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故居在哪里 詹天佑后人

詹天佑故居

被誉为“中国近代工程之父”的詹天佑,于1861年诞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的一个普通的茶商庭,时至今日,广州府南海县西关十二甫西街的一所旧居,依然保留着詹天佑童年生活过的痕迹。

据詹天佑的嫡孙詹同济老人介绍,祖父的故居共有两处,除了广州的旧居,另一处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洞庭街51号,为1912年建造,是詹天佑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期间亲手设计修建的,亦是他生前与妻儿共同生活了多年的宅邸。目前,两处故居皆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詹天佑广州宅居的建筑风格依稀显现出清末民初的民居式样,青砖绿窗,典雅的斗室尽显主人恬淡朴素的心性。室内陈设着几样简单的老具,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悬挂的一幅对联,上书“幽芳淡冶仙为侣,傲骨嶙峋世所稀”,那是詹天佑一生的真实写照。

詹同济回忆说,相比起广州的故居,祖父在武汉的住所在建造上则更为讲究。

武汉詹天佑故居是一栋设计风格较为西式的砖木结构楼房。三面环廊的布局与走廊两侧的居室皆现象出工程大师独特的审美眼光。住宅顶部铺设红瓦,阁楼、老虎窗应有尽有。楼前花园遍植花果,别有一番庭院雅趣。如今这里的一切依旧保存完好,已作为詹天佑故居陈列馆,珍藏着不少詹天佑生前钟爱的器物及著作。

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詹天佑故居的保护及修缮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詹天佑后人

2011年4月26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武汉詹天佑故居陈列馆,捐献出一幅詹天佑先生生前的珍贵留影,并亲口讲述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奠基者詹天佑先生的故事,在场工作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老人名叫詹同济,正是詹天佑先生的嫡孙。巧的是詹老与他的祖父一样,也醉心于铁道工程,身为新中国土木工程高级工程师的他,曾先后在铁路工程局、铁道部机关担任技术和秘书工作。

童年时,詹老曾从父亲处听到过不少关于祖父留学国外,回国后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往事,在他的记忆中,祖父的事迹如如同中国日新月异发展的铁路事业一样,充满传奇色彩。

1934年,4岁的詹同济随父亲首次坐火车前往青龙桥火车站,参加纪念祖父詹天佑逝世25周年举办的活动。这难忘的历史瞬间被摄影师摄入镜头,定格成永久的记忆。

自20世纪70年代始,詹老在铁道部出版社任编辑组长,长期从事辞书编辑工作,译编了大量詹天佑的日记和书信手稿。80年代,铁道部筹建詹天佑纪念馆,詹同济任筹建办公室史料组长。纪念馆建成后,他又出任纪念馆首任馆长及名誉馆长,直至退休,一直致力于史料译编。

作为詹天佑的后人,詹同济穷后半生精力,进行詹天佑史料译编和研究,先后著有《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选》、《詹天佑生平志——詹天佑与中国铁路及工程建设》、《詹天佑照片手迹故事》、《詹公天佑与京张铁路文献档案》等多部著作,为后人了解詹天佑生前事迹留下了无比珍贵的资料文献。

詹天佑留学

1872年的中国,刚刚走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阴影,洋务运动的兴起,成了挽救大清国运的最后一线希望。

这一年9月的一天,风和日丽的美国西海岸迎来了一批留着长辫的中国少年,他们是清政府选出的首批官费赴美留学深造的学子,其中就有后来毕业于耶鲁大学、归国后一手打造了举世瞩目的京张铁路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12岁的詹天佑踌躇满志,将要在这异国他乡开始他长达9年的求学生涯。幼小的心灵中早已根植的爱国主义情怀促使他格外珍视这来之不易的留学机会。

1873年,列强侵华的脚步加速,清政府更加病入沉疴。这一年,詹天佑顺利考入美国西海文小学。凭着优秀的语言天赋和勤奋的钻研精神,他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短时间内便掌握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1876年,詹天佑以优异成绩的获得了纽海文中学的录取通知,两年后,各科学业优等的他便成功考入耶鲁大学

漫长的留美期间,詹天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国外先进的工程技术知识。他曾亲眼目睹了铁路的巨大运力,深知未来的物流运输,乃至中国整个经济体系的振兴,都离不开火车这项世界工业革命最伟大的发明成果!于是,詹天佑毅然决定攻读土木工程专业,深入探索铁路工程领域。此时,他的聪明才智完全得以展现,优异的理科成绩令他两度荣获奖学金,使当地的美国师生都不禁为中华学子的勤勉好学精神所折服。

