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
布 於一莲华内 菩萨皆充满 有剎众宝成 色相无诸垢 譬如天帝网 光明恒照耀 有剎香为体 或是金刚华 摩尼光影形 观察甚清净 或有难思剎 华旋所成就 化佛皆充满 菩萨普光明 或有清净剎 悉是众华树 妙枝布道场 荫以摩尼云 有剎净光照 金刚华所成 有是佛化音 无边列成网 有剎如菩萨 摩尼妙宝冠 或有如座形 从化光明出 或是栴檀粖 或是眉间光 或佛光中音 而成斯妙剎 有见清净剎 以一光庄严 或见多庄严 种种皆奇妙 或用十国土 妙物作严饰 或以千土中 一切为庄校 或以亿剎物 庄严於一土 种种相不同 皆如影像现 不可说土物 庄严於一剎 各各放光明 如来愿力起 或有诸国土 愿力所净治 一切庄严中 普见众剎海 诸修普贤愿 所得清净土 三世剎庄严 一切於中现 佛子汝应观 剎种威神力 未来诸国土 如梦悉令见 十方诸世界 过去国土海 咸於一剎中 现像犹如化 三世一切佛 及以其国土 於一剎种中 一切悉观见 一切佛神力 尘中现众生 种种悉明见 如影无真实 或有众多剎 其形如大海 或如须弥山 世界不思议 有剎善安住 其形如帝网 或如树林形 诸佛满其中 或作宝轮形 或作莲华状 八隅备众饰 种种悉清净 或有如座形 或复有三隅 或如佉勒迦 城郭梵王身 或如天主髻 或有如半月 或如摩尼山 或如日轮形 或有世界形 譬如香海漩 或作光明轮 佛昔所严净 或有轮网形 或有坛墠形 或如佛毫相 肉髻广长眼 或有如佛手 或如金刚杵 或如焰山形 菩萨悉周徧 或如师子形 或如海蚌形 无量诸色相 体性各差别 於一剎种中 剎形无有尽 皆由佛愿力 护念得安住 有剎住一劫 或住於十劫 乃至过百千 国土微尘数 或於一劫中 见剎有成坏 或无量无数 乃至不思议 或有剎有佛 或有剎无佛 或有惟一佛 或有无量佛 国土若无佛 他方世界中 有佛变化来 为现诸能事 殁天与降神 处胎及出生 魔降成正觉 转无上法轮 随众生心乐 示现种种相 为转妙法轮 悉应其根欲 一一佛剎中 一佛出兴世 经於亿千岁 演说无上法 众生非法器 不能见诸佛 若有心乐者 一切处皆见 一一剎土中 各有佛兴世 一切剎中佛 亿数不思议 此中一一佛 现无量神变 悉徧於法界 调伏众生海 有剎无光明 黑暗多恐惧 苦触如刀剑 见者自酸毒 或有诸天光 或有宫殿光 或日月光明 剎网难思议 有剎自光明 或树放净光 未曾有苦恼 众生福力故 或有山光明 或有摩尼光 或以灯光明 悉众生业力 或有佛光明 菩萨满其中 有是莲华光 焰色甚严好 有剎华光照 有以香水照 涂香烧香照 皆由净愿力 有以云光照 摩尼蚌光照 佛神力光照 能宣悦意声 或以宝光照 或金刚焰照 净音能远震 所至无众苦 或有摩尼光 或是严具光 或道场光明 照耀众会中 佛放大光明 化佛满其中 其光普照触 法界悉周徧 有剎甚可畏 号叫大苦声 其声极酸楚 闻者生厌怖 地狱畜生道 及以阎罗处 是浊恶世界 恒出忧苦声 或有国土中 常出可乐音 悦意顺其教 斯由净业得 或有国土中 恒闻帝释音 或闻梵天音 一切世主音 或有诸剎土 云中出妙声 宝海摩尼树 及乐音徧满 诸佛圆光内 化声无有尽 及菩萨妙音 周闻十方剎 不可思议国 普转法轮声 愿海所出声 修行妙音声 三世一切佛 出生诸世界 名号皆具足 音声无有尽 或有剎中闻 一切佛力音 地度及无量 如是法皆演 普贤誓愿力 亿剎演妙音 其音若雷震 住劫亦无尽 佛於清净国 示现自在音 十方法界中 一切无不闻
【论】十二第十卷经末一段颂都颂已前诸世界海安住虚空或净或秽纯杂同居而不相障皆由业力所起经文广博不可子细科文文句乱繁障其义趣於中义味大意前已略述余之广义经文自具不同小经小经即须多引外文庄饰其义此大部一乘之典余经义与此多不相应意况与三乘全别不可例此经典此已上十卷经明三度举果一前如来始成正觉及座内众举佛果行果明佛自证二眉间众是举佛中道行果与一切未信者作成信之因三华藏世界海明是所向前座内众眉间众所行之行报得之果大意以佛报业之果答前三十七问见果知因使后学者如是仿之行如是行愿得如是果报。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三
音切
渊
(乌玄切)。
怨
(於袁切)。
雠
(市流切)。
堞
(徒颊切)。
魔
(莫和切)。
轨
(居水切)。
幄
(於角切)。
埤
(频支切)。
堄
(研礼切)。
缋
(胡对切)。
烧
(书曜切)。
硬
(五更切)。
怖
(普布切)。
丑
(昌有切)。
隘
(於戒切)。
杵
(昌与切)。
蚌
(蒲项切)。
触
(五欲切)。
号
(胡刀切)。
叫
(占吊音)。
酸
(苏官切)。
楚
(初举切)。
趣
(七千切)。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毗卢遮那品第六
【论】将释此品约作三门分别一释品来意二释品名目三随文释义一释品来意者前之五品以举现世毗卢遮那佛果恐不成信何以然者为古无旧迹今何所来以此引古证今明道不谬故又明古今诸佛三世法相似故成其信者不狐疑故二释品名毗卢遮那品者此品依主得名明引古佛成今信还以佛号以为品名毗云种种遮那云光明言以法身悲智设种种教行之光破众生之业暗故问曰古佛今佛为一为异答曰为一为异何以然者为法身智身九十七大人之相大慈大悲智慧解脱是一各各众生发心成佛是异又无量三世诸佛皆同一念成佛无前后际是一然亦不坏一念中见无量众生三世劫量是异以十玄门六相义该通可解经云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三随文释义者於此一品经中长科总有十五段经文於此十五段文中有四佛出世总明毗卢遮那一号各随世间应缘名异非是佛名号异此经下文佛名号品一一佛皆具等法界众生界随缘名号世间一切名号皆是诸佛名为如来德徧一切法故犹如虚空徧含众法无不净故一切众生名入佛名号无不净故又如有香名为象藏因龙斗而生烧之一丸凝停七日降金色雨沾人身者悉皆金色一切名言入佛名号者悉皆清净亦复如是如是佛名号徧一切世界名字故始名毗卢遮那以种种教行之光徧照一切以法眼照之其长科十五段者。
【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乃往古世过世界微尘数劫复倍是数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胜音依摩尼华网海住须弥山微尘数世界而为眷属其形正圆其地具有无量庄严三百重众宝树轮围山所共围绕一切宝云而覆其上清净无垢光明照耀城邑宫殿如须弥山衣服饮食随念而至其劫名曰种种庄严。
【论】一尔时已下一段八行经明普贤告众欲说其法於此段中复分为十一举古佛所过之劫数二举古世界海之名三举世界海中别有世界之号四举世界所依住处五举世界周围眷属之数六举世界形状七举世界地上庄严八举世界宝树及山轮围重数九举世界城邑宫殿十举世界人饮食衣服随念而至及举劫名此已上但随文自具不烦更解。
【经】诸佛子彼胜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净光明其海中有大莲华须弥山出现名华焰普庄严幢十宝栏楯周匝围绕於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华枝轮无量华楼阁无量宝台观周回布列无量妙香幢无量宝山幢迥极庄严无量宝芬陀利华处处敷荣无量香摩尼莲华网周匝垂布乐音和悦香云照耀数各无量不可纪极有百万亿那由他城周匝围绕种种众生於中止住。
【论】二诸佛子已下有八行半经於中大意义分为八一明胜音世界中香水海及举其名二明海中有华山出现形如须弥三明山上庄严有十四明山上有一大树林及举林名五举山上五种无量众事庄严六明都举庄严难纪七明山上诸城之数八明杂类众生共居云芬陀利华者此云白莲华也此上一段文自显着不烦更解。
