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初校)
卷之七(初校)
人之饥篇
人之饥也,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百姓难治,以上有为,是以不治。民之轻死,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无以生为,是贤于贵生。
【指归】:道德之生人也,有分;天地之足人也,有分;侯王之守国也,有分;臣下之奉职也,有分;万物之守身也,有分。禀受性命,陶冶群形。开导心意,己得以生。藏府相承,血气流行。表里相应,上下相任。屈伸便利,视听聪明。道德之所以分人也。含吐覆载,云行雨施,雷风动作,日月更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阴阳和洽,万物丰盛。民人动作,皆足以生。天地之所以分人也。因道修德,顺天之则。竭精尽神,趣时不息。抱信效素,归于无极。纤微损俭,为天下式。各守其名,皆修其德。桨生安俗,四海宾服。侯王之所以守任也。大通和正,直方不曲。忠信顺从,奉其分职。善善恶恶,不变名实。不小其位,不贱其服。臣下之所以守员⑵也。小心敦朴,节俭强力。顺天之时,尽地之力。适形而衣,和腹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止。不薄所处,不厌所食。万民之所以守其身也。动静失和,失道之分;耕织不时,失天之分;去彼任己,失君之分;创作知⑶伪,失臣之分;衣食不适,失民之分。失道之分,性不可然;失天之分,家不可安;失主之分,国不可存;失臣之分,命不可全;失民之分,身不可生。
守分如常,与天地通。损己余分,与道俱行。祭祀不绝,后世繁昌。过分取大,身受不祥。重累相继,后世有殃。此古人之所以弃损形骸、饥寒困穷者,以其动静不和,耕织不时,适情顺性,嗜欲不厌,食穷五味,衣重文彩,丽靡奢淫,不知畏天,功劳德厚,不克其分,衣食之费,倍取兼人也。是以,身获其患,事及子孙。故布衣弊而不周,疏食乏而不厌。百姓之所以偷利化恶,公废私行,营家者富,图国者贫,直者先死,廉者困穷,风流俗败,是伪非真,亳乱丰扰,君子深藏,众寡相暴,强弱相凌,贫者臣役,富家如王,以其淫主乱君不睹自然,反情纵欲,违道去天,饰知创作以顺其心也。以是淳消朴灭,巧故孳生。奇物日进,不可胜形。佞谄亲幸,邪伪者封。臣术大胜,君道浸壅。弊欺之路饰,灭危之患生。忠正之士疏而日远,诈世之人群而并翔。煞人不死,奸禁不论,权立势行,威动三军。目之所视,意之所指,应声而至。在所欲存,俱过于世,或如彼,或如此,恍惚悒悒。存不如亡,生不如死。志勇胆横,瞋目相视。君臣相谋,父子相揆。汤镬不能畏,铁钺不能止。民之所以细其命而大财宝,乘危狭,触重禁,赴白刃,({上曰下月})[冒]⑷流矢,不顾其身,得利为右者,以其欲名之荣而求生之厚也。是以,失财亡爵,或伤肠(析)[折]⑸肝,狂易绞颈,损精弃神,心常乐死,擢刃自刑,或赴深水。是以,自然之道,常与物反。无身者生,有身者死;趋利者逄患,求福者得祸;不召自来,不迎而遇。我虽欲勿,然世不得解。故生生趋利,为死之元也;无身去利,利为生之根也。雌下无名,可以无患;卑贱污辱,可以无咎;蔬食藜{上羔下火},可以长厌;布衣鹿裘,可以长好;无以民为,可以康宁;无以生为,可以长久。是故,能除分损己,至于无取,卧则如尸,立则如表,不异变化,不殊生死,不贵侯王,不贱奴虏,唯在所遇,听造化者,煞之不忧,生之不喜,然后与道为人,与天地友,长生久视,终而复始,富贵无期,为天下市。
注释
⑴津逮本、学津本缺此卷。
⑵怡兰本作“贞”。
⑶怡兰本作“私”。
⑷据怡兰本改。
⑸据怡兰本改。
生也柔弱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柔脆,其死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故兵强不胜,木强则共,强大处下,小弱处上。
