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华道藏 > 四辅真经 > 太清摄养经 >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八十九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针灸方

用针略例第五

夫用针刺者,先明其孔穴,补虚泻实,送坚付濡,以急随缓,荣卫常行,勿失其理。夫为针者不离乎心,口如衔索,目欲内视,消息气血,不得妄行。针入一分,知天地之气;针入二分,知呼吸出入,上下水火之气;针入三分,知四时五行,五脏六腑逆顺之气。针皮毛腠理者,勿伤肌肉;针肌肉者,勿伤筋脉;针筋脉者,勿伤骨髓;针骨髓者,勿伤诸络。

东方甲乙木,主人肝、胆、筋膜、魂。

南方丙丁火,主人心、小肠、血脉、神。

西方庚辛金,主人肺、大肠、皮毛魄。

北方壬癸水,主人肾、膀胱、骨髓、精志。

中央戊己土,主人脾、胃、肌肉、意智。

针伤筋膜者,令人愕视失魂。

伤血脉者,令人烦乱失神。

伤皮毛者,令人上气失魄。

伤骨髓者,令人呻昤失志。

伤肌肉者,令人四肢不收失智。

此为五乱,因针所生。若更失度者,有死之忧也。所谓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谓愚人妄针必死,不能起生人也。

又须审候,与死人同状者,不可为医;与亡国同政者,不可为谋。虽圣智神人,不能活死人、存亡国也。故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凡愚人贪利,不晓於治乱存亡,危身灭族,彼此俱丧,亡国破家,亦医之道也。

凡用针之法,以补泻为先。呼吸应江汉,补泻校升斗,经讳有法则,阴 阳不相干。震为阳气始,火主#1於寅。兑为阴气终,戊为土墓#2 。坎为太玄华,冬至之日夜半一阳爻生。离为太阳精。为中女之象。欲补从卯南,补不足,地户至巽为地虚。欲泻从酉北。天门在乾。针入因日明,向寅至午。针出随月光。从申向午,午为日月光之位。如此思五行,气以调荣卫,用以将息之,是曰随身宝。

凡用锋针针者,除疾速也。先补五呼,刺入五分留十呼,刺入一寸留二十呼,随师而将息之。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刺大者,微出其血;刺滑者,疾发针,浅内而久留之;刺涩者,必得其脉,随其逆顺久留之,疾出之,压其穴勿出其血。诸小弱者,勿用大针。然气不足宜调以百药。余三针者,正中破痈坚瘤结息肉也,亦治人疾也。火针亦用锋针,油火烧之,务在猛热,不热即於人有损也。隔日一报,三报之后,当脓水大出为佳。

巨阙、太仓、上下管,此之一行有六穴,忌火针也。大症块当停针转动须臾为佳。

每针常须看脉,脉好乃下针,脉恶勿乱下针也。下针一宿发热恶寒,此为中病,勿怪之。

灸例第六

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裹往来各有所主,临时救难,必在审详。人有老少,体有长短,肤有肥瘦,皆须精思商量,准而折之,无得一概,致有差失。其尺寸之法,依古者八寸为尺,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其言一夫者,以四指为一夫。又以肌肉文理节解缝会宛陷之中,及以手按之,病者快然。如此仔细安详用心者,乃能得之耳。

凡经云横三间寸者,财是三灸两间,一寸有三灸,灸#3有三分,三壮之处即为一寸。黄帝曰: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炷务大也,小弱炷乃小作之,以意商量。

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体无使倾侧,灸时孔穴不正,无益於事,徒破好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外灸之,立点则立灸之,反此亦不得其穴矣。

凡言壮数者,若丁壮遇病,病根深笃者,可倍多於方数。其人老小赢弱者,可复减半。依扁鹊灸法,有至五百壮、千壮,皆临时消息之。明堂本经多云针入六分,灸三壮,更无余论。曹氏灸法有百壮者,有五十壮者。《小品》诸方,亦皆有此。仍须准病轻重以行之,不可胶柱守株。

凡新生儿七日以上,周年以还,不过七壮,炷如雀屎大。

凡灸,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先上后下,皆以日正午已后,乃可下火灸之,时谓阴气未至,灸无不着。午前平旦谷气虚,令人癫眩不可针灸也,慎之。其大法如此,卒急者不可用此例。