【经】诸佛子此林东有一大城名焰光明人王所都百万亿那由他城周匝围绕清净妙宝所共成立纵广各有七千由旬七宝为郭楼橹却敌悉皆崇丽七重宝堑香水盈满优钵罗华波头摩华拘物头华芬陀利华悉是众宝处处分布以为严饰宝多罗树七重围绕宫殿楼阁悉宝庄严种种妙网张施其上涂香散华芬莹其中有百万亿那由他门悉宝庄严一一门前各有四十九宝尸罗幢次第行列复有百万亿园林周匝围绕其中皆有种种杂香摩尼树香周流普熏众鸟和鸣听者欢悦此大城中所有居人靡不成就业报神足乘空往来行同诸天心有所欲应念皆至其城次南有一天城名树华庄严其次右旋有大龙城名曰究竟次有夜叉城名金刚胜妙幢次有乾闼婆城名曰妙宫次有阿修罗城名曰宝轮次有迦楼罗城名妙宝庄严次有梵天王城名种种妙庄严如是等百万亿那由他数此一一城各有百万亿那由他楼阁所共围绕一一皆有无量庄严。
【论】三诸佛子已下十九行半经明林东之城於此段中义分为十一举城之名二举人王所居三举诸城围绕四明城体众宝所成五明城广狭六明城郭庄严悉皆崇丽七明城上下众事庄严言橹者依音义解云城上守御曰橹出头前引曰敌众饰高胜曰崇美而可观曰丽城下绕而长坑深广者曰壕狭者曰堑优钵罗华者此云青色华根似藕其叶狭长近下小圆上渐尖似佛眼故其华茎无刺准叹佛中目净修广如青莲即是青莲华叶也波头摩华此云赤莲华其华茎有刺拘物头华其茎有刺或曰赤白华也其华叶头稍短未开敷时状如郁蹙然也芬陀利华者白莲华也宝多罗树者(或云无忧树此之未定捡文未得也)七重围绕法事中或一三五七九契阳数也尸罗此云清净宝幢(已上庄严总为众宝)八明城中居人九明人得业报神通也所念皆至十明城四绕天龙乾闼婆等七种杂类诸城所居及都结城及庄严无量问曰此中一种是人非天龙神何得业报神通衣服饮食随念而至又所居高胜依报宝严以何业故报得如是答曰为因广大故业报广大为因高胜故业报所居高胜问曰何者是因广大高胜答曰为於往因於此毗卢遮那法界智体用无依住门性清净法而生信心修信解力常信自他凡圣一体同知来智无所依住无我无我所心境平等无二相故无我所故一切凡圣本唯法界无造作性无生灭性依真而住住无所住与一切诸佛众生同一心智住性真法界所有分别是一切诸佛本不动智凡圣一真共同此智全信自心是佛种智及一切智故不於心外别有信佛之心亦不於自心之内见自心有佛相故信如斯法自力未充以此是人获诸人中一切胜报以是信力还得毗卢遮那佛在国同居而恒出现神足通力与天同处一切诸城所居神天龙八部等皆是同缘於此法中而生信解故以此信因高胜广大获得如斯胜妙依正果报故。
【经】诸佛子此宝华枝轮大林之中有一道场名宝华徧照以众大宝分布庄严摩尼华轮徧满开敷然以香灯具众宝色焰云弥覆光网普照诸庄严具常出妙宝一切乐中恒奏雅音摩尼宝王现菩萨身种种妙华周徧十方其道场前有一大海名香摩尼金刚出大莲华名华蕊焰轮其华广大百亿由旬茎叶须台皆是妙宝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莲华所共围绕常放光明恒出妙音周徧十方。
【论】四诸佛子已下有九行经明华枝林中道场并陈严饰广大此林众华严饰常有妓乐之音。
【经】诸佛子彼胜音世界最初劫中有十须弥山微尘数如来出兴於世其第一佛号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诸佛子应知彼佛将出现时一百年前此摩尼华枝轮大林中一切庄严周徧清净所谓出不思议宝焰云发叹佛功德音演无数佛音声舒光布网弥覆十方宫殿楼阁互相照耀宝华光明腾聚成云复出妙音说一切众生前世所行广大善根说三世一切诸佛名号说诸菩萨所修愿行究竟之道说诸如来转妙法轮种种言辞现如是等庄严之相显示如来当出於世其世界中一切诸王见此相故善根成熟悉欲见佛而来道场。
【论】五诸佛子已下有十二行半经明初劫中佛出现之数并陈初佛名号及举华枝大林先现之瑞。
【经】尔时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於其道场大莲华中忽然出现其身周普等真法界一切佛剎皆示出生一切道场悉诣其所无边妙色具足清净一切世间无能映夺具众宝相一一分明一切宫殿悉现其像一切众生咸得目见无边化佛从其身出种种色光充满世界如於此清净光明香水海华焰庄严幢须弥顶上摩尼华枝轮大林中出现其身而坐於座其胜音世界有六十八千亿须弥山顶悉亦於彼现身而坐。
【论】六尔时已下有九行半经明初佛莲华中忽然出现并陈佛身徧坐一切法界道场众生皆见等事问曰何故此佛莲华化现出兴释迦佛母胎出现答曰随根所见母胎出现唯劣解众生自根见尔如离世间品云为劣解众生母胎出尔应大根众生皆见莲华出现也。
【经】尔时彼佛即於眉间放大光明其光名发起一切善根音十佛剎微尘数光明而为眷属充满一切十方国土若有众生应可调伏其光照触即自开悟息诸惑热裂诸盖网摧诸障山净诸垢浊发大信解生胜善根永离一切诸难恐怖灭除一切身心苦恼起见佛心趣一切智时一切世间主并其眷属无量百千蒙佛光明所开觉故悉诣佛所头面礼足。
【论】七尔时已下有八行经明初佛出现放光集众并陈光德大众来集。
【经】诸佛子彼焰光明大城中有王名喜见善慧统领百万亿那由他城夫人婇女三万七千人福吉祥为上首王子五百人(别本云二万五千人)大威光为上首大威光太子有十千夫人妙见为上首尔时大威光太子见佛光明已以昔所修善根力故即时证得十种法门何谓为十所谓证得一切诸佛功德轮三昧证得一切佛法普门陀罗尼证得广大方便藏般若波罗蜜证得调伏一切众生大庄严大慈证得普云音大悲证得生无边功德最胜心大喜证得如实觉悟一切法大舍证得广大方便平等藏大神通证得增长信解力大愿证得普入一切智光明辩才门尔时大威光太子获得如是法光明已承佛威力普观大众而说颂言。
世尊坐道场 清净大光明 譬如千日出 普照虚空界 无量亿千劫 导师时乃现 佛今出世间 一切所瞻奉 汝观佛光明 化佛难思议 一切宫殿中 寂然而正受 汝观佛神通 毛孔出焰云 照耀於世间 光明无有尽 汝应观佛身 光网极清净 现形等一切 徧满於十方 妙音徧世间 闻者皆欣乐 随诸众生语 赞叹佛功德 世尊光所照 众生悉安乐 有苦皆灭除 心生大欢喜 观诸菩萨众 十方来萃止 悉放摩尼云 现前称赞佛 道场出妙音 其音极深远 能灭众生苦 此是佛神力 一切咸恭敬 心生大欢喜 共在世尊前 瞻仰於法王
【论】八诸佛子已下有十四行经明光明大城有人王名喜见善慧王与眷属俱集并陈太子威光以自善根见佛光明得十种法门具如经说最下三句明威光说颂叹佛於此十行颂中叹佛之德及德与众生益如文可知。
【经】诸佛子彼大威光太子说此颂时以佛神力其声普徧胜音世界时喜见善慧王闻此颂已心大欢喜观诸眷属而说颂言。
汝应速召集 一切诸王众 王子及大臣 城邑宰官等 普告诸城内 疾应击大鼓 共集所有人 俱行往见佛 一切四衢道 悉应鸣宝铎 妻子眷属俱 共往观如来 一切诸城郭 宜令悉清净 普建胜妙幢 摩尼以严饰 宝帐罗众网 妓乐如云布 严备在虚空 处处令充满 道路皆严净 普雨妙衣服 巾驭汝宝乘 与我同观佛 各各随自力 普雨庄严具 一切如云布 徧满虚空中 香焰莲华盖 半月宝缨珞 及无数妙衣 汝等皆应雨 须弥香水海 上妙摩尼轮 及清净栴檀 悉应雨满空 众宝华缨珞 庄严净无垢 及以摩尼灯 皆令在空住 一切持向佛 心生大欢喜 妻子眷属俱 往见世所尊
【论】九诸佛子已下有两行半经明威光说颂以佛神力其声徧闻父王闻之欢喜说颂於此十一行颂中明其善慧王敕众令集并令办供具。
【经】尔时喜见善慧王与三万七千夫人婇女俱福吉祥为上首五百王子俱大威光为上首六万大臣俱慧力为上首如是等七十七百千亿那由他众前后围绕从焰光明大城出以王力故一切大众乘空而往诸供养具徧满虚空至於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复有妙华城善化幢天王与十亿那由他眷属俱复有究竟大城净光龙王与二十五亿眷属俱复有金刚胜幢城猛健夜叉王与七十七亿眷属俱复有无垢城喜见乾闼婆王与九十七亿眷属俱复有妙轮城净色思惟阿修罗王与五十八亿眷属俱复有妙庄严城十方行迦楼罗王与九十九千眷属俱复有游戏快乐城金刚德紧那罗王与十八亿眷属俱复有金刚幢城宝称幢摩睺罗伽王与三亿百千那由他眷属俱复有净妙庄严城最胜梵王与十八亿眷属俱如是等百万亿那由他大城中所有诸王并其眷属悉共往诣一切功德须弥胜云如来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时彼如来为欲调伏诸众生故於众会道场海中说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罗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随众生心悉令获益是时大威光菩萨闻是法已即获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宿世所集法海光明所谓得一切法聚平等三昧智光明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十方法界普光明藏清净眼智光明观察一切佛法大愿海智光明入无边功德海清净行智光明趣向不退转大力速疾藏智光明法界中无量变化力出离轮智光明决定入无量功德圆满海智光明了知一切佛决定解庄严成就海智光明了知法界无边佛现一切众生前神通海智光明了知一切佛力无所畏法智光明尔时大威光菩萨得如是无量智光明已承佛威力而说颂言。