【指归】:有物俱生,无有形声,既无色味,又不臭香。出入无户,往来无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清静不改,以存其常,和淖纤微,变化无方。与物糅和,而生乎三,为天地始,阴阳祖宗。在物物存,去物物亡,无以名之,号曰神明。生于太虚,长于无物,禀而不衰,授而不屈,动极无穷,静极恍惚,大无不包,不无不入,周流无物之外,经历有有之内。天犇地驰而不能及,阴骋阳骛而不能逮,响穷竭而不能应,影糜散而不能类。取而不能以,息予而不能以费,去取有分,无所憎爱,留柔憎爱,留柔居弱,归于空虚,进退屈伸,常与德俱。为道先倡,物以疏瞿,受多者圣智,得少者痴愚。故神明圣智者,常生之主也;柔弱虚静者,神明之府也。
夫神明之在人也,得其所则不可去,失其所则不可存,威力所不能制,而智惠所不能然。苟能摄之,富贵无患,常在上位,久而益安。是以,人始生也,骨弱筋柔,血气流行,心意专一,神气和平。面有荣华,身体润光,动作和悦,百节坚精。时日生息,旬月聪明。何则?神居之也。及其老也,骨枯筋急,发白肌羸,食饮无味,听视不聪。气力日消,动作日衰,思虑迷惑,取舍相违。及其死也,形槁容枯,舌缩体伸。何则?神去之也。草木之始生也,枝条润泽,华叶青青,丰茂畅美,柔弱以和。何则?阳气存也。其衰也。华叶黄悴,物色焦殃。及其死也,根茎枯槁,枝条坚刚。何则?阳气去之也。
故,神明所居,危者可安,死者可活也;神明所去,宁者可危,而壮者可煞也。阳气之所居,木可卷而草可结也;阳气之所去,气可凝而冰可折也。故神明、阳气,生物之根也;而柔弱,物之药也。柔弱和顺,长生之具而神明、阳气之所托也。万物随阳以和弱也。故坚强实满,死之形象也;柔弱滑润,生之区宅也。凡人之性,憎西邻之父者,以其强大也;爱东邻之儿者,以其小弱也;燔烧枯槁者,以其刚强也;簪珥荣华者,以其和淖也。
是故,上无天子,诸侯相侵,敌国争权,举兵相临,柔弱者胜,坚强者穷。夫何故哉?强大之兵,非以顺天地,本和弱,主慈爱,诛骄暴,救不足,破贪叨也。将恃国之势,民人之众,好起功名,效其熊故,利人壤土,欲人财货,乐杀安伤,夷人宗庙,丧人社稷,以显其威重。屈约而畏下,乘人之利,而申其志。亲之者死,事之者祸。咎责绝逆人心,煞戮不合天意。生而天下病,死而天下利。众弱为一,同忧共谋,虽有强名,实不得胜。夫何故哉?毒流死结,天道不佑也。
何以明之?昔强秦大楚,灭诸侯,并郡邑,富有国家,贵为天子,权倾天下,威振四海,尊宠穷极,可谓强矣!垂拱而诸侯忧,蹻足而天下恐,发号而天心悲,举事而神明扰。亡国破家,身分为数。夫何故哉?去和弱而为刚强也。及至神汉将兴,遁逃龙隐,万民求之,遂不得免。父天母地,爱民如子,赏功养善,师于天土。当敌应变,计如江海,战胜攻取,降秦灭楚。天下欣欣,立为天子。夫何故哉?顺天之心而为慈小也。
非独人事,万物然矣。夫巨木,高百寻,大连抱,头剖中门,尾判中户,不蒙华实,常在于下,千枝万木,舒条布叶,青青葱葱,共生其上者,以其形大而势强也。
是故,神明之道,天地之理,小不载大,轻不载重。故强人不得为王,强木不得处上。何则?强人为王,万国愁忧;强木处上,则根本枯槁。众人为大故居下,圣人为小故居上。强大居下,小弱居上者,物自然也。
天之道篇
天之道,其犹张弓:高者案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而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成功不居,不欲见贤。
【指归】:天地未始,阴阳未萌,寒暑未兆,明晦未形,有物三立,一浊一清,清上浊下,和在中央。三者俱起,天地以成,阴阳以交,而万物以生。失之者败,得之者荣。夫和之于物也,刚而不折,柔而不卷,在天为绳,在地为准,在阳为规,在阴为矩。不行不止,不与不取,物以柔弱,气以坚强,动无不制,静无不与。故,和者,道德之用,神明之辅,天地之制,群生所处,万方之要,自然之府,百祥之门,万福之户也。故智者见之谓之智,仁者见之谓之仁,天下以之,日夜不释,莫之能睹。夫何故哉?以其生物微而成事妙也。
是以,天地之道,不利不害,无为是守,大通和正,顺物深厚,不虚一物,不主一所,各正性命,物自然矣。故盛者自毁,张者自弛,隐者自彰,微者自显;不足者益,有余者损;存者自亡,生者自死;是非自反,吉凶自取。损不可逃,益不可距,祸无常留,福无常处,各受一分,不得兼有。故鳞者无毛,毛者无羽;触者无牙,角者无齿;见于昼者灭于夜,得于前者失于后。再便重利,未之尝有。
