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典论卷之三
道典论卷之三
诽谤
《上清隐书龙文经》云:人多伪薄,不明至理,罪障根深,疑惑真正,傥闻微妙,更生毁谤,轻慢不信,致堕恶道,风刀苦毒,历劫不兔。
《升玄经》云:太上曰:若有诽谤此经者,死入地狱,受考三官,见世癞病。
又云:窦子明曰:世人迷惑,贪求自恣,不识至真,谄伪疾佞;或妒贤嫉能,更相谤毁;或诤色欲,阴相咒害;或恃强势,凌易孤弱;或自是非彼;或作小善,旬月之间不能至诚,便求见效,未应之须便忽宿命之言无报应,喻如田家种谷,春种秋望乃得其实,种而待炊,不解饿死,修福行善,亦复如是,福积成庆,祸积成殃,皎如日光,而人不信,可不哀哉!
毁辱
《明真科经》云:无极世界,男女之人,生世立行,评论道德,毁辱天真,不信经法,口是心非,潜行谋恶,其罪深重,死受苦毒,纵还人中,当生边夷,非人之类,百恶所归,以报宿对,永去人道,无有归期,流连罪门,生死莫知。
攻击
《明真科经》云:无极世界男女之人,生世所行,评详四辈,攻击天人,死受酷对,长沦恶根。
《升玄经》云:道言:人生受算,不信经教,訾毁神真,决骇纵心,杀罚非度,骂誉天地,攻击真人,为玄司众鬼所奏,闻彻太空,吾当下司命付酆都,灭其定算,修短之次,行之不改,断种灭嗣,蒸尝绝矣。
《法轮经》云:道言:吾尝历观诸天,见有百姓子男女之人,攻根伐主,谤击贤人,谄害忠良,灭人之命,死魂弥诉,斯罪深重,致招今对诸苦,备经万劫,当还生边夷之国,有人之形无人之情。
耽酒
《太上说智慧消魔经》云:太上曰:酒为水谷之精,善能宣通气液,节之接灵益性,纵之乖神损生,耽湎致死,非智慧也。
《盟威经》云:太上曰:高才英秀,唯酒是情,面糵熏心,性情颠倒,破坏十善,兴隆十恶,四达既荒,六通亦塞,急宜除之。
《老君威仪令经》云:君子饮酒以欣庆,小人饮酒以兴争,有二十四事各明依按善共奉行,违令一事非子弟也。一,饮酒醉时则臣不敬君,君或骄暴,妻不承夫,子不孝父。二,醉便亡失道德,调戏无度。三,醉随口而言,言语轻慢,不顾尊卑。四,醉便坐不自安颇我低昂。五,醉卧便利,呕吐烂漫。六,醉便迷荒,无所畏忌,意欲击虎,或投水入火。七,醉道说人阴私之事。八,醉便轻口泄言,言无所畏。九,醉卧时状如死人,了无所知。十,醉时来归,家室大小见之逆走,甚见虎贼。十一,醉或致疾病面色痿黄。十二,醉便独卧道中,所持物皆弃失之。十三,醉贪酒以取家财物,以用饮酒,坐之贫困。十四,醉便骂天神,脱衣狂走,逢人共斗。十五,醉便轻盗取,不避亲疏。十六,醉便不以恶为恶,不以善为善?十七,醉便破坏家中什物。十八,醉不忧家事,不念妻子。十九,醉便王事不修,坐之逸退。二十,醉便坐之致灾,或为军将坐酒破军,军事不速。二十一,醉便堕马颠倒,遂仆伤於面目。二十二,醉便恍惚,事业废置,田蚕不登。二十三,醉久则糜肠烂胃,损失身命。二十四,醉伤神乱气,损德败真,可不慎之。《明真科》曰:无极世界,男女之人,生世立行,耽酒好色,恍惚失性,猖狂迷惑,五情乱离,去神损气,因醉会欲,为恶不觉,叫唤骂詈,独作无对,打击善人,秽慢道法,谤毁经教,背真入伪,违负口信,欺诱四辈,所行失道,罪有深逆,死受重对,魂魄苦剧,摙汲瞑波,以灌四渎,谪役江河,昼夜无息,银铛杻械,相牵流曳,冥冥长夜,终无解脱万劫,当生贱人之中,贫穷陋疾,人之所恶以报宿怨,因缘之对福路日远,罪根日结,不得开度,无由得出。
《飞天人说颂》曰:好酒失本行,五神并猖狂。死汲溟波水,灌沃四渎中。
放荡
《太上处胎业报经》云:或复有人浮好三宝,信心不专,恣情放荡,流滞爱欲,假托经文,以要名利,因以聚众,混杂为非。如是之人,见婴重考死三恶中终天无解。
《灵宝大诫经》云:天尊言:慎多色视放荡,目神每自制衔爱,固目瞳,思真静念,令通智慧,洞观虚空。
不慈
《明真科经》云:无极世界男女之人,生世所行,不慈不仁,烹杀六畜,割剔残伤,夭杀兽命,屠毒众生,其罪深逆,死受酷对,吞火食炭,为火所烧,头面焦燎,举体烂坏,无复人形,身负铁杖,头戴火山,痛非可忍,考不可担,不得开度,何由得还?