我闻佛妙法 而得智光明 以是见世尊 往昔所行事 一切所生处 名号身差别 及供养於佛 如是我咸见 往昔诸佛所 一切皆承事 无量劫修行 严净诸剎海 舍施於自身 广大无涯际 修治最胜行 严净诸剎海 耳鼻头手足 及以诸宫殿 舍之无有量 严净诸剎海 能於一一剎 亿劫不思议 修习菩提行 严净诸剎海 普贤大愿力 一切佛海中 修行无量行 严净诸剎海 如因日光照 还见於日轮 我以佛智光 见佛所行道 我观佛剎海 清净大光明 寂静证菩提 法界悉周徧 我当如世尊 广净诸剎海 以佛威神力 修习菩提行
【论】十尔时已下有三十四行半经明十王兴供见佛并陈所闻修多罗经威光获益修多罗者此为长行经也最下两句明威光说偈此十行颂中明威光闻法获益得宿命智力见佛所行往因之事并自立愿如佛所行。
【经】诸佛子时大威光菩萨以见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承事供养故於如来所心得悟了为一切世间显示如来往昔行海显示往昔菩萨行方便显示一切佛功德海显示普入一切法界清净智显示一切道场中成佛自在力显示佛力无畏无差别智显示普示现如来身显示不可思议佛神变显示庄严无量清净佛土显示普贤菩萨所有行愿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发菩提心佛剎微尘数众生成就如来清净国土尔时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大威光 福藏广名称 为利众生故 发趣菩提道 汝获智光明 法界悉充满 福慧咸广大 当得深智海 一剎中修行 经於剎尘劫 如汝见於我 当获如是智 非诸劣行者 能知此方便 获大精进力 乃能净剎海 一一微尘中 无量劫修行 彼人乃能得 庄严诸佛剎 为一一众生 轮回经劫海 其心不疲懈 当成世导师 供养一一佛 悉尽未来际 心无暂疲厌 当成无上道 三世一切佛 当共满汝愿 一切佛会中 汝身安住彼 一切诸如来 誓愿无有边 大智通达者 能知此方便 大光供养我 故获大威力 令尘数众生 成熟向菩提 诸修普贤行 大名称菩萨 庄严佛剎海 法界普周徧
【论】十一诸佛子已下有十一行经明威光菩萨以见初佛承事供养故得十种显示如来所行法令须弥山尘数众生发菩提心功德山须弥胜云如来为威光说颂叹威光之德於此十一行颂中明功德山如来叹威光所得如佛所行广大如文可知。
【经】诸佛子汝等应知彼大庄严劫中有恒河沙数小劫人寿命二小劫诸佛子彼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寿命五十亿岁彼佛灭度后有佛出世名波罗蜜善眼庄严王亦於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而成正觉尔时大威光童子见彼如来成等正觉现神通力即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即得陀罗尼名大智力法渊即得大慈名普随众生调伏度脱即得大悲名徧覆一切境界云即得大喜名一切佛功德海威力藏即得大舍名法性虚空平等清净即得般若波罗蜜名自性离垢法界清净身即得神通名无碍光普随现即得辩才名善入离垢渊即得智光名一切佛法清净藏如是等十千法门皆得通达尔时大威光童子承佛威力为诸眷属而说颂言。
不可思议亿劫中 导世明师难一遇 此土众生多善利 而今得见第二佛 佛身普放大光明 色相无边极清净 如云充满一切土 处处称扬佛功德 光明所照咸欢喜 众生有苦悉除灭 各令恭敬起慈心 此是如来自在用 出不思议变化云 放无量色光明网 十方国土皆充满 此佛神通之所现 一一毛孔现光云 普徧虚空发大音 所有幽冥靡不照 地狱众苦咸令灭 如来妙音徧十方 一切言音咸具演 随诸众生宿善力 此是大师神变用 无量无边大众海 佛於其中皆出现 普转无尽妙法轮 调伏一切诸众生 佛神通力无有边 一切剎中皆出现 善逝如是智无碍 为利众生成正觉 汝等应生欢喜心 踊跃爱乐极尊重 我当与汝同诣彼 若见如来众苦灭 发心回向趣菩提 慈念一切诸众生 悉住普贤广大愿 当如法王得自在
【论】十二诸佛子已下有十四行半经明庄严劫中佛及人寿命长短初佛去世第二佛出兴并明威光见第二佛得十种利并为眷属说颂此二十行颂中明威光叹佛慈悲出世难遇劝其眷属同往佛所。
【经】诸佛子大威光童子说此颂时以佛神力其声无碍一切世界皆悉得闻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时大威光王子与其父母并诸眷属及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众生前后围绕宝盖如云徧覆虚空共诣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所其佛为说法界体性清净庄严修多罗世界海微尘等修多罗而为眷属彼诸大众闻此经已得清净智名入一切净方便得於地名离垢光明得波罗蜜轮名示现一切世间爱乐庄严得增广行轮名普入一切剎土无边光明清净见得趣向行轮名离垢福德云光明幢得随入证轮名一切法海广大光明得转深发趣行名大智庄严得灌顶智慧海名无功用修极妙见得显了大光明名如来功德海相光影徧照得出生愿力清净智名无量愿力信解藏时彼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功德智慧海 发心趣向大菩提 汝当得佛不思议 普为众生作依处 汝已出生大智海 悉能徧了一切法 当以难思妙方便 入佛无尽所行境 已见诸佛功德云 已入无尽智慧地 诸波罗蜜方便海 大名称者当满足 已得方便总持门 及以无尽辩才门 种种行愿皆修习 当成无等大智慧 汝已出生诸愿海 汝已入於三昧海 当具种种大神通 不可思议诸佛法 究竟法界不思议 广大深心已清净 普见十方一切佛 离垢庄严众剎海 汝已入我菩提行 昔时本事方便海 如我修行所净治 如是妙行汝皆悟 我於无量一一剎 种种供养诸佛海 如彼修行所得果 如是庄严汝咸见 广大劫海无有尽 一切剎中修净行 坚固誓愿不可思 当得如来此神力 诸佛供养尽无余 国土庄严悉清净 一切劫中修妙行 汝当成佛大功德
【论】十三诸佛子已下有十六行经明威光说颂其声徧闻威光与眷属同往佛所得十种利第二佛为威光说颂此二十行颂中明第二如来叹威光入道得益所得之益是八地法门如经云得灌顶智慧海名无功用修极妙见。
【经】诸佛子波罗蜜善眼庄严王如来入涅盘已喜见善慧王寻亦去世大威光童子受转轮王位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第三如来出现於世名最胜功德海时大威光转轮圣王见彼如来成佛之相与其眷属及四兵众城邑聚落一切人民并持七宝俱往佛所以一切香摩尼庄严大楼阁奉上於佛时彼如来於其林中说菩萨普眼光明行修多罗世界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尔时大威光菩萨闻此法已得三昧名大福德普光明得此三昧故悉能了知一切菩萨一切众生过现未来福非福海时彼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福德大威光 汝等今来至我所 愍念一切众生海 发胜菩提大愿心 汝为一切苦众生 起大悲心令解脱 当作群迷所依怙 是名菩萨方便行 若有菩萨能坚固 修诸胜行无厌怠 最胜最上无碍解 如是妙智彼当得 福德光者福幢者 福德处者福海者 普贤菩萨所有愿 是汝大光能趣入 汝能以此广大愿 入不思议诸佛海 诸佛福海无有边 汝以妙解皆能见 汝於十方国土中 悉见无量无边佛 彼佛往昔诸行海 如是一切汝咸见 若有住此方便海 必得入於智地中 地是随顺诸佛学 决定当成一切智 汝於一切剎海中 微尘劫海修诸行 一切如来诸行海 汝皆学已当成佛 如汝所见十方中 一切剎海极严净 汝剎严净亦如是 无边愿者所当得 今此道场众会海 闻汝愿已生欣乐 皆入普贤广大乘 发心回向趣菩提 无边国土一一中 悉入修行经劫海 以诸愿力能圆满 普贤菩萨一切行
