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元明清 > 《徐闇公先生年谱

徐闇公先生年谱

海宁陈乃干、江浦陈洙纂辑

明万历二十七年己亥(一五九九)十一月二十五日,先生生。

先生名孚远,字闇公,晚号复斋,江南华亭人,住华亭南门内河曲(华亭县志)。

始祖德成耕于华亭之小蒸(「五茸志逸」云:吾松地名大蒸、小蒸,在积水中,草树蓊然,团聚成村落。按小蒸镇至今尚存),仁厚好施,茹素戒杀,乡人称为佛子。

洙按:德成子名贤,孙名礼;曾孙名黼,宣平县丞。俱以阶贵,赠少傅大学士(见「华亭县志」「封赠」门)。

德成之玄孙陟,字子明,号望湖,又号达斋,是为先生曾祖。嘉靖二十六年丁未(一五四七)李春芳榜进士,以兄阶在吏部,避不就吉士选,授兵部武库司主事,历本部员外郎郎中,改尚宝司丞,迁少卿,继迁光禄、太仆、太常三少卿,进南太仆卿,寻迁光禄卿、南大理卿,升南工部右侍郎,改南刑部右侍郎。隆庆元年(一五六七),引疾旋里。尝以私帑为倭乱时立功死事者立祠。又建义庄,捐田于义学。年五十八卒,赐祭葬,崇祀乡贤。其宅在文贞赐第西,有师俭堂。曾祖母宋淑人,广西参政宋恺之女。

祖琳,字雍卿,号裕湖,以荫任太常典簿,迁南前府都事、历南中府经历、山东运同、云南楚雄府知府。晚年皈依莲池大师,法名广沩,字警庵,又称生生道人。祖母李恭人。

父尔遂,初名元谊,字行甫,太学生。母顾孺人。

按:徐文贞公阶族谱序曰:吾徐氏,世华亭之小蒸;今有滨曰徐滨者,吾高祖以前所居也。徐既以农为业,又经元末兵乱,谱牒不存,故高祖以上世系不能详云云。而林霍为闇公传,乃云上世为宋宗室。又云佛子公仕为参计使,子若孙接踵登第。夫文贞在嘉靖时自撰族谱,不能详高祖以上之世系矣,则上世之为宋宗室与佛子公之为参计使,霍乌得而知之?明季士夫每以门第相高,不足信也。

洙按:「华亭县志」徐阶传:父黼,宣平县丞。又按「宣平县志」:先生之祖于宏治间任宣平丞,凡九年。一权邑篆,有惠政,宣平人建报德祠以祀之;有副使黄中碑记。至清初,祠废。乾隆间,教谕陆献猷等构屋于明伦堂侧祀之,有祭田八十亩零。碑文曰:赠少傅思复徐公,以宏治辛酉(一五○一)自华亭来丞宣平,满九载,移丞江西之宁都,迄今六十年矣,宣父老犹能道其德政如昨日事。嘉靖丙辰(一五五六),电白任君良翰令兹邑,父老以徐公祠白之,遂相地,得徐公旧署之南,鸠工运木,子来恐后,不数月落成。祠凡二栋,后为堂,龛公肖像;右廊庑,前为门,榜曰报德。春秋虔祀如制。任君使来,谓当有言以告来者。中曰:天下服官莅政澌灭无闻者,何可胜算?即有一二称述,亦仅去后思耳。历世滋久,翕然尸祝而侑食之,岂不难哉?宣为括岩邑,其俗难制而易动。正统间,耕氓叶宗留据险称乱,识者恒归咎当事者之昧于机宜也。某年,矿贼啸聚,莫敢谁何。时公视邑篆,单骑入贼垒,晓谕祸福,开示朝廷威信,数千人咸感拜泣下,尽还田亩,曾不翦扑而褫其犷悍之气,还夫衽席之安,视宗留之变靡烂流离、卒许其立功自赎而始获戢敛者,不啻什伯千万也!盖公推心置腹,士民信赖,故言出如金石,化暴为良,不劳余力,非侥幸万一者比。若夫引诗书以绳民俗,誓冰蘗以励官箴,逋赋征而刑措,夙狱谳而民苏,则固更仆未尽也。祭法曰:以劳定国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若公者,复何愧焉?又闻之,于公治狱多阴德,而子孙为通侯王晋国,不究其用。而文贞为名宰相,二公修德获报如左券。然思复公位不满德如晋国,而脱生灵于锋镝之惨,其阴德又非仅善平反者可彷佛也。笃生今少傅公阶为国元老,其勋劳烜赫,则超出西平魏国数等,而季子诸孙,功名富贵与二氏实相后先。人定胜天,不足征哉!

二十八年庚子(一六○○),二岁。

是年两畿盗起(「通鉴辑览」)。

二十九年辛丑(一六○一),三岁。

四月,弟圣期(凤彩)生。圣期博综名物,宏览群书,于诗为专门名之学,手辑毛郑言,考校同异,为毛诗博义,凡十有三年而成,采入诗经传说汇纂。兼工绘事(见「族谱」)。

三十年壬寅(一六○二),四岁。

三十一年癸卯(一六○三),五岁。

是年,诏户、兵二部核军实。时边军九十六万有奇,率以空名支饷;且克减兵饷,屡哗。明帝命户、兵二部钩考军实,然亦不能振刷(「通鉴辑览」)。

三十二年甲辰(一六○四),六岁。

闰九月,先生妣顾孺人卒(年二十三)。

三十三年乙巳(一六○五),七岁。

先生天性沈敏,笃志力学,精力过人,昼夜不倦。经史百之言,一览成诵。是年,有族兄某写蛮夷为夷蛮,师呵叱之。先生曰:无害也,咎在周内史引人过犯。师悟曰:记诵稍疏,乃为竖子边鼓挝人(王澐「东海先生传」、李延愳「南吴旧话录」)。

是年五月,雷震郊坛;凤阳大风雨,毁陵庙(「通鉴辑览」)。

三十四年丙午(一六○六),八岁。

是年冬十二月,弃辽东六堡,徙居民六万余于内地,藩篱尽撤(「通鉴辑览」)。

三十五年丁未(一六○七),九岁。

三十六年戊申(一六○八),十岁。

是年,陈子龙生。是年十二月,朵颜寇蓟州,京师戒严(「通鉴辑览」)。

三十七年己酉(一六○九),十一岁。

是年三月,恭图陷大胜堡(在锦县北。「通鉴辑鉴」)。

三十八年庚戌(一六一○),十二岁。

三十九年辛亥(一六一一),十三岁。

是年六月,南北两京、湖广均大水,诸大吏请罢榷税,不省(「通鉴辑览」)。

四十年壬子(一六一二),十四岁。

四十一年癸丑(一六一三),十五岁。

是年,两京、河南、山东、湖广、江西、广西俱大水(「通鉴辑览」)。

四十二年甲寅(一六一四),十六岁。

九月二十日,弟致远生。致远字武静,太学公继室赵孺人出。先生为太学公长子,覃精六艺。仲弟凤彩,以多识著述成一言。季弟致远负才善交游。一时云间有三徐之目(见王澐「东海先生传」)。

四十三年乙卯(一六一五),十七岁。

四十四年丙辰(一六一六),十八岁。

是年,清太祖建元天命。两畿、山东、河南大饥(「通鉴辑览」)。

四十五年丁巳(一六一七),十九岁。

四十六年戊午(一六一八),二十岁。

是年,清兵克抚顺。闰月,起杨镐经略辽东。秋七月,清兵克清河堡。九月,加天下田赋(「通鉴辑览」)。

四十七年己未(一六一九),二十一岁。

六月,楚雄公卒(年七十一)。

是年三月,杨镐帅师出塞,败绩,文武将吏前后死者三百十余人,京师大震(「通鉴辑览」,参「明史」)。

泰昌元年庚申(一六二○),二十二岁。

是年,张煌言生。是年,御史郑宗周疏言:辽饷自隆庆元年(一五六七)仅十三万三千九百余,今加至五十二万五千六百(「皇明通纪」)。

天启元年辛酉(一六二一),二十三岁。

八月,祖妣李太恭人卒(年七十二)。

是年三月,清兵取沈阳。以王化贞巡抚广宁。六月,起熊廷弼经略辽东(「通鉴辑览」)。

二年壬戌(一六二二),二十四岁。

六月,太学公卒(年四十三)。

是年,清兵取西平堡,王化贞弃广宁,与熊廷弼入关。清兵入广宁,凡下四十余城。八月,以孙承宗经略蓟辽。九月,封第由检为信王(「通鉴辑览」)。是年,平辽副总兵毛文龙上「制奴灭奴疏」(「皇明通纪」)。

三年癸亥(一六二三),二十五岁。

是年,荷兰人始据澎湖。魏忠贤提督东厂,杨涟劾其大罪二十有四。冬十月,罢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十二月,削侍郎陈于廷、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籍天下,大权始归忠贤(「通鉴辑览」)。

四年甲子(一六二四),二十六岁。

五年乙丑(一六二五),二十七岁。

是年,同邑张肯堂成进士。是年三月,清建都沈阳。六月,逮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下诏狱。八月,毁天下书院,杀熊廷弼。十二月,榜东林党人姓名示天下(「通鉴辑览」)。

六年丙寅(一六二六),二十八岁。

是年,作「三朝要典」,逮高攀龙、周顺昌等。攀龙自沉于池,顺昌等下狱死。闰月,建魏忠贤生祠(「通鉴辑览」,参「明史」)。

七年丁卯(一六二七),二十九岁。

是年五月,监生陆万龄请以忠贤配孔子,祀于国子监;以疏稿呈司业林釪,釪涂抹其稿,挂冠去;司业朱之俊为奏请,从之。八月,熹宗崩,信王即位。冬十一月,放魏忠贤于凤阳,榜其罪示天下,道死,诏磔其尸。客氏及魏良卿等伏诛(「通鉴辑览」)。是年,宋尚木举于乡(榜名存楠,后更名征璧,见「华亭县志」)。是年,清太宗天聪元年(「明史」)。

祟祯元年戊辰(一六二八),三十岁。

是年四月以袁崇焕督师蓟辽。毁「三朝要典」。秋七月,海寇郑芝龙降。陕西饥,流贼大起(「通鉴辑览」)。

二年己巳(一六二九),三十一岁。

与夏彝仲(允彝)、杜仁趾(麟征)、周勒卣(立勋)、彭燕又(宾)、陈卧子(子龙)倡为几社,有「几社六子会义」之刻。

杜登春「社事始末」:天如、介生有「复社国表」之刻。复社,兴复绝学之意也。先君子与彝仲有「几社六子会义」之刻。几者,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其神之义也。两社对峙,皆起于己已之岁。余以是年生。生之时,作汤饼,两郡毕贺;社事之有大会,自贺余生始也。娄东、金沙两公之意主于广大,欲我之声教不讫于四裔不止。先君子与会稽先生之意主于简严,惟恐汉、宋祸苗以我身亲之,故不欲并称复社,自立一名,尽取友会文之实,几字之义,于是寓焉。六子者何?先君子与彝仲两孝廉主其事,其四人则周勒卣先生立勋、徐闇公先生孚远、彭燕又先生宾、陈卧子先生子龙是也。周、徐古今业,固吾松首推;又利小试,试辄高等,特不甚留心声气。先君子与彝仲谋曰:我两人老困公交车,不得一二时髦新采共为熏陶,恐举业无动人处。遂敦请文会,情谊感孚,亲若兄弟。先王父延燕又先生于塾,授我诸叔古学,颇才颖,凡得五人同事笔砚,甚相得也。卧子先生甫弱冠,闻是举也,奋然来归。诸君子以年少讶之,乃其才学则已精通经史,落笔惊人,遂成六子之数。六子自三、六、九会艺,诗酒倡酬之外,一切境外交游,澹若忘者。至于朝政得失、门户是非,谓非草茅书生所当与闻;而以中原坛坫悉付之娄东、金沙两君子,吾辈偷闲息影于东海一隅,读书讲义,图尺寸进取已尔。

