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郭象、成玄英)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六
河南郭象注
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疏
内篇德充符第五
德充於内,物应於外,外内玄合,信若符命而遗。其形骸也。
鲁有兀者王驸,
〔疏〕姓王,名驰,鲁人也。刖一足日兀。形虽残兀,而心实虚忘,故冠《德充符》而为篇首也。
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
〔注〕弟子多少敌孔子。
〔疏〕若,如也。陪从王聆游行禀学,门人多少如似於仲尼者也。
常季问於仲尼曰:王驸,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
〔疏〕姓常,名季,鲁之贤人也。王聆游行,外忘形骸,内德充实,所以从游学者,数满三千,与孔子同#1徙中分鲁国。常季未达真趣,是以生疑。
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注〕各自得而足也。
〔疏〕弟子虽多,曾无讲说,立不教授,坐无议论,请益则虚心而往,得理则实腹而归。又解:未学无德,亦为虚往之#2。
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
〔注〕怪其残形而心乃充足也。夫心之全也,遗身形,忘五藏,忽然独往,而天下莫能离。
〔疏〕教授门人,曾不言议。残兀如是,无复形容,而玄道至德,内心成满。铃固有此,众乃从之也。
是何人也?
〔疏〕常季怪其残兀而聚众极多。欲显德充之美,故发斯问也。
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
〔疏〕宣尼呼王聆为夫子,答常季云:王胎是体道圣人也,汝自不识人,所以政疑。丘直为参差在后,未得往事。丘将尊为师傅,谘询问道,何况晚学之类,不如丘者乎。请益服膺,固其宜矣。
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注〕夫神全心具,则体与物冥。与物冥者,天下之所不能远,奚但一国而已哉。
〔疏〕奚,何也。何但假藉鲁之一邦耶。丘将诱引宇内,禀承盛德,犹恐未尽其道也。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
〔疏〕王,盛也。庸,常也。先生,孔子也。彼王聆者,是残兀之人,门徒侍从,於尼父。以斯疑怪,应异常流,与凡常之人固当远矣。
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
〔疏〕然,犹如是也。王驰盛德如是,为物所归,未审运智用心,独若何衍?常季不委#3,发此疑也。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
〔注〕人虽曰变,然死生之变,变之大也。
而不得与之变;
〔注〕彼与变俱,故死生不变於彼。
〔疏〕夫山舟潜遁,薪指迁流,虽复万境皆然,而死生最大。但王驰心冥造物,与变化而迁移,述混人间,将死生而俱往,故变所不能变者也。
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
〔注〕斯须之也。
〔疏〕遗,失也。虽复圆天颠覆,方地坠陷,既冥於安危,故未尝丧我也。
审乎无假,
〔注〕明性命之固当。
而不与物迁,
〔注〕任物之自迁。
〔疏〕灵心安审,妙体真元,既与道相应,故不为物所迁变者也。
命物之化
〔注〕以化为命,而无怪#4迂。
而守其宗#5也。
〔注〕不离至当之极。
〔疏〕达於分命,冥於外物,唯命唯物,与化俱行,动不乖寂,故怛住其宗本者也。
常季曰:何谓也?
〔疏〕方深难悟,更请次疑。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
〔注〕恬苦之性殊,则美恶之情背。
〔疏〕夫#6物云云,悉归空寂。倒置之类,妄执是非,於重玄道中,横起分别。何异乎胆附肝生,本同一体也,楚越迢递,相去数千,而於一体之中,起数千之异#7,异见之徒,例皆如是也。
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注〕虽所美不同,而同有所美。各美其所美,则万物一美也;各是其所是,则天下一是也。夫因其所异而异之,则天下莫不异。而浩然大观者,官天地,府万物,知异之不足异,故因其所同而同之,则天下莫不皆同;又知同之不足有,故因其所无而无之,则是非美恶,莫不皆无矣。夫是我而非彼,美己而恶人,自中知以下,至于昆虫,莫不皆然。然此明乎我而不明乎彼者尔。若夫玄通泯合之士,因天下以明天下。天下无日我非也,即明天下之无非;无日彼是也,即明天下之无是。无是无非,混而为一,故能乘变任化,迎物而不折。
〔疏〕若夫玄通之士,浩然大观,二仪万物,一指一马;故能忘怀任物,大顺群生,然同者见其同,异者见其异,至论众妙之境,非异亦非同。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
〔注〕宜生於不宜者也。无美无恶,则无不宜。无不宜,故忘#8其宜也。
〔疏〕耳目之宜,宜於声色者也。且几情分别,耽滞声色,故有宜与不宜,可与不可。而王驰混同万物,冥一死生,岂於根尘之问而怀美恶之见耶。
而游心乎德之和;
〔注〕都忘宜,故#9无不任也。都任之而不得者,未之有也;无不得而不和者,亦未闻也。故放心於道德之问,荡然无不当,而旷#10然无不适也。
〔疏〕既而混同万物,不知耳目之宜,故能游道德之乡,放任乎至道之境者也。
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注〕体夫极数之妙心,故能无物而不同,无物而不同,则死生变化,无往而非我矣。故生为我时,死为我顺;时为我聚,顺为我散。聚散虽异,而我皆我之,则生故我耳,未始有得;死亦我也,未始有丧。夫死生之变,犹以为一,既睹其一,则说#11然无系,玄同彼我,以死生为寤寐,以形骸为逆旅,去生如脱展,断足如遗土,吾未见足以缨第其心也。
〔疏〕物视,犹视物也。王驰一於死生,物与彼我。生为我时,不见其得;死为我顺,不见其丧;观视万物,混而一之。故虽兀足,视之如遗土者也。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
