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帧9什黄埔嘤Σ患础T坪涡胁际4鹪弧J瞧腥洳患际R郧寰豢招牟际┳魇悄睢J遣际┛瘴匏小V谏牍适┯搿H缧《酝廖鹨3ふ咴虿患墙鹨1闼嬉庥刖刮匏搿S辔宸ㄒ嗳缡恰R允枪仕渫掌沏ザ黄铺础I崂ァF腥∈强障嘤χ小D艹2簧橇裥摹?br />
大智度论卷第三十七
大智度论释往生品第四之上(卷三十八)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习相应者。从何处终来生此间。从此间终当生何处。佛告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习相应者。或从他方佛国来生此间。或从兜率天上来生此间。或从人道中来生此间。舍利弗。从他方佛国来者。疾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故。舍身来生此间。诸深法要皆现在前。后还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在所生处常值诸佛。舍利弗。有一生补处菩萨。兜率天上终来生是间。是菩萨不失六波罗蜜。随所生处一切陀罗尼门。诸三昧门疾现在前。舍利弗。有菩萨人中命终还生人中者。除阿毗跋致。是菩萨根钝不能疾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诸陀罗尼门三昧门不能疾现在前。
【论】问曰。是般若波罗蜜中众生毕竟不可得。如上品说。舍利弗如一切众生不可得。寿者命者乃至知者见者等。众生诸异名字皆空无实。此中何以问从何所来去至何所上。众生异名即是菩萨。众生无故菩萨亦无。又此经中说。菩萨但有名字无有实法。今舍利弗何以作此问。答曰。佛法中有二谛。一者世谛。二者第一义谛。为世谛故说有众生。为第一义谛故说众生无所有。复有二种。有知名字相。有不知名字相。譬如军立密号有知者有不知者。复有二种。有初习行。有久习行。有著者。有不著者。有知他意者。有不知他意者。(虽有言辞知其寄言以宣理)为不知名字相初习行著不知他意者。故说无众生。为知名字相久习行不著知他意者。故说言有众生。舍利弗以天眼明见六道众生生死善恶。于此无疑。但不知从他方无量阿僧祇世界诸菩萨来者故问。有诸大菩萨。从此间终生他方无量阿僧祇佛国。舍利弗天眼所不见故问。复次有声闻人。见菩萨行六波罗蜜。久住生死中漏未尽故。集种种智慧内外经书。而不证实际未免生老病死。愍而轻之言。此等命终以三毒未尽故当堕何处。如佛说诸凡夫人常开三恶道门。于三善道为客。于三恶处为家。三毒力强。过去世无量劫罪业积集而不取涅槃。将受众苦甚可愍之。如是等小乘人轻愍是菩萨。舍利弗于一切声闻中为第一大法将。知有是事。欲令众生起敬心于菩萨故问。佛以三事答。一从他方佛国来生。二从兜率天上来。三从人道中来。问曰。如从他方佛国来者。以远故舍利弗不知。兜率天上人道中来者何以不知。答曰。舍利弗不知他方佛国来者故问。佛为如所应分别答有三处来。问曰。世间有六道。何以故。于天中别说兜率天来。人道中不分别处所。他方佛国来者。亦不分别天道人道。答曰。六趣中三是恶道。恶道中来受苦因缘。心钝故不任得道。是故不说。问曰。三恶道中来亦有得道者。如舍利弗大弟子牛足比丘。五百世牛中生。末后得人身足犹似牛。而得阿罗汉道。复有摩偷婆尸他比丘。五百世生猕猴中。末后得人身得三明六神通阿罗汉犹好跳踯。以有余习故。如是等皆得道。何以言不任。答曰。虽有得者少不足言。又此人先世深种涅槃善根。小有谬错故堕恶道中。偿罪既毕涅槃善根熟故得成道果。此中不说声闻道。但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前身后身次第。譬如从垢心起不得次第入无漏。中间必有善有漏心。以无漏心贵故。言于三恶道出不任次第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天人阿修罗则不然。下三天结使利而深。上二天结使深而不利。兜率天结使不深不利。所以者何。常有菩萨说法故。是故不说余处。或有少故不说。色界诸天得道者不复来下。未得道者乐著禅味故不下。以著味故智慧亦钝。是故不说。阿修罗同下二天故不说。他方佛国来者。从诸佛前来生是间诸根猛利。所以者何。除无量阿僧祇劫罪故。又遇诸佛随心教导故。如刀得好石则利。又常闻诵正忆念般若波罗蜜故利。如是等因缘则菩萨心利。人中来者此间佛弟子。听般若波罗蜜集诸功德。舍身还生是间。或于异国土虽无有佛值遇佛法。听受书写正忆念。随力多少修福德智慧。是人诸根虽钝堪受般若波罗蜜。以不见现在佛故心钝。他方佛国来者利根故。修行般若波罗蜜疾得相应。以相应故常值诸佛。值佛因缘如先说。问曰。兜率天上。何以但说一生补处。不说二生三生。答曰。人身罪结烦恼处所。唯大菩萨处之则无染累。如鹅入水水不令湿。如是菩萨一切世间法所不能著。所以者何。佛自说因缘。不失六波罗蜜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疾现在前。是菩萨于是世界应利益众生。其余菩萨分布十方。譬如大智慧人已在一处。其余大智则至异处。是故不说。复次有人言。但说大者不限于小。复次余天中来生者余处当广说。人中死人中生者。不如上二处。何以故。以人身地大多故。身重心钝。以心心数法随身强弱故。又诸业结使因缘生故。彼二处来者是法身菩萨。变身无量以度众生。故来生是间。人道中者皆是肉身。问曰。阿毗跋致菩萨不以结业受身。何以故人道中说。答曰。来生此间得阿毗跋致。未舍肉身故。以钝根故。诸陀罗尼三昧门不疾现在前不疾现在前故不疾与般若相应。
【经】舍利弗。汝所问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从此间终当生何处者。舍利弗。此菩萨摩诃萨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常值诸佛终不离佛。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不以方便入初禅乃至第四禅。亦行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得禅故生长寿天。随彼寿终来生是间。得人身值诸佛。是菩萨诸根不利。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第四禅。亦行般若波罗蜜。不以方便故舍诸禅生欲界。是菩萨诸根亦钝。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第四禅。入慈心乃至舍。入虚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行十力乃至大慈大悲。是菩萨用方便力不随禅生。不随无量心生。不随四无色定生。在所有佛处于中生。常不离般若波罗蜜行。如是菩萨贤劫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问曰。舍利弗今问前世后世。佛何以故前世中三种答。后世中广分别。答曰。人以肉眼不见过去未来故。而生邪疑。虽疑二处而未来世当受故广分别。譬如已灭之火不复求救。但多方便防未来火。又如治病已灭之病不复加治。但治将生之病。复次佛无量辩才自恣。舍利弗所问虽少佛广为其说。如问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一事。而佛种种分别。如贫者从大富好施者乞。所乞虽少所与甚多。佛亦如是。有无量无漏佛法具足之富。以大慈悲好行施惠。因舍利弗少问故。佛为大众广分别说。复次是般若波罗蜜中种种因缘譬喻多说空法。有新发意者。取空相著是空法。于生死业因缘中生疑。若一切法毕竟空。无来无去无出无入相。云何死而有生。现在眼见法尚不应有。何况死后余处生。不可见而有。如是等种种邪疑颠倒心为断。是故佛种种因缘广说有死有生。问曰。无有死生因缘。何以故。人死归灭。灭有三种。一者火烧为灰。二者虫食为粪。三者终归于土。今但见其灭。不见更有出者受于后身。以不见故则知为无。答曰。若汝谓身灭便无者。云何有众生先世所习忧喜怖畏等。如小儿生时或啼或笑。先习忧喜故。今无人教而忧喜续生。又如犊子生知趣乳。猪羊之属其生未几。便知有牝牡之合。子同父母好丑贫富聪明闇钝各各不同。若无先世因缘者不应有异。如是等种种因缘知有后世。又汝先言不见别有去者。人身中非独眼根能见。身中六情各有所知。有法可闻可嗅可味可触可知者。可闻法尚不可见。何况可知者。有生有死法亦可见亦可知。汝肉眼故不见。天眼者了了能见。如见人从一房出入一房。舍此身至后身亦如是。若肉眼能见者。何用求天眼。若尔者天眼肉眼愚圣无异。汝以畜生同见。何能见后世可知者。如人死生。虽无来去者而烦恼不尽故。于身情意相续更生身情意。身情意造业亦不至后世。而从是因缘更生受后世果报。譬如乳中著毒。乳变为酪。酪变为酥。乳非酪酥。酪酥非乳。乳酪虽变而皆有毒。此身亦如是。今世五众因缘故更生后世。五众行业相续不异故而受果报。又如冬木。虽未有花叶果实。得时节会则次第而出。如是因缘故知有死生。复次现世有知宿命者。如人行疲极睡卧觉已忆所经由。又一切圣人内外经书皆说后世。复次现世不善法动发过重。生嗔恚嫉妒疑悔。内恼故身则枯悴颜色不悦。恶不善法受害如是。何况起身业口业。若生善法净信业因缘。心清净得如实智慧。心则欢悦身得轻软颜色和适。以有苦乐因缘故有善不善。今定有善不善故。当知必有后世。但众生肉眼不见。智慧薄故而生邪疑。虽修福事所作浅薄。譬如药师为王疗病。王密为起宅而药师不知。既归见之乃悔不加意尽力治王。复次圣人说今现在事实可信故。说后世事亦皆可信。如人夜行险道导师授手。知可信故则便随逐。比智。及圣人语可知定有后世。汝以肉眼重罪比智薄故又无天眼。既自无智又不信圣人语。云何得知后世。复次佛法中诸法毕竟空。而亦不断灭。生死虽相续亦不是常。无量阿僧祇劫业因缘虽过去。亦能生果报而不灭。是为微妙难知。若诸法都空者。此品中不应说往生。何有智者前后相违。若死生相实有。云何言诸法毕竟空。但为除诸法中爱著邪见颠倒故。说毕竟空。不为破后世故说。汝无天眼明故疑后世。欲自陷罪恶。遮是罪业因缘故。说种种往生。佛法不著有不著无。有无亦不著。非有非无亦不著。不著亦不著。如是人则不容难。譬如以刀斫空终无所伤。为众生故。随缘说法自无所著。以是故中论中说。
