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译注 > 《华严经白话文

卷第二十:十行品第二十一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一】

这时,功德林菩萨在佛陀威神力的加持之下,证人了菩萨善思惟三昧的禅定境界。当功德林菩萨证入了这个三昧之后,在十方各通过一万个佛刹微尘数的世界之外,有一万个佛刹微尘数的诸佛,同时前来示现在他的身前,他们都同名为功德林如来。

这些如来们告诉功德林菩萨说:“善哉啊!佛子!只能你才能如此证人这个善思惟三昧。善男子啊!这是十方各一万个佛刹微尘数与你同名的诸佛共同加持于你的力量,这也是毗卢遮那如来过去的广大愿力与威神力,以及诸菩萨的善根力量,才得以使你证入这个三昧,演说这个大法。

“善男子啊!你应当为了如下的缘故,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而演说这个大法,是为了增长佛陀智慧的缘故,深入法界的缘故,了知众生的缘故,一切所人无碍的缘故,一切所行无障的缘故,得到无量方便的缘故,摄取一切智慧体性的缘故,觉悟一切诸法的缘故、了知一切根器的缘故、总持演说一切法的缘故。这个大法也就是发起所有菩萨的十种行。”

这时,诸佛就赐与功德林菩萨无碍的智慧、无着的智慧、无断的智慧、无师的智慧、无痴的智慧、无异的智慧、无失的智慧、无量的智慧、无胜的智慧、无懈的智慧、无夺的智慧。诸佛为何会赐予他这些智慧呢?这是因为只要证得这个三昧威力的法门,自然就会达到这样的境界。

这时,诸佛都各自伸出了右手,抚摩功德林菩萨的头顶。功德林菩萨于是从定境中出,告诉诸菩萨说:“佛子啊!菩萨行实在是不可思议,是与法界、虚空界同等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大菩萨是为了学习三世诸佛而修行。

“佛子啊!什么是大菩萨行呢?佛子啊!大菩萨有十种的胜行,这是三世诸佛所宣说的。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违逆行;四,无屈挠行;五,无痴乱行;六,善现行;七,无着行;八,难得行;九,善法行;十,真实行。

“佛子啊!什么是大菩萨的欢喜行呢?佛子啊!当一位菩萨身为大施主之时,凡是己身拥有的物品,都能惠予布施。他持心平等,不生丝毫悔意与吝惜,也不求任何果报,不计较美名,也不贪求任何利益与供养。他所有的行为是为了救护一切的众生,摄受一切的众生,及饶益一切的众生。他的所有行为,也是为了学习诸佛原本所修习的胜行,为了忆念诸佛原本所修习的胜行,为了喜爱诸佛原本所修习的胜行,为了清净诸佛原本所修习的胜行,为了增长诸佛原本所修习的胜行,为了住持诸佛原本所修习的胜行,为了显现诸佛原本所修习的胜行,也是为了演说诸佛原本所修习的胜行,使所有的众生皆能离苦得乐。

“佛子啊!当大菩萨勤修这些胜行之时,能使一切众生心生欢喜与爱乐。随着各方国土若有贫乏之处,他都能够使用愿力,往生至该国土中的富贵之,以其无尽的财宝来布施。

“假使在每个念头中,都有无量无数的众生前来菩萨中,向菩萨说:‘仁者啊!我们是一群贫穷的人,没有财产,也无以维生,总是陷于饥馑、羸弱的困境中,身性命朝不保夕。请您发慈悲心,可怜我们,布施出你身上的肉,作为我们的食物,以便让我们能活命下去。’这时,菩萨会立即布施身上的肉给他们,使心生欢喜、得到满足。像这样子无量的众生来向他乞求,菩萨心中都未曾有丝毫的退怯,只有更增长慈悲心而已。即因如此,众生们都来向他乞求身上的肉,菩萨见状,心中却是加倍的欢喜,生起了如此的念头:我真是得到了大善的利益啊!这些众生真是我的福田,是我的善友,他们竟能在我不求与不请之时,来引导我进入佛法之中。我现在应当如此的加以修学,不要违背一切众生的心意啊!,

“接着,他又生起了如此的念头:‘希望我过去已作、现在所作、未来当作的所有善根,让我在未来能具备广而大的身躯,好以身肉喂食一切世界的饥苦众生;即使一个小众生未得饱足,我都不愿舍命往生。我希望身上所割下的肉,能无有穷尽。而且以这个善根,我希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证得大涅槃;也希望所有食我肉者,都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获得平等的智慧,具足所有的佛法,广作一切的佛事,乃至于证人无余涅槃之中。只要有一众生心中感到不满足,我便不证入无上正等正觉。’

“菩萨一心要利益所有众生,没有执着于我的思想、执着于众生的思想,执着于虚妄存在的思想,执着于寿命的思想,也没有执着于种种万物的思想,执着于我身的思想、执着于人之存在的思想、执着于人我的思想、执着于造作者的思想,或执着于领纳感受的思想等。菩萨都不会有这种种错误的执着。

“菩萨只是观察着法界、众生界中无边际限量的法、空法、无所有的法、无相的法、无体的法、无定处的法、无依着的法、无造作的法。他观照如上诸法的时候,不见自身,也不见布施之物;他不见受者,也未见到或执着于福田;他没有见到业行,也没有见到受报,没有见到业果;他没有见到大果,也没有见到小果。

“这时,菩萨观察过去、未来与现在的一切众生,这些众生的色身很快就将归于毁灭,菩萨于是心中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奇怪啊!众生因为愚痴无智,所以在生死之海内受生无数的肉身。这色身十分的危脆,而且不断变化,很快即会归于毁灭;有的则过去已经毁灭,有的则现在正在毁坏,有的则未来应毁灭。众生总是无法以危脆的身躯,以来求取坚固的妙身。我现在应当尽力学竟诸佛的所学,证得一切智慧,通晓一切法门,为所有众生演说三世平等的法要,随顺于寂静的境界,不坏诸法的法性,使他们永远得到安稳与快乐。’

“佛子啊!这就是大菩萨的第一欢喜行!

“佛子啊!什么是大菩萨的饶益行呢?当一位菩萨护持清净的戒律时,对于色、声、香、味、触等外境,都不会心生执着;他对众生也是如此宣说。菩萨不追求威势,不追求种族门第,不追求富饶丰裕,不追求外相美好,不追求帝王圣位。菩萨对于如上的一切名利,绝不执着,只是不断的坚持清净的戒律,怀抱如此的心念:‘我受持清净的戒律,就该舍离一切的纠缠束缚、欲念贪求及灼热的烦恼,也要舍离所有的艰难、逼迫、毁谤、混乱与污浊;得到诸佛的赞叹,实践平等的正法。’

“佛子啊!菩萨这般地受持清净的戒律,假使一日中,有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般众多的大恶魔,各偕着无量无数的天女们,来到了菩萨安住之所。这些天女个个姝丽非凡,擅以五欲的喜乐迷惑人心。她们手持各种珍奇的器物,企图迷乱菩萨们的修道意志。

“这时,菩萨心想:‘这些令人迷醉的五欲玩乐,都是障道的方法,甚至会障碍到无上的菩提大道,所以我的心不该起任何一丝欲想,要清净宛如佛陀一般。除了方便教化众生之外,还要坚持不舍离于一切智的心念。’

