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2五典,典,镇也。制法所以镇定上下,其等有五也。
3八索,索,素也。著素王之法,若孔子者,圣而不王,制此法者有八也。
4九丘,丘,区也。区别九州土气,教化所宜施者也。此皆三王以前上古羲皇时书也。今皆亡,惟尧典存也。
5经,俓也。如俓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
6纬,围也。反覆围绕,以成经也。
7图,度也,尽其品度也。
8谶,纤也,其义纤微也。
9易,易也,言变易也。
10礼,体也,得其事体也。
11仪,宜也,得事宜也。
12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
13记,纪也,纪识之也。
14诗,之也,志之所以也。兴物而作谓之兴,敷布其义谓之赋,事类相似谓之比,言王政事谓之雅,称颂成功谓之颂,随作者之志而别名之也。
15《尚书》,尚,上也。以尧为上,始而书其时事也。
16《春秋》,春秋冬夏,终而成岁。《春秋》书人事,卒岁而究备。春秋温凉,中象政和也,故举以为名也。
17《国语》,记诸国君臣相与言语谋议之得失也。又曰外传。春秋以鲁为内,以诸国为外,外国所传之事也。
18《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
20法,逼也。莫不欲从其志,逼正使有所限也。
21律,累也。累人心,使不得放肆也。
22令,领也。理领之,使不得相犯也。
23科,课也。课其不如法者,罪责之也。
24诏书,诏,昭也。人暗不见事宜则有所犯,以此示之使昭然知所由也。
25论,伦也,有伦理也。
26称人之美曰赞;赞,纂也,纂集其美而叙之也。
27叙杼也。杼泄其实宣见之也。
28铭,名也。述其功美,使可称名也。
29诔,累也,累列其事而称之也。
30谥,曳也。物在后为曳,言名之于人亦然也。
31谱,布也,布列见其事也。
32统,绪也,主绪人世类相继,如统绪也。
33碑,被也。此本王莽时所设也。施其辘轳以绳被其上,以引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
34词,嗣也,令撰善言相续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