一切诸法实 一切法虚妄
诸法实亦虚 非实亦非虚
涅槃际为真 世间际亦真
涅槃世无别 小异不可得
是为毕竟空相。毕竟空不遮生死业因缘。是故说往生。问曰。若般若波罗蜜一相所谓无相。云何与般若相应。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常值诸佛。答曰。般若波罗蜜摄一切法。譬如大海。以是故不应作难。复次汝自说般若波罗蜜一相无相。若无相云何有难。汝则无相中取相。是事不然。复次因般若波罗蜜故。行念佛三昧等诸善法生值诸佛。复次行般若波罗蜜者。深入大悲如慈父见子。为无所直物故死。父甚愍之。此儿但为虚诳故死。诸佛亦如是。知诸法毕竟空不可得。而众生不知。众生不知故于空法中深著。著因缘故堕大地狱。是故深入大悲。以大慈悲因缘故得无量福德。得无量福德故生值诸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是菩萨从此间死彼间生。彼间死复至彼间生。如是乃至得佛终不离佛譬如有福之人从一大会至一大会。或有是间死彼间生。于彼以五神通力故。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度脱众生。是初菩萨。佛国者。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一佛土。诸佛神力虽能普遍自在无碍。众生度者有局。诸佛现在者。佛现在其佛国土中者。第二菩萨无方便入初禅。乃至行六波罗蜜。无方便者入初禅时不念众生。住时起时亦不念众生。但著禅味不能与初禅和合行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慈悲心薄故功德薄少。功德薄少故为初禅果报所牵生长寿天。复次不能以初禅福德与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无量无方便义。长寿天者。非有想非无想处。寿八万大劫。或有人言。一切无色定通名长寿天。以无形不可化故。不任得道。常是凡夫处故。或说无想天名为长寿。亦不任得道故。或说从初禅至四禅。除净居天皆名长寿。以著味邪见不能受道者还生人间。值佛者。以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或于禅中集诸福德。所以者何。彼间著味善心难生故。如经中说。如佛问比丘甲头土多地上土多。诸比丘言。地土甚多不可为喻。佛言。天上命终还生人中者如甲头土。堕地狱者如地土。问曰。钝根者二十二根中何者是。答曰。有人言慧根能观诸法。以久受著禅味故钝。有人言信等五根皆助成道法。以受报著味故钝。有人言。菩萨清净福德智慧因缘故。十八根皆利。罪故则钝。眼等六根如法华经说。命根不为老病贫穷等所恼。安隐受乐是为命根利。喜乐等五根了了觉知故言利。复次受乐时知乐无常等过随逐不生贪欲故利。余受亦如是。信根牢坚深固。难事能信故言利。余亦应如是随相分别。男根净者。得阴藏相。不著细滑故。知欲为过是为利。复次三善根利故名为利。菩萨或时于三无漏根不证实际故利。与利相违故钝。问曰。第三菩萨若能舍禅。云何言无方便。答曰。是菩萨命终时。入不善心舍诸禅定方便。菩萨若入欲界系善心若无记心。而舍诸禅入慈悲心。怜愍众生作是念。我若随禅定生。不能广利益众生。生欲界者有十处。四天下人六欲天。三恶道菩萨所不生。钝根者如第二菩萨说。第四菩萨入位得菩萨道。修三十七品。能住十八空乃至大慈大悲。此名方便。上二菩萨但有禅定直行六波罗蜜。以是故无方便。第四菩萨方便力故不随禅定无量心生。所以者何。行四念处乃至大慈大悲故。命终时怜愍众生。愿生他方现在佛国。续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所以者何。爱乐随顺般若波罗蜜故。问曰。此是何等菩萨。答曰。佛自说跋陀劫中菩萨。或有非跋陀劫中菩萨。但取其大者。问曰。云何名跋陀。云何名劫。答曰。如经说有一比丘问佛言。世尊几许名劫。佛告比丘。我虽能说汝不能知。当以譬喻可解。有方百由旬城溢满芥子。有长寿人过百岁持一芥子去。芥子都尽劫犹不澌。又如方百由旬石。有人百岁持迦尸轻软叠衣一来拂之石尽劫犹不澌。时中最小者六十念中之一念。大时名劫。劫有二种。一为大劫。二为小劫。大劫者如上譬喻。劫欲尽时众生自然心乐远离。乐远离故除五盖入初禅。是人离生喜乐。从是起已。举声大唱言。诸众生甚可恶者是五欲第一。安隐者是初禅。众生闻是唱已。一切众生心皆自然远离五欲入于初禅。自然灭觉观入第二禅。亦如是唱。或离二禅三禅亦如是。三恶道众生自然得善心。命终皆生人中。若重罪者生他方地狱。如泥犁品中说。是时三千大千世界无一众生在者。尔时二日出乃至七日出。三千大千世界地尽皆烧尽。如十八空中广说劫生灭相。复有人言。四大中三大有所动作故。有三种劫。或时火劫起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初禅四处。或时水劫起漂坏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二禅八处。或时风劫起吹坏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三禅十二住处。是名大劫。小劫亦三种。外三大发故世界灭。内三毒发故众生灭。所谓饥饿刀兵疾病。复有人言。时节岁数名为小劫。如法华经中说。舍利弗作佛时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住世二十小劫。佛从三昧起。于六十小劫中说法华经。是众小劫和合名为大劫。劫簸秦言分别时节。跋陀者秦言善。有千万劫过去空无有佛。是一劫中有千佛兴。诸净居天欢喜故名为善劫。净居天何以知此劫当有千佛。前劫尽已廓然都空。后有大水。水底涌出有千枚七宝光明莲华。是千佛之相。净居诸天因是知有千佛。以是故说是菩萨于此劫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第四禅。入慈心乃至舍。入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以方便力故不随禅生。还生欲界若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成就众生故。
【论】问曰。菩萨有二种。一者随业生。二者得法性身。为度众生故。种种变化身生三界。具佛功德度脱众生故。二者之中今是何者。答曰。是菩萨是业因缘生身。所以者何。入诸禅方便力故不随禅生。法身菩萨变化自在则不大须方便。入禅方便义先已说。问曰。若不随禅定。何以生于欲界不生他方清净世界。答曰。诸菩萨行各不同。或有菩萨。于禅转心生他方佛国。菩萨回心生欲界亦如是。问曰。生他方佛国者。为是欲界非欲界。答曰。他方佛国杂恶不净者。则名欲界。若清净者则无三恶道三毒。乃至无三毒之名。亦无二乘之名。亦无女人。一切人皆有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常照世间。一念之顷作无量身。到无量如恒河沙等世界。度无量阿僧祇众生。还来本处。如是世界在地上故不名色界。无欲故不名欲界。有形色故不名无色界。诸大菩萨福德清净业因缘故。别得清净世界出于三界。或有以大慈大悲心怜愍众生故生此欲界。问曰。若命终时舍此禅定。初何以求学。答曰。欲界心狂不定。为柔软摄心故入禅。命终时为度众生起欲界心。问曰。若生人中。何以故正生刹利等大家不生余处。答曰。生刹利为有势力。生婆罗门家为有智慧。生居士家为大富故。能利益众生。贫穷中自不能利何能益人生欲界天次当说。
【经】舍利弗。复有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第四禅。入慈心乃至舍。入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以方便力故不随禅生。或生四天王天处。或生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于是中成就众生。亦净佛世界常值诸佛。
【论】是义同上生天为异。问曰。欲界诸天情著五欲难可化度。菩萨何以生彼而不生人中。答曰。诸天著心虽大。菩萨方便力亦大。如说三十三天上有须浮摩树林。天中圣天厌舍五欲。在中止住化度诸天。兜率天上恒有一生补处诸菩萨。常得闻法。密迹金刚力士亦在四天王天上。如是等教化诸天。
【经】复次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入初禅。此间命终生梵天处作大梵天王。从梵天处游一佛国至一佛国。在所有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转法轮者劝请令转。
