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华道藏 > 四辅真经 > 四子真经 > 南华真经注疏(郭象、成玄英)

南华真经注疏(郭象、成玄英)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六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

〔疏〕姓徐,字无鬼,隐者也。姓女,名商,魏之宰臣。武侯,文侯之子,毕万八世孙也。无鬼欲箴规武侯,故假宰臣以见之。

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於山林之劳,故乃肯见於寡人。

〔疏〕久处山林,勤苦贫病,忽能降志,混逵俗中,中心欣悦,有慰劳也。

徐无鬼曰:我则劳於君,君有何劳於我。君将盈嗜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嗜欲,学好恶,则耳目病矣。

〔注〕嗜欲好恶,内外无可。

〔疏〕黜,废退也。学,引却也。君若嗜欲盈满,好恶长进,则性命精灵困病也;君屏点嗜故,学去好恶,既不称适,故耳目病矣。是故我将慰劳於君,君有何暇能劳於我也。

我将劳君,君有何劳於我。

〔疏〕此重结前义。

武侯超然不对。

〔注〕不悦其言。

〔疏〕超,恨也。既不称情,故长然不答。

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

〔疏〕既觉武侯怅然不悦,试语狗马,庶惬其心。

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

[疏〕执守情志,唯责饱食,此之形质,德比狐狸,下品之狗。

中之质若视日,

〔疏〕意气高远,望如视日,体质如则#1,中品狗也。

上之质若亡其一。

〔疏〕不身也。神气定审,若丧其身,上品之狗也。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

〔疏〕狗有三品,马有数阶,而相狗之能,不若相马。武侯庸鄙,故以此逗机,冀其欢悦,庶几归正。

吾相马,直者中绳,

〔疏〕谓马前齿。曲者中钩,

〔疏〕谓马项也。

方者中矩,

〔疏〕谓马头也。

圆者中规,

〔疏〕谓马眼也。

是国马也,

〔疏〕合上之相,是谓诸侯之国上品马也。

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

〔疏〕村德素成,不待於习,斯乃宇内上马,天王所驭也。

若恤若失,若丧其一,

〔疏〕眼自顾视,既似忧虞,琥足缓疏,又如奔佚,观其神彩,若忘己身,如此之村,天子马也。

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

〔疏〕轶,过也。驰走迅速,超过群马,疾若迅风,尘埃远隔,既非教习,故不知所由也。

武侯大悦而笑。

〔注〕夫真人之言何逊哉?唯物所好之可也。

〔疏〕语当其机,故笑而欢悦。

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

〔疏〕议事已了,辞而出。女商怪君欢笑,是以咨问无鬼也。

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橙》《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强》,

〔疏〕《诗》《书》《礼》《乐》,六经。《金板》《六技》,《周书》篇名也,或言秘识也。一本有作韬字者,随字读之,云是太公兵法,谓文武虎豹龙犬《六技》也。横,远也;纵,近也。武侯好武而恶文,放以兵法为纵,六经为横也。

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

〔注〕是直乐钨以锺鼓耳,故愁。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悦若此乎?

〔疏〕奉事武侯,尽於忠节,或献替可否,功绩克彰,如此之徒,不可称数,而我君未尝开口而微笑。今子有何衍,遂使五。君欢说如此邪?

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

〔疏〕夫药无贵饯,愈疾则良,故直告犬#2马,更无他说。

女商曰:若是乎?

〔疏〕直置如是告狗马乎?怪其衍浅,故有斯问。

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

〔注〕各思其本性之所好。

〔疏〕去国迢递,有流放之人,或犯宪纲,或遭苛政。辞乡甫尔,始经数日,忽逢知识,喜慰何疑。此起譬也。

去国旬月,见所尝见於国中者喜;

〔疏〕日月稍久,思乡渐深,虽非相识,而国中曾见故人,见之而欢也。

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

〔注〕各得其所好则无思,无思则忘其所以喜也。

〔疏〕去国周年,所适渐远,故见似乡里人而欢喜矣。岂非离家渐远而思恋滋深乎?以况武侯性好犬马,久不闻政事,等离乡之人,忽闻谈笑。

夫逃虚空者,华曹柱乎#3鼹鼬之径,跟位其空,闻人足音堂然而喜矣。又#4况乎昆弟亲戚之警饮其侧者乎。

〔注〕得所至乐,则大悦也。

〔疏〕柱,塞也。跟食#5人也。堂,行声也。夫时遭暴乱,运属饥荒,逃避波迸,於虚园宅,唯有草芦野草,柱塞门庭,狙狠组鼬,蹊径斯在,若於堂宇人位,虚广间然。当尔之际,思乡滋甚,忽闻他人行声,犹自欣悦,况乎兄弟亲春声钦言笑者乎。此重起譬也。

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警饮吾君之侧乎。

〔注〕所以未尝启齿也。夫真人之言所以得吾君,性也;始得之而喜,久得之则忘。

〔疏〕武侯思闻犬马,其日固久,譬彼流人,方滋#6逃客,羁弊既淹,实怀乡春。今乃以真人《六经》之说,太公兵法之谈,声纹其侧,非所宜也。此合前谕也。

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芋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

〔疏〕干,求也。久处山林,飧食蔬果,年事衰老,劳若厌倦,岂不欲求於滋味以养颓龄乎?庶禀德以谋固宗庙。

徐无鬼曰:无鬼生於贫贱,未尝敢饮食君之酒肉,将来劳君也。

〔疏〕生涯贫贱,安於山薮,岂欲责於饮食以自养哉?盖不然乎。将劳君也。

君曰:何哉,奚劳寡人?

〔疏〕奚,何也。问其所以也。

曰:劳君之神与形。

〔疏〕食欲无厌,形劳神倦,故慰之耳。

武侯曰:何谓邪?

〔疏〕问其所言,有何意谓。

徐无鬼曰:天地之养也一,

〔注〕不以为君而恣之无极。

〔疏〕夫天地两仪,亭毒群品,物於资养,周普无偏,不以为君恣其奢侈。此并是无鬼劳君之辞。

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君独为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

〔注〕如此,违天地之平也。

〔疏〕登高位为君子,不可乐之以为长;居卑下为百姓,不可苦之以为短。而独夸万乘之威,苦此一国黎庶,责色声香味,以恣耳目鼻口,既违天地之意,窃为公不取焉。

夫神者不自许也。

〔注〕物与之耳。

〔疏〕许,与也。夫圣主神人,物我平等,铃不多责滋味而自与焉。

夫神者,好和而恶奸;

〔注〕与物共者,和也;私自许者,奸也。

〔疏〕夫神圣之人,好与物和同而恶奸私者。

夫奸,病也,故劳之。唯君所病之,何也?