《飞天人愒颂》曰:不念怀慈心,酷毒害众生,死魂负铁杖,万劫戴火山。
不孝
《明真科经》 云:无极世界男女之人,生世不孝,骂辱父母,六亲相残,其罪深逆,死受酷对,万劫当得,生六畜之中,任人杀活,以酬昔冤,永失人道,长沦恶根。
三障
《元始智慧正观解脱经》 云:道君当知因三毒故生三障法。一者,烦恼。二者,诸业。三者,果报。以三障故,就令学者不得正修真实之观。言烦恼者,即是爱见常在於心,故正解不生,劳役行着名烦恼障。言业障者,以有欲心行善,恶行威极重业定得世间苦乐之果,不得修习离世间行隔正智,故名为业障。言报障者,生在三恶,苦恼切身,无因得修戒慧之行,人天着乐,不悟无常,爱欲自覆,日夜无舍,贫穷厄疾,众缘不具,皆不得修出世正道,名为报障。有智之人,觉知是已善行方便,转此障法。
三畏
《升玄经》云:太上曰:道陵知末世人民有三可畏,宜善详焉。一者,道义嫉妒可畏。二者,诽谤可畏。三者,
贪欲可畏。道义嫉妒,则经法不行;诽谤法师,则使百姓信道不浓;贪欲财色,则人所弃薄。此三者,二在外,一在内,除此三患,乃可传道,当劝奉学。太上於是仍作歌曰:嫉妒恶胜已,诽谤於贤明,贪欲嗜财色,不得传吾经。三患既未除,何期在幽冥,伪行要利养,常无有至诚,见人崇有德,心执害意生,是人鬼所疾,见世贻恶名,死则归幽都,考对入鬼囹,转轮轮亿万劫,受罪无数形。
三毒
《元始智慧正观解脱经》云:太上道君上白天尊云:何名为烦恼之相?天尊曰:言烦恼者,总名三毒,谓贪瞋痴。能害众生法身命,故名之为毒。所言贪者,引取无厌,染欲爱着,联绵无己,於世间法及出世法有求乐意,皆名为贪。所言瞋者,於众生中及非众生贪怀惹恨,咆勃忿怒,如火炽盛,烧灭善根,结太怨憾,是名为瞋。所言痴者,不信不知三宝正法,骄慢谄曲,无所了知,触壁无底,不从诃谏,好说无益,多行恶事,所作失道,故名愚痴。
四病
《升玄经》云:太上曰:道陵当知世人复有四不善法,最为难除,道之至病,当令知之,何者为四?一者,世俗之人,不师有道,又耻下问;二者,为道日久,知见浅薄,见有胜己,耻不更学;三者,自言大学不听异经;四者,轻慢后学,言无所知,如此四种之人,纵使学道,徒自劳耳!不能得道,有所通达,同无神验,何以徒劳?如此之人,求道之初本无至心,欲求名誉,罗供养。如此之人,恒为食吞火毒,取人财物,以为衣服,犹如剑戟在其身体,贪目前之利,不知后世殃考深重,死入地狱,烧铁洋铜以灌口中,以铁勒针作衣服之形,被其身体,拷掠捶挞,昼夜不息,亿兆载劫,方出为人,常处下贱,为人奴婢,兵卒厮伍,贤圣教化,讲经不得预闻,或心欲更学,不得自在,吾今目前便见此辈不可称计,甚可哀伤!明教将来慎之!慎之!
