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
藐三菩提皆不可思议何以故诸佛子十方世界一切诸佛知诸众生乐欲不同随其所应说法调伏如是乃至等法界虚空界诸佛子如来於此娑婆世界诸四天下种种身种种名种种色相种种修短种种寿量种种处所种种诸根种种生处种种语业种种观察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如来於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圆满月或名师子吼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见毗卢遮那或名瞿昙氏或名大沙门或名最胜或名导师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东次有世界名为善护如来於彼或名金刚或名自在或名有智慧或名难胜或名云王或名无诤或名能为主或名心欢喜或名无与等或名断言论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南次有世界名为难忍如来於彼或名帝释或名宝称或名离垢或名实语或名能调伏或名具足喜或名大名称或名能利益或名无边或名最胜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西次有世界名为亲慧如来於彼或名水天或名喜见或名最胜王或名调伏天或名真实慧或名到究竟或名欢喜或名法慧或名所作已办或名善住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北次有世界名有师子如来於彼或名大牟尼或名苦行或名世所尊或名最胜田或名一切智或名善意或名清净或名瑿罗跋那或名最上施或名苦行得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东北方次有世界名妙观察如来於彼或名调伏魔或名成就或名息灭或名贤天或名离贪或名胜慧或名心平等或名无能胜或名智慧音或名难出现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东南方次有世界名为喜乐如来於彼或名极威严或名光焰聚或名徧知或名秘密或名解脱或名性安住或名如法行或名净眼王或名大勇健或名精进力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西南方次有世界名甚坚牢如来於彼或名安住或名智王或名圆满或名不动或名妙眼或名顶王或名自在音或名一切施或名持众仙或名胜须弥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西北方次有世界名为妙地如来於彼或名普徧或名光焰或名摩尼髻或名可忆念或名无上义或名常喜乐或名性清净或名圆满光或名修臂或名住本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次下方有世界名为焰慧如来於彼或名集善根或名师子相或名猛利慧或名金色焰或名一切知识或名究竟音或名作利益或名到究竟或名真实天或名普徧胜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四天下次上方有世界名曰持地如来於彼或名有智慧或名清净面或名觉慧或名上首或名行庄严或名发欢喜或名意成满或名如盛火或名持戒或名一道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有百亿四天下如来於中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娑婆世界东次有世界名为密训如来於彼或名平等或名殊胜或名安慰或名开晓意或名闻慧或名真实语或名得自在或名最胜身或名大勇猛或名无等智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娑婆世界南次有世界名曰丰溢如来於彼或名本性或名勤意或名无上尊或名大智炬或名无所依或名光明藏或名智慧藏或名福德藏或名天中天或名大自在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娑婆世界西次有世界名为离垢如来於彼或名意成或名知道或名安住本或名能解缚或名通达义或名乐分别或名最胜见或名调伏行或名众苦行或名具足力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娑婆世界北次有世界名曰丰乐如来於彼或名檐卜华色或名日藏或名善住或名现神通或名性超迈或名慧日或名无碍或名如月现或名迅疾风或名清净身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娑婆世界东北方次有世界名为摄取如来於彼或名永离苦或名普解脱或名大伏藏或名解脱智或名过去藏或名宝光明或名离世间或名无碍地或名净信藏或名心不动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娑婆世界东南方次有世界名为饶益如来於彼或名现光明或名尽智或名美音或名胜根或名庄严盖或名精进根或名到分别彼岸或名胜定或名简言辞或名智慧海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娑婆世界西南方次有世界名为鲜少如来於彼或名牟尼主或名具众宝或名世解脱或名徧知根或名胜言辞或名明了见或名根自在或名大仙师或名开导业或名金刚师子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娑婆世界西北方次有世界名为欢喜如来於彼或名妙华聚或名栴檀盖或名莲华藏或名超越诸法或名法宝或名复出生或名净妙盖或名广大眼或名有善法或名专念法或名网藏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次下方有世界名为关钥如来於彼或名发起焰或名调伏毒或名帝释弓或名无常所或名觉悟本或名断增长或名大速疾或名常乐施或名分别道或名摧伏幢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次上方有世界名曰振音如来於彼或名勇猛幢或名无量宝或名乐大施或名天光或名吉兴或名超境界或名一切主或名不退轮或名离众恶或名一切智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如娑婆世界如是东方百千亿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诸世界中如来名号种种不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如世尊昔为菩萨时以种种谈论种种语言种种音声种种业种种报种种处种种方便种种根种种信解种种地位而得成熟亦令众生如是知见而为说法。
【论】第四尔时文殊师利已下至品末已来明举法演说分於此分中义分为七一文殊师利已下两行经明文殊观众二诸佛子已下可三行经明叹四种佛剎不可思议三何以故已下可两行半经明诸佛随根设法调伏四诸佛子已下可三行半经举佛身业名色相寿命修短等随根之法化众生故五诸佛子已下举佛名号先举此处四天下次及三千及周法界名号不同初举十千次渐增广乃至无量十千者是初首数之一终为明佛号普徧诸名字故令诸众生了知一切名字平等清净无分别好恶故已下直至品末六诸佛子已下可四行经是都结此土他方例然七如是世尊已下三行半经举世尊往因所行今为众说此已上答前二十八问中四种佛剎出现及名号徧周已下四圣谛品即明如来说法徧周十方世界所说法门不离四谛义故又此如来名号品非但论名号徧周但是如来身口意业总皆徧周文殊师利菩萨略而都举如前文中云诸佛子如来於娑婆世界诸四天下种种身种种名种种色相等如经广明即明此品总答如来身语意业一切徧周从此品文殊师利举佛果海身语等一切徧周令大众自信己身同佛三业入如来性海等如来智发迹进修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直至如来出现品是其一终因果此名号品是始初入信名号徧周即一切名总是自佛之果出现品是己身自修行行满之果故是如来放眉间光灌文殊顶使令问佛出现果法放口中光灌普贤口使令说佛果德始明自行因果彻故明文殊普贤理智妙行此齐体也离世间品法界品虽在其后为文字相排似有前后总是前后相通彻法故总是一圆满法故如法界品是此一部经之大体为一切凡圣之本源也前初会信佛果即以如来并普贤为首即明已成佛果及已行之果生信今以入自己入信修行门即以文殊师利及如来名号并四谛法门为所信之因果即明以妙慧法门及名言而修学故问曰何故如来不自说其教何用放光令菩萨说答曰如来意令当位菩萨说当位法门令修学者知分剂易解故文殊常与一切诸佛及一切众生作信心之因成妙慧之本母普贤菩萨常与一切诸佛众生作修行之因以此二人成就菩提无作智果大悲之海令二人自相对问说如来出现品明是修行者因果始终圆满前后因果性果智果行果相彻一体故明从此品至出现品文殊普贤二行因果信心者修行位满体用彻故令后学者易解故如有两品经如来自说前已述讫明是佛果二愚至佛方明。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六
