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王羲之用笔赋欣赏 王羲之心经

王羲之用笔赋

《用笔赋》首先说明了秦汉和魏晋时期,楷书写的最厉害的应该是钟繇,草书的话,黄黄绮、张芝不分伯仲,他们的书法技艺高超到没有文字可以来描绘,但是我们可以从作品的痕迹上去感受,对于书法的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古人认为什么样的人就具备什么样的其实,那些博学的人他们就高贵的像飞舞在百兽之上的凤凰,就像是翻腾在波涛中的巨龙。他的纯洁就像是初秋的露珠那般一尘不染,他的行动就像祥云飘荡在蓝天,像雄鹰展开翅膀傲视大地一般。

仔细观察书法作品,高超的书法,必然是笔画强劲有力的,因为这可以表现出金石方圆变化的美丽,也可以体现粗细紧致的精妙,文字中有变化,就像落日时候最后一抹霞光会有变化,像所有得道的道士,像神仙一样自由自在。

在写书法的时候,改变笔画的写法各种变化相互交错,共同作用后产生的出的效果是不可比拟的,好的书法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天地,人们可以透过作品,看到无限个广阔的空间,这种天地在一霎间都浑然一体的美感,正是历来书法们所追崇的,

《用笔赋》通篇就像一幅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书法创作就像是借助智慧为作品插上飞翔的翅膀,他们时而带你走进大山,时而在云海间翻腾。万物的变化规律不是我们可以轻易掌控的,那么与之交相辉映要表的的情感也是瞬息万变的。

王羲之心经

王羲之的《心经》是收自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这碑是直接从唐代所存的王羲之真迹中摹出的,所以保存了书的原貌,就因为这样被历代的书法认作是临摹的模范。

心经》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般若经系列里的一部语言简练,内蕴丰富,博大精深,是佛教极其重要的经典。据说这是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所有的佛教佛经中被翻译次数最多的佛经,被翻译的文种也很是最丰富,而且亦是常常被人念诵的经典。有广本及略本两种本子。广本有广本具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略本只有正宗分。至今仍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现,不过现在是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的译本最是流行。

这本经书的主要意思是通过利用“透过心量广大的通达智慧,从而使自己超脱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径”。《般若经》的内涵一般是以空性为主,通过对空性的了解了断烦恼障碍使自己得到小乘的涅槃,之后加上福德的圆满,达到斩断知障获得大乘的涅槃,成就无上的菩提果位。

现日本法隆寺贝叶是在目前所知道的最古老的梵文版的《心经》,现在原本被收藏于东京博物馆。据传说这原本是迦叶尊者亲手书写的,再后来被菩提达摩将此本传给他的徒弟慧思法师,之后由小野妹子传入日本。

王羲之手札

手札是指亲手写的信,就好像是现在我们说的亲笔信一样。王羲之一生写了多少手札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流传于世的手札有二十多篇有余。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几篇给大

《姨母帖》字体为行楷,是王羲之后裔王方庆的物。包括了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等七人共十帖。董其昌还曾称赞这个帖子“奕奕生动,而且这帖子的用意都写明白了,王氏族的传统风尚都已经全然呈现在纸上了”。

王羲之的字体面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都有流畅熟练,用笔爽利和古雅质朴这两种,显然《姨母帖》属于后者。《初月帖》草书,这是王羲之留存于世的书帖中最好的书帖之一。和王羲之其他的草书作品比较,古意十足,可能是比较早期的作品。

《初月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比较有特点,笔锋以中锋为主,结字大小不一,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平正有的却有倚斜。性子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也没有密疏划一,这就导致这个帖子的错落跌宕、变幻莫测的面貌,这一情况,可能和当时的人们追求自然潇洒的社会风气有关。

《寒切帖》是王羲之晚年所写的。现在留存的是唐代勾填的摹本,这帖在宋代曾被送入绍兴内府,明代时又流入民间,现在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文中谢司马,应是王羲之的至友谢安。这帖子书法遒劲腴润,沉着流动,体现了王羲之晚年书法的高度成熟,水到渠成。

上一页 12下一页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