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经衍义本草卷之四十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四十
宋通直郎辨验药材寇宗奭编撰
宋太医助教辨验药材许洪校正
菜部上品
冬葵
味甘,寒,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疗妇人乳难内闭。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生少室山。十二月采之。黄芩为之使。葵根,味甘,寒,无毒。主恶疮,疗淋,利小便,解蜀椒毒。叶,为百菜主,其心伤人。
《图经》曰:冬葵子,生少室山,今处处有。其子是秋种葵,覆养经冬,至春作子者,谓冬葵子,古方入药用最多。苗叶作菜茹,更甘美。大抵性滑利,能宣导积壅,服丹石人尤相宜。煮汁单饮佳,仍利小肠,孕妇临产煮叶食,则胎滑易产。暴乾叶将烧灰同作末,主金疮。根主恶疮,小儿吞钱,煮汁饮之出。
陶隐居云:以秋种葵,覆养经冬,至春作子,谓之冬葵,多入药用,至滑利,能下石。春葵子亦滑,不堪余药用。根,故是常葵尔。叶尤冷利,不可多食。
《日华子》云:冬葵,久服坚筋骨。秋葵即是种早者,俗呼为葵菜。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冬葵子,臣,滑,平。能治五脏#1及奶肿,能下乳汁。根,治恶疮,小儿吞钱不出,煮饮之,即出,神妙。若患天行病后食之,顿丧明。以叶烧灰及捣乾叶末,治金疮。煮汁能滑小肠。单以汁,主治时行黄病。
孟诜云:葵,冷。主疳疮生身面上,汁黄者。可取根作灰,和猪脂涂之。其性冷,若热食之,亦令人热闷,甚动风气。久服丹石人,时吃一顿佳也。冬月葵菹汁,服丹石人发动,舌乾,咳嗽,每食后饮一盏,便卧少时。其子,患疮者吞一粒,便作头。女人产时,可煮顿服之,佳。若生时困闷,以子一合,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顿服之,少时便产。
《食疗》云:主患肿未言#2头破者,三日后,取葵子一百粒,吞之,当日疮头开。又,凡有难产,若生未得者,取一合捣破,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已下,只可半升,去滓顿服之,则小便与儿便出。
《外台秘要》云:天行斑疮,须臾遍身,皆戴白浆,此恶毒气。永徽四年,此疮自西域东流於海内。但煮葵菜叶,以蒜齏啖之,则止。
《圣惠方》:小儿发斑,散恶毒气。用生葵菜叶绞取汁,少少与服之。
《千金方》:小儿死腹中。葵子末,酒服方寸匕。若口噤不开,格口灌之,药下即活。《肘后方》同。又方:妊娠患淋。葵子一升,水三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无葵子,用葵根一把。
《肘后方》: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葵子三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服。不差更服。又方:治卒关格,大小便不通,胀满欲死。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内猪脂如鸡子一丸则弥佳。
《经验后方》:治一切痈肿无头。以葵菜子一粒,新汲水吞下,须臾即破。如要两处破,服两粒。要破处逐粒加之,验。
《必效方》:治诸瘘。先以泔清温洗,以绵拭水,取葵菜微火暖,贴之疮引脓,不过二三百叶,脓头出肉生。忌诸杂厌及房室等。