“佛子啊!菩萨们不会为了五欲因缘而扰乱任一众生,他宁舍自己的身躯性命,也绝不作出扰乱众生之事。菩萨自从得见佛陀以来,心中即未生起一念的欲想,何况去从事追求?菩萨是绝不可能发生任何追求欲念的行为。

“这时,菩萨的心中只有不断的忆念:‘一切的众生,在生死苦恼的长夜里,反覆想念着五欲,趣向于五欲,贪恋着五欲;他们的心已耽溺在五欲中;随之流转不息,无法得到自在。现在我应该让这些恶魔与天女们,及一切的众生,都安住在无上的戒法当中。当安住在清净的戒律之后,才能使他们在一切智心中没有退转,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甚至证入无余涅槃。为何要这么做呢?这是我们该做的净业啊!也是我们应追随诸佛修学的。在如此修学之后,会远离所有的恶行、执计于我及无知等事;而以智慧趣人一切的佛法,为众生说法,使他们免除颠倒梦想。然而也知晓不离开众生而有颠倒,不离开颠倒而有众生;不在于颠倒之内有众生,不在于众生之内有颠倒;也不说颠倒是众生,也不说众生是颠倒;颠倒不是内法,颠倒也不是外法;众生不是内法,众生也不是外法;一切的诸法都是虚妄不实的,是迅速的生起,也迅速的寂灭,不是坚固不坏,而是如同梦、如同影,如同幻、如同化一般。诳妄迷惑的愚夫能如此加以理解的话,就能即刻觉悟所行的一切都是通达于生死以及涅槃,能证得诸佛菩提的大道。自己得度,也令他人得度;自己解脱,也令他人解脱;自己调伏,也令他人调伏;自身寂静,也令他人寂静;自己安稳,也令他人安稳;自身离垢,也令他人离垢;自身清净,也令他人清净;自证涅槃,也令他人证得涅槃;自己快乐,也令他人快乐。’

“佛子啊!这菩萨又会生起如此的念头:‘我应当随顺一切的如来,离弃世间的一切行为,具足一切诸佛的妙法,安住在无上平等之处,平等地观察众生,通晓一切的境界,远离所有的过失,断除一切的分别心,舍弃各种的执着,善巧地出离世间,并且一心恒住无上、无说、无依、无动、无量、无边、无尽、无色的境界,永怀甚深的智慧。’

“佛子啊!这样才是名为大菩萨的第二饶益行!

“佛子啊!什么是大菩萨的无违逆行呢?若菩萨时常修习忍辱之法,便能十分谦下与恭敬;不去伤害别人,不唆使伤害别人,也不会与人同去伤害他人;他不贪取别人的财物,不唆使他人夺取财物,也不会与人同去夺取别人的财物;他不执着于我,不教他人执着,也不会两相执着。菩萨这时更不会去贪求名闻与利养,只是心中作如是想:‘我应当时常为众生说法,使他们远离一切的邪恶,断除贪、嗔、痴、骄慢、盖覆隐藏、悭吝嫉妒、焰媚欺诳,使他们永远安住在忍辱柔和的心境中。’

“佛子啊!菩萨成就了这些忍法之后,设若有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数的众生来到他的居所,并且均化现出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数的口,每一张口中,也说出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的言语。这些言语有所谓的不讨人喜的言语、非善法的言语、不悦人意的言语、不可爱的言语、非仁爱贤能的言语、非圣者智慧的言语、非与圣者相应的言语、非与圣境相应的言语、非与圣者亲近的言语、深可厌恶的言语、不堪听闻的言语,等等。他们用这些言辞来诋毁侮辱菩萨们。而且,这些众生也各有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数的手,每一只手都各执着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的武器来逼害菩萨,历时一个阿僧祇劫,未曾稍歇。

“菩萨遭逢这般大的痛楚与荼毒,身上的每一毛发都不由得竖立起来,性命仿佛就要断灭,但是,他的心中此时还是存念:‘我如果因为这些痛苦,就心生动摇与混乱,那便是没有调伏好自身,没有好好的守护心息,也是自己没有完全的明了,没有好好的修习,没有安住在正定中,没有真实的寂静,不爱惜自身,自己心生执着。这样子,我怎么还能清净他人的心念呢?’

“菩萨这时又心中存念:‘我从无始劫以来,本来就住在生死当中,承受一切的苦恼啊!’

“菩萨这样的正念思惟,不断地反覆劝励自己,清净自心,因而得到了欢喜。由于他善于调伏摄持自身,安住在佛法当中,也使所有的众生同样得到此安心之法。

“菩萨更进一步想道:‘我这个身体没有空寂,无我、也无我所,没有真实之相,是性空无二的。所谓的苦、所谓的乐,其实都是空无所有,因为诸法是空寂的。我明了之后,实在应当为他人广为宣说,使众生们摒除错误的见解。因此,我虽然现在遭受到痛苦与荼毒,也应当忍受。这是为了慈念众生的缘故,为了饶益众生的缘故,为了安乐众生的缘故,为了怜悯众生的缘故,为了摄受众生的缘故,为了不舍众生的缘故,为了自己得证觉悟的缘故,为了使他人得证觉悟的缘故,为了使心不退转的缘故,也是为了趣向佛陀的大道的缘故,所以,我都应当怼受。’

“佛子啊!以上的修持,名为大菩萨的第三无违逆行!

“佛子啊!什么是大菩萨的无屈挠行呢?当有菩萨修习所有的精进行持,这些精进行包括第一精进、大精进、胜精进、殊胜精进、最胜精进、最妙精进、上精进、无上精进、无等精进、普遍精进等。当其时,菩萨的体性中不再存有贪、嗔、痴三毒,也没有骄慢,他的性情不会反覆不定、匿藏隐晦,也不会悭吝嫉妒、谄媚欺诳;相反的,应当是性情谦让,常常怀着惭愧之心,绝对不会为了扰乱任一众生而行精进。

“菩萨只有为了断除一切的烦恼,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拔除一切迷惑之根,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拔除一切的习气,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通晓一切众生界,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了知一切众生死于此处又生于彼处的道理,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明晓一切众生的烦恼,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明晓一切众生心中的意欲喜乐,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通达一切众生的境界,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知晓一切众生的根器殊胜或低劣,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明晓一切众生的心性,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通晓一切法界,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了知一切佛法的根本体性,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了知一切佛法的平等性,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了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平等性,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得到一切佛法的智慧光明,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证得一切佛法的智慧,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明晓一切佛法为一实相之理,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了知一切佛法无边无际,才会行持精进;只有为了得到一切佛法广大决定善巧智慧,才会行持精进;也只有为了得到能分别演说一切佛法的语句义理的智慧,才会行持精进。

“佛子啊!大菩萨成就了如上精进的行持之后,假设有人对他说:‘你是否能为了无数世界中的众生而修行精进?是否能为了每一众生,而在阿鼻地狱中受尽各种痛苦,历经无数时劫,并使这些众生都能得遇无数诸佛出兴于世?进而由于得见诸佛功德,使其圆满受持各种喜乐,乃至于证入无余的涅槃,然后,你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你到底能不能成就以上的精进呢?’