〔注〕嫌王驰未能忘知而自存。
〔疏〕彼,王驰也。谓王驰修身修己,犹用心知。嫌其未能忘知而任独之#12者也。
得其心以其心。
〔注〕嫌未能遗心而自得。
〔疏〕嫌王驰不能忘怀任致,犹用心以得心也。夫得心者,无思无虑,忘知忘觉,死灰槁木,泊□尔无情,措之於方寸之问,起之於视听之表,同二仪之覆载,顺三光以照烛,混尘秽而不挠其神,履穷塞而不作其虑,不得为得,而得在於无得,斯得之矣。若以心知之卫而得之者非真得也。
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
〔注〕夫得其常心,平往者也。嫌其不能平往而与物过#13,常故使物就之。
〔疏〕最,聚也。若能虚忘平淡,得真常之心者,固当和光匿耀,不殊於俗。岂可独异於物,使众归之者也。
仲尼曰:人莫鉴於流水而鉴於止水,
〔注〕夫止水之致鉴者,非为止以求鉴也。故王驰之聚众,众自归之,岂引物使从己。
〔疏〕鉴,照也。夫止水所以留鉴者,为其澄清故也;王驰所以聚众者,为其凝寂故也。止水本无情於鉴物,物自照之;王驰岂有意於招携,而众自来归奏者也。
唯止能止众止。
〔注〕动而为之,则不能居众物之止。
〔疏〕唯,独也。唯止是水本凝湛,能止是留停生#14人,众止是物来临照。亦犹王驰独怀虚寂,故能容止群生,由是功能,所以为众归聚也。
受命於地,唯松相独也#15在冬夏青青;
〔注〕夫松相特禀自然之锺#16气,故能为众木之杰耳,非能为而得之也。
〔疏〕几厥草木,皆资厚地。至於禀质坚劲,隆冬不凋者,在松相通年四季#17,常保青全,受气自尔,非关指意。王驰聚众,其义亦然也。
受命於天,唯舜独也正#18,
〔注〕言特受自然之正气者至希也,下首则唯有松相,上首则唯有圣人,故几不正者皆来求正耳。若物皆有青全,则无贵於松相;人各自正,则无羡於大圣而趣之。
〔疏〕人禀三才,命受苍昊,圆首方足,其类至多。至如挺气正真,独有虞舜。岂由役意,直置自然。王胎合道,其义亦尔。郭注云#19上首唯有圣人者,但人头在上,去上则死,木头在下,去下则死,是以呼人为上首,呼木为下首。故上首食傍首,傍首食下首。下首,草木也,傍首,虫兽也。
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注〕幸自能正耳,非为正以正之。
〔疏〕受气上玄,能正生道也,非由用意,幸悉自然,既非正己,复能正物。正己正物,自利之#20他,内外行圆,名为大圣。虞舜既尔,王驰亦然。而舜受让人,故为标的也。
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於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
〔注〕非能遗名而无不任。
〔疏〕征,成也,信也。天子六军,诸侯三军,故九军也。或有一人,禀气勇武,保守善始之心,信成令终之节,内怀不惧之志,外显雄猛之姿。既而直入九军,以求名位,尚能伏心要誉,忘死忘生。何况王驰。体道之状,列在下文也。
而况官#21天地,府万物,
〔注〕冥然无不体也。
〔疏〕纲维二仪日官天地,包藏宇宙日府万物。夫勇士入军,直要名位,犹能不顾身命,忘於生死。而况官府两仪,混同万物,视死如生,不亦宜乎。
直寓六骇,
〔注〕所谓逆旅。
〔疏〕寓,寄也。六骸,谓身首四肢也。王聆体一身非实,达万有皆真,故能混尘秽於俗中,寄精神於形内,直置暂遇而已,岂系之耶。
象耳目,
〔注〕人用耳目,亦用耳目,非须耳目o
〔疏〕象,似也。和光同尘,似用耳目,非须也。
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
〔注〕知与变化俱,则无往而不冥,此知之一者也。心与死生顺,则无时而非生,此心之未尝死也。
〔疏〕一知,智也。所知,境也。能知之智照所知之境,境冥会,能无所差,故知与不知,通而为一。虽复逵理物化,而心未尝见死者也,岂容有全兀於其问哉。
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
〔注〕以不失会为择耳,斯人无择也,任其天行而时动者也。故假借之人,由此而最之耳。
〔疏〕彼王驰者,岂复简择良日而登升玄道?盖不然乎,直置虚淡忘怀而会之也。君#22人无心,止水留鉴,而世问虚假之人,由是而从之也。
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注〕其恬莫故全也。
〔疏〕唯彼王胎,冥真合道,虚假之物自来归之,彼且何曾以为己务。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於伯昏无人。
〔疏〕姓申徒,名嘉,郑之贤人,兀者也。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之贤大夫也。伯昏无人师者之嘉号也#23,伯,长也。昏,合也。德居物长,韬光若合,洞忘物我,故日伯昏无人。子产申徒,俱学玄道,虽复出处殊隔,而同师伯昏,故寄此三人以彰德充之义也。
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
〔注〕羞与刖者并行。
〔疏〕子产执政当涂,荣华富贵;申徒禀形残兀,无复容仪。子产虽学伯昏,未能忘遣,犹存宠辱,耻见形残,故预相检约,今其叉不并己也。
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财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
〔注〕质而问之,欲使铃不并己。
〔疏〕子产存荣辱之意,申徒忘贵贱之心,前虽有言,都不采领,所以居则共堂,坐还同席。公孙见其如此,是故质而问之。
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
〔注〕当以执政自多,故直云子齐执政,便谓足以明其不逊#24。
〔疏〕违,避也。夫出处异涂,贵贱殊政。我秉执朝政,便为贵人;汝乃卑贱形残,应殊敬我。不能逊让,翻欲齐己也。
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
〔注〕此论德之处,非计位也。
〔疏〕先生,伯昏也。先生道门,深明众妙,混同荣辱,齐一死生,定以执政自多,叉如此耶?
