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意见》不分卷,明陈于陛撰。陈于陛,四川南充人,字元忠,号玉垒。隆庆进士。万历初以编修预修世宗、穆宗两朝实录。万历中累迁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预修国史,任副总裁,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终官南京户部尚书。本书对明代理学、释道、人物掌故、典章制度、史书编修等皆有所录,有不少是前人论述。本书所载阳明心学的传播、佛教的流行等有很大的史料价值。本书有《宝颜堂秘笈》本,兹据以整理。
立教
近世高明之士,动称造化在手,天地万物在吾度内,实剽释氏之言,害道为甚。释氏云:心生山河大地。其实有此理,但圣贤不轻言之。此等学问一倡,则人且视天地为无何有,又况于两间伦物细微,皆看得没关系了。圣人之心极小,其立言极近。《易》曰:乾称父,坤称母,神明森然在上。在左右,君父之伦等于天地,下至一言一动,一事一物,俱不敢忽。匹夫匹妇,皆能胜予。如此立教,方能扶持世道。彼高奇者真名教罪人也。
应物
道理载在典籍者,一定而有限,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处事有执泥处。至于作官更历事变多者,又看得世故太通融而无执。此皆是偏处。吾人当读书时,要思量泛应世务,庶乎临事不滞,当应事通达无碍时,却又要思量据著书本行,如此方免二者之弊。近见胡子衡齐极言理在人心不在物,斥宋儒非是,其实不然。夫吾心之理与在物之理虽同,其实有统体脉络内外虚实之辨,如吾人终身不学医,则此心不明医理:不学堪舆,则此心不明堪舆理。而但漫然曰:医理堪舆理自在吾心也。岂其然乎?圣人于本心之理,浑然融彻,故于万事万物之理,亦有明有暗。内外虽相符合,毕竟理有在物在我之异,宋儒未可非也。
恕字
圣贤学问,虽立言多端,只一恕字,终身受享不尽:假如已在患难时,常望人振救,有排挤者,恨之必深。则当无事时,可为人尽力。视人患难却不救,或为下石之语,此岂是恕?己当忧病,人来怜恤存问,必感之;有礼数疏阔者,必不悦。若人有忧病,己却懒慢,不知照管,此岂是恕?己当卑位,去见尊官贵人,使势轻忽,久候不出,心上必然忿恨。若居尊贵,不肯体恤人,依前慢他,此岂是恕?已有纤过,东掩西藏,惟恐人知。他人有过,却对众公言,此岂是恕?人规正己失,中心不能堪,或面发赤,强颜勉受,若直攻人过,不知避忌,此岂是恕?缓急人所时有,己或遭值不如意,就是公法有碍,常一心望人屈法伸情。纵然法难轻屈,如当事的有和美之言,心便感激,欲为之死。可见人当有急.虽然法上难假借,也不可无美善的言语温藉他,此方是恕。凡百事体皆以此意推而行之,大率己所愿欲者,即当体人欲如其愿欲。己所憎恶者,即当体人毋犯其憎恶。故曰有一言而可终身行者其恕乎?己不欲勿施于人。至于己所守廉洁,却不责人以刻甚。己所行忠厚,却不望人以过泰。此又是盛德事,加于恕一等矣。
施报
称物平施,圣贤处己待人之常道也,甯人负我,毋我负人,此是君子过甚之阴德。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此是小人之尤者,所行之阴害。
学庸
《论语》是圣人口头言语,门弟子笔记,一字一句关系世道。《大学》、《中庸》乃圣门成片段的书,今人讲《大学》只说个明明德,讲《中庸》只说个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以为圣人真诠在此,殊不知《大学》中至于理财用人听讼之类皆备,《中庸》至于九经之类皆备,此见立言本末兼该处,末可重其本而遗其末也。
出处
《中庸》论圣人之道,其大至于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至其收煞处,却只说个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可见出处事在吾道中最重。
处事
处天下事,有等先事而躁动者,有等后事而迟缓者,有等不先不后适投机会者。尝见世有迂阔者,徒知躁动为非,而临事狐疑,俨然自附于投机之人。及至机会已过,尚不觉悟,其壤天下事不在躁竞者之下,未可以此而非彼也。此二者何以别之?当机者识明而意定,后事者识昏而意扰。
天意
尝见居权宠之人,虽有忠劳在国家,而行事一不当,辄为天所罚不少恕。其有自甘恬退,早谢簪绂者,虽不甚有功力于时,而子孙常受其福。夫人臣鞠躬尽瘁为难,明哲保身为易,而天意固如此,岂非权势荣宠之地,乃人所难居者乎?由是思之,贤者处世,固当戮力行志,而时时不可忘谦退之图,大君用才固当慎辨奸良,而时时不可忘保全之道。
造物所福
世称能知止足急流勇退者,天必予之以有余不尽之福。夫人有抱奇才大略,或于时<牜且>牾,或见几自引,能韬敛而不试,此造化所福也。若芸芸而生,容容而进,泯泯而退,此亦庸人流耳。何福之有?