【论】问曰。若随初禅生有何方便。答曰。虽生而不著味。念佛道忆本愿。入慈心。念佛三昧时与禅和合故。名为方便。问曰。何以故作梵王。答曰。菩萨集福德因缘大故。世世常为物主。乃至生鹿中亦为其王。复次是菩萨本愿欲请佛转法轮。不应作散天。或时此中三千大千世界。无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求见初成佛未转法轮者。所以者何。梵天王法。常应劝请诸佛转法轮故。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三生补处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入初禅乃至第四禅。入慈心乃至舍。入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入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不随禅生。生有佛处修梵行。若生兜率天上。随其寿终具足善根不失正念。与无数百千亿万诸天围绕恭敬。来生此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问曰。是三生菩萨在十住地已具足诸功德。今何以修习诸行。答曰。心未入涅槃要有所行。所谓四禅乃至三三昧。复次是菩萨于天人中示行人法修行求道。复次是菩萨虽在十住地犹有烦恼习在。又于诸法犹有所不知。是故修道。复次是菩萨虽行深行。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等犹未取证。今为证故更修诸行。复次虽是大菩萨于佛犹小。譬如大聚火虽有能照于日则不现。如放钵经中。弥勒菩萨语文殊尸利。如我后身作佛。如恒河沙等文殊尸利。不知我举足下足事。以是故虽在十住犹应修行。问曰。三生菩萨何以不广度众生而要生佛前。答曰。是菩萨所度已多。今垂欲成佛应在佛前。所以者何。非但度众生得成佛。诸佛深法应当听闻故。问曰。若为咨问佛事故在佛前者。何以故。释迦文佛作菩萨时。在迦叶佛前恶口毁呰。答曰。是事先已说。法身菩萨种种变化身以度众生。或时行人法。有饥渴寒热老病憎爱嗔喜赞叹呵骂等。除诸重罪余者皆行。是释迦文菩萨尔时为迦叶佛弟名郁多罗。兄智慧熟不好多语。弟智慧未备故多好论议。时人谓弟为胜。兄后出家得成佛道号名迦叶。弟为阎浮提王讫梨机师。有五百弟子以婆罗门书教授诸婆罗门。诸婆罗门等不好佛法。尔时有一陶师名难陀婆罗。迦叶佛五戒弟子得三道。与王师郁多罗为善友。以其心善净信故。尔时郁多罗乘金车驾四白马。与弟子俱出城门。难提婆罗于路相逢郁多罗问言。从何所来。答言。汝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供养还。汝可共行觐见于佛。故来相迎。郁多罗作是念。若我径到佛所。我诸弟子当生疑怪。汝本论议智慧恒胜。今往供养将是亲属爱故必不随我。恐破其见佛因缘故。住诸法实相智中入无上方便慧度众弟子。故口出恶言。此秃头人何能得菩提道。尔时难提婆罗善友。为如嗔状捉头挽言。汝不得止。郁多罗语弟子言。其事如是吾不得止。即时师徒俱行诣佛。见佛光相心即清净。前礼佛足在一面坐。佛为随意说法。郁多罗得无量陀罗尼门。诸三昧门皆开。五百弟子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郁多罗从坐起白佛言。愿佛听我出家作比丘。佛言善来。即成沙门。以是方便故现出恶言非是实也。虚空可破。水可作火。火可作水。三生菩萨于凡夫中嗔心叵得。何况于佛。问曰。若尔者佛何以受第八罪报六年苦行。答曰。小乘法与大乘法异。若无异者不应有大小。小乘法中。不说法身菩萨秘奥深法无量不可思议神力。多说断结使直取涅槃法。复次若佛不受是第八罪报。有诸天神仙龙鬼诸长寿者。见有此恶业而不受罪报。谓为无业报因缘。以是故虽现在无恶业亦受罪报。又有今世因缘。诸外道等信著苦行。若佛不六年苦行则人不信。言是王子串乐不能苦行。以是故佛六年苦行。有外道苦行者。或三月半岁一岁。无能六年日食一麻一米者。诸外道谓此为苦行之极。是人若言无道真无道也。于是信受皆入正道。以是二因缘故六年苦行非实罪也。何以故诸佛断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故。佛若实受罪报不得言成一切善法断一切不善法。复次小乘法中佛为小心众生故说。二生菩萨犹恶口毁佛。二生菩萨尚不骂小儿。云何实毁佛。皆是方便为众生故。何以知之。是释迦文佛。毗婆尸佛时作大婆罗门。见佛众僧食疾而发是言。如是人辈应食马麦。因此罪故堕黑绳等地狱。受无量世苦已。余罪因缘。虽成佛道而三月食马麦。又声闻法中说。佛过三阿僧祇劫常为男子。常生贵处常不失诸根。常识宿命常不堕三恶道中。从毗婆尸佛来。九十一劫如汝法。九十劫中不应堕恶道。何况末后一劫。以是故知非是实也。方便故说。问曰。佛二罪毗尼杂藏中说。是可信受。三阿僧祇后百劫不堕恶道者。从初阿僧祇亦不应堕恶道。若不堕者何以但说百劫。佛无是说。但是阿毗昙鞞婆沙论议师说。答曰。阿毗昙是佛说。汝声闻人随阿毗昙论议。是名鞞婆沙不应有错又如薄拘卢以一诃梨勒果施僧。于九十一劫中不堕恶道。何况菩萨无量世来。以身布施修诸功德。而以小罪因缘堕在地狱。如是事鞞婆沙不应错。以是故小乘人不知菩萨方便。复次听汝鞞婆沙不错。佛自说菩萨本起。菩萨初生时行七步。口自说言。我所以生者为度众生故。言已默然。乳餔三年不行不语。渐次长大行语如法。一切婴孩小时未能行语。渐次长大能具人法。今云何菩萨初生能行能语。后便不能。当知是方便力故。若受是方便。一切佛语悉皆得通。若不受者一实一虚。如是种种因缘。知为度众生故现行恶口。问曰。三生菩萨何以但生兜率天上不生余处。答曰。若在他方世界来者诸长寿天龙鬼神。求其来处不能知。则生疑心谓为幻化。若在人中死人中生然后作佛者。人起轻慢天则不信。法应天来化人。不应人化天也。是故天上来生。则是从天为人。人则敬信。无色界中无形。不得说法故不在中生。色界中虽有色身可为说法。而深著禅味不能大利益众生故。是故不在中生。下三欲天深厚结使粗心错乱。上二天结使既厚心软不利。兜率天上结使薄心软利。常是菩萨住处。譬如太子将登王位。先于静室七日斋洁。然后登正殿受王位。补处菩萨亦如是。兜率天上如斋处。于彼末后受天乐。寿终来下末后受人乐。便成阿毗三佛。无量百千万亿诸天围绕来生是间。以菩萨先常于无始生死中。往反天上人间。今是末后天身不复更来生天。是故咸皆侍送。菩萨于彼寿尽当下作佛。诸天寿有尽者不尽者。作愿下生为菩萨檀越。复次诸天下者欲常侍卫菩萨。以有百亿魔怨恐来恼乱菩萨。故此菩萨生人中厌老病死。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菩萨本起经中说。
【经】复次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得六神通不生欲界色界无色界。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游戏神通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至到处无有声闻辟支佛乘。乃至无二乘之名。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游戏神通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至到处其寿无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游戏神通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至到处有无佛法僧处赞佛法僧功德。诸众生等以闻佛名法名僧名故。于此命终生诸佛前。
【论】释曰菩萨有二种。一者生身菩萨。二者法身菩萨。一者断结使。二者不断结使。法身菩萨断结使得六神通。生身菩萨不断结使。或离欲得五神通。得六神通者。不生三界。游诸世界供养十方诸佛。游戏神通者。到十方世界度众生雨七宝。所至世界皆一乘清净。寿无量阿僧祇劫。问曰。菩萨法应度众生。何以但至清净无量寿佛世界中。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有慈悲心多为众生。二者多集诸佛功德。乐多集诸佛功德者。至一乘清净无量寿世界。好多为众生者至无佛法众处。赞叹三宝之音。如后章说。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初发意时得初禅乃至第四禅。得四无量心。得四无色定。修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菩萨不生欲界色界无色界中。常生有益众生之处。