〔疏〕夫奸者私通,於理为病。君独有病,其困如何?

武侯曰:欲见先生久矣。吾欲爱民而为义偃兵,其可乎?

〔疏〕欲行爱养之仁而为裁非之义,修於文教,偃息兵戈,如斯治国,未知可不也?

徐无鬼曰:不可。爱民,害民之始也;

〔注〕爱民之逵,为民所尚。尚之为爱,爱已伪也。

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

〔注〕为义则名彰,名彰则竞兴,竞兴则丧其真矣。父子君臣,怀情相欺,虽欲偃兵,其可得乎。

〔疏〕夫偏爱之仁,裁非之义,偃武之功,修文之事,迸既彰矣,物斯徇焉,害民造兵,自此始也。

君自此为之,则殆不成。

〔注〕从无为为之乃成耳。

〔疏〕自,从也。殆,近也。从此以为,必殆廖败无为之本,故近不成也。

凡成美,恶器也;

〔注〕美成於前,则伪生於后,故成美者乃恶器也。

〔疏〕夫善善之事,成之於前,美逵既彰,物则趋竞,故为恶之器具也。

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

〔注〕民将以伪断之耳,未肯为真也。

〔疏〕几,近也。仁义述显,物皆丧真,故近伪本也。

形固造形,

〔注〕也义有形,固伪形铃作。

〔疏〕仁义二涂,并有形述,故前进既依,后形又造。

成固有伐,

〔注〕成则显也。

〔疏〕夫功名成者,铃招争竞,故有征伐。

变固外战。

〔注〕失其常然。

〔疏〕夫造作刑法而变更易常者,物铃害之,故致外敌,事多争战。

君亦必无盛鹤列於丽谯之问,

〔注〕鹤列,陈兵也。丽谯,高楼也。

无徒骥於锱坛之宫,

〔注〕步兵日徒。但不当为义爱民耳,亦无为盛兵走马。

〔疏〕鹤列,陈兵也,言陈设兵马,如鹤之行列也。丽谯,高楼也。言其华丽谯晓也。锱坛,官名也。君但勿起心偃兵为义,亦无劳盛陈兵卒於高楼之下,徒#7骥马官苑之问。

无藏逆於得,

〔注〕得中有逆则失耳。

〔疏〕莫包藏逆心而苟於得。

无以巧胜人,

〔注〕守其朴而朴各有所能则平。

〔疏〕大巧若拙,各敦朴素,莫以机心争胜於人。

无以谋胜人,

〔注〕率其真知而知各有所长则均。

〔疏〕忘心遣虑,率其直知,勿以谋模胜捷於物。

无以战胜人。

〔注〕以道应物,物服而无胜名。

〔疏〕先为清淡,以道服人,勿以兵战取胜於物。

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胜之恶乎在?

〔注〕不知以何为善,则虽克非己胜。

〔疏〕夫应天顺人,而或灭凶珍逆者,虽亡国戮人而不失百姓之欢心也。若使诛杀人民,兼土并地,而意在责取,私养其身及悦其心者,虽复战克前敌,善胜於人,不知此胜於何处在,善且在谁边也。

君若勿已矣,修胸#8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樱。

〔注〕若未能已,则莫若修己之诚。

〔疏〕诚,实也。樱,扰也。事不得止,应须治国,若修心中之实,应二仪之生杀,无劳作法樱扰黎民。

夫民死已脱矣,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

〔注〕甲兵无所陈,非偃也。

〔疏〕大顺天地,施化无心,民以胜残,免脱伤死,何劳措意作法偃兵邪。

黄帝将见大院乎具茨之山,

〔疏〕黄帝,轩辕也。大魄,大道广大而魄然空寂也。亦言大魄,古之至人也。具茨,山名也。在荥#9阳密县界,亦名泰魄山。黄帝圣人,久冥至理,方欲寄寻玄道,故托逵具茨。

方明为御,昌寓胶乘,张若谓朋前马,昆合滑稽后车;

〔疏〕方明滑稽等,皆是人名。在右为縿,在左为御。前马,马前为导也。后车,车后为从也。

至於襄城之野二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注〕圣者名也;名生而物迷矣,虽欲之乎大魄,其可得乎。

〔疏〕涂,道也。今汝州有襄城县,在泰魄山南,即黄帝访道之所也。自黄帝已上至于滑稽,总有七圣也。注云,圣者名也,名生而物迷矣,虽欲之乎大魄,其可得乎。此注得之,今子重释也。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

〔疏〕牧马童子,得道人也。牧马日牧。适尔而值牧童,因问道之所在。

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疏〕若,汝也。然,犹是也。问山之处所,答云我知。

若知大魄之所存乎?曰:然。

〔疏〕存,在也。又问道之所在,答云知处。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陈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疏〕帝惊异牧童知道所在,因问缉理区宇,其法如何。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

〔注〕各自若则无事矣,无事乃可以为天下也。

〔疏〕异,何也。若,如也。夫欲修为天下,亦如治理身,身既无为,物有何事。故《老经》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予少而自游於六合之内,予适有督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於襄城之野。

〔注〕日出而游,日入而息。

〔疏〕六合之内,谓嚣尘之裹也。瞽病,谓风眩冒乱也。言我少游至道之境,栖心尘垢之外,而有眩病,未能体真。幸圣人教我修道,昼作夜息,乘日遨#10游,以此安居而逍遥处世。本有作车字者,谓乘日新以变化。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於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注〕夫为天下,莫过自放任,自放任矣,物亦奚樱焉。故我无为而民自化。

〔疏〕痊,除也。虚妄之病,久已痊除,任染而游心物外,治身治国,岂有异乎。物我混伺,故无事也。

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注〕事由民作。

虽然,请问为天下。

〔注〕令民自得,铃有道也。

〔疏〕夫牧养苍生,实非圣人务。理虽如此,犹请示以要言。

小童辞。

〔疏〕无所说也。黄帝又问。

〔疏〕殷勤请小童也。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注〕马以过分为害。

〔疏〕害马者,谓分外之事也。夫治身莫先守分,故牧马之衍,可以养民。问既殷勤,聊为此答。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注〕师夫天然而去其过分,则大魄至也。