1881年,詹天佑学成归国,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铁路事业。

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一生致力于祖国的铁路基建事业,功勋昭著。他成功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京张铁路,更在晚年亲手编撰了《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以及《华英工程词汇》等数部土木工程著作,为后人提供了极其珍贵的专业资料。

詹天佑不仅在事业上倾情投入,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位关爱妻儿,熟谙治之道的模范长。

自与夫人谭菊珍成婚以来,夫妻恩爱,共育有八位子女,先后教养成材。一人虽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依然不乏天伦之乐。

在詹天佑心中有一个重要的信念,那就是男人必须珍爱妻子,不爱妻子的男人,也必不会忠于事业和朋友。生活中,他时常叮咛部下要尊重爱护妻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教导下,京张铁路职工大多夫妻恩爱,庭和睦。以致于一群前来参观的学生发现了这种风气,都不禁大为感慨詹天佑先生对妇女的尊重。

詹天佑一生酷爱菊花,在他住宅的花园内,遍植菊花,皆因夫人的名字中有个菊字。

由于夫人谭菊珍身患肺病,长年咳嗽,久治不愈,日常饮食需要詹天佑照顾。病人进食缓慢,常常是饭未吃完,饭菜已冷。为了让夫人吃到温热的饭菜,詹天佑苦思冥想,专门设计订造了一套保温餐具,供她使用。

这期间,友人见谭菊珍长年卧病在床,无法照料丈夫日常起居,便有意做媒为詹天佑纳妾。被詹天佑得知后,坚决予以拒绝,依然对缠绵病榻的妻子关怀备至,此情不移,令当时无数达官贵人油然敬佩。

詹天佑的精神

他是一位栉风沐雨,在华夏的大地上铺设铁路动脉的民族英烈,更是一位呕心沥血构筑生命长城的科技先驱!周恩来总理曾高度评价他为“近代中国史上国人的无上光荣”,纵使光阴的车轮已然驶过漫长的一个世纪,他的名字依然在历史的浩翰星河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他就是詹天佑,经在中华民族最黑暗的历史时期挺身而出,令自命不凡的西洋人低下傲慢的头颅的伟大的中国工程师!

1904年9月,当清政府顶着列强压力,宣布京张铁路正式动工修建时,引来的却是英国人鄙夷的嘲讽。西方世界充满傲慢与偏见的声音称,能自主设计并修建京张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诞生。面对这些恶意诋毁的舆论,詹天佑针锋相对地反驳,能修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不仅已经诞生,而且就生于当代。

四年来,詹天佑带领着工程队翻山越岭,测量开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以精湛的技术和高超的才干完成了这项举世瞩目的铁路修建工程!

1909年,一声嘹亮的汽笛长鸣标志着京张铁路正式通车。饱受列强蹂躏的中华大地上响起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那一刻,世界为之瞩目。

詹天佑脸上终于流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过去的四年,无数个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饱尝列强迫害、权贵欺压、亲人离世的痛苦,在这一天到来之际,都是值得的……

詹天佑忠于信念,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当时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历史终将证明,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国的道路,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

詹天佑简介

2005年秋,京张铁路开工百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铜像的揭幕仪式,亦在张口南站的隆重举行,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这座近三米高的铜像醒目地矗立在车站前,象征着詹天佑这位近代最功勋卓著的爱国铁路工程师,其精神和功业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人民心中。

作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铁路工程专,詹天佑是第一位深入研究中国地形地貌,并结合当时的国情设计并修建铁路的工程学者。厚积薄发的专业知识,来自于他早年留学海外,并在美国知名高等学府进行系统学习的经历。

1872年,洋务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年仅12岁的詹天佑随即在香港参加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前往美国留学,成为祖国派遣的第一批三十人的官派留学人员中最年轻的学子。日后,那一批留学生中仅有的两名学士学位获得者中,詹天佑便占有一席之地。

五年后,詹天佑顺利从纽海文中学业毕业,并在同年五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精心研读铁路工程专业。四年的校园生活中,他始终坚持刻苦学习,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1881年终于获得了耶鲁大学的毕业证书,并亲手撰写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精彩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衣锦还乡。

归国后,为了实现自己以专业技术报效祖国的宏愿,詹天佑不辞劳苦,周旋于权贵与列强之间,穷尽半生的光阴,终于完成了此生最卓越的成果--设计并建筑京张铁路,完美奠定了中国铁路基建事业的基石!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