陈子龙自订「年谱」:是岁始交李舒章、徐闇公,益切劘为古文辞。

「南吴旧话」:徐孝廉孚远、夏考功允彝、陈黄门子龙各言其志。孝廉慨然流涕曰:百折不回,死而后已。考公曰:吾仅安其无用,守其不夺。黄门曰:吾无闇公之才,而志则过于彝仲,顾成败则不计也。终各如其言。

二月,长子世威度辽生。

是年,定逆案。以杨鹤督三边军务,捕流贼。袁崇焕杀毛文龙。十一月,清兵入遵化,击走宣大援兵,遂薄永定门,京师大震(「通鉴辑览」)。

三年庚午(一六三○),三十二岁。

六月,与卧子、燕又、勒卣应试南都,卧子、燕又获隽。

陈子龙「年谱」:六月,偕勒卣、闇公游南都,寓谢公墩佛舍,专治举业,暇则游城中名胜及近郊山林,陵园、坛壝、观阁、台榭,靡不历焉。

张溥「壬申文选序」:庚子之役,予偕勒卣、闇公、卧子、燕又东归,论著作抵夜分。

李雯有送先生赴试南都诗。

杨舲发吴会,遥望牛头山。牛头何崒嵂,天阙相盘桓。皇罗张高衢,众英粲以繁。念我金石交,临风扬芳兰。轻车建华旌,雷鼓鸣朱轩。大乐无窕音,玄驷非术阡。文章蔚云登,陵颷激中天。欣彼食苹诗,感兹涉江篇。芙蓉溢方塘,青柳摇中川。咬咬鸣鸳鸯,切切吟候蝉。灵虬思披云,蚓蛭响草间。蒿莱满道周,霪潦生阴寒。携手不能别,送之长湖干。飞景丽芳洲,棹歌动澄澜。子■〈口甬〉振玉声,吾还赋玄蚿。形影不能依,自惜无羽翰(「见蓼斋集」)。

书贾以重资请翻刻几社会义。

「社事始末」:「几社会义」尘封坊间,未能大显。至庚午榜发,卧子、燕又两先生并隽,而江右、福建、湖广三省贾人,以重资请翻刻矣。

是年五月,清兵东归。六月,流贼陷府谷。七月,杀前督师袁崇焕(「通鉴辑览」)。

四年辛未(一六三一),三十三岁。

是年,彝仲、卧子、尚木、燕又同试春官罢,归与几社诸人肆力为古文辞(王澐「春藻堂燕集序」)。

是年八月,清兵围大凌城。下杨鹤狱,以洪承畴督三边军务(「通鉴辑览」)。

五年壬申(一六三二),三十四岁。

是年,有「几社义初集」、「几社壬申文选」、「几社六子诗」诸刻。

按:几社由六人渐扩至百人。初专治举业,辛、壬以后,始兼为诗古文辞。见于「壬申文选」者十一人:夏彝仲允彝、陈卧子子龙、李舒章雯、彭燕又宾、朱宗远灏、顾伟南开雍、周勒卣立勋、王默公元玄、宋尚木存楠、宋子建存标及先生也。

「社事始末」:自辛未先君子举进士后,次年有「壬申文选」之刻。王默公先生为卧子师,才学为松人所称,与先君子有雁行谊,特以举业庞杂,素履恢奇,不与六子之会。仿「昭明文选」体,与宋子建先生存标刻成此选,先君子为之弁言,海内争传古学复兴矣。「六子」之刻,每人六十首,凡三百六十首,各成一,开史汉风气不趋时畦者。舒章、子建、伟南、默公诸先生,与陆子元先生庆曾、徐圣期先生凤彩、盛邻如先生翼进、何悫人先生刚、郁子衡先生汝持任剞劂,列参评,而未得同列。随于壬申古文之外,另刻「几社会义初集」,扩至百人。宋辕文先生征舆原名元身,与张子美先生安茂并在青年,出为领袖,而六子之昆弟、姻娅、及门之子弟竞起而上文坛矣。闇公幼弟武静先生、卧子内弟张子服先生宽、子退先生密、余叔同思公讳麒征、徕西公讳骏征暨长兄端成,偕郡中才学并茂之子弟如钱内使先生谷(即子璧)、王大使先生溥(即改字胜时、名澐者),以及徐惠朗先生桓鉴、翁子上先生起鹗、李公俊先生大根、公宁先生同根、陈子威先生尔振、唐服西先生醇、宋人莪先生卓、张处中先生宫、蔡服万先生谦、沈子凡先生回、曹鲁元先生嘉、并华范友、邢子万、徐元宣,凡二十余人,每月课艺,闇公先生为之批评焉。又有优等名如谈公叙先生璘、唐玉汝先生尔鋐、欧冶先生溶、李原焕先生时楫、汤公瑾先生涵、钱荀一先生起龙、章宗季先生本练、王伊人先生广心、陆文饶先生庆裕、王玠右先生光、承名世先生烈、陆集生先生庆臻、赵人孩先生侗如、陆孟闻先生庆绍、何我仰先生德着、余师陆亮中先生彰吉、陆椒颂先生庆衍,群相师友,每月传题,亦以闇公为宗师。又有世子弟如李素心先生愫、朱早服先生积、宋又韩先生与琦、曹子顾先生尔堪、张子固先生安苞、单质生先生恂、杨扶曦先生枝起、包长明先生尔庚、李竹西先生长苞、李方思先生廷榘、傅服生先生虔、余次妹婿彦深姚子世曙,折节读书,皈依社会。「初集」人才,此其表著者也。

王澐「春藻堂燕集序」:我郡之有古文词也,自崇祯壬申昉也。

姚希孟「壬申文选序」:始有云间六、七君子,心古人之心,学古人之学,纠集同好,为约法三章。月有社,社有课,仿梁园、邺下之集,按兰亭、金谷之规。进而受简,则勇竞倍于师中;聚而献规,又讥弹严于柱后。此二百年前所创见也。

杜麟征「壬申文选序」:文章起江南,号多通儒,我郡为冠。以余之所交,彝仲擅论讥之长,勒卣通雅修之度,闇公迈沈博之论,伟南盛玮丽之观,宗远赴幽险之节,默公娟秀,大宋坦通,燕又隐质而撷藻,小宋敏构而繁昌,舒章雄高而杰盼,卧子恢肆而神骧:人文之美,具于是矣。

「南吴旧话录」:几社非师生不同社,或指为朋党之渐。苟出而仕宦,必覆人国。陈卧子闻而怒。夏考功曰:吾辈以师生有水乳之合,将来立身,必能各见渊源。然其人所言,譬如挟一良方,虽极苦口,何得不虚怀乐受(洙按:几社诸子,各分师承。邵梅芬、张处中、王胜时、徐桓鉴诸人受业卧子,唐冶父、章宗季、谈公叙则皆奉闇公为师,传其依钵者。洙又按:「舜水集」

答「日本人野节书」:几社以周勒卣为首,孚远字闇公次之,陈卧子又次之)。

是年九月,流贼连陷山西州县(「通鉴辑览」)。

六年癸酉(一六三三),三十五岁。

在金陵,作「陈李唱和集序」。八月,乡试不售。九月,卧子、尚木计偕北上,先生祖之。

顾开雍「陈李唱和集序」:闇公以试左,先日到邑,江表之士闻者为沮伤久之。

先生「陈李唱和集序」:是集既成,陈子遂北上,余与李子群祖之。

洙按:忠裕与舒章「唱和集」,今少见;惟「云间三子集」,则余友赵君诒琛刻之峭帆楼丛书中。

杜仁趾卒。

是年正月,命曹文诏节度山陕诸将,讨贼。二月,贼犯畿南、河北。秋七月,清兵取旅顺。贼渡河,分掠南阳、汝宁,犯湖南(「通鉴辑览」)。

七年甲戌(一六三四),三十六岁。

是年,卧子、彝仲、尚木诸人下第归,专事古文词。文会各自为伍,就先生月旦(「社事始末」)。

是年六月,督师陈奇瑜围贼于兴安车箱峡;贼伪降,复叛。七月,清兵至宣府(「通鉴辑览」)。

八年乙亥(一六三五),三十七岁。

读书南园。

陈子龙「年谱」:乙亥春,偕闇公读书陆氏之南园,创为时艺,闳肆奇逸,一时靡然向风。

间亦有事吟咏。

李雯「会业序」:今年春,闇公、卧子读书南园。余与勒卣、文孙辈或间日一至,或连日羁留。

宋存楠「平露堂集序」:乙、丙之间,陈子偕李子舒章季辕文倡和勤苦,徐子闇公戏之曰:何必多作?我辈诗要须令一、二首传耳。一时闻者,以为佳谈。

「娄县志」:南园在南门外阮巷,陆都宪树德别业,侍郎彦桢居之,有梅南草庐、濯锦窝诸胜。崇祯间,几社诸子每就燕集(洙按:平露堂,即卧子所居。「平露堂」三字为黄道周所书,见「华亭县志」)。

是年,诏洪承畴、卢象升分讨流贼(「明史」)。

九年丙子(一六三六),三十八岁。

万年少寿祺开文社于金陵,数为大会,先生与焉(冒襄「吴次尾集序」)。选刻「几社会义二集」。

是年,满洲建国号曰清,改元崇德。七月,清兵入塞(「通鉴辑览」)。

洙按:是年以前,清实号满洲。证以「满洲源流考」所载。乾隆四十二年谕旨,不讳为金人部族,而无后金之名;盖以部族名其国,故又号满珠尔,译音之不同也。近粤人张某著书,称据日人某考核,清未建号前称后金者,殊不足据。本书于本年前,凡言清事不书满洲而书清者,史「追记」之义云尔。

十年丁丑(一六三七),三十九岁。

是年,彝仲、卧子同举进士。

是年二月,清兵下朝鲜(「通鉴辑览」)。

十一年丙寅(一六三八),四十岁。

选刻「几社会义三集」。与陈卧子撰「史记测义」一百二十卷,先生手定「凡例」。又与卧子、尚木辑「皇明经世文编」五百四卷。

陈子龙「年谱」:是夏读书南园,偕闇公、尚木网罗本朝名卿巨公之文有涉世务国政者为「皇明经世文编」五百余卷。岁余梓成。虽成帙太速,稍病繁芜,然敷奏咸备,典实多有。汉故事,名相所采,史臣必录者也。

是年,张献忠伪降于熊文灿。清兵入塞,督师卢象升战败,死之(「通鉴辑览」)。

十二年丁卯(一六三九),四十一岁。

选刻「几社会义四集」。夏维杨、许氏举大会于秦淮,推先生与周介生(锺)及周勒卣执牛耳。是年,介生获隽。先生援北雍例欲咨回南,使者从水道不达,致阻乡荐。张天如虑先生艰于食,以选政归之,遂成「秉文一选」。时吴下惟艾千子(南英)有「艾选」,陈百史(名夏)有「五十大」之刻;他房行社稿试牍悉统于「秉文」选中。先生之教,由是大昌(「社事始末」)。

是年正月,以洪承畴督蓟辽。五月,张献忠叛于谷城。下熊文灿狱,以杨嗣昌代之(「通鉴辑览」)。

十三年庚辰(一六四○),四十二岁。

是年,张献忠、罗汝才合陷四川州县。李自成走郧均,入河南(「通鉴辑览」)。

十四年辛巳(一六四一),四十三岁。

选刻「几社会义五集」。

「社事始末」:庚辰、辛巳间刻「五集」,犹是闇公先生主之。而求社、景风两路分驰,似有不能归一之势。然社刻总归于一部内。几社朝夕课艺者,惟余长兄辈十余人,另为一集,闇公先生所云正统是也。

是年正月,李自成陷河南府,杀福王常洵。二月,张献忠陷襄阳,杀襄王翊铭。十一月,李自成陷南阳,杀唐王聿镆(「通鉴辑览」)。

十五年壬午(一六四二),四十四岁。

中北闱李震成榜举人(李,沧洲人)。考官为中允丰城罗小逊(大任)、侍讲济宁杨朝彻(士聪)。首题「文质彬彬」二句,次题「力行近乎仁」,三题「圣人治天下」二句(「贡举考略」)。是年南中有几社景风初集之刻,仍托先生名评选。