不大不小,固一不变,已中其网,不可得解。是以,日中而昃,月满而缺,四时变化,一消一息。高山之下,必有深谷;大泉之流,必有激波。烁金汤石,存于凝冰;裂地之端,阴阳所成。
百工所为,靡不由然。夫弓人之为弓也,既杀既生,既翕既张,制以规矩,督以准绳。弦高急者,宽而缓之;弦弛下者,摄而上之;其有余者,削而损之;其不足者,补而益之;弦质相任,上下相权,平正为主,调和为常。故弓可抨而矢⑴可行也。
夫按高举下,损大益小,天地之道也。反天以顺民,逆民以顺道,贤者为佐,圣人为主,务爱有余,以为左右,智者居上,痴者居下,能大爵高,伎小官卑,功鲜赏微,劳大禄重,侯王之道。欺敦悫,侮忠信,侵晦,以强居弱,以众居寡,以达居穷,以高居下。故高而不可剂,盈而不可毁,大而不可破,满而不可损,刚而不可折,柔而不可卷,孤而不可制,弱而不可取,愚而不可贱,无而不可有。天地佑之若子,人民助之若母,与和常翔,与道终始,天人交顺,神明是守。至人之道也。
是以,圣人之动,无名为务,和弱为主。隐而不穷,荣而不显。辞贵让富,余力不取。盈国不入,盈人不友。恒若有失,惕若遭咎。履道合和,常与物友。通天之经,达地之理,成功不居,德流不有。逃名遁势,玄冥是处,灭端匿迹,无形是守。寂寞虚空,莫能夺与,魁然独立,与天同道。夫何故哉?惮道之殃,不敢见贤也。
注释
⑴怡兰本作“失”。
柔弱于水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矣。夫水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之能行。圣人言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指归】:道德所包,天地所载,阴阳所化,日月所照,物类并兴,纷缪杂乱,盛衰存亡,与时变化,积坚者败,体柔者胜,万物之理,自然之称也。是故,水之所以能触石贯金,崩山溃堤,周流消息,沦于无赀,广大无穷,修远无涯,明不可蔽,强不可加,浊而能清,少能复多,危能复宁,疾能复迟,与时变化,死而复生,浸濡万物,养育群形,布施而不费,赡物而不衰,注四海而不有功,配天地而无以为,优游毫厘之内,翱翔九野之外,泽及苍天之上,盘积黄壤之下,强扶天地,弱沉毛羽,微积集少,以成江海,上下无常,终而复始,进退屈伸,近于道者也,以其形体柔弱,动静待时,不设首响,和淖润滑也。故百工之治,殊事异方。沤烂金石,破坚折刚。平微正妙,解缓群形。和调五味,荡涤臭腥。攻坚陷大,非水不行。
夫何故哉?众物熊能,莫之与双也。故水之灭火,砥之利金。角齿伤折,舌耳无患。卑损制骄暴,雌辱胜大怨。天下莫不知,世俗莫不闻。皆用私心不已,莫有能行。故言为祸匠,默为害工。进为妖式,退为孽容。劳而无德,苦而无功。长去昭昭,久陷冥冥。大变为小,存化为亡。是故,明王圣主将传国家,必有誓言:受国之垢,为社稷之主;受国不祥,为天下王。
何谓受国之垢?曰:食民所吐,服民所丑,居民所使,乐民所苦,务在顺民,不遑适己。故民托之如父,爱之如母,愿为臣妾,与之俱死。是以,处寒礊之地,沙石之壤,僻迥之国阨狭之野,困辱为荣,存其宗祖,变祸为福,长为民主。
何谓受国不祥?曰:忍民所丑,受民所恶;当民大祸,不以为德;计在丧国,不失天心;虑在杀身,不失民福。天地与之俯仰,人物与之反侧,随之东西,附之南北,所加者亡,所图者服,天下荡荡,并为一域,向风仰化,靡不蒙泽,故能矫邪振乱,无所不克,变化淫败,以为敦朴,功德至大,名势穷极。夫何故哉?柔心弱志,轻己重民,安于丑辱也。
是故,正言若反,莫之能覆;近而若远,莫之能测;求之大远,莫之能得。何则?奢侈在己,素俭于人,邪枉在躬,求正于民;患祸生我,请福于天。天地示之不能见,神明告之不能闻。释是废然,好用私心。身动于此,事应于天,去己怨彼,天下大昏。罔以明法,诛以信刑,名实有孚,赏罚得中。公平无私,踰失天意,正直不邪,益失民心。刑戮并用,而奸益起,赏深赐重,而乱益生。当此之时,善人中罔,贤者陷刑,虽得名实,何可善焉?
