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籍屋
萧衍平定乱贼后住阅武堂,假冒宣德太后命令:萧衍为大司马,录尚书事,兼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建安郡公,承制行事。授王亮为长史,萧宝义为太尉,改封萧宝夤为鄱阳王,萧宏拜中护军。杀茹法珍、梅虫儿、王宝孙四十一人;他想沾染潘贵妃,王茂劝:“留她在宫中,要惹人非议的。”逼她吊死,颁诏废除恶政,放宫女两千人分赐将士。他早知佘妃、吴淑媛美丽,寻来左拥右抱;宫人阮氏身材嬝娜,体态轻盈,他随意寻欢。
范云为咨议,沈约为司马,任昉为记室。萧衍迎宣德太后王氏入宫,奉后称制。沈约来劝:“你要继承帝运,别韬光养晦啦。”萧衍嘀咕,我能行么,沈约说:“天人相应,哪会不可行!”萧衍含糊说要三思。沈约答:“王业已成功,哪能再疑虑!要不早定大业,将来天子回都城,君臣地位分明了,该怎么办。要是国君英明大臣忠恳,难道还有谁帮助你做贼么!”萧衍才点头。
范云也这样劝,萧衍说:“智士见解都差不多啊,你明早与沈约再来。”沈约告诉范云:“明早要等我,一道去见他。”第二天早上范云等了很久,才知沈约早就进去了。他徘徊在寿光阁下,好容易看见沈约出来,慌忙打听:“怎么安排我?”沈约举手向左,他笑了:“没让人失望!”原来是让范云当左仆射。
萧衍召见,递来几张纸,范云浏览,一是加九锡文,一是封梁王文,还有内禅诏书,他失声道:“好快的笔墨!”萧衍夸赞:“沈约才智天下第一,我起兵三年,将领同心辅助有功劳,但造成帝业却是你二人。”范云欣然道谢。
齐和帝萧宝融诏萧衍进位相国,总理百事,领扬州牧,封十郡为梁公,备九锡礼;又诏梁公增封十郡,晋爵为王,梁国要职,依照天朝制度。于是授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为侍中,他整天留心,恨不把梁王立刻抬上皇帝宝座,好做个开国元勋,他经常想劝进,可是萧衍深居简出,出殿办事对众裁决后,整日里在内休养,他要进去汇报,往往被谢绝,才知道萧衍为女色所迷。
萧衍妻郗氏聪慧,善写隶书,通晓史传,针线活儿、妇女守则无不熟悉。他任雍州刺史,郗氏随行,夫妻感情很好,反对纳妾。他只有一妾丁氏,遭到郗氏虐待,每天要她舂米五斛。好在丁氏是个村姑,还吃得苦,每天照舂不误,从不违背,也无怨言。郗氏连生三女,丁氏又遭妒忌,很难侍寝。郗氏病死,丁氏产下萧统,就是后来的昭明太子。
萧衍到建康,已做了两年光棍,忽得余、吴两姬朝拥暮偎,吴淑媛有娠,佘妃专宠。范云多次求见,他才接待。范云请退去随从,见他不仍赶走左右,只得隐约劝他别贪恋女色。一天,范云拉王茂一同进谏。王茂帮助萧衍起兵,总是先驱,立了头功,萧衍乐意听从。范云得帮手,推门直见,朗声说:“汉高祖在山东,贪财好色;待到入关灭秦,财宝不乱拿,妇女不胡闹。范增怕他志向远大,后来汉高祖终于成功。如今你才进入建康,国内仰慕你的声誉,怎么就被色魔迷住了,自损美德呢。”王茂跪拜说:“范云说得对,你要考虑国家,不宜留这些少妇。”
萧衍说:“我就放她出去。”范云进逼:“你采纳我的意见,就该马上办。王茂还没老婆,请把二姬选一个赐给他。”他立刻回答:“吴氏怀孕了。”范云说:“那就请出佘氏给他吧。”递眼色给王茂,王茂闪电式叩头拜谢。萧衍只好说:“我就将佘氏给你。”佘妃秀眉紧锁,泪珠饱含,拜倒萧衍脚下。萧衍关照王茂:“你要好好对待她。”佘氏上车到王茂家,又是一番情缘。
萧衍赏赐范云、王茂各百万钱,决定篡齐。湘东王萧宝暱好文学,萧衍诬他谋反被杀,他两个王弟受死,萧宝攸、萧宝嵩、萧宝贞三王十来岁连坐玉碎。庐陵王萧宝玄忧死,鄱阳王萧宝夤穿墙夜逃,萧衍请萧宝融回来称帝。
那边马首东望,这边攀龙附凤,上书陈报吉祥瑞应,有的说瑞星出现,有的说甘露降临,有的说凤凰到来,哄人骗鬼,稀奇古怪。沈约、范云写信叫夏侯详诱导主子禅位,诏书颁发出来:
相国梁王,天生明智,神纵威武,见百姓遭大难,把压倒的从垮屋下救出来,把淹没的从苦海里捞起来,九州山河重整,礼义廉耻再连,文馆坐满书生,烽火停止警信。河山表露革命的符瑞,图谶记录齐亡的命运,乐意推戴的心情,神人共同聚集,歌功颂德的诚意,中原和边疆同显。齐国水政衰微,梁国木德升起。我虽昏庸愚昧,不知大道,长远鉴戒兴废,由来已久,现在就恭敬禅让给梁,我就安居姑苏城。
宣德太后王氏也被沈约借出来,下令敬禅皇位于梁。
中兴二年(公元502年)四月,宣德太后派王亮奉玺绶到梁宫,又有一两篇大文章:“齐太祖接受了天命,现在这个时代已终结,天赐的福禄永远消失了,以木德而传位于梁。”那个萧衍奏章推让,齐百官豫章王萧元琳八百十九人、梁侍中范云一百十七人上书称臣请登基,萧衍不受。太史令蒋道秀陈报天文符谶六十四条,范云再请,他才即位南郊,祭告天地,改元梁天监元年。后世称萧衍为梁武帝。萧衍即废齐主萧宝融为王,齐世王侯封爵降省,宋汝阴王不变,追尊父亲为文皇帝。
召入沈约、范云等密商迁居萧宝融,沈约抢说:“不可图虚名,遭实祸。”梁主点头,派人到姑苏,用生金进逼。萧宝融说:“我死不吞金,醇醪就够了。”酒醉勒死在床上,才十五岁。齐萧道成篡宋到亡国共七主二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