子而悦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
〔注〕笑其矜悦在位,欲处物先。
〔疏〕汝犹悦爱荣华,矜夸政事,推人於后,欲处物先。意见如斯,何名学道?
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注〕事明师而鄙吝之心犹未去,乃真过也。
〔疏〕鉴,镜也。夫境明则尘垢不止,止则非明照,亦犹久与贤人居则无过,若有过则非贤哲。今子之所取,可重可大者,先生之道也。而先生之道,退己虚忘,子乃自矜,深乖妙旨,而出言如是,岂非过者乎。
子产曰:子既若是矣,
〔注〕若是形残。
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25足以自反邪?
〔注〕言不自顾省,而欲轻蔑在位,与有德者并。计子之德,固不足以补形残之过。
〔疏〕反,犹复也。言申徒形残如是而不自知,乃欲将我并驱,可谓与尧争善。子虽有德,何足#26言。以德补残,犹未平复也。
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
〔注〕多自陈其过状,以己为不当亡者众也。
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
〔注〕默然为过,自以为应死者少也。
〔疏〕夫自显其状,推罪於他,谓己无愆,不合当犯#27,如此之人,世问甚众。不显过状,将罪归己,谓己之过,不久#28存生,如此之人,世问寡少。郑子产奢侈矜伐,於义亦然者也。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疏〕若,顺也。夫素质形残,禀之天命,虽有知计,无如之何,唯当安而顺之,则所造皆适。自非盛德,其孰能然。
游於羿之壳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注〕羿,古之善射者。弓矢所及为毂中。夫利害相攻,则天下皆羿也。自不遗身忘知与物同波者,皆游於羿之般中耳。虽张毅之出,单豹之处,犹未免於中地,则中与不中,唯在命耳。而区区者各有所遇,而不知#29命之自尔。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则自恨其谬而志伤神辱,斯未能达命之情者也。夫我之生也,非我之所生也,则一生之内,百年之中,其坐起行止,动静趣舍,情性知能,几所有者,凡所无、者,几所为者,凡所遇者,皆非我也,理自尔耳。而横生休戚乎其中,斯又逆自然而失者也#30。
〔疏〕羿,尧时善射者也。其矢所及,谓之般中。言羿善射,矢不虚发,般中之地,铃被残伤,无问乌兽,罕获免者。偶然得免,乃关天命,免与不免,非由工拙,自不遗形忘智,皆游於羿之般中。是知申徒兀足,忽遭羿之一箭;子产形全,中地偶然获免;既非人事,故不足自多矣。
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众矣,
〔注〕皆不知命而有斯笑#31。
我怫然而怒;
〔注〕见其不知命而怒,斯又不知命也。
〔疏〕怫然,暴戾之心也。人不知天命,妄计亏全,况己形好,嗤彼之#32兀,如此之人,其流甚众。忿其无知,怫然暴怒,瞋忿他人,斯又未知命也。
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注〕见至人之知命遗形,故废向者之怒而复常。
〔疏〕在伯昏之所,禀不言之教,则废向者之怒而复於常性也。
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
〔注〕不知先生洗我以善道故邪?我为能自反邪?斯自忘形而遣累#33。
〔疏〕既适师门,入於虚室,废弃忿怒,反复寻常。不知师以善水洗涤我心?为是我之性情#34自反复?进退寻责,莫测所由。斯又忘於学心,遣其系累。
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35,而未尝知吾兀者也。
〔注〕忘形故也。
〔疏〕我与伯昏游於道德,故能穷阴阳之妙要,极至理之精微。既其遣智忘形,岂觉我之残兀。
今子与我游於形骸之内,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注〕形骸外矣,其德内也,今子与我德游耳,非与我形交也,而索我外好,岂不过哉。
〔疏〕郭注云:形骸外矣,其德内也。今子与我德游耳,非与我形交也,而索我外好,岂不过也。此注意更不劳别释也。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注〕己吾则厌其多言也。
〔疏〕蹴然,惊惭貌也。子产未能忘怀遣欲,多在物先。既被识嫌,方怀惊悚,‘改矜夸之貌,更丑恶之容,悟知己至,不用称说者也。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
〔注〕踵,频也。
〔疏〕叔山,字也。踵,频也。残兀之人,居於鲁国,虽遭刖足,犹有学心,所以接踵颇来,寻师访道。既无足趾,因以为其名也。
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