音切
瞿
(其俱切)。
昙
(潭音)。
导
(盗音)。
瑿
(於奚切)。
臂
(必未切)。
训
(许运切)。
丰
(风音)。
关
(古还切)。
钥
(药音)。
跋
(蒲钵切)。
鲜
(先音)。
震
(之刃切)。
藉
(慈夜切)。
范
(犯音)。
标
(补遥切)。
爻
(胡交切)。
箕
(基音)。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四圣谛品第八
【论】於此一品之中义分为三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一释品名目者谛者实义也明如来说四种实义令诸众生起信解故问曰何故不说多但云四答曰此四种谛义总摄多故为明一切世间不离苦集一切出世间不离灭道灭尽诸苦名为灭谛灭尽涅盘名为道谛三乘涅盘皆有可得此大涅盘无余可得名为道谛以二乘趣寂菩萨多生净土又推净土在余他方又云菩萨留惑润生故若不故留烦恼还应必有涅盘可证或有他方净土可生是故三乘涅盘皆有可得又阎浮提成正觉佛木树草座是化佛上方摩酰首罗天红莲华上佛是实报皆有忻厌故是故三乘四谛厌苦集忻灭道名四谛法轮此一乘经言四圣谛者是其实义何以故达苦性真无忻厌故无有他方别佛剎别净土故无有染净涅盘生死有忻厌所修道故所修道者住如法住修如法道不厌不着不欣不取一如法界无去来性无住处性身尘毛孔心之及境皆称法性如是信解如是修道以是义故一乘四圣谛三乘四谛各各差别各有信解如来依根方便设教皆非凡夫能立如今修道者但随自信解力便处即作不可例然如法华经为声闻人说四谛法为缘觉人说十二因缘为诸菩萨说六波罗蜜亦是如来随时之说如此经十地品五地菩萨作十种谛观以四圣谛为体六地菩萨作十种十二缘生观此是如来随位进修之法大要总言此四圣谛十二缘生法门但一切诸圣一切凡夫起信乐佛法心道未满者皆从初心观自他苦故发菩提心乐求道法但依大小胜劣不同四谛十二缘各别但一切世间法四谛义无不该通此是如来语业说法徧周故如缨珞经立九乘法门者意明三乘参用四谛十二缘各自得道差别其九乘者一声闻声闻乘二声闻缘觉乘三声闻菩萨乘如是三乘同观四谛十二缘法各自得道不同如是三乘中各有三通为九通此法界不思议乘於解脱道中总有十乘皆得究竟无三界苦诸余道门皆是人天世间生灭之法设得少乐终竟不离苦本三乘虽得出三界其道未真未是佛果乘故二释品来意者为明前名号品是说如来身业随方名号不同各别此品说如来随方语业随方说法不离四圣谛故此品须来三随文释义者於此一品经文於中总有十二段经。
【经】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诸佛子苦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罪或名逼迫或名变异或名攀缘或名聚或名刺或名依根或名虚诳或名痈疮处或名愚夫行诸佛子苦集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系缚或名灭坏或名爱着义或名妄觉念或名趣入或名决定或名网或名戏论或名随行或名颠倒根诸佛子苦灭圣谛此婆娑世界中或名无诤或名离尘或名寂静或名无相或名无没或名无自性或名无障碍或名灭或名体真实或名住自性诸佛子苦灭道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一乘或名趣寂或名导引或名究竟无分别或名平等或名舍担或名无所趣或名随圣意或名仙人行或名十藏诸佛子此娑婆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密训世界中或名营求根或名不出离或名系缚本或名作所不应作或名普斗诤或名分析悉无力或名作所依或名极苦或名躁动或名形状物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密训世界中或名顺生死或名染着或名烧然或名流转或名败坏根或名续诸有或名恶行或名爱着或名病源或名分数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密训世界中或名第一义或名出离或名可赞叹或名安隐或名善入趣或名调伏或名一分或名无罪或名离贪或名决定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密训世界中或名猛将或名上行或名超出或名有方便或名平等眼或名离边或名了悟或名摄取或名最胜眼或名观方诸佛子密训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恐怖或名分段或名可厌恶或名须承事或名变异或名招引怨或名能欺夺或名难共事或名妄分别或名有势力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败坏或名痴根或名大怨或名利刃或名灭味或名仇对或名非己物或名恶导引或名增黑暗或名坏善利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大义或名饶益或名义中义或名无量或名所应见或名离分别或名最上调伏或名常平等或名可同住或名无为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能烧然或名最上品或名决定或名无能破或名深方便或名出离或名不下劣或名通达或名解脱性或名能度脱诸佛子最胜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悔恨或名资待或名展转或名住城或名一味或名非法或名居宅或名妄着处或名虚妄见或名无有数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无实物或名但有语或名非洁白或名生地或名执取或名鄙贱或名增长或名重担或名能生或名粗犷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无等等或名普除尽或名离垢或名最胜根或名称会或名无资待或名灭惑或名最上或名毕竟或名破印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坚固物或名方便分或名解脱本或名本性实或名不可毁呰或名最清净或名诸有边或名受寄全或名作究竟或名净分别诸佛子离垢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爱染处或名险害根或名有海分或名积集成或名差别根或名增长或名生灭故名障碍或名刀剑本或名数所成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可恶或名名字或名无尽或名分数或名不可爱或名能攫噬或名粗鄙物或名爱着或名器或名动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相续断或名开显或名无文字或名无所修或名无所见或名无所作或名寂灭或名已烧尽或名舍重担或名已除坏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寂灭行或名出离行或名勤修证或名安隐去或名无量寿或名善了知或名究竟道或名难修习或名至彼岸或名无能胜诸佛子丰溢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摄取世界中或名能劫夺或名非善友或名多恐怖或名种种戏论或名地狱性或名非实义或名贪欲担或名深重根或名随心转或名根本空