【论】释曰。此菩萨或生无佛世界。或生有佛世界。世界不净有三恶道贫穷下劣。或生清净世界。至无佛世界。以十善道四禅乃至四无色定。利益众生令信向三宝。称说五戒及出家戒。令得禅定智慧功德。不清净世界有二种。有现在佛及佛灭度后。佛灭度后或时出家或时在家。以财施法施种种利益众生。若佛在世作种种因缘。引导众生令至佛所。清净世界者。众生未具功德者令其满足。是名在所生处利益众生。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初发意时行六波罗蜜。上菩萨位得阿毗跋致地。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与无量阿僧祇众生作益厚已入无余涅槃。是佛般涅槃后余法。若住一劫若减一劫。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初发意时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与无数百千亿菩萨。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为净佛世界故。
【论】释曰。有三种菩萨。利根心坚未发心。前久来集诸无量福德智慧。是人遇佛闻是大乘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时行六波罗蜜。入菩萨位得阿鞞跋致地。所以者何。先集无量福德。利根心坚从佛闻法故。譬如远行。或有乘羊而去。或有乘马而去。或有神通去者。乘羊者久久乃到。乘马者差速。乘神通者发意顷便到。如是不得言发意间云何得到。神通相尔不应生疑。菩萨亦如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即入菩萨位。有菩萨初发意初虽心好后杂诸恶。时时生念我求佛道。以诸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久久无量阿僧祇劫。或至或不至。先世福德因缘薄而复钝根。心不坚固如乘羊者。有人前世少有福德利根发心。渐渐行六波罗蜜。若三若十若百阿僧祇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乘马者必有所到第三乘神通者如上说。是三种发心。一者罪多福少。二者福多罪少。三者但行清净福德。清净有二种。一者初发心时即得菩萨道。二者小住供养十方诸佛。通达菩萨道故入菩萨位。即是阿鞞跋致地。阿鞞跋致地菩萨义如先说。次后菩萨大厌世间。世世已来常好真实恶于欺诳。是菩萨亦利根坚心。久集无量福德智慧。初发心时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转法轮度无量众生。入无余涅槃。法住若一劫若减一劫。留化佛度众生。佛有二种神通力。一者现在时。二者灭后。劫义如上说。劫中所度众生亦复不少。次后菩萨亦利根心坚久集福德。发心即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得六神通。与无量众生共观十方清净世界而自庄严其国。如阿弥陀佛先世时作法藏比丘。佛将导遍至十方示清净国。令选择净妙之国。以自庄严其国。
大智度论卷第三十八
大智度论释往生品第四之中(卷三十九)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游戏其中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乃至入四禅。从四禅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虚空处。从虚空处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从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尽定。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入超越定。
【论】问曰。若凡夫人不能入灭尽定。云何菩萨从初禅起入灭尽定。答曰。阿毗昙鞞婆沙中小乘如是说。非佛三藏说。又是菩萨圣人尚不及。何况当是凡夫。譬如六牙白象。虽被毒箭犹怜愍怨贼。如是慈悲心阿罗汉所无。畜生中犹尚如是。何况作人身。离欲入禅而不得灭尽定。问曰。若菩萨得灭尽定可尔。超越定法不能过二。若言从初禅起乃至入灭尽定无有是法。答曰。余人虽有定法。力少故不能远超。菩萨无量福德智慧力深入禅定。心亦不著故能远超。譬如人中力士趠不过三四丈。若天中力士无复限数。小乘法中超一者是定法。菩萨禅定力大心无所著故远近随意。问曰。若尔者超越者是大。次第定不应为大。答曰。二俱为大。所以者何。从初禅起至二禅。更无余心一念得入。乃至灭尽定皆尔。超越者从初禅起入第三禅。亦不令余心杂。乃至灭尽定逆顺皆尔。有人言超越定胜。所以者何。但无余心杂而能超越故。譬如槃马回转随意。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修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以方便力为度众生故。起八圣道分。以是八道令得须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佛告舍利弗。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果及智。是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舍利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在阿鞞跋致地中住。
【论】问曰。何以不说是菩萨行六波罗蜜。而但说得四念处。答曰。若说若不说。当知是菩萨皆行六波罗蜜。于三十七品或行或不行。不证声闻辟支佛道者。有大慈大悲深入方便力等如先说。问曰。自不得诸道果。云何能以化人。答曰。佛自说因缘。所谓声闻辟支佛果及智。皆是菩萨法忍。但不受诸道果名字。果及智皆入无生法忍中。复次唯不取证。余者皆行。得菩萨道故。名为阿鞞跋致。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六波罗蜜净兜率天道。当知是贤劫中菩萨。
【论】释曰。菩萨有各各道各各行各各愿。是菩萨修业因缘生兜率天上。入千菩萨会中次第作佛。如是相当知是贤劫中菩萨。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修四禅乃至十八不共法未证四谛。当知是菩萨一生补处。
【论】问曰。是一生补处菩萨应生兜率天。云何说得四禅等。答曰。是菩萨生兜率天上。离欲得四禅等。复次是补处菩萨离欲来久具足佛法。以方便力随补处法生兜率天。未证四谛者故留不证。若取证者成辟支佛。欲成佛故不证。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无量阿僧祇劫修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释曰。是菩萨虽种善根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钝根杂行故久乃得之。以深种善根故必得。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六波罗蜜。常勤精进利益众生。不说无益之事。
【论】释曰。是菩萨先有恶口故。发菩萨心愿言。我永离口四过行是道。复次此菩萨知是般若波罗蜜中诸法无有定相不可著不可说相故。如是知能利益者皆是佛法。若不能利益。虽种种好语非是佛法。譬如种种好药不能破病不名为药。趣得土泥等能差病者是名为药。以是故恐其谬错故。不说无益之事。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常勤精进利益众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断众生三恶道。
【论】释曰。是菩萨住六神通到十方世界。遮上中下三种不善道。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六波罗蜜以檀为首。安乐一切众生。须饮食与饮食。衣服卧具璎珞花香房舍灯烛。随其所须皆给与之。
【论】释曰。菩萨有二种。一者能令众生离苦。二者能与乐。复有二种。一者怜愍三恶道众生。二者怜愍人。是菩萨与众生乐。怜愍人故。随所须皆与之。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变身如佛。为地狱中众生说法。为畜生饿鬼中众生说法。
【论】问曰。是菩萨何以故变作佛身。似不尊重佛。答曰。有众生见佛身得度者。或有见转轮圣王等余身得度者。以是故变身作佛。复次世间称佛名字是大悲是世尊。若以佛身入地狱者。则阎罗王诸鬼神不遮碍。是我所尊者师云何可遮。问曰。若地狱中火烧常有苦痛。心常散乱不得受法。云何可化。答曰。是菩萨以不可思议神通力。破镬灭火禁制狱卒。放光照之众生心乐。乃为说法闻则受持。问曰。若尔者地狱众生有得道者不。答曰。虽不得道种得道善根因缘。所以者何。以重罪故不应得道。畜生道中当分别。或得者或不得者。如阿那婆达多龙王沙竭龙王等得菩萨道。鬼神道中如夜叉密迹金刚鬼子母等有得见道。是大菩萨。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变身如佛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为众生说法。亦供养诸佛及净佛世界。闻诸佛说法。观采十方净妙国土相。而已自起殊胜世界。其中菩萨摩诃萨皆是一生补处。