是以圣人,执道之符,操德之信,合之于我,不以责人。故有德之主,将欲有为,必稽之天,将欲有行,必验符信。求过于我,不尤于民。归祸于己,不怨于人。故是非自定,白黑自分。未动而天下应,未令而万物然。
无德之人,务适情意,不顾万民。政失乱生,不求于身。专司民失,督以严刑。人有过咎,家有罪名。百姓怨恨,天心不平。其国乱扰,后世有殃。
是故,天地之道,与人俱行。无适无莫,无疏无亲。感动相应,若响与声。静作相随,若影与形。不邪不佞,正直若常。造恶与之否,行善与之通。柔弱与之相得,无为与之合同。
小国寡民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指归】:国有大小,地有险易,民有众寡,货有多少,形有高卑,涂有远近,势有强弱,权有轻重。大胜小,易胜险,富胜贫,众胜寡,高胜卑,近胜远,强胜羽,轻胜重,物之理也。强弱在将,安危在相,得失在主,存亡在道。天无常与,民无常处,有德者归之,无德者见背,自然之道也。故地广民众,将勇主严,不足以为强;甲坚士练,城高池深,不足以为安;辩利听察,甘言浮说,假借阿顺,不足以为亲;割地献宝,结纵连横,党众兴盛,不足以为全。唯有道者无所不制。德厚泽深,无所不胜。小变为大,弱转为强,轻化为重,寡易为众。故君子所处,虽小必存;小人所居,虽大必亡。是以,小国之君,地狭民少,德薄权轻,诸侯不市,刑制不禁,无有丘阜之阻,江河之险,邻国之亲,孤特独处,存乎大国之间,地寒礊而不足割,宝币轻而不足献,将相不附,百姓轻往,邻人重求,故,无盘石之固,山陵之安,常处乎累卵之危。然则伐之不足以为暴,德之不足以为多,故,小国者危亡之枢而安宁之机也。
是以,圣人之治小国也,转祸为福,因危为宁。富以舟舆,实以甲兵。器械便利,衣食有余。牛马蕃息,畜积充满。什伯邻国,以固民心。能而不为,知而不作。滋味不活,庖厨不饰。绝身灭色,身为之式。饮而后食,劳而后息。暑服一单,寒衣一复。期于和适,不厚其服。务以便生,不为囗腹。赋鲜傜寡,民有余力。并兼之原绝,而增加之流息。风俗敦厚,遵俭忠悫。有而若亡,能而若劣。夫何故哉?建之以道,抱之以德。劳佚危宁,与民(苦)[若][一]一。平心适和,听以督实。敬顺逊辞,以褒其神。聪明盛德,以{外匚内干}⑵流失。邻国不动,百姓和集。乐生安寿,恶为盗贼。
当此之时,无钟鼓而万物足。百姓(知)[和]⑶洽,臣主相得。安土乐生,故死于岩穴。迁徙去乡,利虽百倍,不离其国。家有舟舆,无所运乘。户有甲兵,无所施力。何则?将相明知,人君有道,民务耕织,多积为好。鄙朴在上,柔弱为右,贵忠敬信,下力贱巧。法明俗定,上下相保,未令而民从,不战而敌恐,求利者不识难胜,趋名者不图无罪。块然独安,百姓不扰。损知弃为,复归太古。结绳而识期,素情而语事。约物修文,亡言寡志。皆合自然,各得其所。蔬食藜{上羔下火},无味为甘。布衣鹿裘,无文为好。危狭险阻,栗栗为宁。寒礊僻迥,厉以为厚,安乐谣俗,便习水土。道隆德盛,和睦鳏寡。接地邻境,各自保守。精神不耗,魂魄不毁。性命全完,意欲穷尽。鸡狗之音相闻,民人薪菜登山相视,涧溪共浴,相去甚近,君臣不相结,男女不相聚。自生至老,老而至死,非传主命,莫有来往。
注释
⑴据怡兰本改。
⑵怡兰本作“匡”。
⑶怡兰本作“和”。
信言不美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是故,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指归】:虚实相归,有无相生。寒暑相反,明晦相随。阴消而阳息,阳息而阴消。本盛则末毁,末毁则本衰。天地之道,变化之机也。凡此数者,聪明之门,情伪之根,嫌疑之尺寸,眩耀之权衡也。因其本,修其无,开以天心,督以自然,要而推之,约而归之,察近知远,观覆睹反,闻名识实,见始知卒,听声是形,以喻得失,则是千岁之情同符而万世之为共术,天地之心可见而么神之意可毕。况乎人事哉?
