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五节”、“重午节”、“重五节”、“天 中节”、“女儿节”、“五月节”等。汉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每年阴历五月初五日举。“端”与“初”同义,“午”与“五”音通,而按地支顺序推 算,五月是午月,所以五月初五日叫“端午节”。又因“午时”为阳辰,所 以也称为“端阳节”。按《国民生活历》的记载,这天的主要习俗是:焚苍术、白芷、艾叶或 除虫菊于室中。以雄黄酒、艾茎酒或石灰水洒于屋内墙壁。儿童胸前系老虎 头、老虎肚兜、雄黄荷包和樟脑囊等,臂结五龟线,男左女右。妇女戴老虎 花、榴花或艾叶。医生捉蟆,取蟾酥,采百草,制药。药店和酒肆以雄黄、 芷术和烧酒馈遗主顾。饮雄黄酒,吃苋药、大蒜、灰蛋、黄鱼和雄黄豆。讲屈原和伍子胥的故事。竞渡 。后面具体介绍上海、山西河东、江苏苏州、浙 江宁波、四川简阳、江西萍乡和贵州平坝等地的端午节习俗。
2.上海 节前各家都包粽子,大约可分为鲜肉、咸肉、火腿、赤豆、枣子、蚕豆 瓣、猪油豆沙、白米粽等种类。有人为了纪念屈原,还将粽子抛入河中。中 午用艾蓬、苍术等药物熏屋,以雄黄酒在小孩额上写“王”字,以驱蛇虫。 以粗雄黄和酒洒在牛棚猪舍及缸边墙角处,以杀虫豸。小孩佩带装有菖蒲、 艾叶、蒜头等物的香袋,以驱病灾。有些家庭在客厅中悬挂钟馗像,点香烛, 焚“元宝”,祭祀张天师。午饭一般喝雄黄酒,吃黄鱼、黄鳝、黄瓜、黄泥 蛋,合在一起凑成“五黄”,意指“五王”,用来镇妖压邪。上海有些药店往往向孩子免费赠送一种用虎形木膜压制成的黄色泥虎, 称为“虎头黄牌”,供孩子们挂在胸前玩耍。此外,有些道士还向某些农家 赠符,当时正值麦熟,农家大多以麦子相谢,称为“麦符”,据说也能驱邪。 3.山西河东 五月初五,河东人在日出前便采集枸杞、果木、茶等,七蒸七晒后阴干 成为茶。采集艾叶别在门上,并在门上画只艾虎。正如民谣所唱:“五月到, 前艾蒿”,“端午到,戴香包”。男女儿童手脚腕上套上五花线,据说是 避邪之物。这一日要喝雄黄酒,在七窍周围抹雄黄酒,也有避邪之意。因《白 蛇传》中白娘子喝雄黄酒后现了原形,所以在民间也流传用这种酒驱五毒。 河东人于这一天还吃粽子和年糕,传说是纪念屈原和介子推的,屈原投江身 亡、介子推被烧死在山林。为防止屈原被鱼虾咬伤,而将粽子投入江水喂鱼 虾。为防止介子推被山林中虎狼伤害而将年糕置祭于山中。 4.江苏苏州 苏州人大多门前悬挂蒲、艾和蒜头,室内瓶中插满蜀葵、石榴和蒲蓬, 妇女头簪艾叶和榴花等,素有端午景之称。这日,老年妇女插戴绒虎,小儿 身穿虎文衣,额前用雄黄写上王字。药店和酒肆多以雄黄、芷术、酒糟等品 ,馈赠主顾。百工休业,多数店铺也关门。各家均设宴庆贺,中午饮雄黄酒, 以石首鱼作佐。并洒雄黄酒于屋角,以驱虫避秽。焚茝、苍术。又相传这日 中午,妖精现原形。在苏州还有人于端午节这天外出采药,以供平日治病,称为“草头方”。 药市也于这天收购癞蛤蟆,刺取其沫,称作蟾酥,用来制药。如家中有未出 痘的小孩,家长应于此日养癞蛤蟆5个或7个于水中,待其吐沫,然后取水 煎汤给小孩洗澡。 5.浙江宁波 各家在端午节都烧苍术、白芷以祛害虫,俗称“熏蚊烟”。传说元代时 大家约定以此为号起义,后成此俗。门口插菖蒲剑和艾旗。中堂挂钟馗图像, 书符咒:“五月五日天中节,一切虫蛇污秽尽消灭。”室内洒雄黄酒,据说 可避邪禳毒。用雄黄在婴儿额头上写“王”字或涂在手足和臀部,据说可以 避祟。