宽严
世论严者当严于左右吏胥,而不当严于穷困之赤子。世论宽者当宽于百姓,而不当宽于奸豪猾黠之徒。若严而用之当,则严亦宽也。若宽而用之不当,其害民何可言哉?世有纵容左右,毁公玩法,而独以严刑酷罚施于无罪之小民,此最可恨。
三才
人非天地,无以生成。天地非人,亦无以自立。三才者,交相依附,古今不毁。辟如人在房室之中,房室若无人住居,亦易倾覆也。
续经
予以《五经》、《易》、《礼》之外,《诗》、《书》、《春秋》皆可续。或曰:得无蹈僭拟之罪。予曰不然。辟如祖父在前,有所著述,使其子孙能承其意而衍续之,则为祖父者喜悦之不暇,而肯责其僭拟哉?
文字
文字自六经降,而有《左传》、《庄子》、马迁以至韩、柳诸大家。余谓韩、柳诸大家以篇为文,必读完篇,其旨意乃见。《庄子》、马迁以句为文,盖虽一句中便极其工而意足也。《左传》以字为文,盖虽一字必工而意甚妙也。至于六经则无意于文,不求工于字句篇章,而其文自不可及矣。
澄养性情
士大夫功业在外者,不必十分留心,但澄养心源要紧。如《中庸》所云:不见不动,不言不赏,不怒不显,皆在无声无臭处做工夫。大抵心源洁净,已是七八分地位,举而措之事业,皆自然而然,无难为者矣。
天道
余尝与人论造化所生之物,自然而成者,如果实鸡卵之类,多是圆,少有方者。山石间成方体,亦非自然。仅有方竹一种,亦非四方。可见造化以圆为贵,而无方截廉隅,老子曲则全之说非欺我也。直方之道,人所以裁成天道者,亦不可过甚。
文章
作文不必论奇古,须自成一家意见,读之首尾成章不逗漏,便是好文。且可观其人之行事功业受用,今人但务新奇剽窃,全无由衷真的之见。余辟之如常
人衣布袍,犹是好衣,若以绫罗等割截补缀,其值虽贵终非完衣。如贫家食菽粟,尚是好食。若乞儿从墦间乞得,酒肉虽多,终贱鄙可耻也。
立达
吾儒之学,论仁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才欲立达,则立达人之念即与之俱,不必真有所立达于人,方可谓仁也。若究竟立达人之事业,所谓博施济众者,尧舜犹病,是尧舜亦未尽仁耶?佛家自利利他,亦只是存此心。若必欲实有济人之惠利,方能证果,则山林孤寂之士,终不可以成圣成佛矣。然观平人能存济物之心,亦可以成圣成佛。则夫居可为之位,操得致之权,不能大施惠泽以福斯世,而颛颛私己自营,为身家之计,岂非吾道之弃,法门中称为堕落者哉?