【论】释曰。是菩萨遍为六道说法。以佛身为十方众生说法。若众生闻弟子教者不能信受。若闻佛独尊自在者说法信受其语。是菩萨二事因缘故供养诸佛。庄严世界闻庄严世界法。到十方佛国取清净世界相。行业因缘转复殊胜光明亦多。所以者何。此国土中皆一生补处菩萨。问曰。若先己说兜率天上一生补处菩萨。今云何说他方世界菩萨皆一生补处。答曰。兜率天上一生补处者。是三千世界常法。余处不定。所谓第一清净者。转身成佛故。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成就三十二相诸根净利。诸根净利故众人爱敬。以爱敬故渐以三乘法而度脱之。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学身清净口清净。
【论】释曰。是菩萨欲令众生眼见其身得度故。以三十二相庄严身。诸根净利者。眼等诸根明利出过余人。信慧根诸心数根等利净第一。见者叹其希有。我无此事。爱敬是菩萨信受其语。世世具足道法。以三乘道入涅槃。是三十二相眼等诸根。皆从身口业因缘清净得。以是故佛说。菩萨应当净身口业。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得诸根净。以是净根而不自高亦不下他。
【论】释曰。是菩萨常深净行六波罗蜜故。得眼等诸根净利人皆爱敬。慧等诸心数法根净利无比。为度众生故。世间常法若得殊异心则自高。轻诸余人。作是念。汝无此事我独有此。以是因缘故还失佛道。如经中说。菩萨轻余菩萨。念念一劫远于佛道。经尔所劫更修佛道。以是故而不自高亦不下他。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住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乃至阿鞞跋致地。终不堕恶道。
【论】释曰。是菩萨从初已来性畏恶道。所作功德愿不坠堕。乃至阿鞞跋致地者。以未到中间畏堕恶道故作愿。菩萨作是念。若我堕三恶道者。自不能度何能度人。又受三恶道苦恼时。以嗔恼故结使增长。还起恶业复受苦报。如是无穷。何时当得修行佛道。问曰。若持戒果报不堕恶道者。何以复说布施。答曰。持戒是不堕恶道根本。布施亦能不堕。
复次菩萨持戒虽不堕恶道中。生人中贫穷。不能自利又不益人。以是故行布施。余波罗蜜各有其事。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阿鞞跋致地。常不舍十善行。
【论】释曰。佛说持戒故不堕恶道布施随逐。今不知云何行尸罗波罗蜜。乃至阿鞞跋致地。是故复说常行十善。复次先菩萨持戒不牢固布施随助。今说但持戒牢固不舍十善不堕三恶道。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中。作转轮圣王安立众生。于十善道亦以财物布施众生。
【论】释曰。是檀尸波罗蜜因缘故。作转轮圣王。行尸罗波罗蜜故。能令众生信受十善。行檀波罗蜜故。以财宝给施众生亦不可尽。问曰。一切菩萨皆行是二波罗蜜。作转轮圣王不。答曰。不必然也。何以故。如此品中。诸菩萨种种法入佛道。有菩萨闻转轮圣王仪法。在此处能利益众生故作是愿。或有菩萨种转轮圣王因缘。虽不作愿亦得转轮圣王报。自行二波罗蜜故。作转轮圣王。亦教一切众生行十善道。亦自行布施。闻者生疑。为一世作为世世作。以是故。
【经】佛告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无量千万世作转轮圣王。值遇无量百千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论】释曰。若菩萨知作转轮圣王大益众生者。便作转轮圣王。若自知余身益大亦作余身。复次欲以世间法大供养佛故。作转轮圣王。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常为众生以法照明亦以自照。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照明。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于佛法中已得尊重。舍利弗。以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身口意不净不令妄起。
【论】释曰。上菩萨行檀尸波罗蜜作转轮圣王。是菩萨但分别诸经。读诵忆念思惟分别诸法以求佛道。以是智慧光明自利益。亦能利益众生。如人闇道中然灯。亦能自益亦能益人。终不离者。是因缘故终不离智慧光明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是菩萨清净法施不求名利供养恭敬。不贪弟子不恃智慧。亦不自高轻于余人。亦不讥刺。但念十方诸佛慈心念众生。我亦如是。学佛道说法。无所依止适无所著。但为众生令知诸法实相。如是清净说法。世世不失智慧光明。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尊重者。上诸菩萨能如是者。于诸众生皆为尊重。身口意不净不令妄起者。能以清净法施者。不应杂起身口意恶业。所以者何。若起身口意恶者。闻者或不信受。若意业不净智慧不明。智慧不明不能善行菩萨道。复次不但此一菩萨。上来菩萨能行此法者。皆名尊重佛教。若菩萨欲行菩萨道。皆不应杂罪行。一切恶罪业不令妄起。杂行者于行道则难。不能疾成佛道。罪业因缘坏诸福德故。
【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不净。
【论】问曰。舍利弗智慧第一。何以故。不识身口意恶业。答曰。舍利弗。于声闻法中则知。菩萨事异故不知。如说若菩萨生声闻辟支佛心。是为菩萨破戒。以是故舍利弗疑。不知何者是菩萨罪非罪。复次舍利弗。知身三不善道口四不善道意三不善道。是为身口意罪。此中佛答。若菩萨取身口意相。是则为菩萨身口意罪。如是等因缘故。舍利弗问。
【经】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是身是口是意如是取相作缘。舍利弗。是名菩萨身口意罪。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得身不得口不得意。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若得身得口得意。用是得身口意故。能生悭心犯戒心嗔心懈怠心乱心痴心。当知是菩萨行六波罗蜜时。不能除身口意粗业。
【论】释曰。佛示舍利弗。法空中菩萨不见是三业。是为无罪。若见是三业是为罪。声闻法中十不善道。是为罪业。摩诃衍中见有身口意所作是为罪。所以者何。有作有见。作者见者皆是虚诳故。粗人则粗罪细人则细罪。如离欲界欲时五欲五盖为恶罪。初禅摄善觉观为无罪。离初禅入二禅时觉观为罪。二禅所摄善喜为无罪。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亦如是。入诸法实相中。一切诸观诸见诸法皆名为罪。小乘人畏三恶道故。以十不善业为罪。大乘人以一切能生著心取相法与三解脱门相违者名为罪。以是事异故名为大乘。若见有是三业虽不起恶。亦不名牢固。不见是身口意是三业根本。是为牢固。是菩萨法空故不见是三事。用是三事起悭贪相犯戒相嗔恚相懈怠相散乱相愚痴相。因无故果亦无。如无树则无荫。若能如是观者。则能除身口意粗业。问曰。先说罪业今何以故言粗业。答曰。粗业罪业无异。罪即是粗不名为细。复次声闻人以身口不善业名为粗。意不善业名为细。嗔恚邪见等诸结使名为粗罪。爱慢等结使名为细罪。三恶觉所谓欲觉嗔觉恼觉名为粗。亲里觉国土觉不死觉名为细。但善觉名为微细。于摩诃衍中尽皆为粗以是故此说粗罪。
【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除身口意粗业。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不得身不得口不得意。如是菩萨摩诃萨能除身口意粗业。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十善道。不生声闻心不生辟支佛心。如是菩萨摩诃萨能除身口意粗业。
【论】问曰。何等身口意细业与相违者为粗。答曰。如前所说者是。复次凡夫人业于声闻业为粗。声闻业于大乘为粗。复次垢业为粗。非垢业为细。能生苦受因缘业为粗。不生苦受因缘业为细。有觉有观业为粗无觉无观业为细。复次见我乃至知者见者为粗。若不见我乃至知者见者。但见三业处五众十二入十八界为细。复次有所见者名为粗。无所见者名为细。以是故佛告舍利弗。若菩萨不得身口意。是时则除三粗业。复次初发意住毕竟空中一切法不可得。而常行十善道。不起声闻辟支佛心。以不取相心。一切诸善根。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除身口意粗业罪名为清净。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净佛道时。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是名菩萨摩诃萨除身口意粗业。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佛道。佛告舍利弗。佛道者。若菩萨摩诃萨不得身不得口不得意。不得檀波罗蜜。乃至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得声闻辟支佛。不得菩萨不得佛。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佛道。所谓一切诸法不可得故。
