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相传明弘治年间,朝廷里出了刘、李、谢三位贤相,其中一位是名气广播家乡的历史名人。他就是浙江余姚人民赞颂的谢阁老。
谢阁老,单名迁,字于乔,号木斋,浙江余姚东山乡人。他为官清廉,敢作敢为,自明成化十一年中状元曾先后成为三朝帝王之师,历经四朝,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尤其精于诗赋联语,不但满朝文武望尘莫及,就连前朝宪宗和当朝孝宗两位皇帝也自叹不如。
明弘治八年的深秋,孝宗皇帝卧病在床,命谢迁陪同太子朱厚照到外面去体察民情。他俩及随从人员奉旨来到河北怀来县微服察访。这一天,他俩不带随从,徒步来到南山堡附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天公不作美,中途遇到一阵秋雨,因而误了归程。眼看已到傍晚时分,他俩只好找一户人家投宿。这家户主是一位年约八旬的老妇人,虽已满头银发,却依旧耳聪目明。她弄清客人的来意后就说:“客官想吃饭借宿可以,但得答应我一个要求。”太子思忖:乡间老妇,无非是想得到一份殷实的回报,多给些银两不就是了。于是他回言道:“老人家,你要多少银两尽管吩咐。”没想到老妇人的要求却是要客人对出她的上联。对得好,自然是丰盛的农家菜和暖和的被褥;倘若对不出?老妇人笑着说:“那就怨不得我小气,只好请两位客官另寻他处了。”
令阁老和太子吃惊的不是续一句下联,而是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居然有这样的人物。两人也很想知道这位老妇究竟有多少学问,于是阁老开言道:“那就请老人家出题吧!”老妇人当即毫不客气地说了上联:“客官寄寓寮家寒宵寂寞。”
太子听罢,喜形于色,道:“妙!妙!”原来,明朝的历代帝王、太子都擅长楹联,这大概是对联天子朱元璋的遗传吧!老妇人的上联不仅将他俩乡间借宿的情景融进对联,还歉言自己一户小小农家,客官未必能习惯“寒宵寂寞”,最令人称奇的是上联十个字全是“宝盖头”,毫无疑问,下联也必须是相同的偏旁。
尽管太子搜肠刮肚,一下子到哪里去找合适的下联呢!他只好用眼神求教于恩师。太子的举动,阁老当然心领神会,只见他不紧不慢地向老妇人行了一礼,从容地道出了一句下联:“謇宦安宁富室宇宙宽宏。”他的下联一对,老妇人脸上顿时浮现出惊讶的笑容,她原以为两位只是过往的客商,没想到居然还识文断墨,连说:“今日大人远道来访,令寒舍蓬荜生辉啊!”阁老疑惑地问道:“老人家,我俩不过是在县衙里当当差,您凭什么理由肯定我们是当官的呢?”老妇人坚信自己的眼光,摇摇头说:“地方官吏?不像。我们怀来的州府县吏只有贪官,没有謇宦,而且几乎全是草包,根本无人能领会我刚才这句上联。你竟能随口念出一句下联,并且毫无堆砌斧凿之痕,实在令老身佩服,今日既遇大人登门,又有幸碰到联坛高手,失敬!失敬!”站在旁边的太子也对恩师的下联非常赞赏,对句十个字同样全是“宝盖头”,内容不但隐约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还透露出坦荡的襟怀、宽宏的气度。
阁老见老妇人只有赞许之词,还没有让他俩进门的意思,于是上前躬身一礼道:“敢问老人家,现在能否让我们进屋?”经阁老一提醒,老妇人才意识到刚才出题考客人时,还把客人挡在墙门外没让进院子呢!她满脸羞愧地赶紧把他俩迎进客堂。当阁老和太子一进门,老妇人客气地又是让座又是敬茶,要他俩原谅她刚才的怠慢。家人更是杀鸡宰羊,温酒备菜,忙得不亦乐乎!
晚饭后,两人借拉家常的机会向老妇人了解当地的民情,让当今太子听到了在宫殿中难以听到的百姓心声。事后,老妇人才知道那晚借宿的便是当今的太子和宰相,心里难免有一种诚惶诚恐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