理数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诗》曰:“有物有则,此即理数所由始也。”世间有理必有数,相对待,相贞胜,对待者两平也,贞胜者或此分数多则彼分数减也。如人修学积德,可致功名,此是理,然有算命相而等项,是数亦不可少。两相兼,乃得成名,此是对待。亦有有德有学的,或不寿不达,人皆归咎于自修之不效,不知此其数边分数多也。亦有命好相好的人,然推算不准,或命相不济显达者,此其人有德有才,理边分数多也。又以浅近譬之,如场屋中看文字,好者中,不好者不中,此是定理。然却分卷各房,有卷多好者,有卷少好者,或南北中数不能停匀,此数也。由此推之,天道人事无过理数二者。
用人
当事者欲引用一人以代己,当用自己有卓立之见,能作同异者,方得他气力。尝见近世大老,多引用与己意见符合,植力为援,以为异日之助。及主已告位,则彼同己者亦且随流而逝矣,可笑可叹。凡异己之人,必是贤者,于恶中能知其善,他日得志还有公道。其同己之人,纵时有巧术,能固彼位,不随己而去。这等人极会反覆,偏能反前所为,不复顾念,如吕惠卿之于安石是也。
人心
周末晋之请隧,楚之问鼎,实有窥觎周室之意,当时不为公议所容,竟不敢肆。至陈恒篡弑,孔子请讨不遂,人心已渐变,故庄子有窃国者之侯之叹。至帝秦之举,鲁连力止之,亦人杰也。汉之兴,董公三老劝为义帝发丧,实见人心尚有古意。至操、莽而后,人心习见以为恒,古意不复存矣。
知几
《易》曰:几者,吉之先见者也。笔一吉字甚妙。正要以凶为吉,方是知几之神。若有凶则何贵于知几乎?乐记则乐之道归焉耳。且言礼乐,只用一乐字结之甚妙,盖其作用处礼多,效验成功处乐多,是礼先乐后之言,若说礼乐之道归焉耳。又何趣味?
创业守成
创业之君,身开草昧者固难。守成之主,身致太平者亦不易。炎汉四百年之祚,高祖创之,孝文成之。唐三百之祚,太宗以一人而兼创守。宋则艺祖创之,其基固臲卼未安也,而仁宗四十年之仁厚,遂大定守成之功,尤在创业上。至我朝二祖,攘夷安夏之功,固远超前代创业之比,而孝庙十八年间,节俭休养,所以绵万年之命脉者,实在乎此,千秋之后,当如汉文之不迁者也。
孝庙世宗
人不能无病,得良医救之则愈。匪独人事,天心寓焉,国家亦然。成化之浊乱,孝庙以仁厚救之,武宗之放纵,世宗以严威救之,国脉晏然,此天眷我明,非前代之比。
太祖除恶
太祖虽是用刑严,然皆是除顽恶,正人心,故一传之后,而建文诸臣赴死如归,前代绝少。盖祓除旧恶,新美人心之一验。
余阙
余阙收拾大元一朝之气脉,使遇皇祖必不屈,令歼于陈氏,而皇祖得以褒表之,此太祖之幸也。愚尝谓夷齐之志,不屈于周武,余阙之忠,得表于皇祖,皇祖过武王矣。
刘文成
文成刘公,开创之功不减子房,道术相类,说者以末节不及。余谓高祖之豁达,可以情求,我太祖之天成,难以私请。其时势稍有不同,要之留侯以智全,诚意以忠全,其善终一也。
武宗
《诗》曰:“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武宗八骏西驰,强将在内,皆前代所以致乱,而能信任大臣,朝政不乱,故宗社宴然。
老庄
老庄之徒,动云先道而后德,道德而后有仁义云云。初看似过高,后细思之,彼诸公者去尧舜尚近,去洪荒之世未远,尚想见其余风,而不足于帝王以后事。今人视汉唐,如彼之视尧舜,视尧舜如彼之视洪荒,则今人加尚唐虞而鄙薄汉唐,正彼之思慕洪荒而鄙薄尧舜,亦何异也?
