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群仙录卷之十九

正统道藏 > 正一部 > 正一部 三洞群仙录 宋 陈葆光 > 三洞群仙录卷之十九
  三洞群仙录卷之十九
  正一道士陈葆光撰集
  德休鱼飨,子骞脯祭。
  《续仙传》:曹德休常谓人曰:若家有疾苦,就求德休符药,不爻惠以财帛,但以江鱼为脍一盘,并美酒一壶飨吾,则疾自痊。乡人钦之如神。一日告人曰:我拾此入天宝洞去,然来年牛疫颇甚,我留姓名与汝传道,牛疫之时以脍飨书其字帖牛角上,自当无苦。其后牛果大疫,一境之内帖其字者免夹,不帖者皆毙。
  《武夷山记》:玄灵老君华真仙师遣弟子名属七乘云驾鹤,游历此山,人多呼为控鹤仙人。昔魏王名子骞,与张湛、孙绰等同在此山修道,会天尢旱,魏王置酒脯祭仙人析雨,感控鹤仙人乘云跨台马从空中而下,遂妇雨泽。张湛等既获见,即默诗一绝云:武夷山上武夷君,白马垂鞭入紫云。空裹只闻三奠酒,龙潭波上雨零零。仙人得诗甚喜。
  苏林吐纳,先贤服饵。
  《神仙传》:苏林遇涓子告之曰:欲作地上真人,叉先服食,当去三尸,杀灭谷虫。不去三尸而服食者,谷虽断而虫不死者,徒绝五谷,动劳吐纳而虫生,求不死不可得也。遂授之以三元真一之道,乃曰:非有仙录者不得授,此书秘密,非人勿传。
  《仙传拾遗》:杨先贤历访名山,周游洞府,从葛永读得道,因其化迹处筑室居之。逾年,忽一夜见光明如昼,常仙降焉,问所修之道,先贤稽首曰:粪壤之质,见岁月易迁,常恐奄谢,志期度世耳。莘仙悯之,遂赐丹华,服饵白日上升。
  通微清爽,李根奇异。
  《续位传》:道士邹通微,不知何许人,神气清爽,多游名山,人多识之。或时不见,莫知能测。及丹成服食,即於酒楼上飞升去。
  《抱朴子》:李根,许昌人,能变化隐形,入水火中,人皆奇异之。有女弟子窃根素书以观,得根记其学道之年,日计已七百年矣。或云根两目方瞳,按仙经云:年八百岁者童子乃方。根常与弟子云:我虽未得与天地齐,亦不为下土之士矣。
  弱翕黄犊,自然丹哥。
  《西清诗话》:锺弱翁传帅平冻有方士通谒,从牧童牵黄犊立庭下,弱黄异之,指牧童曰:道人颇能赋此乎。笑曰:不烦我语,是儿能之。乃大书曰: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迹月明。既去,郡人见方士檐两大瓮长歌出郭,迸之不见。瓮乃二口,岂吕洞宾耶。
  《秘阁闲谈》:池州凤凰山道士赵自然,梦阴真君与桥叶一枝食之,因而不食,神气异常,为诗曰:尝欲栖山岛,闲眠玉'洞寒。、丹哥时引舞,来去跨云鸾。或问何名丹哥,曰:鹤也。
  允当愍虎,君平牧鹅。
  《道学传》:历阳谢允当见饿虎闭在槛弈,允当愍虎之穷,关而出之,虎伏地良久乃去。
  《幽闲鼓吹》:鹅羊山在长沙县北二十里,本名束华山,亦谓之石宝山,上有仙坛丹电。《湘中别记》云:昔郡人成君平年十五,兄使牧鹅、羊,忽遇一仙翁将入此山,兄后寻至山中,见君平,因问牧鹅羊何在,指白石曰:此是也。遂耻起,随兄去,旬日却还山下,复化为石,今犹存焉。毕田诗云:羽客何年此炼丹,尚留空电镇孱颜。云中鹞犬仙应远,山下鹅羊石髓顽。湘渚几因沧海变,辽城无复令威还。何年仙驭重来此,尽遣飞升上九关。
  金访蓬子,针寄田婆。
