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有善比丘。或知修多罗藏或解阿毗昙藏。或解毗尼藏。不希饮食趣得支命。持戒清净。或为人说法。威仪具足。令人欢喜。从邑至邑。从国至国。为人敬重佛法兴隆。如是比丘光扬佛法。有恶比丘。从善比丘闻受法已。为他讲说言辞柔和音声清彻。人所乐闻众共赞誉。大德善说妙法。从谁禀受。
答言。我自知之。不从他学。如是自称。如来积四阿僧祇劫百千劫。具足诸波罗蜜。勤苦如是得此妙法。而恶比丘因偷此法。求觅利养。是名第二大贼。复有大贼。精进比丘持戒具足。或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乃至阿罗汉。或凡夫比丘持戒清净。以波罗夷法谤之。憎嫉他行。自称己是清净人。如是谤诸贤圣。偷窃圣法。是名第三大贼。重物者。如盗戒无异。乃至五摩沙迦盗取。是名重物。佛告诸比丘。有五种重物。不应与人。僧亦不得与。众亦不得与。一人亦不得与。若与者得偷兰遮罪。何谓为五。一者园。二者地。三者铁物。四者木物。五者土物。以此诸重物。不得妄与人。佛告诸比丘。五种不得分。僧众一人园为初。若分得偷兰遮罪。法师曰。分不可分。于蹇陀迦当广说。今此略说。以取者。以此重物而取白衣意。希望白衣不可与人。而偷取以饷致白衣。佞取其意。此是第四大贼也。以此重物饷致白衣者。名污他家。因污他家得突吉罗罪。应驱出众。复有比丘。取僧物如己物无异。行用与人得偷兰遮罪。若以偷心取者。随宜多少结罪。此是名为第五大贼。贼无过此贼。圣利法者。此法极细微。若金银珍宝亦可偷取。此法不可偷取。是故律本说。圣利法者。而自说有。于身中无圣利法。自言圣利法已在我身。
问曰。此无离本处。云何名为贼。
答曰。不能得名为贼。何以故。为因空诳妄语。而得大利养故。以方便取之。是故律本说。佛告诸比丘。盗取人饮食者。此亦名大贼。何以故。以无实故。假名有实言。我是阿罗汉。圣法在他。而假偷在己。譬如猎师欲杀群鹿。若以人形往者。鹿见必走。以方便故。以草木缠身。身非草木。而现示是草木形。诸群鹿见者谓之草木。而来就之。即杀取。比丘亦复如是。非阿罗汉。假示是阿罗汉。现阿罗汉相。信心檀越谓是真实。以肴膳饮食而供养之。亦如猎师假形谋鹿。如此比丘假形谋取诸檀越饮食是故律本中偈赞。
外袈裟绕颈内行不净法
已行恶法故死即堕地狱
铁丸热光炎宁可吞取死
若有破戒者不应吞信施
外袈裟绕颈者以袈裟缠置肩上。此是外取圣表式。内空无所有。譬如画器内盛臭物。如此之虚假。定无一可取。恶比丘亦复如是。第二偈者。何以如来作如是说。宁吞铁火丸。而不吞檀越供养施食。何以故。吞铁火丸肝肠烂死。不以此因缘堕于地狱。是故作如是说。诃责婆裘比丘已告诸比丘。说戒时作如是言。若比丘空诳妄语为初。佛结第四波罗夷坚已。复次随结。除增上慢者。如是佛已为比丘说随结已。于随结中。不见谓为已见者。以慧眼不见阿罗汉想。而谓已见。如是未至谓至。未得谓得。未得句者。以道谛未得。作真实者。以慧眼覆见真实。增上慢者。作是言。我已得圣利法。于中生慢。或言过慢。或言增慢。自念言。我于阿罗汉法。我已作之。云何慢。以舍摩陀毗婆舍那力故。烦恼暂住。是名为慢。若后见欲境。烦恼便起。唯此人不犯。
