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古代人物

僧一行简介

一行,(公元673年—727年),本名张遂,汉族,唐代魏州昌乐人(今河南省南乐县)人,一说河北巨鹿人。唐代杰出天文学,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子午线纬度一度之长,编制了《大衍历》。唐密领袖,着有密宗权威着作《大日经疏》。唐朝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张公瑾之曾孙,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

生平简介

青年时期

一行(673-727),俗姓张,名遂,唐朝魏州昌乐人(今河南省南乐县)人,一说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唐朝开国功臣、邹国公张公谨之曾孙、张大素之孙。(关于僧一行籍贯,正史《旧唐书》记载为魏州昌乐人,该史料是官修正史,最为权威。唐代郑处诲《明皇杂録》记载为巨鹿人,是当朝史料,很具参考价值,宋代赞宁宋高僧传》记载为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宋代《太平广记》也记载为巨鹿人。)

一行自小读书很多,到二十岁左右,已经博览经史,尤其精通阴阳五行之学。他曾写成阐释扬雄《太玄》的专着,名声不小。当时的武三思有意与他结交,但他顾忌其名声不好,便逃走了,正好遇上普寂禅师,就从普寂出。有一位叫卢鸿的隐士,得知一行的才学,惊异地对普寂说,此子“非君所能教导也,当纵其游学”(《一行传》,《宋高僧传》卷五)。普寂同意一行外出寻访名师高僧,于是他遍访当时的名宿,并曾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向一位老僧学历法。据《旧唐书》,唐玄宗于开元五年(717)派一行的族叔到湖北去请一行人京,向他请教安国抚民之道,据《佛祖统纪》卷二十九载,一行进京则在开元三年(715)。

一行少聪敏,博览经史。尤精于天文、历象、阴阳五行之学。见重于代。据《旧唐书》本传载。时年二十的一行。得京都着名道人尹崇所送一本西汉扬雄所着的《太玄经》。一行很快即通达其旨。写出《太衍玄图》、《义诀》各一卷。阐释晦涩难懂的《太玄经》。为尹崇所推崇。称“此后生颜子也”。从此名声大振。

另据《宋高僧传》记载。一行曾长途跋涉三千里。至天台山国清寺向一个隐名大德研习数术,造诣更深,名声更震。一行为密教高僧,人称一行阿阇梨,为密宗传持八祖之一,被尊称为天师。一行品行高迈,刚正不阿。时武则天之侄武三思炙手可热,慕其学行,为赢得“礼贤下士”的美名就有意拉拢他,张遂不愿为之所用,又怕因此而遭到迫害,于是逃到河南嵩岳寺剃度出,取法名为“一行”。

二十一岁弃俗。随荆州的弘景禅师出

隐居生活

隐于嵩山,跟随嵩山的北宗禅普寂禅师习禅。

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悟真习梵律。遍历天下。访求奇门异术。同时,修天台学。

神龙元年(705),武则天退位后,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绝。

出山行业

开元五年(717),玄宗强行征诏一行入京,受到玄宗的款待。

开元七年(719),印度高僧金刚智入京,一行追随其后,并施弟子之礼。又受金刚经诀,协助译经。

开元九年(721),在李淳风的《麟德历》基础上重新修编新历。从此,一行就开始专门从事天文历法的工作。

开元十一年(723),为了测定星体位置的需要,一行与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等人制成了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

开元十二年(724),一行根据修改旧历的需要,又组织领导了我国古代第一次天文大地测量,也是一次史无前例、世界罕见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工作。

开元十三年(725),善无畏来长安弘教,一行受胎藏法,在洛阳的大福先寺助善无畏共同翻译《大日经》七卷等,并着《大日经疏》二十卷,成为解释密宗理论的重要着作。又汇编经、律、论要文为《摄调伏藏》十卷(已佚)。一行与玄宗过从甚密,谈经论道,出入宫廷,同登寺阁。在京城的近十年中,一行一直在两京从事科学研究和宗教传播活动。

玄宗览奏开元十五年(727)九月,禅师卧病不起。十月八日在长安华严寺圆寂,行年四十五岁,僧寿二十四。葬于铜人原。其过早谢世,玄宗痛悼,叹日:“禅师舍朕!”追赐其谥号为“大慧禅师”,并亲自为禅师撰写碑文《御制大慧禅师一行碑铭》:“长无暇日,日诵万文。深道极阴阳之妙,属辞尽春秋之美。”

据《旧唐书·一行传》记玄宗“为一行制碑文,亲书于石,出内库钱五十万,为起塔于铜人之原。明年,幸温汤,过其塔前,又驻骑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更赐绢五十匹,以莳塔前松柏焉”。可见朝野上下对僧一行非常敬仰。僧一行无传法弟子,法脉遂绝。

籍贯考证

(唐)郑处诲《明皇杂録》:僧一行,姓张氏,钜鹿人,本名遂。

(宋)释赞宁宋高僧传》:释一行。俗姓张。钜鹿人也。本名遂则。唐初佐命剡国公公谨之支孙也。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僧一行姓张氏,钜鹿人,本名遂。

这三则史料均早于其他任何史料,尤其《明皇杂录》是当朝史料,最具参考价值,所以一般认为僧一行是巨鹿人。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