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拜占庭帝国的辉煌与覆灭探析

拜占庭帝国(图)

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士兵授田和军区制是拜占庭帝初期的“救命稻草”。

这一制度给拜占庭帝国带来了活力,度过了内忧外患。但帝国进入稳定阶段后,统治者没有及时进行制度变革,导致权力分散,诸侯割据,最后无力控制全局,被自己创建的制度革了自己的命。

公元330年,罗马大帝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Byzantium),改称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依斯坦布尔)。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西两大帝国,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史称“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在公元395~1453年长达一千多年期间,其版图一度包括巴尔干半岛、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北非以及意大利半岛和地中海的岛屿。它是中古欧洲历史最长久的专制君主制国,它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曾是中古欧洲和地中海世界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学术文化中心。这样一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庞大帝国最终难逃灭亡的厄运,除了历史变革的必然性之外,帝国内部管理的崩溃也是重要原因。

与其他中古时期的帝国一样,拜占庭帝国是以农为本的社会。帝国初期,拜占庭的统治者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外有强敌觊觎,内有经济困难。前期的统治者做出了很多发展经济的改革,比如降低税率扶持小农经济,发展城市工商业,用以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帝国经济有了短暂的好转,但是连年战争所累加上后来的继任者不断改变政策,损害农民的利益,于是,帝国经济又陷入了泥淖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公元610年继位的赫勒克留发起了一场社会经济制度的改革。

士兵授田与军区制

赫勒克留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这一制度下将土地分配给官兵,可以世袭,可以转让。各级官兵均按其服役的级别接受土地,并将经营土地的收入作为军饷和一切军需之来源。接受土地的授予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保证自己以及世袭的继承者服兵役。亦兵亦农的特点使得官兵可以战时作战,和平时期务农,他们是国主要的纳税人,也是军队的重要来源。

另一个方面,赫勒克留取消了沿袭多年的行省建制,把全国分为若干个军区,由皇帝直接派遣军政长官,既统帅军队,又管理民政。简言之,军区制就是按军区、军分区、师、团等军队编制划分原有的行政区,实质就是地方军政合一,实行中央到地方的集权统治。这种一元化领导的体制是拜占庭帝国处于极其危险的环境中被迫推行的,迅速加强了统治力与执行力,军事长官大权独揽,可以在管辖区内大力发展经济。在士兵授田与军区制的作用下'帝国的经济困难和兵源枯竭的窘境都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应该说,虽然帝国的统治者的初衷是为了加强皇权统治并且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队伍,但是客观上却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保证了国的财政收入,又解决了军队来源的问题。这个士兵授田与军区制结合的新经济制度乍看来是非常完美的。10世纪初拜占廷年收入高达64,2万金镑,巴西里二世虽然长年从事对外战争,但他死后,国库中仍有26万金镑的剩余。

“完美制度”的弊端

士兵授田制度使得士兵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生活有了保障,安定了军心,但是生活富足地位强大之后的士兵也开始不那么“听话”了,甚至埋下了日后视中央命令于不顾的隐患。

与此相比,军区制的隐患似乎更大也更危险,地方军事长官的权利没有限制,甚至有的地方的军民只知道军事长官而不知道帝国皇帝。除了权利的膨胀之外,这些军事长官又开始聚集自己的财富,由于有权利颁布法令和控制管辖区内的经济,他们巧妙地将辖区内的优质土地据为己有,或者通过军事劳役的手段夺取小农的田产,扩大自己的财富。

帝国统治者的本意是加强自己的皇权领导,解决当时迫在眉睫的经济和战争困境,他们以为可以通过缩小军区来驾驭将领,可以通过给士兵授田来减轻自己的预算压力。这一构想在实施之初是有效的,并且帮助拜占庭帝国顺利地度过了危机(西罗马帝国灭亡于经济困难,仅仅存在了80多年)。但是,当困难过去,经济发展起来了之后,难以管理的士兵和拥兵自重、富可敌国的地方军事长官们使得统治者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军区制度在一段时间里很好的保障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对国的稳定和强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军区制下大地主、尤其是军事贵族(有的军事贵族本身就是大地主)的出现和迅速壮大使得他们有能力与统治者分庭抗礼。于是,大军事贵族与中央政府这两大政治势力之间的较量就构成了拜占庭帝国晚期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参与朝政甚至角逐皇位,至少有五位皇帝是军事贵族以哗变的方式爬上皇帝的宝座的。比如,军事贵族约翰·坎塔库震努斯资雄厚,资助安德罗尼库斯三世夺取帝位,并左右朝政达数十年之久。他在皇帝安德罗尼库斯三世去世后,更是重金雇佣土耳其人,发动战争,为自己夺取了皇位。

但是帝国统治者也并没有坐以待毙,在军事贵族发展成为重要的威胁力量的时候,帝国的历任皇帝也在不断采取措施来限制其力量的发展。但是,军区制实施容易,要将其取消就困难了,统治者们不敢贸然行事,担心引发激烈的政局动荡,于是,就在部分军区内恢复一些城市的自治制度,这种尝试是比较被动的,只能对军事贵族的力量增长起到一定的限制、延缓作用。

另一个方面,军事贵族与大地主代表的大地产经济发展是以牺牲小农经济为代价的。伴随着国力强盛,土地问题越发地严重起来,有权势的贵族地主们不断地兼并小农的地产,将小农变成大地主田产的依附者。而小农正是帝国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重要军事力量的来源。于是,军事贵族与地主的势力扩张也必然伴随着对帝国基础力量的蚕食。有一部分皇帝意识到了这一点,例如罗曼纽斯一世,这位在位25年被后人评价为“伟大的政治”的皇帝决心与兼并购买小农土地的贵族地主们斗争到底。他采取行政立法的手段来限制贵族地主的行为,禁止小农出卖土地,禁止地主购买土地,但是这些措施遭到了敌人的顽强抵抗。而作为被保护者的小农却也成为法律的破坏者,因为对于连能否活命都是个问题的他们来说,人身自由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_ra在赋税和灾害的重压下,要么饿死,要么转而寻求地主的庇护聊以糊口。于是,活不下去的小农纷纷以“赠送”的方式将土地转让给地主,换取自己与人的生存。罗曼纽斯一世面对的不仅仅是政策的失败,而是最终被反对者赶下了台,流放外地,其继任者中坚持与贵族地主斗争的皇帝甚至有的连命都没有保住。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