〔疏〕顿悟圣言,故身心爱敬,退其分外,至乎大魄,合乎天然之道,其在吾师乎。

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

〔疏〕世属艰危,时逢祸变,知谋之士,思而虑之,如其不然,则不乐也。

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

〔疏〕辫类县河,辞同炙辗,无谈说端故,则不欢乐。

察士无凌评之事#11则不乐,

〔疏〕机警之士,明察之人,若不容主客问讯,辞锋凌橾,则不乐也。

皆囿於物者也。

〔注〕不能自得於内而乐物於外,故可囿也#12。故各以所乐囿之,则万物不召而自来,非强之也。

〔疏〕此数人者,各有偏滞,未达大方,并囿域於物也。

招世之士兴朝,

〔疏〕推荐忠良,招致人物之士,可以与於朝廷也。

中民之士荣官,

〔疏〕治理四民,甚龙折中,斯人精干局分,可以荣官。

筋力之士矜难,

〔疏〕英髦壮士,有力如虎,时逢底难,务於济世也。

勇敢之士奋患,

〔疏〕武勇之士,果央之人,奋发雄豪,涤除祸息。

兵革之士乐战,

〔疏〕情好干戈,志存锋刃,如此之士,乐於征战。

枯槁之士宿名,

〔疏〕食寡衣褐,形容颇颊,留心寝宿,唯在声名也。

法律之士广治,

〔疏〕刑法之士,留情格条,惩恶劝善,其治大也。

礼教#13之士敬容,

〔疏〕节文之礼,矜敬容貌。

仁义之士贵际。

〔注〕士之不同若此,故当之者不可易其方。

〔疏〕世有述遭,时逢际会,则施行仁义以着名勋际会也。

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

〔注〕能同则事同,所以比。

〔疏〕比,和乐。古者因井为市,故谓之市井也。若乖本务,情铃不和也。

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

〔注〕业得其志故劝。

〔疏〕众庶之人各有事,旦暮称情,故自勉励。

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

〔注〕事非其巧则惰。

〔疏〕壮,盛也。百工功巧,各有器械,能顺其情,事斯盛矣。

钱财不积则贪者忧,

〔注〕物得所嗜而乐也。

权势不尤则夸者悲。

〔疏〕尤,甚也。夫责竞之人,爻聚财以适性;矜夸之士,假权势以娱心;事苟乖情,则忧悲斯生矣。

势物之徒乐变,

〔注〕权势生於事变。

〔疏〕夫祸起则权势尤,故以势陵物之徒乐祸变也。

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

〔注〕凡此诸士,用各有时,时用则不能自已也。苟不遭时,则虽欲自用,其可得乎。故贵贱无常也。

〔疏〕以前诸士,遭遇时命,情随事迁,故不无为也。

此皆顺比於岁,不物於易者也,

〔注〕士之所能,各有其极,若四时之不可易耳。故当其时物,顺其伦#14次,则各有用矣。是以顺岁则时序,易性则不物,物而不物,非毁如何。

〔疏〕比#15,次第也。夫士之所行,能有长短,用拾随时,成#16有次第,方之岁叔炎冻,不易於物。不物,犹不易於物者也。

驰其形性,漕之万物,终身不反,悲夫。

〔注〕不守一家之能,而之夫万方以要时利,故有匐匍而归者,所以悲也。

〔疏〕驰惊身心,潜伏前境,至乎没命,不知反归,顽愚若此,深可悲欺也已矣。

庄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

〔注〕不期而中,谓误中者也,非善射也。若谓谬中为善射,是则天下皆可谓之羿,可乎?言不可也。

〔疏〕期,谓准的也。夫射无期准而误中一物,即谓之善射者,若以此为善射,可乎?

惠子曰:可。

〔疏〕谓宇内皆羿也。

庄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尧也,可乎?

〔注〕若谓掺中者羿也,则私自是者亦可谓尧矣。庄子以此明妄中者非羿而自是者非尧。

〔疏〕各私其是,故无公是也。而唐尧圣人,对桀为是。若各是其所是,则皆圣人,可乎?言不可。

惠子曰:可。

〔疏〕言各是其是,天下尽尧,有斯理,而惠施滞辨,有言无实。

庄子曰: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邪?

〔注〕若皆尧也,则五子何为复#17相非乎?

〔疏〕儒,姓郑,名缓。墨,名翟也。杨,名朱。秉者,公孙龙字也。此四子者,并聪明过物,盖世雄辨,添惠施为五,各相是非,未知次定用谁为是。若天下皆尧,何为五复相非乎?

或者若鲁遽者邪?其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

〔疏〕姓鲁,名遽,周初人。云冬取千年燥灰以拥火,须央出火#18,可以爨鼎;盛夏以瓦瓶盛水,汤中煮之,县瓶井中,须臾成冰也。而迷惑之俗,自是非徒#19,与鲁无异也。

鲁遽曰:是直以阳召阳,以阴召阴,非吾所谓道也。

〔疏〕千年灰阳也,火又阳也,此是以阳召阳;井中阴也,水又阴也,此是以阴召阴。鲁遽此言非其弟子也。

吾示子乎吾道。於是为之调瑟,废一於堂,废一於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

〔注〕俱亦以阳召阳而横自以为是。

〔疏〕废,置也。置一瑟於堂中,置一瑟於室内,鼓堂中官角,室内弦应而动,斯乃五音六律声同故也,犹是以阳召阳也。

夫或改调一弦,於五音无当也,

〔注〕随调而改。

〔疏〕堂中改调一弦,则室内音无复应动,当为律不同故也。

鼓之,二十五弦皆动,

〔注〕无声则无以相动,有声则非同不应。今改此一弦而二十五弦皆改,其以急缓为调也。

〔疏〕应唯宫角而已密,二十五弦俱动,声律同者悉应动也。

未始异於声,而音之君已。

〔注〕鲁遽以此夸其弟子,然亦以同应同耳,未为独能#20其事也。

〔疏〕声律之外,曾更有异术。虽复应动不同,总以五音为其君主而已。既无他卫,何足以自夸。

且若是者邪?

〔注〕五子各私所见而是其所是,然亦无异於鲁遽之夸其弟子,未能相出也。

〔疏〕惠子之言,各私其是,务夸陵物,不异鲁遽,故云若是。

惠子曰:今夫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相拂#21以辞,相镇以声,而未始吾非也,则奚若矣?

〔注〕未始吾非者,各自是也。惠子便欲以此为至。

庄子曰:齐人镝子於宋者,其命阍也不以完,

〔注〕投之异国,使门者守之,出便与手不保其全。此齐人之不慈也,然亦自以为是,故为之。

〔疏〕阍,守门人也。齐之人弃蹢其子於宋,仍命以此,不亦我是?