「社事始末」:壬午,闇公上北雍,以「六集」之刻委于子服操之。于是谈公叙、张子固、唐欧冶兄弟、钱荀一有「求社会义」之刻,以王玠右、名世二公评选之。李原焕、赵人孩、张子美、汤公瑾有几社「景风初集」之刻,乃托闇公名评选。几社数子之文悉登于「景风」。星风之文会亦分,单传此数人者。求社则自收新人,不延数子,亦不刻数子之文。数子亦狎景风而畏求社。盖因求社之人专力勤学,精举业,试必高等,而景风之人多涉猎于诗酒燕游间也。以故壬午榜发,得隽者皆求社之人,景风无不在孙山外者;幸而闇公先生隽于北榜,几社稍有生色,然骎骎乎有求社与几社并立之势矣。

是年冬,舒章、尚木均北上。

洙按:辕文有「送舒章壬午冬北上」诗云:郁郁何郁郁,青松复青柏。春风去我久,奄忽岁寒夕。绵驹为尔歌,青琴当尔室。昼短夜不长,安暇重戚戚。脂车且结辔,骊黄约轻骑。问君何所之,行行到燕冀。燕冀何辉煌,冠裳日游戏。九衢直云霄,双阙遥相对。洵美恣翱翔,红颜岂憔悴(以上见云间三子诗)。又按:辕文复有「送尚木北上」诗,亦见集中,有『送君五上长安道、骅骝一顾空其群』句。盖尚木于天启七年举于乡,至此凡五上春官也。

是年,清兵克松山,洪承畴降。七月,左良玉等兵溃于朱仙镇。十一月,清兵入蓟州,连下畿南、山东州县(「通鉴辑览」)。

十六年癸未(一六四三),四十五岁。

是年,宋尚木及先生族弟丙晋会试获隽,先生报罢南归。

洙按:「华亭县志」「选举」门:是年会试中式者,徐丙晋字用锡,官福宁知县,宏光时,升给事中。

是年正月,李自成陷承天。四月,清兵北还。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遂陷湖南州郡。左良玉旋复武昌。十月,李自成寇潼关,孙传庭死之,遂陷西安、延安诸郡(「通鉴辑览」)。七月,由崧袭封福王(「明史」)。

十七年(清顺治元年)甲申(一六四四),四十六岁。

正月,义乌诸生许都被杀。初,卧子为绍兴推官,先生引都见之,议令招募义勇,俾之杀贼,且嘱何悫人(刚)上疏荐之;未报,而东阳激变之事起。卧子知都无他,往抚之,许以不死。大吏持不可,竟杀都。先生贻卧子书曰:都以吾两人故,降;今君既负我,我亦负都矣(陈子龙「年谱」、「鲒埼亭集」)!

吴伟业「绥寇纪略」:许都,义乌诸生也。祖达道,以进士官御史。都名子,美姿貌,与人言恂恂不出口;然内实劲侠,轻财好施,能得人。义乌风气悍勇,相传项籍江东子弟皆出其乡。时天下大乱,都以兵法部勒其所知,思得一当。然皆称兄弟相尔汝,非可法度使也。松江徐闇公孝廉孚远者,识其人,奇之,曰:国思破格得士,苟假都以一职,数万众可集也。闇公与陈卧子子龙为生死交。子龙为绍兴推官,因与游,尝荐诸上官,不能用。时婺吏多贪纵失人心,而东阳为甚。乌伤有奸民假中贵人招兵者,都无涉也。事发,令文致之以索贿。都不过中人产,无以应。令持之方急,适会都葬母于某山,远近赴者万人。有不快都者,告以且为乱。道臣王雄者,睧眊人也,遽遣从吏收缚都。所与会者有冯龙友、戴法聪二人,力千钧,皆万人敌,遂拒不受执,即葬所用白布裹头而反,故人号曰「白头兵」,以诛贪令为名。民怨毒虐政,旬日间至数万,江东诸城无守备,所至皆靡,遂破东阳、义乌、浦江三邑。然都未尝一有所杀掠。其所下开门直入,都乘白舆,令从者遍谢诸长吏而已。至金华,初亦弛备。郡绅朱大典新罢淮抚归,姜应甲者方在谏垣,锐然议城守,乃闭门。而朱之子故与都善,缒而下,与之语。姜遂唱言朱通贼。然都亦以此去,不甚攻也。时旧抚董象恒用他事逮,新抚黄瑞未至,直指左光先以抚标兵命子龙为监军,与贼战。既有所擒捕,而游击蒋若来者破其围婺之兵。都乃收余卒三千人保南砦,地绝险。兵使者王雄以直指方责其起衅状,急欲抚寇自解。屏众谓子龙曰:贼以必死保险,兵不得仰攻;上有积谷,其后通台、括诸山,非旷日不能克。而我军聚者万人,有五日之粮耳。直指日驰尺一见责,奈何?子龙曰:某与都有故,昨曾遗信投诚,某以事大未许;今惟有进剿耳。方拔营而都使复至,自反接请死。子龙请自往察之,遂单骑往。将士请从,曰:无庸也。令二贼控马,一人前导。行四十余里,抵山麓。贼以兵守之。少憩,都至。责之曰:汝向以豪杰自负,当为国出死力,今何故反?官兵四面至,汝栖穷山,旦暮耳。都泣而愬东阳令,且曰:自知罪重,今当束身归命,惟公活之!子龙曰:汝罪已无生理。今惟有自缚见王公,幸得不诛,当率其徒徙江左剿贼自赎耳。然必以今日行,迟无益也。都慨然曰:苟明我以激反,又能为国用,虽死无恨。请即从公往。群贼大哗,以为当决战,往则缚耳。因欲加刃于子龙。子龙晓譬百端,都亦遍谕曰:事已大误,幸陈公来示生路,我计决矣。有异同者,可先散去。众始寂然。都遂以三骑从出山。子龙阴计向顺者惟都,其党皆不可测。官兵咸欲得都以为首功,万一都出为别营将士所夺,则抚局坏而余党必叛。因语都:将士无不思剸刃于若者。若至营,可但称都部将。都然之。夜半至营,子龙驰入见王雄,告以故。雄召都入,谕之曰:尔归语都,若果以二百人自缚,当待以不死。都谢唯唯。子龙复挟都还山中,以兵使者意谕众。众以都不返也,皆甲以待。见都至,则大喜。愿散去者半,余编行伍自效。子龙复令都多方发遣,仅以三百人降。王雄喜于免过,又自以为功。而诸将吏乃谓贼反掌可得,咸怀愠忿,煽浮词至不忍听。比登山,见狭隘绝险,始咋舌不敢言。然犹托名搜巢,纵火烧民居、杀人者数十里。子龙以前谤不敢争。而婺郡如姜应甲者,必欲诛都。子龙力争杀降不祥而不得,继又请诛首恶、释从者,又不得。都等六十余人,竟同斩于江浒。

三月,李自成陷京师,庄烈帝殉国。

五月,清兵入北京。福王立于南都,以史可法督江北军务,马士英掌兵部,卧子补兵科给事中原官,与何悫人及先生等募水兵。

卧子疏:保固江淮,以为中兴根本。守江之策,莫急水师。臣先与长乐知县夏允彝、中书舍人宋征璧捐赀召募,推故职方主事何刚募练,佐以山阴知县钱世贵、举人徐孚远、李素、廪生张密,买沙船二十五艘,募材官、水卒一千余人。其制造器甲,修船练药,则中书舍人董庭、都司李时举、生员唐候等分理。一月之内,可以集事。使江南诸郡各为门户计,则万人不难立致(以上见「陈忠裕公集」及「明通鉴」)。

六月,起用阮大铖,卧子疏劾之。十月,卧子告归,先生亦杜门不出。

「社事始末」:南中建国,贵阳马士英为娄东好友,一时拥戴窃柄,甚引重东林。及福藩恣用私人,搜罗珰孽,而阮大铖辈尽起而谋国是;外则附贵阳以招权纳贿,内则为党人作翻局计。授意督学御史朱国昌氏,娄东门下悉置三等。吾郡同社闻而战栗。时彝仲先生在忧,卧子先生请告终养,无能为同社解忧者。而社中文会选刻仍不辍。闇公先生亦自惊疑,故「七集」之刻委于徐子丽冲允贞、夏子升略维节。「诗义」之选,则委之王子胜时、钱子子璧、张子处中三人,以避党魁之目。

是年,鲁王以海南奔至京口,福王命暂驻处州。十一月,移台州(「明通鉴」)。

宏光元年(顺治二年)乙酉(一六四五),四十七岁。

五月,清豫王兵至南京,明福王奔太平,忻城伯赵之龙、魏国公徐允爵、大学士王铎、礼部尚书钱谦益等迎降。广昌伯刘良佐兵次上新河,亦降于清,遂自太平擒福王至南京自效(「通鉴辑览」、「明通鉴」、「金陵通纪」)。

六月,行薙发令。先生指发而誓曰;此即苏武之节矣。我宁全发而死,必不去发而生。从容就义,非难事也,但今天下大势,犹父母之病危难无生理,为子者岂有先死而不顾者乎?倘我高皇帝有一线可延,我惟竭力至死而已(王澐「东海先生传」)!与卧子、彝仲等起兵,逐安抚使洪恩炳,推故兵部侍郎沈云升(犹龙)主城守。

乙酉五月,大兵南下,松守姚序之弃官去,华亭令张大年举城降。豫府在金陵,命参将洪恩炳为安抚使,与大年偕来。恩炳骄蹇入郡坐堂皇,命大年匍匐谒见,郡人颇议之。时吏部考功司主事兵科给事中陈子龙方以国亡谋奔海外,而群忠义之,愤于安抚者日以民之怨难为言。举人徐孚远好奇计,与子龙善。诸生张密者,故尝佐何刚练水师,好言兵;子龙内弟也。两人日夜以义声说子龙。子龙谋于允彝。允彝曰:是不可为也,而义不可已也,姑听之。孚远闻大喜,即部署诸喜事少年,得数百人。起兵有日矣,而副总兵吴志葵适以吴淞兵至,遂率舟师由黄浦抵城下,至则洪已去,张大年逃。志葵入,尽取府县库藏,劫诸缙绅助饷,燔烧图籍,收漕艘,谋挟之归海。允彝等持不可。其将鲁之玙曰:今有万人之众,幸有余粮,进足以观变,何乃退也?志葵不得已,议进师。而城守有常寿宁者,郡人,素无赖,以世职谄事志葵,漫言城守事。志葵令以便宜从事,而身与之玙尽率所部由泖淀趋苏州。时故兵部侍郎沈犹龙在籍,寿宁以书索饷。犹龙曰:若以起义劫我耶?我亦且起义!召子龙、孚远等议事,推犹龙主城守而废寿宁(见「松江府志」)。

陈子龙自订「年谱」:闰六月,各郡义兵起,予亦从同郡诸公后奔走戎索。而所召募多市人,又饷无所办。兵虽众,固知其不堪,而义不前止。

七月,清贝勒勒克德浑拜平南大将军,代豫王守南京。土国宝为江宁巡抚,移驻苏州(「金陵续通纪」)。

是月,明唐王聿键下诏亲征。先是,唐王以闰六月二十七日即帝位于福州城内南安伯府,以七月一日为隆武元年。改福建省为福京,福州府为天兴府。封郑芝龙为平虏侯,进巡抚都御史张肯堂为吏部尚书。至是下诏,择八月亲征。寻诏封芝龙子森为忠孝伯,赐姓名朱成功(东南纪事)。浙东诸将奉鲁王监国于绍兴(「鲁春秋」、「海东逸史」)。

八月初三日,清兵破松江,犹龙死之。初六日,败吴志葵军于黄浦,彝仲赴水死;先生奔太湖,入吴日生(易)军。

明史」沈犹龙传:闰六月,吴淞总兵吴志葵自海入江,结水寨于泖湖。会总兵官黄蜚拥千艘自无锡至,与合。犹龙乃偕里人李待问、章简等募壮士数千人守城,与二将相犄角。八月,城破,犹龙出走,中矢死。待问、简俱被杀。