  《神仙传》:唐王处士者,洛阳尉王锯之侄四郎也。锯赴调入京,过天津桥,四郎布衣草履,’形貌山野,珊初不之识,四郎曰:叔今赴选,侄少物奉献。即出金五两,色如鸡冠,可访金市张蓬子计之,当领钱二百千。某比居王屋小有洞,今将家往峨媚山。珊访之,则已行矣。金市果有蓬子,出金示之,惊喜,此道者王四郎所化金也,且无定价,因如其数酬之。
  《传奇》:许柄岩八蜀登危栈,忽与马俱坠于崖穴中,因遇太一元君,君曰:子所乘马乃吾洞中之龙也,以作怒伤稼,谪在人问。贫荷子有仙骨,故得值之。子归放之渭曲,勿复驾也。有一玉女曰:龙子回日,号县田婆针与寄少许来。遂跨马如飞,食顷已达号县之庄,询访田婆市针百枚,系于马鬣,放之渭滨,果化为龙去。田婆者,盖亦仙人也。
  夏侯美睡,礼和善歌。
  《位传拾遗》:夏侯隐者,大中末游茅山、天台间,常担布囊竹杖而已,或露宿於坛中林下,人岘之但见云气蓊郁,不见其身。每登山渡水而闭目美睡。同行者闻其鼻鼾之声,而步不蹉跌,足无蹶碍,至所止即觉,时号为睡仙。
  《真诰》:传礼和常服五星气而得道,礼和善歌,歌则乌兽飞聚而听声焉。
  钦真力勤,合灵睡嫩。
  《女仙传》:唐杨钦真本田家女也,适王谓为妻。夫贫力田,杨氏妇职甚馑,夫族目之为动力新妇。一日忽沐浴着新衣逝去,是夜邻人皆闻有天乐异香自西北来,次日夜复闻音乐之声,异香酷烈。县令李邓闻之,率众来看,则妇完在床矣。邓问去来之由,答曰:向仙仗来迎至华山云台峰,峰上有四女真先在,彼与语甚洽,曰:同生浊世,共是凡身,一旦绦然遂与尘膈,今夕何夕,欢会于斯,宜各赋诗以道其意。於是更相唱和。钦真诗曰:人世徒纷扰,其生似舜华。谁言今夕裹,晚首视烟霞。钦真后复仙去。
  《郡阁雅谈》:吴合灵为道士,居南岳,俗呼为吴揉,好睡,经旬不食,尝言:人若要闲即须嫩,如动即不闲也。素不攻文,忽作上升歌云:玉皇有韶登仙职,龙吐云兮凤着力。眼前蓦地见楼台,异草奇花不可识。我向大罗观世界,世界只如指掌大。当时不为上升忙,一时提向瀛洲卖。
  刘遁同舟,公垂共简。
  《名贤诗话》:晋公旧有园在京师保康门外,园内有仙游洞景最潇洒,道士刘遁作仙进亭诗赠公云:屡上仙进亭上醉,仙游洞裹杳无人。他时鹤驾游沧海,同看蓬莱岛上春。公莫晓其诗,洎南迁,遁往见公於崖,公方思其诗,乃知遁异人也,与之同泛舟海上而饮,公曰:今日之谪,子之诗意也。
  《续元怪录》:故淮海节度李绅尝见一老父曰:年少识我否。曰:我唐若山也,子非李绅乎。对曰:某姓李,不名绅。对曰:子合右绅字公垂,在仙籍矣,今夕罗浮常仙有会,能随我一进乎。乃袖出一简若勿形,纵横曳之,觉长阔数尺,宛若舟船。父与绅俱登其中,戒令闭目,但觉风济汹涌似乏江海,遗巡俄抵一山,楼殿参差,萧管寥亮,端雅士十余人来迎曰:公垂果能来,人世凡浊,苦海非浅,自非名系仙籍,何路得来。曰:子能留此乎。绅曰:身未立家不获辞,恐若黄初平贻忧於兄弟。曰:子既念归,虽仙录有客而俗缘尚重,然美名崇宦亦皆得矣,宜勉之。乃遣归。自是改名绅字公垂,果登甲科,历任将相之重。
  卢娘绿眉,阮籍青眼。
  《杜阳编》:唐永#1贞年,南海贡卢眉娘年十四,眉绿且长,故有是名。眉娘幼而惠,工巧无比,能於一尺绢上将《灵宝经》八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又善作飞云盖,以丝一约分为三段,染成五色,结为金盖,其中有十洲三鸟台殿麟凤之像,而执幢捧节童子亦不啻千数。顺宗欺其工,谓之神人,度为道士。归南岳,仍号逍遥。