其求鉼锺也以束缚,

〔注〕乃反以爱锺器为是,束缚,恐其破伤。

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类矣。

〔注〕唐,失也。失亡其子,而不能远索,遗其气类,而亦未始自非。人之自是,有斯谬矣。

〔疏〕钘,小锺也。唐,亡失也。求觅亡子,不偶境域;束缚钘锺,恐其损坏;贱子贵器为不慈,遗其气类,亦言我是。

夫楚人寄而蹢阍者,

〔注〕俱寄止而不能自投於高地也。

夜半於无人之时而与舟人斗,未始离於岑而足以造於怨也。

〔注〕岑,岸也。夜半独上人船,未离岸已共人斗。言齐楚二人所行若此,而未尝自以为非,今五子自是,岂异斯哉。

〔疏〕楚郢之人,因子客寄,近于江滨之侧#22,投蹢守门之家。夜半无人之时,辄入他人舟上,而船未离岑,已共舟人斗打,不怀恩德,更造怨辞,愚猥如斯,亦云我是。惠子之徒,此之类也。岑,岸也。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23,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

〔注〕暝目恣手。

〔疏〕 郢,楚都也。《汉书□扬雄传》作郢#24,乃因。郢人,谓泥画之人也,垩者,白善土也。漫,污也。庄生送亲知之葬,过惠子之墓,缅怀畴昔,仍起斯譬。暝目恣手,听声而斲,运斤之妙,遂成风声。若蝇翼者,言其神妙也。

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疏〕去垩漫而鼻无伤损,郢人立傍,容貌不失。元君闻其神妙,尝试召而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非夫不动之质,忘言之对,则虽至言妙斩而无所用之。

〔疏〕质,对也。匠石虽巧,必须不动之质;庄子虽贤,犹藉忘言之对。盖知惠子之亡,庄子丧偶,故匠人辍成风之妙响,庄子息濠上之微言。

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谓#25云,至於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疏〕管仲,姓管,名仲,字夷吾,齐相也,是鲍叔牙之友人。桓公尊之,号曰仲父。桓公,即小白也,一匡天下,九合诸侯而为霸主者,管仲之力也。病病者,言是病极重也,大病者,至死也。既将属纩,故临问之,仲父死后,属付国政,与谁为可也。

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

〔疏〕问:国政欲与谁?答曰:与鲍叔也。

曰:不可。其为人絮廉善士也,其於不已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於君#26也,将弗久矣。

〔疏〕姓鲍,字叔牙,贞廉清絮善人也。而事猥之人,不如己者,不比数之,一闻人之过,至死不忘。率性廉直,不堪宰辅,上以忠直钩束於君,下以清明逆忤百姓,不能和混,故君必罪之。管仲贤人,通鉴於物,恐危社稷,虑害叔牙,故不举之也。

公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隰朋可。其为人也,上忘而下畔,

〔注〕高而不亢。

〔疏〕姓隰,名朋,齐贤人也。叛,犹望也。混高卑,一荣辱,故己为卿辅,能遗富贵之尊;下抚黎元,须忘阜隶之贱。事不得止,用之可也。

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

〔注〕故无弃人。

〔疏〕不及己者,但怀哀悲,辅弼齐侯,期於淳朴,心之所愧,不逮轩辕也。

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

〔疏〕圣人以道德拯物,贤人以财货济人也。

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其於国有不闻也,

其於家有不见也。勿已,则隰朋可。

〔疏〕运智明察,临於百姓,逆性物情。叔#27牙治国则不问物之小瑕,治家则不见人之过。勿已则隰朋可,总结以前义。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於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z#28,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

〔注〕敏,疾也。给,续括也。

〔疏〕狙,领猴也。山多猕猴,故谓之狙山也。恂,怖惧也。蓁,棘丛也。委蛇,从容也。攫z,腾掷也。敏给,犹速也。吴王浮江,邀游眺望,众狙恂惧,走避深棘。独一老狙,恃便敖王,王既怪怒。急速射之。

搏捷矢。

〔注〕捷,速也。矢往虽速而狙犹#29搏之。

〔疏〕搏,接也。捷,速也。矢,箭也。箭往虽速,狙皆接之,其敏捷也如此。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疏〕命,召也。相,助也,谓王之左右也。王既自射不中,乃召左右乱趋射之,於是狙抱树而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

〔疏〕姓颜,字不疑,王之友也。殛,死也。予,我也。狙矜伐劲巧,恃赖方便,傲慢於王,遂遭死殛。嗟此狡兽,可以戒人,勿淫声色,骄豪於世。

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30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注〕称其忘巧遗色而任夫素朴。

〔疏〕姓董,名梧,吴之贤人也。锄,除去也。既奉王教,於是退归,悔过自新,师於有道,除其美色,去其声乐,重素朴,辞荣华,修德三年,国人称其贤善。

南伯子景隐几而坐,仰天而嘘。

〔疏〕犹是《齐物》中南郭子綦也。其隐几等义,并具解《内篇》。

颜成子入见曰: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

〔疏〕颜成,子綦门人也。尤,甚也。每仰叹先生忘物之甚,必固形同槁骸,心若死灰。慕德殷勤,有此嗟咏也。

曰:吾尝居山穴之口#31矣。当是时也,田禾一睹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

〔注〕以得见子綦为荣。

〔疏〕山穴,齐南山也。田禾,齐王姓名。子綦隐居山穴,德音遐振,齐主暂睹,以见为荣,所以一国之人三度庆贺也。

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卖之,彼故宝之。

〔疏〕我声名在先,故使物知我;我便是卖於名声,故田禾见而则之。

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

〔疏〕若我韬光晦迹,不有声名,彼之世人何得知我?我若名价不贵,彼何得见而则之?只为不能灭迹匿端,故为物之所鬻常之。

嗟乎。我悲人之自丧者,

〔疏〕丧,犹亡失#32也。子綦悲叹世人,拾己慕他,丧失其道。

吾又悲夫悲人者,

〔疏〕夫道无得丧而物有悲乐,故悲人之自丧者亦可悲也。

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

〔注〕子綦知夫为之不足以救彼而适足以伤我,故以不悲悲之,则其悲稍去,而泊然无心,枯槁其形,所以为日远矣。

〔疏〕夫玄道冲虚,无丧无乐,是以悲人自丧及悲者,虽复前后悲深浅称异,咸未偕道,故亦可悲。悲而又悲,遣之又遣,教既彰矣,玄玄之理斯着,与众妙相符,故曰而深远矣。

仲尼之楚,楚王觞之,孙叔放执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於此言已。

〔注〕古之言者,必於会同。

〔疏〕觞,酒器之总名,谓以酒燕之也。爵亦酒器,受一升。古#33人欲饮,必先#34祭其,宜僚沥酒祭,故祝圣人,愿与孔子於此言论也。

曰: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

〔注〕圣人无言,其所言者,百姓之言耳,故曰不言之言。苟以言为不言,则虽言出於口。故为未之尝言。

於此乎言之。

〔注〕今将於此言於无言。

〔疏〕夫理而教不言矣,教而理未之尝言也。是以圣人妙体斯趣,故终曰言而未尝言也。孔子应宜僚之请,故於此亦言於无言矣。

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

〔注〕此二子息讼以默,澹泊自若,而兵难自解。

〔疏〕姓熊,字宜僚,楚之贤人,亦是勇士沉默#35者也。居於市南,因号曰市南子焉。楚白公胜欲因作乱,将杀令尹子西。司马子綦言熊宜勇士也,若得,敌五百人,遂遣使屈之。宜僚正上下弄丸而戏,不与使者言。使因以剑乘之,宜僚曾不惊惧,既不从命,亦不言他。白公不得宜僚,反事不成,故曰两家难解。姓孙,字叔敖,楚之令尹,甚有赞德者也。郢,楚都也。投,息也。叔敖蕴籍实知,高枕而逍遥,会理忘言,执羽扇而自得,遂使敌国不侵,折冲千里之外,楚人无事,修文德,息其武略。彰二子有此功能,故可与仲尼晤言,赞扬玄道也。

