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自从电视普及之后,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可谓是经久不衰,经常能够在荧幕上看到这类电视剧的“身影”。很多观众会注意到电视剧中扮演日本人的演员总是满口说着什么“大大的”“不要的”“我的”之类的语言,让不少观众看的捧腹大笑。
日军军官这么说话,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跟国内的汉奸进行交流。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以来,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的这段时期内,日军因为语言上的障碍起初很难跟中国人沟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迟,为了跟国内的汉奸沟通,语言问题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为了跟中国人交流,曾经在日本占领区实施日语教育,主要目的就是让中国人学会日语,便于交流,这也是为什么现今很多东北地区上了年纪的老人会说几句日语的原因,但是因为战争的影响,这种“教育”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开来。
那么日本人该怎么跟汉奸进行交流呢?
对于那些级别比较高的日本军官,随身都会带着翻译,他们与汉奸的交流问题不大,然而对于那些处于底层的军官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那么他们该怎么与汉奸进行交流呢?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一种奇怪的“语言”,作为日本军官和中国汉奸的交流的工具,并且拥有了一个名字,叫做协和语。
这种协和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词语通俗易懂,使用的双方都不需要追求语言的精确和丰富,只要能让对方听得懂就可以了。而在一开始提到的什么“大大的”“你的”“什么干活”之列的语言就成为了协和语的代表。
这种协和语因为同时拥有日语和汉语的语法特点,因此产生了很混乱的语法特征,它最主要的特点除了通俗易懂之外,就是在强调语气的表达上表现的很明显。例如中国的一句话“你把这个给我”,用这种奇葩的协和语表达出来就成了“你的 这个 我的”。这样在国内的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当中看到这样的情节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人可能会问,日本人侵略中国,想要跟中国人交流为什么不去学习中文呢?一方面,日本人作为侵略者,在数量上相比中国军民处于绝对少数,侵略者也很难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被侵略者的语言;另外一个方面,汉语博大精深,日本人在短期内也很难学会汉语。
不管怎么说,这种协和语是一种“畸形的语言”,它存在的价值也主要是为了方便日本军官与汉奸的交流,在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很多汉奸都被处决,这种畸形的语言也基本上消失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