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袁崇焕之死给后人留下的思考

在《袁崇焕之死》一文中,历史故事网讲述了袁崇焕和崇祯皇帝的恩恩怨怨,那袁崇焕之死给我们后人留下怎么样的思考呢?

袁崇焕的死是悲剧,悲剧在中国古代史上很多,但是,像袁崇焕这样的旷世悲剧并不多,甚至可以说,空前绝后。 为什么说袁崇焕之死是空前绝后呢?理由有八: 1、可惜的年华,盛年遭难。 袁崇焕被磔杀这一年是47岁,正当盛年的时候,这样为国为民、朝气蓬勃、舍生忘死、仁智勇廉的人,死于敌人之手尚且可惜,何况是被自己的人杀害? 2、诬蔑的罪名,“欺君通敌”。 大知道,岳飞被杀,罪名是什么?三个字:“莫须有”。袁崇焕被杀,罪名是“欺君通敌”。袁崇焕既没有欺君,也没有通敌。袁崇焕的罪名是被诬蔑的罪名,同岳飞一样,三个字:“莫须有”。 3、残酷的刑法,惨遭磔刑。 袁崇焕是大明皇朝的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连续取得宁远、宁锦、保卫北京的三次大捷,竟然遭到最残酷的千刀万剐的刑罚,“八议”对他也没有用。崇祯皇帝置一切于不顾,用最残酷的刑罚——磔刑,杀害了袁崇焕。 4、可悲的民怨,民恨众怨。 袁崇焕为保卫北京而死,为保卫国、民族、社稷的利益而死,但是他死的时候得不到北京老百姓的理解和同情。他死的时候京师老百姓不认为他是忠臣,而认为他通敌卖国。为了保卫北京,他甲胄中箭像刺猬皮一样,到头来却被自己效忠的暴君杀死,而且得不到京师老百姓的理解。 5、清贫的督师,不贪分文。 袁崇焕做蓟辽督师,每年经手的粮料、白银数以百万计,但他分文不贪。父死奔丧,回路上没有盘缠,靠同僚、朋友凑钱给他回为父发丧。他在福建邵武做知县时,也是一分钱不贪。 《明史·袁崇焕传》记载,袁崇焕死后被抄,结果是:“无余赀”。官做到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就是相当于今国防部长兼沈阳军区司令这么大的官,死后抄无余赀。《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讲过一句话:“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袁崇焕像岳飞一样,做文官不爱钱,做武官既不爱钱又不惜死。 6、悲惨的庭,身后无子。 袁崇焕受刑之后,胞弟、妻子被流放三千里,而他身后无子。大知道,岳飞有儿子:雷、霖、震、霆,有孙子岳珂岳珂写了《吁天辩诬集》、又辑《金陀粹编》,辑岳飞资料,给岳飞鸣冤。于谦死后,他的儿子于冕把他的遗稿收集起来出版,就是《节庵存稿》。袁崇焕没有这样幸运,所以在他死后,很多珍贵的材料都散失了。 有人问:袁崇焕是否有儿子?据抄时记录、当时文献记载和后来乾隆帝派人调查,袁崇焕没有儿子。史料确曾见一处说他有子,后来有传说黑龙江将军寿山是他的后代。那么,袁崇焕的儿子,到底是根本没有、死了,还是蒙难时被人保护隐藏起来?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7、痛心的身后,尸无葬处。 明朝人史玄写了本书叫《旧京遗事》。他说犯人在西市行刑的时候,刑部等职能部门要派官员去监斩,顺天府大兴县、宛平县的正堂要亲临现场。大兴县领犯人的尸身,宛平县领尸首,然后往一起对,看是不是有替身。 袁崇焕这么大的“钦犯”,必然有很多官员监斩,那么他的尸体到哪儿去了?张岱说是“传首九边”。“传首九边”的是熊廷弼,说袁崇焕“传首九边”则只见《石匮书后集》这一条记载,孤证无征,难成定论。 那么袁崇焕的尸首到底哪儿去了?民国初年有人说袁崇焕的头颅被仆人窃走,私埋在自的院子里。但是,在明清的官书、文集、笔记、方志、谱牒、档案里,见不到这方面的记载。 8、尴尬的平反,敌朝昭雪。 大知道,岳飞死后,事过20年,由宋高宗的儿子孝宗为其平反;于谦死了8年之后,由明英宗的儿子宪宗为其平反。他们都在当朝平反。袁崇焕呢?是他死152年以后,由清朝乾隆皇帝正式公开给予平反。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