丘愿有喙三尺。

〔注〕苟所言非己,则虽终身言,故为未尝言耳。是以有喙三尺,未足称长,凡人闭口,未是不言。

〔疏〕喙,口也。苟其言当,即此无言。假余喙长三尺,与闭口何异,故愿有之也。

彼之谓不道之道,

〔注〕彼,谓二子。

〔疏〕彼,谓所诠之理。不道而道,言非道非不道也。

此之谓不言之辩,

〔注〕此,谓仲尼。

〔疏〕此,谓能诠之教。不言而言,非言非不言也。子玄乃云此谓仲尼,斯注粗浅,失之远矣。夫不道不言,斯乃探微索隐,穷理尽性,岂二子之所能邪。若以甘寝弄丸而称息讼以默者,此则默语县隔,丘何得有喙三尺乎?故不可也。又此一章,盛谈玄极,观其文势,不关孙熊明矣。

故德总乎道之所一。

〔注〕道之所容者虽无方,然总其大归,莫过於自得,故一也。

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至矣。

〔注〕言出其分,非至如何。

〔疏〕天至道之境,重玄之域,圣心所不能知,神口所不能辨,若以言知索真,失之远矣。故德之所总,言之所然者,在於至妙之一道也。

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

〔注〕各自得耳,非相同也,而道一也。

〔疏〕夫一道虚玄,州曾无涯量,而德有上下,谁不能周备也。本有作同字者,言德有优劣,未能同道也。此解前道之所一也。

知之所不能知者,辩不能举也;

〔注〕非其外#36,故不能举。

〔疏〕 夫知者玄道,所谓妙绝名言,故非辫说所能胜举也。此解前知之所不知也。

名若儒墨而凶矣。

〔注〕夫儒墨欲同所不能同,举所不能举,故凶#37。

〔疏〕夫执是竞非,而名同儒墨者,凶祸斯及矣。

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

〔注〕明受之无所辞,所以成大。

〔疏〕百川竞注,东流不息,而巨海容纳,曾不辞惮。此据东海为言,亦宏博之至也已。

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

〔注〕泛然都任。

〔疏〕前举海为谕,此下合譬也。圣人德合二仪,故并包天地;仁覃无外,故泽及天下;成而不处,故不知谁为;推功於人,故莫识其氏族矣。

是故生无爵,

〔注〕有而无之。

死无谧,

〔注〕谥所以名功,功不在己,故虽谥而非己有。

〔 疏〕 夫人处世,生有名位,死定谥号,所以表其实也。圣人生既以功推物故死亦无可谥也。

实不聚,

〔注〕令万物各知足。

〔疏〕纵有财德,悉分散於人也。

名不立,

〔注〕功非己为,故名归於物。

〔疏〕夫名以名实,实既不聚,故名将安寄也。

此之谓大人。

〔注〕若为而有之,财小矣。

〔疏〕总结以前。忘於名谥之士,可谓大德之人。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注〕贤出於性,非言所为。

〔疏〕善,喜好也。夫犬不必吠,贤人岂复多言。

而况为大乎。

〔注〕大人愈不可为而得。

〔疏〕夫好言为贤,犹自不可,况惑心取拾於大乎。

夫为大不足以为大,而况为德乎。

〔注〕唯自然乃德耳。

〔疏〕爱心宏博谓之大,冥符玄道谓之德。夫有心求大,於理尚乖,况有情为德,固不可也。

夫大备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备矣。

〔注〕天地大备,非求之也。

〔疏〕备,具足也。夫二仪覆载,亭毒无心,四叙周行,生成庶品,盖何术焉,而万物必备。

知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

〔注〕知其自备者,不拾己而求物,故无求无失无弃也。

〔疏〕夫体弘自然之理而万物素备者,故能於物我之际淡然忘怀,是以无取无拾,无失无丧,无证无得,而不以物境易夺己心也。

反己而不穷,

〔注〕反守我理,我理自通。

〔疏〕只为弘备,故契於至理。既而反本还原,会己身之妙极而无穷竟者也。

循古而不摩,

〔注〕顺常性而自至耳,非摩拭。

〔疏〕循,顺也。顺於物性,无心改作,岂复摩饰而矜之。

大人之诚。

〔注〕不为而自得,故曰诚。

〔疏〕诚,实也。夫反本还原,因循万物者,斯乃大圣之人自实之德也。

子綦有八子,陈诸前,召九方歅曰:为我相吾子,孰为祥?

〔疏〕子綦,楚司马子綦也。陈,行列也。诸,於也。九#38方,姓也;歅名也。孰,谁也。祥,善也。九方歅,善相者也。陈列诸子於庭前,命方歅令相之,八子之中,谁为吉善。

九方歅曰:捆也为祥。

〔疏〕捆,子名也。言八子之中,捆最祥善也。

子綦瞿然喜曰:奚若?

〔疏〕瞿然,惊喜貌。闻子吉祥,故容貌惊喜,问其祥善貌相如何。

曰:捆也将与国君同食以终其身。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於是极也。

〔疏〕索然,涕出貌。方歅识见浅近,以食肉为祥,子綦鉴深玄妙,知其非吉,故悯其凶极,悲而出涕。

九方歅曰: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39父母乎。今夫子闻之而泣,是御福也。子则祥矣,父则不祥。

〔疏〕三族,谓父母族也,妻族也。御,拒行也。夫共国君食,尊荣富贵,恩被三族,何但二亲。子享吉祥,父翻涕泣,斯乃御福德也。

子綦曰:歅,汝何足以识之,而捆祥邪?尽於酒肉,入於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

〔疏〕自,从也。方歅小巫,识鉴不远,相捆祥者,不过酒肉味入於鼻口。方歅道术,理尽於斯,讵知酒肉由来,从何而至。

吾未尝为牧而将生於奥,未尝好田而鹑生於宎,若勿怪,何邪?