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摄取世界中或名贪着或名恶成办或名过恶或名速疾或名能执取或名想或名有果或名无可说或名无可取或名流转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摄取世界中或名不退转或名离言说或名无相状或名可欣乐或名坚固或名上妙或名离痴或名灭尽或名远恶或名出离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摄取世界中或名离言或名无诤或名教导或名善回向或名大善巧或名差别方便或名如虚空或名寂静行或名胜智或名能了义诸佛子摄取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重担或名不坚或名如贼或名老死或名爱所成或名流转或名疲劳或名恶相状或名生长或名利刃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败坏或名浑浊或名退失或名无力或名丧失或名乖违或名不和合或名所作或名取或名意欲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出狱或名真实或名离难或名覆护或名离恶或名随顺或名根本或名舍因或名无为或名无相续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饶益世界中或名达无所有或名一切印或名三昧藏或名得光明或名不退法或名能尽有或名广大路或名能调伏或名有安隐或名不流转根诸佛子饶益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险乐欲或名系缚处或名邪行或名随受或名无惭耻或名贪欲根或名恒河流或名常破坏或名炬火性或名多忧恼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广地或名能趣或名远慧或名留难或名恐怖或名放逸或名摄取或名着处或名宅主或名连缚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充满或名不死或名无我或名无自性或名分别尽或名安乐住或名无限量或名断流转或名绝行处或名不二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鲜少世界中或名大光明或名演说海或名简择义或名和合法或名离取着或名断相续或名广大路或名平等因或名净方便或名最胜见诸佛子鲜少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流转或名出生或名失利或名染着或名重担或名差别或名内险或名集会或名恶舍宅或名苦恼性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地或名方便或名非时或名非实法或名无底或名摄取或名离戒或名烦恼法或名狭劣见或名垢聚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破依止或名不放逸或名真实或名平等或名善净或名无病或名无曲或名无相或名自在或名无生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入胜界或名断集或名超等类或名广大性或名分别尽或名神力道或名众方便或名正念行或名常寂路或名摄解脱诸佛子欢喜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关钥世界中或名败坏相或名如坏器或名我所成或名诸趣身或名数流转或名众恶门或名性苦或名可弃舍或名无味或名来去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关钥世界中或名行或名愤毒或名和合或名受支或名我心或名杂毒或名虚称或名乖违或名热恼或名惊骇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关钥世界中或名无积集或名不可得或名妙药或名不可坏或名无着或名无量或名广大或名觉分或名离染或名无障碍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关钥世界中或名安隐行或名离欲或名究竟实或名入义或名性究竟或名净现或名摄念或名趣解脱或名救济或名胜行诸佛子关钥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匿疵或名世间或名所依或名慠慢或名染着性或名驶流或名不可乐或名覆藏或名速灭或名难调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须制伏或名心趣或名能缚或名随念起或名至后边或名共和合或名分别或名门或名飘动或名隐覆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无依处或名不可取或名转还或名离诤或名小或名大或名善净或名无尽或名广博或名无等价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振音世界中或名观察或名能摧敌或名了知印或名能入性或名难敌对或名无限义或名能入智或名和合道或名恒不动或名殊胜义诸佛子振音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论】从尔时文殊师利已下十一段是通中心并十方正说四圣谛义各别不同。
【经】诸佛子如此娑婆世尊中说四圣谛有四百亿十千名如是东方百千亿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所有世界彼一一世界中说四圣谛亦各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诸佛子如娑婆世界有如上所说十方世界彼一切世界亦各有如是十方世界一一世界中说苦圣谛有百亿万种名说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亦各有百亿万种名皆随众生心之所乐令其调伏。
【论】末后一段是总都说十方世界无尽名目皆是四圣谛为体从此四谛上分作种种法门五蕴十二缘总在其内八万四千尘劳解脱总在其内如文具说不烦更释已上佛名号品四圣谛品是自己信进修行中所信之法已下光明觉品现佛境及所行行门徧周如文具明如是已上十信门以根本普光明智为殿体如是进修究竟不离此智也。
光明觉品第九
【论】将释此品约作三门分别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一释品名目者此品名光明觉品为明因如来放十信中足轮下光照烛十方初云一三千大千以次十三千大千以次增广至不可说法界虚空界为明无尽令信心者了心境广大无尽无碍与法界虚空界等明其自己法身智身愿行亦等故以光所照觉悟信心令修行故以是因缘名光明觉品修行者一一随光观照十方已能观之心亦尽即与法身同体入十住初心入信心者一一随此宝色灯云光观内心及方所总令心境无有内外中间方可入方便三昧入十住法门若不作此宝色光明观不成一切普贤愿海神通道力诸佛大用皆悉不成二释品来意者为此第二会中普光明殿说十信心明成凡夫自心所契佛果信其前之如来名号品举佛身眼耳鼻舌等及名号徧周四圣谛品明如来口业说法行行徧周总明佛果徧也令此品放如来信位教行之光觉悟一切令信心者自信自心智境界身行徧周即一切处不动智佛一切处文殊师利一切处觉首目首财首等十首菩萨是也即明信心者自己身语意业名号徧周一如佛故此品须来明已上不动智佛等十个智佛是信心中所信之果是自己之智与佛本同文殊师利即是自心妙理之慧余九是行十色世界是所见之法三随文释义者。