“菩萨回答说:‘当然能够。’

“设若又有人这样的说道:‘如果有无量阿僧衹数的大海,你应当用一根毛的尾端来沾取这大海的水,一滴一滴地把海水滴尽;另外,你也要将无量阿僧衹数的世界,都末为微尘,再一一的计算这些水滴及微尘,直到统计出全部的数量。为了众生,历经如上这些水滴与微尘总数的时间劫,你念念中都要受苦不断。’

“听闻了这些话,菩萨并不会生起一丝悔恨之心,只会更加努力增上,以欢喜雀跃的心,深自庆幸自己能得到大善利益,能够由于自己的精勤努力,使得这些众生永远脱离了痛苦。菩萨用这些所行的方便,在一切的世界中,让众生都能至于究竟无余的涅槃。

“佛子啊!以上所行,名为大菩萨的第四无屈挠行。

“佛子啊!什么是大菩萨的离痴乱行呢?当一位菩萨成就了正念,心中将不起丝毫的散乱,而是坚定不移,具有着最无上的清净,心境广大无量,不受任何的迷惑。他由于成就正念的缘故,善于了解世间一切的语言,能够受持出世间的各种法要言说。这些言说就是能够受持属于万物的色法、属于心的非色法等的言论,能够受持建立万物的色法自性的言论,乃至于能够受持建立属于心理的受、想、行、识四法自性的言论。而这些言论,菩萨心中都能彻底的了解其中正确与错误的意义,所以不会生起愚痴与迷乱。菩萨对于世间死于此处、生于彼处的现象,心中没有任何愚痴与迷乱;对于入胎与出胎的现象,心中也没有任何愚痴与迷乱;菩萨发起菩提心的意念时,心中没有任何愚痴与迷乱;事奉善知识时,心中没有任何愚痴与迷乱;勤于修持佛法,心中没有任何愚痴与迷乱;察觉诸魔侵扰之事时,心中没有任何愚痴与迷乱;离开诸魔的行业时,心中没有任何的愚痴与迷乱;在不可说的时劫中,广修菩萨行时,心中也没有任何的愚痴与迷乱。

“这位菩萨成就了如此无量的正念,在无量的阿僧祇时劫中,从诸佛、菩萨与善知识处,听闻到正法。这些正法就是甚深的法、广大的法、庄严的法、种种庄严的法、演说种种的词句与文章的法、菩萨庄严的法、佛陀神力光明的无上法、正确的希望得到决定理解清净的法、不执着于一切世间的法、分别一切世间的法、甚为广大的法、弃离愚痴暗翳照耀一切众生的法、一切世间的共法与不共法、菩萨智慧的无上法、一切智慧自在的法等。

“菩萨听闻了以上各种法之后,历经阿僧祇劫的时间,都不会遗忘掉,心中时时忆念着这些法,不曾间断。为何能够如此呢?这是因为大菩萨在无量时劫中勤修各种行之时,绝不会去扰乱任一众生,令其失却正念;也不会败坏正法,更不会断除善根。这都是因为他心中时常增长广大智慧的缘故。

“另外,这位大菩萨是不会被各种的音声所迷惑扰乱的,即便是所谓的高大的声音、粗浊的声音、极令人恐怖的声音、悦人意的声音、不悦人意的声音、喧哗噪闹扰人耳识的声音、败坏六根的声音。菩萨听闻了如上无量、无数、好坏不同的声音,即使这些美言恶声多得充塞整个阿僧祇的世界,菩萨也不会生任何一丝散乱的心念。这就是正念不乱、境界不乱、三昧不乱、趣入甚深法不乱、行菩提行不乱、发菩提心不乱、忆念诸佛不乱、观察真实法不乱、化导众生智慧不乱、清净众生智慧不乱、决定了知甚深的义理不乱。菩萨因为不作恶业,故无恶业的障碍;菩萨因为不起烦恼,故无烦恼的障碍;菩萨因为不轻慢诸法,故无诸法的障碍;菩萨因为不诽镑正法,故无报得身的障碍。

“佛子啊!如上所说的各种声音,一一充满于阿僧祇世界中,历尽无量无数的时劫,都不曾断绝。这些声音,即使都能扰乱众生身心的一切根器,也丝毫不能扰乱这位菩萨的心。因为菩萨能证入三昧禅定中,安住在圣法之内,思惟并观察一切的音声,也善于知晓音声的生起、安住、消灭的种种相象,也善于了知音声的生起、安住、消灭的体性。菩萨完全听闻清楚之后,能够不生于贪心,不起于嗔心,也不失于正念;他善于听取音声之相,而又不执着于其相;他明了所有的声音都是空的,根本无法可得,没有发起之人,也没有本然的实际体,它与法界平等而无差别。

“菩萨依此成就了寂静的身体、语言与意念,一直修行到一切智的境界,而且永远不退转。菩萨善能证入所有的禅定法门,了知所有的三昧皆为同一种体性,一切的法也没有边际的。他证得了一切法的真实智慧,证得了远离音声的甚深三昧,证得了阿僧祇数的各种三昧法门,也增长了无量广大的悲心。

“这时,菩萨在一念之中,证得了无数百千的三昧,听闻了以上的种种声音,心中不生迷惑与散乱,也使他证得的三昧境界逐渐地扩增开来。他心中生起如下的心念:‘我应当使一切众生安住在无上清净的心念中,对于一切智慧都能达到不退转的境界,圆满地成就无余的涅槃。’

“佛子啊!以上所行,名为大菩萨的第五离痴乱行!

“佛子啊!什么是大菩萨的善现行呢?当一位菩萨身体的业行清净、言语的业行清净,意念的业行也清净之时,便安住在无所得的境界,示现了无所得的身体、言语与意念的业行,能够了知身、语、意三业都是空无所有的。由于没有虚妄的缘故,所以也没有系缚;凡是所示现的,都没有自性,也没有依执。菩萨的意业安住在如实的心当中,知晓无量心的自在,也知道一切法的自性都是无得、无相,甚为深远而难以证人的。而菩萨的身业安住在正位的真如法性当中,所以能方便的出生于世间而身体没有业报,也同样不生不灭。而菩萨的语业安住在涅槃的境界当中,安住在寂静的体性当中,也安住在真实当中,这就是所谓的无性之性,这种境界是言语道断,超越了一切的言辞语句,也超越了一切的世间,不依着于任何处。如此身、语、意三业证人了无有分别的境地,证入了没有束缚执着之法,也证人了最胜智慧的真实妙法,证入了非一切世间所能了知的出世间法,这都是菩萨的善巧方便所示现而生的相象。

“佛子啊!这位菩萨心中生起如此的意念:‘一切的众生,是无自性为体性;一切的诸法,是以无为为体性;一切的国土,是以无相为相。一切过去、未来、现在等三世之中,其实只有假名言说而已,没有真实的现象。而一切的言说,在诸法中也无可依着之处;一切的诸法,于言说中也无可依着之处。’

“菩萨如此了解一切的法都是甚为深奥的;一切的世间都是寂静的;一切的佛法,就真实的意义而言,也不会对人增加任何的利益。因为佛法就实相而言,并不异于世间法,而世间法也不异于佛法;佛法、世间法,就实相而言,是没有任何的混淆错乱,也没有任何的差别。一旦了解法界的体性是平等如一,普遍人于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之中,菩萨便永远不会舍离大菩提心愿,也永远不会退转教化众生的心愿,转而更加增长大慈大悲的心愿,作为一切众生的依止之处。

“菩萨这时又生起了如下的心念:4如果我不去成熟所有的众生,到底谁要去成熟他们?如果我不去调伏众生,那谁应当去调伏呢?如果我不去教化众生,谁应当去教化呢?如果我不去觉悟众生,谁应当去觉悟呢?如果我不去清净众生,谁应当去清净呢?这适合由我来做,也应该是由我来做啊!’