〔疏〕子之修身,不能馑慎,犯於宪纲,前已遭官,息难艰辛,形残若此。今来请益,何所逮耶。
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
〔注〕人之生也,理自生矣,直莫之为而任其自生,斯重其身而知务者也。若乃忘其自生,馑而矜之,斯轻用其身而不知务也,故五藏相攻於内而手足残伤於外也。
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
〔注〕刖一足未足以亏其德,明夫形骸者逆旅也。
吾是以务全之也。
〔注〕去其矜馑,任其自生,斯务全也。〔疏〕无趾交游恭谨,重德轻身,唯歌务借声名,不知务全生道,所以触犯宪章,遭斯残兀。形虽亏损,其德犹存,是故频烦追讨,务全道德。以德比形,故言尊足者存。存者,在也。
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
〔注〕天不为覆,故能常覆;地不为载,故能常载。使天地而为覆载,则有时而息矣;使舟能沉而为人浮,则有时而没矣。故物为焉则未足以终其生也。
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
〔注〕责其不谨,不及天地也。
〔疏〕夫天地亭毒,覆载无偏,而圣人德合二仪,固当弘普不弃,宁知夫子尚不拾形残?善救之心,岂其如是也?
孔子曰:丘则陋矣。
〔疏〕仲尼所陈,不过圣边;无趾请学,务其全生。答#36浅问深,足成鄙陋也。
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
〔注〕闻所闻而出,全其无为也。
〔疏〕夫子,无趾也。胡,何也。仲尼自觉鄙陋,情实多惭,故屈无趾,今其入室,语说所闻方内之道。既而连庐久处,刍狗再陈,无趾恶闻,故默然而出也。
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注〕全德者生便忘生。
〔疏〕勉,聂厉也。夫无趾残兀,尚全#37生,补其亏残,悔其前行。况贤人君子,形德两全,便忘死生,德充於内者也。门人之类,宜勖之焉。
无趾语老聘曰:孔丘之於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
〔注〕怪其方复学於老耻。
〔疏〕宾宾,恭动貌也。夫玄德之人,穷理极妙,忘言绝学,率性生知。而仲尼执滞文字,专行圣进,宾宾勤敬,问礼老君。以汝格量,故知其未如至人也,学子何为者也?
彼且薪以识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栓桔邪?
〔注〕夫无心者,人学亦学。然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弊也遂至乎为人之所为矣。夫师人以自得者,率其常然者也;舍己效人而逐物於外者,求乎非常之名者也。夫非常之名,乃常之所生也。故学者非为幻怪也,幻怪之生叉由於学;礼者非为华藻也,而华藻之兴铃由於礼。斯叉然之理,至人之所无奈何,故以为己之桂桔。
〔疏〕薪,求也。诙诡,犹奇谲也。在手日桂,在足日桔,即今之租械也。彼之仲尼,行於圣进,所学奇谲怪异之事,唯求虚妄幻化之名。不知方外体道至人,用此声教为己物锁也。
老聪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栓桔,可乎?
〔注〕欲以直理冥之,冀其无进。
〔疏〕无趾前见仲尼谈讲之日,何不使孔丘忘#38於仁义,混同生死,齐一是非?条贯既融,则是帝之县解,岂非释其物锁,解其扭械也。
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注〕今仲尼非不冥也。顾自然之理,行则影从,言则响随。夫顺物则名进斯立,而顺物者非为名也。非为名则至矣,而终不免乎名,则孰能解之哉。故名者影响也,影响者形声之桂桔也。明斯理也,则名进可遗;名述可遗,则尚彼可绝;尚彼可绝,则性命可全矣。
〔疏〕仲尼宪章文武,祖迷尧舜,删《诗》《书》,定礼乐,穷陈蔡,围商周,执於仁义,遭斯戮耻。亦犹行则影从,言则响随,自然之势,铃至之宜也。是以陈迸既兴,疵衅斯起,欲不困弊,其可得乎。故天然刑戮,不可解也。
鲁哀公问於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一及驸它。
〔注〕恶,丑也。
〔疏〕恶,丑也。言卫国有人,形容丑陋,内德充满,为俗#39所归。而哀聆是丑貌,因以为名。
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於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疏〕妻者,齐也,言其位齐於夫。妾者,接也,适可接事君子。哀驰才全德满,为物归依,大顺群生,物忘其丑。遂使丈夫与#40同处,恋仰不能拾去;妇人美其才德,竞请为其胜妾。十数未止,明其慕义者多;不为人妻,彰其道能感物也。
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
〔疏〕灭逵匿端,谦居物后,直置应和而已,未尝诱引先唱。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注〕明物不由权势而往。