  晋阮籍字嗣宗,为步兵校尉,不拘礼节,能为青白眼。尝於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柄神导气之衍嗡登不应,籍因是长啸而退。至半岭问,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昆谷,乃登之啸也。
  昭武银鼎,士良玉版。
  《洞微志》:封昭武者,余抗酒徒也,因乘舶船为暴风漂至岛上,俄闻异香,远望有道士坐於西岸,昭武急趁作礼。道士坐石下,有一银鼎,鼎面浮一大珠,道士曰:汝何来。武对以穷困,欲投新罗。道士曰:视君之面无外夷禄,可却乘舟,吾与好风送还明州。昭武析之曰:生平为酒所泥,饮食微勘,支体瘦瘠。道士笑曰:但饮此汤。遂於鼎中以银瓢取半瓢与饮之,真甘露液也。又告以理生之计曰:但贩马,当自给。因问先生姓,曰:我阴真人也。远巡风起,道士催登小舟,又飘一夕,日出已在明州矣。
  《唐逸史》:元和初,万年县所由马士良犯事,王爽为京尹,严酷铃杀之,士良亡命太白山,至於炭谷派岸,藏於大柳木下。才晓,有五色云自空降,仙女在中,水滨有金槌玉版,连扣数下,青莲涌出,每叶旋开。开毕,仙女取擘三四食之,却乘云而去。士良见槌板尚在,扣之,少项复出,士良食七八枚,顿觉身轻。
  郭宪嘤酒,斑孟漱墨。
  《贤己集》:郭宪,武德七年为光禄勋,从驾南郊。宪在位,忽回向束北,含酒三叹。诏问其故,对曰:齐国失火,故以此厌之。后果然。
  《三洞珠囊》:班孟,或云女子也,能飞行终日,又能坐虚空中与人语,又能入地中去,初时没足至胸,渐渐但余冠情,良久而尽没不见。又能含墨着口中,舒纸着前,嚼墨漱之皆成字,竟纸各有意义。服丹,年四百岁更少,入大冶山去。
  道荣虎坑,龙威乌迹。
  《感应录》:北齐由吾道荣少为道士,因遇南岳仙人,符水禁呢、阴阳历数、天文、药性无不悉解。尝至辽阳,有虎去马止十余步,人皆惊走,道荣徐以杖划地成大坑,虎遽去矣。
  《仙传拾遗》:龙威丈人隐居包山,亡其姓氏。吴王阖间十二年观兵於敌国,途由包山,山有洞穴,吴王欲知其深浅,请隐居穷究之,遂秉烛昼夜行一百七十四日而还。见金城玉宇,有光如昼,紫玉流黄问为窗牖。其城门榜日天后别官,藻锦甚盛,玉房中得素书一卷,皆乌迹篆糟之文。归以书奏吴王,王后使责其文以问孔子曰:寡君昔游包山,有赤乌街此书於车前,使下臣责灵文奉谒,愿告休戚。孔子发函遽曰:昔夏禹理水功毕,乃游於锺山之阿,得黄帝、帝营等所受太上灵宝真经,藏一通於名山石衔中,一通付於水神,当有得道之士以献於王。若云赤乌所街,丘未闻也。
  忠不岳拜松,姚光墦荻。
  《名贤小说》:道士吴崇岳辟谷,尝登松梢礼拜福建转运使周渭,因请随行,抵于德化县。县东有古松一株,高八九十尺,上有鹤巢,乃命岳登之,宛若猿揉,容易直上,出鹤巢之外,端身飞步,手无攀绿,就纤枝拜如平地。其松枝柔软,随步低昂,了无损处。渭赠诗云:楮皮冠子布为裳,吞得丹霞寿最长。混俗性灵常乐道,出尘风格早休粮。枕中经妙谁传与,肘后方新自写将。百尺松头几飞步,鹤栖枝上礼虚皇。
  《感应录》:吴姚光善火衍,吴王积荻数千束,使光坐其上,又以数千束裹之,因猛风翻之,翻讫,谓光已化为烬,而光端坐灰中,振衣而起。
  得一宝符,伯威仙籍。