杨陆荣「殷顽录」:南都破,子龙集众起事,结营泖湖间,军号振武。沈犹龙守松江,子龙不与城守。王师围松江,子龙与吴志葵结营自固,不敢援。

「松江府志」:初六日,蜚与志葵始连营归海,大兵邀之黄浦,蜚等大败,俱被获。允彝闻之曰:谋人之军者,师败则死之;遂赴水死。

洙按:张穆亭林年谱记此事,谓志葵为允彝之门人,他书无之。洙又按:朱明镐「小山杂着」:是役,李成栋破松江,屠四、五万人。

二十五日,吴日生军败于长白荡,先生长子世威殉焉。

「明末忠烈纪实」:吴易字日生,吴江人。与孙兆奎等起兵。时邑城已失,乃以水师千余人屯长白荡。八月二十四日,出战于塘口,获舟二十艘。次日大雨,为大兵所败,易孑身走,父承绪、妻沈氏及女皆溺死,一军尽覆。

王澐「东海先生传」:先生与夏考功、陈黄门谋勤王,事不克,入于湖。湖中遇兵,与相失,姚氏赴水免,长子度辽殉焉。

「松江府志」:孚远与吴江举人吴易举兵太湖,世威亦在营。乙酉八月二十五日,大雨,为吴圣兆所败,一军尽覆,世威死之。

杜登春诗:徐生美白晰,昂然七尺躯。握槊上楼船,战没在须臾。书生慷慨志,一死良不虚。束发数友生,懆烈君先驱。

钱澄之「孙武公传」:乙酉秋,予过云间,遇君于黄祯臻中丞舟次,陈、徐二君俱在。未数日,三吴兵散,予泛宅汾湖,将与仲驭由震泽入新安,武公与复斋至,遂联舟行。又「哭仲驭文」:此至震泽,风月甚佳,桥畔闻吹箫之声,市上无谈兵之事。弟与闇公、克咸怀刺登岸,兄同吴子鉴在解带维舟,羽箭突如,戈船猬集。又「先妻方氏行略」:芦衢兵溃,仲驭将入新安,取道震泽。其夜月甚明,桥上人吹箫度曲如故。次早,予偕诸子孥舟往问新安讯,未及里许,闻河中炮声甚急。回遇吴鉴在赤脚流血,挥予速转曰:死矣。问谁死?曰:仲驭死矣。子舟已焚,妻子已赴水矣。予犹前行,望见烧船烟焰不可近,乃返,同诸子投宿八都沈圣符宅。又「祭先生文」:震泽之难,仲驭陨命。繄我与兄,罹祸更惨。兄惟孺人得全,我留一子不死。满眼骨肉,枕籍波涛。行路伤心,举市酸鼻。人非木石,何以为情?犹记遇难之夕,投宿沈圣符之听轩,鉴在、克咸,同栖一榻。明月忽敛,苦雨凄然。中夜陡寒,牛衣共寝。弟扶病起立,徘徊达晓,兄枕吾儿以寝,儿抱兄足以泣。兄虽吞声无语,彻夜涕零。诘朝收爱子于江湄,归老妻于闾里,挥手长号,有血无泪。于是先生自信州奔赴唐王行在,诏除天兴司李。

林霍「间公先生传」:先生航海入闽,道信州,晋谒黄道周。公一见如旧识,又为疏荐于朝。时福州改为天兴,先生为天兴司李,断狱平正。

钱澄之「寄黄石斋书」:展转奔闽,冀得望见左右,初不知旌节之在关外也。十月尽,抵行在。既蒙与徐生孚远、鸣时、吴生德操同登荐牍。二徐业已授官,生与德操特请俟乡试,奉旨下部试用。计其资格,当得吏职。然在朝同人,不以一官为先生喜,皆以得大贤之荐争相羡也。又祭先生文:追赴行在,漳浦夫子奇兄之节,悯弟之痴,并登荐章,均授司李。维时十月,兄补天兴(洙按:钱澄之有「同鉴在、蕴修集闇公司李署诗」)。

王澐「东海先生传」:先生间道徒跣,涉江踰岭,奔赴行在。时同郡张公鲵渊在闽,见之惊喜,为具汤沐,治衣冠,奏闻行在,诏除福京司李。忠勤辛苦,不避艰难(按先生以漳浦疏荐,除司李;次年以鲵渊荐,擢兵科给事中。王传误)。是年秋,先生继母赵儒人卒(年六十一)。冬,在闽娶戴氏。

黄定文「东井文钞」:戴氏者,从亡总兵戴某女也。与闇公善,谓闇公文弱,风涛戎马,难以自全,而其女有文武才,以妻闇公。戴戎装握刀上程,艰危奔走,即赖其力以免。今松江人传其戎服遗像。

是年,安南黎氏使阮仁政等求封于唐王(「大越史记」)。

隆武二年(鲁监国元年、顺治三年)丙戌(一六四六),四十八岁。

正月,上水师合战之议。诏晋兵科给事中,从大学士张肯堂由海道募舟师北征;为郑芝龙所沮,不成行。

全祖望「华亭张公神道碑」:丙戌正月,公累疏请兵,诏加公少保兼户部工部尚书,总制北征。虽奉旨赐剑,抚镇以下许便宜从事,而不过空言。时公孙茂滋居,方遣汝应元归省之,而吴淞兵起,夏文忠公允彝、陈公子龙为之魁。应元者,雄俊人也;以公命,奉茂滋发财助军。闽中授应元御旗牌总兵官,已而兵败。徐公孚远浮海赴公,而茂滋亦与应元至,为公言吴淞虽事不克,而败卒犹保聚相观望;倘有招之者,可一呼而集。公乃请王自亲征由浙东,而己以舟师由海道抵吴淞,招诸军为犄角;所谓水师之议也。曹文忠公学佺力赞之,谓徼天之幸,在此一举;乃捐饷一万以速其行,且言当乘风疾发。公请以徐公孚远、朱公永佑、赵公玉成参其军,皆故吴淞诸军领袖也。周公之夔则故苏推官,旧与东林有隙,至是居起兵,报国甚勇,且熟于海道,故公亦用之,而以平海将军周鹤芝为前军、定洋将军辛一根为中军、楼船将军林习为后军。诏晋公大学士。行有日矣,芝龙密疏止之(洙按:「海东逸史」张肯堂传记此事,谓芝龙密疏止肯堂行,而以私人郭必昌代为总制。按是年二月钱澄之自赣州与先生书有云:大札至,知改垣衔,从张大司马朱选君等由海道出募舟师,以图吴会,此固今日制胜之第一策。洙又按:钱氏此书又有云:已知朝廷失驾驭之策,郑氏决不肯出师,亦决不容上出闽。均见「藏山阁文存」)。

附隆武二年敕:皇帝敕谕兵科给事中徐孚远:时值多难,四方同仇。即今三吴起义如云,政宜乘风鼓枻,壮彼声援;故周宣六月兴师,良非得已。尔孚远夙负才名,兼饶经济,兹特晋科衔,仍舁敕命。尔监督楼船水师,尚念国难未除,各宜枕戈以待。督率将士,鼓锐奋剿,毋致刻懈隙疏,使虏或伺其便。其卫所官军,务须按籍稽察,悉汰老弱,严禁影冒虚糜。师过之处,申明纪律,不许擅取民间一草一木。楼橹东下,期会王师,则虏氛不足平,而澄清可立俟矣。论功行赏,自有殊恩。诏格具存,朕心如日。特敕。隆武二年六月□□日。(洙按:「王澐传」及「全氏碑」,均以先生升给事中载之六月,盖沿此敕而误。考钱澄之二月致先生书,已知先生晋垣衔。盖正月晋兵科,而六月付敕书。及六月再命肯堂督师,仍令先生从行耳。又按:明自万历以来,均以虏属之蒙古各族,而称建州为奴,其后或称为辽。其斥清太祖、太宗,无不曰奴酋。毛文龙之官衔,则为平辽总兵。俺答、黄台吉诸部始称曰虏。甚至封大炮为平辽、靖虏大将军。辽之与虏,截然为二。「皇明通纪」诸书可证者甚多。至宏光以后,乃并称清为虏者,盖江南及唐、桂二王之交涉仅有一清,而其时内外蒙几已全听满洲之命令,唐、桂二王之敕谕遂以虏氛、胡焰言之,而「奴」、「酋」二字乃绝迹于宏光以后之书矣。凡兹沿革,亦读史者所宜知者,今特附着于此)。

三月,黄道周殉节金陵,先生闻讣恸哭。钱澄之出为延平司李,与先生别,遂不复见。

澄之祭先生文:弟以次年始补延平,值吾师殉节赴闻,与吾兄相持大恸。临歧执手,勉以无负夙志,无忘师恩。呜呼!患难兄弟,天涯骨肉,离别之际,泪涕交横。孰意此别,竟成千古耶(洙按:石斋在金陵殉节为三月十五日,凡在金陵八旬,赋诗三百十一章。自为「书后」有云:武夷天姥,系于维桑,大涤焦桐,为吾讲舍。寤寐相绻,未之辞焉。其在徽州被执,乃为清婺源令给约内应所致;盖令故公门下士,其执公之清将张天禄,本史忠正部将,闻亦公武闱所录士也。同为公之门人,而闇公、田间乃有无忘师恩之言,人之贤不肖诚非可一概论。在婺源令等虽曰各为其主,而一观于子濯孺子之事,不能无慨然矣。又按:「婺源县志」:顺治三年之知县为曹士琦,沈阳人。至为公门下士之言,则出于「东南纪事」,未知何据)!

是月,闽中赠松江死事夏允彝、沈犹龙、章简、李待问等官有差。授吴易右副都御史、陈子龙佥都御史。以张名振为捧日将军,副黄斌卿屯舟山(「东南纪事」)。

洙按:大德「昌国州志」:舟山在州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明时所谓定海,即今之镇海。故明人谓定邑为宁郡咽喉,舟山为定邑门户。自江宁张庄节公可大始以副将衔久驻舟山。康熙二十五年展复舟山,二十六年五月御书「定海山」三字,二十七年建县,因名定海县,而以旧定海为镇海。朱述之「昌国典咏」所谓「帆樯不动龙蛇护,日月高悬定海山」者是也。

六月,再命肯堂督师。

全祖望「张公神道碑」:六月,复下督师之命。军资器械并饷三万,巳为芝龙所取。公自募得若干人。

八月,清兵破仙霞关,连下建宁、延平等府。隆武殉国汀州,芝龙降清北去。成功奔金门,仍奉隆武正朔。永胜伯郑彩以舟师迎鲁王监国于舟山。先生自闽至浙,止于嘉兴吴佩远(祖锡);清提督冯原淮缉之,遂亡入海。

徐枋「吴佩远墓志」:酉、戌之际,江南初下,势岌岌。涿州之子冯源淮提督浙西,驻镇嘉兴,吴子与之游相善。冯某之戚董生者,即为提督部将,尝诇察民间,亦与吴子交。吴子以意厚之,尝与抵掌论时事。董生感激,若以人不我知者。余同年生徐闇公负天下重望,初毁举义,兵败,遂浮海去,望益重,天下争慕之。至是复浮海而来,欲于内地有所建立。闇公故全发,巍然汉官威仪也。既至,无所容。吴子密迎之,馆于中。吴子故在城市,久之,声藉藉。冯某乃遣董生来物色。董生至,吴子与相见,未及有言;吴子握其手曰:吾有一言,惟子可语,欲成子慷慨之志。董色动。吴子曰:徐闇公先生至此,若欲一见否?董惊怛绝倒,且惊且喜曰:徐先生果在此,而吴子肯令我见之乎?吴子即笑引之,以见闇公,董生一见,叩首泣下曰:闻公名二十年,今日始得见公。然非吴子,则我岂得见公?愿效死!三人即共为盟誓,乃以讹言复冯某,而于提督麾下拨戈船出汛,即卫闇公全发以出,复浮海而去。