【论】十四诸佛子已下有十二行经明第二佛去世善慧王亦去世大威光受轮王位第三如来於旧道场出兴於世威光见佛闻法得益第三如来说颂叹威光之德此二十二行颂明第三如来叹威光所得之法。
【经】诸佛子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复有佛出号名称普闻莲华眼幢是时大威光於此命终生须弥山上寂静宝宫天城中为大天王名离垢福德幢共诸天众俱诣佛所雨宝华云以为供养时彼如来为说广大方便普门徧照修多罗世界海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时天王众闻此经已得三昧名普门欢喜藏以三昧力能入一切法实相海获是益已从道场出还归本处。
【论】十五诸佛子已下有八行半经明第四如来於旧道场中出现大威光去世生须弥山顶为大天王还来见佛获益而去此一品经来文未足未有结终之处此品但明引古印今毗卢遮那出世之法古今相袭不异又明所信乐道高法胜人寿命长远福德所居依正果胜见佛闻法所获利益胜故。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四
音切
纵
(足容切)。
橹
(鲁音)。
崇
(土弓切)。
敌
(徒力切)。
堑
(七焰切)。
夺
(徒活切)。
裂
(列音)。
萃
(秦醉切)。
妓
(奇绮切)。
驭
(鱼据切)。
乘
(去声)劣(力月切)。
怙
(胡古切)。
御
(鱼举切)。
壕
(乎刀切)。
郁
(於六切)。
蹙
(子六切)。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佛名号品第七
【论】第二会六品经明菩萨信心门於此一会之中自有序分正说流通今从第十二卷初尔时已下有四行半经是序分已下至贤首品是正说分贤首品末有三行半经是流通分第七如来名号品从此已下至贤首品是第三长科文中以果成信信自己心是佛分於此一段之中约有六法以成信心佛果以令信者入佛果故一佛名号品令信心者信佛名号徧一切世间名知名性离故二四圣谛品令信心者自信一切世间苦谛即圣谛不别求故三光明觉品令信心者自以自心光明觉照一切世间无尽大千世界总佛境界自亦同等以心随光一一照之心境合一内外见亡初三千大千世界已次还以东方为首光至东方十三千大千世界照百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十重倍倍周回十方圆照身心一性无碍徧周同佛境界一一作意如是观察然后以无作方便定印之入十住初心生如来智慧家为如来智慧法王之真子一如光明所照如经具明不可作佛光明自无其分须当自以心光如佛光开觉其心圆照法界四问明品令信心者所信之法门五净行品令信心者所信菩萨初发心时皆发大愿为首又令信心者便回无始妄念以成智海无生灭性六贤首品令信心者信佛神力通化无边得大自在及信心之福信此六法名为贤首以此六法观行相应名为信心皆以不动智佛等十智如来是自心之果以不动智为体余智为用至下方明文殊师利觉首目首十首菩萨等是修行信心者之身此品已下至贤首品已来六品经是长科一部经中第三以果成信门也为明初会是举佛果劝修信诸佛所得此第二会一会以果成信信自心是佛与果佛不异故至文方明前之已成佛果将用劝修此举佛名号果欢修十方世界无有一名非佛名者名体性自解脱故但随众生所闻不同故此明佛名号徧周即明於一切名无所着故释此品作三门一释品来意二释品名目三随文释义一释品来意者明前之初会但明如来成等正觉之身及智摄生未明如来名号摄生广狭今此第二会普光明殿方明佛果名号摄生故此品须来又为举佛果名令生信解故此品须来前会明身智徧周此会明名身及智俱徧周故初会世主虽问未有其答此品答前所问使令生后信者之心令使信佛名身及智普徧法界应机利物照俗破迷故成普光明殿约德名殿约殿明德故此品须来於此佛名号中约有五缘以成佛号一以法界自体根本智缘以成佛号二约如来示成正觉约自德缘以成佛号三约如来利生方便缘约位进修以成佛号四明如来以一切众生随根所乐缘以成佛号五约法界体用平等缘一切诸法总名佛号一以法界自体根本智以成佛号者如下不动智佛无碍智佛灭暗智佛如是十智佛号是也以此法界根本智上以施十种之名以成十种信力至位方明广意大意令众生达自根本无明本唯如来根本大智令诸众生顿识本故顿作佛故二约如来示成正觉自德成号者即十方诸佛示成正觉共同十号所谓如来应供正徧知是又毗卢遮那是总名是大智光明照耀种种诸法及种种众生故故毗云种种卢遮那云徧照三明如来利生方便约位进修缘以成佛号者即如下举十个根本不动智佛以成十信举十个月佛下名悉同号之为月以成十住明创契法身本智心得清凉为明此位菩萨契理惑亡得法性智清凉故约自得益之法以成佛号十行位中以十个眼佛下名悉同号之为眼为明十行以智知根利生摄益故佛号为眼以善知根性故皆是约自得益立名为佛十回向中以十个妙佛上名悉同号之为妙为明十回向位中菩萨进修渐熟妙智现前故佛号为妙十地同妙已上以明从十信中自信自心分别之智与一切诸佛根本不动智佛本来是一以成信心心外见法不成信心也从此信已下以三昧力契理会源名为十住佛号为月皆是约修行之人所得之法以成佛号安立五位五十个佛名五十个因五十个果为当位具因果故成一百重因果为根本五位中本有五因五果成一百一十重因果法门不异法界体不异十信中所信之法根本不动智佛以为诸位进修且约如是广意至下本位广明是名随位进修以成佛号四明如来以一切众生随根所乐以成佛号者即以对现色身等众生界为佛为天为神为主为人为仙徧众生界令诸众生不作恶者总是不可以自凡情所测也总是佛名号徧周五明法界体用平等一切诸法总名佛号者为一切诸法及以名言自体性离故一切法自体性离即法界性法界性即佛号故是故一切法及名言皆是佛号故为如来称此一切法自性离之法以成佛故欲广引经文证义为此教文弘广言繁翳本作业者难解但依此经上下自相契会作业者易解故如三乘中亦说根本智后得智今欲令三乘人回心指此金色世界不动智佛令使直认是自心能分别智本无所动文殊师利即是自心善简择无相妙慧觉首目首等菩萨即是自心随信解中所见之理智如是三乘之人未回心者定当不信何以故为立三阿僧祇劫后当得佛故为直认自身及心总是凡夫但信佛有不动智等不自信自心是根本不动智佛与佛无异以是义故不成此教法界乘中以根本智为信心此经信心应当如是直信自心分别之性是法界性中根本不动智佛金色世界是自心无染之理文殊师利是自心善简择妙慧觉首目首等菩萨是随信心中理智现前以信因中契诸佛果法分毫不谬方成信心从此信已以定慧进修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日月岁劫时分无迁法界如本不动智佛如旧而成一切种智海教化众生因果不迁时劫不改方成信也若立僧祇定实身是凡夫凡圣二途时劫移改心外有佛不成信心如是已上有此五种佛名号不同问曰名之与号何异答曰有二同别何者为二约父母所生幼稚无德且作字呼之为名有德即约德立名其名可尊称之为号名即下人不得呼称其号即下人得呼称之故虽有德无德之异亦总属名收为名言所摄故若约此经佛号总是约法约德立名不同世俗也三随文释义者於此段中义分为二一长科三十二品经意第三禅中说十一地一品未来二科当品经意一长科三十二品者从此如来名号品第二会世主起问二十八问已下直至向后如来出现品是世主所问一终因果所答总有三十二品经是答二十八问故以从普光明智法界佛果报居之殿举佛果名号并举佛果所行教化众生四圣谛法门并举法界根本智体佛号不动智佛以成信修直至彼如来出现品三十二品经是信进修行之一终因果之极也明此普光明智殿佛果至如来出现品此信进修行因果不二故又明此始成正觉果德之上起信心修行至后如来出现品中明法界无时可隔故以明法界体中凡夫妄见见无量劫始起信进修行者依真起行以为进修经历五位行门无时可移故若未起信进修行时常谓已前诸佛先已成佛经无量劫及其以正信力便见十方无量劫已成佛者而自身与彼先成佛者一时成佛无先后故以是义故如来始成正觉时如今凡夫始发菩提心起行进修自行已满毕竟不离如来初成正觉初出现时为无情量依本法界本无时故是故经言信心毕竟二不别者为法界性无三世别故以三世时无别以无时故无别以智无别故无别为不异不动智佛体故妙慧用无别不异文殊善简择妙慧故行无别为从初发心不异十波罗蜜行普贤行