〔注〕夫所以怪,出於不意故也。

〔疏〕牂,羊也。奥,西南隅未地,羊位也;牂,东南隅辰地也,辰为鹑位;故言牂生也。夫羊须牧养,鹑因畋猎,若禄藉功着,然后可致富贵。今捆而功行未闻,而与国君同食,何异乎无牧而忽有羊,不田而获鹑也。非牧非田,怪如何也。

吾所与吾子游者,游於天地#40。

〔注〕不有所为。

吾与之邀乐於天,吾与之邀食於地;

〔注〕随所遇於天地耳。邀;遇也。

〔疏〕邀,遇也。天地,无心也。子綦体道,虚忘顺物,自足於性分之内,敖游乎天地之间,所造皆适,不待欢娱,所通斯食,岂资厚味邪。

吾不与之为事,不与之为谋,不与之为怪;

〔注〕怪,异也。循常任性,脱然自尔。

〔疏〕忘物,故不为事;忘智,故不为谋;循常,故不为怪。

吾与之乘天地之诚而不以物与之相撄,

〔注〕斯不为也。

〔疏〕诚,实也。乘二仪之实道,顺万物以逍遥,故不与物更相撄扰。

吾与之一委蛇而不与之为事所宜。

〔注〕斯顺耳,无择也。

〔疏〕委蛇,犹纵任也。心境不二,从容任物,事既非事,何宜便之可为乎。

今也然有世俗之偿焉。

〔注〕夫有功於物,物乃报之。吾不为功而偿之,何也?

〔疏〕夫报功赏#41德者,世俗务也。苟体道任物,不立功名,何须功之偿哉。

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殆乎,非我与吾子之罪,几天与之也。

〔注〕今无怪行而有怪征,故知其天命也。

〔疏〕殆,危也。几,近也。夫有怪异之行者,必怪异之征祥也。今吾子未有怪行而有怪征,必遭殆者,斯乃近是天降之灾,非吾子之罪。

吾是以泣也。

〔注〕夫为而然者,勿为则已矣。不为而自至,则不可奈何也,故泣之。

〔疏〕罪若由人,庶其修改,既关天命,是以泣也。

无几何而使捆之於燕,盗得之於道,全而鬻之则难,不若刖之则易,

〔注〕全恐其逃,故不如刖之易售也。

〔疏〕无几何,谓俄顷间也。楚使捆聘燕,途道之上,为贼所得,略捆为奴。而全形卖之,恐其逃窜,故难防御,则刖足,不虑其逃,故易售。

於是乎刖而鬻之於齐,适当渠公之街然身食肉而终。

〔疏〕渠公,齐之富人,为街正。捆之既遭刖足,卖与齐国富商之家,代主当街,终身肉食也。字又作术者,云:渠公,屠人也,卖捆在屠家,共主行宰杀之术,终身食肉也。

啮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

〔疏〕啮缺逢遇许由,仍问欲何之适。

曰:将逃尧。

〔疏〕答曰:将欲逃避帝尧。

曰:奚谓邪?

〔疏〕问其何意。

曰:夫尧,畜畜然仁,吾恐其为天下笑。后世其人与人相食与。

〔注〕仁者争尚之原故也。

〔疏〕畜畜,盛行貌也。成行偏爱之仁,乖於淳和之德,恐宇内丧道之士犹甚浇季,将来逐迹,百姓饥荒,仓廪既虚,民必相食,是以逃也。

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誉之则劝,致其所恶则散。

〔疏〕夫民,抚爱则亲,利益则至来,誉赞则相劝勉,与所恶则众离散,故黔首聚散,盖不难也。

爱利出乎仁义,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夫仁义之行,唯且无诚,

〔注〕仁义既行,将伪以为之#42。

〔疏〕夫利益苍生,爱育群品,立#43功聚众,莫先仁义。而履仁蹈义,捐率於中者少,托於圣迹以规名利者多,是故行仁义者,矫性伪情,无诚实者也。

且假夫禽贪者器。

〔注〕仁义可见,则夫贫者将假斯器以获其志。

〔疏〕器,圣迹也。且贪於名利,险於禽兽者,必假夫仁义为其器者也。

是以一人之断制利天下,

〔注〕若夫仁义各出其情,则其断制不止乎一人。

〔疏〕荣利之徒,负於仁义,恣其熓毒,断制天下。向无圣迹,岂得然乎。

譬之犹一覕也。

〔注〕覕,割也。万物,万形而以一剂割之,则有伤也。

〔疏〕覕,割也。若以一人制服天下,譬犹一刀割於万物,其於损伤彼此多矣。

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矢。

〔注〕外贤则贤不伪。

〔疏〕夫贤圣之迹,为利一时,万代之后,必生贼害,唯能忘外贤圣者其知之妙也。

有暖姝者,有濡需者,有卷娄者。

〔疏〕此略摽#44,下解释。

所谓暖姝者,学一先生之言,则暖暖姝姝而私自悦也,自以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

〔注〕意尽形教,岂知我之独化於玄冥之境哉。

〔疏〕暖姝,自许之貌也。小见之人,学问寡薄,自悦#45足,谓穷微极妙,岂知所学未有一物可称也,是以谓暖姝者,此言结前也。

是以谓暖姝者也。濡需者,豕虱是也,择疏鬣#46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

〔疏〕濡需,矜夸之貌也。豕,猪也。言虱寄猪体上,择疏长之毛鬣,将为广大宫室苑囿。蹄脚奎限之所,股脚乳旁之间,用为温暖利便。岂知屠人忽操汤火,攘臂布草而杀之乎。即己与家俱焦斓者也。谕流俗寡识之人,耽好情欲,与豕虱濡需喜叹无异也。

此以域进,此以域退,

〔疏〕域,境界也。虱则逐豕而有亡,人则随境而荣乐,故谓之域进退也。

此其所谓濡需者也。

〔注〕非夫通变邈世之才而偷安乎一时之利者,皆豕虱者也。

〔疏〕此结也。

卷娄者,舜也。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舜有膻行,百性悦之,

〔疏〕卷娄者,谓背项俛曲,俯前挛卷而偃偻也。羊肉膻腥,无心慕蚁,蚁闻而归之。舜有仁行,不慕百姓,百姓悦之。故羊肉比舜,蚁况百姓。

故三徙成都,至邓之墟#47而十有万家。

〔疏〕舜避丹朱,又不愿众聚,故三度逃走,移徙避之,百姓慕德,从者十万,所居之处,自成都邑。至邓墟,地名也。

尧闻舜之贤,举之童土之地,曰冀得其来之泽。

〔疏〕地无草木曰童土。尧闻舜有贤圣之德,妻以娥皇女英,举以自代,让其天下。居不毛土,历试艰难,望邻境承仪,苍生蒙泽。

舜举乎童土之地,年齿长矣,聪明衰矣,而不得休归,所谓卷娄者也。

〔注〕圣人之形,不异凡人,故耳目之用衰也,至於精神,则始终常全耳#48。若少则未成,及长而衰,则圣人之圣曾不崇朝,可乎?