五欲
《老君经教》云:贪欲无数,无数之欲,念念丛生,不可胜言,大略有五:一,目欲观五色,色过则魂劳;二,耳欲闻五音,音繁则魄苦;三,鼻欲嗅五香,香溢则精流;四,口欲甘五味,味丰则神浊;五,身欲恣五体,体慢则志散。志散则脾伤,而行危,神浊则心乱而口爽,精流则肾虚而迷狂,魄苦则肺损而耳聋;魂劳则肝困而目。五者混暗,则身灭命亡;五者净,体全年永。
五浊
今释,一者命浊,二者见浊,三者恼浊,四者生浊,五者时浊也。
《灵宝玉诀经》云:太上道君告精进学士王龙赐曰:吾受元始真人旧经,说今释古,引古证今,深可信也。经道万劫当还无上宛黎天过世世后五浊之中,今释,此标五浊之时处也。遭命不幸,今释此命浊也,非唯年算夭促,义兼往业不淳也,是男是女不见经教,恒处恶道。今释,此见浊也,邪见覆心,不信正理,谤法罪重,久在地狱,生寿无几,而忧恼自婴,多受枉横,今释此恼浊也。贪瞋痴或能生忧畏,经累行人也。自生自死,轮转五道,堕於三涂八难之中,今释此生浊也。任命起灭,轮转苦难,障隔正道,殃对相牵,无有极已,生死分离,无有豪贱,今释此时浊也,大劫垂周,恶果皆熟,普遭凶害,实为痛心,今解说诸恶,以度可度,汝好正意,谛受吾言,於是注诀。龙赐稽首,伏受教旨,今释太上哀□,传付经诀,使五浊障消,保今太平之运。
《明真科经》云:来世之人不见科诫,方当履何五浊毒汤,遭难遇害,不能度身。
《灵书度命经》云:元始天尊曰:吾过去后真文隐藏,运度当促,五浊躁竞,万恶并至,何感念来,生在其中,甘心履罪,展转五道,长苦八难,更相残害,忧恼切身,不见经法,不遭圣文,任命生死,甚可哀伤。
七伤
《回天九霄经》云:高圣帝君曰:凡学士玄记有名,身有仙相,则应自然合真,而有七败之伤。第一之伤,带真行伪,淫色丧神,魂液泄漏,精光枯竭,气散魄零,骨空形残,神泣穷府,上闻天关,真仙远逝,魔魅来干,自与九狱结因,六天相亲,沦苦无极,岂复得仙?二伤,外形存道皮好念真,心抱阴贼,凶恶内臻,愿人否败,嫉能妒贤,口美心逆,面欢内瞋,诤论得失,妄造罪原,毁谤同学,攻伐师根,三官所记,标为恶门,仙真高逝,邪魔攻身,走作形影,飞体散神,故令枉横,极其恶源,考满,形灰沉灭,九泉徒有玄名,岂保自然!三伤,饮酒洞醉,损气丧灵,五府攻溃,万神振惊,魂魄飞散,内外朽零,本室空素,赤子悲鸣,真仙高逝,邪魔入形,如此之学,徒损精诚,虽有玄记,空失玉名,神升上宫,身灰幽冥,恍惚求年,焉得久停。四伤,行不弘物,责人宗仰,心忿口诤,骂詈无常,瞋喜失节,意性乖恒,气激神散,内真飞扬,魄离魂逝,九孔尘埃,五府奔丧,皆由性之不纯,行之不详,真仙高逝,外痾入形,如此之学,将何可望?虽有玄图,不兔斯殃,望仙日悠,地里日长。五伤,或玄图表见得受宝经,或运遇灵师启授神文,而不依科盟,漏泄天真,未经九年投刺名山,使青宫有录,金阙结篇,便传於人,流散世间,轻真泄宝,考结己身,徒有玄名,反累七玄,仙道高逝,身死幽泉,长充鬼责,万劫不原。六伤,身履殗秽,形影不香,内无清虚,外无兰芳,浊暗失真,神不居房,气扰精混,灵元失光,五神飞散,赤子骞扬,邪魔来攻,内外交丧,如此之学,望成反伤,真仙高逝,空影独行,沦於混浊,仙乎可望?七伤,啖食六畜之肉,杀害腻口之美,臭气充於藏府,伐生形於非己,真气扰於灵关,游神骇於赤子,魂魄逝於宫宅,浊啼缠於口齿,仙真高登於玉清,己身沉顿於地里,徒有玄名帝简,亦不免於必死。