  《仙传拾遗》:史得一者,自言咸通中因秋雨浃旬,山水泛溢,一旦微霁,见江滨一物随水横流,以杖引之,得焉。开视,乃老君三部符也,浮水中而不湿,心甚异之,收还家,其夜有光,彷佛二童随之,与语云:我侍符童子也,太上宝符久传人间,缮写讹谬,迨失宗旨,文字既误,鬼神无所禀伏,由是行之少效。今此正文以付得道之子,救民疾苦,无不应验。后数年,童子告白太上降驾太白山,可往朝拜,因入太白不还。
  《真诰》:赵伯威少学邓邺张先生得道,晚在中岳授《玉佩金当经》於苑丘林子,今亦得道,入华阳洞天,主管仙籍并记学者之姓名焉。
  汉儿划地,秦妇筑城。
  《丹台新录》:汉初有四五小儿路上划地戏,一儿歌曰:着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时人莫知之,唯张子房知之,乃往再拜,此乃束王公之玉童也。所谓金母者,西王母也,木公者,东王公也。仙人拜王公,揖王母。
  《广记》: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恐妖伪事起,非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窜山谷。有法明者,深入马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涉水渡岸,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衣,容色端丽,见僧愕然问云:汝是何辈。僧曰:我人也。妇人笑曰:宁有人形骸如此。僧曰:我事佛弟子,佛须槟落须发故尔。僧问此何处,妇云:我是秦人,随蒙恬筑长城,被其苦,乃逃至此,食草根以得不死。僧辞出,它日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伯庸鹤唳,藏质鸡呜。
  《皇朝类苑》:王参政伯庸得疾,既委顿,是夕有灵鹤十余只空中嘹唳。八月二十夜,月甚明,时其弟纯臣差知亳州,公史来接,皆以为怪讶。须臾公薨,韦鹤遂散,时人以为伯庸当作仙官尔。
  《高道传》:道士叶藏质字含象,精於符卫。婆州牧为邪物所挠,诣请符。至中路犯秽,忽失之。牧亲造,见案上有筒,封签甚固,乃前请之符也,因焚香致匣捧归,邪物遂绝。牧表其贤,懿宗优诏石门山居为玉霄观。一日命酒召其友人,语及平生事,然后告以行日。及期,窃题於门曰:鸡呜时去。门人遂闻环佩杂萧管声于空中,须突鸡唱,视之已化,年七十四矣。
  三洞群仙录卷之十九竟
  #1『永』字原作『未』,据《辑要》本改。
  正一道士陈葆光撰集
  青丘元老,紫微小星。
  《异人录》:台州道士王远知善《易》,知人死生祸福,作《易总》十五卷。一日雷雨云雾中,一老人叱曰:所泄者书何在,上帝命吾摄六丁雷电追取。远知惶惧据地,旁有六人青衣已捧书至,老人责曰:上、方禁文自有飞天保卫,秘藏元都,汝是何者,辙藏细扶。远智对曰:青丘元老传授。老人曰:上帝就下,汝仙品已及,授度期展四年二已数也。师后於光宅中尸解。
  《湘中野录》:太祖居潜日,与赵韩王普道长安市,忽逢陈希夷曰:可市饮乎。太祖曰:可。与赵学究同之,希夷眸睨韩王曰:也得也得。既入酒合,韩王足痹偶坐席左,陈怒曰:紫彻垣一小星,辄据上次,可乎。斥之便居席右。
  李虞《论语》,顾欢《孝经》。