周公
荀子称周公,今有天下,今无天下,与明堂所称,皆似谓周公真摄天子者。意虽以称周公之忠,而实以启天下后世篡子之口实。夫周公受命武王,以辅少主,政令操纵虽由己,而上实有君专,周公非自以为威也。讨乱定患,以安王室,辅相之责也。周公非有分外之作为也,万世而下称其功,周公实不自知也。今后世称周公太过,以为旷世希有之事。若后世之同姓叔侄弟兄辅幼弱主者,亦往往有之,岂可以为周公之忠后世所无乎?世徒见宇文护、宋太宗之类,怀盗贼之心,遂以周公为绝德,不知周公非绝德也。人臣之分当如是耳。
荀孟
世称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此语甚美。如孔孟开口便道王道,羞称桓文,此非过高,盖道理本如此,少贬即非道矣。如荀卿只说法后王,其术已卑,遂流为李斯之祸。商鞅说君,以王伯不合,遂以强国告,可谓愈趁而愈下矣。然鞅何知王道?托辞以欺人耳。
张良
因看《史记》,张良以四皓羽翼太子。夫四皓未必真,前人已有辨之者。以高祖之雄杰,其欲易太子与否,岂以四人者为行止?亦何至见此四人者,而遽歌泣以对戚姬哉?盖高祖英明之主也,其取天下艰难,诚思得人以负荷之,而常优惠帝之不任,其欲传如意者,以其雄武相类,不专以戚姬之爱也。既见四皓之来,以为平日所致之难者,今慨然为太子用,必太子之贤足以系天下人心,其足荷大业可知,而吾又何乐于更易储位也?其对戚姬歌泣,或亦有之,而要之帝大略伟度,有未易窥测者,此惟张留侯知之,恐太史公亦未易明也。
太祖
太祖虽得天下易于汉高,而经理太平之业几百倍,有三焉。其一高祖不数年而卒,太祖三十年纤悉备具,无以加矣;其二汉高虽承秦火,大抵因袭秦弊,太祖扫胡元而复帝王之制;其三高祖犹有诸臣,太祖无辅相,作自圣心神画者独多也。
王阳明毕竟聪明好奇,厌程朱之精实,又自顾训诂义理无能逾之,乃拈出一致良知,以自标异。予辟之虬髯客,自顾不能敌唐太宗,又耻为之臣,遂从夫余国建偏安之业。阳明之学虽极俊爽通透,毕竟是一夫余国也。
自责责人
今人谈人则易,自责则宽。常见当事者,指诮前人殆不容口,及至观其所为,不若远甚。宋人诗云: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无袖太郎当。若教鲍老当筵舞,转更郎当舞袖长。可谓曲尽事情。
曹沫
尝见曹沫为鲁将,三战失地,后劫桓公而取之。夫己既无勇,乃劫人于无备之时,此乃市井无廉耻者之所为,何足称道?假令桓公归而不还地,将奈之何?此是全见桓公之美,而世有以称曹子者误矣。
寇准
昔人称寇准澶渊之役以为孤注,亦尝疑之。后思宋到真宗时恰四十年,盖前五代革朝之期,此等大兴师,若委之一将,焉保无事,故必亲征而后可,准岂得已哉?
宋南渡
尝见宋南渡后,用度奢侈,词臣草一制,赐至一二百金,他可知已。推求其故,有二说焉。盖北宋每岁虏币甚多,南渡之后,虽疆宇日蹙,而岁币稍稍息肩。又北宋时朝廷畏虏,举动之间,务从节省,惟恐诒轻于虏。而南宋诸君,即遭祸乱,漫不知畏忌矣。古称什虏以为外惧,不其然耶?
