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小说家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 吴敬梓是怎样的人

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

儒林外史》的作者,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熟悉他生平事迹的读者一定有所耳闻,吴敬梓是清朝人士。

详细解读吴敬梓是哪个朝代的人,应该从他的成长环境及作品创作年代入手。他生于公元1701年,于公元1754年病故,短短的五十四年人生中,先后经历了清圣祖、康熙帝、乾隆帝等三位皇帝执政时期,从大清入关到康乾盛世,吴敬梓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命运坎坷。

早年,他出生于名门望族,境殷实,因而幼年饱读诗书,深受儒思想熏陶,打下了坚实的文化根基。然而青年时期,吴道中落,名门子弟顿成布衣书生,吴敬梓仕途命运也为止改变。尤其是乾隆年间,官场政治已趋腐败,科举制度的弊端显现,许多怀才不遇的莘莘学子因无钱通行“潜规则”而被拒于庙堂大门之外,致使国选拔人才的制度出现极大的漏洞,官场制度因而更加腐朽。

在屡次落第的情形之下,吴敬梓终于对仕途心灰意冷,转而将后半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文学创作方面。

在此期间,他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创作的大量诗歌和小说作品都包含着现实主义讽刺手法,其中,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最为后人所熟知。这部小说耗尽了吴敬梓后半生的大半光阴,它的问世,亦确立了吴敬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吴敬梓是怎样的人

清代伟大的小说吴敬梓是怎样的人? 提起吴敬梓,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他的不朽名作《儒林外史》,其创作水平达到了他一生文学创作的巅峰,然而说起吴敬梓的为人,则必须客观地评价。纵观其五十四年的短暂人生,前半生的吴敬梓少年成名,境殷实,生活富足,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富二代,后半生则经历了由富贵之落魄至穷困潦倒的命运转变,加之亲眼目睹了官场腐败与底层百姓的疾苦,遂变得淡泊名利,知趣高雅,将半生心血倾注到文史编著上,这才成就了清代文学大的美名。

其实,关于吴敬梓是怎样的人,坊间还有许多不同版本的流传。有人称其终生无缘官场,乃是由他愤世嫉俗的性格而起。

相传少年时期的吴敬梓思想较为激进,时常纵情悖礼、放浪不羁,是一位游离于封建正轨之外的“败子”,因而多次遭到封建长训斥。早在世败落之前,他便有一身不向封建势力妥协的傲骨,年过而立之后,他离移居南京,本以为可以时来运转,谁知到了南京后,经济更为窘迫,潦倒至卖文度日,甚至落魄到以藏书换米。

寒冬腊月,吴敬梓邀上三五好友,绕城墙步行几十里,边走边悲歌长啸,直至天明,众人大笑着散去。这种文人间清贫过冬的日常活动,被吴敬梓称为“暖足”,既为御寒,又是一种简单的户外运动,不难看出,吴敬梓在清贫中依然保持的的豁达与豪爽,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由此可见一斑。

吴敬梓的故事

说起清代著名的大文豪,《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故事,颇有些传奇色彩。相传他出身官宦人,年少时饱读诗书,经常随父亲游历各地,因而见多识广。世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少年时代的吴敬梓无疑是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幸运儿。

然而命运有时也无情,到了二十三岁上,吴道中落,祖宗福荫渐渐用尽,加之屋漏偏逢连夜雨,吴敬梓的父亲又突然去世,从此,吴敬梓的故事翻开了辛酸的一页。

在其后半生的岁月里,不仅功名无望,且经济状况也日渐窘迫,常常需要卖文以换银钱谷米,甚至连中珍贵的藏书也不得不送进当铺维持生计,加之原本出身官宦人吴敬梓又生性豁达,不善营生,朋友来往间多有银钱接济,往好听了说是乐善好施,慷慨救急,说不好听了,也就是族人时常拿来褒贬他的那句“挥霍无度的败子”,在安徽全椒县广为流传的吴敬梓的故事中,有关吴敬梓缺乏金钱观的说法,亦普遍被人们所认可。

年过而立之时,吴敬梓迁居南京。尽管境已十分艰难,依然爱好宾客交游。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各类名流雅士,也亲眼见证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生活阅历愈发丰富。在与形形色色的达官贵人周旋的过程中,吴敬梓逐渐领悟到科举制度的弊端,饱尝世态炎凉之后的他,终于放弃了曾经醉心的功名,转而将后半生的精力投入到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上,历经多年批阅编修,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著作。

上一页 12下一页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