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好官,清官,在古代叫“循吏”,“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除正史中有“循吏”、“良吏”的概念外,到元杂剧中又有了“清官”乃至民间的“青天大老爷”的称谓。 谈及循吏,人们多冠以“良吏”、“清官”又或者是“青天”的称谓,是当世难的一见的好官。但与之相反,当谈及酷吏时,人们多用“残酷”、“严刑”、“峻法”等字眼去形容他。一时间,人们只想到了他严苛残酷的手段,斑斑的劣迹,反而忘却他们不输于循吏的功绩。 究其两者的本质而言,双方都是为巩固政权,教化百姓而存在的。而世人的误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其名称释义而言,司马迁认为循吏是指奉公守法、忠于职守,按原则办事,不使用严酷刑罚的官吏。而酷吏则为拥有一定地位,以残酷手段施政的官吏。这种划分有失偏颇,认为酷吏便是残酷的官吏,这具有强烈的道德主义倾向。本身释义上的不清,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对酷吏有一定程度上的误解。 第二,二者工作的对象不同。循吏的工作对象是平民老百姓,循吏只需要略加引导,发展经济,进行文明教化,就能使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可以轻易受到百姓的夸奖,成为他们口中的“好官”。而酷吏的工作对象却是那些豪强地主,贼匪暴民,叛乱党徒等一些凶狠残暴之徒。如果酷吏不用严刑峻法,不用强硬酷烈的手段则难以威慑众人,达到巩固政权,打击坏人的目的。然而这种酷烈的手段落在普通百姓的眼中,自然遭到百姓的猜忌,成了百姓口中的坏人。 第三,或许由于过多的误解,现代人们所讲的酷吏多是之将酷烈无情施加于平民百姓和弱势群体之上,所以人们谈及酷吏,多带有贬义的色彩,但这与两汉时期的酷吏不符。 其实从本质上说,循吏和酷吏有一些相同之处,都是当时大一统的时代背景下所需要的官员,都是为政府和百姓服务的。酷吏打击豪强,维护中央政权的稳定和统一;循吏推广教化,管理百姓。 循吏、酷吏,都是两汉时期对社会、对历史有重大贡献的人物,我们不应带着有色眼镜去拔高或者贬低他们,而应该一视同仁,客观的了解评判他们的历史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