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文学家苏轼是哪里人 苏轼的词风

苏轼是哪里人

苏轼是我国的文学奇才,生活在北宋时期,苏轼出生在眉州眉山,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眉山市。苏轼二十一岁的时候进京赶考,一下子就中了第二名,据说本来是应该第一名的,因为欧阳修误认为是其弟子的考卷害怕有舞弊嫌疑才将其录为第二的,可见苏轼的才学堪称是才华横溢。苏轼一生之中辗转多地,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苏轼的足迹。

苏轼一开始的时候是在京城做官,后来到了凤翔做判官,在凤翔这个地方也工作了好几年,后来因为母亲去世回归了故里为母亲“丁忧”。后来苏轼因为与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自请外调,于是到了杭州,在杭州一待就是三年,再后来苏轼被调往密州,就是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做知州县令,在这段时间内苏轼在这些地方政绩是非常显著的,受到人民的爱戴。

这样的生活过了大约十年的时间,1079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的第一祸事,有人说苏轼写诗讽刺新政,于是苏轼被捕入狱,差点被杀头,历史上成为“乌台诗案”,后来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法律才逃过一死。但是出狱后就被贬到了黄州。后来又被调往汝州,但是还没到汝州,苏轼的路费就用尽了,并且幼儿惨死,于是请求到常州居住,被批准。这个时候宋神宗死了,新皇帝继位,王安石等新党被打压,苏轼于是又被调往登州,也就是今天的蓬莱,四个月之后被召回汴梁。由于与旧党政见不合,苏轼很快再次请求外调,于是又到了杭州。1091年再次被召回汴梁,后来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后来新党再次执政,苏轼于是被贬到惠阳,就是今天的广东省惠州市,1097年再次被贬去更远的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后来宋徽宗继位,苏轼先后被调任到了廉州、舒州、永州等地,1101年,苏轼被大赦还朝,但是还朝路上病逝在今天的江苏常州,被埋葬在了汝州郏城县,也就是今河南郏县。

苏轼的为官之路可以看到苏轼一生中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所以很多地方至今都有苏轼的遗迹,但是苏轼的老是四川眉山市,于是一般我们都称苏轼是眉山人。

苏轼的词风

苏轼作为宋代著名的大文学,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力最深远、贡献最大的文人之一,他的诗极具有创新精神,作为新派诗人的代表,苏轼突破了传统诗词的规则和约束,开创了新一代诗词新形象,为宋代诗词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苏轼的诗风格多变,特点鲜明。这也和他生性豁达、为人直率并且喜欢道风范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他的两千七百多首诗词中,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时候苏轼主要通过诗句表达他对社会问题的忧虑和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十分鲜明的做出对现实的批判。例如《夜泊牛口》中就是如此,通过诗句的描述写出了百姓生活的劳苦和对他们的忧虑。第二个特点就是苏轼的诗具有很重要的美学价值。苏轼是出了名的爱美食爱美景爱出行,他喜欢畅游在大好河山之间,而这个时期他描写的诗句就非常的优美,将景物描写的淋漓尽致,情景相生的感觉让人仿佛和景色混为一体。

这个时期苏轼作品非常多,例如《惠崇春江晚景》、《题题西林壁》等,这是十分优美而欢畅的诗作,让人耳目一新,其中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新奇的拟人手法别具一格。第三个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特点,苏轼的诗兼容并包开启了诗词革新的风潮。苏轼的诗词突破了传统诗作的束缚和条条框框,内容格局较之前恢宏了许多,其内容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巨大影响。

阮郎归梅词苏轼

阮郎归是词牌名,梅词这一篇是宋代文学巨匠苏轼所作——“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常闭门……”。苏轼在诗词方面的开拓创新让他的诗词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他擅长将各种广泛的内容揉合到词曲当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从而表达作者自己心中所感。

这一篇《阮郎归·梅词》的前一阙中“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里的“春”字写的就极好,不禁让人联想到春天的使者,而这报春的自然就是梅花,同时也写出了早春时节梅花簇然开放的热烈繁华景象。这样的描写手法新颖独特,又加强了文章的渲染力,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词的后面“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又描写了一个孤单寂寞的少女形象,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描写的是独守空闺的哀怨妇人。在春意盎然梅花争相开放的时候,这位独守空闺的女子却完全不在意,尽管她肌肤莹白独具美貌,可是却完全不注意梳妆打扮,脸上的粉都没有抹匀,像是没有精神一样闭门不出,可见她是如何的孤独寂寞,心情是多么的抑郁无趣。她想折支梅花送给身在远房让她思念不已的人,可是却愁于没办法送到,这样的感觉让她更加的惆怅和心酸,从而使她的心底更加空虚和伤怀。

苏轼的笔墨着重点主要还是在春上,他擅长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从而表达柔和婉约的感情。这也是他的特点之一,以物喻人,突出描写的物体或是讽刺现实或是表达情感,通过比喻,排比和拟人的手法达到表达情感或讽刺社会现实的主旨。

上一页 12下一页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