而为修行故大悲无别常教化故大愿无别不舍众生故四摄无别四无量心无别故三十七道品无别以此十种无别故云发心毕竟二不别是故发心先心难为明入此十种信解者难故若心外信有他佛得道我是凡夫者即世间人情量是此乃不论信进修行直是生死长流常随见网何大苦哉以此如今第二会及初会明始成正觉如来出现后三十二品又着如来出现品明始终信进修行者与三世佛一时出现明法界总一时故如持宝镜普临众像顿照显现无前后时故明於法界根本佛智境界中顿现众法不可将情量度量作前后解故一依弥勒楼阁中境界初会中始成正觉佛是举果劝修佛出现品中佛是明诸菩萨进修五位因果行终佛与信位中不动智佛相对故问曰何故诸品诸菩萨说唯阿僧祇品随好品是佛自说答曰如菩萨加行如五位烦恼无明以如来位中不思议菩萨众寄成五位菩萨当位自彰次第法门即如十慧十林十幢十藏等菩萨是如佛位之内迷法无明如来自说如此阿僧祇品随好品是佛位之内无明至佛位内方决此二迷是故无明住地佛位方终如胜鬘经说一分教网三乘相似唯不许二乘及净土菩萨断得根本无明为不了无明是根本智故以此一乘教以不动智佛为信心以此所有修行证照众法不同此经故此教明当念初心毕竟心总尽以法界中无三世故三乘定满僧祇又三贤十圣进修路别地上加行地前四资粮等佛果定满僧祇如前已明以此经十住即见道加行资粮一时何以故以法界大智用资其行命行无染以行资粮法界智体使惯习令熟为明从凡创见如来理智性故又此五位中修行位位各有佛果随位惯习处安立名别三乘教中前位向后位但有菩萨果非佛果故后至位广明此法界法门说之经无量劫不延说之一剎那中亦不促唯迷之者妄作长短延促之解即不称应真之心自此如来名号品已去直至如来出现品总有三十二品经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进修因果以初即后以后即初不二之位故如大王路其法常尔非故新体也如文殊师利颂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二科当品者於当品中长科为四。
【经】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於普光明殿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妙悟皆满二行永绝达无相法住於佛住得佛平等到无障处不可转法所行无碍立不思议普见三世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莫不皆是一生补处悉从他方而共来集普善观察诸众生界法界世界涅盘界诸业果报心行次第一切文义世出世间有为无为过现未来。
【论】一从尔时世尊已下有八行半经明叹德集众分文分为二一叹如来德二叹菩萨大众德从初叹如来德中尔时已下两行经是序分叙前初得菩提处并普光明殿意明二处不异为不移本处道场而身徧坐一切处故为菩提场体是法界体故为普光明殿是法界报居所都故法报二体性相一真本末因果本无异故由斯道理故重叙古人释云由相近故故须重叙者经意不然又云见佛露居龙造普光明殿此义亦不然设有此事是三乘之说又云菩提场在熙连河边与普光明殿相去三里在菩提场东南明菩提场是阿兰若得道之处普光明殿是报居之宅此一部之经前后通法界品五度重有尔时佛在者意明居处是法界如来身及宫殿庄严总是法界性相根本智不二故五度叙意前会已述从妙悟已满下至普见三世於中有两行半经是正叹佛德妙悟已满明十智徧周自在故二行永绝者有为无为二行尽故达无相法取舍尽故住於佛住者过现未来三世诸佛共住法界大智大悲故又如来及十方三世诸佛住五种徧周一示成正觉徧周如初会菩提场是也二依报正报庄严及名号徧周即第二会普光明殿是也三定体徧周即十定品是也四普贤行教徧周即离世间品是也五法界圆满无碍不思议智用徧周即法界品是也以此五种诸佛徧周故名住佛所住也是故以此义故於此一部之经安立五度尔时佛在摩竭国唯法界品少异明重重徧周不离一处一菩提体一法界一根本智一时无前后故经文恐失其意五度重叙令后学者不迷其事故明此五徧周总明一际无前后於一剎那际无二念说四十九年中所转法轮兜率天犹未下母胎犹未出已入涅盘不离佛平等者理事无二故到无障处不可转法者明佛常处生死不为业迁故又能转不迁之法也所行无碍者明佛於生死中皆能同事真俗不碍故立不思议者叹佛道满行终总无功用任运利生以智自在非思想意识可度量故普见三世者智眼圆满故非三世中见三世众生事也从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已下至过现未来於中可有四行经叹菩萨德与十佛剎尘数诸菩萨俱者明徒众圆满徧法界海故俱者同时而至无去来故莫不皆是一生补处者皆十地菩萨故为十地经等觉位中普贤位熟道满功终方登佛果故名一生也如缨珞本业经说又从初发心住亦名一生菩萨以初见性现根本智不见有生前后际故名为一生缨珞经云三贤菩萨法流水中任运至佛悉从他方而共来集者言他方共来集简非旧众皆是不来而到不去而徧又明前会举果劝修信他佛果今此第二会明以他佛果解行成其自心信证之道名从他方而共来集为从前信佛果中来皆一生补处者明於初会信解生至於此会信满入位便成佛故如龙女善财等由是义故为他方来皆是一生之众此乃即是表入法之言从他方来也迷名他方悟名曰来普善观察诸众生界法界世界涅盘界已下此三行经叹所来众善观此三种世界无二性故亦知众生随烦恼业亦知菩萨随位烦恼行业等事故余如经说。
【经】时诸菩萨作是思惟若世尊见愍我等愿随所乐开示佛剎佛住佛剎庄严佛法性佛剎清净佛所说法佛剎体性佛威德佛剎成就佛大菩提如十方一切世界诸佛世尊为成就一切菩萨故令如来种性不断故救护一切众生故令诸众生永离一切烦恼故了知一切诸行故演说一切诸法故净除一切杂染故永断一切疑网故拔除一切希望故灭坏一切爱着处故说诸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十藏十地十愿十定十通十顶及说如来地如来境界如来神力如来所行如来力如来无畏如来三昧如来神通如来自在如来无碍如来眼如来耳如来鼻如来舌如来身如来意如来辩才如来智慧如来最胜愿佛世尊亦为我说。
【论】第二大众请法分时诸菩萨作是思惟已下十四行半经於中有三十二问义分为二一初有四问问四种佛剎二成就大菩提心引十方诸佛劝说已下有二十八问通问菩萨住地佛眼耳等如是等三十二问直至如来出现品是答如经具明问曰初会中世主所问与此义多相似但广略不同何故此第二会还复再问如上之问答曰前会是世主问举佛果劝修信佛所得此会是自信自身自心是佛及入位修行故须再问前位是普贤入定举果此会即明文殊生起入信之初即明凡夫始信为彰信心粗故不入定说十住已去始明当位菩萨入定始说以是义故前问虽义理少同应缘差别故异前会信他佛得此会自入信修行也古人说前会是请此会是问其义不然前后总是其请当请是问故但为劝修与自入法事少殊如前会举如来修行道满及过去诸佛已成道者行满之果此第二会举十方诸佛根本之智凡圣共有之果即一切处金色世界一切处不动智佛十智佛等是也明一切诸佛众生共有此不动智金色是理法性身也为信心生灭故言色也以十色世界表之即是此会所问四种佛剎中一佛住佛剎即一切诸佛及以一切众生共所住故为一切凡圣根本之智举令一切众生信自心是佛所住智故一切诸佛从此信生一切凡夫亦从此起二庄严佛法性佛剎者即如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随位各有十个佛号是也因此自心根本智起信进修行随位随行诸波罗蜜庄严以庄严法身智身令成熟故以法身智身用严万行令行无着故名庄严佛法性佛剎三清净佛所说法佛剎者如来示成正觉转法轮是四体性佛威德佛剎者神通应现随根出世者是明后二佛剎从前二佛剎起信修行成熟故得以此义故应知十方诸佛共此一道而得出生故应如是知应如是信解即得信解成就一如诸佛所信故得是信者如贤首品说胜以手擎三千大千世界住於空中经过一劫明其难信故亦胜供养十方世界尘数诸佛经由一劫功德不如如是信心如已下二十八问经自具答义隐难明者释之义显者如文可知此三十二问中有问十通十顶经中但有十通十忍不见顶名剩其十忍少其十顶愿佛世尊亦为我诸菩萨说此两句结请自此已下如来以神力举法显答。