《产宝方》:治妬乳及痈。葵茎及子为末,酒服方寸匕,愈。
《产书方》:治倒生,手足冷,口噤。以葵子炒令黄捣末,酒服二钱匕,则顺。
《衍义》曰:冬葵子,葵菜子也,四方皆有。苗性滑利,不益人。患痈疖,毒热内攻,未出脓者,水吞三五枚,遂作窍,脓出。
芜菁及芦菔
味苦,温,无毒。主利五脏,轻身益气,可长食之。芜菁子,主明目。
《图经》曰:芜菁及芦菔,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南北皆通有之。芜菁即蔓菁也,芦菔即下莱菔,今俗呼萝卜是也。此二菜,北土种之尤多。芜菁,四时仍有,春食苗,夏食心,亦谓之苔子,秋食茎,冬食根,河朔尤多种,亦可以备饥岁。菜中之最有益者惟此耳。常食之,通中益气,令人肥健。菔音卜。
陶隐居云:芦菔是今温菘,其根可食,叶不中啖。芜菁根乃细於温菘,而叶似菘,好食。西川惟种此,而其子与温菘甚相似,小细尔。
陈藏器云:按《本草》:芜菁,主急黄,黄疸及内黄,腹结不通。捣为末,水绞汁服,当得嚏,鼻中出黄水及下痢。
孟诜云:芜菁,消食下气。其子,九蒸九暴,捣为粉,服之长生。压油涂头,能变蒜发。又,研子入面脂,拯去皱。又,捣子,水和服,治热黄,结腹#3不通。少顷当泻,一切恶物、沙石、草、发并出。又利大小便。及治妬乳肿,取其根生捣后,和盐、醋、浆水煮,取汁洗之,五六度差。又捣和鸡子白封之,亦妙。
《食疗》云:温。下气,治黄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热毒风肿。食令人气胀满。
《伤寒类要》:神仙教子法:立春后有庚子日,温芜菁汁,合家大小并服,不限多少,可理时疾。
崔元亮《海上方》:但瞳子不坏者,疗十得九愈。蔓菁子六升,一物蒸之,看气遍,合甑下,釜中热汤淋,乃暴令乾,还淋,如是三遍,即取杵筛为末。食上清酒服二寸匕,日再。涂面膏亦有用者。
《圣惠方》:治风疹入腹,身体强,舌乾燥。便用蔓菁子三两为末,每服温酒下一钱匕。
《外台秘要方》:治心腹胀。蔓菁子一大合,拣净捣熟,研水一升,更和研,滤取汁,可得一盏,顿服之。少顷转利,或自吐,腹中自宽,或得汗,愈。又方:治廪疽着手足菺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复发热。芜菁子熟捣,帛裹傅之,即止。
《千金方》:常服明目,洞视,肥肠。芜菁子三升,以苦酒三升,煮令熟,日乾,末下筛。以井花水服方寸匕,加至三匕,日三,无所忌。
《肘后方》:治豌豆疮。蔓菁根捣汁,挑疮破,傅上,三食顷,即#4出。
《葛氏方》:卒肿毒起,急痛。芜菁根大者,削去上皮熟捣,苦酒和如泥,煮三沸,急搅之,出傅肿,帛裹上,日再三易之。
《经验后方》:治虚劳目暗。采三月蔓菁花,阴乾为末。以井花水空心调下二钱匕。久服长生。
《集疗方》:男子阴肿甚及大核痛,人所不能治者,芜菁根捣傅之。
《子母秘录方》:治妊娠小便不利。芜菁子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杨氏产乳方》同。
《衍义》曰:芜菁、芦菔,二菜也。芦菔,即萝卜也。芜菁,今世俗谓之蔓菁。夏则苦#5,当此之时,蔬园中复种之,谓之鸡毛菜。食心,正在春时。诸菜之中,有益无损,於世有功。采撷之余,收子为油。根食动气。河东、太原所出极大,他处不及也,又出吐谷中#6。后於莱菔条中,《尔雅》释:但名芦菔,今谓之萝卜是也。则芜菁条中,不合更言及芦菔二字,显见重复。从《尔雅》为正。
瓜蒂
味苦,寒,有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去鼻中息肉,疗黄疸。花#7,主心痛,咳逆。生嵩高平泽。七月七日采,阴乾。