温公《通鉴》
予谓司马温公《通鉴》,既以正统归晋,则何不以正统系蜀?想温公自称司马孚之后,毕竟是公中之私也。
惩创
凡人性气惩创,人言告诲者,终不能深入,必须自家经涉世途,自知痛痒。其创方深,如人有素性骄矜者,一旦获交天下英豪,自顾所有如辽东豕,则汗浃不已,其骄放之痛不疗而自除矣。又如人有轻躁妄动者,以未经倾跌,一旦遇事龃龉,深自悔艾,则后有举动,将慎重而不敢妄发矣。此等方是真得学问。
《元史》
辽金元之乱,乃古今一大变,当时中国冠裳沦胥已久,不复知其非,此风传至今日,士大夫间亦有以其统为正者,可慨也。宜将辽金史革去,附《宋史》中,《元史》亦宜删正。至于宋以后《通鉴》,当明示元为变统,此关系世教不小。
两汉
偶读史,见西汉之君所行政事,大非东汉所及。然西汉之末,王莽容易窃之,海内帖服。而东汉之末,至以曹操之奸雄不敢遽移汉鼎,天下卒至三分,犹有蜀汉延不绝之绪。盖东汉之乱,乱在天下,而腹心尚好,朝廷纪纲及正人君子不乏。西汉则奸邪在内,播弄已久,朝廷之间,纪纲凌夷,中正凋丧,所以不同。可见人腹心有病,强不足恃,腹心无病,虽弱可以少延也。
七国
宋人论文帝不除七国为是,景帝用主父之言除七国,汉卒以安。然使七国尚存,则王莽所不能篡汉。天下事变之事,固非一端所能防也。
贵溪分宜
亟进者必速败,贵溪相以之。多藏者必厚亡,分宜相以之。
王文正
宋王文正相业,器局宽平广大,处事详审精密,可为相天下之法。
难易
韩范富欧功名满天下,然古今如此者多,所谓似难而易。陶渊明、刘静修皆身不与事,然而明光日月,所谓似易而难。
太史公
司马迁文字,真是千古绝伦,今二千年,文字家极力模拟,仅得其一字一句,便以为工,至其结构变化之神巧处,瞠乎不能及也,岂但文字?至其议论之精妙,如礼书等语,几于见道者。
韩昌黎
世人云:韩昌黎谏佛骨,却与大颠厚,是两截人。余意不然,此正是韩公好处。佛家道理,自家留意,以为清静间适之资,有何不可?至于扶持世教,却分毫不容假借。如宋之东坡兄弟、秦少游、晁文元、张商英之徒,皆深于禅者,只是用以调适心性,游戏笔墨。及观其立朝大节,垂世之文,何尝拘拘于禅?我朝之儒,却不把禅理体炤身心,而公然剽其言以立论垂教,自谓前圣之所未发,不知其为圣门之罪人,盖前代所未有也。
申韩
太史公说申韩原道德之意,此语最好。夫老子之言道德,申韩之重名法,迹若相悬远。然《老子》云: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夫吾人之所以敦崇伦理,和洽事物者,惟颜有仁义存耳。《老子》却以为粗,只说个虚,却把伦理事物都看轻了,所以其流之弊,与惨刻刑名家无异,道德者弃仁义而不用。申韩者背仁义而为用,此所以迹异而其归同也。孔子言仁,孟子言义,所以为中正之道也。
真宗王旦
余尝论真宗宋之英主,王文正宋第一贤相,然天书事不免于訾议。愚意宋承五代后,五代之君率一二传即易,宋到真宗时,亦先朝鼎革之会,天下豪杰未必不兴凯觎。此时契丹甚盛,亦安保无睥睨中国意?故假天书以示眷祜之意,所以内安人心,外警夷心。当时大臣之计,必出于此,有不可对人言及形之史册者,余窥之意外,似得其深也。
天文
天去地甚远,今于河南交广地方,立表测景于天,上部分相去不过咫尺,而地之相去已千万里矣。就使通算九州四夷之地,不过一二万里,所占天上部分亦不多。天极之大,所包罗者宜不止今之华夷,如邹衍所谓更有九州之说,似不虚妄。然以今之九州,符合天之七政,二十八宿,各有缠次分野,又若天之广大,只为今中国何也?