【经】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各随其类为现神通现神通已东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金色佛号不动智彼世界中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东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南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色佛号无碍智彼有菩萨名曰觉首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西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莲华色佛号灭暗智彼有菩萨名曰财首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西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北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薝卜华色佛号威仪智彼有菩萨名宝首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东北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优钵罗华色佛号明相智彼有菩萨名功德首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东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东南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金色佛号究竟智彼有菩萨名目首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诸佛所到已作礼即於东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西南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宝色佛号最胜智彼有菩萨名精进首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西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西北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金刚色佛号自在智彼有菩萨名法首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西北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下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颇棃色佛号梵智彼有菩萨名智首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下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上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平等色佛号观察智彼有菩萨名贤首与十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到已作礼即於上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跏趺坐。
【论】第三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已下四十一行经明如来神通现法分於此分中义分为二一明随类现法二明约初信心第一随类现法中有二一随五位之中菩萨之类各现十种佛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中各有随位佛果名号是二随一切国剎一切众生之类各现名号不同如下文殊师利所说佛号者是第二约信心者即此当品及通一部总为信心於此信心总信五位中因果心无滞碍方可以行修行如有教说譬如有人过五百由旬崄道先知通塞然后行往喻如十信菩萨於信心之中先知五位进修通塞预以愿行防之以信自心分别之性本是一切诸佛不动智体用防邪见外取他境故以随位妄识散动障真智故以禅波罗蜜防之以随位第八住第八行第八回向第八地智增滞寂障真无作大悲故以一百四十大愿防之以乐生死障真智故以四念处观等三十七助菩提分法防之及十四谛观及十十二缘生观防之以十波罗蜜利益众生恐不弘广故以四摄四无量法防之以求自乐果教化众生不周广故起十回向加以大愿大慈大悲不舍一切恶道地狱人天徧生其处以防自乐违菩提心有所得故以是义故十信之心总通五位悉皆成信若自信彻趣求无法不达若也疑心不除岂成信也如此品举佛果门至贤首品举佛神通及佛所行行业使初信心者信彻故始名信心今此一部之经顿举五位因果诸佛果门总成信也从总信已入位修行方始不迷理智如人造食五味一时顿熟方始食之从初食时五味同食乃至食竟其味不离五也明五位因果十信总明时亦不移本末为信三世一际故毕竟佛果不离初信之法如依样画像等喻可知於此神通示法门中总有四十一行经长科为十一段第一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已下一行半经明如来知众所念以神通现法第二东方过十佛剎尘已下三十九行半经总明十方菩萨来集十方自有分剂不烦更科於此十方菩萨来众之中义分为十一举佛剎方面二举佛剎远近三举世界名色四举佛名号五举上首菩萨之名六明大众之数七明大众来已致敬八明随方化座九明座之名目十明大众升座而坐一举佛方面者在东方东方者为震卦为春生为初明为长男为头为首为青龙为吉庆为震动明法事作业动用之初故道俗通以用之故先举东方为首故方者法也但取方法之义动用之始非如世所见执东西南北可得之方一切处东方一切处南方但取其法故余准准二举佛剎远近者过东方十佛剎微尘数世界之外此有四义一明十为圆数为明远近无尽二明令信心者知佛境广大令自心弘博三明佛境徧周如镜中像互参无碍四明未起信心者以十佛剎尘况喻处迷十无明未达自障佛境界而不现前故举尘表迷故如涅盘经云释迦净土过西方三十二恒河沙世界之外总是表法之数如会释已述此云十佛剎微尘世界之外来者明隔十无明十无明中一一无明有无量正使业习主伴相熏烦恼过於世界尘数莫知涯际能障智境故言十佛剎微尘数世界外也来者明从迷入信故号为来言彼世界中有佛号不动智者为明不动智佛是十方凡圣共有根本之智明於此智能起信心故号之为来此不动智佛一切众生常自有之若取相随迷即尘障无尽若一念觉迷达相即净若虚空但为随迷称外悟处言来而实佛剎本无远近内外等障亦无去来无边佛剎不出毛孔微尘之表令致远近意令初信心者心广大故言其从彼世界中来又明从迷入悟故言为来也有佛号不动智者明是信者自根本智故由有此智故一切众生而能发菩提心故以根本智体能了迷性超信解故超彼迷境称之曰来如起信论云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见得利益故又云依本觉上而起不觉故又云依於智故生其苦乐如起信论广明意明一切众生迷根本智而有世间苦乐法故为智无性故随缘不觉苦乐业生为智无性故为苦所缠方能自觉根本无性众缘无性万法自寂若不觉苦时以无性故总不自知有性无性如人因地而倒因地而起一切众生因自心根本智而倒因自心根本智而起以是义故如来於此一乘之经顿彰本法为金色世界明法身白净无染顿彰本智号不动智佛顿彰文殊师利是自心妙择之慧余九个世界九个智佛九个菩萨是随自心信解修行位上进修增胜法身智身随行异名故从斯自心本不动智佛自觉之上见道入位起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加行进修法身智身大愿大慈大悲四摄四无量十波罗蜜三十七助道分法从初发心根本法身本不动智体上用资万行悲愿参融互为资熟法身资行使令无染行资法身使令纯熟五位中各