【论】释曰。是菩萨依六波罗蜜总相净佛道。问曰。舍利弗从佛闻除三恶三粗。即是净佛道。今何以更问。答曰。先说三业清净相。今说一切法清净相。先略说今说别相。先但不得三业。今不得六波罗蜜诸贤圣菩萨及佛。是名净佛道。一切法皆不可得故。不得身。乃至不得般若波罗蜜。是名法空。不得声闻乃至佛。是名众生空。菩萨住是二空中渐得一切不可得空。不可得空即是诸法实相。是不可得空义如先十八空中说。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无能坏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无能坏者。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不念有色乃至识。不念有眼乃至意。不念有色乃至法。不念有眼界乃至法界。不念有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不念有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念有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念有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不念有辟支佛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行增益六波罗蜜无能坏者。
【论】释曰。佛为舍利弗种种分别诸菩萨。次为说有菩萨发心时无有能坏者。舍利弗惊喜恭敬诸菩萨。是故问。菩萨结使未断未于实相法作证。何因缘故不可破坏。佛答。若菩萨不念有色。乃至不念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是法空故亦得众生空。若是法空观空者亦空。住是无碍般若波罗蜜中无有能坏者。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具足智慧。以是智慧常不堕恶道。不生弊恶人中。不作贫穷人。所受身体不为人天阿修罗所憎恶。
【论】释曰。此菩萨先世来。爱乐智慧学一切经书。观察思惟听采诸法。自以智力推求一切法中实相。得是一切法实相故。为诸佛深心爱念。是无量智慧福德因缘故。身心具足常受富乐无诸不可。
【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智慧。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用是智慧成就见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听法见僧亦见严净佛土。菩萨摩诃萨以是智慧不作佛想。不作菩萨想。不作声闻辟支佛想。不作我想。不作佛国想。用是智慧行檀波罗蜜亦不得檀波罗蜜。乃至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得般若波罗蜜。行四念处亦不得四念处。乃至行十八不共法亦不得十八不共法。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智慧。用是智慧能具足一切法。亦不得一切法。
【论】释曰。是中佛说二种智慧。一者分别破坏诸法而不取相。二者不著心不取相见十方诸佛听法。问曰。云何行檀波罗蜜而不得檀。答曰。不得檀中若一若异若实若空是檀从和合因缘生。于是檀中令众生得富乐及劝助佛道。以是故行檀亦不得檀。不得义如上说。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是名菩萨智慧能具足一切法而不得诸法。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净于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肉眼净。佛告舍利弗。有菩萨肉眼见百由旬。有菩萨肉眼见二百由旬。有菩萨肉眼见一阎浮提。有菩萨肉眼见二天下三天下四天下。有菩萨肉眼见小千世界。有菩萨肉眼见中千世界。有菩萨肉眼见三千大千世界。舍利弗。是为菩萨摩诃萨肉眼净。
【论】问曰。佛何以不说行般若波罗蜜生五眼。而说净五眼。答曰。菩萨先有肉眼亦有四眼分。以诸罪结使覆故不清净。如镜性有照明垢故不见。若除垢则照明如本。菩萨行六波罗蜜。灭诸垢法故眼得清净。肉眼业因缘故清净。天眼禅定及业因缘故清净。余三眼修无量智慧福德因缘故清净。最大菩萨肉眼最胜见三千大千世界。问曰。若三千大千世界中。百亿须弥山诸山铁围山阜树木等。是事障碍。云何得遍见。若能得见何用天眼。若不能见。此中云何说见三千大千世界。答曰。不以障碍故见。若无障碍得见三千世界如观掌无异。复次有人言。菩萨天眼有二种。一者从禅定力得。二者先世行业果报得。业报生天眼常在肉眼中。以是故三千世界所有之物不能为碍。因天眼开障肉眼得见。是故肉眼得名果报生天眼。常现在前不待摄心。问曰。佛为世尊力皆周遍。何以但见一三千大千世界不能见多。答曰。若肉眼能过三千大千世界。复有所见者。何用天眼。以肉眼不能及故修学天眼。复次三千大千世界。劫初一时生劫尽一时灭。世界之外无央数由旬皆是虚空。空中常有风。肉眼与风相违。以相违故不能得过见异世界。或有菩萨住三千世界境上计其道数亦应见他方近世界。问曰。菩萨及佛。何以不集无量清净福德令肉眼远有所见。答曰。是肉眼因缘虚诳不净。天眼因缘清净。若无天眼当修肉眼强令远见。复次如经中说极远见三千世界。佛法不可思议经法甚多。或能远见。但此中不说小远见佛道。菩萨见二千中世界。不能种清净业因缘故。小复不如者见小千世界。复不如者见四天下一须弥山一日月处。又见三天下二天下一天下千由旬乃至百由旬。是名最小肉眼净。问曰。何以不说九十八十等由旬以为小。答曰。转轮圣王所见过于余人。又人先世然灯等因缘故。得坚固眼根。能远有所见。虽远终不能见百由旬。以是故菩萨小者见百由旬。问曰。日月在上去地四万二千由旬人皆能见。何以不能见百由旬。见百由旬何足称。答曰。日月虽远自有光明。还照其形人得见之。余色不然。又日月远故虽见而颠倒。所以者何。日月方圆五百由旬。而今所见不过如扇。大而见小颠倒非实。菩萨肉眼则不然。问曰。菩萨既得肉眼能见何事。答曰。见可见色。色义色众中广说。
【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天眼净。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天眼见一切四天王天所见。见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所见。见梵天王所见乃至阿迦尼吒天所见。菩萨天眼所见者。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所不知不见。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天眼。见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中众生死此生彼。舍利弗。是为菩萨摩诃萨天眼净。
【论】释曰。菩萨天眼有二种。一者果报得。二者修禅得。果报得者。常与肉眼合用。唯夜闇天眼独用。诸人得果报天眼见四天下。欲界诸天见下不见上。菩萨所得果报天眼。见三千大千世界。禅定离欲天眼所见。如先十力天眼明中说。菩萨用是天眼。见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生死善恶好丑及善恶业因缘。无所障碍一切皆见。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所见。又能过之。是诸天不能知菩萨天眼所见。何以故。是菩萨出三界得法性生身。得菩萨十力故。如是等因缘菩萨天眼净。余菩萨天眼论议如赞菩萨五神通中说。
【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慧眼净。佛告舍利弗。慧眼菩萨不作是念。有法若有为若无为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漏若无漏。是慧眼菩萨无法不见无法不闻无法不知无法不识。舍利弗。是为菩萨摩诃萨慧眼净。