〔疏〕夫人君者,铃能赦过宥罪,恤死护生。耻它穷为匹夫,位非南面,无权无势,可以济人。明其怀人不由威力。
无聚禄以望人之腹。
〔注〕明非求食而往。
〔疏〕夫储积仓库,招迎士众归奏,本希饱腹。而贻它既无聚禄,何以政人。明其慕义非由食往也。
又以恶骇天下,
〔注〕明不以形美故往。
〔疏〕耻它容形,异常鄙陋,论其丑恶,惊骇天下,明其聚众,非由色往。
和而不唱,
〔注〕非招而政之。
〔疏〕譬幽谷之响,直而无心,既不以言说招担,非由先物而唱者也。
知不出乎四域,
〔注〕不役思於分外。
〔疏〕域,分也。志心遣智,率性任真,未曾役思运怀,绿於四方分外也。
且而雌雄合乎前。
〔注〕夫才全者与物无害,故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而为万物之林薮。
〔疏〕雌雄,禽兽之类也。夫才全之士,与物同波,人无害物之心,物无畏人之虑,故鸟与兽且群聚於前也。
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疏〕一无权势,二无利禄,三无色貌,四无言说,五无知虑。夫聚集人物,叉不从然,今驰它为众归依,不由前之五事,以此而验,固异於常人者也。
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
〔注〕未经月已觉其有远处。
〔疏〕既闻有异,故命召看之。形容丑陋,果惊骇於天下。共其同处,不过二旬,观其为人,察其意趣,心神凝淡,以觉深远也。
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
〔注〕委之以国政。
〔疏〕日月既久,渍炼弥深,是以共处一年,情相委信。而国无良宰,治道未弘,庶屈贤人,传於国政者也。
闷然而后应,
〔注〕宠辱不足以惊其神。
〔疏〕闷然而后应,不觉之容,亦是虚淡之貌。既无情於利禄,岂有意於荣华,故何彼世人,问然而应之也。
泛若而#41辞。
〔注〕人辞亦辞。
〔疏〕泛若者,是无的当不系之貌也。虽无惊於宠辱,亦乃同尘以逊让,故泛然常人辞亦辞也。
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疏〕愧,惹也。卒,终也。几何,俄顷也。恤,忧也。寡人是五等之谦称也。既见良人,泛然虚淡,中心愧丑,恋慕殷动,终欲与之国政,屈为卿辅。俄顷之问,逃遁而去,丧失贤宰,实怀忧恤,情之恍惚,若有遗亡,虽君鲁邦,鲁无欢乐。来喜去忧,感动如此,何人何卫,一至於斯?
仲尼曰:丘也尝使於楚矣,适见豚子食於其死母者,
〔注〕食乳也。
少焉胸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
〔注〕夫生者以才德为类,死而才德去矣,故生者以失类而走也。故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无往而不为之赤子也。则天下莫之害,斯得类而明己故也。情苟类焉,则虽形不与同而物无害心;情类苟亡,虽则形同母子而不足以固其志矣。
〔疏〕哀公陈己心述以问孔子,孔子以豚子为譬,以答哀公:丘曾领门徒,游行楚地,适见豚子饮其死母之乳,昀目之顷,少时之间,弃其死母,皆散而走。不见己类,所以为然。故郭注云,生者以才德为类,死而才德去矣,故生者以失类而走也。以况哀公素无才德,非是己类,弃拾而去。驰它才德既全,於#42赤子,物之亲爱,固是其宜矣。
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注〕使形者,才德也。
〔疏〕郭注云,使形者才德也。而才德者,精神也。豚子爱母,爱其精神;民之慕君,慕其才德者也。
战而#43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婴资;
〔注〕婴者,武所资也。战而死者无武也,婴将安施。
刖者之屦无为爱之;
〔注〕所爱屦者,为足故耳。
皆无其本矣。
〔注〕婴屦者以足武为本。
〔疏〕婴者,武饰之具,武王为之,或云周公作也。其形似方扇,饰#44车两边。军将行师,陷阵而死,及其葬日,不用婴资。是知婴者武之所资,屦者足之所使#45用;形者神之所使;无足#46屦无所用,无武则婴无所资,无神则形无所爱#47。然婴屦峡足武为本,形貌以才德为原,二者无本,故并无用也。
为天子之诸御,不爪万,不穿耳;
〔注〕全其形也。
取妻者止於外,不得复使。
〔注〕恐伤其形。
〔疏〕夫帝王官闱,拣择御女,穿耳万爪,恐伤其形。匹夫娶妻,惇於外务,使役驱驰,虑亏其色。比重举譬以况全才也。
形全犹足以为尔,
〔注〕探择滨御及燕尔新昏,本以形好为意者也。故形之全也,犹#48以降至尊之情,回贞女之操也。
而况全德之人乎。
〔注〕德全而物爱之,宜矣。
〔疏〕尔,然也。夫形之全具,尚能降真人,感贞女,而况德全乎。此合譬也。故郭注云,德全而物爱之,宜矣哉。
今哀贻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疏〕夫亲由绩彰,信藉言显。今驰它未至吉说而己遭委信,本无功绩而付托实亲,遂使鲁侯虚襟授其朝政,卑己逊让,唯恐不受。如是之人,铃当才智全具而推功於物,故德不形见之也。
哀公曰:何谓才全?