议论
自洪荒以来,世变日异,议论纷纷,何时而定?常见持国者,好以己意见责望天下,欲令打成一片,不许异同,予以为正不必如此。要合众长毕集,归于适治而已。辟之饮食,或烹熬之,或裁割之,成调和之,同归于适口,若以水济水,谁能尝之乎?
阴德
古人云: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无穷之计。夫曰阴德,曰冥冥,以人不知也。若使人知之,则为阳德矣。
齐丘化书曰:悭贪者化为狗,暴勇者化为虎。虽然身未迁谢,业已成行矣。此言可念。
科目
古之选举专论行,今之进士专论文,似相背驰,然古以行举者未必便保其终如兹。科目虽以文进,而进上一科,尤为世所崇重,士登其目者,未免自顾科名,爱惜行检,不敢为非。是励行崇化之道,实默寓其间,与古之辟举,盖异辙而同途矣。
相权
本朝置相,不与以相权,匪独以消专私之弊,其实保全人才甚多。在汉唐宋诛戮贬窜,何时不有?我朝独少,正以其权不在耳。近代一二懵者,盖不知避权,而更欲居之,宜其及矣。
房杜文章
世称房杜无文章,非无文也,特其文如布帛菽粟,不与文士斗巧耳。
吏才
欧阳公曰:凡治人不问吏才能否,设施如何,但民称便,即是良吏。识者以为知言。
相道
论相道当以持重安静为先,盖天下大器也,君相共守此大器者也。辟如有一鼎安顿座上,其倾倒破壤之者,此乃奸邪误国之流。无论已有一人焉,自恃其才勇,将此重器,举挈往来,仍复安故处,徒自矜耀,于鼎何益?幸而不壤,万一误跌,其罪莫赎,此以天下为嬉者也。有一人焉,不轻动摇其器,但时时支拄拂拭其污,虽无举挈往来之才名,而器得安静,
其功大矣。
阳明之学
阳明之学,分明从佛藏中悟得,即所谓最上一乘之理,孔子岂不知之?但恐太高,误却后学,故不肯轻谈,所以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语上上字,即最上乘上字。孔子立教,只是一中字,故曰:依乎中庸。曰:中庸其至矣乎?自家已承当了,不肯轻道上一段,后世惟朱晦庵知道孔子苦心处,卫道最切。陆象山、王阳明则将孔子密秘不可轻谈的,只管发挥出来,所以竦动后人。高明之士,欣然慕之,以为千圣不传之妙至是始发,然以孔朱崇中正卫斯道之心视之,则甚戚矣。
讲学
学问只当平居讲明,朋友切磋。至于招延党与,朝廷之上,公然设会,徼名乱政,罪之尤者。今之讲学,舍正学不谈,而以禅理相高,浸成晋代之风,司国论者其惩之。
至人无梦
语尝云:至人无梦。然余自体亦有养心清净,梦境了然可应验者。有时心神昏浊,似梦无梦,无可凭据者,乃悟至人者,梦觉合一,能自持定其心。寤如是,寐亦如足也。其时有梦者虚,静极而明生,至诚前知之谓也。常人之有梦者,思虑纷纭,倏此倏彼,无可凭据之梦也。其无梦者,思虑昏蔽,无复一孔之明也。
辨才
世有外浑朴而中炯炯者,真才也。有外浑朴而中墨墨者,庸才也。二者亦难辨,何以察之?真才如人坐纱帷中秉烛,光虽不甚露,而时亦闪闪烁人,庸者如坐暗室中,无复可睹矣。
小人
小人窃当事者之柄,非必事事干浼,欲行其说也。但窥吾意向之所在,时出以夸示炫露于人,其言偶一中,则人争趋走,我之柄遂为所播弄矣。当事者一颦一笑,俱慎之可也。
儒名