问曰。何人起慢。何人不起慢。声闻罗汉不起慢。既得道果。一切诸烦恼灭故。以慧眼覆观。无有未得谓得狐疑。云何狐疑。我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为初。如是于四道果慢不起复不起慢。于破戒人。云何不起。于圣利法无有分故。如禅人好眠为事。此人不起。起慢人者。先持戒具足而入禅定。得禅定已。未分别名色。始入毗婆舍那。三想具足心绝勇猛。或得舍摩陀。或二十年或三十年中不起。因勇猛行毗婆舍那力故。自念言。我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阿那含。增上慢如是。若能善持舍摩陀。非但二十三十年。乃至八十年百年烦恼不起。是以生增上慢言。我得阿罗汉。是故如来除增上慢。不入空诳妄语圣利法。
答曰。言禅定解脱三昧入空慧眼。如是禅定为初。一切诸法。是名为圣利法。恶比丘以此法为己有。或以己身现为法。有圣利满足见者。世间过世间。用慧知诸法。如肉眼见无异。慧眼者。三知也。
问曰。慧与眼为一为异。
答曰。一也。慧即眼眼即慧。
问曰。若尔者。何不直言慧。何须言眼。亦不须言慧。
答曰。不然。所以如眼不异。故名慧眼。过人法向男女说者。此是指示说处也。非天梵魔。亦非夜叉饿鬼畜生。我如是知如是见者。此说其因缘。知如是见如是禅定为初。如是见如是我知。若捡挍若不捡挍者。此令人知已得罪也。当时说已得波罗夷罪。已得竟。或有捡挍或不捡挍。自向他说。是故律本说。或捡校或不捡校。云何捡校。问长老。何时得禅定解脱三昧三道耶。如是方便问已或问。长老得三想苦空无我。或以三昧得之。或非三昧或毗婆舍那得也。或以色或以无色。或以内色或以外色。何时得也。为朝得为中得为暮得。复问处。何处得也。为树下为阿兰若。为空闲得耶。问已复问。若烦恼已灭。去几余有几。以何道灭之以须陀洹道。为斯陀含道。于一一道中。汝得何法。若有比丘得过人法。而一一答言。若不得者。问已迷乱不能自答。若人得者。现法如在手掌无异。日时处所皆一一答之。或白日或夜。若答已复问。四道果中汝已何道。杀几烦恼。答者一一悉著者。复问。汝得何法。为得须陀洹斯陀含。若答悉著者。若有小小异者。即不信。何以故。若有智慧聪明比丘。从师禀受一一句义。不得谬乱。复作余问。
初入云何。若答不着。即圣利满足汝不得也而驱出。若答言。入圣道着。久于戒定慧中。无有懈怠精勤不退。于四供养心无染着。譬如虚空。若如此比丘说而同合。如大河水与盐牟那水相合无异。是故佛为声闻弟子说涅槃道。于一一说中无有谬错。是故以种种问难怖之。若不怖者。是爱尽比丘。如霹雳着身。亦无恐怖。若有恐怖。则非阿罗汉。若不恐怖。一毛不竖。如师子王。此比丘若说圣利法善者。王及诸大臣有供养者。皆悉堪受。恶比丘者破戒也。比丘有戒者善比丘也。令人知我者。以恶心而假现圣利。无有实想。得波罗夷。已乐自令净者。自念言。我已得波罗夷罪。我今云何得净也。如来所以结戒。比丘犯波罗夷罪。于天禅定解脱智慧住乐道者。皆悉障碍不复得。如律本中说半偈。
沙门不持戒死必入地狱
若于比丘中戒不具足。还作白衣优婆塞沙弥戒持五戒清信士。如此于涅槃道无有障碍。是故于白衣相净。是故破戒比丘乐净者。还作沙弥及白衣清信士。是故律本中说乐欲得净。我不知言知不见言见。我空诳妄语。空诳妄语者。此无义语也。依止前三波罗夷。若人得此罪。名为波罗夷。法师曰。此句易可解耳。我乐静者。此是略说现圣利法。以不广说而增其罪。又有异义。以方便令人得知。入禅定者入第一禅定第二第三第四禅定。慈悲禅定不净观禅定阿那波那禅定圣人禅凡夫禅悉入。是故律本中说。入禅定为初。若如是说。得波罗夷。言我已离烦恼离欲断不复生。得罪如前所说。若言我入三昧得道。发语知者。已得波罗夷罪。或言我得智慧。或言得三达智。或言得三十七菩提党法。得初力得善作。得八圣道法。如是皆得波罗夷罪。我离欲如是为初。此是须陀洹道。以第三道离嗔恚欲。以第四道离愚痴。