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南北朝历史:均田制是怎样的?均田制在哪些朝代实行过


均田制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给后人留下极深印象,改革措施中的均田制乃一重大举措。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并开始执行。北魏至唐前期都推行均田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后来的隋朝和唐朝初期仍行此制,到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才被废止。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

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其次,均田制是封建国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国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再次是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建农民的转化,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均田令虽然限制土地买卖、占田过限,但均田农民土地不足,经济力量脆弱,赋役负担沉重,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正因为如此,均田制在北魏实施以后不久即被破坏。经过北魏末年的战乱,无主土地和荒地增多。继起的东西魏、北齐、北周、隋,施行之后又破坏。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土地还授实际上已不能实行。德宗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后,均田制终于瓦解。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