【经】尔时世尊从两足轮下放百亿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阎浮提百亿弗婆提百亿瞿耶尼百亿郁单越百亿大海百亿轮围山百亿菩萨受生百亿菩萨出家百亿如来成正觉百亿如来转法轮百亿如来入涅盘百亿须弥山王百亿四天王众天百亿三十三天百亿夜摩天百亿兜率天百亿化乐天百亿他化自在天百亿梵众天百亿光音天百亿徧净天百亿广果天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如此处见佛世尊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剎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其百亿阎浮提中百亿如来亦如是坐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觉首菩萨财首菩萨宝首菩萨功德首菩萨目首菩萨精进首菩萨法首菩萨智首菩萨贤首菩萨是诸菩萨所从来国所谓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莲华色世界薝卜华色世界优钵罗华色世界金色世界宝色世界金刚色世界颇黎色世界平等色世界此诸菩萨各於佛所净修梵行所谓不动智佛无碍智佛解脱智佛威仪智佛明相智佛究竟智佛最胜智佛自在智佛梵智佛观察智佛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论】从初尔时世尊已下有二十四行半经於中大意义分为五一举光出处二举光所照境界远近三举一切处百亿众会菩萨同集四举一切处佛剎根本智佛五明一切处文殊同声一时说颂一举光出处者经云尔时世尊两足轮下放百亿光明此光是初会中如来放眉间光名一切菩萨智光明普照耀十方藏此光是教化十方菩萨安立十信及五位十地法门次第令随位进修开敷智眼成其无量福智之海是故名之照耀十方藏又藏者有二义一众生善根堪受此法名之为藏如文殊师利叹善财童子善哉功德藏能来至我所二大愿大悲大智法身总名为藏此光明常照耀十方法界善根众生而能成就大菩提心大愿大悲大智饶益众生藏者故此如来两足轮所放光明是彼现相品中眉间之光照十方已其光还来入佛足下为欲以十地果光用成十信故是故於此品中还放彼第一会中所入如来足下之光以成十信如今如来两足轮下放光是现相品中所入之光故明足下放光者是以果成信初始故如十住位中於如来足指端放光即明入圣之始发迹应真之初故是初生诸佛大智家故十行位中足趺上放光十回向位中膝上放光十地位中眉间放光终而复始还依旧果初以果成因因修果体至功终位极本末不移至位更明今此放两足轮中之光明以果成信故乃至修行常修果体使惯习成熟故如此从眉间放光足下轮中放光足指端放光足趺上放光膝上放光眉间放光出现品中又於眉间放光名如来出现光明如此六度放光总明成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因果法门进修之行相一终故法界品又眉间放光者明此一部之经菩萨五位进修及如来出现所证本法总法界为体故明法界一品是过现未来一切诸佛之本末故是恒法故是法常道不思议故是一切众生本末故是一切法之本体故二举光照远近者初照三千大千之境界次照十百千乃至十亿及不可说问曰何故不一时普照而有渐次耶答是一时中渐次为法界中无前后故渐次者为十信中修胜进增胜故三举一切处百亿众会菩萨同集者明自己信行徧周故四举一切处佛世界及十智如来者明信心者自己智德果徧周故五一切处文殊师利同时说颂者明信心者自己妙慧释法徧周总明自有非是他法从初自信如是十色世界十智如来十首菩萨总是自己果行法性大智万行徧周以成信故从此修行经历五位不离此也是故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发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初发以为天人师超胜声闻及缘觉一如涅盘经说此明从凡入信心者难故为凡夫总自认是凡夫不肯认自心是不动智故是故入十信难明十信心成就任运至十住初发心住故乃至究竟佛果故如三乘中修十信心经十千劫此教中为以根本智法界为教体但以才堪见实即得不论劫量如觉城二千之众善财为首者是路上发心六千比丘之众亦皆是智慧猛利人类精奇一闻多晓悟谦恕仁慈专求大道以利含生皆是一生信满发心入位人也若不信自心元是不动智佛者即永劫飘沦何能利人济物如经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是故发心有二种一修信解发心但修十信解故即如前十智如来十首菩萨是二信满发心十住位初名初发心住故即十慧菩萨十个月佛是其因果也又就此说颂门中义分为二一明文殊师利说十偈颂叹如来十种德令信心者信解增广二明信心者心地增广其光渐增其光渐增者明信心渐胜如文可知一一随光所照之境以心观之随方令心无碍尽十方总然十方观徧唯有能观心在复观能观之心亦无内外即十方无碍方入十住初心一从文殊说颂中叹如来十种德令信心者渐渐增广。
【经】
若有见正觉 解脱离诸漏 不着一切世 彼非证道眼 若有知如来 体相无所有 修习得明了 此人疾作佛 能见此世界 其心不摇动 於佛身亦然 当成胜智者 若於佛及法 其心了平等 二念不现前 当践难思位 若见佛及身 平等而安住 无住无所入 当成难遇者 色受无有数 想行识亦然 若能如是知 当作大牟尼 世及出世见 一切皆超越 而能善知法 当成大光耀 若於一切智 发生回向心 见心无所生 当获大名称 众生无有生 亦复无有坏 若得如是智 当成无上道 一中解无量 无量中解一 了彼互生起 当成无所畏
【论】一从初十行颂叹如来法身无体性德。
【经】尔时光明过此世界徧照东方十佛国土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如此处见佛世尊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剎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彼一一世界中各有百亿阎浮提百亿如来亦如是坐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众生无智慧 爱刺所伤毒 为彼求菩提 诸佛法如是 普见於诸法 二边皆舍离 道成永不退 转此无等轮 不可思议劫 精进修诸行 为度诸众生 此是大仙力 导师降众魔 勇健无能胜 光中演妙义 慈悲故如是 以彼智慧心 破诸烦恼障 一念见一切 此是佛神力 击于正法鼓 觉悟十方剎 咸令向菩提 自在力能尔 不坏无边境 而游诸亿剎 於有无所着 彼自在如佛 诸佛如虚空 究竟常清净 忆念生欢喜 彼诸愿具足 一一地狱中 经於无量劫 为度众生故 而能忍是苦 不惜於身命 常护诸佛法 无我心调柔 能得如来道
【论】二十行颂叹如来大慈悲德为众生求菩提心故。
【经】尔时光明过十世界徧照东方百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诸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剎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佛了法如幻 通达无障碍 心净离众着 调伏诸群生 或有见初生 妙色如金山 住是最后身 永作人中月 或见经行时 具无量功德 念慧皆善巧 丈夫师子步 或见绀青目 观察於十方 有时现戏笑 为顺众生故 或见师子吼 殊胜无比身 示现最后生 所说无非实 或有见出家 解脱一切缚 修治诸佛行 常乐观寂灭 或见坐道场 觉知一切法 到功德彼岸 痴暗烦恼尽 或见胜丈夫 具足大悲心 转於妙法轮 度无量众生 或见师子吼 威光最殊特 超一切世间 神通力无等 或见心寂静 如世灯永灭 种种现神通 十方能如是
【论】三十行颂叹如来了法如幻德应缘现身故。
【经】尔时光明过百世界徧照东方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剎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佛於甚深法 通达无与等 众生不能了 次第为开示 我性未曾有 我所亦空寂 云何诸如来 而得有其身 解脱明行者 无数无等伦 世间诸因量 求过不可得 佛非世间蕴 界处生死法 数法不能成 故号人师子 其性本空寂 内外俱解脱 离一切妄念 无等法如是 体性常不动 无我无来去 而能悟世间 无边悉调伏 常乐观寂灭 一相无有二 其心不增减 现无量神力 不作诸众生 业报因缘行 而能了无碍 善逝法如是 种种诸众生 流转於十方 如来不分别 度脱无边类 诸佛真金色 非有徧诸有 随众生心乐 为说寂灭法
【论】四十行颂叹如来以甚深法德为众开示故。