八难
《灵宝真一自然经诀》云:道言:王侯道士民人,得生为人,舍女作男,难也。既得为男,才智明远,六情完具,形容端伟,声有玉音,气若名香,眼有日光,众观欣悦,玄如不足,难也。诸善已备,得生有道之国,君父贤明,笃尚道德,难也。贫穷而好道,念施惠不懈,难也。富贵而信尚道士,尊奉经书不殆,难也。能受人之恶,而不与较,制身命使不死坏,得度世仙道,难也。得见洞真、洞玄、洞神太上三洞宝经,宗奉讽读,供养烧香,难也。值见仙圣真人说法教化之时,同志相遇,难也。是为八难矣。
《众真诫经》云:西城王君告曰:夫人离三恶道,得为人难也。本经注云:三恶道者,不得作人,得作鸟兽虫畜之类,谓之三恶道也。既得为人,去女为男,难也。既得为男,六情四体完具,难也。六情既具,得生中国,难也。处中国值有道父母国君,难也。既得值有道之君,生学道有慈仁善心,难也。善心既发,信道德长生,难也。既信道德,生太平之运,为难也。可不勖哉!
七患
《本愿大诫经》云:真人曰:患人得生人道也,而不修德养性,以全於命矣。患闻经也,而不信矣。患受经也,而不讲诵矣,而不修其事矣。患不修身矣。患服药也,而未应中怠矣。患道行不备也,夸求升腾矣。患静斋读经矣,处幽山而不堪其忧矣。此七患,在人之身也,若不戒之,身无济理,所以云:大患者及我身,斯之谓矣。可不思欤!可不思欤!
五败
《灵书紫文经》云:第一败,人淫则鬼液外漏,精光枯竭,魂魄焦散,骨薄髓秽,魂号灵府,上闻玉阙,三宫灌争,胎英悲错,此一败仙相也。二败,勿食六畜肉,则形气郁臭,神灵浊滞,面黄齿枯,脾育死气,魂不受真,魄生邪悖,身沉长渊,骨骸土没,此二败仙相也。三败,勿食五辛之菜,则五藏恶臭,三华溃乱,神不上达,精胎下沦,魂魄生离,赤子烦顿,飞灵失守,明光流遁,此三败仙相也。四败,勿杀生昆虫,以上则冤对万物,束骸流血,形暴魄亡,魂气交战,胎灵傍徨,婴儿逃散,泥丸奸狂,赤子弃叛,尸形汤炉,水煮糜烂,此四败仙相也。五败,勿北向便,仰视三光,勿北向理发,解脱衣裳。勿北向唾骂,犯破毁王,破谓岁下辰。
《太上真科经》云:太上道君曰:魔王邪神皆被废黜,虽得重行,悉名故气。
田猎
老君《道德经》云: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明真科经》云:无极世界男女之人,生世无道,不念善缘,三春游猎,走犬放鹰,张罗布网,放火烧山,刺射野兽,杀害众生,其罪酷逆,死充重殃,身负铁杖,万痛交行,驱驰百极,食息无宁,死魂苦毒,非可堪当,万劫当生野兽之身,恒被烧,斫以报宿冤,纵还人道,恒遭恶人,身受鞭扑,忧恼自婴,福路目远,缠结日臻,不得开度,长夜绵绵。
《升玄经》云:道陵偈颂曰:不念作慈心,游猎杀众生,罪竟受对报,炎火烧其形。
渔捕