《图经》曰:瓜蒂,即甜瓜蒂也。生嵩高平泽,今处处有之,亦园圃所莳。旧说瓜有青、白二种,入药当用青瓜蒂,七月采,阴乾。方书所用,多入吹鼻及#8吐膈散中。茎亦主鼻中息肉,齆鼻等。叶主无发,捣汁涂之即生。花主心痛,咳逆。肉主烦渴,除热,多食则动痼疾。又有越瓜,色正白,生越中。胡瓜黄色,亦谓之黄瓜,别无可用,食之亦不益人,故可略之。
陶隐居云:瓜蒂,多用早青蒂,此云七月采,便是甜瓜蒂也。人亦有用熟瓜蒂者,取吐#9乃无异,此止於论其蒂所主尔。今瓜例皆冷利,早青者尤甚。熟瓜乃有数种,除瓤食之不害人,若觉多,即入水自渍便即消。
今按#10:甜瓜有青、白二种,入药当用青瓜蒂。前条白瓜子,《唐注》云甘瓜子,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最为肠胃脾内壅要药,正是此甜瓜子之功。前条便以白瓜子为甘瓜子,非也。
《日华子》云:无毒。治脑塞,热病,眼昏,吐痰。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瓜蒂,使。茎主鼻中息肉,齆鼻。和小豆、丁香吹鼻,治黄疸。
雷公云:凡使,勿用白瓜蒂,要采取青绿色瓜,待瓜气足,其瓜蒂自然落在蔓茎上。采得未用时,使榔榔叶裹,於东墙有风处,挂令吹乾用。
《食疗》云:瓜蒂,主身面、四肢浮肿,杀蛊,去鼻中息肉,阴黄黄疸及暴急黄。取瓜蒂、丁香各七枚,小豆七粒,为末,吹黑豆许於鼻中,少时黄水出,差。
《圣惠方》:治鼻中息肉。陈瓜蒂一分为末,羊脂和少许,傅息肉上,日三。
《经验方》:治遍身如金色。瓜蒂四十九个,须是六月六日收者,丁香四十九个,用甘锅子烧烟尽为度,细研为末。小儿用半字,吹鼻内及揩牙,大人只用一字,吹鼻内,立差。
《伤寒类要方》:治黄疸,目黄不除,瓜丁散:瓜丁为细末,如大豆许内鼻中。令病人深吸,取鼻中黄水出而歇。
《衍义》曰:瓜蒂,此即甜瓜蒂也。去瓜皮,用蒂,约半寸许,暴极乾,不限多少,为细末。量疾,每用二钱匕,腻粉一钱匕,以水半合同调匀,灌之,治风涎暴作,气塞倒卧。服之,良久,涎自出,或觉有涎,用诸药行化不下,但如此服,涎即出。或服药良久涎未出,含沙糖一块,下咽即涎出。此物甚不损人,全胜石碌、硇砂辈。
白冬瓜
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
陶隐居云:被霜后合取,置经年,破取核,水洗,燥,乃擂取人用之。冬瓜性冷利,解毒,消渴,止烦闷,直捣、绞汁服之。
《日华子》云:冬瓜,冷,无毒。除烦,治胸膈热毒痈肿毒及蜂疔。藤烧灰,可出绣点黯,洗黑~,并洗疮疥。湿穰,亦可漱练白缣。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冬瓜练,亦可单用,味甘,平。汁#11,止烦躁热。练,压丹石毒,止热渴,利小肠,能,除消渴,差五淋。
孟诜云:冬瓜,益气耐老,除胸心满,去头面热。热者食之佳,冷者食之瘦也。
《肘后方》:治发背欲死方:取冬瓜,截去头,合疮上。瓜当烂,截去更合之。瓜未尽,疮已敛小矣。即用膏养之。
《古今录验方》:治患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肿,口乾。冬瓜一枚,黄土泥厚裹五寸,煨令烂熟,去土绞汁服之。
《兵部手集方》:治水病初得危急。冬瓜不限多少,任吃,神效无比。
《衍义》曰:白冬瓜,一二斗许大,冬月收为菜,压去汁,蜜煎,代果。患发背及一切痈疸,削一大块置疮上,热则易之,分散热毒气甚良。
白瓜子
味甘,平、寒,无毒。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主除烦满不乐,久服寒中。可作面脂,令面悦泽。一名水芝,一名白爪子。生嵩高平泽。冬瓜人也,八月采。爪,则巧切。