全氏「徐都御史传」:闽事不支,浮海入浙,而浙亦亡。钱忠介公肃乐方自浙奔闽,相见于永嘉,忠介复拉公同行。

林霍「先生集序」亦谓公避吴兴,因转入浙之舟山。

八月,清兵获吴易,杀于杭州。

洙按:「明史」及「苏州府志」等书,均谓易自上年孑身走后,本年春,乡人周瑞复聚众长白荡,迎易入其营,杀清副将汪某、兵八百人,军声颇振。八月,易至嘉善,与倪曼青合营,集饮孙璋。清兵猝至,被获,送杭,杀于草桥内,时年三十五。妾阿香同时被掠,以死自守,诸帅皆敬礼之。后得释,归老于柳胥故里。乾隆四十一年,赐易谥节愍。按易崇祯十六年进士,与宋尚木及先生族弟丙晋同榜,为史忠正所赏;与「松江府志」等书但云易为举人者不合。

十一月,郑彩奉监国次鹭门。

汪光复「航海遗闻」:鲁王至舟山,威远侯黄斌卿拒不纳。次普陀,惟督师阁部熊汝霖、孙嘉绩、钱肃乐、沈宸佺、冯元扬、卢若腾、翰林兼兵科给事中徐孚远、太常寺丞任文正、御史袁嘉彪、大司马冯京第、熊督师、监军职方郎中马星、任颖眉、员外沈光文、御史王翊、主事梁隆吉、王浚、义兴伯郑遵谦、挂印总兵陈文达、沈时嘉、朱岱瞻、王仪凤、金浚、刘穆、侍讲兼给事中张煌言、推官黄云官、都签事方端士从焉。

洙按:「东南纪事」载郑彩于是年十月以舟师迎王赴夏门。芝龙使彩执王献贝勒。彩以计脱王,会芝龙北去乃巳。成功兵起,仍奉隆武年号,大会厦门。王于是改次长垣,以明年为鲁监国二年。海上遂有二朔。洙又按:「鄞县志」载是年闇公在柴楼招兵,得六百人,从斌卿攻宁波不克。

冬,桂王即位肇庆,以明年为永历元年。寻奔广西。是年,桂王遣潘琦册封安南黎维祺为安南国王(「大越史记」)。

隆武三年(鲁监国二年、永历元年、顺治四年)丁亥(一六四七),四十九岁。

正月,监国誓师长垣。

四月,清松江提督吴胜兆谋叛,来请会师。定西侯张名振奏请敕印二百道,命张煌言监其军。赐先生一品服,充行人司以应之。飓风覆舟,先生以殿兵得免。

黄宗羲「海外恸哭记」:吴胜兆以兵守松江,颇怀故国。吴中崇仁厉义之士,欲因以为功。于是相聚幕中,为之计划,而以招抚之名,内结太湖义旅戴之俊、周天等,外求援于海上。蜡书至,黄斌卿犹豫不敢应,张名振乃召其兵就约。时斌卿进爵威虏侯,其「肃虏」故印犹在,名振请得之,赍使者以拜胜兆,期四月十六日渡海。舟碇崇明沙,飓风海啸,楼船自相激撞,飘没者什八九,军资器械都尽。名振与翰林张煌言、御史冯京第单舸脱走,而右都御史沈廷扬见获。

「航海遗闻」:丁亥夏,镇守吴淞提督吴胜兆谋叛清,以血书通名振,结为声援。时鲁王在温澥中之玉果山。名振奏请敕印二百道,命张煌言监其军,任文正副之。徐孚远赐一品服,充行人司,使联■〈舟宗〉二千余号,兵将五百有余。舟次黄连港,以港名不美,令移白米沙,传令洗炮。龙惊浪鼓,飓风大作,全军尽覆。徐、任以殿兵免。

全祖望「崇明沈公神道碑」:丁亥,松江提督吴胜兆送款于翁洲,斌卿犹豫,不欲应之。公曰:事机之来,间不容发,奈何坐而失之?定西侯张名振慨然请行,邀公为导。公曰:兵至,必以崇明为驻札地,禁打粮,然后可。名振许之。至崇明而食尽,名振重违前约,乃趋寿生洲打粮,泊舟鹿苑。五更,飓风大作,舟自相击。大兵邀击之岸上,名振与张都御史煌言、冯都御史京第皆杂降卒中逸去。公叹曰:风波如此,其天意耶,我当以一死报国!大兵以舟护之至江宁,四月十四日事也。

洙按:「海东逸史」沈廷扬传,记此略同。又「定海厅志」引「舟山兴废记」载是事,谓名振楼船丧失八九。惟「崇明县志」卷七「兵事」门纪廷扬统水艍船、沙船二百余号,由舟山来犯,守将李魁戒备严,廷扬被创去。盖廷扬率兵为导,于未获前固曾一战也。

清兵旋靖太湖,执吴胜兆,穷治其狱,词连夏完淳、陈子龙等,皆死之(「通鉴辑览」,参「华亭县志」、「陈忠裕公集」)。

永历自桂林奔全州,旋移驻武冈。

清兵攻陷海口,参谋林学舞、总兵赵牧死之(先生集中有海口城陷哭赵侠侯、海口失事故交多死、知命不长兼以自悼诸诗)。先生避地舟山。复入蛟关,结寨于定海之柴楼。

「海外恸哭记」:总制尚书张肯堂、兵科给事中徐孚远、平海监军朱永裕皆依周鹤芝于海口。海口陷,故北至舟山依黄斌卿。

按林霍「先生传」,谓丁亥扶桂王即位,改元永历。五月,贻书舟山肃侯黄斌卿,事泄,走舟山,与事实殊不合。洙按:闇公在舟山,王忠孝(愧两)以山中有斵山者得唐韩学士偓断碑,知偓终没于此,以示闇公。公作诗有『史书淹旧迹、野老斵残碑』之句(见姜氏「漱芳斋诗话」)。

黄宗羲「谢时符墓志」:躬耕于柴楼之野。徐闇公、张子退避地海滨,与柴楼左近,款狎相过从,抵掌指画,继之以章皇痛哭。樵牧见之,不知此数人者一日而哀乐屡变也。

「镇海县志」先生传:闽溃入浙,结寨于柴楼。又张密传:从孚远至定海,共结山寨,及滃洲破,从亡。密独居浃口者有年。

洙按:先生集中有初至舟山诗,当作于此年。自注:张、朱二公重晤于此。首二句云:北来昌国晚,此地尚车书。昌国即舟山也。又按:黄氏「东井文钞」载孚远在柴楼事,与此略同。又张煌言有是秋九月陪安昌王诸人及先生登锁山和韵七律一首,见「苍水集」。

是年,为安南黎维佑之福泰五年。五月,该国正使阮仁政等候明使赍封印到关,乃由该国礼部尚书杨郡公阮宜、户部左侍郎阮寿春、佥都御史同仁派、户科给事中阮策显、提刑张论道、吏科给事中阮文广等迎至安南京城,行册封礼。

册文曰:朕惟帝王之兴,务先柔远;春秋之义,独奖尊王。昔我王祖疆理天下,海隅日出,尽入版图。惟尔安南,独承声教,礼乐衣冠,渐为风俗。其食国之恩者百世,贻子孙之庆者数传。尔都统司黎祜贤良风昭,恭顺不懈,宜德服龙荒,而声驰象魏。当我隆武皇帝御极闽甸,尔独航海来王。惟国不宝远物臣人享贽,祗嘉「事大」之诚。念要荒皆吾赤子,锡社分藩,所谓柔远以德。朕以神宗皇帝嫡孙,为四海臣民推戴,缵承大统,抚临万方。远慕唐帝协和之风,近想汉宣兼临之盛。值兹丑类犯顺,为我薄海同仇。楚、蜀之壮士云兴,吴、越之义旗响应。灭此胡虏,绥彼四方。嘉尔忠诚,深予眷注。是用遣词臣潘琦、科臣李用楫持节封尔为安南国王。呜呼!章服奉龙光之命,圭璧余燕翼之休。君尔国、子尔民,耕桑亦属帝德,荒服王宾,服享共球,无怠前修。朕惟汉铜柱之封,永绥南服;夏后涂山之会,再见中原。钦哉(洙按:此文载安南吴氏奉其国敕编之「大越史记」全书。安南与朝鲜、琉球向为中国册封各邦中同文之国。朝鲜、琉球昔在其国,皆仅称王;安南则除职贡称臣外,独自帝其国中,盖又沿老夫佗窃号自娱之遗习。维祜为安南之真宗皇帝。其父名维祺,庙号神宗,在位二十五年,逊位于子。又六年而复位。此时尚系维祜秉政,维祺称太上皇,故「越史记」于前年书明使册封太上皇为安南国王,于此年使到,宣读册文。则仍书封黎祜,殆永历先拟封维祺,后查知秉政者乃维祺之子,故又改封维祜欤?至其国之官制,无一不仿中华。其进贡于中国,尊曰天朝。虽桂王之使,亦称曰天朝使。而其史于明人郡县该国时,又斥之曰「明贼」。至行受册封礼时,乃直书曰帝受明册封为安南国王。盖小邦史乘,据事直书,不复能存体统。然以视我中国历史之亡晋太后妾、大宋皇帝臣者,其称谓之离奇虽同,而荣辱犹或有间。观于越史之纪载,而愈叹有国者之不能不自强也)。

永历二年(监国三年、顺治五年)戊子(一六四八),五十岁。

正月,鲁王在琅琦。传言唐王在五指山为僧(「东南纪事」)。

三月,桂王使林察谕成功;成功乃改永历年号,遣使称贺(沈云「台湾郑氏始末」)。七月,永历封成功为延平公(「明通鉴」)。郑彩杀大学士熊汝霖、义兴侯郑遵谦。鲁王移沙埕。御史冯京第如日本乞师(「东南纪事」,参「海东逸史」)。

冬,桂王遣兵复取湖南州县,议进兵长沙(「湖南通志」)。

是年,桂王奔南宁,又奔浔州,旋改次梧州。冬,金声桓、李成栋以江西、广东叛归明,迎王复居肇庆(「明通鉴」)。

永历三年(监国四年、顺治六年)己丑(一六四九),五十一岁。

正月,清兵入湘潭。桂王督师大学士何腾蛟死之(「通鉴辑览」)。

三月,张名振迎鲁王还浙,次南田。七月,至健跳。九月,至舟山。进张肯堂为东阁大学士,以先生为国子监祭酒。先生至舟山朝王。

十月,晋先生为左佥都御史。

洙按:「通鉴辑览」、「明通鉴」诸书均谓孚远以兵科给事中朝王于舟山,晋左佥都御史;「明史纪事」、「镇海县志」亦称在舟山授左佥都御史,而不记年月。「海东逸史」又系之次年九月,称授国子祭酒。「定海厅志」于本年一年中载鲁王以先生为祭酒,又于别条下载以先生为左佥都御史。详考各书误处,证以当时官制,则祭酒在当时与左佥都御史同品而分正、从,孚远必系先授祭酒,闻命朝王,因而晋授左佥都御史。知此,则各书之异辞者可以核矣。

附敕:皇帝敕谕台臣徐孚远:朕惟中兴启运,必有名世之臣,共翼王室,并济艰难,削平祸乱,绥定土疆。上天生才,原深简在。今国多难,中原未靖,残虏外骄。朕宵旰竞惕,日翼尔封疆诸臣,锐奋匡扶,同仇光复,慰朕殷忧。咨尔孚远,先朝名硕,夙着忠贞,与勋臣鸿逵、国姓成功数载同心,绸缪海上,戮力疆场,矢忠王国,朕心嘉尚。兹特颁敕奖劳,命主事万年英赍赴军前,用昭鼓励。尔其益免前猷,勤策后效,与二勋协图匡复,共奏肤功;密筹方略,刻期兴师,大张挞伐,迅扫胡氛,奠安八闽,进清浙直,顺抚逆剿,播朕恩威。迄今四方好音洊至,惟闽服未报廓清,殚力恢剿,朕于尔厚望焉。毋替朕命,克建奇勋,麟阁殊荣,伫膺宠锡。尔勉旃哉!特敕。永字四千一百五十九号,永历三年十一月□□日。