〔疏〕既登九五,威跨万乘,慜念苍生,忧怜凡庶,於是年齿长老,耳目衰竭,无由休息,岂得归宁。偃偻孪卷,形劳神倦,所谓巷娄者也。

是以神人恶众至,

〔注〕众自至耳,非好而致也#49。

〔疏〕三徙远之,以恶也。

众至则不比,不比则不利也。

〔注〕明舜之所以有天下,盖於不得已耳,岂比而利之。

〔疏〕比,和也。夫众聚则不和,不和则不利於我也。

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此谓真人。

〔疏〕炀,温也。夫不测神人,亲疏一观,抱守温和,可谓真圣。

於蚁弃知,於鱼得计,於羊弃意。

〔注〕於民则蒙泽,於舜则形劳。

〔疏〕不慕羊肉之仁,故於蚁弃智也;不为膻行教物,故於羊弃意也;既遗仁义,合乎至道,不濡沬,相忘於江湖,故鱼得计。此斥虞舜膻行,故及斯言也。

以目视目,以耳听耳,以心复心。

〔注〕此三者,未能无其耳目心意也。

〔疏〕夫视目之所见,听耳之所闻,复心之所知,不逐物於分外而知止其分内者,其真人之道也。

若然者,其平也绳,

〔注〕未能去绳而自平。

〔疏〕绳无心而正物,圣忘怀而平等。

其变也循。

〔注〕未能绝迹而玄会。

〔疏〕循,顺也。处世和光,千变万化,大顺苍生,曾不逆寡。

古之真人,以天待之#50,

〔注〕居无事以待事,事斯得。

〔疏〕如上所解,即是玄古真人,用自然之道,虚其心以待物。

不以人入天。

〔注〕以有事求无事,事愈荒。

〔疏〕不用人事取拾,乱於天然之智。

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

〔注〕死生得失,各随其所居耳,於生为得,於死或复为失,未始有常也。

〔疏〕夫处生而言,即以生为得;若据死而语,便以生为丧。死生既其无定,得失的在谁边?噫,未可知也。是以混死生,一得丧,故谓之真人矣。

药也其实,堇也,桔梗也,鸡壅也,豕零也,是时为帝者也,何可胜言。

〔注〕当其所须则无贱,非其时则无贵,贵贱有时,谁能常也。

〔疏〕菫,乌头也,治风痹。桔梗治心腹血。鸡壅即鸡头草也,服延年。豕零,猪苓根也,似猪卯,治渴病。此并贱药也。帝,君王也。夫药无贵贱,愈病则良,药病相当,故便为君主。乃至目视耳听,手捉心知,用有行藏,时有兴废。故时之所贤者为君,才不应世者为臣,此事必然,故何可言尽也。

勾践也以甲楯三千栖於会稽。

〔疏〕勾践,越王也。会稽,山名也。越为吴军所残,窘迫退走,栖息於会稽山上也。

唯种也能知亡之所以存,唯种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

〔疏〕种,越大夫名。其时勾践大败,兵唯三千,走上会稽山,亡灭非远,而种密谋深智,亡时可在,当时矫与吴和,后二十二年而灭吴矣。夫狡兔死,良狗烹,敌国灭,忠臣亡,数其然也。平吴之后,范蠡去越而游乎江海,变名易姓,韬光晦迹,即陶朱公是也。大夫种不去,为勾践所诛,但知国亡而可以存,不知愁身之必死也。字亦有作种者,随字读之。

故曰:鸦目有所适,鹤经有所节,解之也悲。

〔注〕各适一时之用,不能靡所不可,则有时而失,有时而失,故有时而悲矣。解,去也。

〔疏〕鸱目昼暗而夜开,则适夜不适昼;鹤经禀分而长,则能长不能短。枝节如此,故解去则悲,亦犹种暗於谋身,长於存国也。

故曰,风之过河也有损焉,日之过河也有损焉。

〔注〕有形者自然相与为累,唯外乎#51形者磨之而不磷。

〔注〕风日是气,河有形质。凡有形气者,未能无累也。而风吹日累,必有损伤,恃源而往,所以不觉。亦犹吴得越之后,谋臣必恃其功勋,以无后虑遭戮。是知物相利相必相为害也。

谓#52只风与日相与守河,而河以为未始其撄也,

〔注〕实已损矣而不自觉。

恃源而往者矣。

〔注〕所以不觉,非不损也,恃源往也。

〔疏〕恃,赖也。撄,损也。风之与日,相与守河,於河撄损而不知觉,恃其源流。

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

〔注〕无意则止於分,所以为审。

〔疏〕审,安定也。夫水非土则不安,影无人则不见,物无造物则不立,故三者相守而自以为固。而新故不住,存亡不停,昨日之物,於今已化,山舟潜遁,昧者不知,斯之义也。

故目之於明也殆,耳之於聪也殆,心之於殉也殆。

〔注〕有意则无崖,故殆。

〔疏〕殉,遂也。夫视目所见,听耳所闻,任心所逐,若目求离朱之明,耳索师旷之聪,心逐无崖之知,欲不危殆,其可得乎。

凡能其於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给改。

〔注〕所以贵其无能而任其天然。

〔疏〕夫运分别之智,出於藏府而自伐能者,必致危亡也。故虽有成功,不还周给而改悔矣。

祸之长也兹萃,

〔注〕萃,聚也。苟不能忘知,则祸之长也多端矣。

〔疏〕滋,多也。萃,聚也。役於藏府,自显其能,故凶灾祸患,增长而多聚之也。

其反也缘功,

〔注〕反守其性,则其功不作而成。

〔疏〕自伐己能而反招祸败者,缘於功成不退故也。

其果也待久。

〔注〕欲速则不果。

〔疏〕夫诚意成功,次定矜伐#53。有待之心,其日固久。

而人以为己宝,不亦悲乎。

〔注〕己宝,谓有其知能。

〔疏〕流徙之人,心处愚暗,宝贵己能,成功而处,执滞如是。甚可悲伤。

故有亡国戮民无已,

〔注〕皆有其身之祸。

〔疏〕贪土地为己有大宝,取之无道,国破家亡,残害黎元无数,无穷已也。

不知问是也。

〔注〕不知问祸之所由,由乎有心,而修心以救祸也。

〔疏〕世有明人,是为龟镜。不知问祸败所由,唯恶贫贱,愚之至也。

故足之於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

〔疏〕践,蹍,俱履蹈也。夫足之能行,必履於地,仍赖不践之土而后得行,若无余地,则无由安善而致博远也。此举譬也。

人之於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之所谓也。

〔注〕夫忘天地,遗万物,然后蜩翼可得而知也,况欲知天之所谓,而可以不无其心哉。

〔疏〕知有明暗,能有少多,各止其分,则物逍遥。是以地藉不践而得行,心赖不知而能照。所以处寂养恬,天然之理,故《老经》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此合谕也。

