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升经卷下

正统道藏 > 洞神部 > 洞神部本文类 西升经 宋 赵佶 > 西升经卷下
  西升经卷下
  神生章第二十二
  老君曰: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 
  神妙万物而为言,神生形也,身乃神之车,神之舍形成神也,盖神去於形谓之死,而形非道不生,形资神以生故也。有生叉先无离形,而形全者神全,神资形以成故也。形神之相须,犹有无之相为利用,而不可偏废,惟形神俱妙,故与道合真。
  神常爱人,人不爱神#1。
  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神将守形,神之爱人也如此。然神好清而心扰之,神好静而欲牵之,矜览外慕,逐物忘返,无一息之顷,内存乎神,欲抱神以静难矣。圣人复命之常同乎无知,虽圣智亦在所槟,故能神全不亏,异乎众人也。
  常安章第二十三
  老君曰:圣人常安,与天地俱安,而鬼神通。众人皆安其所不安,即不安矣。
  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不安其所安,安其所不安。安其所安,同於道也,故与天地齐其长久,而可与佑神,所以常安。不安其所安,蔽於物也,不亡以待尽,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何安之有。
  盖天道减盈满,补虚空,毁强盛,益衰弱,损思虑,归童蒙,塞邪知,圣人之朴也。
  盛极则衰,升极则降,坚则毁,锐则挫,自然之理也。天之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盖顺其自然无容私故也。圣人法天,损之又损,无思无虑,蒙以养正,复归婴儿,闲邪存诚,智巧不作,则以安其所安,复乎素朴故也。
  是以天下尚孝,可谓养母,常能爱母,身乃长久。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道者万物之母,而物其子也。孝子之养亲,一举足一言动,不敢忘焉。圣人体道,犹事亲也,岂须央可离哉。
  身心章第二十四
  老君曰:身之虚也,而万物至,心之无也,而和气归。
  养志者忘形,致道者忘心,离形去智,同於大通,则身无形累之患,而物自宾。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则心无使气之强,而气自复。
  故善养身者,藏身於身而不出也,藏人於人而不见也。
  惟藏天下於天下者,可以语此。
  故君子之治,必先死於国,既死不亡,其国盛也。民不敢散,更复充也。
  士见危致命,忠义许国,杀身成仁,虽死而不亡。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国之所以盛,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民之所以充也。
  若能知常,施行反也,众人欢乐,用生生也。动而失之,寿命竭也。
  复命日常,知常日明,真常之道诚能知之,其所施设则异众人矣。盖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其所施行,若东西之相反也。以歌为乐,将以生生,适以丧生,乐未毕,而哀继之,以道为乐,乐则生矣,其为乐可胜计耶!《庄子》曰:俗之所乐,果有乐无有哉!.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
  夫天下大物哉,甚绵绵也,冥冥混沌不可知也。知之者去之,欲之者离之,近之者远之。
  有物混成,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自古固存,幽深微妙,不可以智知也。趺而望之在乎前,弃而忘之在乎后,非有心者所得远,无心者所得近,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
  是以圣人非托於天下,亦非托於鬼神,亦非托於万物。常以虚为身,亦以无为心。此两者,同谓之无身之身,无心之心,可谓守神。守神玄通,是谓道同。
  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明乎物物者之非物,岂独治天下而已哉!以虚为身,以无为心,而一无所托,所谓不物也。身心两忘,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则道将与汝居,而合乎大同矣。
  无思章第二十五
  老君曰:智士无思虑之变,常空虚无为恬静,修其形体,而万物育焉。
  天下何思何虑,大智观於远近,以天下观天下,虚静恬淡,寂寞无为,以全其形生,故精神四达,并流上际下,蟠化育万物,不可为象。
  变者贪天下之珍,以快其情。然后兵革四起,祸生於内。国动乱者,而民劳疲也。
  《道经》曰: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庄子》曰:挝玉毁珠,小盗不起。
  夫国以民为本,民劳去者,国立废矣。所谓出其无极之宝,入贼利斧戟也。是以圣人无为无事,欲安其国民也。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不知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是犹出无极之宝,而入贼之利斧戟也。圣人无为而民自化,无事而民自富,岂务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哉。
