定程度上有着因果关系。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被迫与帝国主义国签订了一系列丧辱国权的不平等条款,激化了社会矛盾,促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为了镇压这次农民起义,曾国藩建立了湘军。湘军由陆军和水军组成,沿长江东下,水陆并进,在连续攻克汉口、武昌之后,迅即进据南京。在这次镇压战斗中,湘军水师功不可没。在起义后期,太平军进军上海,李鸿章创建了淮军并联合了英法抵抗太平军的进攻。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为解决内忧外困的局面,统治者内部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操练军队,还建立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各自分布在山东及其以北、山东以南及东海、福建和南海。1884年中法两国马江海战,福建水军大败,全军覆没。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先后在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海战中进行了战斗,两支水师基本被消灭,最后清军水师逐渐消失在历史中。

鸦片战争双方伤亡

鸦片战争双方伤亡究竟有多少呢?据统计,中英双方伤亡人数比例在600:1,英国军队参战人数为19000,中国军队参战人数为200000,英国死亡人数523人,中国死亡人数22790人。

第一次战争:厦门战役,清军死亡9人,16人受伤,英国军队零伤亡。

第二次战争:定海战役,清军死亡13人,13人受伤,英国军队零伤亡。

大角沙角战役:清军死亡282人,462人受伤,英国军队38人受伤。

虎门战役:清军死亡250人,100多人受伤,英国军队5人受伤。

广州内河战役:清军死亡446人,英国军队8人受伤。

广州战役:清军多数炮台被毁,43只战船、32只火筏被毁,英国军队死亡9人,68人受伤。

三元里战役:英国军队死亡5-7人,二十余人受伤。

第二次厦门战役:清军死亡70余人,37人受伤,英国军队死亡1人,16人受伤。

第二次定海战役:清军总兵葛云飞、郑国鸿和王锡鹏战死,英国军队死亡2人,27人受伤。

镇海战役:清军总督裕谦投水而亡,损失兵力百人,英国军队的死伤数目一种说法是死亡16人,数人受伤,另一种说法是,死亡3人,16人受伤。

浙东反攻战役:清军死亡340余人,200余人受伤,英国军队死亡3人,22恩受伤(另一说,16人受伤)。

乍浦战役:清军死亡287人,英国军队死亡9人,55人受伤。

吴淞战役:清军死亡88人,英国军队死亡2人,25人受伤。

镇江战役:清军死亡加失踪人员为300余人,240人受伤,镇江战役是英国军队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战争,死亡39人130人受伤,另有3人下落不明。

鸦片战争双方伤亡人数差距悬殊,足以说明当时中英两国国力的的差距。

以上就是对鸦片战争双方伤亡这一问题的解答。

鸦片战争前中英关系

鸦片战争对于中国和英国来说都有着很重大的历史影响,鸦片战争前中英的关系虽然没有多少交流,但至少还是比较融洽的的,16、17世纪中国神话般的存在,让英国产生了强烈的兴趣,18世界对中国的崇拜达到顶峰,贸易往来逐渐频繁,文化交流方面也对当时的英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道光画像

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的关系也仅仅只限于有过几次使臣的来访,几乎没有政治上的往来,而清政府对于外国使臣的来访也很是不屑一顾,要求使臣以中国的跪拜礼面见皇上,关于英国互通贸易的请求,清政府则更是以“天朝”地大物博没有什么东西是自己没有的,来作为拒绝的理由,后来因为没有什么重大的外交进展,也就不了了之。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国力大大增强,而同时期的中国开始实施闭关锁国,实施海禁,不得与外商有过多的接触,英国对中国的的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工业革命的大力发展使得产品生产速度加快,然而中国市场的不可介入让他们束手无策,尤其是纺织品在中国找不到销路,为了扭转贸易的差距,英国开始向中国销售鸦片。

由此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的关系,虽然有过少量的贸易往来,但从总体来说无论是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文化上中英之间都没有很大的交集,以至于后来鸦片战争开始的时候道光皇帝还不知道英吉利是什么。鸦片战争前中英关系某种意义上注定了后来中国饱受欺凌的命运。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都是中国历史不可缺失的部分。那么,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19世纪中期到末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而此时的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了连续不断的内外战争,使得中国经济萧条,财力物力人力大量消耗,统治阶级的腐败不断蔓延。1894年丰岛海战成为甲午战争爆发的开端。甲午战争分成了三个阶段,其一是1894年7月到9月,主战场在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的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其二是1894年10月到11月,主战场在辽东半岛,主要战役有鸭绿江防卫战和金旅之战。其三是1895年1月到3月,主战场在山东半岛,主要战役有威海卫之战。在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中,清政府腐败已深、软弱无能、只退不进,使得战场失利,最后甲午海战战败,清军水师全军覆没。

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国走上了抵御外强,解决内乱的道路。甲午战争就是鸦片战争影响下的产物。甚至现在的一些学者提出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或许就不会发生。但落后的封建主义文明在处于上升期的资本主义文明面前,注定是失败的。而且,历史不可假设、不可复制,真实的结果就是中国当时战败,屡屡割地赔款,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上就是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关系。

鸦片战争的评价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抗西方列强进行殖民统治侵略所做的斗争,对此次鸦片战争的评价应该有一个客观的总结。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评价指出: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宝岛香港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从此次战役可以看出英军不但武器先进,而且战术运用灵活,战略部署得当。反观清军部队缺乏训练,指挥人员军事素养极差。

鸦片战争的评价还表明:国的实力对于一场战争的胜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英国经济实力领先全球,武器装备更是最早步入现代化的国。增援部队与作战部队配合的天衣无缝。而清政府却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在是否接受和谈的问题上首鼠两端。统治者故步自封,落后保守,对战前格局完全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除此之外,清朝政府还脱离民众,只想靠数量有限且早已腐朽不堪的八旗兵来保卫万里海疆,最后处处设防,处处空虚薄弱。使得原本占人数优势的清军变得总是处于以寡敌众的局面。最后,通过鸦片战争还可看出古老的农业文明是战胜不了新兴的工业体制,保守的封建帝国也是不能与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匹敌的。

与世隔绝,不接触先进的文化就只能导致自身的落后,使自己成为井底之,狂妄无知最终会导致任人欺凌的命运。鸦片战争使得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永远成为了泡影。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