余姚等地还有吃“五黄六白”之俗,“五黄”即雄黄酒、黄瓜、蛋黄、 黄鳝、黄蛤蟹;“六白”即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条鱼、白斩鸡、白切肉。 并以雄黄倒写蛇字,贴在墙上,称为“驱五毒”。宁波于这天中午吃蜒蛐螺 炖蛋和清炖癞蛤蟆,据说可清凉解毒。家家做乌馒头以祀祖先,包粽子以纪 念屈原。亲戚间相互馈送,称为“送节”。此日,女婿多挑“端午担”,给 岳父母送礼,有鱼肉鹅酒等,装在幢篮中,少者4色,多者8色或12色。宁 海等地丈母娘要给女婿回送蕉扇。各家还买一张画有一童跨老虎的纸图像,由孩童着色,俗称“描端午老 虎”,贴在门或床头墙壁上。镇海等地制作“布虎”,所以有“年年端午五 月五,剥过粽子做布虎”的说法。药店结赊帐,并赠给各户香粉。姑娘制作 香袋,多以彩色绸布为面,内塞棉花、香粉,香袋形状各异,有六角型、鸡 心形、粽子形、菱角形、孩童形等。富裕人家的香袋用麝香制作,挂在脖子 上或床头。小孩多用五彩线悬在胸前,或挂在蚊帐或挂在摇篮上,也有的把 五彩线缠在小孩的臂上,男左女右,称为“缠手绳”,又叫“长寿绳”、“宛 转绳”、“长命缕”、“健绳”等。待日后弃绳时,粘上秫米饭,丢至屋顶, 由鸟衔去,据说孩子将无病无痛,长命百岁。各地又多有菖蒲根制成块状或 条状,用线穿连作成人形,穿上小裙、蘸上雄黄,挂在床前或帐钩上,称为 “菖蒲孩”。 慈溪等地也称端午节为“送药节”。认为当日午前捉到的蛇蝎、蜈蚣均 可做药,此药可馈送长辈或为出嫁女儿赠送父母的礼品。奉化一代认为,端 午日采集的百草均可作药,千金花、六月雪、秋蒿桐子叶等都在采集之列。 6.四川简阳 在端午节这天,简阳的某些濒水处往往扎龙船,水手十几人分列于船的 左右,打锣敲鼓,船头一人手执小旗指挥进退。船划至急流,即放鸭入水, 水手们也相继入水,或沉或浮,竞相捕鸭。先捕得鸭者即燃放爆竹,欢呼之 声震两岸,观看者也无不为之拍手称快。城里有钱人家多用箬叶裹糯米做粽 子,平民只饮雄黄酒。这天各户还在门前悬挂艾及蒲剑,并剪彩帛缝猕猴置 于小孩肩背,将雄黄涂抹小孩面部,据说这样可以避疫、避毒。 7.江西萍乡 萍乡各家在端午节早饭时,将粽子、包子、腌蛋、大蒜各物放在桌上,全家大吃。饮雄黄酒以解毒,悬菖蒲艾于门前,并于屋角洒雄黄,说此能驱 邪。有的备三牲酒肴,入庙敬佛,爆竹声声极为热闹。敬神回家,全家痛饮。 午后,长幼男女皆穿新衣,纷纷去看龙船。参加赛龙船的人都集中于龙王庙, 焚香燃烛、祭祷龙王后,在龙王头上披上红巾,然后将龙头龙尾迎下舟,龙 头置于船鹢,龙尾置于船末。水手数10人,拨桨前进,船末掌舵1人,船首 1人持小红旗二面。当二船比赛时,锣鼓大作,船首执旗者,大喊助威,发 声极怪,舞旗不已。等到胜负即将分晓,两岸观者大声欢呼。取胜者上岸饮 酒,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比赛,直至太阳落山,人们才尽欢而散。 8.贵州平坝 平坝人晨起后先悬菖蒲、艾于门首,其意为除去暑秽。再燃香烛,化帛, 拜天地、拜祖先,吃粽子。午间,向神龛宰鸡一只并燃香烛。到了晚上,各 家都置办酒肴供天地、祖先。共饮雄黄酒,吃用雄黄涂抹过的雄黄肉。民间 认为,雄黄是避毒之物。因此,还用雄黄酒擦拭小孩头面部及手足心,以防疮毒。另外还把五彩线系在小孩四肢,称为“百岁索”,用芸香屑等做成“香 包”挂在小孩胸前。晚饭后,家人即给孩子穿上新衣,领着遍游田野,称为 “游百病”。回时,顺便采些车前草、九里光等,熬成“百草药”水洗澡,并在药水中加入雄黄、大蒜,遍洒墙壁及各个角落,以除暑秽或避蛇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