  故曰:子能知一,万事毕。无心德留,而鬼神伏矣。
  能知一则无一之不知,不能知一则无一之知。德者得也,通於一而得之者,以无心故也。万事皆出於一,鬼神之所以灵,亦出乎吾心而已,无心之心,可与佑神,故两不相伤,而德交归焉。
  我命章第二十六
  老君曰: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
  通天下一气尔,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能知守之则无不治矣。《列子》曰:天地与我并生类也。
  非效众人行善,非行仁义,非行忠信,非行恭敬,非行爱欲,万物即利来。
  为善无近名,故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钦中达彼,兼爱无私,利万物而无所不利,非有心也。
  常淡泊无为,大道归也。故神人无光,圣人无名。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道德之至也,故圣人休焉。古之人葆其光而不露,晦其名而不彰,入於神,通於圣,盖体诸此。
  兵者章第二十七
  老君曰:兵者天下之凶事也,非国之宝。宝之者,而不用也,用之者,动有亡国失民之患也。
  兵者不祥之器,非国之宝。然天生五村,阙一不可,虽存所宝,岂得己而用之。不知出此,而乐杀人好攻战,岂为民父母之道哉!《传》曰:黩武无烈。
  是以圣人怀微妙,抱朴质,而不敢为#2与天下交争焉。虽有猛兽不能据也,虽有蜂趸虫蛇不能螫也,虽有兵刃弗能害也。以其积德玄通故也,是以天下莫能害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圣人体道夫何为哉?不与物争,而天下莫能争焉。此无他,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故性物而不折,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而物莫之能伤也。《庄子》曰: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柔弱章第二十八
  老君曰:天下柔弱莫过於气,气莫柔弱於道。道之所以柔弱者,包裹天地,贯穿万物。夫柔之生刚,弱之生强,而天下莫能知其根本所从生者乎。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气始於太初,而道在太极之先,则气本於道也。弱者道之用,自天地以至万物,皆本於是,有乎生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
  是故有以无为母,无以虚为母,虚以道为母。自然者,道之根本也。
  无动不生无而生有,有不离无,无因有着,有无异用,皆同於虚,虚非无也,无实而已。虚无之宗,道实妙之,三者名虽异,而皆本於自然,为母之言,亦荃蹄尔。
  民之章第二十九
  老君曰:民之所以轻命早终者,民自令之尔。非天地毁,鬼神害,以其有知,以其形动故也。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宵人之离形者动与过也,然则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非天地鬼神毁而害之也,人自取之尔。《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追,此之谓也。
  是故无有生有,无形生形,何况於成事而败之乎。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天施地生,其盖无方,曲成万物而不遗,夫岂容心以败其成事哉!然则民之轻命早终,非阴阳贼之,心则使之也。
  人欲长久,断情去欲,心意以索,命为反归之,形神合同,固能长久。
  天地能长且久,而人不能者,以其任情肆欲,放心纵意,自遗其咎故也。诚能忘其所不忘,而反求诸己,则形生而不敝,神全而不亏,形神合而不离,与天地齐其长久,斯无难矣。
  天下章第三十
  老君曰:人虽在天下,令意莫在天下;人虽在国,令意莫在国;人虽在乡,令意莫在乡;人虽在家,令意莫在家;神虽在身,令神莫在身,是谓道人。
  人之生也,形不盈仞而心伴造化,岂滞於形体,拘於方隅哉!兼忘天下一宅而寓於不得已尔,以国观国,以乡观乡,以家观家,亦莫不然。古之人所以处其家,如逆旅之合,观其乡如戎蛮之国,盖体此也。至於神之在人,经太山而无介,入渊泉而不濡,处卑细而不惫,充满天地,挥斥八极,妙万物而无方,初不累於七尺之躯也。昧者横私於己,仞而有之将以尽神,何异守唐肆之遗踪,而望其得焉哉。
  意微章第三十一
  老君曰:患生不意,祸生丝微。
  祸息多臧於隐微,而发於人之所忽,圣人防微慎始,用智於未奔沉之前,盖以此也。
  善生於恶,利生於害,
  有善而恶为之亚,有利而害为之对,物莫不然,惟去善而自善,则善恶一致,盖将简之而不得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则无所不利,而未始有害。
  大生於小,难生於易,
  其作始也简,其将异也铃巨,大生於小也,苟以为易,难将至矣,难生於易也。《德经》曰:天下之大事铃作於细,天下之难事又作於易。