《图经》曰:白瓜子,即冬瓜人也。生嵩高平泽,今在#12处有之,皆园圃所莳。其实生苗蔓下,大者如桶而更长,皮厚而有毛,初生青绿,经霜则白者#13涂粉。其中肉及子亦白,故谓之白瓜。人家多藏蓄弥年,作菜果。入药须霜后合取,置之经年,破出核洗,燥乃擂取人用之。亦堪单作服饵。又有末作汤饮,又作面药,并令人颜色光泽。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七月采瓜犀,以为面脂。犀,瓣也。瓤亦堪作澡豆。其肉主三焦#14渴疾,解积热,利大小肠,压丹石毒。
《日华子》云:冬瓜人,去皮肤风剥#15,黑~,润肌肤。
《外台秘要》云:补肝散,治男子五劳七伤,明目。白瓜子七升,绢袋盛,绞沸汤中,三遍讫,以酢五升,浸一宿,暴乾,捣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久服,差。
《孙真人方》:治多年损伤不差。熬瓜子末,温酒服之。
《衍义》曰:白瓜子实,冬瓜人也,服食中亦稀用。
苋实
味甘,寒,无毒。主青盲,白翳,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热,杀蛔虫。久服益气力,不饥轻身。一名马苋,一名莫实,细苋亦同。生淮阳川泽及田中,叶如蓝,十一月采。
《食疗》云:叶,食动气,令人烦闷,冷中损腹。不可与鳖肉同食,生鳖症。及取鳖甲如豆片大者,以苋菜封裹之,置於土坑内,上以土盖之,一宿尽变成鳖儿也。又,五月五日采苋菜,和马齿苋为末,等分调,与妊娠服之,易产#16。
《衍义》曰:苋实,入药亦稀,苗又谓之人苋,人多食之。茎高而叶红可淹菜用。红黄二色者、谓之红人苋。
胡荽
味辛,温一云微寒,微毒。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肠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沙Z,豌豆疮不出,作酒散#17之,立出,通心窍。久食令人多忘,发腋臭,脚气,根发痼疾。子,主小儿秃疮,油煎傅之。亦主蛊,五痔及食肉中毒下血。煮,冷取汁服。并州人呼为香荽,入药炒用。
孙真人云:食之令人多忘,发痼疾,腋臭,□齿,口气臭,金疮疾。
《食疗》云:平。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若食多则令人多忘。
《外台秘要方》:主齿疼。胡菒子五升,应是胡荽子也。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之。
《经验后方》:治小儿Z豆,欲令速出。宜用胡荽二三两切,以酒二大盏煎令沸祆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泄气。候冷去滓,微微从项已下喷,一身令遍,除面不喷。
《必效方》:主蛊毒神验。以根绞计半升,和酒服之,立下。又治热气结滞,经年数发。以半斤,五月五日采,阴乾,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服。未差更服,春夏叶、秋冬根茎并用,亦可预备之。
《兵部手集方》:治孩子赤丹不止,以计傅之差。《谭氏》方同。
《子母秘录方》:治肛带出。切一升烧,以烟熏肛,即入。
菘
味甘,温,无毒。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酒渴。菘,音嵩。
《日华子》云:凉,微毒。多食发皮肤风瘙痒。梗长,叶瘦,高者为菘,叶阔厚短肥而痹及梗细者,为芜菁叶也。