人怀自然之道,达人情之理,秉造化之元,明异同之纪,故若言中适,淡淡和德,谓之信者:下之所仰于上,彼之所取于此,强大之元,威令之始,民人所助,成功之道,权势所因,名号所起也。故一人唱而千人和,一人动而万人随,破强敌,陷大众,赴水火,之危亡,死不旋踵而民不恨者,信也。
甘言流说,众诺美大,谓之不信。何谓不信?言而不然,谓之不信。人而不信,德泽不立,威势不行,权重不显,名号不明,赏之不使,罚之不禁。故上下不附,举事无功,虽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孤特独处,社稷不宁,天下望幸,尽遇罪刑者,美言也。
反本归根,离末去文,元元始始,寡以然众,一以应万,要以制详,约守真一,谓之少闻。少闻故能知。何谓知?达人之情以及神明之谓知。知者,保身之数,全国之具也;上之所依,下之所附,导天之经,达道之路也。故总安危之大范,秉治乱之至要,使海内之士,尽忠竭能,分职奉公,以宁其上,权势流行,威德隆盛者,知也。
心识万端,目窥人事,无所穷极,众臣分散,谓之博闻。博闻故不知。何谓不知?嫌于天道,疑于人事,之谓不知。不知之徒,安乐万事。内多思虑,外多喜欲。既有所憎,又多所恶。易诱以生,可胁以死。故见奇而动,临危而畏,眩耀物类,诡诳时变,违通背达,归于穷困,动与患邻,静与祸比,宗庙危殆,万民散离者,博闻也。
四通博达,容疏言讷,谓之不辩。挽挽而成,默默而信,故能成(喜)[善]⑴。何谓成善?动合天心,静得地意,言无不通,默无不利,谓之善。夫善者,君子所本,百行所长。吉祥所合,万福所往。流而不竭,用而不绝。万王不变,异俗不易。天地所与,神明所益。故上以顺天,下以顺人,为治元始,事之恒常。成理万物,覆载群生,天下怀慕,继之无穷者,善也。
不识元首,不睹根本,诬天诬地,诬人诬鬼,属辞变意,故谓之辩。抱嫌履疑,顺心妄动,尚言美辞,故生不善。何谓不善?动与天逆,静与地反,言伤人物,默而害鬼,之谓不善。不善之人,分道别德,散朴浇醇,变化文辞,依义托仁,设物符验,连以地天,因生熊罴,世俗所尊,反指覆意,逃实遁名,耀人寂泊,惑人无端,废直立伪,务以谄君,饰辞以愉其上,朋党以趋主心,开知故之□,闭忠正之门,操阿顺之术,以倾国家之权,生息暴乱,生育大奸,天下上舌,世浊主昏,壅蔽闭塞,以之危亡者,辩也。
是故圣人,慎戒其始,绝其未萌,去辩去知,去文去言。虚静柔弱,玄默素真,隐知藏善,导以自然。是非白黑,昭如日月,同异真伪,如地如天。空虚无积,与物俱变,无为为之,与物俱然。畜之不盈,散之未既,包里万方,博者探思不见其绪,辩者远虑不闻其端。施而不屈,变化不穷,终而覆始,大明若昏。既以为人,己愈佚;尽以治人,己益明;既以生人,己愈寿;尽以教人,己以益。既阳且阴,阴而又阳,利而不害,与天地同。生而不杀,与神明通,建德流泽,常处显荣。辞巧让福;归于无名,为而不恃,与道俱行。
注释
⑴据怡兰本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7 卷之六(初校)
下一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