十二月除夕,清尚可喜、耿继茂潜兵袭南雄,明桂王守将江起龙弃城去。韶州守将罗成耀亦弃辎重走高州(并「明通鉴」附编)。

洙按:罗成耀,宝丰人。钱澄之「藏山阁诗存」「己丑广州杂诗」之三章云:宝丰出镇许分疆。注:成耀出守韶州,许割南韶属之。又「梧州杂诗」云:此将昔移镇,吾知弃岭逃;亦咏成耀也。成耀后为李元胤以计擒,传永历旨斩之;亦见「田间诗注」。自成耀走,而广州乃以吴六奇守韶州矣。是年,李成栋、金声桓皆败没。

永历四年(监国五年、顺治七年)庚寅(一六五○),五十二岁。

正月,鲁王在舟山,谒太庙,泣下(「东南纪事」)。桂王奔梧州(见「田间诗注」)。

洙按:「明通鉴」:是年正月乙卯朔,桂王在肇庆。庚申,清兵克韶州,明总兵吴六奇降,王奔梧州。

八月,清兵分道入四明(「东南纪事」)。郑成功取金门、厦门。

十一月,清兵入桂林,留守大学士瞿式耜、总督张同敞死之。永历奔南宁(并「明通鉴」、「西南纪事」)。

是年,永历遣官谕安南资兵象粮铳以助恢剿。又遣官赍敕印封安南师父清王郑梉为安南国副王,令夹辅黎室,永修职贡(均「大越史记」)。

洙按:是年为安南黎维祺复位之庆德三年。安南是时国制:皇帝下有王统理国政,略如日本封建时代之大将军,权较大于中国古时之宰相。

永历五年(监国六年、顺治八年)辛卯(一六五一),五十三岁。

正月,清将陈锦攻舟山,张名振、阮骏等奉鲁王奔闽海(「东南纪事」)。

四月十八日寅时,先生次子永贞生,戴夫人出。永贞,字孝先(姜氏「松江诗钞」作名永基,字孝持)。

九月,舟山城破,张肯堂、朱永佑等死之(「东南纪事」)。先生时从监国出奔。十一月,舟次南日山,夜遭风,失大学士沈宸荃(集中有「南日舟次失沈先生,存没难定,赋以志怀」诗)。郑成功迎王至厦门,寻移金门,月致供亿惟谨(「鲁春秋」)。

洙按:「东南纪事」称,成功谒王,称主上,自称罪臣,送王至金门所。名振屯■〈口番〉头,煌言屯鹭门。

先生留厦门,与纪石青、许国、林霍等往还唱和,成功以上宾礼遇先生。

先生「湄龙堂集序」:侨寓踽踽,石青往还岛上如弟兄。

全祖望「先生传」:成功之少也,以肄业入南监,尝欲学诗于公。及闻公至,亲迎之。

是年,孙可望兵侵长沙(「长沙府志」)。郑成功部将施琅降清(「台湾纪事」)。

永历六年(监国七年、顺治九年)壬辰(一六五二),五十四岁。

是年,孙可望遣李定国等连陷靖沅、武冈(「通鉴辑览」)。可望胁永历居安龙。

洙按:安龙,明时初为安笼所。弘治间,割其半属广西。万历间,仍隶贵州。本秦以前夜郎地也。时桂王驻此,特改笼为龙。孙可望岁以银八千两、米百石上供,从官皆取给焉。其后安龙至康熙间又改为厅。又按诸书皆作安龙,又作安隆,惟「永历实录」作兴隆。

李定国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死之(「明通鉴」,参「东、西南纪事」)。

成功使名振总师北行,望祭舟山死事者(「东南纪事」)。

永历自黔遣官赍敕谕先生偕张肯堂等进取。

敕曰:皇帝敕谕赞理直浙恢剿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徐孚远:朕以凉德御宇,崎岖险阻,数载于兹。每念贞臣志士抗节遐陬、茹荼海表,不禁寝食为废。兹以黔方地控上游,爰于今春二月暂跸安龙,用资调度。赖秦王朝宗力任尊攘,分道出师,数月之间,川、楚、西粤相次底定。事会既有可为,策应自不宜缓。尔孚远贞心独立,忠节性成,履重险而不回,处疾风而愈劲。前晋尔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赞理恢剿军务,久有成命。顷览督辅臣肯堂及尔来奏,知尔与枢司臣徐致远等潜联内地,不避艰危,用间伐谋,颇有成绪,朕心嘉尚。用敕国姓成功,提师北上,进规直浙。尔其与督辅肯堂鼓励诸师,乘时进取,或联合山海义旅张我犄角,或招徕慕义伪师间其心腹,务期荡平膻秽,密奏收京。俾朕旋轸旧都,展谒陵庙。惟时尔庸若宋臣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故其文章气节彪炳一时,至今尚之。尔其勉旃,慰朕至望。钦哉特敕。永字一万一千十三号(洙按:直浙即江南、浙江,盖江南为明之直隶省。是时肯堂已先一年殉国舟山,桂王尚未之知,故敕中又及督辅肯堂字样)。

先生因闻湘中兵事消息,作「楚诗」二首,有楚师今不进,怀抱日纵横;及汉将多前却,匈奴气更骄等句(全诗载集中)。是年,煌言有赠先生诗,称先生为年丈。

诗曰:王、谢风流谁更传,雄文廿载国门悬。胡床高据谈经日,汉室初征射策年。每拟珊瑚为架笔,雅闻缨组更当筵。岂知把臂蓬壶外,江左衣冠傲昔贤。其二:竹箭东南横得名,飞来龙剑却争鸣。谁云四海同科第,自是中元一社盟。悬榻君应称快事,乘槎我亦叹劳生。他年若遂莼鲈兴,拟共山阴道上行。其三:吾道沧洲任所遭,岂因标榜得名高。重逢尚握苏卿节,久别谁弹锺子操。明月开樽皆胜侣,春风入座似醇醪。伟长未便从军老,已羡文章晚更豪。又步闇公先生诗:穷途长日更难消,剩有图书伴寂寥。霸业徒看秦望气,客愁似舄广陵潮。共歌丛桂山中发,谁识焦桐爨下烧。潦倒未应犹倔强,丈人久已学承蜩(「苍水集」)。

永历七年(监国八年、顺治十年)癸巳(一六五三),五十五岁。

正月,监国在金门,始自去监国年号(「东南纪事」)。

二月、三月,李定国、孙可望迭攻永州、宝庆,不克(「通鉴辑览」)。

永历自安龙驰授成功招讨大将军。成功引嫌罢监国供亿,礼节亦渐疏;惟赖诸勋旧郭元侯(贞一)、卢牧舟(若腾)、沈复斋(佺期)及先生等密输缓急,以资度日而已(「航海遗闻」,参「鲁春秋」。惟「鲁春秋」于此条讹字颇多)。

冬,名振及煌言复北行,败清军于崇明之平洋沙(「东南纪事」)。

洙按「江南通志」:名振驻泊东阜、平洋二沙,为崇明切肤之患。

煌言有送先生「监军北上」诗二首。

诗曰:鱼檄朝来幕府传,夕携龙节上楼船。元卿未许先开径,士雅何期共着鞭。始识山中留宰相,非关海外觅神仙。伫看露布横飞处,不是凉州倚柱年。其二:几年独立金华省,此日重登青翰舟。准拟真人开北极,岂容高士卧南州?锦帆直指天声壮,羽扇轻挥王气浮。匏系如余甘瓠落,秋风倘许脱鹰■〈革冓〉(洙按:玩诗意,似先生监名振军先发,煌言随后始率师北行也)。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甲午(一六五四),五十六岁。

正月,永历在安龙(「安龙逸史」)。鲁王在金门(「东南纪事」)。成功改厦门为思明州,建储贤、储材二馆,礼待避地遗臣(黄梨洲「成功传」)。

永历遣官赍敕谕先生及张元畅。

敕曰:皇帝敕谕佥宪臣徐孚远、枢司臣张元畅:朕跸安龙,垂及三载。每念我二、三忠义,戮力远疆,艰危备历,不禁寝食为废。尔佥宪臣孚远履贞抗节,历久不渝,近复深入虏窟,多方联络,苦心大力,鉴在朕心。尔枢司臣张元畅不惮险远,间关入觐,去春衔命东归,百罹并涉,卒能宣德达情,克将使命。用是特部议予孚远「赞理直浙恢剿军务兼理粮饷关防」,予元畅「直浙督师军前监军理饷关防」,俾尔疏通远近,以便奏报。方今胡氛渐靖,朕业分遣藩勋诸师先定楚、粤,建瓴东下;漳国勋臣成功亦遣侯臣张名振等统帅舟师,扬帆北上。尔务遥檄三吴忠义,俾乘时响应,共奋同仇;仍一面与勋臣成功商酌机宜,先靖五羊,会师楚、粤。俟稍有成绩,尔等即星驰陛见,以需简任。尚其勉旃,慰朕属望。钦哉特敕。

是年,清以左都督总兵吴六奇守饶平(康熙「饶平县志」)。

是年,张煌言复有寄怀先生诗二章。

诗曰:蹇余信姱修,始服遘天步。扰扰风云驰,念之徒心怖。四海选交游,椒兰渐非故。会合总泥涂,乘违欢衢路。所贵胆与肝,在远弥相附。寒江已腹坚,鸿雁莽南鹜。太息物候迁,含情托毫素。

黄鹄翔汉表,厉气何峥嵘。朝飧方壶实,暮啜圆峤英。网罗不可挂,稻粱安所馨。俯视沧浪流,骄语鹍与鹏。万里毋乃隘,千瑞安足惊。岂意弥天罝,碍尔莫长征。明时重仪羽,云路讵冥冥。

永历九年(顺治十二年)乙未(一六五五),五十七岁。

正月,鲁王在金门。有敕使自安龙来,仍命王监国(「东南纪事」)。

六月,冯双礼、刘文秀攻岳州、常德,清兵击败之。双礼被重创走,文秀还贵州(「通鉴辑览」)。

冬,成功克舟山。定西侯张名振卒军中。

按「东南纪事」:名振之卒,或云成功酖之。是时成功有目王意,宗藩皆受屈辱。王不免饥寒,出无舆导,至以名刺投谒宾旧。张煌言、徐孚远避嫌疑,不敢入朝。王寄食郑氏,如人而巳。至名振遇毒,王闻垂泪,几废寝食。

是年,煌言又有寄怀先生诗。

诗曰:洛下仙舟不可寻,长因秋水忆横襟。云翔闽峤谁高枕,枫冷吴江独抱琴。岐路行藏空扼腕,乱流闻见信关心。莼丝千里犹无恙,那得君来共醉吟。

永历十年(顺治十三年)丙申(一六五六),五十八岁。

正月,李定国奉桂王入滇。鲁王在金门。清乌金世子会泉州兵攻金门、厦门,不克(「东南纪事」)。

八月,清宁海大将军伊尔德取舟山(「定海厅志」引「国史」伊尔德传)。以舟山可守,迫迁其民而空其地(「舟山兴废记」)。成功守舟山将阮骏等死之(「东南纪事」)。

洙按:宋尚木时以中书在伊尔德军中,以舟山之捷叙功,升员外郎;后出知潮州府。时华亭张安茂亦几社中人,有诗送之,中有句云:忆昔逢君讨孤岛,万斛余皇千騕褭。征蛮幕府第一功,参佐功名古来少。即指尚木参伊尔德军攻克舟山事。盖尚木中崇祯癸未进士,授中书,甲申归里。福王时虽与卧子及先生捐募水师,为守江助恢复计,后知事不可为,旋于顺治丁亥以荐授秘书院撰文中书。至是参伊尔德军。

洙又按:自是以后,海禁愈严。山东巡抚虑渔户通寇,欲禁篷桅船。钱唐项景襄力争曰:山东与闽、浙不同,闽浙海无礁,东海多礁,寇不敢入。旨许捕鱼海舟非篷桅不行,禁篷桅是绝民命也。乃弛篷桅之禁。附此以见当时海禁情事。

是年,成功又遗书日本幕府通好。

洙按:此书载日本人川口长孺所纂台湾郑氏纪事。书有云:洲同赡部,就一水以判东西;境迩蓬莱,连三岛而橐天地。域占为雷之位,光拂若木之华。又曰:成功生于日出,长而云从;一身系天下安危,百战占师中贞吉。叨世绩之赐李,恩重分茅;效文忠之祚明,情深复土。又曰:仰止高山,宛寿安之在望;溯洄秋水,怅沧海之太长云云。词长,今不备录。

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丁酉(一六五七),五十九岁。

正月,李定国率兵讨孙可望,可望败降清(「明通鉴」、「东、西南纪事」)。四月,成功使杨廷世至滇,请秦、晋二王修好(沈云「台湾郑氏本末」)。

洙按:此时可望已降清,成功尚未之知,故有此使。

七月,先生弟凤彩卒。

是年,朱之瑜在安南,安南要以臣礼,不屈;改赴日本。

洙按:日本源光国所刊「朱舜水文集」,后附「安南供役记事」一卷,所载丁酉二月间往谒之安南宰相,爵齿俱尊,如中国文潞公者,虽不言姓氏,实即永历封为安南副国王,其国所称为清王秉国政之郑梉者也。之瑜在安南,因礼节不屈,其国初欲杀之,后知其贤,始听居住。惟郑梉见之瑜时,礼待尚优。之瑜旋去安南,之日本。初与长崎守将亦争礼节,久之而水户藩源光国氏乃优礼聘之,虚衷学问,惟日不足。同一之瑜,不见容于安南,而日本乃有缁衣好贤之风。两国强弱之判,此殆其一端欤?