儒字古列于九流十二家,至荀子乃称大儒之效。归之尧舜孔子,至宋儒益加发挥,儒道始彰,儒名始白,荀子之功不减宋儒矣。
张道陵
余尝怪三氏鼎立,张道陵者,其后称天师,与孔子后并享崇秩厚禄,子孙勿替。以天意论之,苟非其人有大功德于世间,何故优异其后数千载勿替如此?一日览史册,知道陵乃留侯之裔,其子孙之繁盛食报,皆留侯贻之。何者?三代之法,至秦澌灭殆尽,留侯亲尝椎击始皇,为六国万姓报仇,高皇帝扫除虐政,建立炎基,约法三章,所开四百年太平之业,留侯实赞之。而先机引退,辞荣谢宠,留有余不尽之泽于后人。今千百载以来,凡帝王立国垂制,郡县吏治,谁不推尊汉室?即夷虏亦称中国为汉人,俗语称好汉,则汉业之垂光万祀,留侯力也。犹今读书者,谁不称说孔子,则二氏之并沐宠遇于后,以及今代者,盖以此,非谓道陵符篆法教之故也。
庚桑子
《庄子》论庚桑子,所居丰穰,此非虚语,盖善人所居,必行好事,足以风动其乡,皆归仰效法之。夫一乡皆崇礼让忠厚,不为奢淫豪泰之事,则天心祐之,锡之丰年,亦理所必有者。又有一说,古称福人福将,盖其积世修履,福泽积久,故所至之处,能远害避灾,自有神明默启其衷,潜相其行。不逢不若,要知庚桑者非其人耶?
佛教
佛教流入中国,至于今海内崇尚极盛,暂熄复兴。自王公大夫下至庶姓男女,无一不尊之。尝谓凡物之盛,必有造物主之,不然不令其无益而叨享生民之奉也。尝静思之,佛说之精者至于明心见性,超出万化,世间上智豪杰,往往由此以了达性命。此理吾儒亦有,但圣贤恐于人事不切,反增眩惑,以故略而不言。其实千圣万贤,无不知此,无不由此中得力济事也。至如稍涉粗迹处,有益世道者不少。如人知生死事轻脱不甚萦绊,则为国家担当事任,或临险难舍身立节,自觉容易一也。又况世间财货利欲等事,岂足以动之?足以洗贪廉顽二也。愚民不知官府号令,刑罚亦不能惩,一闻阴果善恶天堂地狱之说,愧悔心生,暗室自改,此助法度之所不及三也。世人沉酣声利,戕害生命,若纵其欲,何所不至?佛说害物受报,虽愚顽者不免动心,足以全生惜福四也。诸如此者,儒书王政中未尝不留意劝戒,但不如彼教入人之深,其功大矣,宜其传之古今不能废也。
三教
儒释道三教之分,此后世承讹袭谬为之分别也。余谓道家养生一事,于人至切,辟之医药卜筮一般,乃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理会,在儒家范围中,斯世所不可缺者,安得谓之异端?安得与儒鼎峙?惟释家与儒不同,儒之定静安虑,存心养性,释之止观寂照,明心见性,不甚争差,但儒者要推出去治天下国家,释氏要收人到空虚处,至于山河大地,俱不作实相,此之谓异端可也。近世儒者,不知佛理之精皆吾儒所有,其病痛则吾儒所无,反谓儒书谈理不及彼教之透,或乃剽彼说以文吾儒之论,其罪殊有甚于异端矣。
二氏
《庄子》说有夫未始有始者,释氏无无亦无等语,似乎渺茫不可究诘,大抵是精入语。今人粗心不能识得,即如自心生出种种见解,而外边安能计其层数?令收摄此心向内,岂无阶级?特心粗窥测不到耳。
论道
