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鸿门宴中的刘邦的性格转变 不善将兵的刘邦

鸿门宴刘邦性格

沉着冷静,善于应变。相比较项羽听信谗言而调动兵马准备作战,刘邦在面对危机时就冷静多了,先掂量了自己与项羽的兵力,然后找张良商量对策。在鸿门宴上,面对项庄的举动,同样沉着地坐在宴会上,后来假借上厕所之名溜走了,走之前还安排好了后面的事情。

鸿门宴上的刘邦

阴险狡诈,处事圆滑。当刘邦听说项羽要攻打自己时,分析了一下双方的军事力量,得出不能与项羽硬拼,就按照张良的计谋,拉拢项伯。他对项伯恭敬有加,以兄弟相称封赏酒食,还结下儿女亲,表明不称王的心迹,使得项伯劝说项羽,并在鸿门宴上力保自己。

能屈能伸,智谋过人。刘邦不顾危险,亲自带着少量人马和几样宝贝去项羽营帐解释,也可见他的胆量,而且处处表现出谦卑的姿态,通过一番颇有情理的说辞打消项羽的猜疑。后来在入座时,坐在下座,是刻意屈尊隐忍,以消除项羽的疑心。

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刘邦手下人才济济,不乏樊哙、张良之类的忠心之人,在鸿门宴前采纳张良的计策笼络项伯,同时听取项伯的建议第二天去给项羽请罪,后来借机出来时又接受了樊哙的意见先行逃走。

有奸必肃,当机立断。尽管刘邦在鸿门宴事件上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听从了别人的意见,但是每次都很果断。当他逃回军营时,没有声张,马上铲除了曹无伤这个叛徒。

不善将兵的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之一、是史上著名的政治、战略、指挥。而众所周知,刘邦出身农,并未有很多学识、不善将兵,但他依然打败了霸王项羽,成为了皇帝。这是因为刘邦善于驾驭将才,具有识人之明。

刘邦画像

韩信是史上著名的将帅之才,善于领兵打仗。然而他又是为什么要投奔当时与项羽相比实力悬殊的刘邦的呢?最初韩信是投奔于项梁的,在军队中,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死后,归属于项羽,项羽提升他为郎中,然而项羽并不赏识韩信,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计,项羽不予理睬,于是韩信又改投奔刘邦,然而,刘邦也并未重视韩信,只是让他做一个小小的仓库管理,最后韩信逃离汉军时,被萧何带回,最后萧何谏言刘邦重用韩信,从而韩信成为了刘邦身边不可缺少的大将。也成为刘邦夺得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刘邦也曾与韩信讨论过将领的军事才能,在他们看来每个将领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后来,刘邦问到:“你看我能统领多少军队呢?”韩信答道:“您最多统领10万人。”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说:“我越多越好。”刘邦听后不高兴的说:“照这样,为什么你又是我的手下呢?”韩信赶忙回答:“陛下虽不善带兵,但却善于指挥,是统治的人才,所以我才会是您的手下。”于是,刘邦才满意了。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刘邦虽不善将才,但却知人善任、善于指挥、统领。这才是能统一天下的重要才能,这也才能治理好国

刘邦诗歌

刘邦诗歌如果是指他本人创造的部分,那么流传至今有两首,一首是大比较熟悉的展现他壮志豪情和政治抱负的《大风歌》,另一首是表达想另立太子却又无能为力的《鸿鹄歌》。另外,如果是描写刘邦的诗歌,那就比较多了,如王珪的《咏汉高祖》、李白《相和歌辞·胡无人行》等。

刘邦诗歌

刘邦的《鸿鹄歌》是一首乐府体诗,暗示自己无力改立太子的诗,安慰深爱的戚夫人。诗歌首句用振翅的天鹅比喻现任太子刘盈,第二句表明刘邦被刘盈羽翼已丰的假象所骗,后面两个疑问句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当年刘邦在称帝时立刘盈为太子,但是他发现太子太懦弱了,恐怕不能继承大统,就想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但是废立太子是大事,何况他要废的是嫡子,君臣都阻拦,加上吕雉在朝中也有威望,即使他中意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也无法改变现状。

刘邦的《大风歌》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了,也是历代文人志士吟咏的诗歌。这首诗歌是他在在平定英布叛乱之后写的,当时已经登基为帝了。诗歌的第一句就描写了秦末群雄起义征讨天下的局面;第二句则表达了对自己现有的地位和威望的喜悦之情,如今带着荣耀回归故里,同时也暗示了他成就大业有运气的因素;末句是刘邦对守住江山的担忧,猛士难寻,同时也体现了他维护国的雄心与抱负。

上一页 12下一页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