【论】释曰。肉眼不能见障外事。又不能远见。是故求天眼。天眼虽复能见。亦是虚诳见一异相。取男女相取树木等诸物相。见众物和合虚诳法。以是故求慧眼。慧眼中无如是过。问曰。若尔者何等是慧眼相。答曰。有人言。八圣道中正见是慧眼相。能见五受众实相。破诸颠倒故。有人言。能缘涅槃慧名为慧眼。所缘不可破坏故。是智慧非虚妄。有人言。三解脱门相应慧是名慧眼。何以故。是慧能开涅槃门故。有人言。智慧现前能观实际。了了深入通达悉知。是名慧眼。有人言。能通达法性直过无碍。有人言。定心知诸法相。如是名慧眼有人言。法空是名慧眼。有人言。不可得空中亦无法空。是名慧眼。有人言。十八空皆是慧眼有人言。痴慧非一非异。世间法不异出世间。出世间法不异世间。世间法即是出世间。出世间法即是世间。所以者何。异不可得故。诸观灭诸心行转还无所去。灭一切语言世间法相。如涅槃不异。如是智慧是名慧眼。复次此中佛自说慧眼。菩萨一切法中。不念有为若无为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漏若无漏等。是名慧眼若菩萨见有为世间有漏。即堕有见中。若见无为出世间无漏。即堕无见中。是有无二见舍以不戏论。慧行于中道。是名慧眼。得是慧眼无法不见无法不闻无法不知无法不识。所以者何。得是慧眼破邪曲。诸法无明诸法总相别相各皆如是。问曰。阿罗汉辟支佛亦得慧眼。何以不说无法不见无法不闻无法不知无法不识。答曰。慧眼有二种。一者总相。二者别相。声闻辟支佛见诸法总相。所谓无常苦空等。佛以总相别相慧观诸法。声闻辟支佛虽有慧眼有量有限。复次声闻辟支佛慧眼虽见诸法实相。因缘少故慧眼亦少。不能遍照法性。譬如灯油炷虽净小故不能广照。诸佛慧眼照诸法实性尽其边底。以是故无法不见无法不闻无法不知无法不识。譬如劫尽火烧三千世界明无不照。复次若声闻辟支佛慧眼无法不知者。与一切智人有何等异。菩萨世世集福德智慧苦行何所施用。问曰。佛用佛眼无法不知非是慧眼。今云何言慧眼无法不知。答曰。慧眼成佛时变名佛眼。无明等诸烦恼及习灭故。一切法中皆悉明了。如佛眼中说无法不见闻知识。以是故肉眼天眼慧眼法眼。成佛时失其本名但名佛眼。譬如阎浮提四大河入大海中则失其本名。何以故。肉眼诸烦恼有漏业生故虚诳不实。唯佛眼无诳法。天眼亦从禅定因缘和合生故。虚诳不能如实见事。慧眼法眼烦恼习未尽故。不毕竟清净故舍。佛眼中无有谬错尽其边极。以是故阿罗汉辟支佛慧眼。不能毕竟清净。故不能无法不见。问曰。佛现得果报肉眼能见色是事云何。答曰。肉眼虽生眼识。而佛不随其用不以为实。如圣自在神通中说。佛告阿难。所见好色中生厌恶心。眼见恶色生不恶厌心。或时见色不生污秽不污秽但生舍心。如是则肉眼无所施用。复次有人言。得圣道时五情清净异本。复次诸法毕竟空及诸法通达无碍。是二总为慧眼。
大智度论卷第三十九
大智度论释往生品第四之下(卷四十)
圣者龙树造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经】舍利弗白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法眼净。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法眼知是人随信行。是人随法行。是人无相行。是人行空解脱门。是人行无相解脱门。是人行无作解脱门得五根。得五根故得无间三昧。得无间三昧故得解脱智。得解脱智故断三结。有众见疑斋戒取。是人名为须陀洹。是人得思惟道。薄淫恚痴当得斯陀含增进思惟道。断淫恚得阿那含增进思惟道。断色染无色染无明慢掉得阿罗汉。是人行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得五根。得五根故得无间三昧。得无间三昧故得解脱智。得解脱智故知所有集法皆是灭法。作辟支佛。是为菩萨法眼净。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知是菩萨初发意行檀波罗蜜。乃至行般若波罗蜜。成就信根精进根。善根纯厚用方便力故。为众生受身。若生刹利大姓。若生婆罗门大姓。若生居士大家。若生四天王天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是菩萨于其中住成就众生。随其所乐皆给施之。亦净佛世界。值遇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堕声闻辟支佛地。是为菩萨摩诃萨法眼净。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知是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知是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知是菩萨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知是菩萨未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知是菩萨到阿鞞跋致地。知是菩萨未到阿鞞跋致地。知是菩萨具足神通。知是菩萨未具足神通。知是菩萨已具足神通飞到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见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知是菩萨未得神通当得神通。知是菩萨当净佛世界未净佛世界。是菩萨成就众生未成就众生。是菩萨为诸佛所称誉所不称誉。是菩萨亲近诸佛不亲近佛。是菩萨寿命有量寿命无量。是菩萨得佛时比丘众有量比丘众无量。是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菩萨为僧不以菩萨为僧。是菩萨当修苦行难行不修苦行难行。是菩萨一生补处未一生补处。是菩萨受最后身未受最后身。是菩萨能坐道场不能坐道场。是菩萨有魔无魔。如是舍利弗。是为菩萨摩诃萨法眼净。
【论】释曰。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以肉眼见世界众生受诸苦患。心生慈愍。学诸禅定修得五通。以天眼遍见六道中众生受种种身心苦。益加怜愍故。求慧眼以救济之。得是慧眼已。见众生心相种种不同。云何令众生得是实法。故求法眼引导众生令入法中故名法眼。所谓是人随信行是人随法行。初入无漏道钝根者名随信行。是人初依信力故得道。名为随信行。利根者名随法行。是人分别诸法故得道。是名随法行。是二人十五心中亦名为无相行。过是已往或名须陀洹。或名斯陀含。或名阿那含。十五心中疾速无人能取其相者。故名无相。有人无始世界来性常质直好乐实事者。有人好行舍离者。有人世世常好善寂者。好实者。用空解脱门得道。以诸实中空为第一故。好行舍者。行无作解脱门得道。好善寂者。行无相解脱门得道。问曰。何以说得五根。答曰。有人言。一切圣道名为五根。五根成立故。八根虽皆是善。而三无漏根无有别异。以是故但说五根。取果时相应三昧名无间三昧。得是三昧已得解脱智。以是解脱智断三结得果证。有众见者。于五受众中生我若我所。疑者于三宝四谛中不信。斋戒取者。九十六种外道法中。取是法望得苦解脱。
问曰。见谛所断十结得须陀洹果。何以故但说三不说七。答曰。若说有众见已说一切见结。如经说有众见为六十二见根本故。若人著我复思惟我。为是常为是无常。若谓无常堕断灭中。而生邪见无有罪福。若谓为常堕常见中。而生斋戒取计望得道。或修后世福德。乐欲得此二事故。取戒求苦乐因缘故。谓天所作便生见取。若说有众见则摄是二见边见邪见。若说斋戒取已说见取。余四结未拔根本故。不说是十结。于三界四谛所断分别。有八十八须陀洹乃至辟支佛。分别声闻辟支佛道如先说。菩萨法眼有二种。一者分别知声闻辟支佛方便得道门。二者知菩萨方便行道门。声闻辟支佛事先已处处说。今当分别菩萨法。若菩萨知是菩萨深行六波罗蜜。薄诸烦恼故。用信根精进根。及方便为度众生故受身。是菩萨生死肉身未得法性神通法身。以是故不说三根。未离欲故。今世行布施。功德信根精进根。后世生刹利大姓乃至他化自在天。先知因后知果。复次是菩萨不退者如先说。不退转相亦如后阿鞞跋致品中说。与此相违名为退。不退菩萨有二种。一者受记。二者未受记。如首楞严三昧四种受记中说。具足神通者。于十方恒河沙世界中。一时能变化无量身供养诸佛。听法说法度众生。如是等除佛无能及者。是为末后身菩萨。与此相违者名不具足。复次各各自地中无所少。名为具足。各各地中未成就是不具足。得神通有二种。有用者有不用者。未得神通者。有菩萨新发意故未得神通。或未离欲故。懈怠心故。行余法故。是为未得。与上相违是为得。净佛世界未净世界如先说。成就众生者有二种。有先自成功德然后度众生者。有先成就众生后自成功德者。如宝华佛欲涅槃时观二菩萨心。所谓弥勒释迦文菩萨。弥勒菩萨自功德成就弟子未成就。释迦文菩萨弟子成就自身未成就。成就多人难自成则易。作是念已。入雪山谷宝窟中身放光明。是时释迦文菩萨见佛。其心清净一足立七日七夜以一偈赞佛。以是因缘故超越九劫。如是等知成就众生不成就众生者。诸佛称誉如先说。与此相违名为不称誉。亲近诸佛无量寿命无量比丘僧纯菩萨为僧不修苦行如初品末说。一生补处者。或以相知者。如阿私陀仙人观其身相知今世成佛。珊若婆罗门见乳糜知今日成佛者应食如遍吉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见是菩萨如诸佛相知当成佛。如是等坐道场者。有菩萨见菩萨行处。地下有金刚地持是菩萨。又见天龙鬼神持种种供养具送至道场。如是等知坐道场。有魔者宿世遮他行道及种种求佛道因缘。不喜行慈好行空等余法。如是等因缘以宿世破他行道故有魔破坏。问曰。云何末后身菩萨受恶业报为魔来坏。答曰。菩萨以种种门入佛道。或从悲门或从精进智慧门入佛道。是菩萨行精进智慧门不行悲心。好行精进智慧故。譬如贵人虽有种种好衣或时著一余者不著。菩萨亦如是。修种种行以求佛道。或行精进智慧道。息慈悲心。破行道者。增上慢故。诸长寿天龙鬼神不识方便者。见作恶行因缘若不受报生断灭见。是故佛现受报。是故虽无罪因缘实魔来。以方便力故现有魔。如是等一切声闻辟支佛诸菩萨种种方便门令众生入道。是名法眼净。