【经】尔时光明过千世界徧照东方十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剎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发起大悲心 救护诸众生 永出人天众 如是业应作 意常信乐佛 其心不退转 亲近诸如来 如是业应作 志乐佛功德 其心永不退 住於清凉慧 如是业应作 一切威仪中 常念佛功德 昼夜无暂断 如是业应作 观无边三世 学彼佛功德 常无厌倦心 如是业应作 观身如实相 一切皆寂灭 离我无我着 如是业应作 等观众生心 不起诸分别 入於真实境 如是业应作 悉举无边界 普饮一切海 神通大智力 如是业应作 思惟诸国土 色与非色相 一切悉能知 如是业应作 十方国土尘 一尘为一佛 悉能知其数 如是业应作
【论】五十行颂叹佛救护众生德劝修心者有十种业应作故。
【经】尔时光明遍十千世界徧照东方百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剎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若以威德色种族 而见人中调御师 是为病眼颠倒见 彼不能知最胜法 如来色形诸相等 一切世间莫能测 亿那由劫共思量 色相威德转无边 如来非以相为体 但是无相寂灭法 身相威仪悉具足 世间随乐皆得见 佛法微妙难可量 一切言说莫能及 非是和合非不合 体性寂灭无诸相 佛身无生超戏论 非是蕴聚差别法 得自在力决定见 所行无畏离言道 身心悉平等 内外皆解脱 永劫住正念 无着无所系 意净光明者 所行无染着 智眼靡不周 广大利众生 一身为无量 无量复为一 了知诸世间 现形徧一切 此身无所从 亦无所积聚 众生分别故 见佛种种身 心分别世间 是心无所有 如来知此法 如是见佛身
【论】六十五行颂叹如来无相之相德随其见者皆得见故。
【经】尔时光明过百千世界徧照东方百万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剎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如来最自在 超世无所依 具一切功德 度脱於诸有 无染无所着 无想无依止 体性不可量 见者咸称叹 光明徧清净 尘累悉蠲涤 不动离二边 此是如来智 若有见如来 身心离分别 则於一切法 永出诸疑滞 一切世间中 处处转法轮 无性无所转 导师方便说 於法无疑惑 永绝诸戏论 不生分别心 是念佛菩提 了知差别法 不着於言说 无有一与多 是名随佛教 多中无一性 一亦无有多 如是二俱舍 普入佛功德 众生及国土 一切皆寂灭 无依无分别 能入佛菩提 众生及国土 一异不可得 如是善观察 名知佛法义
【论】七十行颂叹如来无依自在德具一切功德令信心者修学故。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七
音切
痈
(於龙切)。
疮
(楚良切)。
谛
(帝音)。
颠
(端年切)。
担
(都滥切)。
营
(于经切)。
析
(息音)。
斗
(都豆切)。
诤
(侧迸切)。
躁
(精到切)。
叹
(他斡切)。
败
(蒲卖切)。
仇
(求音)。
鄙
(彼音)。
贱
(才线切)。
粗
(仓胡切)。
犷
(孤猛切)。
攫
(居博切)。
噬
(常制切)。
续
(似欲切)。
浑
(户昆切)。
浊
(直角切)。
乖
(古怀切)。
惭
(昨含切)。
耻
(敕里切)。
炬
(其吕切)。
拣
(古眼切)。
骇
(呼解切)。
愤
(符粉切)。
坏
(滂回切)。
匿
(奴力切)。
疵
(疾移切)。
慠
(五到分)慢(莫晏切)。
驶
(疎利切)。
郁
(纡欻切)。
单
(丹音)。
越
(曰音)。
兜
(当矦切)。
蕴
(於问切)。
绀
(古暗切)。
砦
(咨此切)。
涤
(徒历切)。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光明觉品第九之余
【经】尔时光明过百万世界徧照东方一亿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各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剎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智慧无等法无边 超诸有海到彼岸 寿量光明悉无比 此功德者方便力 所有佛法皆明了 常观三世无厌倦 虽缘境界不分别 此难思者方便力 乐观众生无生想 普见诸趣无趣想 恒住禅寂不系心 此无碍慧方便力 善巧通达一切法 正念勤修涅盘道 乐於解脱离不平 此寂灭人方便力 有能劝向佛菩提 趣如法界一切智 善化众生入於谛 此住佛心方便力 佛所说法皆随入 广大智慧无所碍 一切处行悉已臻 此自在修方便力 恒住涅盘如虚空 随心化现靡不周 此依无相而为相 到难到者方便力 昼夜日月及年劫 世界始终成坏相 如是忆念悉了知 此时数智方便力 一切众生有生灭 色与非色想非想 所有名字悉了知 此住难思方便力 过去现在未来世 所有言说皆能了 而知三世悉平等 此无比解方便力
【论】八二十行颂叹如来智慧方便德令信心者乐学修行故。
【经】尔时光明过一亿世界徧照东方十亿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剎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广大苦行皆修习 日夜精勤无厌怠 已度难度师子吼 普化众生是其行 众生流转爱欲海 无明网覆大忧迫 至仁勇猛悉断除 誓亦当然是其行 世间放逸着五欲 不实分别受众苦 奉行佛教常摄心 誓度於斯是其行 众生着我入生死 求其边际不可得 普事如来获妙法 为彼宣说是其行 众生无怙病所缠 常沦恶趣起三毒 大火猛焰恒烧热 净心度彼是其行 众生迷惑失正道 常行邪径入暗宅 为彼大然正法灯 永作照明是其行 众生漂溺诸有海 忧难无涯不可处 为彼兴造大法船 皆令得度是其行 众生无知不见本 迷惑痴狂险难中 佛哀愍彼建法桥 正念令升是其行 见诸众生在险道 老病死苦常逼迫 修诸方便无限量 誓当悉度是其行 闻法信解无疑惑 了性空寂不惊怖 随形六道徧十方 普教群迷是其行
【论】九二十行颂叹如来广大苦行精进德令信心者修行故。
【经】尔时光明过十亿世界徧照东方百亿世界千亿世界百千亿世界那由他亿世界百那由他亿世界千那由他亿世界百千那由他亿世界如是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所有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彼一一世界中皆有百亿阎浮提乃至百亿色究竟天其中所有悉皆明现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剎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悉以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一念普观无量劫 无去无来亦无住 如是了知三世事 超诸方便成十力 十方无比善名称 永离诸难常欢喜 普诣一切国土中 广为宣扬如是法 为利众生供养佛 如其意获相似果 於一切法悉顺知 徧十方中现神力 从初供佛意柔忍 入深禅定观法性 普劝众生发道心 以此速成无上果 十方求法情无异 为修功德令满足 有无二相悉灭除 此人於佛为真见 普往十方诸国土 广说妙法兴义利 住於实际不动摇 此人功德同於佛 如来所转妙法轮 一切皆是菩提分 若能闻已悟法性 如是之人常见佛 不见十力空如幻 虽见非见如盲睹 分别取相不见佛 毕竟离着乃能见 众生随业种种别 十方内外难尽见 佛身无碍徧十方 不可尽见亦如是 譬如空中无量剎 无来无去徧十方 生成灭坏无所依 佛徧虚空亦如是
【论】十二十行颂叹如来实性无三世德无二相徧周一切令信心者修学故已上文殊师利说此十颂叹佛十德令起信心者发信进修行故此光明觉品举佛果法令信心者正自入信信同诸佛果法不移法身不动智菩萨行徧周一体自古及今更无他法凡圣一性同无性味同大愿大慈大悲大智文殊妙慧普贤万行之味总为动寂一体用故如是信修从初发心一时并进以此十信位内置一百四十大愿成大悲行法身慧身智身一时俱进故法身者即十色世界是智身者即十智佛是慧身者即文殊师利是大悲者即一百四十大愿成之是如是已上诸法皆是此光明觉品悉皆信入如问明品即是已入信中问答法则成其信力修行故问曰何故成十信门皆文殊师利说法答曰为明文殊是十方诸佛妙慧善简择正邪正邪既定方以行修行即名普贤行也次第合然故明文殊师利是童子菩萨以因创发启蒙入信之首故因行成名也问曰五位法中菩萨入定方说何故信位不入定说答信是凡夫生灭心信未入证故无定也以五位是入体应真无作之理智非无思而显不可以有情求之故须入定。