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

〔疏〕此略摽能知七大之者,可谓造极。自此以下历解义。

大一通之,

〔注〕道也。

〔疏〕一是阳数。大一,天也。能通生万物,故曰通。

大阴解之,

〔注〕用其分内,则万事无滞也。

〔疏〕大阴,地也,无心运载而无分解,物形之也。

大目视之,

〔注〕用万物之自见,亦大目也。

〔疏〕各视其所见谓大目。

大均缘之,

〔注〕因其本性,今各自得,则大均也。

〔疏〕缘,顺也。大顺也物物各性足均平。

大方体之,

〔注〕体之使各得其分,则万方俱得,所以为大方也。

〔疏〕万物之形,各有方术,蜘蛛结网之类,斯体达之。

大信稽之,

〔注〕命之所期,无令越逸,斯大信也。

〔疏〕信,实也。稽,至也。循而任之,各至其实,斯大信也。

大定持之。

〔注〕真不挠则自定,故持之以大定,斯不持也。

〔疏〕物各信空,持而用之,其理空矣。

尽有天,

〔注〕夫物未有无自然者也。

〔疏〕上来七大,未有不由其自然者也。

循有照,

〔注〕循之则明,无所作也。

〔疏〕循,顺也。但顺其天然,智自明照。

冥有枢,

〔注〕至理有极,但当冥之,则得其枢要也。

〔疏〕窈冥之理,自有枢机,而用之无劳措意也。

始有彼。

〔注〕始有之者彼也,故我述而不作。

〔疏〕始有之者彼也,故我述而不作也。

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

〔注〕夫解任彼,则彼自解;解之无功,故似不解。

〔疏〕体从彼学而解也,戒小成性,故不似解。

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

〔注〕明彼知也。

〔疏〕能忘其知,故似不知也。

不知而后知之。

〔注〕我不知则彼知自用,彼知自用则天下莫不皆知也。

〔疏〕不知而知,故不知而后知,此是真知。

其问之也,不可以有崖,

〔注〕应物宜而无方。

而不可以无崖。

〔注〕各以其分。

颉滑有实,

〔注〕万物虽颌滑不同,而物物各自有实也。

〔疏〕颌滑,不同也,万物纷扰,颌滑不同,统而治之,成资实道。

古今不代,

〔注〕各自有故,不可相代。

〔疏〕古自在古,不从古以来今;今自存今,亦不从今以生古;物各有性,故不相代换也。

而不可以亏,

〔注〕宜各尽其分也。

〔疏〕时不往来,法无迁贸,岂赖古以为今邪。

则可不谓有大扬摧乎。

〔注〕摧而扬之,有大限也。

〔疏〕如上所问,其道广大,岂不谓显扬妙理而摧实论之乎。

阖不亦#54问是已,奚惑然为。

〔注〕若问其大摧,则物有至分,故忘己任物之理可得而知也,奚为而惑若此也。

〔疏〕阖,何不也。奚,何。无识之类若夜游,何不询问圣人。乙及其弱丧而迷惑困苦如是何为也。

以不惑解惑,复於不惑,是尚大不惑。

〔注〕夫惑不可解,故尚大不惑,愚之至也,是以圣人从而任之,所以皇王殊迹,随世为名也。

〔疏〕不惑圣智,惑於凡情也。以圣智之言辨於凡惑,忘得反本,复乎真根,而不能得意忘言而执乎圣迹,贵重明言,以不惑为大,此乃欲尚不惑,岂能除惑哉。斯又遣於不惑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二十六竟

#1郭庆藩引文『则』作『斯』。

#2『大』字依正文当改作『犬』。

#3《阙误》引文如海、张君房本『乎』俱作『于』。

#4世德堂本『又』作『而』。

#5郭庆藩引文『食』作『良』。

#6郭庆藩引文『滋』作『兹』,『弊』作『旅』。

#7王孝鱼依〔注〕文改『徒』作『走』。

#8原作『胃』疑为『胸』之讹,今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及文意改正。

#9『荧』当作『荣』。

#10『敖』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作『遨』。

#11《阙误》引文成张三本『事』俱作『辞』。

#12赵本无『故可囿也』四字。

#13世德堂本『教』作『乐』。

#14『俭』疑『伦』之讹,今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

#15『此』疑『比』之讹,今依正文改。

#16郭庆藩引文改『成』作『咸』。

#17赵本无『复』字。

#18依上下文,『大』当作『火』。

#19郭庆藩引文『徒』作『他』。

#20『为』字世德堂本在『独能』下,赵谏议本在『亦以』下。

#21世德堂本『拂』作『排』。

#22『之网』疑『之侧』之误,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意当改。

#23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漫』作『慢』。

#24郭庆藩引文『郢』作『獶』,『乃』下『因』字作『回反』二字。

#25王孝鱼依江南古藏本及李氏本改『谓』作『讳』。

#26原作『若』,诸本皆作『君』,又依文意改正。

#27原作『长』,依上文改『长』作『叔』。

#28四库本『z』作『抓』。

#29四库本『犹】下有『能』字,『搏』下无『之』字。

#30浙江书局本〔锄〕作『助』。

#31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口』均作『中』。

#32『生』疑『失』之误,今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当改。

#33『大』字依正文、〔注〕文改作『古』。

#34郭庆藩引文认为『先』字宜在『其』下。

#35『沉』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注文改作『默』。

#36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外』均作『分』。

#37赵本『凶』下有『也』字。

#38『九』字依正文补。

#39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况』下有『於』字。

#40《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地』下有『也』字。

#41郭庆藩引文改『赏』作『偿』。

#42赵本『之』下有『也』字。

#43『之』字依郭藩引文改作『立』。

#44郭庆藩引文『摽』作『摽』,下同。

#45王孝鱼依正文『悦』下补『自』字。

#46《阙误》引张君房本『鬣』下有『长毛』二字。

#47四库本、浙江书局本『墟』均作『虚』。

#48赵本无『耳』字。

#49世德堂本『也』作『之』,赵本无『也』字。

#50《阙误》引张君房本『之』作『人』。

#51四库本、浙江书局本『乎』均作『夫』。

#52四库本、浙江书局本『谓』俱作『请』。

#53『成』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文意改作『伐』。

#54赵本『不亦』作『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