  《逸史》:信州李虞员外与杨棱道华山,俄至一小洞,见川岩草木不似人问,有紫衣人邀入居处,若公府,多竹屋,堂室甚洁,自言姓杜名子华,因避世,便过仙倡,居此已数百年矣。因留宿,饮候皆甚精丰,肉有驰羊,其状如牛,书有《论语》。留连累日,各遗银器数事,遣使者导之而返,曰:此可住否。二子色难。子华笑执手而别。后寻其洞穴,不可见矣。
  《道学传》:宋顾欢善道衍,弟子饱云绶门前有一株木,大十余围,上有精魅,欢印木,木即桔死。又有病邪者问欢,欢曰:家有何书。答曰:唯有《孝经》。欢曰:可取仲尼居置病人枕边恭礼之,自差。而后病者果愈。
  王远题门,隐容浚井。
  《王氏神仙传》:王远字方平,明天文图识,逆知吉凶。汉武帝问灾祥,不答,乃题官门四百余字,预说方来。帝恶之,令人·削除,外字虽灭,内字复见,墨进彻入板裹。
  《广记》:房州竹山县阴隐容家浚井,千余尺而无水,工人扪壁见别一天地日月世界,榜曰:天柱山。门内两童皓齿繁变,问:汝胡为至此。工人具陈本末。须突有徘衣传劫曰:以礼遣之。引至清泉洗浴,白泉漱饮,甘美似酒。行半日,见官室皆金玉,题云梯仙国,工人询曰:此国如何。答曰:诸仙初得仙者,关送此国修行。
  王皎破脑,杨公击顶。
  《酉阳杂俎》:王峡先生善仗衍,天宝中偶与客夜中露坐,指星月曰:时将否矣。为邻人所传,时上春秋馒其头数十方死,因破其脑,骨厚一寸八分。峡先与达奚侍郎还往,及安史平,皎杖屦至达奚家,方知异人也。
  《北梦琐言》:淄齐问有道士杨仙公者,莫知其年寿,耆老自童稚见之。每出问巷,儿童聚而观之,或就铁铺借铁椎自击其顶,或令人极力击之,一无所损,唯言甚快。入山林与虎豹为戏,以手击之,猛兽为之偃仆。多劝人行阴德。长兴中入蜀,居峨媚去也。
  祈嘉呼遁,仲甫吸景。
  《晋逸史》:析嘉字孔宾,年二十许,好学经史。夜静,忽於窗问闻有声呼之曰:析孔宾,凭去来,修饰人间事,甚苦不可谐,所得未毫铢,所丧已山崖。嘉遂遁去,西游海渚,教授门生三千余人。
  《王氏神仙传》:王仲甫少好道卫,得吸景养霞之法,行之四十余年,一夕梦神人告之曰:子所以不得升度者,谓其脑官亏喊,灵津未溢。遂授以服食之法,方得上升,今在玄洲矣。
  成师挈囊,伊尹负鼎。
  《高道传》:成道士,不知何许人,明皇闻其名,召入馆,于蓬莱院问道衍所修,皆不对。未几乞归山,上允,乃挈布囊而去,人皆笑之。而后因撒幕,壁上有题诗曰:蜀路西行,燕师北至,本拟白日升天,且看黑龙饮渭。其字刮洗愈明。不数月,禄山起,明皇乃入蜀。
  《仙传拾遗》:伊尹,商人也,其先佐夏为诸侯,母将孕,游於西川之上,大水遽至,母惊奔避水,乃拱而立化为枯桑。水退,父来求之,谓已溺死,忽见桔桑非昔所有,疑妻所化,以石扣之,闻空桑中有儿声,取养之,遂以伊为姓。及长,明纬侯声律阴阳,探幽察微,志救天下。负鼎干汤,汤大悦,用之为相。年八十,弃位绝粒,示死於家。太上命太和真人蒙谷希授以解形之法,入蒙秦山石室修之,白日上升。
  元达梦乌,文子击蜕。
  《三洞珠囊》:邓郁之字元达,南阳新野人,尝梦一乌吐印以与之,自是民问有疾,辄以印治救,求为符章,病者自愈。
  《汉郊祀志》注《列仙传》曰:崔文子学仙於王子乔,子乔化白蜕,文子惊,引戈击之,俯而见之王子乔之尸也,须臾化大乌飞去。
  玉兰调腹,上仙蜕皮。