〔疏〕前虽标举,於义未彰,故发此疑,庶希后答。
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注〕其理固当,不可逃也。故人之生也,非误生也;生之所有,常有吉也。天地虽大,万物虽多,然吾之所遇适在於是,则虽天地神明,国家圣贤,绝力至知而弗能违也。故凡所不遇,弗能遇也,其所遇,弗能不遇也;所不为,弗能为也,其所为,弗能不为也;故付之而自当矣。
〔疏〕夫二仪虽大,万物虽多,人生所遇,适在於是。故前之八对,并是事物之变化,天命之流行,而留之不停,推之不去,安排任化。所遇所#49适。自非德充之士,其孰能然。此则仲尼答哀公才全之义。
日夜相代乎前,
〔注〕夫命行事变,不合昼夜,推之不去,留之不停。故才全者,随所遇而任之。
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注〕夫始非知之所规,而故非情之所留。是以知命之铃行,事之铃变者,岂於终规始,在新恋故哉?虽有至知而弗能规也。逝者之往,吾奈之何哉。
〔疏〕夫命行事变,其速如驰;代谢迁流,不合昼夜。一前一后,反覆循环,虽有至知,不能测度,岂复在新恋故,在终规始哉?盖不然也。唯当随变任化,则无往而不逍遥也。
故不足以滑和,
〔注〕苟知性命之固当,则虽死生穷达,千变万化,淡然自若而和理在身矣。
〔疏〕滑,乱也。虽复事变命迁,而随形任化,淡然自若,不乱於中和之道也。
不可入於灵府。
〔注〕灵府者,精神之宅也。夫至足者,不以忧息经神,若皮外而过去。
〔疏〕灵府者,精神之宅,所谓心也。经寒涉#50暑,治乱,千变万化,与物俱往,未当巢意,岂复关心耶。
使之和豫,通而不失於兑;
〔注〕苟使和性不滑,灵府闲豫,则虽涉乎至变,不失其兑然也。
〔疏〕兑,褊悦也。体穷通,达生死,遂使所遇和乐,中心逸豫,经涉夷险,兑然自得,不失其适悦也。
使日夜无却#51,
〔注〕泯#52然常任之。
〔疏〕那,问也。驰它流转,日夜不停,心心相系,亦无问断也。
而与物为春,
〔注〕留群生之所赖也。
〔疏〕慈照有生,恩沾动植,与物弁惠,事等青春。
是接而生时乎心者也。
〔注〕顺四时而俱化。
〔疏〕是者,指斥以前事也。才全之人,接济群品,生长万物,应赴顺时,无心之心,逗机而照者也。
是之谓才全。
〔疏〕总结以前,是才全之义也。
何谓德不形?
〔疏〕已领才全,未悟德不形义。更相发问,庶闻后旨也。
曰:平者,水停之盛也。
〔注〕天下之平,莫盛於停水也。
〔疏〕停,止也。而天下均平,莫盛於止水。故上文云人莫鉴於流水而叉鉴於止水。此举为譬,以彰德不形义故也。
其可以为法也,
〔注〕无情至平,故天下取正焉。
内保之而外不荡也。
〔注〕内保其明,外无情伪,玄鉴洞照,与物无私,故能全其平而行其法也。
〔疏〕夫水性澄清,鉴照於物,大匠虽巧,非水不平。故能保守其明而不波荡者,可以轨辙#53工人,洞鉴妍丑也。故下文云水平中准,大匠取则焉。况至人冥真合道,和光和#54物,模楷苍生,动而常寂,故云内保之而外不荡者也。
德者,成和之修也。
〔注〕事得以成,物得以和,谓之德也。
〔疏〕夫成於庶事,和於万物者,非盛德孰能之哉。爻也先须修身立行,后始可成事和物。之德以和而我不丧者,方可以谓之德也。
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注〕无事不成,无物不和,此德之不形也。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疏〕夫明齐日月而归明於昧,功伴造化而归功於物者,此#55德之不形也。是以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天下乐推而不厌,斯而不离之者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心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注〕闻德充之风者,虽复哀公,犹欲遗形骸,忘贵贱也。〔疏〕姓闵,名损,字子骞,宣尼门人,在四科之数,甚有孝德,鲁人也。异日,犹它日也。南面,君位也。初始未悟,矜於鲁君,执持纲纪,忧於兆庶,养育教诲,恐其夭死。用斯治衍,为至美至通。今闻尼父言谈,且陈才德之义,鲁侯悟解,方觉前非。至通忧死之言,更成虚幻;执纪南面之大,都无完录;於是廖肢体,黜聪明,遗尊卑,忘爵位,观鲁邦若蜗角,视己形如隙影,友仲尼以全道德,礼司寇以异君臣。故知庄老之谈,其风清远,德充之美,一至於斯。
闽歧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悦之#56;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瓮瓷太瘦说齐桓公,桓公悦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注〕偏情#57一往,则丑者更好而好者更丑也。
〔疏〕阐,曲也,谓孪曲全肿而行。脤,唇也,谓支体坼裂,偃偿残病,复无唇也。瓷,盆也。脰,颈也。肩肩,细小貌也。而支离残病,企踵而行;瘤痪之病,大如盆瓮。此二人者,穷天地之陋,而俱能忘形建德,体道谈玄。遂使齐卫两君,钦风爱悦,美其盛德,不觉病丑,顾视全人之颈,翻小而似肩肩之者。
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注〕其德长於顺物,则物忘其丑;长於逆物,则物忘其好。
〔疏〕大#58瘦支离,道德长远,遂使齐侯卫主,忘其形恶。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注〕生则爱之,死则弃之。故德者,世之所不忘也;形者,理之所不存也。故夫忘形者,非忘也;不忘形而忘德者,乃诚忘也。
〔疏〕诚,实也。所忘,形不忘,德也;忘形易忘德难也,故谓形为所忘,德为不忘也。不忘形而忘德者,此乃真实忘。斯德不形之义也。
故圣人有所游,
〔注〕游於自得之场,放之而无不至者,才德全也。
〔疏〕物我双遣,形德两忘,故放任乎变化之场,遨游於至虚之域也。
而知为孽,约为胶,德为接,工为商。
〔注〕此四者自然相生,其理已具。
〔疏〕夫至人道迈三清而神游六合,故蕴智以救妖孽,约束以检散心,树德以接苍生,工巧以利群品。此之四事,凡类有之,大圣慈救,同尘顺物也。
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断,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货,恶用商?