【经】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佛眼净。佛告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求佛道心次第入如金刚三昧。得一切种智。尔时成就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是菩萨摩诃萨用一切种。一切法中无法不见无法不闻无法不知无法不识。舍利弗。是为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佛眼净。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得五眼。当学六波罗蜜。何以故。舍利弗。是六波罗蜜中摄一切善法。若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舍利弗。若有实语能摄一切善法者。般若波罗蜜是。舍利弗。般若波罗蜜能生五眼。菩萨学五眼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释曰。菩萨住十地中。具足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菩萨入如金刚三昧破诸烦恼习。即时得诸佛无碍解脱即生佛眼。所谓一切种智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乃至大慈大悲等诸功德是名佛眼。问曰。智慧见物是眼相。云何大慈悲等名为眼。答曰。诸功德皆与慧眼相应故通名为眼。复次慈悲心有三种。众生缘法缘无缘。凡夫人众生缘。声闻辟支佛及菩萨初众生缘后法缘。诸佛善修行毕竟空故名为无缘。是故慈悲亦名佛眼。已说佛眼。今说佛眼所用。是眼无法不见不闻不知不识。复次有人谓十住菩萨与佛无有差别。如遍吉文殊师利观世音等。具足佛十力功德等而不作佛。为广度众生故。是故生疑。以是故说佛眼相。十方众生及诸法中无不见无不闻。是诸菩萨于余菩萨为大。比于佛不能遍知。如月光明虽大于日则不现。问曰。眼为见相云何说闻。答曰。众生智慧从六情生知六尘。人谓佛有所不闻。如外经书中言。或有所不闻。是故佛智慧无所不闻。又耳识因缘生智慧。智慧所知言无法不闻。问曰。何以故三识所知合为一。三识所知别为三。眼名为见。耳名为闻。意知名为识。鼻舌身识名为觉。答曰。是三识助道法多。是故别说。余三识不尔。是故合说。是三识但知世间事。是故合为一。余三亦知世间亦知出世间。是故别说。复次是三识但缘无记法。余三识或缘善或缘不善或缘无记。复次是三识能生三乘因缘。如眼见佛及佛弟子。耳闻法心筹量正忆念。如是等种种差别。以是故六识所知事分为四分。一切种智者。如人眼见近不见远。见内不见外。见粗不见细。见东不见西。见此不见彼。见和合不见散。见生时不见灭。肉眼见天眼不见。眼根成就未离欲凡夫人故无天眼。天眼见慧眼不见。凡夫人得天眼神通故无慧眼。慧眼见法眼不见。未离欲声闻圣人。不知种种度众生道故无法眼。法眼见佛眼不见。菩萨得道种智知种种度众生道。未成佛故无佛眼。复次肉眼天眼见慧眼法眼佛眼不见。凡夫人眼根成就。得天眼神通故。无慧眼法眼佛眼。肉眼慧眼见法眼佛眼不见。眼根成就声闻圣人。不知种种度众生道故无法眼。声闻人故无佛眼。肉眼法眼见佛眼不见。初得无生忍。未受法性生身菩萨。得道种智未成佛故无佛眼。天眼慧眼见法眼佛眼不见。离欲声闻圣人得天眼神通。非菩萨故无道种智。无道种智故无法眼。声闻人故无佛眼。天眼法眼见佛眼不见。得菩萨神通知种种度众生道。未成佛故无佛眼。慧眼法眼见佛眼不见。菩萨得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已能观一切众生得道因缘。以种种道而度脱之。未成佛故无佛眼。复次肉眼天眼慧眼见法眼佛眼不见。眼根成就声闻圣人得天眼神通。无道种智故无法眼。声闻人故无佛眼。天眼慧眼法眼见佛眼不见。法性生身菩萨具六神通以种种道度众生。未成佛故无佛眼。复次肉眼天眼慧眼法眼见佛眼不见。初得无生法忍菩萨未舍肉身。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道种智具足未成佛故无佛眼。如是等不名无法不见闻觉识。若以佛眼观诸法。是名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无所不识。五尘随义分别亦如是。三乘等诸善法。是五眼因缘诸善法。皆六波罗蜜摄。是六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为本。以是故说般若波罗蜜能生五眼。菩萨渐渐学是五眼不久当作佛。
【经】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修神通波罗蜜。以是神通波罗蜜受种种如意事。能动大地。变一身为无数身。无数身还为一身。隐显自在。山壁树木皆过无碍如行空中。履水如地凌虚如鸟。出没地中如出入水。身出烟炎如大火聚。身中出水如雪山水流。日月大德威力难当而能摩扪。乃至梵天身得自在亦不著是如意神通。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得如意神通除为萨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如意神通智证。是菩萨以天耳净过于人耳。闻二种声。天声人声。亦不著是天耳神通。天耳与声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天耳。除为萨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天耳神通智证。是菩萨如实知他众生心。若欲心如实知欲心。离欲心如实知离欲心。嗔心如实知嗔心。离嗔心。如实知离嗔心。痴心如实知痴心。离痴心如实知离痴心。渴爱心如实知渴爱心。无渴爱心如实知无渴爱心。有受心如实知有受心。无受心如实知无受心。摄心如实知摄心。散心如实知散心。小心如实知小心。大心如实知大心。定心如实知定心。乱心如实知乱心。解脱心如实知解脱心。不解脱心如实知不解脱心。有上心如实知有上心。无上心如实知无上心。亦不著是心。何以故是心非心相不可思议故。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得他心智证除为萨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他心神通智证。是菩萨以宿命智证通。念一心乃至百心。念一日乃至百日。念一月乃至百月。念一岁乃至百岁。念一劫乃至百劫无数百劫无数千劫无数百千劫。乃至无数百千万亿劫世。我是处如是姓如是名如是生如是食。如是久住如是寿限如是长寿如是受苦乐。我是中死生彼处。彼处死生是处。有相有因缘。亦不著是宿命神通。宿命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宿命神通。除为萨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宿命神通智证。是菩萨以天眼见众生死时生时。端政丑陋恶处好处。若大若小。知众生随业因缘。是诸众生身恶业成就口恶业成就意恶业成就。故谤毁圣人。受邪见因缘。故身坏命终堕恶道生地狱中。是诸众生身善业成就口善业成就意善业成就。不谤毁圣人。受正见因缘故。命终入善道生天上。亦不著是天眼神通。天眼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天眼神通。除为萨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天眼神通智证。亦见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生死乃至生天上。四神通亦如是。是菩萨摩诃萨漏尽神通虽得漏尽神通。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依异法。亦不著是漏尽神通。漏尽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得漏尽神通。除为萨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漏尽神通智证。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具足神通波罗蜜。具足神通波罗蜜已。增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释曰。如大海中有种种宝珠。有能杀毒。有能遮鬼。有能破病。有能除寒热饥渴。有能随人所愿皆能与者。如是等无量无数宝珠。大乘海中亦如是。有种种菩萨宝。有菩萨能破三恶道。有能开三善门。有能生五眼。有能修行神通波罗蜜。是故诸菩萨能为奇特希有之事。所谓取空相多地相少。则能随意动地。一身能多。多身能一。虚空中常有微尘满中。是人离欲福德因缘故。集诸微尘以为诸身令皆相似。有人言。诸非人恭敬。是离欲菩萨入其身中。随其意所欲变化则皆能化。转轮圣王未离欲?/div>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大智度论-后秦-鸠摩罗什
下一页 大智度论-后秦-鸠摩罗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