  《集仙录》:张玉兰,天师之孙也,幼不茹荤,年十七梦赤光自天而下,光中金字篆文随光入口中,因而有孕。母氏责之,终不言所梦,唯侍婢知之,一旦谓曰:吾不能忍耻而生,死后当剖腹以明我心。其夕无疾而卒,见一物如莲花鹃腹而出,视之乃素书金字《本际经》十卷,传於世问。遂葬玉兰,忽大风云雨棺飞在木上,失经及玉兰所在。今墓在益州温江县女郎观是也。
  又,董上仙,遂州方义女也,年十七,神姿艳雅,故号上仙。一旦紫云垂布,天乐下於其庭,二青童引之升天。父母素愚,号哭呼之不已。去地十数丈,复下还家居数月,又复如是。后因蜕其皮於地,形衣不解,乃飞而去。
  杜琼作赋,许坚能诗。
  《真诊》:邓都山上林木水泽如世问,但稻米粒几大,味如艾,其余四谷不尔,但稻为重思耳。杜琼作《重思赋》曰:霏霏春茂,翠矣重思,灵气交被,嘉谷应时。四节既享,祝人以祀。神禾郁乎浩京,巨穗横我元台。爰有明祥,帝者以熙。此之谓矣。
  《雅言杂载》:许坚,江左人,多居三茅,不知其年岁,形容不变,多谈神仙事。能诗,如题茅山观云:常恨清风千载郁,洞天今得恣游遨。松揪古色玉坛静,鸾鹤不来青帝高。茅氏井寒丹已化,明皇碑断梦仍劳。分明有个长生路,休向红尘叹二毛。又一绝寄合人徐铉云:几霄烟月锁楼台,欲寄侯门荐补才。满面天埃人不识,设随流水出山来。
  丘伯相鹤,桐君碎鸡。
  《相鹤经》云:浮丘伯昔授之於王子晋,后崔文子学道於子晋,得其文,藏之嵩山石室,淮南公探药得之,遂传于世。经云:鹤,阳鸟也,弃金火之气以生,三年顶赤,七年善飞,又七年十二时呜,六十年茸毛生,泥不能污,一百六十年雌雄相视而孕,一千六百年不食而胎生。其相以长颈修练则善呜,龟背别腹黝能舞,乃仙人麒骥也。
  《卓异记》:建安三年,茸图国默呜石鸡,色如丹,大如燕,常在地上,应时而呜,能远彻其国,闻其呜乃杀牲以祀之,当声处掘则得此鸡。若天下太平,翔飞颌顽以为嘉瑞,亦谓之宝鸡。又听地中以候晷刻,道士云:仙人桐君探石入穴数里,得丹石鹞,春碎为药服,令人有声气,后天而死。宝鼎元年,四方贡异珍,有琥珀,燕置之静室则吗翔,此之类也。
  员外秽夫,屯田役卒。
  《逸史》:唐大历中,有王员外郎者好道卫,虽在朝列,布衣山客日与周旋。一日会除秽,裴老与语,王君异之,其妻呼马曰:身为朝官,与秽夫交结。遣人逐之而去。居一日,复来,布抱曳杖,颇有隐逸之风,曰:员外非真好道,乃是爱药耳。因取王君一铁合可二斤许,解小药裹两粒如麻果,捻散合上,却堆火烧之,食顷取出,乃上金,色如鸡冠,王君惊叹。乃别去,后不知所之。
  《括异志》:屯田郎曾公奉先,嘉佑中知惠州,居有蔬圃,役老卒守之,灌待尤力,凡所欲之物,秘先政之。曾问曰:汝常逆知吾意,何也。卒曰:偶然耳。曾自此亦待之善。一日白曾曰:荷使君厚顾,某非碌碌者,今夜三鼓请乞一到园中,有秘衍上闻。公听然许诺,将具公裳诣之,家人皆曰:岂有郡守夜半公裳谒一老卒哉。遂止。黎明,报园子物故,仍於腰下得白金数两,曾为买棺殡于野。数月有人自广州来,卒附书为谢。发其冢,但布抱巾屦存焉。
  毛女食松,何娘采橘。
  《神仙传》:毛女字正美,隐华山,形体生毛,自言秦时官人,后流亡入山,道士教食松叶,遂不饥寒,身轻如飞。陈搏常与游华山,樵人多见之。有诗赠曰:药苗不满笋,又更上危巅。回首归去路,相将入翠烟。其二曰:曾折松枝为宝栉,又编栗叶代罗懦。有时问着秦官事,笑捻仙花望太虚。