  高生於下,远生於近,
  高必基於下,远叉自於近,故九层之台起於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外生於内,
  有诸中者,叉形诸外。
  贵生於贱,动生於安,
  贵以贱为本,静者动之基。
  盛生於衰,
  无冬之闭藏,则无春之蕃鲜。
  阴生於阳,
  阳不极,则阴不生。
  是故有无之相生,虚实之相成。是以有归有,无归无也。
  自无出有,有极归无,相生故也,由虚为实,实复为虚,相成故也,自善恶以至阴阳,莫逃乎此。然有无迭用,以类而应,有善则有恶,有则归有,无利则无害,无则归无,各象其德,若影响然。此为道者,不蔽於有,不溺於无,而桀立乎中央。
  在道章第三十二
  老君曰: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鱼在水中,水在鱼中。道去人死,水乾鱼终。
  道无乎不在,万物职职,何莫由斯道也,况於人乎!《庄子》曰:行於万物者道,道不远人,人自远道尔。其犹鱼之在水也,鱼失水则死,人失道岂存哉。
  故圣人自知返归未生,捐弃骄奢,绝除忧思。是故形隐神留,天下归焉。
  圣人复以自知游乎物之初,外观无物,内观无心,骄奢忧思,内外两忘,故炼气成形,炼神合道,不期民之归而自归。《道经》曰:执大象,天下往。
  无为无事,国实民富,保道蓄常,是谓玄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则复乎至幽,得其所一而同焉故也,道之真常,无异於此。
  有国章第三十三
  老君曰:有国者,其根深也。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天地覆载,万物蓄养,金玉重宝,不积留也。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
  夫外天地者,有天地。
  道之大全,生天生地,则天地之表,盖有大天地者,诚能知天地与我并生而外之,则天地虽大,不出吾之度内矣。
  外其身者,而寿命存也。
  外死生,遗祸福,而神未尝有所困,故与天地并,而莫知其极。《道经》曰:外其身而身存。
  是以君子善人之所不善。
  不善者吾亦善之。
  喜人之所不喜。
  得之则喜,失之则忧,人之常情也。君子於失得勿恤,而所喜者在道,何忧哉!故其可喜也,终无已。
  乐人之所不乐。
  天乐天,圣乐圣,《庄子》曰: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
  为人之所不为。
  欲得人所不得,修人所不为。
  信人之所不信。
  至信之人可以感物,商丘开信,伪物犹不逆,况彼我皆诚哉。
  行人之所不行,是以道德备矣。
  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如上数者,皆人之所不能行,而君子能行之,故积善成德,德兼於道,而道德咸备。
  皆有章第三十四
  老君曰: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万物不自知,道自居之。
  道无乎不在,万物之所共由也,岂独智者有之,瓦砾梯牌咸与有焉。道行於万物,而物不自知也,道不违物,物自违道尔。
  众人皆得神而生,不自知神自生也。君有德施於百姓,百姓不自知受君之德也。
  神妙万物而为言,物得是以生焉,百姓日用而不知,犹受君之德而不知,皆日我自然,谓帝力何有於我也。
  是故圣人藏神於内,魄不出也。守其母,其子全,民炽盛,保其国也。玄虚积充,受命#3长也。
  《道经》曰:载营魄。盖魂阳而动,魄阴而止,圣人以神御气,以魂制魄,故神常载魄而不滞於魄,尚何动出之有。神为气母,气为神子,守其母而子全,自然之理也。犹之民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气为命之元。气全则命永存也,《经》曰:得微妙气化。《庄子》曰: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元虚之气配义与道,充塞四体,无是馁也,元虚厥躬,则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不难致矣。
  人能图知#4天地万物,而不自知其所由生,反命归本,是大不知也。
  自券之内无适非本,自券之外皆其末也。世之人逐末忘本,敝精神於赛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皆能役思虑以知之,不能反求诸己复以自知,道在迩而求诸远,人皆日予知,是大不知也。
  治身章第三十五
  老君曰:治身之道,先隐天地,静居万物之始。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所谓隐天地者,非伏其身而不见也,深根宁极隐於是焉。万物之始,即天地之始也,无名天地之始,能归其根以居之,其於治身也何有。混元谓仲尼曰:吾游於物之初,正此意也。
  夫圣人通玄元,混气思以守其身。
  天一在藏,资元气以立始,天五在府,资冲气以成终,或清而快,或浊而迟,周流於一身,而为有生之本者,是气也。妙而难名,混而不离,唯圣人然后能通之,通之然后能守之,不知善持养,则昔之充者今或馁,昔之纯者今或散,欲守而勿失不可得矣。关尹谓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为纯气之守,其有得於此乎!
