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的20多万农民军包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走投无路之下,最终在煤山自缢殉国。由于具有正当合法性的皇帝以及他的三个儿子都没能逃出北京城,这直接导致了南方诸王争位的乱象。其实早在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之前,崇祯皇帝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南迁。但是由于那群愤青官员们的束缚,最终只能在北京等死,按照现在的话说,这成了爱国主义的绑架。
一、面对北方复杂的局势,崇祯皇帝计划南迁
公元1643年,孙传庭率领的明军主力全军覆没。至此明朝失去了最后一支机动作战力量,而李自成却在西安称帝,公开向大明王朝叫板。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领着20多万农民军浩浩荡荡向北京进发、此时明朝主要的军队只剩下的两股,一股是关外的吴三桂部,另一股是湖北的左良玉的部。左良玉是一个只会跑的家伙,因此崇祯急调吴三桂的军队回师救援北京。不过崇祯皇帝并没有在北京城等死,他自己已经产生了南迁的念头。他的皇后和大臣李明睿都建议南迁到南京。明朝在南方的南京有一套完整的领导机构,根本不存在南宋赵构那么命苦的局面。而且南方的经济还没有被破坏,自己完全可以卷土从来。
其实明朝在名义上一直是三个首都,北都北京、中都凤阳、南都南京。现在在北方已经完全糜烂的情况下,崇祯完全可以把北方的包袱扔给李自成。然后自己在南方训练军队,就像当年的明太祖一样再来一次北伐。从后来李自成的种种表现来看,这个流寇头子根本不具备任何治国的能力。李明睿为崇祯皇帝制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计划,首先崇祯自己从北京出发,抵达淮安。然后由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率兵把崇祯皇帝接到南京,再然后皇帝本人正式宣布迁都,就这样大功告成。如果放在满清那种君权超级强大的时代,皇帝当然可以一溜烟就跑。但是在明朝末期不行,在明朝末期,朝中官员的意见对皇帝来说也至关重要。
二、朝中大臣的三个原因几乎全部为了自己
崇祯皇帝在朝中抛出这个这个计划以后,立刻遭到了群臣的反对。那些愤青官员的道理十分冠冕堂皇,他们认为自古以来没有主动放弃首都的王朝。应该将关外的吴三桂部调回京城与李自成决一死战,当然这是那些低级官员的看法。这帮人普遍受东林党那群废物们的影响,他们自身盲目的激进而不顾国家的实际情况。那些中高级官员与那些毛头小子们的看法不同,那些朝中大佬们有家有业,一旦迁都南京,自己的这些家业就全部送给了李自成。如果这群废物们能知道李自成是什么德行,那他们肯定会立刻逃往南京。除了自己的财产之外,还有就是自己的官位。南京与北京的机构部门完全一致,如果迁都南京,就等于人员平白增加了一倍。
更要命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外来户,肯定干不过本土派。所以在崇祯宣布南迁提案之后,遭到了各派的反对。更有甚者建议将太子送往南京以备不测,这就是明摆着让崇祯在北京等死。从崇祯的角度来看,他就不能把自己的儿子送往南京。虽然自己是一个父亲,但是他也是一个皇帝。皇家是不讲父子的,为了防止唐肃宗与唐玄宗之间的悲剧重演,崇祯拒绝将太子朱慈烺送往南京。更何况现在北京还没有到最后关头,李自成还远着呢。万一北京城没有失守,而太子在南京另立中央怎么办?崇祯在位那么长时间,存在着很多的反对势力。就这样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明朝的君臣一直在相互扯皮,最终李自成包围北京,崇祯皇帝已经无路可逃。
三、群臣已经没有了那种家国情怀,他们完全为了自己的利益
李自成包围了北京城之后,守城的明朝贵族主动投降,直接导致了北京城的陷落。在此之前,崇祯皇帝在太监的陪同下孤独的上了煤山自缢。随后那些无耻的官员们也在自己身上贴着“顺民”两个字跪迎大顺皇帝李自成进城。随后李自成为崇祯皇帝举行了追悼会,李自成发现真正为崇祯痛哭流涕的官员很少,他已经开始彻底鄙视那群孙子们。随后李自成宣布任用官员,那些明朝的降臣差不多挤破了脑袋。在那家天下的时代,什么国家都是皇帝的,只有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不过随后这帮孙子们的悲剧就开始上演了,在此之前,崇祯皇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筹集了30多万军饷。而在严刑拷打之下,李自成很快得到了1200多万两银子。后来孔尚任在作品《桃花扇》中伤心的写道:“养文臣帷幄无谋,眷武夫疆场不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