  《续仙传》:何阿六者,徐州女也,华阴云台观为诸女冠探薪汲水数年。诸女冠因话江吴问有甘橘美果,而秦川难求,阿六笑曰:此不难致,近亦有之。言讫出门,食顷袖出甘橘五六枚与诸女冠,因曰:广训柑子甚美。又致十余枚,分食之。后三年,有崔炼师自罗浮山游华阴,因话及前年广州官园内有妇人盗探柑子,擒之忽失,众乃验阿六非常人也。
  元放乞骸,窦峙藏骨。
  《丹台新录》:左慈字元放,得九丹变化之卫,曹公求之不与,公欲杀之,求乞骸骨。公为设酒,慈曰:今当远旷,乞分杯饮酒。公曰:善。慈拔簪以画杯酒,酒中断,慈即饮半,半送与公,公不喜,未即饮,慈乞尽自饮,饮毕以杯掷屋栋,动摇如飞乌状。众举目瞩视,已失慈所在。
  《真诰》:茅君云:女仙窦琼英,其七世祖峙每以藏枯骨活死为事,其阴德有及於琼英之身,而得进於华阳洞府。
  宋江鬼堆,衡山仙窟。
  《天师符记》:益昌之东有县日嘉川,又东北二十里有水日宋江,江中有聚石日天师殡鬼堆,江傍巨石有文突起日天师符,如利如刻,如钩如勒,如籀篆而尊雄劲毅,如甲冑猛士仗剑而立,凶邪视之,孰不股栗,士人以纸墨印用,能辟邪。元和七年仲春,安行罢官叩南,道由益昌,华人张当世时知绵谷县,辄以天师符见赠曰:非吾乡属,不可得也。於是置其符书筐中以归,半年发筐而鼠碎群书,独符无毫发伤。吁,其异也。宣德部知凤翔府扶风县,李安行记其事。
  《王氏神仙传》:王道长,不知何许人,居利景谷县杨谟乡,直县西二十里,渡嘉陵江沂安乐汉,抵其山下,峰峦峭拔,汉之东日仙窟,长於此修道,举家得仙。其宅基饭号犹存焉。
  尹君饮董,杜巫吐丹。
  《仙传拾遗》:尹君者,不知何许人,尝隐晋山,不食五谷。时尚书李说镇北门,冯斓严绶为从事。严尚奇好异,雅重神仙,迎致尹君於官合,日与同席,常有异香自肌中出,严益重之。严有女弟为尼,常怒其兄与尹君同游处,忽一日密以董斟使尹饮之,既饮,惊起曰:酒非佳。俄吐一物,坚而有香。严剖视之,即真麝脐也。尹其夕卒,严即疼之。明年秋,有朱太虚遇尹君於晋山曰:吾顷於北门遇鸩酒,示之以死,然鸩安能败吾真邪。太虚异其事,归以告严公,曰:吾诚知其尸解矣。
  《元怪录》:杜巫尚书年少未达时,曾於长白山遇道士贻丹一粒,即令服讫,不欲食,容色悦泽,轻健无疾。后任商州刺史,自知既登郡守,班位已崇而不食,恐惊於众,於是欲去其丹。岁余,一道士至,教食褚血肉,巫从之,食讫,须臾即吐丹出。
  裴氏盘石,韦翁古坛。
  《广记》:裴氏子事亲以孝,虽贫而好救人。一日行遇一老人相拉入太白山,见一大盘石,老人以杖击之,石开,引裴入洞。洞中森罗万象,仙童玉女。老人复引裴出,且告之曰:此去二十年,可来此避世。及期果有安史之祸,裴氏一族隐于西昆,遂皆得免焉。
  《异闻集》:代宗时,韦侍御奉使华山,拜黄帝坛,至山下邸中,见一老父,问坛所在,老人曰:莲华中峰西南上有一古坛,髡鬃余址,此当是也。问何姓,答云:姓韦。自述世系,乃侍御之高祖也。相与入山,老人策杖先行,韦鞭马追之不及。至石室,见二老妪曰:尔之祖母、祖姑也。俱双变,以木叶为衣,喜曰:年代迁变,一朝遂见玄孙。寻与老父上山拜坛毕,辞归。后再寻求,忘失旧路。山下人云:此老二三年一来,不知其所。
  子玉白首,昌容红颜。
  《续仙传》:苏子玉幼而敏惠,博览群书,黄帝探首山之铜铸鼎炼丹得升天之事,乃拾卷而叹曰:先儒之书,五常之要,拘以礼乐,东以名教,区区未几,忽成白首,身苟逝矣,虚名何益。因仰抱霞津,内融真寂,呼吸道气,欲及其和。后遇正一真人授以琼文紫字天真上诀,勤行佩服,遂通神明,忽尔腾升。