  俗人以情爱贪欲以守其身。此两者同有物而守其身,其道德各异焉。
  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然所守在道,则守而不失,所守以妄,则莫之能守。抱元专气,通於道也,道无时而尽,情爱贵欲逐於妄也,岂可长保哉,此两者同有物以守其身,则物与物何足以相远。盖气虚而待物者也,而合乎混冥,则物物而非物矣,物物而非物,即不物之物也,不物之物,唯独智者能明之。由於独智入自圣门,由於情欲入自禽门,其守身则同,其所以守身则异。
  道德章第三十六
  老君曰:道德天地,水火万物,高山深渊,各有所归。
  自道而降,堕於域中,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自有形以至无形,自有情以至无情,芸芸职职,各从其类,自然之理也。
  夫道非欲为虚,虚自归之;
  唯道集虚。
  德非欲於神,神自归之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易》白:显道神德行。
  天非欲於清,清自归之;地非欲於浊,浊自归之;
  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
  湿非欲於水,水自归之;燥非欲於火,火自归之;
  水流湿,火就燥。
  万物非欲见於形,形自见之。
  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既已为物矣,未免乎有形之累也。
  高山大泽非欲於飞鸟虎狼,飞鸟虎狼自来归之;深渊河海非欲於鱼鳌蛟龙,鱼鳌蛟龙自来归之。
  积土成山,禽兽群焉,积水成渊,鱼鳌生焉。《庄子》曰:长於水而安於水,生於陵而安於陵。
  人能虚空无为,非欲於道,道自归之。由此观之,物性岂非自然哉。
  道常无为,损之又视,以至於无为,道将为汝居矣。《素问》曰:虚元恬淡,真气从之。
  善恶章第三十七
  老君曰:百姓行善者,我不知也;行恶者,我不知也;行忠信者,我不知也。是以积善善气至,积恶恶气至。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恶两忘,付之自尔,不善者亦善之,不信者亦信之,善恶诞信冥於一政,将择焉而不得,夫岂护该然分别而务求知哉!然视履考祥,积善积恶,殃庆各以其类,至若影响,然顾人所行何如尔。
  是故圣人言,我怀天下之始,复守天下之母,而万物益宗,以活其身。
  天下之始,所谓无丰天地之始也,天下之母,所谓有名万物之母也,两者异名,同谓之道。道之所在,万物宗之,可以保身盖优为矣,庄子所谓至乐活身,唯无为观存是已。夫以混元之圣,犹不自居,取圣人之言以为证,此其所以圣益圣也。
  吾意常不知,安能知彼行善恶焉。
  知之浅矣,不知深矣,知之外矣,不知内矣,则不知乃真知,而知乃不知也。然则不知彼而自知,兹其所以为大知欤。
  积善神明辅成,天道犹佑於善人。
  积善无已,则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德经》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寂意章第三十八
  老君曰:吾道淡泊寂,意死者生,静而复命也。
  淡则不与物交,泊则静止不流,道之真也。体道者在於形如槁木,心若死灰,内静其意,归於寂定,而无以生为,故尔以其不自生,故形生而不敝,皆复命之常也。
  生生积浸润,滋汋留滞,玄冒沾洽,元气包之,其根盖深。乃四固,中无心,故能致万物精华。无极之物,自然来归之,以其空虚无欲故也。
  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生生者道也,悟道以顿,一息而神,行道以渐,在於真积力久焉。诚能积而不已,浸润以成,则精全神王,肾水泽而两气滋,康泉玉英,周流无碍,孰有壅板之息哉!夫然,故天一玄妙之气覆冒形躯,灵液流畅,灌溉五官四肢百体,元气包括,根深而蒂固,心虚而腹实也,万物之精华,不期至而自至矣。古之人能腹天气传精神者,盖得於此。
  戒示章第三十九
  老君曰:喜,吾重告尔,古先生者,吾之身也。今将返神,还乎无名。
  无名天地之始,还乎无名,所谓游乎太初也。
  绝身灭有,绵绵常存。
  外其身而身存。
  吾今逝矣,亦返一原。
  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一之原,太初之先是也。太初之先,则亦不可得矣,返乎此,则体尽无穷而游无映,所谓主之以太一也,太一则一之原也。仲尼谓混元曰:向者先生形体掘於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於独也,其有见於此乎。
  忽焉不见,斯须,馆舍光炎,五色玄黄。喜出中庭叩头曰:愿神人复一见,授以一要,得以守元。即仰睹悬身坐空中,去地数十丈。其状金人,存亡恍惚,老少无常。
  圣人周尽一体,形充空虚,故神妙不测,存亡自在,超忽变化,不可名状。
  〔老君〕曰:吾重诫尔,尔其守焉。除垢止念,静心守一。众垢除,万事毕,吾道之要也。诚竟复隐。喜不知所之,泣涕追慕,退官托疾,弃念守一,万事毕矣。
  《传》曰:通於一而万事毕。一者何也?精之数也,天得是以清,地得是以宁,物得是以生,诚能守而勿失,则复乎天下之至精矣。然而垢念未忘,虽欲守之,有不可得叉也。遣息众累,一毫莫婴,妄念不起,灵台有持,如镒之明,而尘垢不止,以是抱而不脱,天下之能事毕矣,此圣人所以贵精也。昔广成子修身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盖得乎此。混元谓南荣越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正与此同。
  西升经卷下竟
  #1此句之下,《西升经集注》尚有二句:『故绝圣弃智,归元知也』。
  #2『而不敢为』,《西升经集注》作『而不敢有为』。
  #3『受命』,《西升经集注》作『寿命』。
  #4『人能图知』,《西升经集注》作『人能徒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3 西升经卷中 下一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