尝静思茫茫宇宙间,光明为日星,融结为山川,分散为人物,其能隐能见,能峙能流,能贵能贱,能运能动,能知能识,孰主宰是?必有先天太冲太素一团真性为之斡旋,即所谓天,所谓帝,所谓乾元,佛道所谓不二之性。日星山川,有形者毕竟有毁,物之蠢动,有识者能凝固其神气,尚能变化奇异。况人为万物之灵,能养元神,守正气,其为仙为神,与三光共敝,无足怪者。至于佛家道理却最大,即是吾儒顺受全归之说。盖众庶苟生天地,日为声色货利所薰灼,自家真性何曾反照?只是气尽神散,与草木同朽腐而已。若有圣贤大丈夫时时提点,不肯放过,将此本来真性,不斫丧,不昏昧,不放佚,完完全全到末后,归之天地,此即孟子夭寿不二,事天立命之说佛家所谓与混沦打成一片,金刚不坏者即此理,绝无分别,绝无差异。但佛家恐愚人不晓,多为新奇幻异,如所谓极乐云者,以诱世人趋于正法。吾儒则只平平言其理,故世之学者,舍吾儒而趋佛,真瞽昧之见也。
道理
此道理究竟归着处,却是无声无臭,至冲至漠,至淡无滋味的,然却是第一件难事。非至圣大贤,真正英雄豪杰,从千万劫来,把俗情世态磨砻洗濯,俱令自然,遇着明师,所言皆契,看着古书,件件合心,担着脊梁承当,毕竟要了方到此境界。既至此境界,更何俗情可恋?何名誉可喜?何世态可恋?对人说也不得,也无自家受用处。今世上人口头谈仙谈佛,却是恋声色,喜名誉,贪恋在世界中长年受用的心,知此圣贤的心何啻倍万里?
南方人才之盛
本朝南方数省,人才之盛者,非地气轮转之说,盖当五胡乱华时,晋元都江左,一时中原文物俱从之南。宋金之乱,高宗都南,中原文物又复随之南下。盖数百年中华衣冠文物之秀气,锺毓在南者甚久,故发之本朝特甚。其中原虽系古帝王所立之处,然遭胡虏秽染,腥膻久而入之深,故今虽人才不乏,亦未免减却分数,不能如古昔之盛耳。
清净无为
老子无为自化,清净自正,所谓无为清净者,毕竟是异端,自了一身事,乃能清净无为耳。吾儒道理有多少细微曲折,大而治天下国家,小而治一身,毕竟有小心兢业功夫,乃能成无为之治。所谓无为者,直居敬行简不烦扰之谓耳。儒者云:帝王必忧勤惕励,乃能成其端拱无为,此方是正论。
说事
说事不独受财容私,为士君子丑行,凡人央求,皆是无理者,我为之说,则以曲为直,以直为曲,怨气所钟,岂不招天灾人祸乎?今人多以和同做好,谓之有情,不知此乃私情,不谓之公。故曰: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补谥
如福建蔡清,江西解缙、胡俨,浙江丰熙,四川杨慎、杨名、邹智之类,似宜特予一谥,以表名节。
莫营私
当事者须自持清正,无所私恋营为,则出处之际,始能脱然无累,若少有牵缚则不能矣。如人住居一空房内,要搬开即时可,若有家眷行李等项在内系心则不能便搬,人须空其心若居空房然后可。
盐井
川中盐井之法甚弊,有井方有课。因旧井塌坏,而上司不肯除其课,故百姓受累,即新井亦不敢开。宜立为法,凡旧井课悉与除之,新井许其开凿,开成之日报官,免起三年课,后方征收,则民困可甦,而利亦兴矣。
保甲
巡抚之职,以保甲为重,保甲之法行,则盗息民安。又当留心积谷,谷积贮多,则凶旱无忧,此足食足兵,王政之大端也。
不争
天下有不如意事,不当忿激与争。昔人谓世龌龊富贵者,止如醉人弄酒风,正可耐渠一饷间,言虽谑而可法。
观世
山居观世态纷纭,历历如睹,在中朝混揉未必然。盖旁观者明,自古如此。尧夫曰:遂令高卧人,欹枕看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