“菩萨又想道:‘如果我自已证解了这个深奥的大法,独自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得到解脱;但众生们却依旧盲目冥顽,恍如无目,步行于危险之途,诸多的烦恼,层层束缚,宛如重病患者,时时承受苦痛的鞭笞,身陷贪婪爱欲的牢笼中,不能自拔,无法脱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等恶境,也无法消灭痛苦,无从舍弃恶业,时常处于愚痴昏暗,见不到真正的实相,轮回在生死当中,无法跳脱出来,他们住在不能见佛、闻法的八难之处,身染各种垢秽,心念也被各种烦恼所遮蔽障碍,被邪见所迷惑,无法行于正道之中。’

“菩萨如此观察所有的众生,心想:‘这些众生还未能成熟、未能调伏,我若弃之不顾,独自证取无上正等正觉,实在是不应该。我应当先教化众生,在不可说的时劫中实践菩萨行。对于尚未成熟的众生,先令他们成熟;尚未调伏的众生,先将之调伏。’

“这位菩萨安住于此修行之时,所有的天、魔、梵天、沙门、婆罗门,以及一切世间的乾闼婆、阿修罗等,若有机会与他见面,或是暂时与他共同居住安止,或是恭敬尊重他,或是承事供养他,甚或只是暂闻菩萨之名,只要他们稍微用心忆念的话,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将功不唐捐,而且依这个大功德,必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子啊!以上所行,名为大菩萨的第六善现行!”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

“佛子啊!什么是大菩萨的无着行?佛子啊!当一位菩萨以不执着的心,在念念当中,能够进人阿僧祇数的世界,也能庄严清净阿僧祇数的世界。他对于各个世界,都能心中无所执着地任意前往,参诣阿僧祇数的诸佛如来之所,向这些如来恭敬礼拜,承事供养。用阿僧衹数的花、阿僧抵数的香、阿僧祇数的鬉、阿僧祇数的涂香、末香、衣服、珍宝、幢幡、妙盖等各种,以及各有阿僧衹数的庄严器具来供养。他这般地供养诸佛,是为了圆满究竟无造作之法,也是为了要安住在不可思议之法的缘故。此菩萨在念念当中,能见到无数的佛陀;在诸佛的所在,心中不起丝毫的贪着;对于诸佛的国土,也没有任何的贪着;对于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存任何的贪着;见到佛陀的光明,听到佛陀的说法,也丝毫不加执着;对于十方世界,以及佛、菩萨的所有众会场合,均不生任何的贪着。

“菩萨听闻佛法之后,心中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志愿力量变得十分的广大,能够摄持、实行所有的菩萨行;但是对于佛法,却没有丝毫贪着。

“这一位菩萨在不可说劫的时间当中,见到不可说数量的佛陀出现兴起于世间。在每一尊佛陀的所在,他都恭敬地承事供养,历经不可说的时劫不曾间断,也不曾心生厌倦,或自诩满足。他见到佛陀听闻佛法,或见到菩萨们集会的庄严景象,都没有任何的贪着;见到不清净的世界,也没有丝毫憎恶的感觉。为何能够如此呢?因为这位菩萨能以诸佛之法来观察一切的缘故。在诸佛之法中,无所谓染垢,也无所谓清净;无所谓黑暗,也无所谓光明;无所谓相异;也无所谓同一;无所谓真实,也无所谓虚妄;无所谓安稳,也无所谓险难;无所谓正道,也无所谓邪道。

“菩萨如此深入于法界中,教化众生,但对于众生不会生起执着的念头;受持诸法,但对于诸法不生执着之念;他发菩提心,安住于诸佛所安住之境,但对这些境界不生执着之念;他虽然还是有言说,但心中对于言说没有任何的执着;他进入众生的趣所生处,而对于众生的趣所生处,心中没有任何的执着;他了知禅定三昧的境界,能证人,能安住,但对于禅定三昧的心,没有任何的执着;他前往拜诣无量的诸佛国土,当进入国土之中,或是见到佛陀,或是在佛国中安住,心中对于佛土都没有任何的执着;当他离开净土的时候,心中也没有任何的顾恋。

“大菩萨因为能如此没有任何执着之故,对于佛法,心中了无障碍,通达佛陀的菩提之路,证知法的毗尼戒律,安住于佛陀的正教当中,修习菩萨的大行,也安住在菩萨心之中,以正念来思惟菩萨的解脱之法。他在菩萨的住处,心中没有任何的染着;对于菩萨所行的一切,也没有任何的执着;他清净了菩萨的大道,接受了菩萨的授记。

“在得到菩萨的授记之后,他心中生起如下的念头:‘凡夫因为愚痴、无知、没有见地、没有信心、不能了解佛法、没有聪敏的行为,所以顽冥贪着,流转在生死当中;也因为不欣求于见佛,不随顺于光明的引导,不信服佛法的调伏驾御,所以会迷误失措,步入险途。凡夫由于不尊敬十力的法王,不知晓菩萨的恩德,徒然贪恋、执着于现前所安住之境;听闻了诸法皆空的道理,心中却极度惊讶恐惧,反而远离正法,安住邪法;舍正途,人险道,背弃佛陀的意旨,随着众魔之意而起舞,坚持执着于生死轮回的存有现象中,不能舍离。’

“菩萨如此观察凡夫众生之后,增长了大悲心,生起了各种的善根而没有任何的贪着。

“菩萨这时又生起了以下的心念:‘仅为了一个众生,我即应当在十方世界的每一个国土之中,用尽不可说的时间劫,来教化他,使之成熟。为了一个众生是如此,为了一切众生,我更应当是如此;绝不能因此而心生疲累厌倦,舍弃他们而离去。’

“若以身体上的毛发为例,如果用毛端来量测整个法界,菩萨于一毛端之微小处,教化、调伏其中的一切众生,历尽不可说劫的时间;进而每一根毛的毛端之处,也都能如此教化、调伏其中的一切众生。即使如此,菩萨于一弹指的极短时间内,也不会有执着于我的心念,不会生起我与我所有的念头。菩萨在每一根毛端之处会精勤地修习菩萨行,直到未来的时劫有穷尽的一日。他不执着于身,不执着于法,不执着于心念,不执着于愿力,不执着于三昧,不执着于观察,不执着于寂灭定境,不执着于境界,不执着于教化与调伏众生,也不会执着于趣入法界。

“为何能够如此呢?因为菩萨心中是这么想:‘我应当观知一切法界是如幻的,诸佛好比影像,而菩萨行也如梦一般,佛所说的法就像声响,一切世间宛如幻化,这些都是因为业力果报所持现的缘故;身相能如幻化一般的有所差别,是因为业行的力量所造成的;一切的众生就如心念一般,这是因为种种的杂染所形成的缘故;一切法就如其实际一般,则是因为诸法已现前不可变异的缘故啊!’