是年,先生有「足蹇」诗二章(载集中)。

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戊戌(一六五八),六十岁。

鲁王在南澳。正月,永历帝遣漳平伯周宪洙(金汤)、职方黄臣以(事忠)间行由广东龙门航海至思明,封成功为延平王,晋先生为左副都御史,诸人晋爵有差。成功率诸将拜受,遂进谢表并会师江南(按「东南纪事」成功传,言成功以未有恢复辞王爵,称招讨大将军如故),疏使先生偕都督张衡宇(自新)随周、黄等赴滇复命。取道安南。安南要以臣礼,先生不可。致书安南西定王争之,不得要领。阻不得进,乃返厦门。

按:先生赴滇年月,各书所记不同。「赐姓始末」系戊戌二月,沈云「郑氏始末」系丁酉十二月。「赐姓始末」以为:正月,行在以玺书通问而不言册封:二月,先生泛海由交趾赴安隆而不言赴滇。然其误均尚近情。若林霍传系之辛卯,实为大误。「行在阳秋」以为甲午年,亦谬。至各书均云随金汤复命,以先生「交行」诗证之,则同行为黄、张二人;先生在交时,亦有「传周漳平将至」等诗。至「厦门志」据纪石青遗稿,谓金汤丁酉从桂林出龙门,航海来厦,与石青辈盘桓吟咏几两载;似金汤时未回滇也(洙按:永历五年岁次辛卯,先生于永历六年受桂王敕,明云敕佥都御史孚远,安有先于辛卯年已为左副都御史之理?此不待辨而自明。盖林霍一传讹处甚多。先生辛卯至厦门,而林霍自记与先生初晤乃为庚寅。又于丁亥年后书永历晋先生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命佐成功镇台湾云云。夫成功之取台湾在顺治十八年辛丑,而谓于十余年前即有永历敕先生佐成功镇台湾之谕,岂非笑柄?夫以亲炙先生之人,而其传乃不足信至此,则他又何说也!吾故折衷诸书以为当时必有金汤回滇之言,而其行程或稍后于先生,故先生在交有闻其将至之诗。实则金汤之回滇与否,无关宏旨,初不必斤斤考证。因各书纪载不同,故附数言于此。

洙又按:龙门江在钦州南六十里,两山夹峙若门;钦州各水入猫尾海,出龙门,入大洋。龙门之西为交趾界、东为合浦县界,贴浪都在州西南三百五里,至分茅岭接交趾万宁州界(见「钦州志」)。

洙按:西定王姓郑名柞,即朱之瑜所见宰相,余定为该国清王郑梉之子者。梉卒于丁酉年四月,其子继秉政,封西定王。又先生「交行摘稿」有与安南礼部尚书范公着、侍郎黎■〈艹陵〉唱和诗。考之安南之「大越史记」,范公着时为礼部尚书,封宜郡公。黎■〈艹陵〉鬘诮不见于「越史记」,而后此数年中,「越史」称其以宰相芳桂侯罢职,则此时之为侍郎可知。先生与朱舜水两人于风气未开时,经涉异国,抗节不屈,而其纪载,三百年后披览异邦史乘,先生「交行稿」中唱和之人名与致书之西定王,既一一符合,而舜水「安南供役纪事」中所谒之宰相,亦因以考证无疑。两贤之襟期磊落,皎如日星,无一毫粉饰于其间。即此一端,可以观见其生平矣。

先生归岛,与林霍书曰:交行之不得达,有不偶者数事,非笔墨所能详记,石老能传之也。闻粤东犹可以达,特险耳。今天使黄兄尚在,明春须问途,不肖固不惜命也(见林霍传)。

是年,清吴三桂入四川,别将入贵州,李定国、白文选皆败(「明通鉴」、「东、西南纪事」)。

思文皇帝敕谕联络闽浙勋义官兵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徐孚远:朕以朝廷举事,原待非常之才;臣子抒诚,必建非常之绩。惟尔孚远,负人文之重望,抱忠愤之淋漓,十载海滨,一心帝阙。兹者,监纪推官潘默,原偕故镇臣庄鹏程及差官韩天禄、金康等浮海交趾;不意中途鹏程等溘然道故,潘等抵滇省,得览尔孚远奏疏,知尔江湖廊庙,深可嘉尚。人臣爱君,自不以身在疏远而自疏;人君用臣,即当以不自疏远而加重。则朕今日之有大借于尔者,尔其祗承之。从古国运际中兴,削平祸乱,必资英雄统握大师;是以汾阳有再造之功,西平着天生之誉。然忠义血性,或本生成;而筹略咨谋,必咨匡翼。朕尝嘉黄裳之相业,知郭子之交修;英雄豪杰,未有不资切嗟,以成令名,以奏肤硕者。今朕既进封赐姓成功为延平王,命其出师恢取东粤,灵我臂指,且一面联合直浙义旅,以窥金陵心腹,以成朕分道北伐,扼吭拊背之势。在延平王感蒙异数,受此知遇,当必闻命就道,投袂兴师,以直抵广省。然兵贵神速,智贵乘时。惟决断在于当机,斯首尾不须两畏,则所以勉忠劝义,击楫同袍。勿岁月蹉跎,勿良时虚逝,匪藉名硕,曷任劻勷。是用特敕谕尔,俾知朕今秋必督诸王侯各路大举北征,尔其赞助行间,指挥进取,与延平王朝夕黾勉,用建奇勋。朕于尔有厚望焉。尔其仰承朕眷,益懋弘猷。大功奏日,溢格优酬。钦哉!特敕。

洙又按:先生「交行稿」中又有「同黄、张二君祀伏波将军庙歌」,盖庙亦在安南也。

是年,先生有「地轴诗」一章及「中宵心动作诗」一章(俱载集中)。

洙又按:安南于次年九月二日进封西定王为大元帅掌国政尚师西王,遣其国特进金紫荣禄大夫工部尚书颖川侯阮厚眷持节赍捧册玺往封,且有四六册文一道,均载「大越史记」。

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己亥(一六五九),六十一岁。

春,成功迁鲁王于澎湖。五月,全军偕煌言北上,克镇江,逼南京。已而败归,甘辉死之(「明通鉴」、「东、西南纪事」)。

是年,清军尽取云南,桂王奔缅。李定国攻缅迎桂王,不克。(「明通鉴」、「东、西南纪事」)。

先生在厦门,有「己亥诞日自题」二首(载集中)。

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庚子(一六六○),六十二岁。

成功复迎鲁王至金门,供给如昔。桂王在缅。煌言收余烬于浙,驻师林门(「东、西南纪事」)。

先生在厦门,有「庚子元旦」诗二章(载集中)。

是年,安南贡于清(「皇朝文献通考」)。

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辛丑(一六六一),六十三岁。

三月,成功攻澎湖。十二月,取台湾。煌言贻书争之,谓入台恐孤天下之望。成功不听。成功子经留守厦门。

洙按:成功不听煌言之言,遂取台湾,实为上策;否则,株守金厦,虽竭全力以抗清兵,于事岂济?吾恐郑氏之亡,不待克塽时矣。吾于此益叹煌言之孤忠亮节,可以希踪张、陆;而更喟然于成功者,始不愧一代之豪也!

按姜皋「先生神道碑」,调辛丑入台湾。以洙管见,证以他书后此厦门破,先生为吴六奇所藏之言,盖此时郑经犹在厦门,先生殆往来于台、厦两地欤?时煌言屯南田,移军沙埕,有「得闇公书为之怅然」诗云:长看北阙望南阳,倾日依风总渺茫。愁过魏牢还恋阙,病同庄舄肯投荒?应怜牛酒迟江左,莫过鱼盐擅海王。倘去三山须问讯,君大药在何方(洙按:此诗第六句似指成功得台湾,而又第七、八两句,盖讽先生与其渡台,无宁去之日本。然先生后此虽幸为吴氏所藏,而不追踪舜水,殆亦先生之失计也)?

是年,清廷奖安南银两缎匹(「皇朝文献通考」)。缅人送桂王于吴三桂军,遂还滇(「西南纪事」)。

是年,先生有「拟涉」诗一章(载集中)。

永历十六年(康熙元年)壬寅(一六六二),六十四岁。

四月,吴三桂弒永历于云南(按林霍传谓庚子岁遥闻永历帝遇害,亦误)。

五月,郑成功卒。

成功于未卒前,煌言闻永历被弒信,上启鲁王,言莽移汉祚、光武中兴、丕废山阳、昭烈践祚。又云:岛上勋贵,罔识春秋大义,而臣实兵微将寡,饷绌援穷。至是成功死,煌言益不振(「东南纪事」)。

十一月,郑经入台湾,嗣位。

是年,宋尚木到潮郡任(「潮州府志」)。

是年,先生有「王正凝阴有怀」一章,又「柬宁君」一章(俱载集中)。

永历十七年(康熙二年)癸卯(一六六三),六十五岁。

郑经自台还思明,仍奉永历正朔。九月,鲁王殂于金门。十月,清耿继茂等破思明、金门,堕其城。经退守铜山。

先生自思明至铜山,将挈眷还乡,不果;止于粤潮之饶平。

林霍与怀瀚书:忆先师当癸卯岛破,漂泊铜山,将南帆。临别,执敝郡沈佺期公手曰:吾居岛十有四载,只为一片干净土耳。今遇倾覆,不得已南奔,得送儿子登岸,守先人宗祧,即返而与卢牧舟、王愧两诸公共颠沛流离大海中,虽百死吾无恨也。讵知事与心违,从此入粤,遂不得继见。

沈浩然诗自注:闇公壬寅以提督吴六奇庇之,得至潮,完发而卒。

郑郊祭先生文:二岛尽覆,始挈其依于饶镇,杜门块处,愤极而哭,哭已复愤,誓以一死全其素衣。

诸书记先生晚节详略互异。「明史」谓其因松江破,遁入海,死岛中。「泉州府志」谓其居厦之曾厝埯,卒。「福建通志」本「龙溪县志」,谓其游龙溪后不知所终。「南疆逸史」、「鲒埼亭集」均谓其殁于台湾。「鹭江志」亦言其垂老更适台湾,挈佃于新港,躬耕没世。「同安县志」因之。「野乘」谓康熙癸卯岛破,诸缙绅多东渡,独闇公驾船归华亭:并属传闻之误。