〔注〕自然已具。故圣人无所用其己也。
〔疏〕恶,何也。至人不妖孽谋护,何用智惠?不散乱雕斯,何用胶固?本不丧道,用德何为?不贵难得之货,无劳商贾。只为和光和物,是故有之者也。
四者,天斋也。天斋者,天食也。
〔注〕言自然而禀之。
〔疏〕常,食也。食,察也。天,自然也。以前四事,苍生有之,禀自天然,各率其性,圣人顺之,故无所用己也。
既受食於天,又恶用人。
〔注〕疏禀之自然,其理己足。则虽沉思以免难,或明戒以避祸,物无妄然,皆天地之会,至理所趣。铃自思之,非我思也;叉自不思,非我不思也。或思而免之,或思而不免,或不思而免之,或不思而不免。凡此皆非我也,又奚为哉?任之而自至也。
〔疏〕禀之自然,各有定分。何须分外添足人情。违天任人,故至悔者也。
有人之形,
〔注〕视其形貌若人。
无人之情。
〔注〕掘若槁木之技。
〔疏〕圣人同尘在世,有生处之形害;体道虚忘,无是非之情虑。
有人之形,故群於人,
〔注〕类聚群分,自然之道。
〔疏〕和光混迸,群聚世间。此解有人之形。
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
〔注〕无情,故付之於物也。
〔疏〕譬彼灵真,绝无性识;既忘物我,何有是非。此解无人之情故也。
眇乎小哉,所以属於人也。
〔注〕形貌若人。
〔疏〕属,系也。进闵骂恪#59,形系人群,与物不殊,故称眇小也。此结有人之形耳。
警乎大哉,独成其天。
〔注〕无情,故浩然无不任。无不任者,有情之所未能也,故无情而独#60成天也。
〔疏〕警,高大貌也。警然大教,万境都忘,智德高深,凝照宏远。故欺美大人,独成自然之至。此结无人之情也。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
〔疏〕前文云,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惠施引此语来质疑。庄子所言人者,铃固无情虑乎?然庄惠二贤,并道心方外,故常察而为论端。
庄子曰:然。
〔疏〕然,如是也。许其所问,故答云然。
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
〔疏〕若无性智,何名为人?此是惠施进责之辞,问於庄子。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
〔注〕人之生也,非情之所生也;生之所知,岂情之所知哉?故有情於为离旷而弗能也,然离旷以无情而聪明矣;有情於为贤圣而弗能也,然贤圣以无情而贤圣矣。岂直贤圣绝远而离旷难慕哉?虽下愚聋瞽及鸡呜狗吠,岂有情於为之亦终不能也。不问远之与近,虽去己一分,颜孔之际,终莫之得也。是以关之万物,反取诸身,耳目不能以易任成功,手足不能以代司政业。故婴儿之始生也,不以目求乳,不以耳向明,不以足操物,不以手求行。岂百骸无定司,形貌无素主,而专由情以制之哉。
〔疏〕恶,何也?虚通之道,为之相貌;自然之理,也#61遗其形质。形貌具有,何得不谓之人?且形之将貌,盖亦不殊。道与自然,互其文耳。欲显明斯义,故重言之也。
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
〔注〕未解形貌之非情也。
〔疏〕既名为人,理怀情虑。若无情矣#62,何得谓之人?此是惠施未解形貌之非情。
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
〔注〕以是非为情,则无是无非无好无恶者,虽有形貌,直是人耳,情将安寄。
〔疏〕吾所言情者,是非彼我好恶憎嫌等也。若无是无非,虽有形貌,直是人耳,情将安寄。
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
〔注〕任当而直前者,非情也。
〔疏〕庄子所谓无情者,非木石其怀也,止言不以好恶绿虑分外,遂成性而内理其身者也。亦何则?蕴虚照之智,无情之情也。
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注〕止於当也。
〔疏〕因任自然之理,以此为常;止於所禀之涯,不知生分。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注〕未明生之自生,理之自足。
〔疏〕若不资益生道,何得有此身乎?未解生之自生,理之自足者也。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
〔注〕生理已自足於形貌之中,但任之则身存。
〔疏〕道与形貌,生理已足,但当任之,无劳措意也。
无以好恶内伤其身。
〔注〕夫好恶之情,非所以益生,祇足以伤身,以其生之有分也。
〔疏〕还将益以酬后问也。
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
