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古往今来有很多痴情的皇帝,不过,痴情到惊悚的地步就不多了。慕容家就出了这么一位痴情得丢了江山、丢了尊严,最后丢了性命的皇帝。这哥们儿叫慕容熙,这家伙风流倜傥、多情温柔,他得到王位是因为女人,最后失去王位也是因为女人。公元395年,烈士暮年的慕容垂感到自己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决心在生前解决魏国的隐患,命太子慕容宝挂帅,率军8万进攻北魏,没想到在参合陂惨败,加上后援军共10万将士全军覆没。在参合陂的山谷中,4万多燕军俘虏被魏王拓跋圭下令全部活埋,制造了十六国时期最大一桩杀降事件。“参合陂”从此成了慕容子孙的奇耻大辱,以致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将慕容复住的地方命名“参合庄”,慕容家绝学命名“参合指”。
公元396年四月,慕容垂死于回军途中,终年七十一岁。太子慕容宝即位。他的大儿子慕容盛深具谋略,慕容宝南伐时,差点被叛臣段速骨所俘,全仗着慕容盛机智骁勇才得以脱身,然慕容盛却始终不受重用。公元398年,慕容宝伐魏兵败北归故都龙城(朝阳市),当时的尚书是慕容垂的舅父兰汗,这个人心怀野心,设下陷阱迎慕容宝入龙城。毫无戒备的慕容宝入城后就被谋杀。兰汗又杀太子、宗室一百多口人,自称昌黎王。
机智的慕容盛假意归附兰汗,他一面挑唆兰汗兄弟间的关系,一面派心腹慕容奇暗中招募兵士几千人,占据建安城。同年10月,慕容盛纠集心腹,杀入宫中,捕杀了兰汗父子。慕容盛即位后,对臣下严酷寡恩,群臣人人心寒,个个思叛,公元401年8月,慕容盛在叛乱中被砍伤。慕容盛觉得自己不行了,忙急召叔父、慕容熙来托付后事,但慕容熙还没来他就死了。慕容盛想不到的是,他这个叔父瞄准的是他的皇位,而帮手竟是他的老妈丁太后。
唐高宗是掩蓋在李世民和武則天光環之下的一個男人:不爭氣的兒子,懦弱的丈夫。對於高宗,自古以來人們已經習慣於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環中考察,即使對他在位期間的政治評價,也會和貞觀之治聯系起來:“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明了高宗的政績。那麼,究竟是他本身懦弱,還是曆史學家把他寫懦弱了?答案應該是後者,有幾點可以證明。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時候已經跟武則天發生了不正當關系。那時候武則天是庶母,是母子關系。如果二人曖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後果不堪設想,至少要被廢掉太子之位。他敢做這件事,可見他不膽小。其二,唐高宗繼位之初,他的舅舅長孫無忌把持朝政大權,唐高宗不服,要奪權。當時唐高宗的勢力還無法與長孫無忌相抗衡,但是他經過不懈的努力還是奪了權,最後把長孫無忌貶至外地,致其自殺而亡。其三,從高宗時期的曆史發展來看,他的功績一點也不遜色於其他任何一個皇帝,包括他的父親。高宗即位伊始,就立即暫停了對遼東(高句麗)的戰爭及土木工程的營造。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即永徽元年(650年),召集眾地方官詢問百姓疾苦,鼓勵臣下就國計民生發表意見。
他也很善於聽從勸諫。有一次,他出外打獵遇雨,就問臣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麼樣才能不漏一點水?”臣下說:“要是用瓦做,就不會漏雨了。”言外之意, 是不應出來打獵遊玩。高宗愉快地接受了批評。顯慶元年(656年),高宗再次征詢如何能夠減輕百姓負擔。大臣來濟指出:過多的勞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負擔,出工則誤農時,出錢又花費很多,應該免除一切不急需的徭役征發。高宗虛心采納。這種虛心求諫的政治作風與太宗如出一脈。高宗對於法律建設也十分重視。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議》(與《羅馬法》並稱),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由長孫無忌等大臣修訂而成的。相對來說,這一時期的執法狀況寬平公正,犯罪率較低。史載,有一次,大理寺卿唐臨向高宗報告說:監獄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個,其中只有兩人需要判死刑。
高宗時期的軍事成就也不容忽視,唐朝在這一時期滅亡了東西兩個大敵:西突厥與高句麗,也順帶壓制了一下日本的氣焰,換來了中日千年和平。單從征伐高句麗的 戰果來說,太宗李世民曾親征卻徒勞無功,而後來高宗先後派大將蘇定方、李績(即李世績)、劉仁軌以及薛仁貴經略遼東,最後兵圍平壤,滅了高句麗,並在遼東 設立九都督府。後來新羅統一朝鮮半島,與唐朝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顯然,高宗完成了太宗沒有實現的夢想。
從高宗對於長生之術的冷靜態度和對醫學的信任來說,比起乃父太宗也勝出一籌。太宗最終由服食丹藥而死,而高宗身體狀況雖一直不佳,卻能夠客觀坦然地面對。他對於胡僧的長生藥從不迷信,認為“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他對於禦醫的治療都能夠積極配合,即使是在他的頭上紮針也不介意。另外,他還命令宰相組織名醫修訂了《唐本草》行世。“單就這種對生死的科學態度來看,說他”昏懦“就很不客觀公平。
高宗在處置危及皇權和皇位的事件時,也不見昏懦。最有代表性的是發生在永徽三年(652年)的宗室謀反案。當時,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與駙馬房遺愛(房玄齡之子)、巴陵公主的駙馬柴令武、高祖李淵的女兒丹陽公主的駙馬薛萬徹、高祖六子荊王元景等人勾結在一起,陰謀發動政變,欲推舉自稱有做皇帝征兆的荊王元景為帝。
事情敗露以後,高宗立即命長孫無忌負責調查,房遺愛稱太宗三子,即李治同父異母的哥哥吳王恪是主謀。高宗果斷下令,將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等人斬首,賜荊王元景、吳王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自盡,吳王恪之弟被廢為庶人,房遺愛之弟遭貶,薛萬徹之弟被流放。另有一大批有牽連的人,如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節、江夏王李道宗等人被流貶。其中,雖然有長孫無忌趁機專權,打擊異己的情況,畢竟是假手皇帝。觀一葉而知秋,看高宗處理這件事情的手段,恐怕不太可能容忍武則天”專作威福“吧?而這樣的鐵腕作風,無論如何也不能與”昏懦“掛鉤。
綜觀高宗執政時期,國力在增強,到永徽三年(652年),全國人口就從貞觀時期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三百八十萬戶。此外,民族關系在改善,疆域在拓展,這個被認為是唐朝最弱的皇帝,擁有唐朝最大的版圖。這樣的人能說弱嗎?退一步說,對於一個守成之君,能夠繼續執行被證明是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繼續沿著國家建設和發展的正確道路開拓前進,怎麼能夠給他一個”昏懦“的評價呢?李治被冠以昏懦的主要原因就是委政於武則天。顯然,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此事絕難以被以男性為主的文臣武將們接受。曆史學家們把武則天描繪成一個十足的野心家,整個唐高宗時代基本被武則天的陰謀所籠罩。為了說明武則天的強勢,就必須把李治描寫成一個很懦弱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