《食疗》云:温。治消渴。又发诸风冷。有热人食之亦不发病,即明其性冷。本草云温,未解。又,消食,亦少下气。九英菘,出河西,叶及#18大,根亦粗长。和羊肉甚美。常食之,都不见发病。其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气。
《圣惠方》:治酒醉不醒。用菘菜子二合,细研,井花水一盏调,为二服。
《食医心镜方》: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热,解酒渴。菘菜二斤,煮作羹啜之,止渴。作齏菹食。
《伤寒类要方》:辟温病。菘菜如粟米,酒服方寸匕,日三,辟五年温。
《衍义》曰:菘菜,张仲景《伤寒论》,凡用甘草皆禁菘菜者,是此菘菜也。叶如芜菁,绿色,差淡,其味微苦,叶嫩、稍阔,不益中,虚人食之觉冷。
苦菜
味苦,寒,无毒。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肠澼,渴热中疾,恶疮。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耐饥寒,高气不老。一名荼苦#19,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傍,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阴乾。厌,於叶反,伏也。
陶隐居云:疑此即是今茗。茗一名茶,又令人不眠,亦凌冬不雕,而嫌其止生益州。益州乃有苦菜,正是苦□尔。上卷上品白英下已注之。《桐君录》云:苦菜,三月生扶疏,六月华从叶出,茎直黄,八月实黑。实落根复生,冬不枯。□音式。
《衍义》曰:苦菜,四方皆有,在北道则冬雕毙,生南方则冬夏常青。此《月令》小满节后,所谓苦菜秀者是此。叶如苦苣,更狭,其绿色差淡,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20子,自落。味苦,花与野菊相似,春、夏、秋皆旋开花。去中热,安心神。
黄蜀葵花
治小便淋及催生。又治诸恶疮脓水,久不差者,作末,傅之,即愈。近道处处有之。春生苗叶,与蜀葵颇相似,叶尖狭,多刻缺,夏末开花,浅黄色,六七月采之,阴乾用。
《图经》曰:文具附冬葵条下。
《经验后方》:治临产催产。以黄蜀葵子焙乾为末,井花水下二钱匕。如无子,以根细切,煎汁令浓滑,待冷服之。
《衍义》曰:蜀葵,四时取红单叶者,根阴乾。治带下,排脓血恶物,极验。黄蜀葵花,与蜀葵别种,非为蜀葵中黄者也。叶心下有紫檀色,摘之,剔为数处,就日乾之。不尔,即浥烂,疮家为要药。子,临产时,取四十九粒,研烂,用温水调服,良久,产。
蜀葵
味甘,寒,无毒。久食钝人性灵。根及茎并主客热,利小便,散脓血恶汁。叶烧为末,傅金疮。煮食,主丹石发,热结。捣碎,傅火疮。又叶炙又煮,与小儿食,治热毒下痢及大人丹痢。捣汁服亦可,恐腹痛,即暖饮之。葵花,冷,无毒。治小儿风Z。子,冷,无毒。治淋涩,通小肠,催生落胎,疗水肿,治一切疮疥并瘢疵,土靥。花有五色,白者疗痎疟,去邪气,阴乾末食之。小花者名锦葵,一名茙葵,功用更强。
《图经》曰:凡葵有数种,有蜀葵,《尔雅》所谓菺,茙葵者是也。菺,古田切。
《尔雅》云:菺,茙葵。释曰:菺,一名茙葵。郭璞曰:蜀葵也,似葵,华如槿花,戎蜀盖其所自,因以名之。
孙真人云:食之,狗咬疮不差。又能钝人情性。
《千金方》:治横生倒产。末葵花,酒服方寸匕。
《经验后方》:治痈毒无头,杵蜀葵末傅之。
《圣惠方》:治妇人白带下,脐腹冷痛,面色痿黄,日渐虚困。以白葵花一两,阴乾为末,空心温酒下二钱匕。如赤带下,用赤花。