“他又是这么想的:‘我应当穷尽整个虚空、遍于一切的法界,在十方的国土当中行菩萨行。我的每一个心念都要能明白通达,使一切的佛法正念都能示现在眼前,而心中则不应有任何取有、执着的念头。’

“以此知见,菩萨心念无我地来观身,得以无碍地见佛。他为了教化众生,而演说各种的佛法,使他们对佛法产生无量欢喜的清净信心。菩萨如此救护一切,不曾心生疲累、厌倦;也由于心无疲厌,在所有的世界中,若有众生还未成熟、有何处尚未调伏的,他都会立即前往,用方便之力来教化救度。不论其中的众生有各种不同的语言音声、各种不同的业力行为、各种不同的贪取执着、各种不同的作为设施、各种不同的和合、各种不同的流转、各种不同的所作所为、各种不同的境界、各种不同的出生现象、各种不同的殁逝方式,他都以大誓愿力安住于其中,教化他们,使他们的心念不会动摇、没有退转,也使他们任何一念都不会生起污染与执着。为何能如此呢?这是因为菩萨已经证得了无所执着、无所依止的境界,能够自利、利他而清净满足。

“佛子啊!以上所行,名为大菩萨的第七无着行!

“佛子啊!什么是大菩萨的难得行?当一位菩萨成就了难得的善根、难以降伏的善根、最胜的善根、不可坏的善根、无能超越的善根、不可思议的善根、无尽的善根、有自在力量的善根、有大威德的善根、与一切佛陀同体性的善根;这位成就了如上善根的菩萨,当他修习诸行的时候,得到了佛法中最殊胜的了解,对于佛陀的菩提大法也得到了广泛的理解。他的菩萨愿力未曾稍有止息,心中永不生厌倦,及至一切时劫之穷;他的大悲心,使其对于一切的苦痛,为了众生都不会心生厌离;而他的心志坚定,一切的恶魔更是无法稍微动摇他。这样的菩萨,是一切诸佛所护持忆念的,他具足、实践了一切菩萨的苦行,精进不息地修习菩萨行,对于大乘的愿力永远不会生起退转的念头。

“这位菩萨安住在这样难得的殊胜行持之后,在念念当中,能够转动阿僧祇劫的生死,而仍不舍弃菩萨的大愿。如果有众生能够承事供养到这一位菩萨,甚至只是见到或听闻,都能够对无上正等正觉证得不退转的境界。

“这位菩萨虽然了解所有的众生都是空而非有的,但是却能不舍弃一切的众生界。就譬如一位船师,不是住在此岸,不是住在彼岸,也不是住在河流之中,但是却能够载运度脱此岸的众生到达彼岸之上,而他只是往返两岸之间,毫不休息,不停地载运。大菩萨也是如此,他不住在生死的此岸,也不住在涅槃的彼岸,更不住在生死的大河流之中,但是却能载运救度此岸的众生,安置在彼岸的安稳无畏、无忧无恼的涅槃之处。

“他也不会对于众生的数量多寡有所执着,不会为了仅只一个众生便加以舍弃,坚持要为数众多才愿度脱;也不会舍弃多数的众生,而执着于某一个众生。他不增加众生界,也不减少众生界;不生众生界,也不灭众生界;不穷尽众生界,也不增长众生界;不会分别众生界,也不会以不二的观点来看众生界。

“为何会如此呢?因为菩萨深入了众生界如法界的境界,知道众生界与法界是无二无别的。在无二法当中,无增加,亦无减少;无生起,亦无灭失;无有,亦无无;无贪取,亦无依止;无执着,亦无有二。为何会如此呢?这是因为菩萨明白一切的法与法界无二的缘故。

“菩萨在如此的知见当中,用善巧方便进入了甚深的法界中,安住在无相的境界,也用清净的妙相来庄严他自身。他知道诸法是没有自性的,又能分别一切的法相;他不执取众生,而又能够了知众生的数量;不执着于世界,而能够现身在佛刹当中;不分别诸法,而又能善人于佛法;他深深地了解法义的空理,而又能广为开演言词教化;他了知一切诸法离欲的真实情况,而却又能不断除菩萨道,不退转菩萨行。

“菩萨时常精勤地修习无尽的妙行,自在地证入清净法界之中。就譬如钻木取火一般,钻木生出了火花,延烧的柴薪若无量的话,火就不会熄灭;菩萨如此教化众生,也没有穷尽之时,他会在世间常住而不灭。他不是究竟,也非不究竟;不是贪取,也非不取;不是依止,也非无依止;不是世间法,也非佛法;不是凡夫,也非得到果位的圣者。

“菩萨成就了以上这样难得的心,在修习菩萨行之时,不宣说声闻、缘觉二乘之法,也不说佛法;不说世间,也不说世间法;不说众生,也不说没有众生;不说污垢,也不说清净。这是什么原因呢?此乃因为菩萨知道一切的法是无染着、无所取、不转、不退的缘故。

“菩萨在如此寂灭、微妙、甚深的最殊胜教法当中修行时,也不会生起以下的心念:‘我现在正在修习这个行,我过去已经修了这个行,我未来还应当修习这个行。’他不执着身心世界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也不执着于身内的世间、身外世间与内外的世间等一切的世间。他对于自己所生的大愿,与各种到达涅槃彼岸的波罗蜜行,以及一切法,都不会生起任何执着。

“为何如此呢?因为在法界中并没有名为向声闻乘或向独觉乘的真实之法,也没有名为向菩萨乘或向无上正等正觉的法,也没有名为向凡夫界的法,也没有名为向染污、向清净、向生死或向涅槃等的法。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诸法本来无二、无不二的道理。就譬如虚空一般,在十方当中不管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求取而不可得的,但又不是没有虚空啊!

“菩萨如此来观察,发现一切的法都是不可得的,但又并非没有一切的法啊!就如其实相一般无异,不会丧失所作的一切,而普遍示现修行菩萨的各种妙行,不舍离大愿力,调伏所有的众生,转动正法之轮,不破坏因果的法则,也不会违背了平等的妙法。他与三世的诸佛如来皆平等如一,不断绝佛种,也不败坏实相,深入于一切的法义,辩才无碍也无穷尽。他听闻佛法而心中不生染着,能够穷尽诸法深渊的最底层;也能心无畏怯地善巧开示,演说佛法。他不舍离于诸佛安住的境界,又不违失世间法;普遍示现于世间,又不执着于世间。

“菩萨如上所述,成就了难得的智慧心,修习各种菩萨行,在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中救拔出众生,教化与调伏他们,将他们安置在三世诸佛的菩提大道当中,使他们不会心生动摇。

“他又生起如下的心念:‘世间的众生都是不懂得报恩的,甚至,受惠之后,反而以仇恨相对待,心中充满了邪见与执着、迷惑与颠倒,更是愚痴不智,也没有信心,徒然随波追逐恶友,生现各种邪恶的小慧恶念,心中充斥贪爱与无明等种种的烦恼,但这却正是我修习菩萨行的处所啊!假如众生都知恩图报,具备了聪明与慧解,而世间也充满善知识,那么,我就不必在世间修菩萨行了啊!为什么呢?因为我对众生没有爱憎与亲疏的差别,一切所行皆不希求一缕一毫的回报,及一句一字的赞美之词。穷尽未来时劫,我所勤修的菩萨行,未曾有一个念头是为了自己,反倒是为了要救度、解脱一切的众生,使他们得到清净,永远出离一切的烦恼。为何菩萨要如此呢?这是为了要在众生中作为光明的引导者,在法上自然应该如此,这不是强取与强求的;也只是为了众生而勤修菩萨道,使他们能得至于安稳的涅槃彼岸,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佛子啊!以上所行,名为大菩萨的第八难得行!