是故律本中说。我已离欲。若如是说。得波罗夷罪。或言六通中我一一已得亦得波罗夷罪。若言我前世已得六通我今欲得。如此不得重罪。或言我得四辩犯重。或言我入灭尽三昧不犯重。何以故。灭尽三昧。非圣人定非凡人定。若有人疑。是阿那含阿罗汉。令人知我如是。令人知人即知。又言我已从迦葉佛时得须陀洹道。不犯重罪。何以故。如来以今世结戒。不为过去世。又言过去世入三昧亦如是。法师曰。空诳妄语罪相已结定。今至有三转。取第一禅为初。乃至离五盖一。此是第一转。第二转取第二定为初。第三转取第三定为初。我如是入如是定。如是起如是作。已如是通达无碍。有如是说。悉得重罪。法师曰。妄语有三种。何谓为三。一者自念言。我今欲妄语。二者开口成妄语。三者妄语已自念言。我已妄语。是名三种妄语。复有妄语。初念言。我今妄语。临发言而实语。不成妄语。如此不得重罪。复有妄语。我欲禅发言而禅。我欲入定。如此不犯重。复有妄语。初发思妄语。发口言妄语。语已妄语。如此三相具足。是妄语是为真实妄语。法师曰。若如此不成妄语。何以故。心心起灭如一刹那。前心非后心。后心非前心。是故一心不具足三相。
答曰。不尔。所以如来结戒。心心相续如一无异。是故犯重。
问曰。三相何者为正。
答曰。初发为正。法师曰。我今断说。何者得罪。言我今正得者即得罪。若言曾得欲得不犯重。此三转品竟。欲说者。我欲说第一禅定。后发语我入第二禅定。此是语误。第三第四禅定亦如是误。悉犯重罪。何以故。为其地故。如言我欲舍僧。而误舍法。我欲舍法。误言舍佛。戒亦即失。今空诳妄语小小有异。
问曰。何谓为异。
答曰。舍戒虽现身相。戒亦不去。要须发语而失。若向人说我得道人。未即解语。良久方解。不即知故不犯。不犯重得偷兰遮罪。又有比丘向人说。此人亦不知禅想。亦未曾得禅。不解禅义。随世间语禅定而已。若比丘说。此人闻已言。此比丘已得禅定已入禅定。若如是知者。即犯重罪。欲说品竟。次方便转者。随律文句解说。而向白衣说者。言若人受檀越饮食衣服房舍汤药者得阿罗汉。以方便不自说名字故。犯偷兰遮罪。若檀越不解语犯突吉罗罪。法师曰。如是种种方便。欲令人解。罪相轻重。汝自当知。我今说无罪者。除增上慢者无罪。不欲向人说误说无罪。实得向同意说不犯。最初未制戒婆裘河比丘不犯。颠狂心乱不犯。此因缘本起从身心口。此是性罪。受者。乐受。法师曰。此是律本所说。今次随结。法师曰。次第至随结。若有难解者。我今当解说。增上慢句者。前已说。次第二人令人疑句。我今阿练若处住。人当疑我得阿罗汉。或疑我得斯陀含乃至须陀洹。以此疑故。当大得利养。若初作如是心时。得突吉罗罪。从寺往阿练若处。步步得突吉罗罪。至阿练若处起作。皆得突吉罗罪。后有人疑无人疑。得利养及不得利养。皆突吉罗罪。又有比丘受头陀法。我不宜在聚落。宜在阿练若处。此是清净处。若清净我当得一一道果。及阿练若处若入已。不得阿罗汉果我终不出。又自念言。如来赞叹阿练若住处。若我在阿练若处。诸同学见我。亦乐入阿练若处。若如是住者便无罪。第三句者。我欲入聚落乞食。着衣持钵现圣利想乃至食竟。悉突吉罗罪。若得利养若不得利养。悉突吉罗罪。又自念言。我欲入聚落乞食学圣人法。为今世后世。诸同学见我持钵乞食。赞叹言善。此是真如来法。若我等不行此法。实有惭愧。若生如是心乞食无罪。第四句者。向檀越言。若人住在檀越寺。为不说名字故。不得波罗夷罪。令人疑者。此句易可解耳。言烦恼。若向白衣说烦恼尽。随语得波罗夷罪。若空静处说言。我得阿罗汉。得突吉罗罪。若檀越所供养比丘。此比丘是阿罗汉。此句易可解耳。不须广说。病句者。非人所能堪忍。唯我能忍此苦。此文句者无罪。若言非凡人所能堪忍。