〔注〕夫神不休於性分之内,则外矣;精不止於自生之极,则劳矣。故行则倚树而吟,坐则据梧而睡,言有情者之自困也。
〔疏〕槁梧,夹漆几也。惠子未遣荃蹄,耽常荃#63理,疏外神识,劳苦精灵,故行则倚树而吟咏,坐则隐几而谈说,是以形劳心倦,疲怠而暝者也。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呜。
〔注〕言凡子所为,外神劳精,倚树据梧,且吟且睡,此世之所谓情也。而云天选,明夫情者非情之所生,而况他#64哉。故虽万物万形,云为趣舍,皆在无情中来,又何用情於其问哉。
〔疏〕选,授也。呜,言说也。自然之道,授与汝形,夭寿妍丑,其理已定,无劳措意,分外益生。而子禀性聪明,辫析明#65理,执持己德,炫耀众人。亦何异乎公孙龙作《白马论》,云白马非马,坚守斯论,以此自多。信有其言而无其实,能伏众人之口,不能伏众人之心。今子分外夸谈,即是斯之类也。
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六竟
#1郭庆藩引文『同』作『之』字。
#2郭庆藩引文『之』作『也』字。
#3郭庆藩引文『委』作『妄』。
#4郭庆藩引文『怪』作『乖』。
#5《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宗』下有『者』字。
#6郭庆藩引文『夫』作『万』。
#7郭庆藩引文『异』作『远』。
#8世德堂本『忘』作『亡』,下同。
#9原作『放』,今依四库本及郭庆藩引文改正。
#10世德堂本『旷』作『扩』。
#11四库本『说』作『脱』,郭庆藩引文『说』作『蜕』。
#12郭庆藩引文无『之』字。
#13郭庆藩引文『过』作『遇』。
#14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生』疑误,当作『鉴』。
#15《阙误》引张君房本『也』下有『正』字。
#16赵本『锺』作门种』。
#17郭庆藩引文『季』作『序』。
#18《阙误》引张君房本此句作『尧舜独也正』,『正』下有『在万物之首』五字。
#19郭庆藩引文『云』作『日』,并有『下首唯有松柏』六字,与下句『上首唯有圣人』对应。
#20郭庆藩引文『之』作『利』。
#21唐写本『官』作『官』。
#22郭庆藩引文『君』作『至』。
#23『师者之嘉号也』六字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补足。
#24赵本『逊』下有『也』字。
#25《阙误》引文成李张诸本无『不』字。
#26郭庆藩引文『足』下有在『字』。
#27郭庆藩引文『犯』作『亡』。
#28郭庆藩引文『久』作『合』。
#29赵本『知』下有『我』字。
#30赵本无『也』字。
#31『矣』字依四库本和郭庆藩引文及正文改作『笑』。
#32郭庆藩引文『之』作『残』字。
#33郭庆藩引文『累』下有『也』字,世德堂本无。
#34王孝鱼依注文『情』下补『能』字。
#35世德堂本无『矣』字。
#36原作『若』,今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改正。
#37郭庆藩引文『全』上有『实』字。
#38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意『志』疑误,当改作『忘』。
#39郭庆藩引文『俗』作『物』。
#40王孝鱼依正文『与』下补『之』字。
#41『而』字依赵本及疏文当删。
#42王孝鱼依注文『於』上补『比』字。
#43赵本无『而』字,下同。
#44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意『使』当作『饰』。
#45郭庆文删『使』字。
#46郭庆藩引文『足』下补一则』字。
#47郭庆藩引文改『爱』作『受』。
#48赵本『犹』作『元』,四库本『犹』作『可』。
#49王孝鱼依刘典文《补正》改『所』作『斯』。
#50郭庆藩引文移『涉』字于『治』字前。
#51敦煌本【却』作『陈』。
#52原作『底』,四库本和郭庆藩引文皆作『泯』,又依文意改正。
#53『彻』当为『辙』之误,今依郭庆藩引文及上下文校改。
#54王孝鱼依《应帝王篇》名实不入句下疏文改『和』作『利』。后同。
#55王孝鱼依注文改『也』作『此』,今从其说。
#56原作『人』,诸本皆作『之』,又依文意改正。
#57赵本作『性』。
#58『人』字依郭庆藩引文及正文改作『大』。
#59郭庆藩引文『恪』作『俗』。
#60赵本『独』作r及』。
#61郭庆藩引文无『也』字。
#62郭庆藩引文『矣』作『识』字。
#63郭庆藩引文『常荃』作『内名』。
#64『也』字依四库本、浙江书局本改作『他』。
#65王孝鱼依刘文典说改『明』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