“佛子!什么是大菩萨善法行?当一位菩萨为了一切世间的天、人、众魔、梵天、沙门、婆罗门、乾闼婆等制作了清凉的法池,来摄受总持正法,使佛种不致断绝。这位菩萨因为证得了清净光明的总持陀罗尼之故,获得了说法、授记的能力,并且具备了无尽的辩才;也因证得了具足义理的总持陀罗尼之故,获得了善于解说无尽义理的辩才;也因证得了觉悟真实法的总持陀罗尼之故,获得了善于解说无尽法理的辩才;也因证得了训诂与检释言辞的总持陀罗尼之故,获得了善于宣说无尽语辞的辩才;也因证得无边文句与无尽义理的无碍门总持陀罗尼之故,获得了无尽的无碍辩才;也因证得佛陀灌顶的总持陀罗尼来灌顶之故,获得了无尽的欢喜辩才;也因证得了不由他人教导而开悟的总持陀罗尼门之故,获得了无尽的光明辩才;也因证得了共同辩解的陀罗尼门之故,获得了无尽的共同辩才;也因证得了种种义理身、语句身、文辞身中的训诂与诠释的总持陀罗尼门之故,获得了无尽的训诂诠释能力的辩才;也因证得无边的旋总持陀罗尼门之故,获得了无尽的无边辩才。

“这位菩萨的大悲心十分坚定,摄持了所有的众生。他在三千大千世界中变化身色为金色,布施来作为佛事;随着所有众生的根器体性与意欲喜乐,他用宛如佛陀的广长舌说法,在一种音声中示现了无量的声音,相应于因缘时节而说法,使众生都能够心生欢喜。

“假使有受各种业报的不可说无数众生,共同相会于一处中。这个集会广大无比,充满了不可说的世界,菩萨就端坐在这个大众集会中。而会中的众生,假设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可说阿僧祇的口,每一张口中都能说出百千亿那由他种的声音,他们都同时发声,用各种不同的言辞,分别发问不同的问题;这位菩萨能在一念当中,完全领受他们所有的问题,并为他们解答,消除一切的疑惑。就如同上述在一个大众集会中能够回答所有的问题,甚至在不可说数的大众集会中,菩萨也同样能回答一切的问题。

“另外,假使在一根毛的尖端之处,于每一个念头中,都能出现不可说的道场集会;同样的,在一切毛端之处,尽未来劫的时间都是如此。假若这些时劫可穷尽的话,大众集会却是没有穷尽之时。这些大众集会在念念当中,用各种不同的言语辞句,发问各种不同的问题;菩萨在一念当中都能完全的领会接受,而且没有惊怖,没有畏怯,没有疑惑,也没有错谬。菩萨心中这么想:‘倘若一切的众生用这样的问题一起来问我,我会毫不间断、没有穷尽的为他们说法,令他们心生欢喜,安住在善道之中。又使他们善于理解一切的言语辞句,能为所有的众生演说种种的佛法,而且能不受语言的制约,对于言语也能不起分别心。假使是用不可说的种种言语辞句来问难的话,我在一念当中也都完全领会,用一种音声就能完全解答,普遍使他们开悟了解,不再残存任何的疑惑。这都是因为我得到了一切智慧灌顶的缘故,因为得到了无碍宝藏的缘故,因为得到了一切法圆满光明的缘故,以及具足了一切智智的缘故。’

“佛子啊!当这位大菩萨摩安住在善法行之后,能够自身得到清净,也能够用无所着的方便,普遍饶益一切的众生,使众生们都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就像在我们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一样,在整个法界宇宙中所有不可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当中,这位菩萨的身体都变化成金色,具足了微妙的声音,对于一切法都不生起任何的障碍,而广作佛陀的事业。

“佛子啊!这位大菩萨将成就十种的妙身。这十种妙身是:一,进入无边法界而非六趣身,这种妙身不生于六道,离弃六道,而入无边法界,能灭除一切的虚妄世间;二,进人无边法界诸趣身,这种妙身,示现出生于六道诸趣,以教化众生而出生于一切的世间;三,不生身,这是安住在无生平等法的空性妙身;四,不灭身,一切法本来不生故不灭,安住空性当中,一切灭的言说不可得;五,不实身,了知一切法如幻不真,由此而得证了如实的实相;六,不妄身,离开一切的虚妄,宛如明镜一般,随因缘而应现的妙身;七,不迁身,离开一切生死的变异,现证脱离了死于此处、生于彼处的轮转;八,不坏身,证得了法界体性无坏的妙身;九,一相身,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语言道断,证人差别的妙身;十,无相身,证得了善于能够如实地观察法相而现证无相的妙身。

“菩萨成就了以上的十种妙身,因为能长养一切善根的缘故,他成为庇荫一切众生的屋舍;他因为能使众生们得到大安稳,故成为一切众生的救护者;他因为能作为大依止的处所,故成为一切众生的依归;他因为能使一切的众生得到无上之法而出离一切烦恼,故成为一切众生的引导者;他因为能教导众生趣入真实法,故成为一切众生的老师;他因为能够使众生明见所有的业报,故成为一切众生的明灯;他因为能为众生照明出甚深而奥妙之法,故成为一切的光;他因为能使众生完全晓悟真实之法,故成为一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火炬;他因为能使一切众生证入光明地的境界,故照明一切的世间;他因为能示现如来的自在,故成为一切六道诸趣的明灯。

“佛子啊!以上是名为大菩萨的第九善法行!菩萨安住在善法行之中,能够为众生穷尽一切佛法的根源,为一切众生作清凉的法池。

“佛子啊!什么是大菩萨的真实行?当一位菩萨成就了第一诚谛的语词之时,言出必能实行,而所言也必依其所行。这一位菩萨学习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实言语,趣入了三世诸佛的种性,与三世诸佛的善根同等如一,证得了他们无二的言语,随着诸佛如来修学智慧而有所成就。

“这一切菩萨成就了如来十种能通晓众生的智慧力:一,了知是处非处道理的智慧力;二,了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业报的智慧力;三,了知所有根器利钝的智慧力;四,了知种种境界的智慧力;五,了知种种知解的智慧力;六,了知一切至处行道因果的智慧力;七,了知各种禅定解脱、三昧的染垢清净、生起是时非时的智慧力;八,了知一切世界宿世安住随念的智慧力;九,天眼的智慧力,十,漏尽的智慧力。此菩萨成就了如来所具有的这十种力用,仍能不舍弃一切的菩萨行。为何能如此呢?这是因为菩萨为了要教化一切的众生,使他们完全得到清净的缘故。

“这一位菩萨又生起了如下的增上心:‘如果我不使一切的众生安住在无上的解脱道,自己却先他们而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话,就违背了我的本愿,这是不应该的。我应当先教一切的众生证得无上菩提、无余涅槃,然后自己才成佛。为何要如此呢?这并不是众生请求我这般发心的,而是我自愿作为众生的不请之友,自动自发地帮助他们成佛,先使他们的善根得到满足、智慧得到成就。所以,我可说是最为殊胜的人,因为我不染着于一切的世间;我是最高上的人,因为我安住在无上的调伏降御境地;我也是离翳的人,因为我了解众生是没有边际的;我是已经成办一切的人,因为我已经成就了本愿;我是能善巧变化的人,因为我具备了菩萨的功德庄严;我是能善巧依怙的人,因为5世诸佛皆来摄受。’