菩萨问明品第十
【论】将释此品约分三门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一释品名目者为成十种信根长十种信力文殊师利觉首等互为主伴问十种法明故故为问明品二释品来意者前品如来足下轮中放光开觉所照佛境远近令信心者一一观之无碍令心行广大称法界故又文殊师利菩萨以十偈颂叹佛十德劝令信心者修行故此问明品即是明十信心者正修行之行及断疑故有此品来也三随文释义者於此品一段文中有十一段经明文殊觉首十菩萨等互为主伴问十种法明各以菩萨之名即表十信所行之行文殊还以名下之行以相谘问十菩萨等各以自行之法以颂答之令信心者依而仿学其十问十颂其文如下最下一段都结十方同此。
【经】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觉首菩萨言佛子心性是一云何见有种种差别所谓往善趣恶趣诸根满缺受生同异端正丑陋苦乐不同业不知心心不知业受不知报报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缘缘不知因智不知境境不知智时觉首菩萨以颂答曰。
仁今问是义 为晓悟群蒙 我如其性答 唯仁应谛听 诸法无作用 亦无有体性 是故彼一切 各各不相知 譬如河中水 湍流竞奔逝 各各不相知 诸法亦如是 亦如大火聚 猛焰同时发 各各不相知 诸法亦如是 又如长风起 遇物咸鼓扇 各各不相知 诸法亦如是 又如众地界 展转因依住 各各不相知 诸法亦如是 眼耳鼻舌身 心意诸情根 以此常流转 而无能转者 法性本无生 示现而有生 是中无能现 亦无所现物 眼耳鼻舌身 心意诸情根 一切空无性 妄心分别有 如理而观察 一切皆无性 法眼不思议 此见非颠倒 若实若不实 若妄若非妄 世间出世间 但有假言说
【论】第一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已下六行经是文殊菩萨起二十问善恶因果或一字一问或一句一问总有二十问向下十一行颂是觉首菩萨答初一行颂是叹能问之人及劝听后十行颂是答所问之法文殊善问世间善恶因果不相知业能成就善恶因果觉首菩萨便以法不相知以真理答但为迷真自作业尔知真者但以全业是真末后一行颂明真妄总亡举喻及法说故如文自具思之可见文顺理显不烦更释於此十一行颂中义分为三一科颂意二释菩萨名三配随位因果一科颂意者此十一行一行是一颂初行叹能问及劝听次下十行文各自具明初一行颂颂法无作无性次一行举喻水流不相知准意知之不烦更科二释菩萨名者为明觉此随流生死业体本性恒真而无流转眼耳鼻舌身意恒如法知非流转生死性故亦无虚妄亦无真实但为无贪瞋痴爱真智慧法名之为真故说如斯法利众生故名为自觉觉他大道心众生者故为以此当体无明诸业因果上自觉觉他令知法界自性真理真妄两亡名为觉首以信此法初名之为首此明十信初心全信自身眼耳鼻舌身意及以一切众生全体真妄两亡唯佛智海故故以不动智佛十智如来为十信位中自己果故金色世界妙色世界莲华色世界等十色世界是十信之中所信之理文殊师利觉首财首等十菩萨众是十信之行以行立名得名知行一一菩萨仿行解上而立名故已下菩萨例然世界名妙色即是觉首菩萨所觉之理无碍智佛即是觉首当位所修佛果以此信心明诸业因果真妄两亡即智用无碍故三配随位因果者常以自心本不动智佛为本信心之因以进修得此无碍智佛是随位佛果此乃但依问答及菩萨名号佛名号世界形色取其意趣理自分明勿须疑也。
【经】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财首菩萨言佛子一切众生非众生云何如来随其时随其命随其身随其行随其解随其言论随其心乐随其方便随其思惟随其观察於如是诸众生中为现其身教化调伏时财首菩萨以颂答曰。
此是乐寂灭 多闻者境界 我为仁宣说 仁今应听受 分别观内身 此中谁是我 若能如是解 彼达我有无 此身假安立 住处无方所 谛了是身者 於中无所着 於身善观察 一切皆明见 知法皆虚妄 不起心分别 寿命因谁起 复因谁退灭 犹如旋火轮 初后不可知 智者能观察 一切有无常 诸法空无我 永离一切相 众报随业生 如梦不真实 念念常灭坏 如前后亦尔 世间所见法 但以心为主 随解取众相 颠倒不如实 世间所言论 一切是分别 未曾有一法 得入於法性 能缘所缘力 种种法出生 速灭不暂停 念念悉如是
【论】第二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已下五行经是文殊师利问财首菩萨言如来十种方便随时之法初举非众生即约觉首所答业体纯真后问如来十种随时之化何缘而有财首为成信心约实而答随时是假如下十行颂中具明於此十行颂中义分为三一科其颂意二释菩萨名三配随位因果一科颂意者此十行颂中一行一颂初一行颂中初两句叹所问法非小器所堪是多闻者之境界次两句今如问当说及劝听已下九行颂是财首以实而答如文具明二释菩萨名者为将如下颂中善达真假法财而惠施众生故名为财首以十信心中法财初始益生之行名之为首世界名莲华色者明此信中以法圣财饶益众生令其自他性无染着号曰世界名为莲华色以法施人破迷成智名为灭暗智佛明当位信中自具法门理行智之因果故财首是当位之行已下例然三配随位因果者常以自心根本不动智佛文殊师利为信心之因进修得解脱智佛财首菩萨是随位之行果故佛是智果余者例然仿此。
【经】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宝首菩萨言佛子一切众生等有四大无我无我所云何而有受苦受乐端正丑陋内好外好少受多受或受现报或受后报然法界中无美无恶时宝首菩萨以颂答曰。
随其所行业 如是果报生 作者无所有 诸佛之所说 譬如净明镜 随其所对质 现像各不同 业性亦如是 亦如田种子 各各不相知 自然能出生 业性亦如是 又如巧幻师 在彼四衢道 示现众色相 业性亦如是 如机关木人 能出种种声 彼无我非我 业性亦如是 亦如众鸟类 从[谷-禾+卵]而得出 音声各不同 业性亦如是 譬如胎藏中 诸根悉成就 体相无来处 业性亦如是 又如在地狱 种种诸苦事 彼悉无所从 业性亦如是 譬如转轮王 成就胜七宝 来处不可得 业性亦如是 又如诸世界 大火所烧然 此火无来处 业性亦如是
【论】第三尔时已下四行半经是文殊师利问宝首菩萨先总举众生同有四大无我无我所云何已下有十问业因果法已下有十行颂是宝首菩萨答前十问故初明举体无分别二明受业之好丑由行所生具如经说大意达体业亡迷真业起故於此十行颂中义分为三一科颂意二释菩萨名三配随位因果一科颂意者初两句是叹果报由行生次两句叹业体本真本无所有是诸佛所说已下九行一行一颂举喻显法达法无业法业无二由行不同如文可知二释菩萨名者明此信位达业即法体不复有业名之法宝以此法宝益生为信首故故名宝首明此是北方是师位以威仪轨则以利众生故佛号威仪智佛世界名薝卜华者此华黄色明是利众生之福德色也黄者福庆之气内应白净外现黄相故如来为人天之师衣缁衣像北方坎故内应白净无染之理外现黄相即明以利生白净无染之福相以为世界之名以利众生德行庠序佛号威仪智佛常以法宝利生达业性真名为宝首菩萨总是第四信心自所得法因果理智之号问曰何故北方为师为君答曰像水利润万物又水流慕下像为君为师者就愚济迷使令发明又明北方坎为下位像为君为师者常以谦下之行令众生所归益之以道润之故君子常谦处下位而济物发明故故以北方坎为君为师夫大方无隅但取其义表德故余位如名号品已释一佛号徧十方故此以随方表法故如周易泰卦乾下坤上初九拔茅连茹为茅洁白柔弱其根甘甜像君子有德如茅柔弱洁白甘和可以引而接之与仕也然茅非君子以物喻之然此方隅非佛也以法喻之令知法也佛智无依依物名智其方无方以法成方也非东西南北如情所见方故三配随位因果者常以自心本不动智佛为始信心之因进修得威仪智佛为第四精进波罗蜜中之果也。