《衍义》曰:文具附黄蜀葵花条下。
甜瓜
寒,有毒。止渴,除烦热,多食令人阴下湿痒生疮,动宿冷病,发虚热,破腹。又令人惙惙弱,脚手无力。少食即止渴,利小便,通三焦间拥塞气,兼主口舌鼻疮。禹锡云:按《日华子》云:无毒。叶,治人无发,捣汁涂之,即生。
《图经》曰:文具附瓜蒂条下。
陈藏器序云:甘瓜子,止月经太过,为末去油,水调服。
《食医心镜》云:治热,去烦渴。取甜瓜去皮,食后吃之,煮皮作羹亦佳。
《孙真人食忌》:患脚气人勿食甜瓜,其患永不除。又,五月甜瓜沉水者杀人。又,多食发黄疸病,动冷气,令人虚羸,解药力。两蒂者杀人。
《千金方》:治口臭。杵乾甜瓜子作末,蜜和丸,每旦洗净漱,含一丸如枣核大。亦用傅齿。
《衍义》曰:甜瓜,暑月服之,永不中暑气,多食未有不下痢者。贫下多食,至深秋作痢为难治,为其消损阳气故也。亦可以如白甜瓜煎渍收。
荠
味甘,温,无毒。主利肝气,和中。其实,主明目,目痛。
陶隐居云:荠类又多,此是今人可食者,叶作菹羹亦佳。《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是也。
《日华子》云:荠菜,利五脏。根,疗目疼。
陈士良云:实,亦呼菥蓂子。主壅,去风毒邪气,明目,去障翳,解热毒,久食,视物鲜明。四月八日收实,良。其花将去席下辟虫。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荠子,味甘,平。患气人食,动冷疾,主青盲病不见物,补五脏不足。其根、叶烧灰,能治赤白痢,极效。
孟诜云:荠子,入治眼方中用。不与面同食,令人背闷。服丹石人不可食。
《圣惠方》:治暴赤眼,疼痛渗涩。荠菜根汁点目中。
邪蒿
味辛,温、平,无毒。似青蒿细软。主胸膈中臭烂恶邪气,利肠胃,通血脉,续不足气。生食微动风气,作羹食良,不与胡荽同食,令人汗臭气。
《食医心镜》云:治五脏邪气厌谷者,治脾胃肠澼,大渴热中,暴疾恶疮。煮令熟,和酱、醋食。
同蒿
平。主安心气,养脾胃,消水饮。又动风气,熏人心,令人气满,不可多食。
罗勒
味辛,温,微毒。调中消食,去恶气,消水气,宜生食。又疗齿根烂疮,为灰用甚良。不可过多食,壅关节,涩荣卫,令血脉不行。又动风,发脚气,患啘,取汁服半合定。冬月用乾者煮之。子,主目翳及物入目,三五颗致目中,少顷当湿胀,与物俱出。又疗风赤眵泪。根,主小儿黄烂疮,烧灰傅之,佳。北人呼为兰香,为石勒讳也。
《图经》曰:此有三种:一种堪作生菜;一种叶大,二十步内闻香;一种似紫苏叶。
陶隐居云:术家取羊角、马蹄烧作灰,撒於湿地,遍踏之,即生。俗呼为西王母菜,食之益人。
《外台秘要方》云:治面上灭瘢方。木兰香一斤,以三岁米醋浸令没,百石出暴乾,为末,以傅之。用醋浆渍,百日出,日乾,末,服方寸匕。
石胡荽
寒,无毒。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不任食,亦去翳,熟挼内鼻中,翳自落。俗名鹅不食草。
芥
味辛,温,无毒。归鼻。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食温中。
《图经》曰:芥,旧不着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似菘而有毛,味极辛辣,此所谓青芥也。芥之种亦多,有紫芥,茎、叶纯紫,多作齏者,食之最美;有白芥,子粗大色白,如粱米,此入药者最佳。
陶隐居云:似菘而有毛,味辣,好作菹,亦生食。其子可藏冬瓜。又有莨,以作菹,甚辣快。
