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东方朔
不管是现代公务员还是古代官员,都是有薪水的,至于这个薪水的标准是多少?每个朝代都不一样。那么我们是否能从书籍、考古等方面来推测汉朝时期底层官员的薪水呢?
《汉书·东方朔传》中东方朔提到自己的薪水,说的是“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一囊粟,是指一袋没有脱壳的小米;钱二百四十,是指二百四十枚三铢钱。三铢钱是汉武帝前期的主要货币,后来改铸五铢钱。二百四十枚三铢钱加上一袋没有脱壳的小米,就是东方朔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的所有薪水。
他告诉记者,西汉“公务员”分为近二十级,最高级别是丞相,其次是御史大夫,再其次是中二千石,再其次是二千石,再其次是比二千石,再其次是千石……直到百石、斗食、佐史为止。所谓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百石,是每年名义上能领的粮食数量,汉朝时通常用这个指标来指代行政级别。但实际发放薪水并不一定发粮食。
东方朔最开始做“待诏公车”,属于百石以下级别的斗食或者佐史,相当于现在机关里的小科员。
那么“高级公务员”的薪水是多少呢?李开周表示,丞相、御史大夫、二千石等“高级公务员”的薪水构成比较复杂,有货币工资,也有实物补贴,比如粮食和布匹,还有可供收取田租和赋税的采邑。而像东方朔这样百石以下的“低级公务员”,就只有货币工资和粮食补贴两项薪酬了。东方朔的货币工资是每月二百四十钱,粮食补贴是多少呢?由《居延汉简》所载汉武帝晚期低级官员的工资单据可知,凡百石及以下级别的“公务员”,每月小米(或麦子)三石。东方朔说的“一囊粟”,是指三石小米。
“石”是容量单位,汉朝一石约等于今天二十公升。三石不脱壳小米能出净米七十多斤,一个月发这么多米,平均一天两斤还要多一些。现代正常饭量的成年男子,即便一日三餐全吃米,每天也吃不完两斤,东方朔却说这些米不够吃,大概因为他是大个子(一米九),又是山东人,饭量超常。当然也有可能他此时已经成家,他那点儿薪水除了养活自己,还得养活老婆孩子,一家人几张嘴,“一囊粟”自然紧张。
东方朔除了一囊粟的粮食补贴,还有二百四十钱的货币工资。为了便于估算,把这二百四十钱也换成粮食。据《史记·平准书》和《居延汉简》卷1所载西汉粮价,汉武帝时丰年粟米十五钱一斗,加上已经补贴的三石(三十斗),每月共有四十六斗,能出净米一百多斤。一百多斤小米,放到现代市场上卖三百元左右。所以李开周得出结论:单按粮价折算,东方朔每月薪水只有三百来块钱。
补贴和工资加一块儿,一个月才领三百元左右,汉朝“公务员”的薪水是不是太低了呢?其实不是。李开周表示,拿低薪的只是东方朔这样刚参加工作的小科员,像丞相、御史大夫、中二千石等“高干”,薪水高得吓人。就说丞相吧,每月仅货币工资就有6万钱,加上粮食补贴和采邑租税,实际月薪是东方朔的900倍不止。
“高级公务员”薪水高出这么多,“基层公务员”自然不满,所以在汉武帝以后,“基层公务员”的薪水也开始上调。《汉书·宣帝纪》载有一条涨工资的诏令:“今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翻成白话就是说,难干的活儿都让基层干部去干了,政府却只发给他们极其微薄的薪水,要想不让这帮人去掏群众的腰包,难啊。为了减少贪污,凡百石以下“公务员”,薪水上调十分之五。
汉朝官员品级
正一品 文官: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武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文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各省加尚书衔总督。
武官:步军统领、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大臣、各省总督、各省加侍郎衔巡抚。
武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官: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
武官:副将
正三品 文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
武官:参将、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营参领、护军营参领、 骁骑营参领、城守尉。
从三品 文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武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游击、五旗参领、协领。
正四品 文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道员。
武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各省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官:二等护卫、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正五品 文官: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通政司参议、宗人府理事官、太医院院使、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官:三等侍卫、守备、步军副尉、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
从五品 文官: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各州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官:四等侍卫、三等护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印物章京、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正六品 文官: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都察院都事、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寺丞、钦天监监判。
武官:门千总、营千总、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
从六品 文官: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布政司经历。
武官:部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官:知县、京县县丞、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式、府学教授、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通政司经历、按察司经历、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
武官:把总、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安抚使司佥事。
从七品 文官: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州判、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銮仪卫经历、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助教。
武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官: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
武官: 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官:翰林院典薄、府州县训导、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
武官: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正九品 文官:各部院九品笔贴式、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官: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武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
武官:武官未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