“这一位大菩萨,由于未尝舍弃本愿,得以证入了无上的智慧庄严,利益一切的众生,使他们得到满足,随顺于本来的誓愿,都能臻于究竟。在一切法之中,他能够以自在的智慧,使所有的众生都获得清净;每一念都能遍游十方世界,每一念都能参诣不可说的诸佛国土,每一念也都能见到不可说的诸佛以及诸佛庄严清净的国土,示现着如来的自在神力。这一位菩萨普遍于法界、虚空界示现无量的妙色身,他普人世间却不做任何的依止,也无贪着;他的身体中显现出一切的刹土、一切的众生、一切的诸法与一切的诸佛。这一位菩萨能够知道众生的各种心想、各种欲求、各种理解力、各种业报及各种善根,随着这些众生所相应的因缘,为他们现身而调伏教化他们。他也观知一切的菩萨如幻,一切的法如化,佛的出世宛如影,一切的世间宛如梦;他得证了义理身、文句身的无尽宝藏,能够正念自在,决定了知一切的诸法,并证得最为殊胜的智慧,证人一切三昧的真实相中,安住在一性无二的境地。

“因为众生们都执着在二边相对的境界,不能得证中道实相,所以大菩萨便安住在大悲的心境中,修行这些寂灭的大法,并证得了佛陀的十力境界,进入宛如因陀罗网摩尼宝珠相互映摄的法界,成就了诸佛如来的无碍解脱,能于人类中做出雄猛威武的大师子吼。他证得了如来无所畏的力量,能转动无碍的清净法轮;他证得了智慧解脱,能够通晓一切的世间境界,断绝所有生死的流转轮回;他进入了智慧的大海,为了一切众生而护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正法;他并已深抵一切佛法大海的实相根源底层。当菩萨安住在真实的胜行之后,一切世间的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众生,若有亲近这一位菩萨者,都能因而得到开悟与欢喜清净。

“佛子啊!以上所行,名为大菩萨第十真实行。”

这时,因为佛陀威神力的加持,十方都有佛刹微尘数的世界发生了六种震动,这六种震动就是所谓的动、遍动、等遍动,起、遍起、等遍起,涌、遍涌、等遍涌,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击、遍击、等遍击。虚空中如雨般纷纷落下诸天的妙花、天上的妙香、天上的末香、天上的宝鬉、天上的宝衣、天上的珍宝,及天上的各种庄严宝具,并演奏着天乐梵音,放射出大光明,同时演畅着诸天的微妙音声。犹如在此一世界中的夜摩天宫宣说着十行法所示现的神变,十方的世界也都是如此示现着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更由于佛陀威神力的加持,十方各过十万佛刹微尘数的世界之外,有十万佛刹微尘数的菩萨一起来到了我们的世界。这些充满十方的菩萨告诉功德林菩萨说:“佛子啊!善哉!善哉!只有你才能够善巧地演说这些菩萨的大行。我们都与你同样名为功德林,所安住的世界也都名为功德幢世界。我们国土中的佛陀如来,也同是名为普功德如来。我们的佛陀道场,也同样宣说这个大法,而大众的集会与从属,及所用的言辞义理,也都与此处相同,没有丝毫增减。佛子啊!我们都是承受佛陀威神力的加持而来到这个大会,为你所说的法作证:在十方世界当中,也都同样如此。

这时,功德林菩萨在佛陀威神力的加持下,遍观十方一切大众的集会及整个法界,他为了使佛陀的种性永不断绝,为了使菩萨的种性清净,为了使愿力的种性不退转,为了使修行的种性能够常相续,为了使三世的种性完全平等,为了摄受三世诸佛的种性,为了要开示演说所种下的各种善根,为了要观察一切的根器,为了要了解烦恼习气及心念所行所作,为了要照明、了知一切诸佛菩提的缘故,而宣说如下的偈颂:

一心敬礼佛十力尊,离垢清净无碍正见,

境界深远无与伦匹,住如虚空道中之人。

过去人中一切最胜,功德无量无所染着,

勇猛第一无等伦比,彼离尘者行于斯道。

现在十方诸佛国土,善能开演第一义谛,

离诸过恶最为清净,彼无依者行于斯道。

未来所有人中师子,周遍游行于法界中,

已发诸佛广大悲心,彼饶益者行于斯道。

三世所有无比至尊,自然除灭迷愚痴暗,

于一切法悉皆平等,彼大力人行于此道。

普见无量无边世界,一切诸有以及诸趣,

见已其心不生分别,彼无动者行于斯道。

法界所有悉皆明了,于第一义最为清净,

永破贪嗔慢及愚痴,彼功德者行于斯道。

于诸众生善巧分别,悉入法界真实体性,

自然觉悟不由他教,彼等空者行于斯道。

尽空所有诸佛国土,悉往说法广为开喻,

所说清净无能沮坏,彼胜牟尼行于此道。

具足坚固永不退转,成就尊重最殊胜法,

愿力无尽到于彼岸,彼善修者所行大道。

无量无边一切境地,广大甚深微妙境界,

悉能知见靡有遗者,彼论师子所行大道。

一切句义皆已明了,所有异论悉为摧伏,

于法决定无所疑惑,彼大牟尼行于此道。

远离世间一切过患,普与众生安稳欣乐,

能为无等伟大导师,彼胜德者行于斯道。

恒以无异布施众生,普令一切悉皆欣庆,

其心清净离于染浊,彼无等者行于斯道。

意业清净极为调善,离诸戏论无有口过,

威光圆满众所钦敬,彼最胜者行于斯道。

入真实义到于彼岸,住功德处心永寂灭,

诸佛护念恒不忘失,彼灭有者行于斯道。

远离于我心无恼害,恒以大音宣扬正法,

十方国土靡不周遍,彼绝譬者行于斯道。

檀波罗蜜已成圆满,百福相好之所庄严,

众生见者悉皆欣悦,彼最胜慧行于斯道。

智地甚深难可趣入,能以妙慧善为安住,

其心究竟不可动摇,彼坚固行行于斯道。

法界所有悉能趣入,随所入处威为究竟,

神通自在靡不普该,彼法光明行于此道。

诸无等等大牟尼尊,勤修三昧无二妙相,

心常在定乐于寂静,彼普见者行于斯道。

微细广大诸佛国土,更相涉入各有差别,

如其境界悉已了知,彼智山王行于此道。

意常明洁离于诸垢,于三界中无所染着,

护持众戒到于彼岸,此净心者行于斯道。

智慧无边不可言说,普遍法界等虚空界,

善能修学安住其中,彼金刚慧行于斯道。

三世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善入悉已周遍,

未尝暂起疲厌之心,彼最胜者行于斯道。

善能分别十力大法,了知一切究竟处道,

身业无碍得大自在,彼功德身行于此道。

十方无量无边世界,所有一切诸众生等,

我皆救护而不弃舍,彼无畏者行于斯道。

于诸佛法精勤修习,心常精进绝不懈倦,

净治一切所有世间,彼大龙王行于此道。

了知众生根性不同,欲解无量各有差别,

种种诸界悉皆明达,此普入者行于斯道。

十方世界无量刹土,悉往受生无有量数,

未曾一念生疲厌心,彼欢喜者行于斯道。

普放无量大光明网,照耀一切所有世间,

其光所照入于法性,此善慧者行于斯道。

震动十方诸佛国土,无量亿数那由他量,

不令众生心有惊怖,此利世者所行之道。

善解一切众语言法,问难酬对皆悉究竟,

聪哲辩慧靡不了知,此无畏者所行之道。

善解覆仰诸佛国土,分别思惟已得究竟,

悉使安住于无尽地,此胜慧者所行之道。

功德无量那由他数,为求佛道皆勤修习,

于其一切到达彼岸,此无尽行所行之道。

超出世间伟大论师,辩才第一如师子吼,

普使群生到于彼岸,此净心者所行之道。

诸佛灌顶第一妙法,已得此法并灌其顶,

心恒安住正法之门,彼广大心行于此道。

一切众生无量差别,了达其心皆悉周遍,

决定护持诸佛法藏,彼如须弥行于此道。

能于一一语言之中,普为示现无量言音,

令彼众生随类得解,此无碍见行于斯道。

一切文字语言之法,智皆善入不起分别,

住于真实境界之中,此见性者所行之道。

安住甚深广大法海,善能印定一切法要,

了法无相真实义门,此见实者所行之道。

一一佛土悉皆往诣,尽于无量无边时劫,

观察思惟靡暂停止,此匪懈者所行之道。

无量无数诸佛如来,种种名号各不相同,

于一毛端皆悉明见,此净福者所行之道。

一毛端处见诸佛陀,其数无量不可言说,

无量无边无数时劫,于一念中悉皆明见,

知其修促无定众相,此解脱行所行之道。

能令见者无有空过,皆于佛法深种因缘,

而于所作心无染着,彼诸最胜所行之道。

那由他劫常值遇佛,终不一念心生疲厌,

其心欢喜转更增盛,此不空见所行之道。

尽于无量无边时劫,观察一切众生世界,

未曾见有一位众生,此坚固士所行之道。

修习无边福智宝藏,普作清凉功德大池,

利益一切所有群生,彼第一人行于此道。

法界所有诸般品类,普遍虚空无比数量,

了彼皆依言说安住,此师子吼所行之道。

能于一一三昧之中,普入无数诸三昧境,

悉至法门深幽奥处,此论月者行于斯道。

忍力勤修到于彼岸,能忍最胜寂灭佛法,

其心平等毫不动摇,此无边智所行之道。

于一世界一坐处中,其身不动常恒寂然,

而于一切普示现身,彼无边身行于此道。

无量无边诸佛国土,悉令共入一微尘中,

普得包容无有障碍,彼无边思行于此道。

了达是处于及非处,于诸力处普能趣入,

成就如来最上大力,彼第一力所行之道。

过去未来现在三世,无量无边诸种业报,

恒以智慧皆悉了知,此达解者所行之道。

了达世间时与非时,如应调伏诸众生等,

悉顺其宜而不失时,此善了者所行之道。

善守身语以及意业,恒令依法而为修行,

离诸取着降伏众魔,此智心者所行之道。

于诸法中能得善巧,能入真如平等之处,

辩才宣说无有穷尽,此佛行者所行之道。

陀罗尼门皆已圆满,善能安住无碍法藏

于诸法界皆悉通达,此深入者所行之道。

三世所有一切诸佛,悉与等心同一智慧,

一性一相无有殊异,此无碍种所行之道。

已决一切愚痴膈膜,深入广大智慧海中,

普施众生清净眼目,此有目者所行之道。

已具一切诸大导师,平等神通无二妙行,

获于如来大自在力,此善修者所行之道。

遍游十方一切世间,普雨无边妙法大雨,

悉令于义善得决了,此法云者所行之道。

能于佛智以及解脱,深生净信永不退转,

以深信而生智慧根,此善学者所行之道。

能于一念悉得了知,一切众生皆无有余,

了彼众生心之自性,达无性者所行之道。

法界一切诸佛国土,悉能化往无有穷数,

其身最妙绝等伦匹,此无比行所行之道。

佛刹无边亦无有数,无量诸佛身在其中,

菩萨于彼悉皆现前,亲近供养心生尊重。

菩萨能以独一之身,入于三昧而证寂定,

令见其身具无有数,一一皆从三昧中起。

菩萨所住最上深妙,所行所作超诸戏论,

其心清净恒常悦乐,能令众生悉皆欢喜。

诸根方便各有差别,能以智慧悉皆明见,

而了诸根无所依止,调难调者所行之道。

能以方便善巧分别,于一切法能得自在,

十方世界各有不同,悉在其中而作佛事。

诸根微妙行亦复然,能为众生广说佛法,

谁其闻者无不欣庆,此等虚空所行之道。

智眼清净无与等比,于一切法皆悉明见,

如是智慧善巧分别,此无等者所行之道。

所有无尽广大福德,一切修行悉使究竟,

令诸众生悉皆清净,此无比者所行之道。

普劝修成辅助道法,悉令得住方便胜地,

度脱众生无有数计,未曾暂起众生心想。

一切机缘悉皆观察,先护彼意令无诤念,

普示众生安稳之处,此方便者所行之道。

成就最上第一智慧,具足无量无边智慧,

于诸四众心无所畏,此方便智所行之道。

一切世界以及诸法,悉能遍入而得自在,

亦入一切众会之中,度脱群生无有数计。

十方一切国土之中,击大法鼓了悟群生,

所法施主最为无上,此不灭者所行之道。

一身结跏而端正坐,充满十方无量佛刹,

而令其身毫不迫隘,此法身者所行之道。

能于一义一文句中,演说无量无边佛法,

而其边际亦不可得,此无边智所行之道。

于佛解脱善巧修学,得佛智慧无有障碍,

成就无畏为世大雄,此方便者所行之道。

了知十方世界大海,亦知一切诸佛刹海,

智海法海皆悉了知,众生见者咸心欣庆。

或现入胎以及初生,或现道场成最正觉,

如是皆令世间睹见,此无边者所行之道。

无量亿数国土之中,示现其身入于涅槃,

实不舍愿归于寂灭,此雄论者所行之道。

坚固微密唯一妙身,与佛平等无有差别,

随诸众生各有异见,一实身者所行之道。

法界平等无有差别,具足无量无边法义,

乐观一相心不移动,三世智者所行之道。

于诸众生以及佛法,建立加持皆悉究竟,

所有持力同于佛陀,最上持者行于斯道。

神足无碍犹如佛陀,天眼无碍最为清净,

耳根无碍善巧听闻,此无碍意所行之道。

所有神通悉皆具足,随其智慧悉得成就,

善知一切靡所比俦,此贤智者所行之道。

其心正定毫不摇动,其智广大无有边际,

所有境界悉皆明达,一切见者所行之道。

已到一切功德彼岸,能随次第度化众生,

其心毕竟无有厌足,此常勤者所行之道。

三世所有诸佛教法,于此一切咸皆知见,

从于如来种性出生,彼诸佛子能行斯道。

随顺言辞已得成就,乖违谈论善巧摧伏,

常能趣向诸佛菩提,无边慧者所行之道。

一光照触无涯无限,十方国土悉为充遍,

普使世间广得大明,此破暗者所行之道。

随其应见为应供养,为现如来清净妙身,

教化众生百千亿数,庄严佛刹亦复如是。

为令众生出离世间,一切妙行皆得修习,

此行广大无有边际,云何而有能了知者?

假使分身不可说数,而与法界虚空同等,

悉共称扬彼之功德,百千万劫无能穷尽。

菩萨功德无有边际,一切修行悉皆具足,

假使无量无边佛陀,于无量劫宣说不尽。

何况世间诸天及人,一切声闻以及缘觉,

能于无量无边时劫,赞叹称扬而得究竟?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