《唐本》注云:此芥有三种:叶大粗者,叶堪食,子入药用,熨恶疰至良。叶小子细者,叶不堪食,其子但堪为齏尔。又有白芥,子粗大白色,如白粱米,甚辛美,从戎中来,《别录》云:子主射工及疰气发无常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醋和涂之,随手有验。
《衍义》曰:芥,似芜菁,叶上纹皱起,色尤深绿为异。子与苗皆辛,子尤甚,多食动风。一品紫芥,与此无异,紫色可爱,人多食之,然亦动风。又白芥子,比诸芥稍大,其色白,入药用。
莱菔根
味辛、甘,温,无毒。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去痰癖,肥健人。生捣汁服,主消渴,试有大效。菔音匐。
《唐本》注云:陶谓温菘是也。其嫩叶作生菜食之。大叶熟啖,消食和中。根效在芜菁之右。
《尔雅》云:葖,芦萉。释曰:紫花菘也。俗呼温菘,似芜菁,大根,一名葖,俗呼雹葖,一名芦菔,今谓之萝卜是也。
萧炳云:萝卜根,消食,利关节,理颜色,练五脏恶气,制面毒。凡人饮食过度,生嚼下之,便消。研如泥制面,作赙饦佳,饱食亦不发热。亦主肺嗽吐血。酥煎食,下气。
《衍义》曰:莱菔根,即前条所谓芦菔,今人止谓之萝卜,河北甚多,登、莱亦好。服地黄、何首乌人食之,则令人髭发白。世皆言草木中,惟此下气速者,为其辛也。不然如生姜、芥子又辛也,何止能散而已。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菔。
荏子
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叶,主调中,去臭气。九月采,阴乾。
陶隐居云:荏状如苏大,白色,不甚香。其子研之,杂米作糜,甚肥美,下气,补益。东人呼为蕉,以其似苏字,但除禾边故也。笮其子作油,用#21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服食断谷亦用之,名为重油。
胡瓜叶
味苦,平,小毒。主小儿闪癖,一岁服一叶已上,斟酌与之。生挼绞汁服,得吐下。根,捣傅胡刺毒肿。其实味甘,寒,有毒。不可多食,动寒热,多疟病,积寒#22热,发疰气,令人虚热,上逆少气,发百病及疮疥,损阴血脉气,发脚气。天行后不可食,小儿切忌,滑中,生疳虫。不与醋同食。北人亦呼为黄瓜,为石勒讳,因而不改。
《千金髓》:水病肚胀至四肢肿。胡瓜一个破作两片,不出子,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俱烂,空心顿服,须臾下水。
越瓜
味甘,寒。利肠胃,止烦渴。不可多食,动气,发诸疮,令人虚弱不能行,不益小儿,天行病后不可食。又不得与牛乳、酪及鲊同餐,及空心食,令人心痛。
禹锡云:按陈藏器云:越瓜,大者色正白,越人当果食之。利小便,去烦热,解酒毒,宣泄热气。小者糟藏之,为灰,傅口吻疮及阴茎热疮。
白芥
味辛,温,无毒。主冷气。色白,甚辛美,从西戎来。子,主射工及疰气,上气发汗,胸膈痰冷,面黄。生河东。
《图经》曰:文具芥条下。
《日华子》云:白芥,能安五脏,功用与芥颇同。子,烧灰服,可辟邪魅。
《千金方》:治反胃,吐食上气。小芥子日乾为末,酒服方寸匕。
《肘后方》:治中风,卒不得语。以苦酒煮芥子,傅颈一周,以帛包之,一日一夕乃差。
龙葵
味苦,寒,无毒。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其子,疗疔肿,所在有之。
《图经》曰:龙葵,旧云所在有之,今近处亦稀,惟北方有之,北人谓之苦葵。叶圆似排风而无毛,花白,实若牛李子,生青熟黑,亦似排风子,但堪煮食,不任生啖。其实赤者名赤珠,服之变白令黑,不与葱、薤同食,根亦入药用,今医以治发背痈疽成疮者,其方:龙葵根一两,锉,麝香一分,研,先捣龙葵根,罗为末,入麝香,研令匀,涂於疮上,甚善。
