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闭
当前位置:典籍屋 > 杂谈 > 中国野史、秘史

"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

清史稿》如此称道辜鸿铭:"庚子拳乱致使联军北犯。汤生(辜鸿铭)以英文写就《尊王篇》一文,向列强讲明大义,列强才知道中华以礼教立国,才同意议和。"他曾与泰戈尔同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九种语言,获十三个博士学位,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李大钊曾说:"我以为,中国两千五百余年的文化能够出一个辜鸿铭先生,就足以扬眉吐气于世界。"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大学英文教授温源宁则说:"在生前,辜鸿铭已经成了传奇人物;逝世之后,恐怕有可能要化为神话人物了。"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究竟有怎样的出身和庭背景?能在晚清掀起如此波澜?辜鸿铭的先祖本姓陈,世代在福建厦门同安捕鱼为生。到陈敦源时,因酒醉失手伤人,为避官府缉拿,携带眷远渡南洋,最后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落户。事过境迁,陈敦源痛定思痛,思念祖国,罪疚之心难以释怀,于是干脆改姓辜,以示悔罪。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出生于一个橡胶园内,他的母亲是位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1840年,英国的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辜鸿铭的父亲对他说:"你可知道,我们的祖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1867年,10岁的辜鸿铭到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去学习。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到了英国,辜鸿铭从西方最经典的文学名著入手,以最朴拙的死记硬背办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求学。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完成学业后的辜鸿铭又开始埋头研究中华文化,并回到祖国大陆,继续苦读中国典籍。他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自号"汉滨读易者"。

"岂是好舌辩,我只是不得已而已!"这是辜鸿铭喜欢引用的孟子语录。在现实生活中,他是直追东方朔的能言善辩之士,一个为中外称道的讽刺天才。在英国留学时,每逢中国传统节日,他一定要在房间里朝东方摆个祭台,敬上酒馔,遥祭祖先。房东老太揶揄道:"你的祖先什么时候会来享受你这些大鱼大肉哇?"他响亮地回敬:"自然是在贵先人闻到你们在墓地敬献的鲜花花香之前!"

一次外国友人宴请辜鸿铭,大推让位置,最后让他坐在了首席。席间有人问孔子之教究竟好在哪里。辜鸿铭答:"刚才诸位互相推让上座就是行孔子之教,如果以西洋的'优胜劣败'为主旨,则今天势必要等到大你死我活竞争一番决出胜败,然后才能定座动筷子。"

外国人问他:"为什么中国人都留辫子?"他反唇相讥:"那为什么外国人留胡子呢?"

辜鸿铭知名度最高的世界级辩护,乃是为纳妾制所作的。当时一位洋夫人问他为什么不能"一个妻子有多个丈夫呢",他振振有词地答:"夫人可曾见过一只茶杯配四把茶壶?"

英国作毛姆来中国,想见辜。毛姆的朋友就给辜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辜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辜的小院。一进屋,辜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非来不可。"毛姆极为尴尬,不知所对。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

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却赋诗道:"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有一次,袁世凯对驻京德国公使说:"张中堂(张之洞)是讲学问的,我是不讲学问的,我是办事的。"辜鸿铭听后讽刺道:"当然,这要看所办的是什么事,如是老妈子倒马桶,自然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还不知道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到的。"

一代鸿儒沈曾植曾当众羞辱他:"你说的话我都懂,你要懂我的话,还须读二十年中国书。"自此辜更是发愤用功。十数年后他公然向沈曾植挑战:"请教老前辈,哪一部书老前辈能背,我不能背,老前辈能懂,我不懂?"

(快捷键:←) 上一个 回目录 下一个 (快捷键:→)