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本站能运行下去,就支持下➤➤

长平之战

+A -A

公元前265年,距离赵国都城邯郸以西一百五十公里,上党地区的十几座城池却处在了一片混乱之中。

上党处于山西省东南部,秦国数十万大军就在猛将王龁的带领下,前来攻击上党。

王龁又被我们称为“王铁汉”,以打硬仗、猛仗著名。在不到一两个月的时间,猛将王龁居然尽数夺得了廉颇赵军所戍守的上党地区所有城池,令人咋舌。

廉颇本人虽然名气很大,但遇上霸气十足的秦军就渐渐不支了。到了入夏的七月,廉颇不敢再打了,开始在长平地区修筑壁垒(因为他已经没有城了)。廉颇修筑的壁垒工程浩大,至今长平地区还有其残迹。廉颇兢兢业业地修垒,完全像一个勤勉的包工头主任。

战国七雄都在密切地关注着廉颇正在施工的这个地方:上党以南的长平地区。秦赵两大军事强国,已经在这里集结了前所未有的庞大部队,各自动员了四十万上下,形成对峙。而在他们背后,数不清的后援士兵还正在奔赴战场的途中。所有明眼人都能看出,空前惨烈的决战一触即发。

现在让我们研究一下廉颇精心构建的这块战场。长平被一条由南向北绵延的山脉割断,相对高度一般在二百米上下,也有些地方要低一些。平行该山脉以东,有一条宽阔的河谷。传说唐尧的长子丹朱曾经在此逗留过,所以这条河名叫丹河。由丹河再往东,还有一条南北绵延的山脉,比第一条更加高大,我们姑且分别叫它们“丹西山”和“丹东山”好了。两条山脉之间相隔约十公里,中间夹着一条丹河。这就是廉颇所拥有的阵地,有两山一水,从战略防御角度来说,相当不错了。美中不足的是,两座山脉的山势都不够险峻,需要用人造工程来加以改善,所以廉颇在丹西山修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称为西垒;在丹东山上也有一些,称为东垒。而秦军正从西面杀来。

秦军正面强攻的话,将会损失很大。但王龁血气方刚,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正攻。就这样,三十多万秦军铺在二十多千米宽的战场上,像潮水一般卷了上来。

虽说廉颇手里也有四十万人,但还是架不住对手没日没夜的猛冲,两名都尉(师长)丧命。几天之后,西垒(丹西山)部分阵地被突破,秦军攻破丹西山一些山谷,穿插抵达丹西山东坡,开始包抄赵军的后路。廉颇指挥预备队进行反包抄,但是收效甚微,涌入山谷而来的敌人越来越多。赵军最终被迫放弃西垒,跃过丹河撤退到河东岸,王龁又不失时机地率军赶上来,一直追到丹东山的东垒才停。此役秦军死伤人数不详,廉颇大约赔了五万。赵军从四十五万,减员为四十万。

廉颇见秦军实在厉害,只得退保丹东山,继续当施工头,高筑堡垒,任敌人怎么挑战谩骂,他都坚守不出,王龁一时也无机可乘。

廉颇连续战败的坏消息雪片般地传来,邯郸城里的达官贵人们个个如坐针毡。赵孝成王再也按捺不住激动情绪,叫道:“看来廉老将军全然不是王龁的对手,三个月下来损失了五万人,六名都尉都完蛋了,上党十七座城也剩不下了几座。现在的战局实在太被动啦!”他催促廉颇火速出击,好给自己翻本。廉颇就是不从,像乌龟那样使劲缩着脑袋。

于是,赵孝成王宣布用赵括替代廉颇。

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