苦耽
苗、子,味苦,寒,小毒。主传尸伏连,鬼气疰忤邪气,腹内热结,目黄不下食,大小便涩,骨热咳嗽,多睡劳乏,呕逆痰壅,疮癖痞满。小儿无辜疬子,寒热,大腹,杀虫,落胎,去蛊毒。并煮汁服,亦生捣绞汁服,亦研傅小儿闪癖。生故墟垣堑间,高二三尺,子作角,如撮口袋,中有子如珠,熟则赤色。人有骨蒸多服之。关中人谓之洛神珠,一名王母珠,一名皮弁草。又有一种小者,名苦□。
苦苣
味苦,平一云寒。除面目及舌下黄,强力不睡。折取茎中白汁,傅疔肿,出根。及#23取汁滴痈上,立溃。碎茎、叶传蛇咬。根主赤白痢及骨蒸,并煮服之。今人种为菜,生食之。久食轻身,少睡,调十二经脉,利五脏,霍乱后胃气逆烦。生捣汁饮之,虽冷,甚益人。不可同血食一本作蜜,食作痔疾,苦苣即野苣也,野生者,又名褊苣。今人家常食为白苣。江外、岭南、吴人无白苣,尝植野苣,以供厨馔。
《衍义》曰:苦苣,捣汁傅疔疮,殊验。青苗阴乾,以备冬月,为末,水调傅。
苜蓿
味苦,平,无毒。主安中,利人,可久食。
陶隐居云:长安中乃有苜蓿园,北人甚重此,江南人不甚食之,以无味故也。外国复别有苜蓿草,以疗目,非此类也。
《唐本》注云:苜蓿茎、叶平,根寒。主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酒疸。捣取汁,服一升,令人吐,愈。
《日华子》云:凉,去腹脏邪气,脾胃间热气,通小肠。
《衍义》曰:苜蓿,唐˙李白诗云:天马常衔苜蓿花。是此。陕西甚多,饲牛、马。嫩时,人兼食之,微甘淡,不可多食,利大小肠。有宿根,刈讫又生。
蕨
叶似老蕨,根如紫草。按蕨,味甘,寒,滑。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弱阳。小儿食之,脚弱不行。生山间,人作茹食之。四皓食芝而寿,夷、齐食蕨而夭,固非良物。《搜神记》曰:郗鉴镇丹徒,二月出猎。有甲士折一枝,食之,觉心中淡淡成疾。后吐一小蛇,悬屋前,渐乾成蕨,遂明此物不可生食之。
《食疗》云:寒。补五脏不足。气壅经络筋骨间,毒气。令人脚弱不能行。消阳事,令眼暗,鼻中塞,发落,不可食。又,冷气人食之,多腹胀。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四十 竟
#1脏:晦明轩本作『淋』。
#2言:晦明轩本作『得』。
#3腹:晦明轩本作『实』。
#4即:晦明轩本作『根』。
#5苦:晦明轩本作『枯』。
#6中:晦明轩本作『浑』。
#7花:原作『秘』,据晦明轩本改。
#8及:原作『又』,据晦明轩本改。
#9吐:原作『土』,据晦明轩本改。
#10按:晦明轩本作『注』。
#11汁:原作『主』,据晦明轩本改。
#12在:晦明轩本作『处』。
#13者:晦明轩本作『如』。
#14焦:晦明轩本作『消』。
#15剥:原作『则』,据晦明轩本改。
#16产:原作『差』,据晦明轩本改。
#17散:晦明轩本作『喷』。
#18及:晦明轩本作『极』。
#19苦:晦明轩本作『草』。
#20瘊:原作『疾』,据晦明轩本改。
#21用:晦明轩本作『日』。
#22寒:晦明轩本作『瘀』。
#23及:晦明轩本作『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67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三十九
下一页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四十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