唯我一人能忍此苦。若作如是语者。得偷兰遮罪。婆罗门句者。此婆罗门信心于法。是故言善来罗汉。如是饮食供养。一一皆唤为罗汉。为信心故。唤为罗汉。受如此供养供给。一一悉不犯。佛告比丘。如此赞叹之言。应生惭愧心而受。受已当勤行道以求罗汉。次还俗句者。如我等辈于俗法已断。此非贡高语。是故无罪。障碍句者。于白衣法已障亦言已离。于律本罪想已说。从寺出者。若人先从此寺出。此比丘得阿罗汉。法师曰。此是略说耳。今当广说。云何广说。若言从寺出。或从房出。或从戒坛出。或言渡江。如是众多僧已有制。若比丘前出者。此比丘是罗汉。若欲令人知前出犯波罗夷。若有因缘师僧遣去。及父母急难因缘出去不犯。若因此事出欲现罗汉想亦不犯。若乘车及以神力出不犯。律本中说。若步出犯若立制已。即日出不犯。若阿练若比丘立制。若坐此树下者得阿罗汉。若在此经行处。此比丘亦得阿罗汉。我等应以香华供养。若有恶比丘。乐欲得此供养。树下坐者及往经行处。得波罗夷罪。若有白衣作寺。若比丘入我寺者。是阿罗汉。若有恶比丘入此寺者。犯波罗夷罪。若众僧立制。于夏三月中。莫语莫眠莫出莫受檀越供养。若如是非法制不从不犯。长老勒佉㝹者。身相具足。如梵王身故。名勒佉㝹。
问曰。此勒佉㝹何时出家。
答曰。与千梵志同善来出家得具足戒。又问曰。此勒佉㝹。因闻何法而得阿罗汉。
答曰。因闻光明经即得阿罗汉。目连从出家七日便即得道。发含笑者。是小笑也。因何而笑。已在律本不须重说。骨骨相连者。此是饿鬼形也。非肉眼所见。唯圣眼能察。问目连既见如此众生。何不生慈悲心而发含笑。
答曰。所以目连自思惟言。以佛慧眼自念己身。如此细微众生我今得见。念已生欢喜心。故发含笑。复自念言。如此饿鬼之苦。我今得脱。我得善利。如修多罗中说。佛告诸比丘。因缘果报不可思议。若思议者则成颠狂。是故如此因缘不可思议。如律本中说。勒佉㝹问目连。以何因缘而发含笑。目连答言。若欲问者。于佛前而问。骨骨相连者。其骨形长一由旬。无筋肉也。众鸟飞逐者。为是真鸟为化鸟。此是夜叉鬼。鬼口纯铁为嘴。发大叫声者。此是号哭大苦恼声也。此骨若有人来触者。如新破痈疮。苦痛如是。咄哉者。叹其苦也。法师曰。大句次易可解耳。比丘呵责者。诸比丘言。目连空诳妄语。是故呵责。佛言。目连是慧眼也。是故律本中说。目连已成天眼得见如是。佛告诸比丘。我已曾见如是众生。我于菩提树下得一切智。我见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世界众生住处。犹如手掌中见阿摩勒果。杀牛人者。杀牛为业。杀已剔肉卖。余骨相连悬置钩上。以此果报久在地狱。良久得出。余业未尽。今受此形。肉段句者。此人屠牛杀已。割肉作脯悬置钩上。余骨弃掷。恒以此为业。因此果报死入地狱。受果报已从地狱出。受身形如脯段。众鸟逐。如前句说无异。第二句者。此是捕鸟人得鸟。先斩头斩翅斩足剥皮。悬置钩上。恒以此为业死入地狱。一一如前句说无异。无皮句者。此人恒杀羊。如斩鸟句一一无异。刀毛句者。此是屠猪人。恒用刀杀猪。恒以此为业。死入地狱。如前所说一一无异。槊毛句者。此人恒捕猎众鹿。以槊刺杀。因此果报死入地狱。如前句所说一一无异。箭毛句者。此人先作国主。若人有众罪。以种种治之。或刺或割鞭杖捶挞无道。如是为初。以此果报死入地狱。如前所说一一无异。锥毛句者。此人生时作军士。恒以铁锥刺马。因此果报死入地狱。从地狱出今受此形。锥恒自刺身。针毛句者。此人生时两舌恶口。死入地狱。从地狱出受此形。恒受针刺阴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