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周敦颐通书
《通书》是周敦颐的一部作品,其中以伦理学和儒家理论为核心,讲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知识和道理。语言通俗简短,道理浅显深刻,所以被后人称为“通书”。《通书》一共有四十章节,后来朱熹说,周敦颐所著的《通书》共有四十一章节。
在文章开头,周敦颐就讲述了诚信,第一章讲述了《诚上》,第二章讲述了《诚下》,文中说:“诚者,圣人之本”。其中,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换而言之,只有一个人具有诚信额品质,那么他才可以成为一位顶天立地的君子。随后,周敦颐提出,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迹可循的,宇宙万物的演化都有规律,没有凭空产生的事物,进而指出世间的种种都是实在存在没有一丝虚伪。但是,每个人往往不能保持诚信、正义的品质,换而言之,个体的私心逐渐膨胀,掩盖了性本善的品质。
如果个体克服了自身“邪暗”的私心,那么他便拥有了“诚”。儒家创始人孔丘曾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所谓“克己”指的就是克服自身的私心和私欲。周敦颐以孔丘的这一句旨在说明人的私欲可以克服。纵观《通书》全文,周敦颐以自己对“诚”的理解来讲述了万事万物衍生的道理。其中,加入了儒家的思想观念,旨在告诉世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通书》简洁明了,其中的道理和先秦儒家思想不谋而合。
周敦颐的故事
公元1021年,周敦颐时年4岁,重阳节时,父亲周辅成和几位好友饮酒聊天,看着远处怡人的风景,心情十分畅快。村前五个土墩子引起了周辅成和他朋友的兴趣。大家商量着要为这五个土墩子想出别致的名字,大家抓耳挠腮没有头绪。
此时,正在一旁玩耍的周敦颐沉思了一会,脱口而出说,东边的土墩叫木星,南边的土墩叫火星,西边的土墩叫水星,北边的土墩叫金星,中间的土墩叫木星。如果一起叫的话就起名为“五星堆”,周辅成夫人朋友们认为周敦颐说的很有道理,便采用了“五星堆”这个名称。后来,“五星堆”也成为当地著名的一个景观。
周敦颐年少的时候,常常到月岩内读书悟道。月岩距离周敦颐家大约有七公里左右,月岩洞东西两个方向各有一座门。进入洞穴后,如果站立的位置不同,那么视觉也不相同,看到的景物更不相同。如果从东门进入月岩洞,从洞口看月亮只能看见下弦月,再往前走,月亮由缺变圆。行走到月岩洞中间时,月亮便成为望月,随后又开始了由圆变缺的变化进程。周敦颐14岁时,经常在月岩洞中读书,通过观察月岩内月亮的变化形状,他领悟到了“太极阴阳”的思想。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周敦颐开创了理学,而他年少时在月岩洞中对太极的领悟,为他后来理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周敦颐怎么读
很多人对周敦颐怎么读非常苦恼,但其实分开来看,周敦颐的读音并不难。周敦颐的拼音是zhou dun yi其中zhou的声调是第一声,dun的声调是第一声,yi的声调是第二声。周敦颐是北宋杰出的理学家,他生于1017年,于1073年离世。他的表字为茂叔,著作有《爱莲说》、《太极图说》和《通书》等。
“敦”字为左右结构,原意为古代盛黍稷的青铜制器具,笔画数为十二。后来,“敦”字经过发展衍生了一些其他的意思,若为形容词使用,有厚道,笃实以及宽厚等意思。如果当做动词使用,则有管理和督促的意思。“敦”字若用在一个人的姓名当中,表示一个人都良好的品行,敦厚老实。再者,“敦”为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享”字,它的右边是反文旁,若根据这两者衍生词义,那就是享受文字的乐趣。周敦颐不就是这样一个人嘛,文学成就颇高,一生在文学的海洋中徜徉。“颐”字的笔画数是十三,左右结构,左边为“臣”,右边为“页”。是《周易》所著的卦象之一。它的使用有三个类型,一是脸颊、面颊等意思存在于文中;二是养生、修养等意思存在于文中;三是文字当中的助词,没有意思。“颐”一般当做名词的形容,有时也会做“胰”的通假字使用。
“敦”、“颐”两字很能形容周敦颐这个人的品行和做学问敦厚笃实的特性。“颐”有面颊的意思也就是说,做学问笃实认真对一个品行良好的人来说,如同脸面一样重要。
所以说只要拆分开看,关于周敦颐怎么读的问题完全没有困难,算不上是生僻字。
上一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