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卷之十四合校补录
山海经卷之十四合校补录
郭璞传
大荒东经
东海之外有大壑,《诗含神雾》曰:东注无底之谷。谓此壑也。少吴之国。少吴,金天氏,帝挚之号也。少吴孺帝颛顼於此,孺,义未详。弃其琴瑟。言其壑中有琴瑟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水积则成渊也。
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晋永嘉二年,有鹙乌集於始安县南二十里之鷔陂中,民周虎张得之。木矢贯之铁镞,其长六尺有半,以箭计之,其射者人身应长一丈五六尺也。又平州别驾高会语云:倭国人尝行,遭风吹度大海外,见一国人皆长一丈余,形状似胡,盖是长翟别种。箭殆将从此国来也。《外传》曰:焦侥人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丈)之,数之极也。按《河图玉版》曰:从昆仑以北九万里,得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而死。从昆仑以东得大秦人,长十丈,皆衣帛。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佻人国,长三丈五尺。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中秦国,人长一丈。《谷粱传》曰:长翟身横九亩,载其头,眉见于轼。即长数丈人也。秦时,大人见临洮,身长五丈,脚迹六尺。准斯以言,则此大人之长短未可得限度也。
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亦山名,形状如堂室耳,大人时聚会其上作市肆也。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踆,或作俊,皆古蹲字。《庄子》曰:踆于会稽也。
有小人之国名靖人。《诗含神雾》曰:东北极有人长九寸。殆谓此小人也。或作竫,音同。
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犂觐音□。之尸。
有潏山,音如谲诈之谲。杨水出焉。
有蔿国,黍食,言此国中惟有黍谷也。蔿音口伪反。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俊亦『舜』字假借音也。中容人食兽。木实,此国中有赤木玄木,其华实美,见《吕氏春秋》。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亦使虎豹,好谦让也。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言其人直思感而气通,无配合而生子,此《庄子》所谓白鹄相视,眸子不运,食黍食兽,是使四鸟。而感风化之类也。有大阿之山者。
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又有乘黄兽,乘之以致寿考也。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太平则出而为瑞也。
有柔仆国,是维赢土之国。赢犹沃衍也。音盈。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齿如漆也。圣人神化无方,故其后世所降育多有殊类异状之人。诸言生者多谓其苗裔,未必是所亲产。姜姓,黍食;使四鸟。
有夏州之国。有盖余之国。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水伯。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立曰菊。东极、离瞀,三山名也。音谷瞀。日月所出。(有神)名曰折丹,神人。东方曰折:单(吁)呼之。来风曰俊,未详来风所在也。处东极以出入风。言此人能节宣风气,时其出入。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环两黄蛇,以蛇贯耳。践两黄蛇,名曰禺□,黄帝生禺□,禺□生禺京。即禺疆也。禺京处北海,禺□处东海,是惟海神。言分治一海而为神也。□一本作号。
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自牌以下如漆。黍食,使四鸟。
有(困)(因)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河伯、仆牛;皆人名也。见《汲郡竹书》。有易杀王亥,取仆牛。(竹书)曰: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筋之,是故殷王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也。河(伯)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播民。帝舜生戏,戏生播民。言有易本与河伯友善,上甲微股之贤王,假师以义伐罪,放河伯不得不助灭之。既而哀念有易,使得潜化而化为摇民国。
海内有两人,此乃有易所化者也。名曰女丑。即女丑之尸,言其变化无常也。然则一以涉化津而遁神域者,亦无往而不之,触感而寄迹矣。讪范蠡之伦亦闻其风者也。女丑有大蟹。广千里也!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摇头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莽。柱犹起高也。叶似芥菜。有谷,曰温源谷。温源即汤谷也。汤谷上有扶木,扶桑在上。一日方至,一日方出,言交会相代也。皆载于乌。中有三足乌也。
有神,人面一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未闻沙义。惟帝俊下友,亦未闻也。帝下两坛,采乌是司。言山下有舜二坛,五采乌主之。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日月所生。有埙民之国。音如喧哗之喧。有綦山,音忌。又有摇山。有□山,音如釜甑之甑。又有门户山,又有盛山,又有待山。有五采之鸟。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
东北海外又有青马、三骓、马苍白杂毛为骓。甘华,爰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甘祖,百谷所在。言自生也
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音婉。北方曰□,来之风曰□。言亦有两名也。音剡。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言□主察偶月出入,不令得相间错,知无之短长。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应龙,龙有翼者也。杀蚩尤与夸父,蚩尤,作兵者。不得复上,故下数旱,应龙遂住地下,上无复作雨者故也。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今之土龙本此。气应自然冥感,非人所能为也。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身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雷兽即雷神也。人面龙身,鼓其腹者。橛犹击也。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山海经卷之十四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15 山海经卷之十三
下一页 山海经卷之十五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