  《广记》:昌容入怛山修炼,自号昌容子,二百余岁其颜愈红,如二十许。一云商王女食蓬萦根,往来上下,世世人见之。
  通元望阙,徐则还山。
  《墨客挥犀》:真庙时,有道士紫通元者,居陕州承天观,寿百余岁,耐寒暑,日纵酒,往往不食。祀汾阴,随笔自罗山至太一洞。一日临终,召官寮士庶言死生之要,夜分盥濯,望阙而逝,举体甚轻,若蝉蜕焉。
  《仇池笔记》:东海徐则隐居天台,绝粒养性,太极真人徐君降曰:汝年八十当为王者师,然后得道。晋王广闻名召之,则曰:吾今年八十三,来召我,徐君之言验矣。遂诣杨州。王请授道,辞以时日不利。后数日死,道路皆见其徒步还山,云得放还。乃得经书分遗弟子而去。
  左彻朝像,高远辞帝。
  《仙传拾遗》:左彻,黄帝臣也。黄帝升天,彻刻木为黄帝之像,率诸侯而朝之。七年,黄帝不还。彻,颛帝时亦登仙而去。人问刻木为象自此始也。
  《仙传拾遗》:蒲高远者,巴西人,黄录先生王普进之弟子也,言意诡谲,持操无准,皆谓之狂。大同十二年七月十六日,於南峰绝顶乘云径诣金陵辞谒。梁武帝方宴坐,忽集其殿,帝问其故,对曰:厦居巴西,得道上清,将归天,来辞帝耳。言毕飞去。时益州刺史王萧纪以事上奏,帝亦诏问,命郎中刘孝先撰碑旌其事迹,今尚存焉。
  韩泳策赛,子真乘骥。
  《采异记》:古成之自广次于湘潭,闻有韩泳者高人,乃谒之。韩一见若故人,谓曰:君有道气,可罢此行否。古以干禄为辞,韩曰:子此行爻成名,他日可於京师板阖门外相见。乃别去。至次春,成之果登第。暇日有故出板阖门,见一人策赛,目之,乃泳也。成之记前约,乃大神之,相与市饮;韩乃赠诗云:德行文章已出群,的将仙道付於君。浮名若乃真休得,占取闲中一片云。复别去,自此绝无音问。古其后不食,亦颇有奇异焉。
  《高道传》:潘师正奉母至孝,母丧,乃庐于墓侧。道士刘爱道见而奇之,云:三清之骥,非汝谁乘之邪。
  景度玉冠,紫元锦被。
  《王氏神仙传》:王司王君讳景度,衣绛章单衣九色凤章,头戴太天飞神玉冠,手执九色之节,治南朱阳之台,主人生死之籍。知其名,存其神,修行九年,政神草不死之药,丹霞飞云下迎,兆身上升玉清官矣。又南极王夫人,王母第四女也,号紫元夫人,着锦被青羽裙,汉平帝时常降於阳洛山石室中。
  道成始珍,属文可记。
  《高道传》:张始珍居南岳,通神人授以明镒之道,使修之曰:夫照物理者天也,照物形者镒也。天之道以清,镒之道以明,人能存天清鉴明,澄心静神,而内外调畅,至道成矣。若以内役其志,外劳其形,心不澄,神不清,则至道远矣。古人所谓虚其室白自生,定其心道自至。始珍修之,九年道成,上补真人,於梁天监中,白日上升。
  《续仙传》:金可记,新罗人,博学善属文,入终南山,务行阴德。唐大中十一年十二月,忽上表言:臣奉玉皇韶为英文奎侍郎,二月二十五日当上升。宣宗遣使召入内,固辞不就。又求见玉皇诏,辞以别仙所掌,不留人问。遂赐官女四人,香药金彩,又遣中使二人看侍。至二月二十五日,春景明媚,花卉烂焕,天有五云,唳鹤翔鸾,白鹄笙箫,金石羽盖,琼轮婶幢,满空仙仗,升天而去,入圣超凡。积功所政,笔此仙踪,永昭盛世。
  三洞群仙录卷之二十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19 三洞群仙录卷之十八 下一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