灸之生熟法:腰已上为上部,腰已下为下部;外为阳部荣,内为阴部卫。故脏腑周流,名曰经络。是故丈夫四十已上气在腰,老妪四十已上气在乳。是以丈夫先衰於下,妇人先衰於上,灸之生熟,亦宜撙而节之,法当随病迁变。大法:外气务生,内气务熟,其余随宜耳。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法,气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於头。头者,诸阳之会也,故头病必宜审之,灸其穴不得乱,灸过多伤神,或使阳精玄熟,令阴魄再卒,是以灸头正得满百。脊背者,是体之横梁,五脏之所击着,太阳之会合,阴阳动发,冷热成疾,灸太过熟,大害人也。臂脚手足者,人之枝干,其神击於五脏六腑,随血脉出,能远近采物,临深履薄,养於诸经。其地.狭浅,故灸宜少,灸过多即内神不得入,精神闭塞,否滞不仁,即臂不举。故四肢之灸,不宜太熟也。然腹脏之内为性,贪於五味无厌,成疾风寒结痼,水谷不消,宜当熟之。然大杼、脊中、肾输、膀胱八窌,可至二百壮。心主、手足太阴,可至六七十#5壮。三里、太溪#6、太冲、阴阳二陵泉、上下二廉,可至百壮。腹上、下管、中管、太仓、关元,可至百壮。若病重者,皆当三报之,乃愈病耳。若治诸沉结寒冷病,莫若灸之宜熟。若治诸阴阳风者,身热脉大者,以锋针刺之,间日一报之。若治诸邪风鬼注,痛处少气,以毫针去之,随病轻重用之。表针内药,随时用之,消息将之,与天同心,百年永安,终无横病。此要略说之,非贤勿传,秘之。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伤血脉,焦筋骨。凡汗已后勿灸,此为大逆。脉浮热甚勿灸。

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欲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少生。大体皆须以意商量,临时迁改,应机千变万化,难以一准耳。其温病随所着而灸之,可百壮余,少至九十壮。大杼、胃#7管可五十壮。手心主、手足太阳,可五十壮。三里#8、曲池、太冲,可百壮,皆三报之,乃可愈耳。五#9劳孙沉重,九部尽病,及毒气为疾者,不过五十壮,亦宜三报之。若攻脏腑成心腹疼#10者,亦宜百壮。若卒暴病#11,鬼魅所着者,灸头面四肢宜多,腹背宜少。其多不过五十,其少不减三五七九壮。凡阴阳濡风口啁僻者,不过三十壮,三日一报,报如前。微者三报,重者九报,此风气濡微细入,故宜缓火温气,推排渐抽以除耳。若卒暴催迫,则流行细入成痼疾,不可愈也。故宜缓火。凡诸虚疾,水谷沉结流离者,当灸腹背,宜多而不可过百壮。大凡人有卒暴得风,或中时气,凡百所苦,皆须急灸疗,慎勿忍之停滞也。若王相者可得无他,不尔,渐久后皆难愈。深宜知此一条。凡人昊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昊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裹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太医针灸宜忌第七

论曰:欲行针灸,先知行年宜忌,及人神所#12在,不与禁忌相应即可,今具如左。

木命人行年在木,则不宜针及服青药。火命人行年在火,则不宜汗及服赤药。土命人行年在土,则不宜吐及服黄药。金命人行年在金,则不宜灸及服白药。水命人行年在水,则不宜下及服黑药。凡医者不知此法,下手即困;若遇年命厄会深者,下手即死。

推天医血忌等月忌及日忌傍通法:

月傍通: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天医:卯寅丑子亥戌酉申未巳午辰呼师治病吉

血忌: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午子忌针灸

月厌: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丑子亥忌针灸

四激:戌戌戌丑丑丑辰辰辰未未未忌针灸

月杀:戌巳午未寅卯辰亥子丑申酉不可举,百事凶。《千金翼》、《外台》云:丑戌未辰丑戌未辰丑戌未辰

月刑:巳子辰申午丑寅酉未亥卯戌不疗病

六害:巳辰卯寅丑子亥戌酉申未午不疗病

右天医上呼师避病吉,若刑害上凶。

推行年医法:

年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医:卯戌子未酉亥辰寅巳午丑申

求岁天医法:

常以传送加太岁,太乙下为天医。

求月天医法:

阳月以大吉、阴月以小吉加月建,功曹下为鬼道,传送下为天医。

推避病法:

以小吉加月建,登明下为天医,可於此避病。

推治病法:

以月将加时,天医加病人年,治之疟。

唤师法:

未、卯、巳、亥、酉,鬼所在,唤师凶。

推行年人神法:

脐心肘咽口头脊膝足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

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

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

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

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

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七六十八六十九七十七十一七十二

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

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

右九部行神,岁移一部,周而复始,不可针灸。

推十二部人神所在法:

心辰喉卯头寅眉丑背子腰亥腹戌项酉足申膝未阴午股巳眉,《千金翼》作肩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

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

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

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

四十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

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七六十八六十九七十七十一七十二

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

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九十六

右十二部人神所在,并不可针灸及损伤,慎之。

日辰忌:

一日足大趾,二日外踝,三日股内,四日腰,五日口舌咽悬痈,六日足小指《外台》云手小指,七日内踝,八日足腕,九日民,十日背腰,十一日鼻柱《千金翼》云及眉,十二日发际,十三日牙齿,十四日胃管,十五日遍身,十六日胸乳,十七日气冲《千金翼》云及胁,十八日腹内,十九日足趺,二十日膝下,二十一日手小指,二十二日伏兔,二十三日肝输,二十四日手阳明、两胁,二十五日足阳明,二十六日手足,二十七日膝,二十八日阴,二十九日膝经颞颥,三十日关元下至足心《外台》云足趺上。

十干十二支人神忌曰:

甲日头,乙日项,丙日肩臂,丁日胸胁,戊日腹,己日背,庚日膝#13,辛白脾#14,壬日肾,癸日足。

又云:甲乙日忌寅时头,丙丁日忌辰时耳,戊己日忌午时发,庚辛日忌申时阙文,壬癸日忌酉时足。

子日个,丑日耳,寅日口《外台》云胸面,卯日鼻《外画》云在脾,辰日腰,巳日手《外台》云头斗,午日心,未日足《外台》云两足心,申日头《外画》云二肩,酉日背《外台》云腔,戌日项《外毫》云咽喉 亥日顶《外台》云臂经。

建日申时头《外台》云足,除日酉时膝《外台》云鸳满日戍时腹,平日亥时腰背,定日子时心,执日丑时手,破日寅时口,危日卯时鼻,成日辰时唇,收日巳时足《外奎》云头,开日午时耳,闭日未时目。

右件时不得犯其处,杀人。

十二时忌:

子时踝,丑时头,寅时目,卯时面耳《外台》云在项,辰时项口《外奎》云在面,已时肩《外台》云在乳,午时胸胁,未时腹,申时心,酉时背胛《外台》云在膝,戌诗胶阴,亥时股。

又:立春、春分,脾;立夏、夏至,肺;立秋、秋分,肝;立冬、冬至,心;四季十八日,肾。

已上并不得医治,凶。

凡五脏王时不得治及忌针灸其经络,凶。

又:正月丑,二月戌,三月未,四月辰;

五月丑,六月戌,七月未,八月辰;

九月丑,十月戌,十一月未,十二月辰。

又:春左胁,秋右胁,夏在脐,冬在腰,皆凶。

又:每月六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二日、二十四日小尽日疗病,令人长病。

戊午、甲午,此二日大忌刺出血,胜药针灸皆凶。《千金翼》云不出月凶。

甲辰、庚寅、乙卯、丙辰、辛巳,此日针灸凶。

壬辰、甲辰、己.巳、丙午、丁未,此日男忌针灸。

甲寅、乙卯、乙酉、乙巳、丁巳,此日女人忌针灸。

甲子、壬子、,甲午、丙辰、丁巳、辛卯、癸卯、乙亥,此日忌针灸。《外台》云:甲子日天子会,壬子日百王会,甲午日太子会,丁巳日王公会,丙辰日诸侯会,辛卯日大夫会,癸卯日大人会,乙亥日已上都会。

又:男避除,女避破,男忌戊,女忌巳。

凡五辰、五酉、五未、及八节先后各一日皆凶。

论曰:此等法散在诸部,不可寻究,故集作一处,造次易知,所以省披讨也。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八十九竟

#1主:影宋刻本作『生』。

#2墓: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3灸: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4其地:此二字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5六七十:原作『六十七』,据影宋刻本改。

#6 溪:原作『鸡』,据影宋刻本改。

#7胃:原作『而』,据影宋刻本改。

#8三里:原作『中黑』,据影宋刻本改。

#9五:影宋刻本作『风』。

#10疼:影宋刻本作『疹』。

#11病:影宋刻本『病』上有『百』字。

#12所:原作『新』,据影宋刻本改。

#13膝:影宋刻本作『肺』 。

#14脾:影宋刻本作『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