各立十个佛果十个菩萨明随位进修中约自行所得处佛果菩萨行果立名故非他佛号非他菩萨而立其名随智佛果随其行果五位之上因果各有五十共为一百通本五位有五个因果共为一百一十城之法门故此答前菩萨问四种佛剎中佛住佛剎庄严法性清净佛剎从此二佛剎上得示成正觉佛剎神通自在佛威德佛剎是故前会世主所问是他毗卢遮那佛得自在之因果此第二会菩萨所问是自修行者佛剎菩萨行之因果从是已后直至如来出现品是五位胜进菩萨加行自力一终之位明此品是信心进趣之因果至出现品是修行位极之因果已上於自心根本佛智上而生信进修行故此不动智是一切诸佛一切众生之地以此智故而作众生以此智故而成正觉以此智故随迷作众生时於六道中随天上人间及恶道中皆有随众生依正之果报也随业粗细不同以此智故随觉悟时成就三乘及法界圆满一乘佛果依正妙报若无此智元是虚空亦非众生亦非诸佛故问曰一切众生本有不动智何故不自应真常净何故随染答曰一切众生以此智故而生三界者为智无性不能自知是智非智善恶苦乐等法为智体无性但随缘现如空谷响应物成音无性之智但应缘分别以分别故痴爱随起因痴爱故即我所病生有我所故自他执业便起因执取故号曰末那以末那执取故名之为识因识种子生死相续以生死故众苦无量以苦无量方求不苦之道迷不知苦者不能发心知苦求真者还是本智会苦缘故方能知苦不会苦缘不能知苦知苦缘故方能发心求无上道有种性菩萨以宿世先已知苦发心信解种强者虽受人天乐果亦能发心求无上道是故因智随迷因智随悟是故如人因地而倒因地而起正随迷时名之为识正随悟时名之为智在缠名识在觉名智识之与智本无自名但随迷悟而立其名故不可计常计断名也此智之与识但随迷悟立名若觅始终如空中求迹如影中求人如身中求我依住所在终不可得故新长短处所之相也如此无明及智无有始终若得菩提时无明不灭何以故为本无故更无有灭若随无明时不动智亦不灭为本无故亦更无有灭但为随色声香所取缘名为无明但为知苦发心缘名之为智但随缘名之为有故体无本末也如空谷响思之可见。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五
音切
鼻
(毗至切)。
钵
(北末切)。
坏
(胡怪切)。
悕
(希音)。
类
(力为切)。
补
(博古切)。
薝
(占音)。
卜
(蒲北切)。
创
(楚壮切)。
稚
(池志切)。
擎
(巨京切)。
剩
(实正切)。
崄
(虚检切)。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六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佛名号品第七之余
【论】三举世界名色者世界名金色为明金体白净无染举之况喻法身无性体无垢染故如世间西方金为白色也体白色黄明应真菩萨内契白法外现黄相黄色者是应真之气许父云五色之中黄色为最人面如黄瓜色内有贤行经云应真菩萨皆真金色又明金色世界者明信心之位虽信自身心是法身智身白净本来无染为信是生灭有漏心故是色心也举东方为首者明东方是初明为万物发生震动之首故取之表法况喻十信之初首也在方无方但举其法以况其理表其体用故如牛王龙王等况佛德也问曰以东方表法况喻十信初首者如金位在西方何故东方为金色世界以表法身为金色显根本智为不动智答曰此问甚彰道理如经所说以信心为胎至十住之位名初生佛家今以东方为金色世界者明金正月胞二月胎三月成形四月生於巳五月养於午六月冠带於未七月相八月王明十信如胎故以东方金胎表之以次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表十信心进修增胜故以托事况之令易解故如此品文殊师利云世尊昔为菩萨时以种种谈论方便及地位等而得成就亦令众生如是知见而为说法后诸学者以智观察皆是说此方隅以表法故当知籍网求鱼鱼非网也若无网者亦不可得鱼故以义思之至理方成信也又经云一切处金色世界一切处不动智佛一切处文殊师利者明法徧一切法一切众生身心故总不动智佛总文殊师利故应如是知如是信解也明金色世界是信心者所信之理以为世界之名亦是因此信故还当报得所生无染所居无着即如西方莲华色世界是其义如金色世界此是举十信初因如南方妙色世界西方莲华色世界等是十信进修之胜用故此中有十因十果故十果者十智佛是十因者文殊师利觉首等十菩萨是修行之因因中得益即因中之果即不动智等十个智佛是十个世界是所修之法门四举佛名号者佛号不动智佛者此明一切诸佛一切众生根本智体今先举之以成初信此明答前佛住佛剎余九个智佛总是从此根本不动智上进修之名非是他有十方诸佛皆同此名号之迹而起信进修行经历五位得示成正觉佛剎及佛威德佛剎威德佛剎者如来神通是也余意如前已述五举上首菩萨之名者名文殊师利即是十方诸佛无性之中择法妙慧一切诸佛皆从此慧简择正邪而成正觉故号文殊为十方一切诸佛之师亦云佛母明一切诸佛从此妙慧生故若无此慧设修解脱但得二乘及生净土菩萨非是乘如来乘而成正觉是故乘此不动智体文殊妙慧法身妙理大智从信心上而经历五位不离不动智佛文殊妙慧而成正觉故号为乘如来乘不思议乘最胜乘无上乘而成正觉故亦号文殊师利为小男为童子明一切诸佛从此妙慧善知正法而初生佛家故故号为童子菩萨如来去世文殊师利犹在世间后当化缘已毕於香山顶上示入涅盘此是三乘教说此经云一切处文殊师利即明一切处众生等共有之今於此经信心之首举其名号明信心者信自心妙择之慧一同於此不移古迹此是一切诸佛及以众生根本妙慧凡圣等有更无异性如大王路法则常然今所是诸经但有文殊为问答之首者皆明法身妙慧之门以普贤为问答之首者皆明妙智之万行体用如是二士是一切诸佛理智妙用万行之门依其法门立其名号现身成佛以利众生故一切众生发心之者皆悉同修皆悉自有自利利他之行以为常范今於教中推在东北方清凉山文殊师利并一万菩萨於中住者有三义一令此界一切众生忻心有趣善根不绝二明菩萨常住世间三明随方显法示法易解故前二门可知第三随方显法者明东北方者取此阎浮一境东北方此清凉山是也经推在震旦国亦曰支提那国此云思惟以其国人多所思虑多所计度故以立其名即是今汉国也表法明东北是艮卦艮为小男为童蒙丑寅之间是初明故像文殊师利菩萨常以发起凡夫入正信及初见道之童蒙令妙慧明生故又如登山之顶至相尽处故明如初入正信者创信诸法空故能信法空妙慧生故以丑如初信以寅如初证见道故卯辰巳为进修午为中道未申酉戌亥以为同事利生子为师位以坎卦为君为师处愚立范制法利生故是故为北方为君为师尊者所居以明德而治故六明大众之数者有十佛剎微尘数为明身行徧故一佛剎尘尚自周徧何况十佛剎尘明身行无尽重重之徧故七明大众来已致敬者明师弟法则敬顺之仪八明随方化座还在东方九明座之名目者名莲华藏师子之座於此分中义分为三一莲华是无染义此依法依行之报得也以法身之行性无染世间故能开敷理智之果转明净故明因果相资令纯熟故明开敷菡萏庄严事法有可观故以此法行之华感招此报莲华为座二藏者含藏义为明以法身理智处世随行利生普含众法饶益一切招多功德名之为藏三名师子者依主得名也为以法性大智无生灭身处世间利人生死无畏又以正智光明辩才无畏乃至无五怖畏等如师子也十明大众升座而坐其座以法界为座体明以从凡契法界体故以为信进修行方成信故此是一切十方诸佛果座也明初信心顿信佛果以为自行所行法故方成信也於此段中复分为二一明座广狭二明菩萨云何安座一明座广狭者如法界品云其师子座包含法界等如文具明大意以心性无依无定乱体以为座体故二明菩萨如何安坐者云结跏趺坐以会世间众缘为一法界名之为结以一法而称多缘名之为跏又结跏趺坐者是安静不动威仪之相故此位主檀波罗蜜中十波罗蜜第二南方已下可四行经於此段中义分为十一举佛剎方面二举佛剎远近三举世界名色四举佛名号五举上首菩萨之名六明大众之数七明大众来已致敬八明随方化座九明座之名目十明大众升座而坐一举佛剎方面者如经云南方表法中南为正为曰为明为虚无为离中虚故即明为像十信进修了诸法虚无渐增明也是故文殊觉母启蒙令信即逐根於觉城之东善财入道进修即南巡诸友表其南方为正为日为明为虚无之理是故礼佛皆云南无明南方虚无也但虚无之理是南方之义是一切处南方但创首生信即是一切处东方义也是故四谛东西配苦集南北配灭道然法无方所化蒙生解起信不尔即法性难明如此品下文云世尊为菩萨时以种种谈论种种语言乃至种种信解等而得成熟亦令众生如是知见而为说法具如经说又南无者为明正顺为正顺虚无之理故号南无某甲佛者即是了虚无之智人故称南无某甲佛二举佛剎远近者云十佛剎微尘数义如前释迷云外入法云来也三举世界名色者名妙色为第二信心渐增妙故胜前信心