【经】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德首菩萨言佛子如来所悟唯是一法云何乃说无量诸法现无量剎化无量众演无量音示无量身知无量心现无量神通普能震动无量世界示现无量殊胜庄严显示无边种种境界而法性中此差别相皆不可得时德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所问义 甚深难可了 智者能知此 常乐佛功德 譬如地性一 众生各别住 地无一异念 诸佛法如是 亦如火性一 能烧一切物 火焰无分别 诸佛法如是 亦如大海一 波涛千万异 水无种种殊 诸佛法如是 亦如风性一 能吹一切物 风无一异念 诸佛法如是 亦如大云雷 普雨一切地 雨滴无差别 诸佛法如是 亦如地界一 能生种种芽 非地有殊异 诸佛法如是 如日无云曀 普照於十方 光明无异性 诸佛法如是 亦如空中月 世间靡不见 非月往其处 诸佛法如是 譬如大梵王 应现满三千 其身无别异 诸佛法如是
【论】第四尔时已下六行经是文殊问德首菩萨如来所悟是一法云何已下有十问如文具明已下有十行颂是德首菩萨答於此说颂中义分为三一科颂之意二释菩萨名三配随位因果一科颂意者此十行颂中初一行叹所问之义甚深唯智所知次下九行颂一行一颂如文具明大意明不异一法界修行无量法门无量法门秪是一法界性不可滞一不作多不可滞多不是一如十玄义思之以无依住智照之可见二释菩萨名者名德首者为明此位不离一法界性以消痴爱及一切烦恼而常修习一切诸功德以名为德首世界名青莲华者明此第五信心是禅波罗蜜故心净无染无贪爱痴故此是东北方佛号明相智明此位进修之果得法心净故如艮位寅丑两间明相现故故佛号明相智用此方隅以表禅定法故以东北方是艮艮为山山表安静不动义是禅定义故三配随位因果者常以自心根本不动智佛为所信之因进修得明相智佛为果也。
【经】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目首菩萨言佛子如来福田等一无异云何而见众生布施果报不同所谓种种色种种形种种家种种根种种财种种主种种眷属种种官位种种功德种种智慧而佛於彼其心平等无异思惟时目首菩萨以颂答曰。
譬如大地一 随种各生芽 於彼无怨亲 佛福田亦然 又如水一味 因器有差别 佛福田亦然 众生心故异 亦如巧幻师 能令众欢喜 佛福田如是 令众生敬悦 如有才智王 能令大众喜 佛福田如是 令众悉安乐 譬如净明镜 随色而现像 佛福田如是 随心获众报 如何揭陀药 能疗一切毒 佛福田如是 灭诸烦恼患 亦如日出时 照耀於世间 佛福田如是 灭除诸黑暗 亦如净满月 普照於大地 佛福田亦然 一切处平等 譬如毗蓝风 普震於大地 佛福田如是 动三有众生 譬如大火起 能烧一切物 佛福田如是 烧一切有为
【论】第五尔时已下五行半经是文殊问目首菩萨如来福田等一无异所谓已下有十问具如经说已下有十行颂是目首所答三门如前一科颂意者此十行颂一行一颂其颂意答前所问佛福田是一云何布施果报不同其义有二不同一明佛自福田不同二明众生所施福田不同一明佛自福田不同者明如来身目发绀青身金色丹唇素齿一身之上色各不同华藏世界庄严万异者总明法性理智中具有以法性理智中本具无量功德故有随行报得庄严者如如来身有九十七种大人之相者是法身智体自具故如来有无量随好功德庄严是随行报得故如外边依正报中金刚地是法性身报得是正报宝树庄严世界是法性随行报得是依报宫殿楼阁是法性大智随大慈悲含育众生业上报得师子座是法性随智转法轮报得莲华藏世界是法性随行教化众生无染性报得香水海是法性随大悲心谦下饶益行报得香河右漩是随顺法性进修教化众生报得总不离法性大智随行报殊一一行中皆有无量行门互为主伴以此庄严依报正报一一境界中有无量同异此是观因知果以此准知总是一性中随用不同故二众生布施福田果报不同者此乃由心轻重有智无智谦下高心所求有异总是一心中随用不同二释菩萨名者名为目首明此位是东南方辰巳之间像此信心进修智目渐高善知福田因果等报名为目首是故如来常取辰巳以为斋戒之则如前名号品已释准彼知之三配因果者还以自心本不动智佛为因此位究竟智佛为进修之果。
【经】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勤首菩萨言佛子佛教是一众生得见云何不即悉断一切诸烦恼缚而得出离然其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欲界色界无色界无明贪爱无有差别是则佛教於诸众生或有利益或无利益时勤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善谛听 我今如实答 或有速解脱 或有难出离 若欲求除灭 无量诸过恶 当於佛法中 勇猛常精进 譬如微少火 樵湿速令灭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如钻燧求火 未出而数息 火势随止灭 懈怠者亦然 如人持日珠 不以物承影 火终不可得 懈怠者亦然 譬如赫日照 孩稚闭其目 怪言何不睹 懈怠者亦然 如人无手足 欲以芒艹箭 徧射破大地 懈怠者亦然 如以一毛端 而取大海水 欲令尽乾竭 懈怠者亦然 又如劫火起 欲以少水灭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如有见虚空 端居不摇动 而言普腾跃 懈怠者亦然
【论】第六尔时文殊师利已下五行半经是文殊问勤首佛教是一云何得见者有断烦恼不断烦恼不同等然其已下十问已下有十行颂是勤首菩萨所答於中三门如前一科颂意者此十行颂初一行劝听次一行颂劝闻法勤修已下八行责其懈怠如文具明二释菩萨名者名为勤首为明前目首善示福田因果佛号究竟智此位当须勤而行之故名勤首佛号最胜智为明勤修胜进即得最胜智为果故三配随位因果者还以本不动智佛为因最胜智佛为进修之果。
【经】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法首菩萨言佛子如佛所说若有众生受持正法悉能除断一切烦恼何故复有受持正法而不断者随贪瞋痴随慢随覆随忿随恨随嫉随悭随诳随谄势力所转无有离心能受持法何故复於心行之内起诸烦恼时法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善谛听 所问如实义 非但以多闻 能入如来法 如人水所漂 惧溺而渴死 於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人设美膳 自饿而不食 於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人善方药 自疾不能救 於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人数他宝 自无半钱分 於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有生王宫 而受馁与寒 於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聋奏音乐 悦彼不自闻 於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盲缋众像 示彼不自见 於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譬如海船师 而於海中死 於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在四衢道 广说众好事 内自无实德 不行亦如是
【论】第七尔时已下六行经是文殊问法首如佛所说若有众生受持正法悉能除断一切烦恼何故有受持正法而不断者於中有十一问如文具明於中有十行颂是法首所答三门义如前一科颂意者此十行颂中初一句劝听次一句叹能问次两句责多闻者不修行已下九行颂一行一颂责多闻而心不精专不能断烦恼如文具明二释菩萨名者名为法首为明此是西北方戌亥两间明愚迷长夜中能以正法自利利他专求无懈名为法首世界名金刚者以坚精无怠是自世界托西北方乾卦乾为坚刚佛号自在智者以自精勤观照达理业亡名为自在智佛三配随位因果者还以自心本不动智佛为因进修得自在智佛为果。
【经】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智首菩萨言佛子於佛法中智为上首如来何故或为众生赞叹布施或赞持戒或赞堪忍或赞精进或赞禅定或赞智慧或复赞叹慈悲喜舍而终无有唯以一法而得出离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时智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甚希有 能知众生心 如仁所问义 谛听我今说 过去未来世 现在诸导师 无有说一法 而得於道者 佛知众生心 性分各不同 随其所应度 如是而说法 悭者为赞施 毁禁者赞戒 多瞋为赞忍 好懈赞精进 乱意赞禅定 愚痴赞智慧 不仁赞慈愍 怒害赞大悲 忧戚为赞喜 曲心赞叹舍 如是次第修 渐具诸佛法 如先立基堵 而后造宫室 施戒亦复然 菩萨众行本 譬如建城郭 为护诸人众 忍进亦如是 防护诸菩萨 譬如大力王 率土咸戴仰 定慧亦如是 菩萨所依赖 亦如转轮王 能与一切乐 四等亦如是 与诸菩萨乐
