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李世民评价司马懿
司马懿先后辅佐过四代帝王,协助帝王平定战乱,也因此在帝王心中拥有这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上也从来不乏对于司马懿的种种评价和事迹的记载。唐玄宗时就曾主持编纂《晋书》,其中就有关于宣帝司马懿的记载,并且李世民还为其写了史论,名为“制曰”,对司马懿做了总的评价。
李世民在史论中对于司马懿的政治、用人、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做了评价。夸奖司马懿天资聪颖,顺应时代潮流辅佐魏国,并且文武兼备。在军事上也常常有过人的谋虑,能出奇制胜。但是后面李世民却对司马懿进行了批判。批判司马懿并没有尽到一个臣子应尽的职责,并且野心勃勃,伺机而动。军事上也因自己私心而未能好好辅佐,一些所作所为一直都被世人所诟病。
《晋书》中“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这段话便是李世民对于司马懿所作所为的不赞同和诘问。指责司马懿没有尽到一个臣子应该尽的本分。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无从知晓,能做的也仅仅是通过史书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评价。
司马懿故里
司马懿,字仲达,他是如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也就是从前的河内郡温县孝敬里。现在的司马懿故里在招贤乡南侧约500米的一个村庄,路边就能看到一块温县人民政府树立的“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司马懿故里”的石碑。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非常重要的谋士,他帮助曹丕篡汉,更是辅佐曹魏的大功臣。如今他的故里是怎样的呢?
在司马懿的故乡,附近更多的是民房,而在镇上有一座司马懿的石碑像。在温县的石碑上也就写了一些司马懿生平的事,碑上刻的时间是大明天启五年,善士王国出资修建。在这个雕像下刻有《司马懿传赞》。写着司马懿是河南温县安乐寨村人,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历史上说他有奇才,聪明多大略,有忧天下之心。
司马懿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诸葛亮错用马谡,让司马懿攻打下了街亭,司马懿乘胜追击,就率领追兵来到诸葛亮驻扎的西城,但只觉奇怪,因为城中只有几个老兵在打扫街道,诸葛亮不慌不忙的端坐城头,焚香操琴。司马昭这时并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摆了摆手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范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应该速退。”最后回到大军中听说了这时诸葛亮的诡计,就仰天长叹“吾不如孔明也!”其实,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更加谨慎的人其实就是司马懿本人啊。司马懿的故事现在还被人传着,但是真正了解司马懿的人又有多少呢?
司马懿的老师
关于司马懿的老师,比较明确的一个说法是胡昭,字孔明,著名的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这个人是完全不愿意当官的,袁绍让他做官他推辞了,曹操又去找他,不过他比司马懿好一点在于,他没装病,他是去了,但是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曹操,居然就放他回家种地去了,而且邻里关系还特别和谐。
他很有名,大家都知道他是贤能之人,有名到什么程度呢?人家无论是朝廷的,还是造反的都不去动他,都很关照这位隐士。胡昭就属于那种深山高人,并且还妇孺皆知。朝廷终究还是坐不住,召他去做官,这一次又天随人愿了,他没过两年就去世了,自然也就不用去做官。
他跟司马懿比较明显的一次接触就是司马懿身陷危险之中的时候,他去救了他,据说当时绑架司马懿的人叫周生,不肯放人,结果胡昭居然哭,史书记载是哭着哭着就感动人家了。由此可见,这位胡昭,的确是位高人,曹操也能被他说服放他归隐山林,绑匪也能被他说服放人。此人情商应该是非常高的,另外他的字也写的很好,擅长隶书,与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齐名。通过胡昭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淡泊名利,很有才华却不高傲。司马懿大约就是在那时候跟着胡昭学了一点东西,毕竟那时候司马懿还很年轻,胡昭应该或多或少言传身教,给了司马懿一些影响。
上一页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