故为达法虚无即法自妙故四佛号无碍智者明以不动智体进修信心增明智即无碍总明自心信位之佛也非他佛故佛心众生心自心总为一心一性一法界一智慧始成信故五举上首菩萨名者名为觉首为明以文殊妙慧善简正邪能自觉故亦於自所觉法能觉他故此位菩萨所觉何法於此位中其觉有三一觉自身心本是法界白净无染如前金色世界是二觉自身心分别之性本无能所本来是不动智佛三觉自心善简择正邪妙慧是文殊师利於信心之初觉此三法名为觉首即明是信心之中善觉之行名为觉首菩萨总须自认是自所行之法门方成信故信他而有自无其分不名信故六明大众之数者有十佛剎微尘义如初释七明大众来已致敬可知八明随方化座如前可知九明座之名目名莲华藏师子之座为明入信成就得於生死之中能无畏故依主得名故余义如前十明大众升座而坐者义如前释此位主戒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第三西方过十佛剎微尘数已下可四行经於中十法如前一举佛剎方面者是西方二举佛剎远近义如初释三举世界名色者名莲华色为明十信位中进修渐胜心如莲华无染故言莲华色者莲华有四色明信心於此四色无所染故又明信心菩萨以色心观空无性道理对治不染故名莲华色也四举佛名号者佛号灭暗智为明西方为金为白虎为杀害为昏暗为不祥为苦谛故佛号灭暗智明信位进修智增胜故能破自他暗故五举菩萨上首名者名曰财首为明信位增胜有法财利物故即第三信中自行利众生之名也佛号即是自觉之智菩萨即是自智之行总明觉行俱进余门如初已释可知此主忍波罗蜜中十波罗蜜第四北方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已下可四行经十门如上一举佛剎方面者是北方二举佛剎远近其义如前三举世界名色者名薝卜华色此华黄色也为明第四信心增胜开敷感果得中和之色也黄色是五色中最上之色黄者中宫之色为福庆之气明内心白净外现黄相经云应真菩萨皆真金色明此信心适悦恬和白净无染福应和气开敷道果名为世界故世界为薝卜华色四举佛名号者佛号威仪智为明北方坎为师为君像君有德处黑位而接凡故为师也佛号威仪智者明第四信心增胜以为轨范接引凡愚明威仪智以智庠序为师之貌故五举上首菩萨名者名为宝首明为师范以法宝利生故故为名也余义如前此位主精进门中十波罗蜜第五东北方已下可四行经於中分为十法如前一举其方面者云东北方为艮卦为小男为童蒙为创明为清朝二举佛剎远近义如初释三举世界名色者名优钵罗华色此是青莲华像此第五信心清洁色香无染开敷感果故如艮位处清朝也四举佛名号者佛号明相智像此第五信心增胜如艮位处清朝明相现故以所自信上而标佛号非他佛也五举上首菩萨名者名为功德首前位明宝首即法宝利生此位即自利利生之功德也余义如前此位主禅门中十波罗蜜以艮为止故第六东南方已下可四行经於中十义如前一举佛方面者是东南方也是巽卦巽为风为教在事为方在人为说像君子说教利人易有明着君子设教启蒙顺之如草上加风是顺义也如观卦是易曰风行地上可以观像君子有德设政教众人信顺如草上加风无不顺故巽为众为信顺故又四大之中风力为最天地赖之而持人赖之而生日月赖之运行又明风能简秽择净义故故为教也为教能简非择是教愚蒙故是故巽卦位在东南爻辰持丑丑为艮位艮为小男为童蒙为明巽为风教化童蒙令发明故如来之法辰巳之间为斋戒故辰巳之间上值角宿角为天门主为僧尼道士是众善之门明智慧言说是众善门故故此义无量难为具说且约略而言之也后有智者以法审之详之思之义唯深细故二举佛剎远近义如前说三举世界名色者世界名金色为明最初第一信心明始信如胎故以东方金胎之位表初信解今以进修至第六信位明信心转转增胜故故以金生於己以像之信心更增明白净生故此东南方金色世界像四月金生於己表信心增明白净转胜善简择众法能说教故风化行故以此表智慧门也四举佛名号者佛号究竟智明信心增进善能以教简择正邪至究竟智又以巽为风在事成方方犹法也在圣善简择成白净之理在言成说在化成教在凡成愚在智成慧成离之德为赤为文章成兑之德为金初生为白净兑为金为口为口能说白净究竟之理故故佛号为究竟智佛五举上首菩萨名者名为目首明以第六信心增胜善简正邪其道明着正见不惑名为目首像其巽卦位在东南爻辰在丑其位是风上值箕宿明箕为风简择义也又箕为寅位主初明也明此第六信心主般若波罗蜜以决定智慧善简正邪令自他胜慧明生故故名目首目者善见简择分明义也余义如上此东南方明吉凶定正邪之际至午万事毕午为常明法门善财童子南行询友为法虚无无作常明之道是不为之妙用也是故君臣师弟父子之仪臣南君北正治正明无为无作常然之道为南方离离中虚为虚无为日为明在身为眼目为心也是故周易云离法心故然法无住处法无所得法非眼耳鼻舌身心亦不离也今如来以方隅而显法令启蒙者易解故若不如是彰表令生信者启蒙何托有言之法皆是托事以显像故唯得意者法像俱真也言嘿皆契此位主慧波罗蜜为主余九为伴第七西南方已下可四行经於中十法如前一举佛方面者在西南方申未两间为坤位坤为土为信顺为安静为负载万有为生养为圆满也二举佛剎远近义如前释三举世界名色者名宝色为明此第七信心是方便波罗蜜成就慈悲门故托此坤位为其母也明常以慈悲心育生如母故以法宝利人世界名宝明法宝利生是自世界为明以法宝利生之业以成自世界来生感果生在中故表业表法总如宝故四举佛名号者佛号最胜智明此信位慈心增胜处众治人令信顺故佛号最胜智又大悲圆满如土像故荷负众生资养万物如大地故名为最胜智五举上首菩萨名者名为精进首为明大悲增胜如母处众利生心无疲倦名精进首也余如前此位主方便门余九为伴第八西北方已下可四行经於中十义如前一举佛方面者在西北方是乾卦乾为金为坚刚为父二举佛剎远近义如前释三举世界名色者名金刚色明此信位是第八愿波罗蜜大坚固力故号金刚色故寄托此乾位为金为坚刚也又以智增胜故四举佛名号者佛号自在智明此第八信心信同八住地智增自在故像其乾为天为父明智自在义故五举上首菩萨名者名法首明此信位智增胜故以法利生故名法首余义如前此位主愿波罗蜜第九下方已下可四行经於中十义如前一举佛方面者在下方下方最下是风轮际其风甚坚密假设有大力士以金刚轮向下击之然金刚碎如微尘而风轮无损以坚密故能持世界明此信位是第九力波罗蜜信当九住九地法力成就教化众生荷负一切而心坚固如风无损二举佛剎远近其义如前三举世界名色者名颇黎色此宝有青黄赤白然举此下方色者是白如似水精明风能简秽是白净义故又取法身妙智为最上故四举佛名号者佛号梵智明智风是净义梵者此云净也明此位进修增胜以白净大智用利自他故五举上首菩萨名者名智首明第九力波罗蜜九住九地信心善慧成就以智利生故名为首又下方者是禅定义安静义谦下义是根本智上方者观照义如日月处空而照物故余义如前此位主力波罗蜜是法师位第十上方已下可四行经於中十义如前一举佛方面者在上方明有日月众星处虚空而照万有像其智也处法空而照诸根以此表智波罗蜜二举剎远近者义如前释三举世界名色者名平等色为上方空界表法空无相平等也为信心者法空之心现前有念法空之情故名之为色四举佛名号者佛号观察智为明上方虚空有日月星辰下照万有明信心者智照自他身心皆无有体性如虚空故如光影像无体质故是故名为观察智佛五举菩萨上首名号者名为贤首为明信此十种世界及佛名号菩萨名号总是自心之智所见妙理号之为世界法空之智号之为佛故智所行行号为菩萨总是随见随行进修立名有此十法故得是十法名为贤首如上所有世界远近云十佛剎尘者即明佛剎重重相入如光影像迷之即心障无边故举剎尘为远悟之即无尽佛剎在自身毛孔中如影重重以迷处便言远在他土以悟之人法处名之从他方远剎而来总明迷悟上作远近之名非佛剎法界中有远近之事菩萨来众其数亦云十佛剎尘即言信心能信普贤行智随根欲菩萨行无尽重重徧诸剎土教化众生以成其数既信之已决定身能如是行之故以是义故十方菩萨各举十佛剎微尘者是斯义也明一一菩萨行无尽重重满诸剎土教化众生故应如是知如是信解此已上答前庄严佛法性佛剎佛住佛剎等。
【经】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菩萨众会而作是言此诸菩萨甚为希有诸佛子佛国土不可思议佛住佛剎庄严佛法性佛剎清净佛说法佛出现佛剎成就佛阿耨多罗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39-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
下一页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