《元始智慧正观解脱经》云:天尊曰:或有受生渔捕为业,壅川决渎,布网垂纶,种种方便,伤害水族,煮炙屠脍,趣饱其躯,或行衒卖,以求财贿,如是之人,死入地狱,随相以报,受於炉镬,刀山剑树,一切苦对,还为畜类,以酬宿冤,若得为人,寿命短促,常多患恼,自作教人及以钱买生,欢喜心同,名为杀,其罪无二。
苦酷
《明真科经》云:无极世界男女之人,生世身行,发心举意,恒恶为先,苦酷无度,谗害忠良、死受恶对,牛头兽身,昼夜考掠,楚毒难言,身体烂坏,无复人形,万劫当生,边夷之国,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永失人道,长沦罪门,流曳五苦八难之中,不得开度,亿劫无还。
《飞天人偈颂》曰:苦酷馅忠良,谗谤击贤人,生世处边夷,死受牛兽身。
淫祀
《正一真人演千明科经》云:祭非其鬼,名为淫祀,陷坠群邪。
《太上太真科经》云:太上道君曰:魔王邪丑,皆被废黜,虽得重行,悉名故气。故气为灾,妨害亿兆。亿兆不悟,与之为群,杀生鼓舞。祠祀歌吟,更相恐悚,贪嗜血腥,脏货狼籍,罪积日深。
《明真科经》云:无极世界男女之人,生世恶逆。杀生淫祀,祷祠邪神,歌舞妖孽,自称姑郎,食啖百姓,兴造无端,脏满罪定,死受恶对,魂魄囚徒,流曳三官五岳之中,一日三掠,痛毒难言,万劫当还,生贱人中,或婴六极无人之形,幽沦罪源,长夜冥冥,不得开度,福道无缘。
《飞天人偈颂》曰:咒诅无辜人,淫祀舞邪神,流曳三徒中,万劫生贱身。
谋逆
《明真科经》云:无极世界.男女之人,生世所行,手杀君父,谋反师主,毁灭经教,秽辱天真。死受恶对,身入镬汤,五体煮渍,无复人形,百毒之汁以灌其身,痛不可居,苦难可任,万劫当生六畜之中,或为贱人聋盲六疾,非人之形,任人杀活,以报宿怨,福路转远,罪根日深,不得开度,长沦无还。
《飞天人偈颂》曰:谋逆害君父,秽辱毁天真。死入镬汤煮,苦痛不得还。
承贝
《太平经》:凡人所以有过责者,皆由不能善自养悉,失其纲纪,故有承负之责也。比若父母失道德有过於邻里,后生其子孙为邻里所害,是即明承负之责也。今先王为治,不得天地心,非一人失乱天文也。天大怒不悦喜,故病灾万端,后在位者复承负之。是故古者大圣皆知自养之道,故得治意少承负之失也。其后世学人之师,皆多匿真道之文,以浮华传学,违失天道,令后世浮浅不能善自养爱,为此积久,因离道远,谓天下无自全之术,故生承负之灾。夫南山有大木,枝纵覆地数百步,其本茎也,上有无赀枝叶华实,其根不坚,为大风所伤,其上枝叶华实悉伤死亡。此即万物草木承负大过也。其过在本,不在於末,而反罪未,曾不冤结邪,今无过被灾,承负之责矣。宁可罪后生邪,时来承负之责,如此天夫人生尽乐好善,而巨壮而固,反不肖且恶,岂有解邪!此尽承负之大效也,反以责时人,故不能平其治也。时人传受邪伪已久,安能自改正乎哉!天怜之,故上皇道应元气而不也。
道典论卷之三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3 道典论卷之二
下一页 道典论卷之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