洙按:吴六奇于顺治七年以总兵守韶州降清。其使六奇守韶州者,为李成栋之子元胤。六奇,潮州海阳人。「饶平县志」记六奇事甚略。「海阳县志」谓六奇少读书,不事人生产。明季投笔从戎,委守丰顺,摧灭山寇。清师至粤,六奇景附,授挂印总兵,开阃饶平云云。查李成栋先为清将入粤,六奇后日既为元胤所使,则其为成栋部将可知。考顺治二年八月松江之役,清将即系李成栋,其素谂闇公先生之品望可知。六奇之投笔从戎,得为李成栋部将,或即在成栋以清将入粤之始。其在部下,必非一载。闇公之品望,成栋知之,元胤六奇安有不知之理?其后六奇守韶降清,开阃饶平之黄冈,时郑成功部将陈斌屡攻饶平,均见「海阳」等志。闇公在厦之踪迹,六奇当更知之。且宋尚木先一年已到潮郡太守任,清兵之攻厦也,往往闽海及潮郡碣石各出船若干,此见于「东南纪事」者;此次或亦由潮郡出兵为声援,安知尚木不阴以先生之事力嘱六奇?故「东南纪事」记先生于安南还后,直谓至广东降于清。夫以先生之为人,何至不屈于安南而转降于清?此殆吴六奇欲为保全先生之计,不得不伪言先生之降以涂饰清廷耳目,而免自身受庇护先生之咎。自非然者,以当日之禁令森严,先生安能全发优游,歌啸自若,时往来于镇署及山谷间哉?故六奇之授挂印总兵,为在成栋部下事;及开阃黄冈,乃守韶州降清以后之事。「饶平县志」连书而下若为一事者然,此乃载笔者浑括之词,余特表而出之,俾读者晓然于六奇所以庇先生之故。若「潮州府志」「寓贤」门先生传,谓先生依六奇于黄冈,旋辞去,不知所终;此则传闻之误也。若「香祖笔记」及他说部载六奇崇祯间流浪江、浙,遇查伊璜受惠,其后报德云云,或六奇早年在苏、浙间已知闇公之名,然无实据可证。观其能报伊璜之德,则其能庇闇公也又可知。君子谓六奇盖一代之贤豪也。六奇着有「忠孝堂集」,安得访而读之?

是年,安南黎维禧遣陪臣黎■〈艹陵〉奶J贡于清(「皇朝文献通考」)。

洙按:合观顺治十七、八年及本年所引「清文献通考」,则知安南之于清,在十七年以前必已输诚内向,然后始有十七年之贡。十八年,清礼部议奏中且云安南有协力讨贼之劳,例应奖赐等情。其所谓贼,即指桂王余众之沦入安南者而言。于此益恍然于不能接待闇公之故,而闇公之幸而未见执送于清军,则实其孤忠硕望,有足令安南致敬者,非有他也。此次陪臣即系黎■〈艹陵〉,尤可于「大越史记」外得一确证。

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甲辰(一六六四)六十六岁。

先生在饶平。

七月,煌言被执于桃花山,至杭,死之。

是年先生有「自寿遣兴」诗一章:行年六十六何为?岁岁伤心两翅垂,槎上波涛争日月,谷中花鸟笑须髭。邓芝受律虽犹晚,苏武还朝正此时。笔健尚能题甲子,移山填海故非痴。

观此诗之第三、四句,盖此时先生居山谷可证。

永历十九年(康熙四年)乙巳(一六六五)六十七岁。

三月,始识郑牧仲(郊)。五月二十七日,痛哭而卒。张子退(密)、郑牧仲经纪其丧。

郑郊祭先生文:予以暮春浪游■〈氵匪〉川,叩门握手,欢若平生;杯酒流连,堂阶促膝,破涕为笑,破笑为颦,破颦为愤,愤极复哭。筹咨去就之道,惟以一死自祈。仲夏末旬,予买舟丰镇,过晤闇公,出门执手,语余速归。不意别未及旬,而闇公已致其六十七年之命,而遂其平生祈死之志矣。

王澐「东海先生传」:同郡宋尚木时守潮,属友张子退经纪其丧。

林霍与怀瀚书:当其逝也,莆田郑郊,霍之先友,亲预经纪其丧。

次子永贞侍母戴氏,扶柩还乡。

张宪挽武静诗自注:武静,闇公弟,曾入制府幕,幸邀国恩,许伯氏生还,而闇公已先不食死,是以其柩得归。

康熙十三年四月,永贞亦卒(钱澄之哭孝先诗自注:孝先葬亲傍祖茔,为同室所殴,不得葬而死),无后,以凤彩孙怀瀚为嗣。怀瀚名诸生,着「十三经同文编」。十八年十一月,怀瀚奉先生暨配姚氏、戴氏、永贞配宋氏,葬于鹤塘泾祖茔。

按吴梅村「九峰草堂歌」:相看徐孺与陈郎。徐孺指永贞,时康熙丁未,年十七,卒年二十四,着「十七史枕中秘」。又汪蛟门亦有赠孝先诗。

时沈浩然有哭徐复斋归榇诗(自注:徐闇公壬寅后以提督吴六奇庇之,得至潮完发而卒):白雁随舟旐,归来谷水间。登堂一长恸,羡汝不生还。

又萧中素有挽徐闇公先生归榇兼寄武静先生诗:廿载沧溟自楚音,去万里叹升沈。岭阳身类田横死,江左人虚梁父吟。绝海有天空吐气,故园无地可埋心。忘机最是南村叟,亦向西风泪满襟!天数运丁阳九,南国孤臣去住难。海外渐更新岁月,岛中空老旧衣冠。半生血泪千山雨,三寸桐棺万里滩。此日得归华表鹤,鹡鸰声断暮云寒。

又钱澄之有遥哭松江徐复庵诗:三吴遗老见全稀,拟过松江愿又违。绝岛闇闻徐福返,渡辽虚盼管宁归。艰难令弟穷途死,惆怅孤儿旧业非。我有拊棺无限泪,含来宿草墓前挥。钱澄之又有哭徐孝先诗:忆昨相持哭,初逢扶榇归。那知不尽泪,今又为君挥。嗣子床前弱,亲交户外稀。忠魂长已矣,寡母欲谁依!万里还乡志,翻成呕血徂。老亲犹暴露,孝子竟捐躯(自注:孝先葬亲傍其祖茔,为同室所殴,不得葬而死)。薄俗遂如此,苍天何处呼。飘零遗稿在,尚秘枕中无。

又王澐「粤哀」(自注:哀孝廉孚远也,客死潮阳):徐公恢大度,郁然起名世。网罗百言,纷纶五经笥。高谈王霸略,感叹兴亡异。世本相韩,心怀帝秦耻。五湖失扁舟,空山断客趾。徒跣奔行在,举朝争惊喜。朝闻临轩命,夕拜金门里。翘首望朝阳,转盼返蒙泛。无诸风既衰,有穷凶益肆。属车蒙清尘,文武顿坠地。茫茫大九州岛,大瀛环所止。御风列子行,乘桴尼父至。野鸥押忘机,长鲸亦弭耳。迹历沃焦外,道通日月际。绝域被声教,遐荒慕高义。礼失且求野,天丧无后起。虽同幼安默,犹存精卫志。岭表逢故人,重说先朝事。仰天呼高皇,号咷忽长逝。精神贯白日,妻子轻脱屣。尚有平生言,同心吴季子。金散原陵交,信重婴杵谊。缯戈将安施,羽毛悲摧敝。夜从下邳游,老向胶西死。呜呼徐君墓,挂剑今已矣(自注:公与禾城吴君祖锡同志,殁后数年,吴客死胶西)。又王澐「会葬闇公、武静,赋呈丽冲、安士」(自注:丽冲,圣期子;安士,武静子;俱闇公侄):先朝国士数三徐(自注:闇公、圣期、武静),羔雁成群列草庐。今日旧游零落尽,满空风雨送輀车。南园风雅集群英,及见先民旧典型。新咏竞推徐孝穆,,经师独让郑康成(自注:南园,公与陈、夏诸公读书处)。秋夜明河星影稀,烟波一去杳亡归。愿为精卫长衔石,肯向辽城化鹤飞(自注:乙酉七夕,别公于泖上)。间关万死赴南征,裂眦冲冠意不平。可是弃韩相国,何如蹈海鲁先生?薄游漳海类飘蓬,天外飞鸿送远风。渐负秣陵书未报,闇挥双泪雨蒙蒙(自注:癸巳在漳南,公寄信至)。萧骚白发闇神伤,岭表风烟客路长。孤负羊城成永诀,临行惟有哭高皇(自注:公一日与故人别,痛哭而卒)。公文贞少司空,公友黄门夏考功,相见九京无别语,同将浩气射长虹。沧溟来往狎飞鲸,负戴相从共死生。此日泉台同笑语,望夫石上有余情(自注:戴夫人扶柩归里)。玉树摧残未足悲,卞公二子自追随。一门节义垂青史,愧杀人间有道碑(自注:公长子殉难,次子夭殁)。阿咸早预竹林游,负士今看雪满头。莫向松楸频洒泪,千年兄弟乐斯邱(自注:丽冲伯闇公营葬,同日葬母与圣期合兆)。君方束发我垂髫,狎主齐盟笑我骄。五十年来如昨日,白杨风雨自萧萧(自注:四章端哭武静)。年少论交不厌多,高堂置酒缓声歌。客来便请投车辖,老至空悲设雀罗。令原风急雨泛澜,覆巢倾卵复成完。急难独君真悌弟,羽毛摧剥不知寒。故旧晨星我尚留,平生欲语泪先流。告君陟屺无遗憾,幸尔慈孙已报刘(自注:安士同日奉大母合葬祖墓)。

又莆田郑郊有「哭公徐徐老社翁」诗:握手方三月,闻声已有年。蚤时芳草盛,壮岁华山颠。短剑挥残日,长歌起暮筵。■〈山敛〉岩闽越路,飘飐东南烟。田横辞孤岛,谢翱哭夕鹃。交南亲破浪,行在欲先鞭。拜疏风前落,乘槎日角还。须眉霜雪恨,岁月短长篇。促膝谈流血,当杯愤詈天。一时凤羽尽,千载龙门捐。平淡诗尊古,风骚语不玄。手钞书满架,自纂史连编。何、李骨休,夏、陈魄尚鲜。夜台同痛哭,厉鬼觉蹁跹。落月旅魂冷,扁舟丹旐悬。酬君一死愿,负我三生缘。梦醒形如在,思来泪满咽。可怜岭表石,不见后人镌(自注:何悫人、李存我、夏彝仲、陈卧子,皆公同社死国难者也)。

时张子退送孝先扶榇归里,王澐有「怀张子退」二诗,录下:海内交游尽转蓬,故园烽火夕阳中。四愁伊郁凭谁语,三户飘摇室半空。犹幸他乡逢剧孟,自怜同日愧章洪。那堪重听离群雁,魂断关山诉朔风。三十无为报韩,海天东望暮云端。鹡鸰原上肠应断,杜宇声中泪未干。赵氏孤儿文褓护,荆卿宾客白衣寒。知君念我同裳侣,读罢离骚更倚栏。

徐闇公先生年谱引用书目

明史通鉴辑览

明通鉴皇明通纪

明史稿皇朝文献通考

明贡举考略江南通志

广东通志广西通志

福建通志续云南通志

贵州通志湖南通志

松江府志漳州通志

泉州府志潮州通志

长沙府志钦州志

宣平县志同安县志

华亭县志娄县续志

海阳县志饶平县志

婺源县志鄞县志

镇海县志崇明县志

定海厅志厦门志

五茸志逸鲁春秋

海东逸史东南纪事

西南纪事台湾郑氏纪事

永历实录金陵通纪

殷顽录赐姓始末

安龙逸史台湾外纪

舟山兴废记航海遗闻

万年少年谱顾亭林年谱

阎古古年谱社事始末

昌国典咏南吴旧话录

万国大年表续日本外史

台湾纪事本末大越史记全书

越南划界函稿行在阳秋

世经堂集陈忠裕公集

田间诗文集藏山阁诗文存

林沧湄集蓼斋集

南雷文集东井文钞

释柯集辋川诗钞

吴诗辑览张苍水集及年谱

徐俟斋集鲒埼亭集

朱舜水集皇明经世文编

明诗综松江诗钞

续甬上耆旧集几社壬申文选

徐氏族谱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