【论】第八尔时已下有五行经是文殊问智首如来唯一法而得出离又於佛法中以智为首何故赞叹布施等总有十问大意明十波罗蜜四无量心毕竟无体何须用为已下有十行颂是智首菩萨答如文具明於中三门如前一科颂意者此十行颂中初一行颂叹能问及劝听已下九行一行一颂如文具明智首答意明诸助道法随根遣病若不修学无性菩提不成如颂中分明举喻况说可知但须依法有病即治之如除堆阜道自无碍自病已除还与人服故药药之与方终无舍离二释菩萨名者名为智首以明智能知根权施法药四摄四无量十波罗蜜三十七助菩提分随病生起增多之处而令服之显发菩提无作之性渐令依本名为智首此是下方世界明以布施戒忍进定等十波罗蜜门如地能生发一切白净之法故世界名颇棃此是白色如水精宝色佛号梵智者明心如大地荷负万有常安净故梵者净也三配随位因果者还以自心本不动智佛为因进修得心智寂静为果表地体安静故。
【经】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贤首菩萨言佛子诸佛世尊唯以一道而得出离云何今见一切佛土所有众事种种不同所谓世界众生界说法调伏寿量光明神通众会教仪法住各有差别无有不具一切佛法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时贤首菩萨以颂答曰。
文殊法常尔 法王唯一法 一切无碍人 一道出生死 一切诸佛身 唯是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 力无畏亦然 如本趣菩提 所有回向心 得如是剎土 众会反说法 一切诸佛剎 庄严悉圆满 随众生行异 如是见不同 佛剎与佛身 众会及言说 如是诸佛法 众生莫能见 其心已清净 诸愿皆具足 如是明达人 於此乃能睹 随众生心乐 及以业果力 如是见差别 此佛威神故 佛剎无分别 无憎无有爱 但随众生心 如是见有殊 以是於世界 所见各差别 非一切如来 大仙之过咎 一切诸世界 所应受化者 常见人中雄 诸佛法如是
【论】第九尔时已下是文殊问贤首一切诸佛一道而得出离云何今见种种不同所谓已下有十问下有十行颂是贤首答於中三门如前一科颂意者此十行颂中初两行叹法王唯一法一身一智已下八行颂於中大意有四一叹差别佛土因本回向心所成为明回向之就根益物身土教仪悉皆就根二明诸佛自报之境非是行因方见三明众差别之事皆由众生之心行异故随自心见别非佛之异四明佛神力能就根现法二释菩萨名者名为贤首为明得此十种信心信佛果德与自心体一善谙疑滞通塞入其贤位故名贤首此是上方位也意明此信位心智及境悉如虚空无所不含皆无妨碍是贤仁之德故名贤首又世界名平等色为明既是上方明身心与空合故世界名平等色佛号观察智明以其自心空智慧门善能观察诸法皆空无所染着是故名观察智佛三配随位因果者还以自心根本性空无分别不动智佛为因以进修至此法空观察智佛为果明不动智是体观察智佛是用至此明体用圆满因果一性以是义故还说如来一身一心一智慧法门明契果会因始末无二总以一为根本故问曰何故颂初云文殊法常尔答曰为文殊是诸佛之慧不动智是体文殊是用以将此一切诸佛一切众生根本智之体用门与一切信心者作因果体用故使依本故迄至究竟果满与因不异无二性故方名初发心毕竟心二种不别明此十信心难发难信难入闻之者皆云我是凡夫何犹可得是佛故说少分信者即赞神通道力是故当知且须如是正信方始以正信正见法力加行如法进修分分无明薄解脱智慧明依自得法浅深渐当神通德用随自己得信犹未得何索神通说言渐渐者不移一时一法性一智慧无依住无所得中渐渐故以十玄六相义圆之法性理中无有渐顿但为无始无明惯习习熟卒令契理纯熟难故而有渐渐其渐渐者毕竟无始终延促长短等量故名为渐渐。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八
音切
逸
(弋质切)。
睹
(当古切)。
湍
(他喘切)。
奔
(博昆切)。
机
(饥音)。
衢
(仇于切)。
[谷-禾+卵]
(苦角切)。
涛
(徒刀切)。
滴
(都力切)。
曀
(於计切)。
揭
(九谒切)。
疗
(力照切)。
蓝
(落咸切)。
暗
(暗音)。
发
(发音)。
樵
(昨焦切)。
湿
(诗入切)。
钻
(作丸切)。
燧
(徐醉切)。
孩
(户来切)。
稚
(直利切)。
闭
(博计切)。
射
(神夜切)。
箭
(作殿切)。
腾
(徒登切)。
蹑
(尼业切)。
嫉
(疾音)。
瞋
(昌真切)。
忿
(抚吻切)。
渴
(苦葛切)。
膳
(善音)。
饿
(五个切)。
馁
(奴罪切)。
聋
(卢红切)。
戚
(仓亦切)。
舡
(火江切)。
赞
(作斡切)。
基
(居之切)。
堵
(当古切)。
碍
(艾音)。
戴
(带音)。
咎
(臼音)。
毁
(许委切)。
缁
(侧其切)。
茹
(人恕切)。
甜
(徒兼切)。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九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菩萨问明品第十之余
【经】尔时诸菩萨谓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我等所解各自说已唯愿仁者以妙辩才演畅如来所有境界何等是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因何等是佛境界度何等是佛境界入何等是佛境界智何等是佛境界法何等是佛境界说何等是佛境界知何等是佛境界证何等是佛境界现何等是佛境界广时文殊师利菩萨以颂答曰。
如来深境界 其量等虚空 一切众生入 而实无所入 如来深境界 所有胜妙因 亿劫常宣说 亦复不能尽 随其心智慧 诱进咸令益 如是度众生 诸佛之境界 世间诸国土 一切皆随入 智身无有色 非彼所能见 诸佛智自在 三世无所碍 如是慧境界 平等如虚空 法界众生界 究竟无差别 一切悉了知 此是如来境 一切世界中 所有诸音声 佛智皆随了 亦无有分别 非识所能识 亦非心境界 其性本清净 开示诸群生 非业非烦恼 无物无住处 无照无所行 平等行世间 一切众生心 普在三世中 如来於一念 一切悉明达
【论】第十尔时已下明诸菩萨共问文殊师利十一种佛境界已下十行颂是文殊师利答於中三门如前一科颂意此十行颂一行一颂其颂文答前所问颂文自具不烦更释二释菩萨名者名文殊师利此云妙德以妙慧善拣正邪自在故云妙德此是东方卯位也明卯主东方震卦震为雷动启蛰发生之始明此妙慧是震动发生信心之始是故亦云妙生菩萨为明一切诸佛从此慧生十信解故乃至满足菩提一切愿行海故世界名金色者明因举果体白净无染法故又明金胎二月表十信为圣胎故一切处金色世界一切处文殊师利明无性净慧徧故佛号不动智为无明本空无体可动名不动智故但有应境知法应器知根如响应声无有处所形体可得名之为智无可取舍故名为不动三配当位因果者妙慧为因不动智为果亦互为因果若以妙慧善拣择法显智故即以妙慧为因不动智为果若以慧由智起即不动智为因妙慧文殊以为果故或智之与慧总因总果明体用一真无二法故亦智之与慧总非因非果为体无本末依住所得故是性法界自在知见非如世间因果比对可得故此文殊师利不动智佛初起信心亦从此起乃至信终亦不离之故迄至自行圆满示成正觉亦不离之故此明以佛智慧示悟众生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佛知见者文殊师利妙慧不动智佛是此是凡圣等共有之佛示凡夫使令悟入。
【经】尔时此娑婆世界中一切众生所有法差别业差别世间差别身差别根差别受生差别持戒果差别犯戒果差别国土果差别以佛神力悉皆明现如是东方百千亿那由他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尽法界虚空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39-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
下一页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